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
不只是崑曲

不只是崑曲
Author: 財團法人建國工程文化藝術基金會
Subscribed: 41Played: 271Subscribe
Share
© All rights reserved
Description
「不只是崑曲」是陪伴所有老戲迷,並幫助新鮮人加持練功,以窺崑曲堂奧之美的最佳夥伴。
我們為您訪談了當代極具分量的多位崑劇藝術家,介紹一齣齣精彩好戲,更散步到崑曲的幕後和歷史中,尋訪有關優伶與文士、宮廷與市井、文學與歷史的各種有趣故事。
「不只是崑曲」Podcast是個全新,卻擁有老靈魂的節目,自2012年建國工程文化藝術基金會在台北愛樂電台製播以來,已累積超過三百輯珍貴內容,經由重新剪輯整理,盼為您鋪鋪墊出一條尋訪奼紫嫣紅開遍的賞心幽徑。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我們為您訪談了當代極具分量的多位崑劇藝術家,介紹一齣齣精彩好戲,更散步到崑曲的幕後和歷史中,尋訪有關優伶與文士、宮廷與市井、文學與歷史的各種有趣故事。
「不只是崑曲」Podcast是個全新,卻擁有老靈魂的節目,自2012年建國工程文化藝術基金會在台北愛樂電台製播以來,已累積超過三百輯珍貴內容,經由重新剪輯整理,盼為您鋪鋪墊出一條尋訪奼紫嫣紅開遍的賞心幽徑。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95 Episodes
Reverse
農曆七月,又被稱為鬼月,鬼月有一大堆禁忌,但越是禁忌就有越多好奇與傳說,就連在戲曲裡,跟鬼有關的戲也特別具有吸引力,甚至像《牡丹亭》與《長生殿》這兩齣名劇,都不能免俗,一定要加入美麗女鬼的篇章。
農曆七月,就來跟大家好好聊聊鬼故事。為什麼大家這麼愛看鬼故事? 陰曹地府到底長什麼樣?作劇本人根本沒去過地域陰間但卻特別愛寫,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今天節目中特別邀請師大歷史系陳登武教授,跟您聊一聊歷世歷代有關幽冥世界的文學書寫。
主持人/劉家渝
來賓/師大歷史系陳登武教授
(本節目由建國工程文化藝術基金會贊助播出)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長生殿·密誓》是崑曲中最有名跟七月七日有關的折子,白居易《長恨歌》裡也有句相關名言:「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但你是否想過? 七夕為什麼會成為一個屬於情人的節日呢?
其實牛郎織女的故事,根本就是一個悲傷的遠距戀愛,情人們真的喜歡這樣嗎? 甚至隨著時空與環境的改變,織女的女神形象,也在經歷了代代民間供奉之後,發展出除了織布以外,更多嶄新的「職能」。
今天節目,邀請專門研究古典文學與民俗節日的專家,高雄中山大學中文系的楊玉君教授,從崑曲《長生殿》長生殿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誓言開始談起,這當中,蜘蛛也來參一腳,甚至麻油雞跟油飯也上了供桌?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就請楊玉君教授為大家揭開謎底。
主持人/劉家渝
來賓/高雄中山大學中文系暨中文研究所楊玉君教授
唱段/《長生殿‧密誓》趙文林(飾唐明皇)、王芳(飾楊貴妃)
(本節目由建國工程文化藝術基金會贊助播出)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建國工程文化藝術基金會近年來,在做校園推廣活動中最受到同學們歡迎的一齣折子戲,就是《占花魁‧湖樓》,這折戲不僅情節有趣,在故事取材上也與傳統巾生+閨門旦的崑曲人物大不相同,在表演上更是極具巧思特色。
