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一分钟热度
一分钟热度
Claim Ownership

一分钟热度

Author: 周一森

Subscribed: 0Played: 5
Share

Description

这是一档记录脑袋中突然出现很多奇奇怪怪想法和灵感的播客。
在通勤时、洗澡时、看书时、运动时,大脑和感官被放空时,总会有一些小思路涌现脑中。
生活里的经历者和观察者,一些小的细节都能成为一场脑中漫游的灵感,而这些灵感也许就是在此刻,在当下这一分钟里,稍纵即逝。
正是这些突如其来的想法值得被记录,心血来潮的热情也不值得被辜负。
一分钟有一分钟的价值,一分钟热度也能聚集成一场艳火。
99 Episodes
Reverse
新播客:一森大事每个第一次的体验都是某种“失控”,我的复刻经历其实是在复刻失控,但失控本来就很难复刻,我需要做的是保有失控的勇气。第一阶段:现象观察与困惑「为什么无法复刻江边晚霞/沉睡午后/人潮暧昧的初体验?」自我洞察 发现「客观环境变量」无法完全复制(天气、人群、地点) 察觉「主观状态」的微妙差异(刻意感 vs 自然沉浸) 初识「普鲁斯特效应」的矛盾性(气味触发回忆却无法还原场景)第二阶段:本质追问「第一次体验的美好本质是什么?是偶然的完美组合还是不可控的魔法?」自我突破 提炼出「失控理论」:初体验的珍贵源于无预设的开放性 发现「认知空白」的关键作用(未启动对比机制的纯粹感知) 触碰「时间性困境」:物理可重返,但主体已非昨日之我第三阶段:方法论探索「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最大程度逼近复刻?(锚点设置/变量控制/感官重构)」自我实验 发明「荔枝糖时空嫁接术」:用新感官刺激激活旧记忆 设计「反向操作协议」:通过系统性错位制造新型体验 尝试「认知解绑」:用陌生化手段破除预期枷锁第四阶段:哲学反思「复刻行为本身是否构成对当下体验的暴力掠夺?工具化复刻是否背叛存在本质?」存在主义觉醒 区分「回忆」与「重复」:前者是标本制作,后者是创造性重生 提出「叠印理论」:允许新旧体验在时空中交织成新物种 领悟「本真性」的真谛:拥抱每个此刻的不可替代性第五阶段:终极整合「如何在保留复刻冲动的同时,与生命流动性达成和解?」自我和解公式= 承认初体验的不可复制性(接受失去) 发明新型记忆编织术(主动创造)× 保持对意外性的永恒开放(存在勇气)
最近几次都是从汉口站出发,也不知怎么都是爸爸送我,是另一条线的地铁,淋着小雨到地铁口,他执意给我把行李箱提到电梯口,乘扶梯下行,嘱咐我戴好口罩。右转进去的时候我回头看,他还在看着我,不知道是我在等待他还在那里,还是他在等我回头,互相挥了挥手,下次见面就是下次了。本以为可以在家多待几天,早上突然决定晚上就走,有种猝不及防的冲动,妈妈总说回家这么久还没好好说会话,就要走了,家里那个鹅还没给我煨汤喝。进电梯下楼的时候妈妈要和我握手,还是不太懂如何释放情感,冷漠的捏了一下那个从小就会觉得细嫩温暖的手,有时在彼此留念下的突然分别,或许更让人有说怀念和持久。时间越短,越想诉说更深的爱。来不及有时候是种技术,需要合理利用。打开行李箱,闻到一股家里飘出的油烟味,妈妈用厨房的袋子装了一包零食塞进衣服里面,难闻又觉得熟悉。味道总能在片刻保留某些信息和回忆。身上穿着家里洗衣液香味的衬衫。行李里有家里衣柜浸润香皂的味道。身上还有前一晚洗发水沐浴露的味道。还有书包水杯里从家里带的凉白开的味道。这些都将在这一两天消散,随着过年的这些瞬时记忆一样。
hello,这一期感觉是一期非常特别的节目,就是我终于找我妈录了一期播客。我一直在想,我用什么方式可以和她展开一段深入对话,还是想到了用普鲁斯特问卷这个方式。其实我在回家的第一天就想着怎么样和她开始第一步。会担心她会不会同意,会不会很坦诚的去讲述这些看起来比较难回答的问题,直到我离开家的最后一个晚上,我终于估计勇气说,那我们出去去公园逛一逛吧,想着可能在外面的氛围可能会更好的去展开一场和平时在家里面不同的对话。所以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就接下来听下去吧,看看我妈会针对这些问题有什么样的作答。 我也得到一个未曾预料的答案。
