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
不明白播客

不明白播客
Author: 袁莉和她的朋友们
Subscribed: 5,828Played: 141,282Subscribe
Share
© 2025 不明白播客
Description
当下中国最有趣的谈话都是在私下进行的。《不明白播客》希望把有趣的谈话分享给世界各地的中文听众,在这个黑暗、混乱的时代发出一点光亮和温度。这个播客是几位专业新闻记者联合发起的个人项目,不代表我们供职的机构。取名不明白是因为在这个魔幻的国度有太多不符合常理值得探究的事情。我们希望每周能就一个话题进行深入、不设限制的讨论。欢迎收听、订阅和分享。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179 Episodes
Reverse
美东时间8月30日晚,不明白播客直播对话了重庆标语投影事件当事人戚洪,次日,我们又和戚洪做了一次补充采访。除了直播中谈论过的话题:他是谁?他为什么做这件事?他如何策划和完成这一场堪称“行为艺术”的行动?本期节目还新增了更多他在北京居住20年间谋生和学佛的经历、影响他的小说、以及他近几年在觉醒后如何试图影响周边的人,直至走到公开反抗这一步。戚洪所做的事情堪称行为艺术。8月29日晚上10点,重庆大学附近的一栋大楼外墙,忽然出现投影的巨幅标语。标语上写道:“没有共产党才有新中国”“打倒红色法西斯,推翻共产党暴政”“不要谎言要真相,不要奴役要自由,暴政共产党下台”……这次投影抗议持续了50多分钟,最终警察锁定了投影位置才关闭设备。投影人还在酒店房间里给警察留下了一封信,他在信里说:“之所以走这一步,也是无可奈何,谁愿意颠沛流离有好日子不过呢?”他对警察晓之以理:“也许你现在是受益人,但在这片土地上有一天你一定是受害者。“他还呼吁警察不要为难无关人员:“实在迫不得已,也完全可以把枪口往上抬一点”。本期节目包含直播内容和后续新增采访内容。 PS:第二届不明白节还有不到一周就要开始了,欢迎大家购买线下票,来到华盛顿现场与两百多名观众一起过节:https://zeffy.com/en-US/ticketing/2025-in-person 点击购买线上票,参与直播互动:https://www.zeffy.com/en-US/ticketing/2025-online也欢迎大家向不明白节的嘉宾们提问 :https://bit.ly/bmbj2-ask-01时间轴:01:10 重庆标语投影事件的背景03:07 戚洪的现状、以及他为什么要做这件事?04:20 早年人生经历:16岁辍学打工、在收容所遭遇猥亵、暴力13:07 在北京:做过后勤、发传单、推销,2006年开淘宝店创业16:50 佛教徒身份与投影反共标语冲突吗?18:38 2019年在北京经历香堂村拆迁,2021年回到重庆20:41 对疫情政策抵触,参与过建“方舱”的工作23:17 受到白纸运动和四通桥事件的鼓舞24:22 戚洪对仇恨教育的厌恶28:11 投影行动是如何策划的30:34 戚洪的设备:激光雕刻机、投影仪、摄像头32:43 测试标语:天天锻炼身体好,健康生活乐无穷34:15 原计划“九三”当天投屏,担心变故因而要提前36:48 如何策划后路?家人知道这件事吗?38:48 为什么想到留下一封给警察的信?41:59 如何远程操控投影和监控?45:49 事后,戚洪的母亲被警察问话47:52 戚洪如何面对网络上的评论?53:36 如何回应“行动是为了申请政治庇护“?57:10 如何不让这样的行动只是个人的昙花一现?59:59 戚洪想对普通中国人说什么?01:01:16 戚洪未来的打算01:05:02 戚洪的“觉醒”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01:08:42 补充采访内容01:08:53 戚洪的朋友圈片段01:10:17 为什么要关掉淘宝店?之后去哪了?01:11:45 戚洪在北京:二手房、孩子读书面临的问题01:14:25 为什么想到要用监控记录这场行动?01:18:16 回应传言:戚洪当过网评员吗?01:22:32 白纸当天的朋友圈与“反乌托邦三部曲”01:25:39 戚洪如同隐士一样的生活01:27:54 曾经的民族主义情绪01:32:25 为什么最后会走出这一步?相关链接:戚洪在采访中提到的“反乌托邦三部曲”:《一九八四》《美丽新世界》《动物农场》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2025年,中国经济陷入低迷:失业、债务、通缩轮番袭来,但另一面从DeepSeek、国产芯片到歼十战机,在一波又一波的科技热潮中,中国似乎走在了世界前列。不同于以往民族主义者的“自嗨”,对中国技术赞扬的声音还来自于贸易战中的对手美国。比如美国国会听证会上的专家证词认为,中国已经取得生物制药的优势。纽约时报评论版一篇客座评论员文章也引述了澳大利亚某智库的研究数据来证明中国在技术领域已经领先。本期播客的嘉宾是斯坦福大学中国经济与制度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许成钢教授。许教授会带领我们重新审视中美科技竞争,在观察判断中美科技竞争时,我们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哪些方面?中国科技的繁盛景象有多少是真实的,又有多少是虚幻的?为什么中国能在全球范围内控制产业链?中国是否在一些技术领域已经超越了美国?美国应该对中国实行技术封锁吗?文字版:https://bit.ly/bmb-166-textPS:第二届不明白节线上票正式开放报名!我们也将为不明白播客的捐赠人及付费订阅听众免费赠送一张线上票,包含9月1日前的新增捐赠及订阅,感谢大家的长期支持,使这个节目可以一直做下去。点击即可直接购票、登记赠票信息:https://www.zeffy.com/en-US/ticketing/2025-online线下票购买链接:https://zeffy.com/en-US/ticketing/2025-in-person时间轴:03:21 以新药的临床实验为例,为什么中国生物制药优势被肯定06:03 为什么说中国科技实力是“me better”09:27 偷技术的争论:产业革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12:10 如何看待中国在论文发表和专利申请上的数据领先17:20 以诺贝尔奖和相对论为例,为什么顶尖创新无法用指标衡量20:01 为什么要用商业指标来衡量新质生产力26:59 对比今天的中美竞争和冷战时期的美苏竞争30:44 以举国之力占领全球供应链33:02 中国的前沿出海企业缺乏科技竞争力,但对产业链的掌控力很强38:42 以英伟达为例,美国应该对中国进行AI芯片禁运吗41:41 “大跃进”式重复建设有解吗?47:20 中国私有企业和地方产业战略的特殊关系49:18 为什么中国政府不允许企业破产52:09 中国的产业政策会扭曲全球市场吗54:06 嘉宾推荐嘉宾推荐:克里斯·米勒《芯片战争》史钦泰、 陈添枝,、吴淑敏《从边缘到核心,台湾半导体如何成为世界的心脏》《张忠谋自传》许成钢《制度基因──中国制度与极权主义制度的起源》相关链接:《制度基因》英文版《EP-137 许成钢:DeepSeek、民企座谈会能否重振中国经济?》