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你爸沒教的事
你爸沒教的事
Claim Ownership

你爸沒教的事

Author: 阿正 & Kevin

Subscribed: 0Played: 1
Share

Description

《你爸沒教的事》

👮‍♂️一位制服上班、從現場帶回最前線觀察的警員。

🧪一位白袍在身、從實驗室探討人性與內心的研究員。

這裡是《你爸沒教的事》——
從街頭到腦力活,科學的極限到社會的底線,
我們聊法律不寫條文,談科學不裝高深(因為我們也沒有超專業),
但我們說真話,偶爾講幹話,給聽眾們不同職業的觀察與看法。

📔每週三、六 更新,真心不騙。

適合通勤、健身、加班、半夜崩潰邊滑手機時服用(建議戴耳機)。

任何問題都歡迎來信至: nibanoteach@gmail.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6 Episodes
Reverse
EP15 宅宅變主流?

EP15 宅宅變主流?

2025-09-0534:55

開頭就先承認:心態上是真的偏「宅宅」屬性! 這一集聊聊最愛的「動漫」。從小每天早上六點多準時收看衛視中文台陪伴上學前的時光,動漫就是最初的美好回憶。 這集聊到御宅族的定義與印象:近幾年「宅」文化逐漸翻身,前「超人」亨利卡維爾也是宅宅之光! 出圈的兩難:部分宅宅覺得「紅了就變質」,但沒有走出地下又怎麼被世人看見? 正:偏愛熱血努力風格:喜歡陽光的作品!例:棒球大聯盟、飆速宅男、乒乓等等,風格都很不同,但熱血感完全直擊我內心。 K:鬥智懸疑推理風格:可能跟職業有一點點關係,很喜歡動腦思考與恍然大悟的作品!例:鬼影投手、今際之國的闖關者、賭博默示錄等等。 動漫為什麼越來越流行? 除了高成本電影製作的推波助瀾(鬼滅、咒術、進巨),串流平台 Netflix 也讓更多人能輕鬆入坑。 對我來說,動漫最大的魅力,是能在角色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產生共鳴與連結。(所以後宮番我真的無感 🤣) 這集就是一個「宅宅告白」!沒有深入介紹個別作品,而是聊聊我們和動漫的關係。之後遇到喜歡的作品,會再第一時間推薦給大家。當然,也非常歡迎你們把愛番分享給我們!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EP14 F1 TU TU DU DU