是什麼樣的時空環境? 什麼樣的作者與寫作背景,造就了這樣一齣另類好戲呢? 而這個劇本在整個戲曲發展脈絡上,又呈現出什麼樣的轉折呢?今天節目,邀請戲劇專家張啟豐教授,帶你從《占花魁》的故事,抽絲剝繭,逐漸拉大視角,由西湖畔的這一群小人物身上,放大到一整個時代的環境與思想變遷,體會另一種從土地與強韌生命中迸發出來的鮮活力量。
主持人/劉家渝
來賓/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張啟豐教授
(本節目由建國工程文化藝術基金會贊助播出)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愛情的習題最難解,因為愛人的樣式千千萬萬種,所以這道題從來沒有標準答案,但也因此成就了一個個說不完的精彩故事。
這位憨直的大男孩愛上了全西湖畔最最知名的花魁女,他用的解題法竟然是⋯⋯。你絕對不會想到這一招,更不會料到閱人無數的花魁女竟會因為他的這個動作而被感動。到底《受吐》這一折說的是什麼樣的故事?就讓崑曲小生楊汗如為你公布解答。
主持人/劉家渝
來賓/崑曲小生演員楊汗如
(本節目由建國工程文化藝術基金會贊助播出)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自古以來,被冠上"花"字輩的女孩,總是特別難追求,不論是班花、校花,還是古代的花魁女。但「花女孩」一定只會看上高富帥嗎? 花女孩的內心會渴望什麼樣的愛情呢? 明朝小說家馮夢龍短篇擬話本小說《醒世恆言》中的《賣油郎獨占花魁》,寫的就是當時西湖畔最美的花魁娘子的故事。
崑曲小生楊汗如師從上海崑劇團岳美緹老師習得《占花魁》中最精彩的《湖樓》與《受吐》兩個折子,其中《湖樓》更是「不只是崑曲」前進校園進行推廣演出時,最受同學們歡迎的好戲。這集節目就請對《湖樓》極有心得的楊汗如,好好聊聊這折戲的精妙之處。
主持人/劉家渝
來賓/崑曲小生演員楊汗如
(本節目由建國工程文化藝術基金會贊助播出)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勾欄瓦舍是什麼樣的地方,為什麼到勾欄瓦舍裏可以調風月呢? 你可千萬別想歪,因為這其實是400年前,一則關於劇場的現場素描。
雖然我們今天早已聽不到,也看不到宋雜劇、金院本當時的戲劇模樣,但是透過這些側面的描述,依然還是可以感受到四百年前古人看戲的有趣氛圍。這集節目,就讓中央大學中文系副研究員黃思超,帶著我們跟著這位莊稼漢進城,一起去勾欄瓦舍裡逛逛。
主持人/劉家渝
來賓/中央大學中文系的副研究員黃思超
(本節目由建國工程文化藝術基金會贊助播出)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這是什麼狀況?
崑曲舞台上最重要的小生竟然不是男一號! 而是男配角!!!???
前一秒中的男女主角,下一秒卻成了舞台上翻滾的孫悟空!!!???
這些與我們「正常」認知中截然不同的事情,竟然都曾經是崑曲歷史中,真真實實曾經發生過的一頁,也是生旦淨末丑這樣的行當分類方法,所產生的緣由。
每一件我們今日習以為常、理所當然的事,都一定有它背後的緣由、演變以及一整套的故事,換一個比較有學問的名詞來說,這其實就是一種文化的形成。戲曲的行當文化,究竟是怎樣一步一步演變出我們今天所知道的生旦淨末丑?這集節目就請中央大學中文系的副研究員黃思超老師來為您介紹。
主持人/劉家渝
來賓/中央大學中文系的副研究員黃思超
(本節目由建國工程文化藝術基金會贊助播出)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前陣子看到天下雜誌的報導才知道,台灣人吃鍋的花樣與火鍋店密度,堪稱世界第一,火鍋產業商機一年高達400億新台幣。這也太酷了,但更酷的是,居然崑曲世界裡,也有一個形容詞跟鍋有關。你聽過「京崑兩下鍋」這句話嗎?知道她是什麼意思嗎?今天節目特別邀請政大中文系蔡欣欣教授,聊聊崑曲在台灣的歷史。「京崑兩下鍋」到底下的是什麼鍋? 就請蔡欣欣老師說給您聽喔!