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从习近平的清洗、接班人问题、到中美技术竞争,我们和著名历史学家Stephen Kotkin科特金教授讨论了当下最值得关注的一些话题。 科特金教授是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也是研究苏联和斯大林最顶尖的学者。他是两卷本《斯大林传》的作者,正在撰写第三卷。他对斯大林的研究重塑了我们对列宁主义政权运行逻辑的理解。他的研究超越了苏联,延伸到全球威权主义,并越来越关注当代中国。 在这期节目里,科特金教授解释了他为什么说斯大林而不是毛泽东是独裁者的最高典范,为什么希特勒多次遭遇暗杀而斯大林却没有,如何从斯大林30年代的大清洗来理解习近平眼下的清洗,精英阶层的不满对于列宁主义极权政权意味着什么,为什么斯大林、毛泽东和习近平都不愿指定接班人等很多问题。 这是不明白播客首次用英文录制节目,在YouTube上,我们为听众朋友们精心准备了中文字幕。 点击直达:https://youtu.be/WMb7y1JIgUA我们相信,科特金教授的研究对于理解当下的中国至关重要。PS:第二届不明白节线上票正式开放报名!我们也将为不明白播客的捐赠人及付费订阅听众免费赠送一张线上票,包含9月1日前的新增捐赠及订阅,感谢大家的长期支持,使这个节目可以一直做下去。点击即可直接购票、登记赠票信息:https://www.zeffy.com/en-US/ticketing/2025-online线下票购买链接:https://zeffy.com/en-US/ticketing/2025-in-person 文字版:https://bit.ly/bmb-165-text时间轴:02:43 为什么斯大林而不是毛泽东是独裁者的最高典范Gold Standard?08:00 斯大林的崛起轨迹是否有助于理解习近平?12:54 习近平一上台就打算好了做独裁者吗?14:10 共产党和私营企业的关系18:06 “你不可能只是半个共产政权,就好像你不可能是半个孕妇”22:14 中央党校学习两件事:东升西降与苏联倒台24:57 列宁主义政权与政治改革的不兼容性26:29 习近平清洗和斯大林清洗的相似之处30:44习近平在庞大系统里的困境:亲信也可能是威胁38:39 习近平在日常事务或政策问题上的权力局限39:34 为什么希特勒多次遭遇暗杀而斯大林却没有45:14 习政权最大弱点:精英阶层的疑虑49:50 清零政策意外对普通中国人的揭示作用52:39 中情局招募中共官员的广告是否有效54:50 以孔子学院为例,如何应对中共在软实力上的挑战59:50 如何回应美国目前的移民和经济政策1:09:57 科技对决:美苏冷战的教训及苏联与中国技术实力的比较1:19:00 科技竞争可以解决政权合法性及统治的脆弱性吗?1:28:50 台湾问题与习近平的考量1:41:50 习近平会指定继承者吗?1:50:01 我们要为习近平继续执政20年甚至25年做好准备1:52:30 “在不自由的体制下,依然能活出自由的人生”2:00:10 嘉宾推荐 嘉宾推荐:Elias Canetti 《Auto-da-Fé》Franz Schurmann《Ideology and Organization in Communist China》唐志学《The Party's Interests Come First》(习仲勋传)相关链接:《斯大林传第一卷——权力的悖论 1878-1928》《斯大林传第二卷——等待希特勒 1929-1941》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今年4月-7月,毕光钧、刘文超、曾育周、汪林朋四位知名企业家接连非自然死亡。今年1-7月,已有至少19位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或高管被检察机关以“留置”措施调查。其中就包括刚刚去世的居然智家(前居然之家)董事长汪林朋——他被留置过三次,在最后一次留置被解除仅四天后,突然坠楼去世。回顾过去5年,从任志强案、孙大午案、所谓的扫黑除恶打击有组织犯罪、到针对企业家的远洋捕捞,到今天的企业家破产、负债、被留置、坐牢、自杀。民营企业家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本期节目的嘉宾伍雷是中国知名的刑辩律师,他为不少企业家的案件辩护过。2019年,他被政府打击报复,被吊销了律师执照,但一直在幕后为民营企业家维权出谋划策。在伍雷的从业经历里,中国民营企业家这些年都经历了什么?除了扫黑除恶、远洋捕捞、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办案模式?他又如何看待这些企业家的遭遇?他为什么说企业家们“天真而又幼稚”?伍雷谈到了许多未被报道过的案件。作为律师,在法治被破坏殆尽、当事人及家属被威胁的状况下,伍雷为什么仍然坚持司法辩护是重要的?在政治意志大于法律意志的环境里,企业家还能做什么?PS:第二届不明白节来啦!9月6日,欢迎听众朋友们来到华盛顿,我们将用一天的时间,透过纪录片放映、相声表演与现场对谈,回顾我们来时的路,思考我们身处的现实,也共同想象未来的可能。点击链接立即报名:https://zeffy.com/en-US/ticketing/2025-in-person文字版:https://bit.ly/bmb-164-text时间轴:00:00 一系列的企业家自杀和被留置事件02:19 伍雷的从业经历,“对这一切并不吃惊”04:23 被留置是怎么回事?“不管是双规还是留置,都被滥用了”07:10 留置中心环境,“堪比黑监狱”10:54 如何看待企业家的“原罪”问题14:35 民营企业家生存环境恶化的时间线16:54 扫黑除恶运动与打击企业家的关系19:17 孙大午案作为转折点:企业家的润潮,或向中央靠拢24:35 企业家的“天真与幼稚”:产业报国的愿望与对现实风险的无知29:17 年轻的创业者被“捕捞”潮:创业公司成为财政猎物。31:56 伍雷律师生涯见过的办案模式:逼迫企业家编造行贿事实37:35 北上广的企业家会安心一点吗?42:10 如何理解企业家的家属对律师的态度?45:16 司法不公之下,勇敢认真的律师的市场越来越大47:27 冤案到底要不要公开?行贿vs 辩护的博弈52:38 伍雷的推荐嘉宾推荐:杨小凯《牛鬼蛇神录》许成钢《制度基因》电影《南营洞1985》郑智泳电影《辩护人》杨宇硕本期播客谈到的案件和人物:孙大午案:https://zh.wikipedia.org/wiki/孙大午企业家任志强:https://zh.m.wikipedia.org/wiki/任志强襄大集团张德武案:https://china.caixin.com/2023-01-04/101985224.html真功夫蔡达标案:https://other.caixin.com/2013-12-13/100617471.html伍雷律师的当事人林风牵连的涉黑案:https://www.spp.gov.cn/spp/zhuanlan/201811/t20181101_397244.shtml王全璋律师:https://zh.m.wikipedia.org/wiki/王全璋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发生在四川江油的街头大规模抗议,久违地燃起了人们对反抗的希望。