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好啊~#从菜街到厨房 空档一个月,现在更新啦。本期的节目,是“小电卖瓜,自卖自夸”,主要聊聊今年初出版的《踏遍青山吃饭去》,这是一本关于云南美食、风土与生活的散文书。不足之处还请多多指正,也希望读者朋友们在阅读时能找到更多发现云南的快乐和共鸣。为了感谢听友们,这期节目会有抽奖送书的小活动来表达心意。另外我们的节目在小宇宙的关注量也即将到达一万人,在这里要再次感谢所有听友的支持和喜爱。=======================️方便找重点的快进时间线:00:40 小电新书《踏遍青山吃饭去》,借用的是乱世讲座的名字05:07 从说明文到散文:在写这本书时,和之前写作时最大的不同是什么?08:35 过瘾瞬间,从苏东坡的一句话开始打开思路,把笔墨落在云南菜的丰富性,尽量丰富地去呈现云南菜的丰富15:22 云南菜的复杂度很大程度来自丰富的物产,有物产有想法,就会有新的口味出现在云南菜里22:30 写这本书时的找到的新角度:植物食材传播进入中国的道路,值得多放些注意力给云南32:29 云南米线的地位:一天四顿吃米线,可能也吃不腻38:20 新派云南菜,两家餐馆的特别之处(不是软广)(采访部分还写到了Rose酱和梅子的故事,以及知了带朋友们赶街时的所见所感,节目时间有限就没提到,这里再次表示感谢,没聊到的采访部分,在书中同样是很有意思的亮点)48:32 知了夸夸时间:书中的比喻很生动52:08 虽然签名很难看,但这本书从内容到外观和价格都很有诚意,特别感谢群友的支持57:53 聊聊最近都见闻和计划01:06:52 结尾抽奖送书,谢谢朋友们的留言和转发谢谢收听!
朋友们好啊,#从菜街到厨房 更新啦!三月里的昆明已经鲜花盛开,不过我们又吃了一轮特殊的“杀猪饭”。嘉宾 @来饮拾堂 的A姐用灵感和手艺,把云南热气腾腾的风土滋味浓缩进冰凉爽口的冰激淋里,用开胃菜、前菜、主菜和甜点的正餐形式来呈现,让探索云南味道的地图维度又打开了一寸。这期节目里,我们以“杀猪饭”冰激淋菜单作为切入点,聊聊被A姐玩到冰激淋里的神奇云南食材。=============================️方便找重点的快进时间线00:35 把杀猪饭做进冰激淋里,这是本期节目嘉宾A姐给我们带来的神奇云南风味02:42 昆明周边的杀猪饭是什么样的?小电的记忆和A姐的经历分享07:11 和本地朋友一起去拜访老乡吃杀猪饭,随礼的礼数很重要10:39 冰激淋“杀猪饭”主题菜单里,发酵元素是线索。骨头糁和猪肝鲊,杀猪菜里的一抹异色腌制品,云南不同地方的骨头糁有什么不同?18:05 用西餐四道菜的方式来呈现冰激淋,这是A姐工作室“来饮拾堂”的特殊形式,用应季菜单体系来呈现主题,这里详细分解“杀猪饭”里都能吃到啥26:55 是“拾”不是“食”,来饮拾堂的来历:从私厨食肆到拾取云南食材来做冰激淋,玫瑰老卤小试牛刀36:46 吃冰激淋就像考试,味道还会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别紧张,不同颜色风味卡,背后“放公鸡”40:48 各种热做食材放到低温冰激凌里,被剧透也难以猜透。以臭菜开头,A姐来讲讲做冰激凌时妙手拾取过的云南特有食材43:45 菌子拉满,贵价包山菌带来高起点。如何在冰激淋里兼顾菌子的香味和口感?48:47 牛奶作为溶剂,水油二象性兼顾,冰激淋能承载的风味其实可以很宽52:03 做冰淇淋需要在低温状态呈现出食物的风味,因此对食材的品质和新鲜度都有更高的要求,否则香气和味道都出不来55:37 新一季换新菜单,新灵感剧透一二三61:45 冰激淋、ice cream和gelato,从材料到温度,从工作室到零售门店,展开聊聊几个名词背后的区别和共性,归根结底还是探索云南风土、味觉和人的关联01:09:47 如何尝试在自家厨房把家乡风土做成冰激淋?A姐分享了几种情况下的实用小贴士01:14:51 插播小电的极致懒惰冰沙配方:用气泡酒带来空气感01:16:04 A姐继续专业分享:在家庭厨房做冰淇淋,几种萃取食材风味的小贴士01:18:06 感谢A姐的灵感分享,期待菜街的听众朋友们激情尝试,做出大兴安岭榛蘑冰激淋、德州扒鸡冰激淋、江浙腌笃鲜冰激淋.etc01:18:34 关注“来饮拾堂”公众号,来昆明找A姐吃冰激淋。三月“杀猪菜”菜单进入尾声,可能还赶得上再吃一顿谢谢收听!