【内容亮点】 夜色漫游:当散步成为思考的载体夜晚马路的细节观察:空旷的八车道、犬吠、交错的末班车、骑单车的爷孙、遛狗的中年夫妻…… 行走时的感官体验如何激活表达欲?「身体与思维共生」的奇妙状态:为什么停下脚步就无法自然说话?散步如何成为梳理生活的「移动冥想」? 代际冲突与和解:从争吵到沉默,再到主动低头五一回家计划引发的相亲矛盾:疲惫工作后渴望「无任务感回家」,却被母亲的期待压垮,情绪爆发时说出伤人话语。心理咨询的启示:意识到对「理想父母」的期待与现实的落差,最终在母亲主动低头的电话中选择和解 —— 成年人的亲情如何在摩擦中找到平衡? 职场中的生命力观察:那些「发光」的普通人招投标公司里活跃的「大姐」:用热情感染办公室的氛围担当,如何让职场超越工具属性,成为有人情味的空间?食堂阿姨的日常对话:穿着纱裙讨论「猪蹄咸不咸」的细节,打破职场等级感的温暖瞬间,如何治愈「打工人」的疲惫? 记录的意义:当个人小事成为「历史注脚」受播客启发想做「一森大事」:试图在世界动荡(缅甸地震、美国关税)与个人日常间建立联结,却因「小事是否值得记录」陷入焦虑。最终和解:从抖音滤镜下的「伪怀旧」到接受真实生活的碎片 —— 就像杨千嬅歌词所写,「快乐无凭无证,却自有纪念性」。【金句与共鸣】 “当我站在 2025 年回看 2008 年,记住的是汶川地震、北京奥运这样的大事;但或许未来某天,今天的一碗泡面、一次马路偶遇,也会成为属于我的‘历史切片’。” “和妈妈吵架时,我像个刺猬;但她主动打电话的那一刻,突然意识到我们都在笨拙地学习如何爱对方。” “那些充满生命力的人让我相信,职场不只是冷冰冰的 KPI,也可以有分享体检小贴士、讨论食堂饭菜的温度。”好吧,我又偷懒了,上面都是AI生成~
用今天发的微博做这期的shownotes吧。最近在好多事情上都有颠覆以往的时刻,在工作上大大摆烂,尽量苟且(看说变化还是先说工作,生活占据的太可怕了),再就是在网上大变风格,i人变e人,抛开了好多无形的束缚,还有就是和人相处上的身份转换,从以前的被动方,慢慢争取主体性,甚至慢慢变成那个更成熟的人。我不知道这些变化的那个具体的trigger,但好像所有的一切都在今年悄无声息并且被我意识到的正在发生,做出了这些变化之后好像也没有我曾畏缩时的恐惧,也没有一定要承担什么更多责任的负担,更多的是一种新的体验,一种我更专注结果而非过程的体验。刚刷到昨晚薛凯琪演唱会请嘉宾的cut,有一个很新奇的感悟,就是能明显感觉出两个人同框后的气场,一个好像是身处其中还在成长的小孩,郑秀文举手投足之间的气定神闲,有一种历经岁月的强大,也可能是正处于慢慢转变的阶段,看到和想象出了这一面。这个过程其实没有转换的很丝滑,在工作里我也会时常深呼吸想象未知的困难,这个真的很那去克服,但是在很多相处过程中,我慢慢享受一些身份甚至话语权力的变化,一种不断试探对方边界甚至自我边界的过程,切断了自己的期待和失落时,很多事情真的都易如反掌。好的坏的我都想要体验,不怕那么失去那些担忧的虚无了。
本期节目以时间为轴,串联两段故事: 1、「九周年的声音年轮」:凹凸电波九周年程,声音成为对抗时间流逝的容器。 2、「25年4月的梦境切片」:一场2025年清晨的离奇幻梦,与赵老师现实婚讯重合。时间在此刻折叠,记忆与当下交织。 00:14-01:08 9:10 AM:清晨打车时的栀子花香,焦虑与放空的倒计时。 01:08-06:47 2016-2025:凹凸电波九年时间线——从大学宿舍录音到万人庆典,粉丝声音亭里的“时间标本”。 06:47-10:01 23:59 PM:深夜朋友圈的《小行迹》与陌生播客主的8分钟“时间胶囊”。 14:52-23:35 2025年4月8日,7:30 AM:梦的预言与现实婚讯重叠,前同事关系的“时间闭环”。 23:35-26:42 2024年3月,高铁站9:30:最后一次告别的照片,AI生成的“时间封存”。
从春天的变化切入到最近迷上AI生图,聊到最后关于AI和真实人之间的区别,人的不可替代性聊起。或许我们应该这样想:AI是24小时便利店,随时能买到关东煮;而真人关系像需要提前预定的私房菜馆。两者不冲突,只是要记得经常走出便利店,去闻闻那些需要等待才能品尝的人间烟火。那些没说出口的思念、没被接住的情绪,终会在某个转角变成湿润眼眶的相遇。
Part 1:职场领导——错位的“情感兑换券”领导突然加码工作,却连一句“辛苦了”都不给,反而区别对待同事。Part 2:同事关系——失效的“友谊永久保修卡”曾经交心的同事渐行渐远,连午饭消失都没人关心。Part 3:小姨亲情——成年人的爱需要《错峰用电协议》小姨在酒席中优先招呼客人,冷落了你。Part 4:十年密友——崩盘的“灵魂伴侣无限卡”以为能托付生死的挚友,却在低谷期挂断你的电话。“期待本该是关系的种子,但我们总错把它当成收割的镰刀。