它始于校园霸凌,终于政府霸凌公民。在这个国家,每个人都是弱势的。在严密的封锁下,人们迫切想知道:江油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一场校园霸凌,能在几天内演变成白纸运动以来最大规模的线下抗议?在直播中,袁莉和两位嘉宾:推特博主“李老师不是李老师”、油管博主“世界苦茶”主理人李厚辰,一起讨论了江油事件中令人关心的问题:基层治理的粗暴与失效说明了什么?在江油事件中,人们如何在信息管控下自发“冲塔”声援?江油的抗议和当下的经济萧条、大量中青年失业返乡有没有关系?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样的抗议现场?关心中国现实与未来的听众们也一如既往提出了很多很好的问题:这样的抗议会不会有后续?普通人能做些什么才是安全又有效的?以及,在高压环境下,那些被唤醒的勇气,还能去往哪里?文字版:https://bit.ly/bmb-163-text PS:第二届不明白节来啦!9月6日,欢迎听众朋友们来到华盛顿,我们将用一天的时间,透过纪录片放映、相声表演与现场对谈,回顾我们来时的路,思考我们身处的现实,也共同想象未来的可能。点击链接立即报名:https://zeffy.com/en-US/ticketing/2025-in-person 时间轴:01:52 李老师复盘江油事件时间线10:37 李老师印象最深的三个画面:用苹果手机录像的警察、暴力前的质问、逃散的人群12:52 李厚辰分析全球青年运动模式和中国独特的家长抗议浪潮18:24 白纸之后,线下抗议时有发生——李老师并不感到惊讶22:19 江油市政府的草台表现:缺乏沟通的艺术、没有预案、甩棍清场25:22 江油的基层治理能力如何被摧毁:官场地震,防疫提拔31:59 过亿的浏览量和自发的冲他,信息管控是否在逐渐失效36:55 李厚辰的悲观:群体事件对社会影响是否会随着技术手段升级而减弱40:28 经济萧条失业的现实与抗议的关联48:27 为什么是江油?54:43 反抗的勇气出现了,但是不能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个体的勇气上01:01:22 李老师回应“海外的努力有用吗”:不然为什么防火墙会存在?01:06:05 回应听众的现实无力感01:16:50 江油事件中反复被提起的“孟加拉模式”有效吗?01:19:37 开盒警擦与公安系统的信息外泄01:23:07 观众提问:如何在墙内安全传播信息01:25:55 当“毛泽东万岁”与“还我民主”出现在同一个抗议现场01:34:00 国歌和国际歌,公民社会的积累是一个过程01:37:24 未来,我们还能做什么?相关链接:李老师不是你老师《Jiangyou - Police crack down on peaceful demonstration by citizens》FearNation 世界苦茶《E181 白纸亲历者, 对比上海与江油抗议与清场, 说明习近平如何摧毁基层治理能力》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过去半年,关于中国高层政治局势的各种传闻此起彼伏。例如,习近平隐身了14天,是因为健康出了问题,废太子胡春华疑似再度受到重用,前常委汪洋要接班……油管和推特上的听床师群体在中共高层话题上一向非常活跃,但这一次,包括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前外交官,还有一些专业智库,都罕见地加入了解读和分析。这些都激荡起海内外的政治想象:习近平真的失去权力了吗?中共真的在经历权力交接吗?这期节目,你会听到最有趣、也最复杂的政治传闻。节目嘉宾是斯坦福大学中国经济与制度中心高级研究员吴国光教授。吴国光1986年进入中共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讨小组办公室工作,参与了中共十三大前后政制改革政策的研究与制定。作为一个从体制内出走的研究者,他如何看待和研究这些政治传闻?如何理性解析中共高层政治?但相比传闻的真假,更重要的问题是,人应该如何在一个信息高度不透明的政治体制下生存?吴国光谈到,多年来,作为一个研究中国的研究者,最重要的事情是:承认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如何辨别传闻,如何诚实面对自己的“无知”,又如何不落入“抽鸦片”般的幻觉满足里?这是每个中国人都要面对的课题。PS:第二届不明白节来啦!9月6日,欢迎听众朋友们来到华盛顿,我们将用一天的时间,透过纪录片放映、相声表演与现场对谈,回顾我们来时的路,思考我们身处的现实,也共同想象未来的可能。点击链接立即报名:https://zeffy.com/en-US/ticketing/2025-in-person文字版:https://bit.ly/bmb-162-text时间轴:02:25 为什么毫无证据的揣测反复吸引大家的关注03:01 谁在制造政治传言?吴国光:精英阶层不满习近平06:13 信息不透明造成信息饥渴,但更应该关注水安全、铅中毒等民生事件08:06 斯大林逻辑:权力的高度集中和治理灾难相互强化14:28 斯大林清洗和习近平清洗的相似之处16:13 派系斗争的逻辑19:40 习近平究竟陷入怎样的派系斗争22:36 以陈小江为例,如何分析政治人物的派系所属25:19 二十大之后,中共的派系斗争如何变化28:26 吴国光对“推背图”逻辑的吐槽30:50 中共内部还有能够反击习近平的力量吗?41:16 吴国光如何分析“决策议事协调机构”44:16 “两线制”即将启动?习近平可能“退居幕后”?47:56 在希望和事实之间,如何不落入幻觉/几十年的研究生涯,诚实面对自己的“无知”52:00 开放的心态、能辨别信息源、对现实有认知基础,都很重要01:00:23 嘉宾推荐嘉宾推荐:罗伊·麦德韦杰夫《让历史来审判:斯大林主义的起源及其后果》亚历山大·奥尔洛夫《斯大林肃反秘史》阿夫托尔哈诺夫《斯大林死之谜》相关链接:《走向共产党之后 的中国: 转型八论 (上)》《走向共产党之后 的中国: 转型八论 (下)》EP-110 吴国光:习近平的权力是否到达了顶峰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网络贷款似乎到了无所不在的地步。点个外卖、骑个共享单车,都会收到来自平台的借贷推销。获取贷款也很容易:只要实名认证,就有可能获得几万甚至几十万元的额度。今年,中国消费者协会提示年轻人消费应该“量力而行”、“避免掉入网贷陷阱”。但在我们的采访中,人们借钱的故事,远比“消费主义”更复杂。一位27岁的上海互联网从业者,毕业后的几年里,只有一半时间在工作,在就业不稳定的几年间,多次陷入“拆东墙补西墙”的借贷循环。他始终对未来还抱有期望,坚信只要找到稳定工作,就能还清贷款。但越来越长的求职期击穿了他的信心。