朋友们好啊!在经历了两个月的冬歇期停更后,#从菜街到厨房 终于更新啦!因为知了和小电都刚刚从东南亚回到昆明,所以这期话题趁热聊了“曼谷清迈双城记”,另有知了在琅勃拉邦的体验作为超值赠品*—*对于旅行者来说,曼谷和清迈都不是陌生的目的地。这期节目我们尝试从“国际大都市”这个角度切入,来聊聊作为海洋世界重要节点的曼谷,以及作为山地城邦集散地的清迈。此外,华南与西南两处的中国人,分别给两座都市带来了什么样的味道?从这个角度来看,中泰两国的关联似乎更近了。希望朋友们在东南亚旅行时,能发现更多真实的精彩与触动。也祝朋友们春节快乐,蛇年好运~============================️方便找重点的快进时间线:01:12 本期主题“ 曼谷清迈双城记”,因为小电和知了都刚从东南亚回国;小电旅行计划改变,但仍然在2天内浓缩曼谷游:挽面、看展、逛市场04:53 知了和nilao从琅勃拉邦到清迈跨年,上了两个cooking class,学做当地菜05:52 小电觉得曼谷迷人,但并不一定讨人喜欢,因为交通太糟糕;知了觉得泰北人太多了。泰国旅游创新高,可能是因为性价比还不错07:38 不止曼谷,清迈其实也是国际都市,这种国际化是一种山地的不同民族的国际化;清迈的国际化背景:喜马拉雅南麓和“赞米亚”;曼谷则是欧亚大陆的海上十字路口,是马帮和船队的物资交汇的地方11:57 从西到东的交流,葡萄牙和泰国大城王朝在四百年前的航海时代就已经开始;看起来非常泰国的热带水果,其实是葡萄牙从南北洲大陆搬运来的15:43 曼谷从建城以来就是国际都市?在这里回顾曼谷的过去16:31 小城清迈的叙事角度其实更复杂,大城市曼谷叙事时间更短,线索也更明晰17:57 小电对潮汕的兴趣,其实始于泰国的猪脚饭?以电影《荷尔蒙》里学中文的小女孩为榜样,用“猪脚饭”练习泰语造句19:36 泰国正大集团生产的潮州酸菜,现在已经把蔬菜原料产地放在了中国东北?这也是一种国际化20:30 潮汕怎么和泰国连接起来的?信风与帆船连起了潮汕与南洋。清朝初年和汕头开埠,是潮汕人抵达泰国的高峰期,压船的瓷片和回程的大米,以及古今未变的“卖猪仔” 25:18 回到清迈,云南人与泰国清迈的往来,则是山间陆路的马帮生意的往来,走马帮的人有更高的自由度 28:53 国际化大都市,有什么代表的融合美食?移民故事也是迷人的食物迁移史。清迈是Khao Soi,马帮扮演了食物收集者的角色;曼谷是Pad Thai,这种炒粉可以是潮州移民融入泰国社会的标志之一47:26 聊了快一个小时,知了来聊聊在琅勃拉邦和清迈两个cooking class的体验;先从糯米聊起,某个地方是否把糯米作为主食,与当地人口密度有什么关联?53:51 清迈的课程里,知了印象深刻的是泰式红咖喱的舂制;顺便说下酸茶和香菜根;打抛叶和亚楠叶也很特别01:00:47 在清迈的市场里,特别是每周五在王和清真寺赶街时,可以看到很多云南食物:稀豆粉、乳扇、云南腌菜等01:02:42 小电聊聊在曼谷逛的市场,Talat Khlong Toei就像曼谷的篆新,有一种立体的多元;曼谷比起清迈,第一感觉是太拥挤嘈杂不易居01:08:18 再聊聊曼谷和清迈的咖啡:清迈咖啡有向上卷价格的空间,曼谷“乌凉”咖啡里藏着华人平民的生活智慧01:13:02 差不多ending一下,小电总结曼谷交通,推荐利用好昭披耶河公交船和金山寺运河船;在唐人街说潮州话,可以拉近与本地人的距离01:18:29 在东南亚旅行时,警戒心强当然是重要的,但也不必太害怕01:24:21 最后再推荐小电写的一个泰国王室历史与八卦: 《把子女作为方法》谢谢收听!
朋友们大家好啊~踩在10月的尾巴,#从菜街到厨房 更新啦!今年夏天我们没有凑热点讲菌子,不过知了都在跑菌山和带采菌团,这期节目主要是关于今年夏天采菌团的精彩回顾,可以边听边回味菌子的味道。接下来进入秋冬,是在云南享受户外温泉的好季节,知了还推出了应节气的温泉主题长线团。即使朋友们时间不多,也完全可以把知了的线路拆解开,用周末去享受滇西南的温泉和美食。============================️方便找重点的快进时间线00:47 菌季结束了,这期由忙了整个夏天的知了来聊今年带过的采菌团02:58 2024的采菌活动很多,但知了的路线都比较长,头一次组长线团,知了也很忐忑06:50 先从艰难成行的6月采菌团讲起,也分享7月、8月和9月几个采菌团的思路10:37 聊聊哀牢山的7月团,再次感谢《起朱楼宴宾客》的大卫翁、《知行小酒馆》的雨白和《文理两开花》的肖小跑来参加知了的团,还帮忙大力宣传14:37 无量山的8月采菌团,亮点是在南华和墨江吃了很多菌子 18:07 9月采菌团,是干巴菌和松茸主题的21:24 再挑出各个采菌团的亮点聊聊,通过这些亮点给大家提供一些在云南的旅行思路,找找灵感:先从通海的海云餐厅说起,让人难忘的菜肴有臭菜和太极鳝鱼25:53 6月采菌团,在建水甸尾立体化体验到了菌子的供应链,在这里采菌吃菌的地方也很特别31:01 说说7月采菌团,去了易门菌山,吃到了厚切见手青炖大鹅,这条线上镇沅的新鲜夏威夷果也是特别的美味38:30 经验分享:去墨江双龙烧烤城,挑选烧烤店家反而要选没人排队的? 41:32 8月采菌团,思茅茶马古道采菌吃菌的惊奇历险,再重点表白下青黄甜品51:25 9月团的亮点是两个干巴菌产区:狗街和龙朋(这段小电的收音设备有点问题,于是成了知了的solo) ,南华的五街镇是离昆明最近的松茸产区,管理做得很好57:46 回顾在采菌团吃的几个印象深刻的菌子菜,顺便分享知了跟乱师学习的干巴菌炒饭思路和具体方法01:05:40 今年的采菌团结束了,明年还是在6月、7月、8月和9月会有,欢迎大家明年找知了01:07:56 知了聊聊今年对云南菌子的整体感受:气候变化影响菌季,菌子的价格还有点回跌,采菌团很多很多 01:11:24 知了再聊聊接下来的3个团,11月和12月的2个团,都和温泉相关,12月团还有余位;听起来像广告,其实是在云南旅行吃喝的精彩亮点回顾,也希望大家可以边听边找到旅行灵感谢谢收听!