主持人/劉家渝
來賓/政大中文系蔡欣欣教授
唱段/水磨曲集崑劇團演唱 《牡丹亭‧驚夢》【畫眉序】【滴溜子】【雙聲子】
(本節目由建國工程文化藝術基金會贊助播出)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一個演員最重要的功課就是要了解,在一句台詞背後,其實還藏著這個人物內心的一百句潛台詞,而且他要透過"演技”讓觀眾看見。而這表演的磨練,除了口語說出的字句之外,還必須透過口氣、音調、眼神、表情、肢體、姿態、肌肉的運用,甚至呼吸…等等各種方法,去表達所有的一切。
然而要達到這樣的表演境界,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集節目就請小生演員溫宇航,從他個人豐富的學習經歷與崑曲深刻細緻的表演訓練開始說起。
主持人/劉家渝
來賓/崑曲小生溫宇航
唱段/京劇《白蛇傳‧斷橋》溫宇航飾許仙
(本節目由建國工程文化藝術基金會贊助播出)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湯顯祖筆下的柳夢梅,為了追求「發迹之期,姻缘之分」,一路從嶺南跋涉來到江西南安府;而當代柳夢梅為了一圓《牡丹亭》之夢,卻必須給自己裝上一雙翅膀,不僅飛到新大陸,更飛向了全世界。
也許正是這種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個性與態度,讓崑曲小生溫宇航的從藝之路,顯得如此與眾不同。為了演好一齣戲到底可以付出多少代價? 為了揣摩一個角色到底要向多少位前輩請教? 今天節目,就讓我們與溫宇航一起回顧他曲折又豐富的學習歷程,同時深入了解南北崑的詮釋差異。
主持人/劉家渝
來賓/崑曲小生溫宇航
唱段/《玉簪記‧琴挑》【前腔】
(本節目由建國工程文化藝術基金會贊助播出)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這個標題是不是感覺有點聳動? 我們平常在菜市場買來吃的潤餅、草仔粿,怎麼竟會跟縱火案扯上關係呢? 今天節目就要從這件縱火案開始,跟您聊聊寒食節,以及我們今天清明節的一些習俗的由來。但當然更重要的還是要回到崑曲劇本長生殿,看看劇作家洪昇運用春天的這幾個節日以及習俗 ,如何鋪陳出長生殿裡那些浪漫又動人的故事。
主持人/劉家渝
來賓/中正大學楊玉君教授
唱段/《長生殿‧彈詞》【九轉貨郎兒】五轉 計鎮華飾李龜年
音樂/石頭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製作發行
(本節目由建國工程文化藝術基金會贊助播出)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EP80春天該怎麼玩?讓楊貴妃的姊妹告訴你⏤⏤跟著楊玉君教授用節日解鎖《長生殿》
再過幾天就是農曆的三月初三,也就是上巳節了,這個春天的節日對大家來講,應該是挺陌生的,有可能連這兩個字該怎麼寫都不太確定,但其實這是一個古老的節日,在舊時的曆法當中,春天最重要的節日其實有三個,上巳節、寒食節、清明節,但對於我們現代人而言,好像只有過到清明節,另外兩個節日都已經不見了。但是其實在我們舊時的戲曲劇本裡,還是可以看到一些對於這些節日的描述,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劇本,就是我們大家所熟悉的《長生殿》了。也許你沒有發現,《長生殿》的整部劇本,其實跟著四時節令,把一些重要的情節和事件,都跟節日串聯在一起了,包括上巳節、清明節、七夕情人節、中秋節等等。原來這位清代的劇作家洪昇的作品裡,竟然是以節日當作寫作密碼,並且透過這些密碼來鋪排整個故事。
這集節目裡,我們為您邀請到了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的楊玉君教授,跟您聊聊洪昇《長生殿》裡提到的這幾個節日。楊老師是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系的博士,她的研究專長除了歐美漢學之外,還有明清小說、民間文學,以及一個非常有趣的領域--民俗學。我們今天就請他從民俗學的另外一個角度,來帶我們看一看這部大家原本都已經很熟悉的戲--《長生殿》。
透過楊玉君教授的研究與分享,您是不是也覺得很有趣?不只用不同的結構方式,發現了洪昇寫作《長生殿》裡的另類密碼,也對這些裡始終的節日有了更多的了解。在下一節節目中,楊教授要帶我們進一步來聊聊寒食節,偷偷透露一下,像我們今天會吃的潤餅,就有可能是古代寒食節所留下來的影響喔! 更多精彩內容,我們就下次為您分解囉!