本着还是想记录本周的点滴,赶在周日录下这周的碎片。本期提到:1.播客录制崩溃实录与表达困境;2.文科生与理科生的思维逻辑不同,有时换换角度也不错;3.帮妈妈拆解职场问题;4.一个现象:在物理距离边远之后,我们会有更多的话说(同事间的尴尬是我一生宿敌);5.人在失去认知以外的财富和快乐之外,是否也避免了认知以外的痛苦?(Chai Jing3月15日视频有感)。
时间自由是一种特权吗?这是本期节目主要想讨论的话题。起因是因为在3月8日,著名导演滕丛丛在微博发起了一个荒原女性写作计划,为了给有写作想法的女性提供帮助。但也因为一些参与门槛产生了争议。在去年很多女性创作者和女性作品上桌并并被大家喜欢,有声量的女性导演目前提供这样的帮助,肯定是出于善意和友好的,本期我们也主要围绕事件现象带给我们关于「时间自由」的讨论。这期邀请到人文社科专业的嘉宾白绵熊,提供了很多新的视角。1.结构性时间贫困1.1当时间变成货币,甚至是生命呈现时,阶级属性更加明显。1.2时间贫困会被遗传,被生计填满时间,失去原本受教育的机会,1.3资本下场,越努力,时间越不够用。2.主观性时间贫困2.1为什么周末躺平两天,周一反而会更累更焦虑2.2短内容,长内容,其实是我们可以自主选择的结果。2.3必须拥有一个房间才能写作?必须拥有装备我才能运动?当我们讨论时间贫困的时候,是否是在给失败找借口?
这一期的文案和标题我纠结了好久,决定还是抽取骗局作为主题,但不代表其他事件的不重要。本期你将听到: 00:53 莫名其妙做了同事的任务之后,第一次尝试和妈妈完整讲述自己的心路历程,委屈只有在说出口才不会那么烫嘴,好像她给了那个宽容度和道德标准可以不那么高的出口,能够坦白自己的不安和阴暗; 11:35 一场意料之外的骗局,总是跌宕起伏,信息时代虽然早已不在默认其价值,但是看到信息就这样被披露在网上还是觉得后怕,骗局之下,那天自助美味的肉和烤榴莲都被忽略; 21:40 第一次的实录,脑中无数次想象过怎么和陌生人搭讪,难道真需要多次的擦肩而过才能换来一次勇敢吗?我的生硬的对白和无措的话题被真实呈现,希望下一次的勇敢能被瞬间的冲动唤起,多一点搭讪,但也要谨防被骗; 26:32关于远方和现实,这些都曾在一定时间给过我力量,现在想来也不是想否定那些文化知识,而是不同时间下,人可以无限的和什么共振,也许有时候就是需要那些远方的幻想呢?这个地方还有个彩蛋,远方的朋友看到我大段的文字,截图问AI,“从这些文字展示了作者的什么心情,和现状,如何改变这些问题”,我看到他复制过来的文字,明白他对文字的顿感背后,有另一种在意的方式。好像真的在写这些的时候,才发现很多细节和当时想法上的不同,并迸发出一些新的角度,果然还是得多练~
又坚持了一周的录制,真不错~从路上到躺在床上录制,在拼接的时候已经忘了第一条说的什么,只记得场景和时间,明明才过了几天,记忆就不断被覆盖,很难想象再过几个月甚至几年,我是否会想起那天下班转角的太阳。我也试图偷懒要ai帮我总结,但是总是过于碎片和冗余,反而最真实的体会被隐藏,也许这也是ai所无法共情的一点,5条录音我甚至连语音和声调都是不同的,从夜晚的悠闲到中间上班路上的喘气到最后趴着的缺口气,好像这才有了实感。我问ai,我想坚持成一个系列,能有什么建议吗?它给我了一个词“散装”,那以后这些都叫散装生活好了~ 00:10 蹲在菜地录播客:芹菜和香菜的哲学,以及奶奶种菜的记忆(有哲学吗?) 03:22 用AI练习说话、聊泰剧《指尖浪漫》:为什么高中生恋爱连发Ins都要问AI? 08:40 听播客《凹凸电波》破防:刘说“此刻的我就是你最好的未来” 13:02 刘小样的远方困局:在工厂花坛前突然明白,“诗与远方”也可能是一地鸡毛 16:29 每天和环卫阿姨“偶遇”:陌生人重复出现的奇妙感,像西安那只等主人的小白狗 20:01 给奶奶打电话的慌张时刻,和电视剧《180天重启计划》里的三代母女遗憾 24:32 疏通下水道的成就感:原来我离“接电线老爸”只差一个喷头 28:09 被吴越演技暴击:姥姥的冰箱菜、未说开的争吵和玉珍BGM的眼泪炸弹 34:35 剪脐带的生理震撼:生命延续的瞬间,和《家有儿女》为什么比内卷剧更治愈ai推荐互动“你这周「修」好了什么?修家电、修关系、修一颗芹菜?还是修自己的眼泪阀门?”