朋友们好啊!九月是开学的季节,#从菜街到厨房 邀请在日本留学和生活的嘉宾飞宇,一起聊聊在国外怎么做云南菜,希望能给刚刚开始留学生活的新晋小留们带来更多吃饭灵感,shownotes拉到最后,还有两道飞宇的私家菜谱。大家在世界各地也要吃好喝好啊!===============================→方便找重点的快进时间线00:24 欢迎嘉宾飞宇(小红书ID:雀神怪鸟)02:28 开学季请飞宇来聊聊故乡风味和海外留学生活:在东京做云南菜是因为自己想吃,离开家乡有了自己大展身手的机会12:51在日本居然可以自己做豆面汤圆和豆花米线?(此处安利星益豆花粉和米布粉)14:46 在外地做云南菜,技术上的难点几乎不存在,但痛点是购买合适的食材,飞宇在东京的解决方案很有趣21:54 除了新鲜的食材,其它云南风格的调味料,飞宇觉得最不可替代的是丘北辣椒,因此也聊聊关于辣椒的家庭记忆28:14 调料里的酱和油腐乳,是一件麻烦的事情34:15 干米线、干饵丝、干面,云南小吃三元素,就由飞宇来试错。再请飞宇分享几个品牌(干米线:阿表哥的粗米线或细米线都很好用;干面:岳记锦宏、老杨广面,飞宇个人更喜欢宽面)50:46 聊聊腌菜,云南的腌菜很不可替代(飞宇贴士:喜欢用栗树园腾冲腌菜、调鼎斋酸菜、弥渡老土罐老坛酸腌菜。要是觉得腌菜太酸了,就用小碗接点水把腌菜泡一下再迅速捞出)56:49 自己动手做云南菜,从简单的炸洋芋开始说起(菜谱见最后)01:04:18 看似简单的洋芋焖饭居然会失败?因为在日本能买到的火腿怎么都不对,再吐槽日本市场里的蔬菜>_<01:24:43 聊聊飞宇在日本做私厨,从茶叶店到饮食店,不辣但香料味重的口味,都很容易被当地食客接受01:30:53 留学生在新环境里怎样才能吃得舒服?适应当地饮食的思路,和家里的人多聊,了解当地的食材,再勇于尝试。想做云南口味,采购食材时不要忘记东南亚超市,01:35:52 飞宇分享昆明卤面的思路(菜谱见最后)01:42:15 像飞宇这样在海外解锁云南菜的博主,留学生朋友们可以跟着他们一起解锁采购云南食材和做菜的经验(飞宇推荐:小红书 肥肠在pub喝酸笋stout,英区选手、油管@muwa,美区选手)炸洋芋洋芋、葱(葱末)、蒜末/蒜片、单山蘸水1.将洋芋切块,油炸至金黄。如果喜欢熟一点的,可以多炸一会儿。2.炒锅中留一点油,倒入蒜末炒香,待有香气时将炸好的洋芋倒回锅中拌匀。3.立刻关火(重点!)。4.撒入适量盐,倒入葱末,加入单山蘸水,搅拌均匀。5.根据口味调整盐和单山蘸水的量,可以不慌不忙地慢慢操作。昆明卤面100g老杨广面自制甜酱油:生抽7g老抽7g白糖5g炒制肉帽:用云南的酱腌菜、韭菜、葱末
朋友们好啊~ #从菜街到厨房 新一期节目更新了,这期节目的嘉宾是我们的朋友,新派茶饮空间@苍麻 的主理人 黄浩然,和我们聊了作为“茶二代”在茶饮赛道上的各种观察和探索,很精彩有料=====================→方便找重点的快进时间线00:34 小电和知了介绍苍麻01:33 互相吹捧时间,听黄老板夸《从菜街道厨房》05:05 开苍麻的原因:年轻一代消费者对茶饮和消费空间的新需求06:46 年轻的茶二代黄老板,拥有新生代的教育经历,让他思考了很多家族的生意和面临的挑战,并展开了具体行动,和弟弟一起经营苍麻14:54 苍麻和传统茶馆的区别:很舒适,可以待很久;活下去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情,需要勇气和自我意识17:46 苍麻对于喝茶空间的巨大颠覆;空间被小电形容为一个大型火塘,原来黄老板是学心理学的;产品的核心科技:从开业到现在,给市场提供了很多新选择27:14 苍麻开业一年来对家族传统生意的帮助,更多的体现在理解消费者,收集年轻消费者的喜好案例31:45 黄老板聊聊日本的见闻:感觉日本人离茶更近、想买茶的人很年轻、日本人更在意口味和包装39:46 中国茶现在的状况,两个赛道:一是霸王茶姬为代表的新茶饮,另一个是传统茶饮,年轻人不太接受46:14 茶的传承和迭代,黄老板的角度让人很有启发;希望黄老板走出新道路,不怕变成炮灰;49:32 普洱有茶有咖啡,咖啡与茶之间的启发和互补59:41 苍麻做了很多很用心的产品,听听黄老板的思路:中国茶改革前夜:物流和信息打破信息差,可能会有新的茶类和新的口味出现,中国茶的多样性也能带来更多的玩法01:05:54 聊得很激动,再听听苍麻在做的事情:总之要保持一些开放性01:10:54 说回苍麻茶空间,除了茶还有与茶饮相配的茶点;好消息:可以作为特产伴手礼的产品很快上架01:17:48 想体验茶,来到云南先去昆明的苍麻,然后可以去哪里?畅想农家乐2.0谢谢收听!
朋友们好啊~本期#从菜街到厨房 按时更新,并且邀请了本土友台 #长虫山茶话会 的两位主播安然和静茜来对谈。我们把有微生物参与的“发酵”作为切入点,聊了茶叶和几种土产食物,并且发现:原来发酵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那么大的影响。=======================→方便找重点的快进时间线00:38 昆明的两个播客节目终于聚到了一起,欢迎 #长虫山茶话会 的安然和静茜,一起聊聊云南的发酵制品,有喝有吃02:59 #长虫山茶话会 的安然先来界定发酵的概念:需要有微生物参与04:52 先从茶叶的发酵说起,只有普洱老生茶、普洱熟茶和黑茶是微生物参与的发酵茶,再说说和葡萄酒发酵的一些对比19:30 说回茶的发酵,发酵给茶叶带来了什么改变?云南制茶的发酵节点:实际上熟茶有微生物参与发酵的工艺在1973年才形成标准25:38 云南的酸茶:厌氧湿发酵工艺28:01 浅说一下烟叶发酵的都市传说31:03 聊食物的发酵,先从腌菜和腌菜膏开始;各地都有让人念念不忘的发酵制品,你的家乡有什么独特的发酵食物?39:55 云南蒲缥的发酵豆制品居然很像纳豆?再说说傣族的酸鱼酸肉48:23 滇池流域的发酵名物“鮓”,万物皆可“鮓”51:46 酸笋:每个人甚至在不同的阶段,对酸笋的态度都不太相同54:40 关于酸浆米线,我们有很多话说,觉得遗憾,又有一些期许01:05:52 同样是米发酵,甜白酒为什么没有米酵素的影响,顺便聊聊云南的酒01:11:50 保山“”糖渣“”不是发酵制品,更像红茶工艺,是一种酶化反应01:19:07 哈尼豆豉,很臭,食用门槛很高01:25:54 火腿也有发酵?聊到云南的火腿,我们也有很多话说。猪好、工艺好、产量大,仿佛是个不可能三角01:38:29 乳扇是不是发酵制品?稍微有点争议,但乳扇的确是很云南的乳制品01:41:56 推荐各自最喜欢的发酵食品:知了推荐哈尼豆豉,小电推荐乳条,静茜推荐黑龙潭道观的素斋里的茄子醡,安然推荐老仓醋米线谢谢收听!