主持人/劉家渝
來賓/中正大學楊玉君教授
(本節目由建國工程文化藝術基金會贊助播出)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如果你以為老旦這個角色在舞台上,一定是保守枯燥、暮氣沉沉,那今天要介紹的這兩折戲,絕對讓您馬上耳目一新,要大讚一聲,原來「薑還是老的辣」!
老旦名家王維艱老師親手捏塑的《紅梨記‧花婆》以及《吟風閣‧罷宴》這兩折戲中,花婆和劉婆這兩個角色,就是極其鮮活又很有個性的兩個女人,遇事沉著,靠著機智一一化解,是兩位相當可愛的熟女人物,也是崑曲舞台上相當珍貴的兩折老旦主戲,這即就請王維艱老師為您戲說這兩位婆字輩的人物。
主持人/劉家渝
來賓/老旦演員王維艱
唱段/《吟風閣 罷宴》【朝天子】
(本節目由建國工程文化藝術基金會贊助播出)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同樣都是女人,卻不能比她們更美麗,還得比她們更吃力,天啊! 到底這是什麼樣的角色,竟然得這麼辛苦?
這說的就是崑曲旦行當中,老旦這個家門,也是老旦們的「不平之鳴」。因為是老旦,所以不能比年輕姑娘更美麗,但更吃力又是什麼意思? 今天節目特別邀請到江蘇省崑劇院的王維艱老師,來好好的幫我們介紹一下旦角行當當中,老旦這個家門。
主持人/劉家渝
來賓/老旦演員王維艱
(本節目由建國工程文化藝術基金會贊助播出)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不時我們會在社會新聞上,聽到有人唱KTV互看不順眼而大打出手,沒想到一百多年前的台灣,竟然曾有很多人因為看戲而打架,這一打時間長達百年,不僅打得頭破血,留甚至多次鬧出人命,這就是台灣歷史上有名的西皮福祿之爭,但究其雙方最初的歧異,只因為各自拜不同的戲神,使用不同的主奏樂器。
這集節目,戲曲研究學者徐亞湘教授繼續深入戲神這個話題,精彩介紹各類地方劇種所供俸的祖師爺文化。
主持人/劉家渝
來賓/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徐亞湘教授
(本節目由建國工程文化藝術基金會贊助播出)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一個被丟棄在田裡的小嬰兒,竟然沒有被餓死? 而救他一命的大「恩人」,原來是田裡的毛蟹。而這位命運多舛的孩子,長到了18歲仍不會說話,但卻展現出了傑出的音樂天賦,除了成為唐朝教坊中出色的音樂家,甚至最後又變身為征討叛賊的大將軍。
這個人到底是誰? 竟擁有如此傳奇的人生? 今天就請戲曲研究學者徐亞湘教授揭開謎底。
主持人/劉家渝
來賓/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徐亞湘教授
(本節目由建國工程文化藝術基金會贊助播出)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一個出色的崑曲演員,到底需要練就多少種功夫? 除了唱功厲害、身手了得,身段動作與眼神抓得住觀眾…,但其實還有一樣,那就是語言天分。
「唱唸作打」中的唸,除了咬字吐字之外,對於丑行而言,要求可就更高了,不僅要口若懸河逗樂全場,還得要精巧掌握各種不同的方言。《勢僧》這齣戲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個作品,而且這齣戲,還是張銘榮老師從僅存的古戲本與幾張插畫,重新復活的失傳老戲呢!
