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企业故事汇|战略、组织与领导力
企业故事汇|战略、组织与领导力

企业故事汇|战略、组织与领导力

Author: 北京读天下

Subscribed: 64Played: 628
Share

Description


吴何团队出品。

《基业长青》作者吉姆·科林斯讽刺管理成功学时说,他们的发现是,每家成功的企业都拥有一栋大楼。由此可见,拥有大楼是企业成功的原因。

如何避免重复“发现大楼”的错误?除了掌握个体的经验事实,还需要追踪基于证据的研究。将故事、研究与管理理论联系起来,还原管理决策的真实情境与选项。





364 Episodes
Reverse
音频文字发布在公众号“北京读天下”,《价值创造与商业模式》在公众号微店有优惠。每周新书听友群微信号:yinmingshu002。在本书开头,作者Donald Chew调侃说,美国式公司金融,这是由世界上三大最邪恶事物所组成的词汇。他在书中想要证明的是,美国式公司金融对私人部门生产力提高做出巨大贡献,惠及敌视金融的非营利组织。美国非营利组织获得较多的捐赠,不是因为美国企业利润更高,而是因为美国式公司金融的原则,要求企业积极参与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模仿亚当·斯密的说法,Chew将美国领先于其他发达经济体的社会财富归功于公司金融,因为它推动了企业效率提升,让技术的力量得到发挥。公司金融理论起源于19世纪,初期的重点是如何为公司发展举债。20世纪,大型项目和大型企业兴起,企业开始摆脱完全依赖银行安排的传统融资方式,通过股票市场融资和股权投资得到重视,公司金融承担起财务分析和管理的职能。企业和投资人需要知道企业的财务健康水平,不同投资和财务选择的优点和缺陷。之后是投资银行业务的兴盛,提供融资和并购服务,特别是杠杆收购的设计。20世纪下半叶,公司治理得到重视,主要处理企业经营中的问责和决策透明,监督企业的财务活动和它们对股东价值的影响。这些问题为什么重要,我们会在后面的部分陆续介绍。有一本非常有名的商业读物《门口的野蛮人》,几乎所有的经典商业书单上都会列入这本书。书中介绍了1989年争夺RJR纳贝斯克公司控制权的故事,这个案例代表着杠杆收购时代的巅峰,是影响最大的公司金融案例。这个案例使用了杠杆收购,收购方只出很少部分资金,绝大多数收购资金是借来的。今天,杠杆收购公司的称谓变成了私募股权公司,但借债收购的性质却没有改变。按照本书作者Donald Chew的观点,敢于大举借债,是现代美国式公司金融的一大规定性特点。《门口的野蛮人》成为畅销书,反映出当时美国社会痛恨杠杆收购和利用金融工具掠夺财富的社会心理,本书作者Donald Chew,以及金融公司学者并不赞同《门口的野蛮人》的观点。美国政府没有因为舆论压力而禁止杠杆收购,当年的杠杆收购公司换了个马甲,变成私募股权公司。今天私募股权公司的名声仍然很差,但公众也承认,PE提高了企业经营效率,支持技术投资,鼓励创新,是美国经济竞争力的保障之一。我们在节目中先介绍RJR纳贝斯克控制权争夺,然后再看30多年过去之后,Donald Chew如何分析得到公司金融理论支持的杠杆收购。
音频文字发布在公众号“北京读天下”,《价值创造与商业模式》在公众号微店有优惠。每周新书听友群微信号:yinmingshu002。不收门票,不建人造古董,珍爱本地遗存,复兴本地产品。反对商业旅游开发的坚定立场,让碧山计划能够吸引一批忠诚的粉丝,这是思想的力量。长冈贤明说,碧山没有过多的商业化活动和为了促进消费的设计,所以它才能保存本地域原有的文化个性和生活风貌。在调研中我发现与过去相比,这里的生活习惯没有太大的改变。我来到这里也会下意识地告诉自己,今后在碧山做一些事情的时候,自己的行为不能过多地影响此地的风貌和人的生活方式。在不破坏村庄现有平衡感的前提下,增加一些经济和精神上的丰富性。碧山计划在共同体建设方面的的主要贡献是建立起平等主体交互的机制,发起人带来新的主张,有明确的价值观,但没有强制力。他们和村民的互动创造出一个本地自然发育的市场,而不是将外部市场直接引入本地。经过缓慢的生长,这个本地市场能够连接到外部市场要素,培养了一批认同碧山村特色乡村景象的游客。