朋友们好啊,踩着按时更新的点,#从菜街到厨房 的这期节目还应了节气,祝大家端午节快乐~我们请了嘉宾来做客,嘉宾舅舅从小在普洱长大,在这期节目中和我们聊了从前的普洱市区:思茅,推荐了思茅老城的老街老字号。这期节目非常长,但有很多有意思的料。如果你对思茅端午吃药根的习俗有兴趣,想知道醋米线的醋是用什么做的,或者好奇普洱米干和滇中卷粉的区别,节目里都有聊到,请切到相应的时间点来收听吧。⇈卖药根的盛大场面⇈非常新鲜的甜笋⇈普洱人在端午节前后爱吃的鸡枞品种⇈云南南部非常瘦非常柴的干巴菌⇈舅舅家湿炒的牛肝菌⇈舅舅家仅4种药根的药根汤===========️========方便找重点的快进时间线00:28 这期邀请到的嘉宾舅舅,是知了非常好的朋友,请舅舅来聊聊自己印象中普洱02:48 普洱到昆明,三天两夜的路途变成今天高铁的三小时,这是巨大的改变08:19 开在所有地方的普洱菜,共同点是贵。如今在昆明也有普洱菜馆的潮流,这有赖于大基建带来的交通提升10:53 现在的普洱市区,从前叫做思茅。思茅二中变成普洱一中,最早的二中鸡脚,就在现在的普洱一中门口13:42 珠市街是思茅以前热闹的老街,戴家巷是新近打造的老民居街区,街上有家老式糕点店,椒盐味的鞋底饼很好吃18:17 在普洱生活的人们,在这么多年的变化是怎样的?还是交通的改变,让现在的普洱汇聚了更多的少数民族朋友们27:53 聊聊思茅应季美食:春天吃花,夏天吃笋和菌32:06 思茅人吃笋的几种方法:炒、煮汤、凉拌、包饺子。思茅甜笋已成为大产业,有人种植管理,之后直接发货到外地37:39 买笋和菌子的经验:早上的可能是隔夜货,下午送到市场的相反可能更新鲜38:46 舅舅喜欢的思茅菌子做法:奶浆菌炒韭菜、焖煮后湿炒的见手青、马皮泡炒腌菜。有名的大红菌煮汤,相反是舅舅眼里的异类。另外,思茅鸡枞和干巴菌与昆明的品种差别很大48:57 秋冬天,外公在院子里种的菊花裹面油炸,就是菊花天妇罗52:19 端午节的大场面,是街上摊子摆满各种各样的草药根,家家户户用药根做汤吃59:03 吃药根汤是为了换肠肚,思茅人会不会拉肚子满街找厕所?01:02:15 舅舅家的粽子,是知了吃过最好吃的云南咸粽子01:06:55 舅舅推荐思茅的饭店,从鸡豆花说起仕美娘饭店01:13:07 米干的做法,舅舅专门问了妈妈。思茅最有特色的花生汤米干和豆汤米干,在昆明也能吃到,艺术剧院旁边的银生食府做得很不错01:17:53 用来搭配米干,豆汤和花生汤的浓稠度特别重要,做花生汤在磨浆时加了米。两家普洱当地的米干店,互相有亲戚关系:豆浆米干店(振兴大道103号,即节目里提到的近兰花市场的桃园米干)和张记豆汤米干店(倒生根公园对面)。老魏家和连兴早点,也很有口碑 01:21:23 吃花生汤米干重要的几件事:调过味的苤菜根、豆汤米干放酱油、花生汤米干放盐、再加香菜、辣椒和腌菜调味01:25:04 舅舅从小吃到大的二嫂烧烤(金城酒店22号),是用糖和酱油给肉串调味的烧烤,大美仙烧烤也很好吃,但好像停止营业了? 01:28:37 舅舅小时候的思茅,其实并没有那么多水果。凉拌辣口水果“酸东西”,是水果丰富后的这几年才红火的小吃01:30:53 好吃的思茅鸡,做法是快炒后加滚水煮。舅舅吃很多年的店:澜沧口味鸡(梅园路10号),炒鸡和糯玉米粑粑非常好吃01:36:55 再说说酸醋米线(杨记普洱酸醋米线,太平街59号),酸醋不作汤底而是配米线另喝,这是一种红糖水发酵的酸水(类似于流行的康普茶,录的时候硬没想起来)01:46:05 最后请舅舅建议,去普洱可以怎么玩谢谢收听!
大家好啊,#从菜街到厨房 这次没有拖更,得意~本期节目是上期的延续,继续请嘉宾汤汤来聊滇南之旅。不过和上次的两个节庆话题不同,这次主要聊聊汤汤在滇南各个城镇的日常生活:都吃到了哪些当地美食,见到了怎样的当地风土人情?希望这期节目的内容,能给你在滇南寻找更多出游目的地时带来灵感。======================️方便找重点的快进时间线00:52 再回顾下汤汤旅行的线路:临翔-孟定-南伞,临翔-双江-沧源,一条人字形转折路02:07 临翔区扎路营综合市场,赶街天会更有意思,平时能吃到洋丝瓜根、粑粑卷、卤子米线和牛肉撒撇12:45 继续到南伞,刺树垭口可以远眺缅甸,这个镇子因为海拔高相对凉爽,汉族占比高的同时人口不多;见到的稀奇特产:永德火腿、掸邦果敢茶25:41 短视频名店“相约小筑”,是什么样的特色饮食店?30:00 在孟定的缅甸人,可以工作也可以解决教育问题,还可以放松踢足球39:16 缅甸名小吃茶叶豆,我们觉得好吃吗?42:46 双江-沧源方向的沧源,和南伞的异同之处46:14 知名佤寨翁丁,是什么样的?佤族音乐和牙买加,或许有更能互通的文化背景51:53 永和口岸和佤邦,神秘口岸再解锁57:01 因冰岛茶而知名的双江,即使不带着很多钱去买茶叶,也可以吃芭蕉芋粉、臭豆腐煮鱼和花生凉粉,逛逛荣康达乌龙茶庄园01:06:25 两期聊下来,总结亮点:汤汤是傣吹中的孟定吹,孟定可以成为冬日避寒好去处01:14:08 在孟定,让人印象深刻的傣族男性纹身是什么样的?谢谢收听!
