在今天的經文,主耶穌原本要去某個地方,卻在中途停下來醫治一位瞎眼的人。祂其實可以不必停下來,因為祂真的太忙了。但祂允許自己被打擾,而那瞎子的人生也從此改變了。 耶穌說:「我是世上的光。」說完這句話,祂從地上抓起一把泥巴,抹在那人的眼睛上(第 5 節)。現代人可能會覺得很奇怪,不過這種醫療方式,對當時旁觀的猶太人來說可能一點也不奇怪 ,甚至可能會認為那是一種新的創造行動,因為泥土讓他們聯想到,神曾經用地上的塵土創造亞當。如果耶穌的目的,就是要讓大家產生這樣的聯想,藉此可知,祂確實就是太初與神同在的道,祂與神自己原本就合而為一。 無論耶穌的目的為何,我們都看到泥土和唾液,成了祂施行醫治的神聖工具。因此,不妨思想此刻神可能要在我們當中做什麼,而當我們擺上時間和心力愛人時,並禱告尋求祂的帶領。令人興奮的是,只要我們願意隨時變更我們的計劃,神就能使用我們成為祂施行醫治的器皿。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耶穌雖然沒有自己的家,但從福音書的記載可以看見,祂總是讓來到祂面前的人感到賓至如歸。無論走到哪裡,主耶穌都會刻意歡迎那些敞開心扉、「有耳可聽」的人進入神的家,包括罪人和稅吏。 撒該是個惡名昭彰的稅吏,但主耶穌卻以慷慨來對抗他的罪,向我們示範,真正的殷勤款待並不在於物質,而是願意用心,用神的眼光待人,用神的愛服事人。看到撒該特地爬到樹上要看祂,主耶穌抬頭對他說:「撒該,快下來!今天我必住在你家裏。(5節)。聽見這句話,撒該想必非常驚訝,不敢相信耶穌會注意到他,換成是我們也會有同樣的反應。然而,無論我們自認多渺小,多不顯目,神都看得到我們,而且愛我們。 看到耶穌的慷慨接納,撒該深受感動,也轉而對人展現慷慨的善意。當別人感受到我們尊重他,感受到神的看重,他的心靈和生命就會改變。無論我們的罪有多大,當我們理解並接受神慷慨的接納,就能夠用同樣的熱情,邀請人和我們一同與主坐席,給予殷勤的款待。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神賜福給我們,不是要我們留著自己享用,而是希望這些福分能流向他人。這個原則適用於各個層面,包括物質。天父對我們的金錢,有祂的一套計劃。 神讓我們有收入,既能滿足需要,也常常滿足我們的願望。然而,祂更希望我們使用金錢來完成祂的計劃,包括與人分享資源。若我們定意要參與祂的計劃,祂應許會供應我們所需的一切。 今天經文的第8節,祂慷慨應許說:「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地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 這段鼓舞人心的經文提醒我們,當我們與人分享神的恩典,神應許必豐豐富富地賜福我們。換言之,祂會讓我們仁義之舉有加倍的收成。 神的恩典越分越多,把恩典囤積起來反而會越變越少。用神所賜的恩典滿足他人的需要,讓人看見神如何恩待你,神就得著榮耀。不要讓神慷慨的賜福停留在你身上,要把它傳遞出去,你會在無止境的祝福循環中,得著無比的喜樂。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深陷痛苦時,很多人會不想要靠近最關心我們的人,包括我們的主。但哈拿不一樣,即使因為無法懷孕生子而失望痛苦,她也仍然繼續轉向神。撒母耳記上一章19節記載,哈拿在神面前哭泣後的第二天,「耶和華顧念哈拿」。她相信神是良善的,相信祂會應允她所求的。她求神在她痛苦的事上與她相遇,神也應允她的祈求。後來哈拿生下一個兒子,她想起過去所經歷的痛苦和神的救贖,將孩子取名為「撒母耳」,意思是「神聽到了」。 看見神應允了她的禱告,哈拿信心大增,將唯一的兒子,也是她最渴望得到的,獻給神。哈拿的故事告訴我們,以信心與神互動時,一定要把手張開,領受恩典的同時,也放手將自己所心愛的交出去。不管有沒有得著想要的,神都已經把最好的禮物送給我們,而且永遠不會收回,那就是祂同在的應許。神看見也在乎每一滴淚水。從哈拿祈求和降服的故事,我們發現,即使痛苦中播下的眼淚,也能成為救贖的種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路得記以死亡拉開序幕:拿俄米失去丈夫和兒子,媳婦路得和俄珥巴也成了寡婦。