他开始任由网贷逾期,不再在乎自己的信用积分——因为结婚生子、买房买车的未来剧本,已经离他的现实生活很远了。一位创业失败的返贫者,陷入160万元的债务泥潭。37岁再就业,体会到求职的残酷,他说,债务带来的真正压力并不是一百多万的数字,而是看不到未来挣钱的希望。一位26岁的媒体人,回忆了自己使用网贷的经历,年轻人混乱的财务管理和不稳定的收入如何相互影响?她也反思了年轻一代的消费观、缺失的金钱教育。我们还邀请了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史宗瀚(Victor Shih)教授,讨论网络贷款在中国为何如此发达?如何理解年轻人的生存性借贷?如何理解这些困在网贷里的年轻人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文字版:https://bit.ly/bmb-161-textPS:第二届不明白节来啦!9月6日,欢迎听众朋友们来到华盛顿,你将遇见最有见识的学者、最具文采的作家和最有勇气的纪录片导演。我们将用一天的时间,透过纪录片放映、相声表演与现场对谈,回顾我们来时的路,思考我们身处的现实,也共同想象未来的可能。点击链接立即报名:https://zeffy.com/en-US/ticketing/2025-in-person时间轴:01:29 夏先生:大学期间用花呗,工作以后最多欠债五六万02:35 毕业之后压力增大:两万元的就业培训班,租房开支05:54 第一份工作工资5000元,在上海入不敷出07:50 频繁找工作的几年里,无法摆脱网贷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11:28 对未来抱有希望,只要找到稳定工作,贷款总能还清15:14 不愿意求助家人,不能打破家里的期望15:56 放弃征信:买房、结婚、生子的道路越来越远18:09过去对征信毫无概念,平台额度给你一种有很多钱的错觉20:00 邵先生:创业失败,中年返贫22:19 创业之路:跨境电商、炒币、自媒体24:14 2017年家庭收入走下坡路,2019年之后彻底走上赔钱的路26:15 目前已有三个平台暴雷,焦虑来源看不到希望27:29 37岁跑外卖,“不是不想工作,而是真的找不到工作”31:27 两年间债务翻倍,为什么没有强制停贷?”我觉得我能翻身”32:51 如何面对逾期催收?39:29 找工作未果,担心过渡跑外卖变成长期现实41:50 谢女士:从实习到工作,如何感到经济压力越来越大45:30 2022年,在封控中辞职,失去稳定收入46:35 媒体行业总是拖欠稿费,有时候等三四个月,甚至半年47:51 借网贷的耻感,账单越糊涂,越不想面对50:31 自我反思:年轻人被消费主义裹挟了吗?52:31 社会经验是”经济下行,人应该储蓄”,但在封控中,年轻人只想活够今天53:05 中美年轻人理财观念的差距58:25 年轻人正在逐渐认清经济下行的现实1:04:19 Victor:中国网贷发达的原因:资本成本很低,信用卡体系不发达1:08:51 政府试图用消费贷提振消费,是合理的吗?1:13:41 大量坏账对金融系统影响有限,但对个人生活、就业、心理健康是毁灭打击相关链接:EP-156 在阶层固化中挣扎的人们(上)EP-157 在阶层固化中挣扎的小镇做题家(下)EP-035 Victor Shih:地方债会拖垮中国经济吗?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6月19日,一款名为“捞女游戏”的互动影游在steam平台上线,迅速登顶中国区热销榜,并引发巨大争议。游戏讲述一位外卖员被女主播情感欺骗,倾家荡产后逆袭复仇的故事。剧情影射了胖猫案翟欣欣案等公众熟知的事件。游戏得到了大量男性玩家的共鸣与高分评价,好评率一度达到96%。许多男性用“复仇”“中国男性的悲歌”这样的词语来表达对游戏的支持。还有人表示,他购买游戏是为了对抗“女拳”。捞女游戏为何能迅速爆红?这些男性为什么厌女?“情感反诈”背后,隐藏的是怎样的社会情绪?在今天的中国,性别矛盾为何如此激烈?本期节目里,既有来自男性视角的真实“厌女”声音,也有他们的现实焦虑,我希望观众朋友们能抱着了解的心态来收听这期播客。此外,我还邀请了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李思磐,她从游戏内容谈起,指出彩礼、仇女、男性愤怒并非简单的性别矛盾,而是情感教育缺失、社会保障不足下的多重结构性问题。文字版:https://bit.ly/bmb-160-text时间轴:黄先生:02:16 捞女游戏迎合了什么样的男性情绪需求05:51 游戏情节:外卖员、女主播与捞女组织13:02 非自愿独身男性:渴女又厌女17:04 对于“捞女游戏”,不应该贡献自己的互联网注意力21:35 黄先生的观点:游戏内容的平等多元无法靠封禁达成Xi先生:25:13 游戏是对抗“女拳”的武器,同时获得赛博情绪价值27:45 xi先生厌女的原因:看了很多男性利益受损的新闻30:59 大同订婚强奸案,“妇女意志压过了客观证据”?32:56 现实里的xi先生:23岁,从来没有谈过恋爱36:19 “一定要注意与女性的距离”40:42 xi先生的斗争:网络对线,抵制杨笠和京东43:26 现实焦虑:啃老、宅家、未来”走一步看一步“Linda:48:00 Linda看大同案:强奸是犯罪,跟在不在关系里无关,男性未被很好普法50:00 ”自由恋爱、没有彩礼“的婚姻是什么样的?53:45 ”(作为爸爸)不带孩子,你就是从清朝过来的人“1:02:30 家暴及被谋杀墙,女性同样也有很深的恐惧李思磐:01:06:22 游戏设定也是筛选用户——在现实生活中跟女性缺乏互动01:09:17 彩礼习俗的现实背景:女性并不一定是受益者01:13:22 经济责任与情绪价值01:18:57 游戏无助于男性了解女性,也无助于男性解决现实问题01:19:26 性别对立问题严峻的原因01:23:56 彩礼背后的其他问题:缺失的社会保障、职场歧视01:27:36 许多困境不是女权主义造成的,而是缺乏女权主义造成的本期播客提到的相关案件:苏享茂与翟欣欣案胖猫案山西大同订婚强奸案推荐阅读:《婚房里的强奸案》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我没有敌人”,这是刘晓波在法庭上的最后陈述。2008年12月8日,刘晓波在北京被捕,两天后《零八宪章》发布,他被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判处11年监禁,2010年他在狱中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2017年7月13日,他成为自1938年德国记者卡尔·冯·奥西茨基(Carl von Ossietzky)以来,首位在羁押中去世的诺贝尔奖得主。今天是2025年7月13日,刘晓波去世已八年。在今天的中文语境中,这位诺奖得主的名字早已消失于公共空间和网络,DeepSeek也抹去了他的存在。但他曾是中国八十年代最受瞩目的学术明星,1989年6月3日晚上,他留在天安门广场,与军方和政府谈判,使天安门广场上的学生抗议者避免了在北京其他地方发生的流血事件。尽管有多次流亡海外的机会,他选择留在中国,并多次入狱。