朋友们好啊~ 应着傣历新年的节气尾巴,#从菜街到厨房 又邀请到了老朋友汤汤来做嘉宾,分享她今年春天在云南南部傣族地区的吃喝游玩经历。除了泼水节,傣族地区还有什么有意思的宗教与民俗节日?汤汤以第一视角来讲讲在临沧耿马县孟定镇参加“升小和尚”的赶摆(集市)与庆典。02:08 精神傣族汤汤再次来做客,这次对沉浸式滇南之旅路线:巍山-云县-临翔区-孟定-南伞-沧源-双江-孟连06:05 因为澜沧去临沧?汤汤总体概括这一路的感受09:35 从孟定说起:临沧傣族让人感到温柔。对于云南南部来说,孟定也是难以抵达的区域,但交通意义重大,临沧到清水河的高速公路和铁路的走向,和民国时规划的滇缅铁路几乎重叠15:28 汤汤三月头去了耿马县孟定镇,碰上了“升小和尚”仪式,小电比对了沙溪的“太子会”,两项活动都和释迦摩尼出家的时间有关19:37 汤汤继续讲今年3月初“升小和尚”的节庆活动36:04 从孟定到孟连,接入另个重要节日:傣族新年泼水节。汤汤介绍泼水节见闻,并且推荐大家来感受泼水狂欢50:46 傣族新年年夜饭都吃什么?到当地人家做客的汤汤,印象深刻的是撒撇和蚂蚁蛋59:19 这次还吃了什么特别的食物?从孟定说起,苦肠汤、叶子米干、孟定酸肉、黄佤红生、米饼“烤崩”、芭蕉泼水粑粑、团子粑粑01:21:13 不知不觉又聊了将近一个半钟头,汤汤这次还逛了什么好玩的市场,见到了什么新奇食物?且听下回分解谢谢收听!
朋友们大家好啊!不出意外的话,#从菜街到厨房 本次拖更又创下了一个小记录(莫名得意加抱歉)。本期的话题是云南德宏,说起德宏就逃不开这么远那么近的邻国缅甸。德宏和缅甸尤其掸邦之间一衣带水,两边居民沿着山水的密切往来,知了和小电在德宏旅行时有很深的感受。这期节目在开聊吃喝之前,也先简单学习和梳理了中国与缅甸之间的江河走向。希望在朋友们探索德宏时,这期节目能带来一些旅行和吃喝灵感。01:25 云南和越南、老挝、缅甸都有接壤,但我们这期主要来聊聊云南西南的德宏和相邻的缅甸04:11 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说起,仔细说说我们这里的印象。德宏在哪里,怎么抵达?15:22 再聊聊德宏州的下辖的城市和县城(芒市、瑞丽、陇川、盈江和梁河),这期重点聊聊瑞丽市和芒市19:18 小电印象中的瑞丽,特别是两个口岸姐告(缅甸那边是木姐)和畹町(缅甸那边是棒赛),以及缅甸那边一个重要的城市腊戌。改革开放前,中缅边境的洋货是比昆明多很多的28:21 德宏和缅甸接壤的到底是什么地方,邦和省在缅甸的行政区划是怎样的逻辑(克钦邦的重要城市密支那和八莫,掸邦的重要城市腊戌和景栋,和云南之间大多有边境口岸)34:53 说到腊戌,再打岔聊一部电影《再见瓦城》36:26 腊戌和密支那,再聊河流走向给知了带来的视野的扩展:腊戌挨着怒江-萨尔温江;流经芒市和瑞丽的瑞丽江,在八莫南部汇入伊洛瓦底江;流过腾冲和梁河的南底河再汇入大盈江,这条江在八莫北部也汇入伊洛瓦底江41:31 简单聊缅甸地理,伊洛瓦底是缅甸(特别是缅族地区)非常重要的河流,不仅有密支那,历史上重要的都城曼德勒、蒲甘、勃固和仰光,都分布在伊洛瓦底江沿岸48:19 从德宏州博物馆的地图发现:蒲甘王朝的象兵和蒙古族的骑兵,北亚与东南亚在大盈江河谷里的的首次冲突51:38 回到瑞丽市和芒市,主要聊聊吃喝。瑞丽市的珠宝街的缅甸早餐(炼乳油饼和Doshi米饼),自称缅甸回族的这些人,很可能是讲缅语的南亚穆斯林后裔;瑞丽市的弄安村玉雕街和咖喱饭01:06:00 听小电聊聊,在瑞丽的弄安村吃咖喱怎样和缅甸老板套近乎(关键词:拢基longyi,也就是缅甸男人穿的筒裙)01:11:56 瑞丽市和芒市早点常吃的饵丝,知了和小电都很喜欢01:17:35 小电夸一个最早应该是腊戌那边做的瓜子,有浓浓的蒜味,每一小包里都有一颗油炸蒜;从瓦城出品的好好芙蓉糕,说到《再见瓦城》里提到的瓦城到底是哪里01:21:37 最后聊聊芒市和遮放树洞温泉,还有小电泡温泉打车的趣事01:31:20 芒市丙门村很好吃,芒市很多这样的小村子,农家特色菜很丰富;知了推荐三台山德昂乡,有时间可以去喝酸茶小住01:37:12 最后给个芒市的提醒,在芒市市区拍照打卡金塔的时候注意安全,不要用肉身站在机动车道上;最后再夸一下德宏州博物馆谢谢收听!
大家好啊,欢迎收听#从菜街到厨房 2024年的第一期节目,踩在2月末,我们还是做到了月更~因为异地录制,这期节目的主题同样是近期吃喝见闻分享,以及2023年的吃喝回顾总结。和上期一样,听起来有点水,但还是希望能带来点有意思的料,以及新一年的吃喝灵感。04:02 天气之后聊聊吃喝,小电在法国的亚洲超市买了酸菜和酸笋05:58 小电的一次失败饺子料理:酸笋牛肉馅意外好吃,芝麻油在法国11:59 知了聊聊豌豆尖亲子廾15:19 小电新发现:法国圣诞节流行的时令水果,是马达加斯产的荔枝18:30 再聊聊节令烘焙,圣诞panettone可能是健康的节日轻食?22:16 一月的国王饼,小瓷人和被切碎的坚果26:04 知了吃了肉桂苹果酱,顺便聊聊知了今年最喜欢的瑞雪苹果27:43 这里纠错:大黄(rhubarb)是一种草本蓼科植物的叶茎31:06 说说玩,小电去了里昂南部的城市,维埃纳(Vienne),城里很多古罗马遗迹,包括公共厕所37:38 和意大利类似,法国南部的料理有一种地中海属性39:10 受罗马影响很深的里昂,还保存着两千年前的水利工程:灌溉渠,小电联想到70年代陆良修的水渠43:26 知了才从陆良回来,说说之前招募的3个短线团,再说说曲靖的吃喝49:03 曲靖是中原文化对云南影响的前线,但芒市是另外一个大侧面,知了也刚去了那边50:18 知了分享了下芒市小环线的行程,保山-施甸-百花岭-梁河-盈江-户撒-陇川-瑞丽-芒市57:22 知了再说说芒市小环线这一行程的吃,主要是各种撒撇,特别说说油泼辣子撒撇、虾撒和橄榄撒01:04:35 进入年度总结之前,小电再分享新发现:葡萄酒没喝完,法国人怎么把瓶塞再塞回去?01:06:32 法国食材新大陆:旱金莲、南瓜花、荨麻和动物幼崽01:11:39 总结时间,2023年让小电印象深刻的食物:泰国含羞草嫩芽配盐水蚝仔、foi thong蛋黄甜点01:17:34 2023年度,知了印象深刻的食物:油泼辣子撒、白河桥白切鸡、牛油果炒鸡蛋、福州酸辣汤01:21:25 2024年的计划,知了想走德贡公路,小电想去夏天的潞江坝01:23:52 春节快到了,给朋友们拜个早年!祝大家龙马精神,愿新年继续陪伴谢谢收听!