雖然路得是摩押人,照理說可以回到她的原生家庭,然而她卻選擇留在婆婆身邊,相信婆婆所信靠的神。 拿俄米帶著路得回到家鄉伯利恆,路得憑著對神的信心,來到一塊大麥田拾穗。麥田的主人叫波阿斯,是拿俄米的親戚,按照猶太的律法,他可以恢復這個家族的血脈。神藉著這位「至親救贖者」,展現祂非凡的供應能力,寫下唯有祂才能寫的故事。 我們的人生或許不如預期,但同樣的劇情也能在我們身上上演。路得記雖然以死亡拉開序幕,最終卻能結出生命的果實,以路得的兒子俄備得的出生畫下句點。 路得的故事告訴我們,即便是經歷虧損,信實的神也能把我們的處境,重新塑造為一個嶄新的故事,歌頌祂的慈愛。祂是救贖主,連死亡祂都能救贖。幾個世紀後,路得和波阿斯的另一後裔耶穌,降生在伯利恆,在十字架上,祂捨去自己生命,將我們從墳墓裡拯救出來。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喇合是耶利哥城的妓女,當以色列人要攻擊她住的地方時,她相信耶和華會拯救她的全家。聖經沒有解釋為什麼她選擇相信神,想要保護那兩位以色列人,或許連她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為了兩個陌生人,而背叛自己的王。 我們只知道因她選擇信靠神,她的名字被移進神百姓的故事裡。神並沒有計算她的罪,反而饒恕她的全家,她的過往也得著救贖。 喇合冒著生命的危險選擇神的道,而不是偏袒自己的文化,也沒有為著生計著想。耶利哥城的城牆倒塌後,她加入以色列這個大家庭,也有了一個新家。信心改變了這女子的人生軌跡,她的名字也被列入耶穌的家譜。 對神的信心,也同樣會為我們帶來生命的更新與改變。主最在意的不是我們的罪,而是我們的信心。喇合的故事提醒我們,即使不完美,也仍然能夠為神所用。無論過去做了什麼,祂都能將我們破碎的過去,重新編織為充滿恩典的未來。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有時候難免會懷疑,我們的禱告真的能成就什麼嗎?因為不管我們禱告得再熱切,似乎主都不為所動,環境也沒有任何改變。儘管如此,我們還是要堅定相信,神會照著祂完美的智慧和時機行事。雅各書五章16節說:「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所以我們的目標應該要學習大有功效的禱告。 歌羅西書一章9-12節就是這類型的禱告。使徒保羅求神讓歌羅西的信徒,都能有屬靈的智慧和悟性明白神的旨意。我們也是如此。我們應當要從神藉聖經所啟示的智慧,知道祂對我們有什麼樣的期待,如此我們就能透過下列的方式遵守祂的旨意: 行事為人對得起主,凡事蒙祂喜悅。 在一切善事上結果子。 漸漸地多知道神。 照祂榮耀的權能,得以在各樣的力上加力。 如果你期待禱告大有功效,並真實改變生命,那就用這些經文為自己和身邊的人禱告,然後耐心等候神的旨意成就。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還在學校讀書的時候,我們通常比較喜歡實地考察的實習課,而不是坐在課堂上聽課。長大成人後,我們反而比較希望從書本就能學到人生功課,而不是從痛苦的錯誤學到教訓。然而,有些事只有親身經歷過才能學到經驗。 人生的試煉,有些是犯罪的結果,這時候就會發揮極大的糾正作用。神可能會使用這些試煉來吸引我們注意,讓我們不再容忍或忽視那些不健康的習慣、態度或活動。有些罪我們或許覺得微不足道,但再小的罪,都不應該在我們身上佔有一席之地。 有些試煉,可能是神要我們放手將一些東西交給祂,也許是一段關係、一個目標或野心。有時候祂要我們操練節制,要我們更深地追求祂。 如果沒有遇到那些困難,我們就會繼續享受這種舒適、輕鬆、愉快的生活,但最終可能會錯過神對我們最好的計劃。因此詩人才會說:「我受苦是與我有益,為要使我學習你的律例」(71節)。任何迫使我們去尋求神和祂話語的,包括艱難,都是對我們有益的。因我們知道,認識主,遠比這世界所能給予的財富和名譽,都還要有價值。 在神的話語裡,我們可以學習如何為所愛的人代求。