【导语】这是一期关于“自我对话”的周常记录。在单调的办公室日常、通勤路上的放空时刻,以及深夜宿舍的独处时光里,AI成了最耐心的倾听者和心理分析师。从剖析梦境到对抗完美主义,从处理人际内耗到尝试用代码记录生活,再到雨天散步时的执念故事——这一周,是琐碎与自省交织的七天。或许我们都一样,需要一场不完美但真实的表达,来证明“好好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值得记录的胜利。【本期重点】 AI心理咨询师:如何用语音输入和AI分析梦境、对抗完美主义,化解人际关系的“预设敌意” 通勤即治愈:步行两公里的放空时光,为何成了逃离办公室焦虑的解药? 妈妈寄来的鱼:一条未寄到的鱼引发的亲情反思,以及那些“生硬却温暖”的母子对话 执念的镜子:十年寻人节目里的女生教会我们——执念是精神寄托,还是困住现实的牢笼? 不剪辑的勇气:口癖、停顿、语无伦次……为什么这次决定保留最原始的录音状态? “摸鱼”哲学:当自责“虚度一天”时,AI却说:“好好吃三顿饭,已是满分答卷”!本期文案由AI总结生成,谢谢TA~
作了向前奔驰的梦路平坦尽头有光我奋力往前凡挡在前面的人都被我超越过而且毫不喘息为什么会有这么对比的梦明明前一天还觉得自己行动蹒跚在高低不平的地形上赖人扶持 惟恐跌跤前方是一片大海白浪汹涌撞击巨石激起浪花达几层楼高我们站在如茵的绿草地上观浪草坡左右绵延几公里长我的朋友在公路旁开了一家咖啡店向海的一面完全透明视野无遮蔽我看着远方的海岬交错云天阴霾想起青年时代曾在附近教过小学的事假日从镇上独自跋涉到这个海边有时候一个在九份教书的同窗从山上下来两人便在巨石间游泳现在想像那情景觉得不可思议在这个海滩上我们留下许多回忆交谈中免不了还有恋慕女性的话题那是对爱情与迷惑两者分不清楚我愣愣的看着窗外的时候咖啡店老板走过来对我说能帮我们在玻璃上写几个字吗向海的玻璃窗上已有一些人留下了文字我握起油性笔衬托在远方天空的阴霾中毫不思索的写下如在天际的窗口眺望中 青春时代 复返了
看最后一期再见爱人,总有种梦回高中看变形计的感觉,在无数摄像机下,去一个和平时生活不相关的真空地带,产生冲突,引导沟通,最终情感转变,引发思考。一个是亲子,一个是婚姻,都以社会问题做价值,但一个节目已经消失,不知道另一个还能坚持多久。
2025年第一期播客,是在中午大太阳的草坪上录制的。过了很久,经历了很多次暂停开始,终于找回一点自言自语的感觉,也一直在找自己最适合的方式和话题。我明白一直做的都是一些很私人化的分享,没有很大的价值属性,但对于个体来说是有意义的,通过声音记录时间,也通过播客向外释放了信号,结识了一些新的朋友,所以还是感谢声音,保留下自己的一些“谈资”。
本期完整版移步隔壁 七分不止~
很听话的「马上」更新~bgm:蔡健雅_-_下次见
loadin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