EP14 F1 TU TU DU DU

2025-09-0225:34

看電影發現賽車多複雜? F1 是真的好看!大部分人應該都已經去電影院衝一波了吧?即使錯過大銀幕,上串流之後還是很值得補! 看這部片之前,我對賽車的印象就只是「很多車子在繞圈圈」,結果看完才發現,這是全世界最燒錢的運動之一。 規則比想像中複雜:積分賽制、車手排名、車隊策略、輪胎選擇、進站時機都是左右比賽的關鍵! 歷年來從舒馬克、漢米爾頓到維斯塔潘,這些名字可能我都不熟,但這個迷因配樂一響(DU DU DU)一定聽過。 我們還聊了: 我們飆車的經驗(或零經驗 🤣),大部分男生特別迷賽車?很少看過女性車手? 這次蘋果投資的野心:不只是拍高規格電影,還可能結合自家串流、硬體,甚至是為了讓消費者體驗Vision Pro鋪路。 《捍衛戰士:獨行俠》導演再次操刀,讓賽車電影變成「老年龍傲天」的熱血故事。 最後,我腦補主角追求自我實現的動力「不是為了錢,而是為了衝破終點時,那種時間放慢、進入 zone 的極致狀態」,我想這就是運動員最迷人的地方。 總之,這部片超級讚!我們不是專業影評,只是單純分享看完的感觸。如果你也有不同想法,歡迎一起討論! ------------------------------ 本期最「爸」時事 (Switch 2 「哞哞牛」成為爭議) 動保組織 PETA 指出,遊戲中乳牛享用漢堡的畫面,涉及「非素食」情境,甚至解讀成同類互食。 媒體進一步向製作人提問:「牠吃的是素食漢堡嗎?」矢吹僅以「這是機密不能說」幽默帶過,並以笑聲回應。 此舉引發外媒與玩家熱烈討論,不少人質疑是否過度解讀,直言「虛擬乳牛吃虛擬漢堡真的重要嗎?」 這個說詞讓我覺得很幽默,不正面與他人衝突也能化解問題,雖然PETA很不滿意(但大家都知道這組織極具爭議性),而製作人的回應再度展現其遊戲設計的話題性與娛樂張力。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K:想跟大家分享自己對於時間流逝的感慨與體感上的加速感(疫情、工作、人生大事)。 正:年紀增長導致時間感加速。從學生到社會人,身份轉換帶來的壓力和「人生快轉」的感覺。主觀體驗與科學理論(相對論、腦波、記憶比例)。 「個人成長與社會壓力」 正:從學生轉變為社會人,面對買房、工作、婚姻等期待。感覺人生被迫加速,缺少探索自我的空間。 K:舉例蔣中正日記 → 歷史人物也因此更立體。 「如何延長或珍惜時間」 記錄:日記、照片、聲音,都能幫助延展時間感。 專注:當下的體驗越深刻,時間留下的痕跡就越鮮明。 珍惜:提醒自己不要白白浪費時間,因為它體感只會越來越快(時間則是越來越少🥹)。 正.K:製作Podcast 本身也是一種日記,留下當下的想法,未來回顧時會很有意思。 ------------------------------ 本期最「爸」時事 (鬼滅之刃無限城《猗窩座再襲》) 鬼滅之刃電影版(無限列車)已經是2020 年的事了。那時候全世界都還戴著口罩、在家追動畫,《無限列車》硬是在那種環境下衝到票房歷史第一,而且不只是日本,台灣的戲院當時也是爆滿,那股現象級的熱潮,應該大家都還記得。 轉眼間,已經來到無限城,猗窩座再襲。你會發現,當年喊著「大哥沒有輸」的小孩,現在已經是大學生有的甚至出社會了。這種時間流逝,真的很誇張。 《鬼滅》這部作品對我來說某種程度上就像一個時間點的定錨,可以很精確地記得,自己是在哪一年、哪個人生階段看了哪一段劇情。不只是動畫也轉變成了一種集體回憶,回頭看自己這些年的轉變,暮然回首:「啊…原來無限列車已經是好幾年前的事了啊。」(大哥還是沒有輸🥹)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生活常常會因為一些小事影響到整天心情。 K:同事抽煙雖然不是惡意,但味道還是影響心情。 正:同事暑假帶小孩來實驗室,影響專注。 「工作的細節」 正:工作上透過「轉念」,甚至和小孩互動、分配小任務,把干擾轉化成幫助。 K:觀察眼神、語氣、動作,細節能反映真相。 例子:嫌疑人藏毒,眼神會不自覺看向藏匿處;測試動作可判斷是否有攻擊傾向。 小細節在警察工作甚至關乎生死。 「生活習慣的細節」 K:對整理物品很在意(避免找不到東西),養成「放回原位」習慣。 正:有些小強迫症,喜歡對稱、擺放有秩序。 「習慣養成與改善」 正:退伍後檢視生活,嘗試改善飲食、運動與作息。 飲食:循序漸進,從每週幾天健康飲食開始。 運動:辦健身房,當成下班必做行程。 作息:避免熬夜滑手機,設立關網路、手機遠離床等手段。 引用《原子習慣》的方法:從小改變開始,讓習慣自然而然養成。 小細節的改變雖然幅度不大卻能影響工作與生活。 重點在於:每天的微小調整,累積起來就是長期的改善~ ------------------------------ 本期最「爸」時事 (股癌講很久的遊戲創投) 謝孟恭(Podcast 「股癌」)近期跨足遊戲創投,成立了名為 「肖楠資本」 的創投基金,目前正快速成為台灣遊戲圈新興焦點 成立宗旨:謝孟恭與群眾集資平台嘖嘖合作,致力投資具國際潛力的台灣原創遊戲開發團隊,目標是2026年底管理資產規模達新台幣3億元 。 首波投資:已鎖定包括杯狗遊戲的 《紅眼露比》、本氣遊戲的 《Night Rampage》 等 4 個專案,涵蓋不同風格與定位的團隊,並與 GameWorks 建立長期合作關係,共同提供資源、輔導與發行支持。 角色與意義:謝孟恭本身也是玩家,他透過聲量與信任將媒體影響力轉化為創投實力,期望把自己對好遊戲的熱愛轉化為實際扶植本土人才的行動!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K :回顧了小時候在花蓮生活的日子規律、無干擾,平靜卻深刻地影響了他。 我們討論了:如果回到那樣的生活,人生會有什麼不同? 正:分享了外公家南投山上的生活點滴,過年過節回去放煙火、玩鬼抓人,雖然網路不佳,但卻是充滿溫暖的童年回憶。 鄉下的定義? 是好山好水?是直轄市以外的地方?還是市區與郊區的差別? 我們生活的地方在別人眼中也可能是「鄉下」。 都市與鄉下的差異(步調感受) 正:覺得台北的一切都很快,就像東京與沖繩的對比,都市追求高科技與便利,鄉村則享受海風慢活。 生活機能 正:選擇都市,因為機能便利,看串流影片、半夜想吃東西、樓下就有便利商店。 生活抉擇 K :則以「鄉下人之姿」力挺慢活,並談到鄉下塑造的悠閒卻不隨便的個性。 心靈影響 正:回憶老家的社區氛圍,鄰居熱情、相處長久甚至比親人的相處還多。認為「步調慢」的地方非常適合放鬆與療癒,忙碌時不妨去走走看看,或許會有新動力與感觸。 K :其實住哪裡都會抱怨,人要學會滿足。 正:想傳達的不是只有「鄉下生活的美」,而是一種享受放慢步調。希望在忙碌的日子裡,也能試著讓自己慢下來,找個地方地方充電,獲得新的感受。 ------------------------------ 本期最「爸」時事 (颱風天後警察路邊拔香菇) 連日豪雨後分隔島上的草皮竟長出一片香菇,引來路人圍觀拍照。 雖然看似趣事,但因擔心菇類有毒、孩童誤食,警方接獲通報後只好前往拔除? 這種工作或許看似與警察職責無關,但實際上還是由警察來處理。 目前台灣警察的日常並不只有打擊犯罪,也包含處理各種突發狀況。 希望大家在看見他們做這些「奇怪」任務時,多一些理解與尊重。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EP10 小小復盤 Q&A