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羅馬書十二章1-8節中,保羅提到的最後一個屬靈恩賜就是憐憫,他說:「憐憫人的,就當甘心。」(第 8 節)。保羅在這裡使用的希臘文,意思非常豐富。 「憐憫人」希臘原文的意思是「按照神的定義憐憫」或「按照祂的真理憐憫」。也就是說,我們憐憫人應當像神一樣,慷慨大方、毫不猶豫。這個字也透露出神的「守約忠誠」或「守約之愛」。即使我們不忠、悖逆,甚至傷透了神的心,祂仍然愛我們,樂意向我們施憐憫。所以,即使別人沒有達到我們的期望,或甚至傷害我們,我們仍然應該表達憐憫。 最後,這句話裡的「甘心」,希臘原文的意思是「不勉強」或「已經獲得支持或認可」。我們不應該是因為受到刺激,或是在別人勸說之下才憐憫人。相反地,憐憫人應該是我們的自然反應。當我們倚靠聖靈的大能,憐憫就會像水龍頭的水一樣,自然而然從我們身上流露出來。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今天我們再回到羅馬書十二章8節,探討另外一個屬靈恩賜:慷慨。一如以往,保羅的教導還是那麼簡潔。他說:「施捨的,就當誠實。」這句話的希臘原文,提供一個很美麗的視覺畫面,我們就好好來了解一下。 保羅用來表達「施捨」的希臘文的意思是「分享、給予或分配」。他說我們施捨要誠實,這裡的「誠實」,有些版本會翻譯成「自由」或「慷慨」,不過並沒有完全抓到他的意思。這個字的希臘文,一般會翻譯成「簡單、真誠、純潔或親切」,但它的字面意思是「不折疊」、「不複雜」、「不必複雜」。想像有一條床單掛在曬衣繩上面,寬闊、平整的表面,在午後的陽光下逐漸被曬乾,這就是它希臘原文的意思。但如果是一張特別訂製的床單,上面會有很多縫線、皺摺和凹角,就沒辦法摺疊得整整齊齊。 保羅說我們的奉獻應該要直接了當,不要受制於一些複雜的規矩或理由。不應該在我們的慷慨上,加上一些繁瑣的條件,也不應該用嚴格的條件來檢視對方是否值得奉獻。反之,聖靈怎麼帶領,我們就怎麼順從,就這麼簡單。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我們看了什麼是「執事」,今天再來看另一種屬靈的恩賜,「勸化」。這一點保羅也給我們一個簡單的定義,他說「作勸化的,就當專一勸化。」(羅馬書十二章8節)。「勸化」的希臘原文的意思是「呼籲、要求、鼓勵」,甚至是「乞求或懇求」。 要了解何謂「勸化」,最好的方法就是看看勸化的實際行動是什麼。譬如,今天經文的第2節,保羅告訴提摩太:「務要傳道,無論得時不得時,總要專心,並用百般的忍耐、各樣的教訓責備人,警戒人,勸勉人。」 責備人和受責備一樣不好玩,但有時候卻是必要的。責備人的時候,該說什麼、該怎麼說都非常重要。這時候「勸化」就可以發揮作用。就像保羅勉勵提摩太的:「說該說的,但要能夠鼓勵到弟兄姊妹。態度和口氣都要力求溫和,要呼籲他們遠離罪惡,邀請他們回到神的恩典裡。」 簡單的說,就是用愛心勸化人,為對方的屬靈健康而責備他。這是非常崇高的呼召,也是有益教會的寶貴服事。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很多人喜歡做屬靈恩賜的評量,希望能夠更了解自己的恩賜,知道自己在教會裡可以扮演什麼角色。不過今天的經文,保羅告訴我們不只要知道自己的恩賜,還要「照著信心的程度」使用恩賜(第 6 節)。來看保羅所提到的一些內容,讓我們就從執事開始談。 使徒保羅他告訴我們,正確的執事要的是「專一執事」(7節)。「專一」似乎沒什麼好說的,但保羅的陳述非常到位。他說,幫助人沒什麼花俏的規則,服事就當專一服事。 從保羅用來表示「執事」的希臘文,就可以更清楚了解他的意思。「執事」的原文,最基本的意思就是「服務生」,意思是「主動服務、心甘情願」。新約作者經常將這個字,與意思是「相信、信任或信心」的希臘文一起使用(見第 6 節)。 也就是說,心甘情願、憑信心去幫助人,知道聖靈會加添我們力量。祂會告訴我們做什麼、如何做,我們只要緊緊跟隨祂的帶領。無論什麼時候去什麼地方,我們都全心全意投入,服事就是這麼單純!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主賜給我們才幹和能力,使我們能夠事奉祂,並在我們的生活圈裡發揮影響力。 