音频文字发布在公众号“北京读天下”,《价值创造与商业模式》在公众号微店有优惠。每周新书听友群微信号:yinmingshu002。在2013年出版的《碧山02:去国还乡》中,左靖在卷首语里写道:“如果说有缺憾的话,那就是,一堵高墙业已砌就,我们在墙这边,村民在墙那边。当然,这肯定是致命的。” 有一次采访中,左靖失望地表示,在皖南第二年已经不存在什么理想主义了。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自己很难融入村民的生活。开始我们也想融入,但不能假装融入,我们之间的生活习惯很不一样,加之我性格比较内向,不擅交际。不过他也说,融入虽不可能,但合作是可以的。我相信,平等的合作能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音频文字发布在公众号“北京读天下”,《价值创造与商业模式》在公众号微店有优惠。每周新书听友群微信号:yinmingshu002。在“购买就是保护”的口号之下,碧山计划号召文艺界的朋友来碧山买房、修缮、就地保护。据碧山村村委会的资料,到2014年碧山计划带来的房屋购买大约有20套,碧山村房屋价格在几年内上涨了好几倍。在此之前,房价很低,没有成交量。碧山计划为村庄带来了流动性,房产的价值体现出来。钱小华也证实了涨价的现象,他在2011年以11万购入一套旧民居,到2014年已经涨到四五十万。碧山镇党委书记余强说,“前几年碧山的老房子倒的倒,拆的拆,现在谁还想拆老房子?”在此之前,村民认为老房子是负资产,不能居住又不准拆除建新房。村民现在不大想卖了,他们对老房子的态度从不关心变得更加爱惜,这是政府想做而没有做成的事情,碧山计划促成了这种态度的转变。
音频文字发布在公众号“北京读天下”,《价值创造与商业模式》在公众号微店有优惠。每周新书听友群微信号:yinmingshu002。2015年4月,碧山书局开业,请来女诗人余秀华参加活动。五一期间正式对外营业,钱小华在装修时尊重祠堂的原貌,除了安装书架,其他地方一律不动,只做恢复。游客喜欢这家书店,徽州不缺少祠堂,然而多数祠堂空空荡荡,缺乏内容,这间祠堂不同,图书和家具填满祠堂空间,是一个有活力的亲切的祠堂。欧宁非常满意,他在一篇文章中说,他们建成了一座拥有几万册图书的书城,这些图书“日沐暖陽,夜披星光”。经过钱小华、欧宁、左靖动员,碧山书局吸引了大批游客和参观人士,成为碧山村乡村建设的标志和网红打卡地。碧山书局利用村里废弃的房屋,改造为一个公共空间。为游客提供了旅游目的和中途停留的方便。在回忆碧山村之行的时候,游客都会对村里拥有一间如此高规格的书店感到惊诧。碧山书局为碧山计划提供了外在的成功记号,同时也给村民提供了可感受的价值。到了下雨天,有的村民会来这里阅读。他们知道,这里不是农家书屋,别的村没有,黟县县城没有,黄山市也没有同等质量的书店,而他们不用出村子就可以享受到。
音频文字发布在公众号“北京读天下”,《价值创造与商业模式》在公众号微店有优惠。每周新书听友群微信号:yinmingshu002。1933年,汪达之组织新安小学7名学生到上海修学旅行,起名新安儿童旅行团。他们从淮安出发,经过镇江到上海,一共活动了54天。旅行团沿途发表演讲,卖书卖报来赚取生活费用,同时参观工厂和贫民区进行社会调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还有比这更有说服力的案例吗?儿童旅行团和修学旅行都是进步时尚的概念,新安小学的困境也令人同情,教育界和社会各界愿意支持,报纸电台都做了报道。受到初步反馈的鼓励,汪达之决定发起更大规模的修学旅行,将修学范围从江苏省扩大到全国。一年后旅行全国,五年后旅行世界。