大家好啊~这是#从菜街到厨房 在2023年的最后一期更新,今年我们也按计划完成了月更,鼓掌!在11月,知了和小电分别去了不同的目的地,有了新的吃喝体验。所以这期节目看起来是闲聊,但也很有料,来听听看吧~========================️方便找重点的快进时间线01:57 这期的内容是11月的旅程回顾,听起来有点水,但其实有料02:25 小电的经验分享:昆明-厦门-巴黎的中转联程机票,居然比厦门直飞还便宜?06:19 什么时候可能刷到性价比很高的票,请听小电的经验分享07:08 小电的另一个tips:新冠之后持旅游签证出境,航空公司会要求确认返程机票10:43 知了11月到老挝的行程就比较easy,但火车过关的行程很复杂15:05 琅勃拉邦到万象的火车:隧道很少,风景很美,窗外的农田几乎没有大棚,纯田园风光15:50 知了吐槽老挝的火车站的遥远程度,以及万象的基础设施17:56 知了聊聊万象的特别体验,特别是万象的中国菜市场23:28 景迈山-琅勃拉邦,知了聊聊一脉相承的连接感26:04 夸一下琅勃拉邦的青木瓜沙拉,再聊聊青木瓜沙拉的一些细节28:55 小电聊聊在法国参加的博若莱新酒节,秋季的葡萄园的金色风光31:59 在欧洲城市到乡镇的旅行,公共交通真的很不方便,甚至比云南还不方便33:14 博若莱新酒节让小电意外的是:参加节会到很多是亲子家庭,尤其是爷爷奶奶带小朋友37:00 小电介绍博若莱新酒节的会场,价格真香42:05 其他一些参加新酒节的体验46:37 再聊聊里昂的保罗博古斯市场,新冠之后亚洲游客很少,生意相对冷清48:03 里昂的地理特殊性:土豆番茄分界线、黄油橄榄油分界线的交汇点,食物很丰富53:32 小电分享家庭制作奶酪的菜谱(别忘了加盐!)再感叹蒙古人带到云南的奶豆腐01:02:57 知了再聊聊成都,邀请鲸鱼赫兹的朋友明年一定来我们的采菌活动,向田螺学习,以及立了些flag01:07:40 其实不水的内容就聊到这,预告接下来的节目计划,知了的团再招募,有兴趣请加群谢谢收听!
大家好啊,#从菜街到厨房 更新啦~天气已转入秋天,应季的食材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期节目我们回顾了今年夏天的食物亮点,也欢迎朋友们留言和我们聊聊,今年夏天让你印象深刻的食物和菜谱。谢谢收听!==============================️方便找重点的快进时间线00:56 解释最近的拖更原因:今年夏天的几次菌山之行03:54 小电聊聊菌山行的感受,现捡现吃干巴菌的特别滋味08:24 我们团带来完整的干巴菌体验,干净的包山干巴菌,自己采来自己摘洗,新鲜干巴菌凉拌风味及其鲜13:26 这条线路的亮点,还有烤鸭和滇越铁路的徒步23:41 再说说过去夏天的日常吃喝,知了说自己做菌子时学习田螺做的两个菜,还有一些做过的或没做过的菜31:25 小电来说说过去夏天的吃喝:牛肝菌油和干巴菌油、甜笋杂菜、鹅干巴油烤土豆片38:24 我们在昆明的感受:菌子贵了很多。另外感觉全国各地吃过菌子的朋友们变多了,不仅仅关注菌中毒,也开始讨论怎么做更好吃39:59 绕不开菌子,知了又分享了下和nilao的团员一起吃的烤虎掌菌,再顺便聊聊松露47:07 今年夏天昆明很热,小电分享自制水果冰淇淋的思路,还有冰冻阳光玫瑰,再聊聊晚熟芒果和早熟柚子55:32 我们还吃到了姜苗果和湖南风味的焙鱼,朋友在西双版纳东风农场长大,这是她送给我们的土特产01:01:00 本期的吃喝分享就是这些,希望大家不要觉得我们太水
先向听友们表达歉意,因为本期节目又打破了 #从菜街到厨房 的拖更新纪录。不过这期内容精彩又有诚意,嘉宾吉赛畅聊普洱,还带来了丰富的礼品送给听友们。因茶叶和咖啡而广为人知,但普洱的味道远不止茶咖。接下来秋冬淡季出行,普洱完全可以是好吃好玩的旅居目的地。嘉宾吉赛从小在思茅生活,长大后看了世界再回到思茅。对于思茅和普洱,她有哪些知识、玩法和美食分享给大家?这期节目从普洱的市区思茅聊到了整个大普洱,我们想要探索普洱的好奇心和驱动力又增加了。=========================⏩方便找重点的快进时间线02:12 本期嘉宾吉赛是思茅人,现在也在思茅工作,先介绍了自己8月初在昆明1903做咖啡市集的情况04:24 小电聊8月初昆明1903咖啡市集的感受,普洱“入也集市”主题展团自有舒适小生态,让人印象深刻07:39 能组织到这么多普洱的咖啡产业和相关同业到昆明参加咖啡市集,非常难得12:10 茶和咖啡,是现在普洱拥有的共同的标签,都很年轻有活力20:02 再聊聊普洱小凹子咖啡庄园和一些生态理念27:47 听吉赛聊,不同的季节去普洱玩,看到的茶园和咖啡园有什么各自的时节亮点31:50 知了打岔一下,聊聊咖啡豆加工环节里水洗豆的环境强监管34:55 吉赛继续介绍,普洱咖啡产业链有多强?38:02 吉赛再介绍思茅的的私家游玩路线,提到的地名有:老安寨、茨竹林村、芒坝41:15 再聊聊从前可以通航的澜沧江东岸思茅港45:33 三个人对普洱的感受:吉赛对于普洱的代偿心理,以及知了和小电感受到的普洱的复杂性47:52 大大的普洱小小的思茅,小电细数普洱美食,以及被中原文化的影响,比如豆汤米干和油茶的联想49:56 知了采访大家对于豆汤和花生汤米干不同喜好55:23 小电说说在思茅吃到的川菜——鸡豆花56:52 再聊聊知了心中和思茅强关联的元素——苤菜根01:02:44 吉赛介绍普洱人民对区域的划分:边三县(西盟、孟连、澜沧)、景景镇(景东、景谷、镇沅)、还有江城、宁洱和墨江01:05:28 吉赛再次介绍普洱的游玩点。1.喝咖啡: 简聿咖啡、目樵咖啡、姝清咖啡、炬点咖啡;2.茶空间(洗马河后坝片区):第二茶世、尘园、风雨桥,贺昆美术馆;3.农家乐聚集地:腊梅坡、菩提箐、大荒地、麻鸡丫口;4.早点:豆浆米干店;5.判断好吃的店家小妙招,看美团外卖,点单数比较多的,题图丑的可能都好吃!01:17:42 松弛感普洱真的很好玩,小电再补充一些去普洱玩的tips01:20:36 好吃好在的普洱思茅,主打旅行“松弛感”,吉赛做东送些礼物给大家,欢迎大家到普洱玩,领礼物请加菜街听友群(加客服号:Market-Cuisine)