本期节目,我们邀请了著名汉学家林培瑞,2023年,林培瑞与笔名为吴大志(Wu Dazhi)的中国学者合写了《我没有敌人:刘晓波的生平与遗产》。这本书介绍了刘晓波的个人经历和思想演变,也同时勾勒出过去半个世纪中国政治思想与异议运动的复杂图景。我们和林培瑞讨论了他眼中的刘晓波:一个自称“没有敌人”的人,如何挑战了一个高度敌我划分的政治体制?刘晓波的命运是否也是中国自由派知识分子集体命运的缩影?他的政治遗产是否还可能在一个高压时代留下回响?文字版:https://bit.ly/bmb-159-text时间轴:00:03 刘晓波是谁?02:36 林培瑞对刘晓波的第一印象,“年纪小,话很多,性情很冲”06:11 《零八宪章》:知识分子期望中的中国社会09:44 刘晓波被捕前的工作:编辑《零八宪章》,找人签名10:28 回忆翻译《零八宪章》的过程16:23 林培瑞眼中的刘晓波:独立思考、“贪婪无度地读书”、自我批评能力强22:08 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This is the time”24:01 偶像破坏者、天性反叛的人,“中国需要被殖民三百年”言论风波30:29 如何理解刘晓波说“我没有敌人”,是策略?道德宣言?还是政治哲学?34:55 非暴力民主转型还有希望吗?“公开躺平的态度”也是一种反抗41:00刘晓波曾寄希望互联网传播思想,但网络最终变成统治者的工具?44:50 两个体育馆的故事:被枪决者与梅西球迷48:23 “刘晓波传”没有回避刘晓波的不光彩往事,包括他对前妻的不忠54:59 如果刘晓波还活着,他会是川粉吗?他如何看待女权和metoo运动?58:52 下落不明的临终手稿,“肯定有他最宝贵最成熟的东西”01:00:35刘晓波之后,新的面孔在哪里?01:03:30 为什么西方世界不关心刘晓波,空谈中国专制的危险01:10:35 嘉宾推荐嘉宾推荐:迈克尔·J.克拉曼《利益的天平——制宪者的“政变”与美国宪法的制定》查建英《Trains: A Chinese Family History of Railway Journeys, Exile, and Survival》《柴静对话为乌克兰作战的中国士兵:“我的心灵安置着我死去的弟兄”》相关链接:林培瑞、吴大志《我没有敌人:刘晓波的生平与遗产》刘晓波:我没有敌人——我的最后陈述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作为一部直面疫情与封控的电影,娄烨导演的《一部未完成的电影》理所当然地未能在中国上映,也未能拥有豆瓣条目。但人们还是在海外的影院、在隐秘流传的网盘里看到了这部电影。娄烨导演曾说,电影因为观众看到得以存在。最近,我们邀请听众朋友们写下观影后的感受。许多人在来信中提到遗忘、被电影唤醒的记忆、观影时候的哭泣与沉默。电影牵动了如此多复杂、幽深、厚重的情绪,因为有很多的记忆没有被好好保存,很多历史没有被好好对待。这些来信不仅是观影的情绪,更是我们一起对疫情三年、对失语时代的回应与见证。谢谢听众们的真诚来信,在征得同意后,我们首次尝试了用AI生成听众的声音。来信里有少量剧透。文字版:https://bit.ly/bmb-158-text相关链接:intro里提到的网友EP-001 慕容雪村:武汉传来的声音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超过8亿中国人摆脱了贫困。几亿人从农村搬进了城市,数以千万计的人成为家里的第一个大学生。对于不少人来说,那是一个充满上升通道的时代。但近几年,随着经济放缓,这种向上流动的通道越来越窄。我们向听众征集了“对阶层固化感到焦虑”的故事。上一期节目里,我们听到了两位中年人分享了他们的人生如何随着经济形势起伏而苦苦挣扎。这一期节目里的三位讲述者都是90后,Boris在工作6年之后攒钱去香港念研究生,他想摆脱第一学历的遗憾,却发现要面对比本科毕业时更艰难的就业环境;在日本念博士的梁同学自称社会流动里的极端个案;毕业于211大学的Josh和许多年轻人一样,对专业、工作和未来都感到迷茫。他们的故事是怎么样的?曾经笃行的“教育改变命运”的小镇做题家们,如何在成长过程中重新理解了这句话?他们怎么看待自己的处境?如何重新定义“努力”与“希望”?我们也不得不思考,如果一代年轻人都对未来失去希望,社会会走向何方?另外,这一次征集的来信几乎全部来自男性听众。未来,我们期待能听到更多女性的声音。文字版:https://bit.ly/bmb-157-text时间轴:02:09 Boris的自我介绍:2016年毕业,工作6年后赴港读研02:27 两次毕业所面临的求职环境对比07:31 海投了339份简历,响应率13%08:13 面试中遇到荒诞问题:学历歧视、家庭背景盘问09:11 求职期长达9个月,金钱信心遭受双重打击11:31 Boris作为下岗工人子女,大学勤工俭学13:28 妈妈为了省下3块钱,取消了学校短信通知18:59 向上走的动力:亲人言语刺激、自尊心、对职业教育的失望23:24 自认吃到了性别红利和经济红利,对未来悲观27:45 梁同学: “如果你想知道小镇做题家的极限在哪里”28:02 出生于西部国企家庭,从小学到大学,感受到逐渐强烈的阶级落差32:52 进入大学,最大的挑战是“不知道做什么”35:22 感受到明显的不公平,但很为自己取得的成绩感到自豪36:58 做家教、发传单、“有什么做什么”,大学毕业,自己攒钱去日本39:54 拿到哥伦比亚大学offer,被高昂学费吓退,选择留在日本41:25 自认为是社会流动中的极端个案,和小学同学几乎不再联系42:46 自学日语、极低消费,过苦行僧式的生活44:09 未来选择留在日本46:24 Josh:南方农村出生,父母是农民工,童年开始参与家庭劳动48:01 上大学后的失落:功利氛围,不喜欢专业48:53 第一份工作只做了半年,辞职考研50:42 父亲试图花钱托关系为他找工作52:05 花费2万元报名再就业培训班54:13 重新找工作,因“高压”很快再离职01:02:16 从学生时代开始感受差距,高中同学早早接触外网、学习编程01:03:22 做公务员、做生意、进大公司,无论做什么都很难再翻身01:05:54 Josh对未来的想象:未来不愿意结婚生子相关链接:EP-156 在阶层固化中挣扎的人们(上)EP-115 中国高校就业数据如何造假?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最近我们向听众征集“对阶级固化感到焦虑”的故事,收到了许多来信。本期节目是第一期,嘉宾分别是38岁的赵先生和即将50岁的刘先生。没有上过大学的他们,年轻时曾在不同阶段感受过一点点经济上行期的红利。但疫情之后,整体社会经济一蹶不振,房地产暴雷,劳动市场萎靡,尤其是面向大龄劳动者的工作变少,他们都开始感到一种停滞甚至倒退。赵先生来自山西农村,曾做过井下矿工,之后北漂,在北京做过群众演员、房地产中介、贷款行业,曾月入可观,但近两年因行业衰退几乎没有收入。刘先生早年在东北大型国企做工程建设,亲历过90年代下岗潮,后来一直在全国各地辗转打工。快50岁的他面对着被欠薪、工作难找和养老无着落的人生。在这期节目里,我们会听到普通劳动者的故事以及他们对“社会流动”与“阶层固化”的不同感受。