音频文字发布在公众号“北京读天下”,《价值创造与商业模式》在公众号微店有优惠。每周新书听友群微信号:yinmingshu002。碧山计划的重点不在农业本身,而是城市和乡村之间的新型关系,包括资源和信息的流动。在共同体内部,则讲求建立各谐互助的共存之道。乡村获得关注和外部支持,艺术家从乡村获得灵感。和三农问题专家相比,艺术家的优势在于能够从乡村发现美感。因此艺术乡建强调视觉系统和公共空间改造,引发话题,促成变化。艺术乡建的另一个特点是,欧宁和左靖,也包括靳勒,他们所设想的乡建方案加入了全球化的因素,以区别于传统乡建。欧宁和左靖曾经设想,碧山丰年庆也许可以像日本的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一样,成为激活乡村经济的一项产业。大地艺术节可以理解为日本版的艺术乡建设,目的也是为了振兴农村经济,实施地点在川端康成笔下的“雪国”地区。1997年开始计划,2000年第一届,之后每三年一次。2006年,政府完成资助计划,之后主要依靠民间力量管理。到2024年,大地艺术节已经举办了九届,500万游客到访。欧宁曾经表示,如果碧山丰年庆继续下去,起码能达到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70%的效果。[i][i] https://www.theartjournal.cn/archives/feature/5998
音频文字发布在公众号“北京读天下”,《价值创造与商业模式》在公众号微店有优惠。每周新书听友群微信号:yinmingshu002。在德国,村民参观画展,突然外面开始下雨,所有的村民都放下名画,跑去看雨。电视台记者有些好奇,问他们为什么要看雨。一位村民回答说,我们那里半年没下雨了,记者问,“雨水重要?还是艺术重要?”这位村民对着镜头回答说:“没有艺术,我们来不了德国;但是没有雨水,就吃不饱肚子。艺术重要,雨水更重要。”这句话成为石节子村美术馆的一句重要口号,多次出现在展览中。2008年春节,艺术家赵半荻带着他著名的“熊猫团”来到了村子,给村民们办了一场“全世界最小的春节晚会”,名为“熊猫下乡,欢度春节”。他给全村买了一头猪,北京来的演员在零下十几度的严寒中完成表演。这次春晚后,村民一致要求靳勒担任村长,希望他能够为村子带来更多的改变。在德国,村民参观画展,突然外面开始下雨,所有的村民都放下名画,跑去看雨。电视台记者有些好奇,问他们为什么要看雨。一位村民回答说,我们那里半年没下雨了,记者问,“雨水重要?还是艺术重要?”这位村民对着镜头回答说:“没有艺术,我们来不了德国;但是没有雨水,就吃不饱肚子。艺术重要,雨水更重要。”这句话成为石节子村美术馆的一句重要口号,多次出现在展览中。2008年春节,艺术家赵半荻带着他著名的“熊猫团”来到了村子,给村民们办了一场“全世界最小的春节晚会”,名为“熊猫下乡,欢度春节”。他给全村买了一头猪,北京来的演员在零下十几度的严寒中完成表演。这次春晚后,村民一致要求靳勒担任村长,希望他能够为村子带来更多的改变。
音频文字发布在公众号“北京读天下”,《价值创造与商业模式》在公众号微店有优惠。每周新书听友群微信号:yinmingshu002。20世纪80年代,社会心理学家开始用实证方法研究何为美好人生。他们的第一个发现是,快乐很重要。可是有人明明很快乐,却并不觉得自己过上了美好生活。于是心理学家又加了一条,意义。的确,人们都会同意,有意义的生活才是美好的。不幸的是,追求意义的人有可能过于狭隘,这样的生活同样难称美好。大石茂弘等人提出第三种生活追求,心理丰盛。心理丰盛是指在生活中追求经验的丰富性。通过积累独特的经验,实现心理丰盛的生活。作者声称,心理丰盛并不排斥快乐和意义。他只是强调,一个人即使不快乐,生活没有意义,只要心理丰盛,仍然可以拥有美好生活。《心理丰盛》(Life inThree Dimensions: How Curiosity, Exploration, and Experience Make a Fuller,Better Life,双日出版社2025年2月出版,256页)。作者大石茂弘(Shigehiro Oishi)是芝加哥大学人格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讲席教授。本书基于作者与Erin Westgate 发表在2022年《心理学评论》上的获奖论文,Psychologically Rich Life: Beyond Happiness andMeaning。