朋友们好~#从菜街到厨房 更新了。每年夏天,云南的雨季也是“菌季”,野生菌出圈越来越火,“云南人都怎样去食用菌子”这样的问题,朋友们每年都问,今年问得特别多。《菌中毒》这本书,是艺术家聂荣庆先生书写的自己与朋友的21个故事,讲述了云南人与菌子相关的生活方式。借这本书,知了和小电聊了书中艺术升华了的“菌中毒”与真实菌中毒的差别,并且再次提醒朋友们:真实世界的菌中毒并不好受,不要指望“安全迷幻”,把菌子作为美食去享受即可。谢谢收听!==================================️方便找重点的快进时间线00:13 从这期节目开始,我们增加了新栏目,补充上期节目的疏漏;06:22 进入本期话题:菌子。每年到季节就来聊一下,先从“菌季”说起;07:49 菌季里,各种不同的菌子踩着自己的节奏,牛肝菌、青头菌、鸡枞、松茸,依次出现;08:57 这期节目的引子,也是因为要聊中信出版社新出的聂荣庆先生写的《菌中毒》,书中写到了很具体的老昆明生活;12:21 小电印象深刻的是奶浆菌的部分和李都,顺便聊下他的新餐厅;14:24 《菌中毒》更多的讲云南人的生活方式,并不是真的要去中毒,菌中毒是不舒服的事情;19:10 《菌中毒》书中青头菌的故事里,讲到一个长期在昆明生活的外国人,回德国采青头菌,结果中毒去世了;24:31 知了再次强调真菌的复杂性,建议自己去采蘑菇时,采着玩就行,不要吃;25:57 见手青的毒,让炒见手青不容易在餐馆里吃到,是家里爱吃的菌子。餐馆里更多的是菌火锅,顺便吐槽下菌火锅;28:55 知了和小电,说说身边菌中毒的朋友的故事; 34:45 云南人真的爱吃菌,并不是追求中毒,而是追求美味,是吃的当下那一刻很开心;36:58 小电和知了,今年的吃菌计划;39:14 立个flag,想组团带大家去干巴菌山玩,希望8月底能成行,具体信息可以加蔡姐微信跟进;42:02 再回到《菌中毒》这本书,菌中毒是云南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一种精神状态。
大家好啊,经历了漫长的拖延,最新一期#从菜街到厨房 终于回归了。这期节目里我们主要聊了云南历史上的第一条铁路:滇越铁路。对于这条火车线路,知了和小电都在不同的城镇有着不同的体验,在这期节目里,我们试图把那些吃到和看到的历史串联起来,温习这条虽已几乎停运、但对云南有着重要意义的百年铁路。=============================�方便找重点的快进时间线00:14 对不起又拖更了,听听我们的借口。01:32 在第34期节目里,我们大胆预测了中老铁路出境游会是新的旅行热门,现在看来这条线路真的很火。今天来聊云南的另一条国际铁路:滇越铁路。云南、越南和法国,有着什么样的渊源? 03:48 先从和东南亚通铁路的历史说起,再插播越南房地产的八卦。08:06 说回滇越铁路,这条铁路的路权在二战后才交还给中国,沿线类似于租界的地界留下了很多法国痕迹。12:38 杨潇的《重走》让知了理清了滇越铁路在昆明市区的历史,顺便说说火车北站和滇缅铁路。16:43 小电聊聊对“滇越铁路”的记忆和体验。19:55 由于官方名称和民间称谓不同,知了和小电对于铁路的名称和实际铁路的线路有些混淆。(补充划重点:1️⃣.从1958年起,滇越铁路云南段官方改称“昆河铁路”;2️⃣.从2003年起,这条铁路从昆明到河口的客运停止了,也就是说“昆河铁路”不再能把乘客从昆明带到河口;3️⃣.直到2014年,全线贯通的“昆玉河铁路”再次把乘客从昆明带到河口,这条铁路官方叫“昆玉河铁路”,但在民间习惯里又被叫做“昆河铁路”,所以也有了“老昆河”、“新昆河”这些容易混淆的习惯性非官方称呼;4⃣️.已中止客运的“昆河铁路”,沿线的历史遗迹吸引旅行者去探索,为了让探索行为更有浪漫的历史文化气息,在描述自己的徒步游时,旅行者通常会用“滇越铁路”来称呼这条官方名叫做“昆河铁路”的百年铁路;5⃣️.简单来说,节目里提起“滇越铁路”时,指的是客运全停只保留开远到河口货运的历史米轨线路,“昆河铁路”是仍在服务客运的准轨铁路线。)22:55 继续聊聊小电的滇越铁路经验,特别是老街到海防,这是滇越铁路的越南段出海线路。25:42 这期节目也是给我们自己种草,再聊聊最近一年小电和知了都去过的白河桥,镇子上有云南第一名的白切鸡,从白切鸡可以窥见铁路沿线与广东的复杂关系。33:08 再说起和越南的关系,小电聊了聊越南旅途中印象深刻的最喜欢的一个骗子。40:29 再说回滇越铁路,聊聊人字桥、河内龙边桥以及埃菲尔铁塔的一些关联,还有关于人字桥的传说。 44:55 顺便推荐两本书:《延伸的平行线》和《滇越铁路来自法国的解密文件》。 45:55 滇越铁路的走向的调整,再说到 个碧石铁路(个旧—碧色寨—石屏)。51:00 云南很复杂,除了热门的大理丽江、普洱西双版纳,滇东南滇越铁路—昆玉河铁路贯穿的地区其实不是旅游热门,小电给企鹅吃喝玩乐写过走“昆玉河铁路”一路吃喝再过境到越南的文章,这一路也很好吃。53:30 说回个碧石铁路,碧色寨、个旧和石屏,这条清末民间集资修建的“寸轨铁路”,在当时有什么意义?01:00:05 小电再补充,人字桥的“桥神庙”见闻。01:05:13 知了再补充,褚时健的橙子和滇越铁路的轶闻。01:06:580 发散开来聊聊开远。01:09:20 为什么录这期节目?按原本档期,其实想在五月时推荐石屏的杨梅,但时间错过了,请期待明年吧。谢谢收听!