文字版:https://bit.ly/bmb-156-text时间轴:01:34 赵先生来自山西农村,父亲是黑煤窑矿工02:32 18岁的第一份工作,煤矿瓦斯工,下井环境恶劣06:24 辞职北漂,带着表演梦去北京07:21 在中戏学表演,做过群众演员09:08 转行做房地产中介,“感觉挣钱非常体面”11:18 转行做贷款中介,辉煌时月入十万12:28 2024年之后业务减少,收入骤减14:19 考虑过送外卖、回煤矿工作15:41 “无法跃升,也难以沉下去”18:35 如果有孩子,希望有好的环境,塑造好的人格21:10 思考是否要离开北京22:24 刘先生:在高温的出租房里来信23:32 年轻时是国企员工,原本希望在国企稳定生活直到退休24:42 国企下岗分流,外出打工26:17 疫情期间项目停工,回家躺平了一年28:03 对比“下岗潮”与现在时:当年还有信心找工作,现在更悲观29:27 疫情后就业恶化,“无力感”31:32 给孩子的期望:“总之要做牛马,不如去国外做牛马”39:21 被欠薪五个月,没有积蓄,养老无着落相关链接:EP-115 中国高校就业数据如何造假?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中国官方一直在塑造这样一种希望:中国制造的“新三样”——电动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正在成为拉动中国经济的新引擎。今年,国产大语言模型 DeepSeek 横空出世,让很多人重新找回了一种民族科技和文化的信心。另一个中国里,却是截然不同的景象:欠薪事件频发,失业问题严重,消费疲软,社会保障不足,地方债务危机加重,年轻人因失去希望而不愿结婚生子……为什么“两个中国”同时存在?技术突破和产业升级,为什么没有变成普通人的“好日子”?本期节目,袁莉和李厚辰一起谈论,为什么“新三样”和AI救不了中国经济?李厚辰是「翻转电台」和 YouTube频道「世界苦茶」的主持人,也是一位时事和经济分析专栏作家,他带来了他对中国经济现象的分析和观察,例如科创表面蓬勃,背后却是风投和民间投资的逐年萎靡;华为等大公司总是为了“国家安全”在重复发明;被誉为希望的电动汽车产业实际上饱受价格战和产能过剩之累……袁莉则带来她常年对科技和商业领域的采访观察。欢迎收听本期节目。文字版:https://bit.ly/bmb-155-text时间轴:01:57 “中国的经济就像吃了兴奋剂的人”,局部繁荣难以掩盖系统性萧条06:56 中国经济中的资源如何错配?08:29 合肥模式与产业投资泡沫11:38 风投行业这么萎靡,这么多初创企业从哪儿来的?14:48 大公司科创困境:为了国家安全重复发明“轮子”20:46 中国企业“战术上勤奋,战略上懒惰”?22:35 价格战 、产能过剩、毛利降低:电动车行业即将暴雷?28:31 新三样在国际贸易中真的那么如鱼得水吗?33:52 为什么新质生产力无法拯救经济疲软?35:31 出口补贴越高,财政税收拖累越严重38:30 “比亚迪过去五年净利润940亿,从政府拿了860亿现金补贴”41:32 新质生产力靠国家巨额补贴推动,并非市场行为42:49 AI提升生产力的同时也制造更多失业48:46 为什么中国政府如此痴迷新质生产力?57:23 嘉宾推荐嘉宾推荐:黄道炫《铁水流:战时中共革命系统的运作(1937-1945)》《台灣地方政治讀本: 來自青年世代的提問、實踐與反思》Harukata Takenaka《Failed Democratization in Prewar Japan》相关链接:EP-132 李厚辰:2015、2016——改变中国的两年YouTube频道:FearNation世界苦茶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2020年,因为翻译《武汉日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白睿文(Michael Berry)教授成为网络攻击的对象。网暴持续了将近三年,他甚至经常收到死亡威胁。作家方方同样遭受重创。她的作品无法出版、再版,连她的名字都几乎从公共空间消失。在这样的背景下,白睿文重新拾起方方的两部小说译稿。《软埋》讲述在灭绝人寰的土改运动中个人的命运,《奔跑的火光》描写一位农村女性反抗家暴的故事。今年,这两部作品终于在英文世界出版。这一期播客,白睿文教授来跟我们讲述他翻译这两部作品的过程,以及网暴带来的冲击。白睿文将《武汉日记》《软埋》和《奔跑的火光》列为他心目中的“创伤三部曲”:土地改革、疫情、家暴,不同的事件如何给普通人带来创伤,并影响他们的一生?人们又应该如何处理和面对历史创伤?我们是否还有能力和机会讲出这些历史创伤?欢迎收听本期播客。文字版:https://bit.ly/bmb-154-text时间轴:01:38 回忆《武汉日记》出版后遭遇的网络暴力:间谍谣言、政治漫画、死亡威胁07:12 方方从“人民英雄”变成“大家的公敌”:批评对象如何在一夜之间被调转11:59 舆论调转背后是否有组织?14:15 “递刀子”成为舆论公共空间的分水岭19:04 希望方方拿回”写作“武器:网暴后她几乎被“封杀”23:33 白睿文心目中的“创伤三部曲”31:22 面对历史创伤:小说人物的选择34:17 多年来教学生“敢讲”,眼下却只能请他们“明哲保身”40:06 抽屉文学的时代44:30 谈《奔跑的火光》:如何让西方读者理解中国农村女性的故事45:35 审查之外的挑战:长篇小说的读者在碎片化时代里越来越少46:06 曾经花费15年翻译实验性小说的译者,会担心AI吗?50:05 走出网暴的过程很艰难,但对普通中国人的情感始终没有变53:54 嘉宾推荐嘉宾推荐:电影《风流一代》贾樟柯/万佳欢《鳄鱼》莫言相关链接:《Soft Burial》(《软埋》《The Running Flame》(《奔跑的火光》)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为什么一个受尽折磨和苦难的人仍然会衷心于给他带来巨大苦难的党?这也许是理解中国政治的核心问题之一。美利坚大学副教授唐志学Joseph Torigian在即将出版的新书《The Party’s Interests Come First》(党的利益在第一位)中通过翔实的史料描写了习仲勋跌宕起伏的一生。习仲勋不仅是习近平的父亲,也是中共元老中最复杂、最悲剧的代表之一。书写和理解一个复杂的共产党人物,无疑是非常困难的,唐志学如何从庞杂的、并不透明的党史资料中找到重要的线头?如何判断和选取这些资料?唐志学也谈到作为历史学家的责任和意义,他写这本书,目的并不在于判断习仲勋是“好”是“坏”,而是讲述这个人究竟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体制里?这个体制又是如何塑造和吞噬个人的?也许许多听众更关心的是:理解习仲勋的一生,可以理解习近平的执政逻辑吗?习近平为何会成为今天的习近平,历史、家庭和个人的因素如何塑造他?他所走的路,是对父亲习仲勋的继承还是背叛?他会将中国推向何方?欢迎收听本期播客。