EP10 小小復盤 Q&A

2025-08-1932:50

錄製滿 10 集短短一個多月,以下整理部分聽眾的好奇以及方向分享。 「聽眾對主持人的好奇」 你們是什麼背景? 一位警察、一位研究員,沒有刻意設定人設,主要傳遞觀點與交流。 為什麼會一起做節目? 雖然領域不同,但理念契合自然而然成為搭檔(國中同學)。 阿正私下也是這麼冷靜嗎? 大多如此,若生氣會怎樣,留想像空間🤣。 Kevin 抓過壞人嗎? 有,而且不少。工作中常遇到難搞情況,也曾想辭職🥲。 「對節目名稱與主題的疑問」 為什麼叫《你爸沒教的事》? 像是「生活常識+理性分析+一點幹話」,靈感來自家庭教育可能忽略的事,名稱又能引發好奇。 主題怎麼決定? 依生活事件發展,想到什麼或想研究什麼就會先做功課再討論。 會回留言嗎? Apple Podcast 與 IG 的留言都會看,適時回應或節目中提到。(歡迎投稿主題讓內容更豐富) 「頻道的復盤」 節目的理念:陪伴大家度過片刻,留下值得記住的觀點或情感連結。 錄製流程:兩人工作繁忙、採遠端錄製,依空閒時間協調(累但有趣😇)。 內容編排:本期最「爸」靈感來自當下最感興趣的話題,來源不限保持靈活,不追求即時性。 ------------------------------ 本期最「爸」 (上研究所與上廁所的比較) 最近Kevin在網路上看到這類型的梗圖想拿來「💩」我,結果我反而覺得蠻白爛蠻有趣的,就嘗試用Ai跟P圖製作,裡面的文字跟觀點參考了自己的體驗感,不知道研究生們有沒有共鳴呢~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EP9 學語言的意義