大家好啊,#从菜街到厨房 上期节目邀请了听众嘉宾@汤汤聊自己的云南南部深度游,这期节目继续上次的话题,接着聊汤汤的旅行见闻,特别是关于云南南部的咖啡庄园、茶厂茶山、赶摆赶塔,以及边境线上的边境县。五一假期开始了,朋友们是在人挤人还是找到了另辟蹊径的头衔目的地?也欢迎加群和我们聊聊各地的旅行与吃喝经验。====================️方便找重点的快进时间线06:51 这期节目,嘉宾汤汤继续分享见闻,从云南南部的咖啡和茶聊起08:06 先重点说说普洱近郊的南岛河镇,这里有几个咖啡庄园,从曼歇坝到小凹子,再到天玉庄园,还有野鸭塘15:35 几个庄园各有特色,小凹子有“咖啡流水席”的感觉,可惜没有吃饭的地方24:40 天玉庄园,感觉像“咖啡农家乐”,更冷门一点,去的时候人不多30:21 跳到普洱另一个方向,江城方向的爱伲庄园41:31 逛完普洱的咖啡庄园,对汤汤日常喝咖啡带来了什么影响?44:07 说完咖啡,来说说茶,从景迈和贺开说起57:50景迈除了茶山也有古寨,两个寨子值得前往:翁基和糯岗01:05:21 汤汤在茶山茶厂的体验,有没有和咖啡庄园相似的地方?01:14:28 汤汤去了很多云南人都没去过的边境县。先说说知了最感兴趣的江城,在这里遇到了很特别的“赶塔”活动01:26:51 再来说说小电很感兴趣的孟连,顺便聊聊牛油果01:34:52 哇!聊了很久,请汤汤来做个总结,普洱西双版纳要怎么玩?五天极限操作:思茅机场进,澜沧机场出;八天以上日程,就可以在这个路线上延展。谢谢收听,假期快乐!
大家好啊,#从菜街到厨房 节目更新啦~这期节目我们玩了点新花样,三手联弹邀请了节目听众@汤汤 来聊聊2022年底在云南南部地区长达一个月的旅程。因为聊得很尽兴,所以节目分成了上下两期,这次先更新上期。今天正好是滇南、老挝、缅甸以及泰国传统里的泼水节(宋干节),希望汤汤的精彩分享可以给正在或者即将去滇南旅行的朋友们带来灵感。宋干节快乐!=====================️方便找重点的快进时间线07:27 欢迎汤汤做客#从菜街到厨房,和我们一起来聊云南。汤汤已经到云南玩了5次,这次滇南之行时间和地理跨度都让人惊叹09:50 以普洱为中心,汤汤去了云南南部的很多地方,这和我们的播客节目有没有关联?(尬吹时刻14:51 聊聊云南的交通,自驾和公共交通带来了什么样的不同体验?特别推荐金孔雀票务的订票系统,并且分享了灵活买票的出行方法26:45 进入吃喝话题,先请汤汤吐槽下这一路吃到的不太合口味的食物:折耳根、猪胰脏、非常甜的老挝咖啡,还有很甜的泡鲁达、羊奶果和苦撒凉米线36:34 聊聊汤汤喜欢的好吃的,选出前三名:烤鱼配柠檬蘸、豆汤米干、水蕨菜49:48 好吃的太多了,前三名之外还有补充的:孟连糯米饭、孟连红糖55:02 聊聊市集,从墨江的双龙烧烤城说起,云南南部的市集有着怎样不同的景观和货物?01:04:18 墨江和勐海赶集,除了食物还有街市上的手工艺品精彩内容下期继续,谢谢收听!
大家好啊~这是#从菜街到厨房 春节后的第一次更新,谢谢朋友们的等待和催更。出境限制逐渐取消后,越来越多的朋友们开始筹备出境游,或者已经身在国外,这期节目我们就主要聊聊:在国外旅行或工作生活时,都喜欢吃点啥。也祝大家在2023年,出境丝滑,旅行愉快~==========================================️方便找重点的快进时间线02:53 寒暄结束切入主题,出境游安排起来,先来聊聊出境吃什么,以及如果有需要,怎么在国外安抚中国胃03:47 知了想陆路过境去东南亚,昆明-磨憨,转乘磨丁-琅勃拉邦-万象的国际铁路旅行正当红,小电简单分享了过境攻略06:30 恢复出境游,知了第一站想去东南亚,特别是在开始录播客之后,更想去东南亚寻找当地与云南的连接08:16 闲聊插播:云南春节旅游大热,可是知了和小电都没怎么出门?等寒假正式结束,云南旅游恢复平静,大家或许可以把假期预留给泼水节12:15 话题回到东南亚,越南旅游签开了之后,知了还很想沿红河往下,火车入境越南其实也是很有意思的体验17:21 小电的出境游计划:上线时小电已经在欧洲了22:02 听小电聊聊欧洲的菜市场和亚洲超市,和一些移民故事29:36 去欧洲的小电,要怎么安排自己的吃喝35:06 知了说起欧洲的经验是十多年前,基本顿顿吃中餐40:09 欧洲的外食比例很低?居家做饭更喜欢买半成品的预制食物或者料理包?42:00 欧洲和北美的中餐馆,是一种怎样的存在?44:02 饮食文化的交流大概可以有哪些?小电特别介绍了印度的锅包肉52:14 全球范围内饮食交流的可能性?蛋白质、碳水和脂肪,营养更均衡的食物的流传度更广?58:20 放在国内来看,北方到云南的地理和风物跨度不逊于跨国,不过南北风味已经有了很好的交流,增添了很多生活的色彩1:21:23 期待小电去欧洲后,跟大家分享在饮食交流上的观察1:23:20 也欢迎大家跟我们分享在国外吃中餐的经历 谢谢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