文字版:https://bit.ly/bmb-153-text时间轴:03:51 为什么唐志学要写“习仲勋传”07:36 如何选取史料、采访达赖喇嘛的珍贵经历11:26 延安整风运动与习仲勋“荒诞又恐怖”的作为15:03 习仲勋为什么被提拔得这么快?17:17 统战工作中,真实的友谊VS政治的友谊21:19 习仲勋为何总在最后走到左倾或强硬的路线之中?24:52 中共领导人为什么要为了讨好毛泽东而实施糟糕的政策?28:17 习仲勋的悲剧时刻之一:反党小说《刘志丹》的出版31:26 习仲勋的精神状态:常年的哭声33:13 习仲勋如何教育习近平?38:35 习仲勋说,习近平是做总理的料39:58 习仲勋在习近平的仕途中发挥了什么作用?44:58 习近平为何没有成长为一个改革派?48:33 如何理解习仲勋身上的诸多标签?51:38 习近平何时变成习近平?55:38 习近平的世界观:接班政治与自我革命01:05:26 嘉宾推荐唐志学 #嘉宾推荐:《潮爆莫斯科》(Hipsters)钟延麟:《彭真:毛泽东的“亲密战友”(1941-1966)》蒋光慈:《少年漂泊者》相关播客链接:EP-033 唐志学:独裁者的终局与继承EP116-蔡霞:习近平能否复辟毛式社会主义?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今天是5月27日,不明白播客开播三周年啦!前阵子,我们征集了听众的来信,希望大家写下过去三年最痛苦和最快乐的事情、生活中最大的变化以及和不明白播客的故事。我们收到了从世界各地来的信件,也带来大家迁徙的轨迹和心境的变化。谢谢大家一起回顾了过去的一百多期节目和三年共同经历的一切,从三年前的上海封控到此刻,这些经历是我们和这个国家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在不同的时刻,把我们推向了不同的地方。感谢三年来的每一位听众,希望我们还能一起走过很多个三周年!文字版:https://bit.ly/bmb-152-text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5月中旬,中美两国在日内瓦的谈判,为一个多月来混乱、激烈的贸易战按下暂停键。但这并不意味着经济危机的阴影已经远去。两年前,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Victor Shih曾经在我们的节目中指出过中国的地方债务危机。两年之后,中国的地方债问题是否更严峻了?在作为经济增长动力的出口可能面临下滑的背景下,贸易战会如何进一步影响中国的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贸易战可能会引发中国的财政危机吗?Victor Shih也在节目中分享了,中国当前处理地方债务问题的“会计游戏”,中国政府在新一轮贸易战发生前做了哪些准备,以及他如何看待贸易战在国家层面的输赢与普通人的关系。欢迎收听本期节目。文字版:https://bit.ly/bmb-151-text时间轴:01:58 Victor Shih评价中美贸易战的第一回合05:09 中国政府如何应对贸易战带来的企业破产与大规模失业?07:14 当前关税水平对中国GDP增长的影响10:17 “财政压力可能是贸易战对中国政府产生的唯一压力”14:47 财政压力会影响地方政府的维稳能力吗?15:33 两年过去了,地方债的整体情况有什么变化?18:13 贸易战之后,中国哪些省份的债务危机可能更严重?23:24 中国政府默许传统服务业衰退、只关心AI?25:22 中国地方债问题和普通人之间的关系30:43 中共经济政策的逻辑是什么?33:12 国内需求疲软和更高关税带来的双重挑战36:43 贸易战会是一个长期的状况吗?41:28 当中国的经济数据越来越不透明,经济学家如何判断?46:17 嘉宾推荐嘉宾推荐:电影《秘密会议》(《Conclave》)爱德华·贝尔格《Rejuvenating Communism》Jérôme Doyon《THE IMPACT OF U.S.-CHINA TENSIONS ON U.S. SCIENCE》相关链接:EP-035 Victor Shih:地方债会拖垮中国经济吗?EP-149 许成钢:中美贸易战会走向何方?《A 10 Trillion RMB Accounting Exercise》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今年2月开始,李老师通过X账号“李老师不是李老师”发起了611Study.ICU和牛马.ICU两个项目,前者关注中小学生的“超时学习”问题,后者关注劳动者的“超时工作”问题,这两个项目到5月初收到了超过9000份投稿,其中包括来自四千多所学校的学生投稿,与打工人关于内卷最直接的抗议和倾诉。为什么会发起这两个项目?有哪些投稿让李老师印象深刻,它们反映了怎样的现实?发布Li币之后饱受质疑的李老师,有哪些想说的话?在海外,我们是否还有影响中国的可能?在这一期谈话中,李老师回答了关于项目本身、关于对中国内卷现实、关于Li币以及对行动的看法。白纸运动之后,李老师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博主,现实却是被当作“反对派”、遭遇跨国镇压。过去两年多,关于行动,他有了更多的思考,他把这两个项目当作一次尝试,“不再只是主动接受投稿和呈现投稿,我也可以主动设置议题,让中共来接招。”另外,不明白播客即将迎来三周岁生日,我们继续向听众朋友征集来信,我们会在之后制作成一期节目,欢迎来信至bumingbaipod@gmail.com,或填写我们的表单:https://bit.ly/bmb-collect-01文字版:https://bit.ly/bmb-150-text时间轴03:19 为什么会关注“超时学习”和“超时工作”?07:22 四千多个学校的投稿,“翻墙的人数比我们想象得多”10:50 平均每周上学95个小时,44%的学校出现过学生自杀14:29 李老师的教学往事:“不要让孩子有自己的想法”18:30 家庭中永远有一个心灵受创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噩梦21:36 大厂限制加班就上热搜,“这不正说明问题吗?”22:14 最匪夷所思的投稿:一个来自克拉玛依统战部的声音25:42 普通人的核心情绪:想像个人一样被对待27:07 集体行动的期望还在,只是路径想象被切断了31:18 有校长在升旗仪式上骂学生是“小汉奸”33:48 关于Li币的争议,李老师想说的话34:07 李老师的成长:我也可以主动设置议题,让中共来接招38:13 收集个体匿名投稿在今天中国的意义是什么?44:17 嘉宾推荐嘉宾推荐:1.《寡头统治铁律》罗伯特·米歇尔斯、《政治、政党与压力集团》小瓦尔迪默•奥兰多•基2.《中共情报组织与间谍活动》翁衍庆3.《不明白——为什么中国走到了这里》相关播客:《EP-074 李老师:白纸运动是开始,不是结束》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5月10日是阮晓寰,也就是编程随想,被捕四周年的日子。这一期节目,我们重播两年前和阮晓寰的妻子贝女士的对话。这期节目录制的时候是2023年5月,阮晓寰一审宣判不久,他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被判处7年徒刑。