張銘榮的《勢僧》影片連結:(請觀賞段落45”15”-59’4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G0GpU5JtgU
主持人/劉家渝
來賓/上海崑劇團丑行演員張銘榮
唱段/《借扇》曲牌【鮑老催】(演唱/張銘榮飾孫悟空)
(本節目由建國工程文化藝術基金會贊助播出)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在前幾次的節目中我們為大家介紹的焦點都集中在崑曲當中的淨行,也就是花臉這個行當。而今天的節目要介紹的同樣也是花臉,但是是小花臉,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丑行。為您邀請到的是上海崑劇團崑大班的名丑張銘榮老師。
其實在不只是崑曲podcast第39、40集的時候我們為您播出過張銘榮老師的訪問,特別提到丑中間又可以分長兩個家門,那就是丑與副,而副最重要的三齣戲,簡稱「遊活蘆」,丑最重要的五齣戲,又稱作「五毒戲」,五毒戲是哪五毒?哪五個人物角色? 又各有那些絕活兒,大家可以去重聽第39和40集的訪問,而今天呢,張銘榮老師就要來為我們揭曉「遊活蘆」指的又是哪幾齣戲。
聽張老師說戲,輕輕鬆鬆,雲淡風輕,所有這些嚇死人的高強武功似乎全都不是難事,而其實,在舞台上演好角色早就沒辦法滿足他了,他除了為已經學過的戲加工,讓他變得更難、更有可看性,還嘗試自己當導演,把傳統戲剪裁得更加鏗鏘有力,讓台下觀眾掌聲停不下來,尤其,您一定要聽聽他這齣親自研究、加工、剪裁的盜甲,立刻就能真真實實感受到張銘榮老師的功力是如何讓人驚嘆了。
還好拜現代科技之次,我們在網路上找到了張銘榮老師的《盜甲》,不騙你我從頭到尾看得嘴巴都和不起來,這舞台上的時遷,功夫輕巧又俐落,所有高難度的動作對張老師而言根本像是小菜一疊,他邊翻邊跳邊唱,大氣不喘,完全像是輕而易舉不費工夫,但怎麼可能,這沒有一個片段是簡單的,更別說最後爬上4張桌子的高度盜甲的那一幕,太厲害了,影片網址就附在這集podcast以及臉書的文字說明裡我只能說你一定要看,不看真的會終身遺憾喔,哈哈,今天的節目就為您進行到這邊,祝您看影片愉快,我們下次
張銘榮的《盜甲》影片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6uEyZbLC4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擁有四百年歷史,被稱為百戲之母的崑曲,怎麼可能會跟來自西方的現代音樂合拍呢? 這當中巨大的時空差距,必須靠演員出色的創意與紮實的功底,一點一點將遙遠的雙方拉近。
這集節目,我們不談傳統老戲,反而要來看看吳双在他從小學習的淨行表演之外,又開創出哪些不一樣的可能性? 套句吳双的話:「舞台就是我的遊戲場」,讓我們一起為這位台灣女婿加油,並且更多關注他的演出。
主持人/劉家渝
來賓/上海崑劇團淨行演員吳双
唱段/《贈赤兔》曲牌【涼州第七】(編創作詞/吳双 演唱/吳双)
(本節目由建國工程文化藝術基金會贊助播出)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張飛與楊貴妃,同樣都是ㄈㄟ字輩人物,但卻好像八竿子打不著邊,一個威猛孔武,一個千嬌百媚;一位是三國英雄,另一位是大唐貴妃,然而來到了戲曲舞台,這二ㄈㄟ之間竟然卻有了交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這集節目就請上海崑劇團知名花臉演員吳雙,來為你解開這個大秘密。
吳雙《刀会》影片連結:(1時49分32秒開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w3jxxDU8NQ
主持人/劉家渝
來賓/上海崑劇團淨行演員吳雙
(本節目由建國工程文化藝術基金會贊助播出)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