為了發揮最大的影響力,我們就要養成禱告的習慣,常常與主連結,服事才會有果效。與主交談能預備我們的心與人對話,有神的帶領,就算是簡單的三言兩語,也能產生驚人的效果。主也應許,會照著祂完美的旨意回應我們的祈求。 天父要我們使用屬靈恩賜來祝福人,因此要時常提醒自己,服務的行動,能向人展現神的慈愛與憐憫。當我們願意成為光成為鹽,神就會讓我們的影響力發揮到極致,甚至超乎我們想像。 我們要向主禱告說:「主啊,求祢掌管我的生命,好教祢能透過我的言語和行為影響人。無論祢要我做什麼,讓我一生的年日都有永恆的價值,不浪費祢所賜的人生。使用我來顯明祢自己,讓更多人認清他們需要祢。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耶穌是世上的光,祂要跟隨祂的人也成為光。我們成為光,別人才會因住在我們裡面的那一位而被吸引。 光不被隱藏,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身為基督徒,我們應當要讓人看見我們對主的信心和倚靠,而我們在人面前如何,私底下也當如何。改掉罪惡的習性和行為,我們才能為耶穌作美好的見證。光照亮黑暗,將隱藏在黑暗裡的顯露出來。同樣,聖靈也會藉著我們,將真理的光照在別人身上,讓他們看見自己需要救主。 光也具有引導和警告的作用,當我們順服主的帶領,就能幫助人認識神和祂對我們的愛。我們也可以成為一盞明燈,警告人路上的危險。最後,不吝於給人鼓勵,並且要當自己是僕人來服事人,讓人感受到溫暖。 我們身上要反映神兒子的榮光,才能產生最大的影響力,前提是我們必須越來越像基督。無論在什麼地方,在家裡、職場或社區,都要讓人看見我們身上的光。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受苦的約伯,問了一個頗具挑戰性的問題:「難道我們從神手裡得福,不也受禍嗎?」(約伯記二章10節)。難道苦難也是神的計劃嗎? 我們可以從保羅對神慈愛的描述得著安慰,他說:「我們在一切患難中,祂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神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4節)。試想,你難過時會去找誰?應該會去找能夠感同身受的人。曾經同樣受苦的人,才能理解我們的痛苦,提供明智的建議。使徒保羅的意思是,「低谷的經歷」能讓我們預備好自己,去安慰、祝福、鼓勵同樣受苦的人。我們該做的就是接受主安排的逆境,選擇從困境當中學習。 神是我們生命的主,祂有權使用我們去安慰人、鼓勵人。我們是祂的僕人,為了完成祂的旨意,必須願意接受任何必要的訓練,包括痛苦。即使在苦難中,我們也可以相信祂愛我們,對我們的一生有特別的旨意和計劃。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有人批評聖經前後不一,你可曾想過為什麼?那些批評的話可能會讓你分不清楚究竟哪些才是神的話,哪些不是。答案其實很簡單:神是最終的權威。祂是宇宙的主宰,不費吹灰之力就能保守祂話語的純淨。就像提摩太後書三章16節所說:「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都是有益的。」 研讀全本聖經,會發現一點也不矛盾。神允許作者在觀點和背景上存在差異,這些差異有時會造成表面上的不一致。但深入研究會發現,每個部分彼此之間其實相當契合。例如,四卷福音書從不同的角度描述同一個故事。馬太福音是為猶太人寫的,強調歷史和彌賽亞預言的實現。約翰福音則是一個愛的故事,訴說一位救世主甘願為拯救世人而捨命。兩位作者都在耶穌身邊,但看事情的角度不一樣,但基本信念相同,與另外兩位作者也都是一致的。 我們一定要相信聖經是毫無謬誤的,人手所寫的書才會有錯誤,但聖經是神權威的話語,不會有任何差錯。無論是哪一位聖經作者,我們都知道真正說話的是神的靈。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聖經是由四十位作者,使用三種語言,跨越三大洲,歷時一千五百年而寫成的,光是這一點就令人嘆為觀止。