上个月,贝女士分享了阮晓寰的近况,自去年12月二审宣判后,他一直未被安排从看守所转到一般来说条件会相对好一些的监狱,家属正在就通讯权等问题维权。本期节目中,贝女士讲述了她发现丈夫就是“编程随想”的过程,也谈到生活中的阮晓寰、谈到她们的婚姻和人生。贝女士还讲到和阮晓寰一起看《寻梦环游记》时,阮晓寰说:“如果要有一个事情留在这个世界上,让很多人记得你,你才是真正的一直活着”。三周年来信征集:三周年之际,我们想要征集声音那头、和不明白播客一起成长的你的故事,不明白播客在你的生活中意味着什么?这三年间,你的生活如何随着世界的变化而变化?是否从一个城市搬到另外一个城市?是否达成了什么愿望?抑或是仍然在沮丧中寻找前路?请来信与我们分享。方便的话,请注明你生活的国家、城市、性别、年龄和职业,来信至bumingbaipod@gmail.com文字版:https://bit.ly/bmb-048-txt时间轴:3:42贝女士讲述阮晓寰被捕的经历8:58 贝女士是如何发现阮晓寰就是“编程随想”的17:56 贝女士讲述与阮晓寰相识与结婚的经历25:58 阮晓寰对于工作、金钱和是否养育子女的看法32:08 贝女士在发现阮晓寰就是“编程随想”之后的想法37:20 贝女士如何看待“编程随想”的文章42:45 “编程随想”的一位粉丝发来的语音45:25 为什么阮晓寰会选择写技术博客的方式来寻求改变中国47:57 阮晓寰选择做独立开发者、然后开通“编程随想”博客的心路历程50:20 阮晓寰坚持写匿名博客十几年会觉得孤独吗54:07 阮晓寰被捕前家里的各种反常现象55:08贝女士认为“编程随想”是如何被攻破的57:52 贝女士讲述阮晓寰案在侦查和审判中遭遇的不公1:07:36 嘉宾推荐嘉宾推荐:《战略论:间接路线》李德·哈特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4723775/电影《辩护人》杨宇硕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21937445/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贸易战会让中国出现重大的经济危机吗?中共的政权会因此受到何种影响?贸易战如果继续升级会不会导致战争的出现?过去这段时间,这场几乎占据了全世界注意力的贸易战,为人们带来了许多未解的问题。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邀请到斯坦福大学中国经济与制度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许成刚教授,在5月3日做了一场直播答疑,本期节目为直播的精剪版本。这场直播中,许成钢教授回应了众多听众的担忧,谈到了这场贸易战的起源、当下与对未来的影响,也分享了他对中国政治制度和经济问题的长期观察:为什么会同时存在“两个中国”——一个是DeepSeek 、高铁的中国,一个是失业率高涨和经济低迷的中国——这不是互相矛盾的?欢迎收听本期节目。文字版全文:https://bit.ly/bmb-149-text时间轴:01:30 特朗普为什么要发动贸易战?难道是因为比较笨吗?12:23 贸易战可能把全球经济拖入衰退的泥潭吗?17:47 贸易战可能会有哪些走向?24:09 中共会因此摆脱孤立吗?26:56 这一次,中国为什么如此强硬?32:06 中国也能卡其他国家的脖子?35:35 鼓吹中国成功的人都是不算经济账的37:41 “一方面技术发达,一方面癌症大发作”47:33 新质生产力可能将中国的经济带出泥潭吗?50:26 贸易战是否会触发战争?54:47 贸易战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01:03:03 贸易战可能可能倒逼中共改革吗?01:10:56 中共会在意社会经济的压力与民众情绪吗?采访征集:在这场贸易战中,不明白播客非常希望听到普通人的声音。如果您的生意、工作受到贸易战的影响,欢迎您给我们来信。在两个政府不惜一切代价打贸易战的时候,我们想知道被当作代价牺牲掉的是什么?欢迎来信至bumingbaipod@gmail.com相关播客链接直播视频回放《EP-145 黄亚生:川普的关税大棒下世界将走向何方?》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唉!聽到我直冒冷汗。。。 雷律師, 如此邪惡的國度不配有你這麼好的律師, 請多保重, 願好人一世平安🙏
女嘉宾说起的“电棍点击下体”,让我想起了杨佳。。。看来这是共产党的常规操作,并不是个例。
這場悲劇的許多“目擊者”還在 , 為什麼習近平政權還能堂而皇之的竄改甚至“埋沒”歷史?出生成長在文明世界的我不能明白, 經歷過如此殘酷的過去的今天的“牆國”人居然依然相信 CCP 的謊言😶
你的预言,何以检验?实现的时候,你还在吗?
收音收成这逼样,反也反得专业点好吧
又是一個讓我聽了兩次的博客👍主播“問”的到位 , 嘉賓“答”的獨到. 對話的每一分鐘都充滿信息, 引人思考, 兩個不同生代的記者藉著這次台灣觀選旅程, 為聽眾描繪了一幅活生生的公民社會建立成長, 還有其中的無奈和沮喪.台灣的民主之路著實艱辛卻讓人如此憧憬. 如果兩位記者能看到我的留言, 可以回答我一個問題嗎:牆內的人們意識到他們正在失去作為一個人的尊嚴嗎?!
希望他们听到这个节目,早点内部反抗
程璧唱这首歌很喜欢
Amazing insight! 這個國家遇上這樣的體制真是不幸😥
可能更多的人已经放弃了希望,只想润出去。这个地方可能就烂下去了。
阴间变声,难受
我住过类似的,城中村,300多一个月,一张床一个厕所,下水道的味道漫上来很难闻。
我太理解这孩子所感到的窒息和愤懑…
蔡老师水平真高,每次听都有新收获,一开口别人就感觉都是学生水平了。
愚昧、麻木、没有是非观、一味慕强,这是中国人的基本盘。文革后的所谓清醒,也只建立在党的领导下,党要中国人清醒到什么程度,中国人就会清醒到什么程度。党说文革的问题出在哪,中国人脑中对文革的思考就止于此。不相信我说的话,就去和普通中国人聊一聊。本来中国人的公民素质要几代有责任感的公知的教化,但很可惜,中国人从未成年的教育到成年后的宣传洗脑,都被中共拿捏得死死的。这使得本就落后的中国劣根性的文化又被黄俄马列加持,不进反退,最终缝合成了现如今的独特的中国人的国民性。
中国不会有文科治国,嘉宾所谓的文科治国,其实说的是威权治国、意识形态治国。 真正的文科,是崇尚科学求真的精神,是研究务实良性的制度,和理科治国殊途同归。说到底,文理本是同根,那就是求真精神。
这一期质量太低,嘉宾水平太低,讲话像街边混混
算罷喇, 夢熊大師! 食兩家茶飯唔係永遠好運咖, 夠姜就講你心底果句。 。。雖然我哋都明你見過鬼仲唔怕黑咩😀
很多人不愿意理解,放弃你所不应得到的一些东西和野心,比强行占有或者去实现野心,要快乐得多。 而当你要强行实现自己的野心不愿意放弃执念的时候,那就只能是轰炸和暴力,可是who can be really happy because of this?没有人,包括那个为了实现自己野心的人,他也是痛苦的。
播客上最近几期咋没更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