音频文字发布在公众号“北京读天下”,《价值创造与商业模式》在公众号微店有优惠。每周新书听友群微信号:yinmingshu002。蒋樾回忆,陈虻压力很大,总有人觉得生活空间的纪录片不是歌颂。当时国内纪录片编导普遍不理解国外纪录片评奖标准,不明白许多得到极高评价的纪录片好在哪里。林旭东在广播学院开设电影史课程,对中外差异的成因比较了解。他说50年代末60年代初,受益于技术进步,电影摄制实现了同期声,电影制作观念和技术标准发生改变,出现了真实电影和直接电影。由于国内当时和外界缺乏交流,纪录片创作者的观念停留在苏联电影时代。这就导致电视台长期以来只承认类似祖国新貌这样的专题片,而不承认像生活空间这样的纪录片。林旭东的结论是,生活空间受到的批评是不公正的,它的制作方法代表着国际领先主张,这是来自第三方的合法性论证。有人说生活空间是情感类节目,林旭东从理论上总结说这类节目属于社会观察纪录片,因为它提供一种观察生活介入生活的方法和态度,让普通人认识到自己生活经验的价值。后来陈虻能够迅速抓住吕新雨的理性到场说法,也是因为他一直想把生活空间和情感类节目区分开来。林旭东回忆说,常常有消息说生活空间可能停掉,这只是领导一句话的事。陈虻开会回来就会情绪低落,他就要想方设法给陈虻打气。有人问林旭东,生活空间处于不顺利的状态有多长时间。林旭东说这个时期很长,总有各种问题。
音频文字发布在公众号“北京读天下”,《价值创造与商业模式》在公众号微店有优惠。每周新书听友群微信号:yinmingshu002。生活空间名气很大,但它并不是国内第一家电视纪录片栏目。1993年2月,上海电视台播出《纪录片编辑室》。这个时候,东方时空还没有上线。《纪录片编辑室》每周一期,播出时间为晚上8:00~8:30。和生活空间相比,《纪录片编辑室》有几个特别的地方。首先,它是第一家自称是纪录片的电视栏目,生活空间从来没有用过纪录片的说法。其次,它的播出时间是黄金时段,不是从早上或晚间节目行移过来的。最后,它是一个长期的节目。从开播至今,已经坚持了30多年,现在的时长是45分钟。纪录片编辑室节目组成员大约20人,知名作品有毛毛告状、大动迁、房东蒋先生、我的潭子湾小学、一个叫做家的地方。选材以上海为主,也有外地的和国际题材。纪录片编辑室的口号是“聚焦时代大变革,记录人生小故事”。致歉:音频中毛毛告状父亲误读为赵金龙,应为赵文龙。
音频文字发布在公众号“北京读天下”,《价值创造与商业模式》在公众号微店有优惠。每周新书听友群微信号:yinmingshu002。在生活空间之前,电视里没有小人物的形象,从业人员也不理解小人物的生活有什么意义。生活空间改变了电视纪实类报道的对象,城市贫民,农民工,残疾人,绝症患者。生活空间还改变了作品的类型,将拍摄对象从被拍摄状态变成生活状态。这种变化的实现依靠的就是十几名编导,所以李伦曾经说,陈虻的作品实际上是编导。编导带来生产力,成就2000多期的生活空间节目。当其他人将生活空间遇到困难归结为定位不准时,陈虻注意到,制作水平低也是问题,因为它的人员构成是对电视有兴趣却没有经过训练的人员。陈虻很擅长根据节目组自身的需要总结一些速成经验,比如有名的陈氏三段论。开拍前决定关注什么方面,拍摄中发现价值,剪接时表达主题,观众收看时产生结论。据李伦介绍,陈氏三段论的产生源自陈虻和编导鄢曼的一次争论。还有一次陈虻在四川讲课,课后一位编导请他审片。陈虻简单了解一下背景之后,对他说,我对你并不熟悉,但我有一个判断,你这个片子里面没有一个特写镜头。然后他说台里的领导都在,大家可以做一个见证。后来片子放完之后,果然没有一个特写镜头。
音频文字发布在公众号“北京读天下”,《价值创造与商业模式》在公众号微店有优惠。每周新书听友群微信号:yinmingshu002。电视界流传着陈虻审片的传说。徐泓撰写的《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一书中,有很多陈虻审片评述片断。读者可以根据这些片断复原审片现场。书比较厚,如果想看浓缩版的审片语录,到知网下载他发表过的论文也是一个办法。1994~2002年,陈虻一共发表过五篇论文,每篇三页,这些论文大概是为了满足职称评定要求而撰写的,知网可以免费下载。