姑且不說橫跨這麼多世代,光是要在同一個世代聚集一群人一起寫作,都不可能像聖經一樣,無論原理和使命都前後一致,不會互相矛盾。 聖經的每一卷書都反映作者的性格和背景。例如,摩西就是以色列人飄流曠野時的政治領袖;但以理則是在巴比倫被擄期間擢升為宰相;保羅,這位受過良好教育的法利賽人,許多書信都是在監獄完成的。但他們所寫的每句話,都沒有偏離神的中心主題,就是神的愛要救贖凡呼求祂名的人。 在彼得後書一章21節,我們理解到為何聖經的信息不會相互矛盾,因為那是神親自透過這些作者說話。有時候,聖靈讓人想起一些重要的細節(約翰福音十四章26節),就像舊約聖經或福音書的內容,有些則是口耳相傳留下來的。有時候,神的靈預先向世人啟示重要的真理,作者就將這些預言記錄下來,如同詩篇和書信(約翰福音十六章15節)。 天父愛你,渴望你與祂共度永恆,所以使用各行各業的人來記錄祂的福音信息。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有時候確實很難了解,聖經記載的事件,相隔的時間究竟有多久。好比舊約時代結束後,經過了四百年,神才又再度向人啟示。 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了解這種時間的跨度。 1620年,清教徒從現在的麻州上岸,之後,美國發生獨立戰爭,再之後,人類登陸月球,到現在人工智慧興起,這前後的時間是四百年,神的百姓等待的時間就是這麼久。他們等了又等,卻沒有等到主的隻字片語!很多人感到失望,但也有人仍然抱持著希望。 就如亞拿,她是位女先知,丈夫已經過世,在耶路撒冷聖殿事奉神,等待以色列的救贖。她相信「從耶西的本必發一條;…耶和華的靈必住在祂身上。」(1-2節)。這位應許的彌賽亞會帶來秩序、力量、謀略和智慧,因為祂以耶和華為樂,並且要來撥亂反正。 當時,到了所定的日期,哈拿看著耶穌的小臉龐,目睹預言應驗的神蹟,不禁開口讚美神,感謝神信守祂的應許(路加福音二章38節)。我們也可以和她一樣讚美神,相信神會照祂所說的成就。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彼得請教耶穌何謂饒恕,他可能認為原諒人七次已經很多了。在那個缺少恩典和憐憫的時代,彼得或許覺得自己已經很仁慈了,所以當他聽到耶穌說:「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個七次」(22節),應該會深感不可思議。 接著耶穌說了一個比喻,祂說有個僕人欠國王一大筆錢,國王同情他,就免了他的債,還把他放了。那僕人後來遇到一個欠他錢的人,他非但沒有因為自己蒙受了恩典而饒恕對方,反倒把他下在監裡,要他還錢。王聽說他做了這麼惡劣的事,就把他叫回來,撤消原先恩免他的決定,把他交給掌刑的,要他還清每一分錢。 願我們永遠都不會像那僕人毫無憐憫心腸。我們若真知道耶穌在十架上為我們所成就的(歌羅西書二章14節),一定願意與人分享饒恕的恩典。當神住在我們裡面,倚靠祂的大能,我們就能饒恕,而且是不斷地饒恕,就像祂饒恕我們一樣。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以賽亞書四十章揭示了神與祂百姓的溝通出現轉變。前面的三十九章,祂透過先知告訴百姓,他們犯了罪,呼喚他們要悔改。從第四十章開始,神的重點從審判轉為對復興的盼望。 神對先知說:「你們要安慰,安慰我的百姓。要對耶路撒冷說安慰的話,」(1-2節)。百姓聽到神這樣說,非常驚訝。他們不再因為悖逆神而受責備。慈愛的神宣告他們的罪得到赦免了。 但神要說的話不只這些,第3節和第5節顯明一個更深的真理,值得歡呼慶賀:「在曠野預備耶和華的路,…耶和華的榮耀必然顯現;凡有血氣的必一同看見。」 將要顯現的榮耀是什麼?這段話所說的就是耶穌,神的道成了肉身(約翰福音一章14節),祂付上最終的代價,讓我們完全恢復與神的關係。在天上,眾天使敬拜耶穌,指著祂說:「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神!在地上平安歸與祂所喜悅的人 !」(路加福音二章14節)。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