看过《陈虻我们听你讲》之后,再来看陈虻的论文,会发现这些论文的内容非常熟悉,唯一的区别是这些论文专注于“生活空间”栏目,他的基本思想在2002年已经形成,之后的讲课基本是对这些主张的不同表述。还有一个资料来源是电视节目编导欧大明在公众号山丘故事上提供的陈虻审片现场实录。欧大明保存的这些审片实录估计徐泓没有看到,未来也许有人可以对这些审片实录进行整理。欧大明说,他们这批编导很幸运,相当于有四年跟随陈虻的学习经历。后来他们这个团队解散了,但凭借在此期间学到的本领,每人都能够独立闯荡。当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从审片从获益,陈虻采用了公开讲课的方式,难以做到个性化的指导。曾任生活空间栏目编导的导演李玉回忆说,也有很多人不以为然。
音频文字发布在公众号“北京读天下”,《价值创造与商业模式》在公众号微店有优惠。每周新书听友群微信号:yinmingshu002。我们说陈虻是中国的Bill Siemering,首先是指时间上陈虻的工作晚一些,Siemering最重要的工作是在70年代完成的,陈虻是在90年代。其次是指两人在行业中推动观念变革的主题很相近。Siemering主张打破商业电台追求声音完美的技术路线,运用声音技术表达对日常生活的尊重和关注,电话采访时的电流声、现场各种背景音都可以进入电台节目。陈虻的主张是让电视纪实节目摆脱解说词,摆脱虚假拍摄,以平等态度对待拍摄对象,运用影像的力量表达普通人生活。Siemering影响了美国公共广播行业,他的作品树立了行业标准。陈虻影响了中国电视产业纪实类节目的制作观念,几乎所有的电视台都会借鉴生活空间的制作方法。从产出来看,生活空间是日播节目,一共推出了2000多期节目,它的规模和传播在电视和纪录片的历史上都是空前的。
音频文字发布在公众号“北京读天下”,《价值创造与商业模式》在公众号微店有优惠。每周新书听友群微信号:yinmingshu002。公共广播电台网是一个独立于商业广播的社区市场,商业媒体无法进入。NPR向社区成员提供内容服务,掌握分销渠道,拥有收入保证和社区支持,包括政治支持,筹款支持,本地内容支持。这是一个比较独特的商业模式,不依靠外部市场,只要成员电台能够向本地听众提供价值,这个模式就是可持续的。个别成员电台失去竞争力,退出市场,并不影响整个公共广播网。有时,比较大的成员电台也会收购无法经营的成员电台,在内部形成一定的竞争市场。成员电台是NPR最重要的利益相关人,运营中经常需要考虑如何避免影响成员电台的利益。
音频文字发布在公众号“北京读天下”,《价值创造与商业模式》在公众号微店有优惠。每周新书听友群微信号:yinmingshu002。新闻品牌最有力量的节目是国际新闻。在前10年里,NPR几乎没有资源投入国际新闻。当然它也会发布国际新闻报道,只不过这些报道通常依赖其他媒体的记者,比如报纸和电台没有竞争业务,他们的记者可以客串电台记者。靠借用其他机构新闻能力自然不可能成为一流的新闻品牌。1979年,NPR设立了第一间海外办公室,由Robert Siegel负责伦敦办公室。今天,很多报纸的国际记者站都消失了,NPR仍然保持了17间驻外记者站,能够提供比较全面的国际新闻。
音频文字发布在公众号“北京读天下”,《价值创造与商业模式》在公众号微店有优惠。每周新书听友群微信号:yinmingshu002。Frank Mankiewicz对NPR的主要贡献是早间新闻,这不只是一个新节目,也是对NPR气质的一种修正尝试。Mankiewicz组建的团队试图模仿商业电台的新闻节目,他们招募的主持人来自外部,不了解公共广播听众的独特习惯。节目试听版制作好之后,发送给成员电台,成员电台的普遍反映是,这不像是NPR的节目,更像是商业电台节目。节目上线前三天,Mankiewicz解雇了原来的主持人和制作人,选择资深NPR员工Jay Kernis担任制作人,节目风格就像ATC。这意味着Mankiewicz放弃了传统的新闻报道主张,回归Siemering的公共广播理念。Jay Kernis原本是文化节目制作人,是Siemering时代的人物,了解NPR作为公共广播电台的独特性。NPR不应当扮演权威角色,应当软化商业新闻那种僵硬姿态,大量提供艺术、流行文化、科学和另类主题。早间新闻的开发过程对于NPR独特气质的形成有特殊意义,它证明了,即使请来最优秀的新闻团队,也无法制作出真正属于公共广播意义的节目。
音频文字发布在公众号“北京读天下”,《价值创造与商业模式》在公众号微店有优惠。每周新书听友群微信号:yinmingshu002。Bill Siemring不只撰写了组织使命,提出公共广播电台的差异化主张,还在担任节目总监期间给出了范例。1971年4月,NPR已经开始播出。不过今天一般认为All things considered第一期节目宣告了NPR作为新品牌的诞生。这期节目的开场是记者Jeff Kamen的声音。那句著名的评论也是他说的,今天在这个国家的首都,如果你年轻并且留长头发,你就是罪犯。Kamen深受Bill Siemering影响。Siemering要求记者在报道时做到倾听,“你能让我从声音中听出你是在哪里吗?记者能不能闭嘴,让磁带记录声音?”[i]Kamen以前是报社的记者,到了NPR之后才开始思考,如何在采访中发挥电台的优势,形成NPR声音。在ATC第一期报道五月天华盛顿抗议活动时,很多声音直接呈现给观众,前面没有介绍语。听众立刻可以知道这些声音属于什么样的人,不需要解释和说明,这是节目编辑的力量。[i] https://www.washingtonian.com/2021/06/01/npr-at-50-a-highly-selective-history/
音频文字发布在公众号“北京读天下”,《价值创造与商业模式》在公众号微店有优惠。每周新书听友群微信号:yinmingshu002。新成立的NPR面临着和今天创业者一样的难题。我们为谁服务,顾客价值主张是什么?如何理解电台的使命,竞争对手是谁,竞争优势从哪里来,如何进行市场定位。第一届理事会一共五名成员,他们推举来自布法罗大学学生电台的理事Bill Siemering为NPR撰写一份使命宣言。下面是其中的部分内容:NPR服务于个体;它将促进个人成长;它将以尊重和喜悦而非嘲笑与憎恨的态度看待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它将颂扬人类体验的无限多样性,而非视其为空虚乏味之物;它将鼓励积极建设性的参与意识,而非冷漠无助的消极心态。NPR将积极探索、调查和解读具有国家及国际重要性的议题。其节目将帮助个人更好地了解自身、政府、社会机构以及自然与社会环境,从而能够明智地(intelligently)参与到推动变革进程的实践中。NPR宣言中说,我们不会将听众看成是市场,而将他们看作是有好奇心的同时又是复杂的个体。这是一份创业文件。它非常自信,NPR不会利用政府的支持垄断市场,要为电台找出一条新的出路。创建一家有别于商业电台,也不同于过去的教育电台,能够和电视竞争的独立媒体,理事会接受了这份宣言,要求在招募管理层时遵循宣言的要求。50年过去,这份宣言似乎仍然有时效性,能够激励今天的NPR。
音频文字发布在公众号“北京读天下”,《价值创造与商业模式》在公众号微店有优惠。每周新书听友群微信号:yinmingshu002。主持人不做介绍和宣讲,只是发出一个信号,宣布进入读书时间。全体成员停止出声,开始静默读书。手机静音,只剩下背景音乐。参加者大约20~50人,核心时长一小时。每人携带自己的书,互不打扰。书的种类没有限制,可以使用电子阅读器,不喜欢现场音乐的戴上耳机,还有人听有声书。活动开始前有大约半小时用来签到,结束后可以直接离开,也可以稍事停留,做些交流。没有指定图书,不设置阅读截止日期,不用报告读后感,消除所有压力,惟有安静读书。传统读书会活动几乎完全复制职场偏见,很容易形成控制型文化,社会权力侵入私人生活。它们要求成员阅读同一本书,接受专家训导,还要当众分享阅读体会。成员间最好相互竞争,参考企业绩效评价做参与度排名。在静默读书会,每个人读的书都不一样,专家和领读人失去了用武之地。静默读书会的会员来自不愿意加入传统读书会的人群,它的增长并不威胁现有读书会,而是创造出增量阅读市场。兼职创业10年,全球55个国家,1500家分部。
loadin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