EP9 學語言的意義

2025-08-1528:54

K:學語言從興趣開始,某天「突然看得懂」的成就感令人振奮。 正:過去在補習班總是跟不上、文法跟單字量都很不夠,靠一點聽感硬撐,但始終缺乏信心。 語言在工作上的用途與挫折: K:警察工作的現場語言運用有限,但偶爾遇到外國人仍會遇到瓶頸。 正:研究所找文獻、讀期刊成為主要用途。靠翻譯工具輔助,也體會語言是工具,不必完美才有用。 學語言 App 的現實: K:「多靈果葉配」的笑談背後,反映大家仍相信語言重要。 正:用多鄰國學日文,但效果不大,原因是缺乏生活中的真實應用場景與反覆練習。 沒學好語言的遺憾時刻: 國外參加研討會,與其他非英語母語人士因行李溝通出現誤會,錯過良好互動。 博物館遇見日本老夫妻,對方試圖交流,但回應不夠精確留下遺憾。 語言其實沒你想的那麼難?! K:語言就是溝通工具,「講出來」才算數! 正:台灣人愛糾正口音、文法,但很多外國人其實也都在亂講!真正有能力的人會尊重你願意講出來的勇氣。 學語言不是硬性規定,而是來自興趣與選擇。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發生車禍時你會怎麼做?」 從報警流程、肇責釐清、移車標準、到報案後警察為什麼沒再聯絡你…… 精簡版Q&A: 正:發生車禍,通常會打110,那接線員和警察當下會做什麼? K:如果是道路車禍會立即派員處理;非道路事故則記錄為主,不見得會到場。 正:現場車子能不能移動?很多人怕動了就會破壞現場環境? K:是否可移動,關鍵在於『有沒有人受傷』,只要沒人受傷原則上是可以拍照後移車的。 正:雙方起口角、叫囂,但沒受傷後續怎麼辦? K:警方到場以勸和為主,如果對方故意追撞、辱罵、恐嚇擋車等,可提出相關法律告訴。 正:很多人問,警察來了之後怎麼判斷誰的錯? K:警方會根據現場跡證與雙方陳述做初步紀錄,但『肇責』通常是保險公司、調解委員會、或法院決定的。 正:報完案後後續的處理警察都沒聯絡我,是不是被冷處理了? K:其實,警察並沒有後續主動聯絡義務,除非你需要調閱資料或進一步報案。 正:聽說大陸很多車禍都『私下喬』,是不是不同文化? K:有可能,但跟地區文化、法律環境、當地習慣都有關。 正:如果發生車禍自撞但沒人受傷沒人報警,直接走人會觸法? K:如果沒人受傷就還好但很可能造成了交通障礙,就有法律責任。逃逸、未即時清除事故現場,都可能違法。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K:最近居然有大學被爆出強迫學生抽血協助研究?這什麼黑暗故事… 正:這件事發生在台師女足,因為受害者在 Threads 曝光自己被抽血導致瘀青、還有教練的不當管教、金流問題…才引爆輿論。 研究本質不壞,問題在“操作”! 🧪人體研究怎麼進行? 在台灣,要進行人體實驗需送 IRB(人體試驗審查委員會)審查,流程嚴格。 抽血研究很常見,特別在運動科學領域,包括測血氧濃度、二氧化碳濃度等數據指標。 事件爭議核心有兩點: 強迫參與:教練疑似要求學生參與、且收回營養金作為校隊經費。 非專業抽血:抽血竟由非護理師操作,安全與合法性都成疑。 背後原因? 正:我個人認為其實不是研究錯,而是教練的權力濫用。 名氣大 ≠ 教育就可以不理性。 科學訓練本該合規進行,知情同意、報酬制度、退出自由都是基本要求。 那研究一定需要抽血嗎? 正:運動研究很多時候需要看身體內部的變化,像是血氧濃度、pH值變化、一些重要指標,需要抽血才看得出來。 法律面可能涉及? 強迫抽血可能觸及 身體自主權、妨害自由。 非醫事人員抽血,違反醫療法與護理人員法。 我們支持運動科學的進步,也相信多數研究者是有責任感的。但制度要被尊重、學生要有選擇權、研究也要透明合法,這樣選手才會進步、師生關係才會健康!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EP6 最近又出現槍擊新聞! 只剩我沒配備? 《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合法擁槍非常嚴格! 像是軍警、部分原住民、漁民才有可能依法持有。 不過,為什麼還是會有這麼多「非法槍枝」流通?管太鬆?查不完?還是另有原因? 分享接觸槍械的經驗,軍警在面對犯罪時,拿出武器的心理壓力。 其他國家像新加坡、中國,非法持槍最高甚至判死刑? 我們的法律是不是對「持槍這件事」太寬容?! 🔍我們也談到: 美國槍枝文化為何如此根深蒂固? 黑槍怎麼來?原理如何製造! 治安其實還算穩,但政府與社會是否還能做更多? 我們不是專家,希望對「槍枝議題」有一點認知概念。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K:不想讀書,是不是就乾脆不讀了?還是只是還沒找到方法或興趣? 正:我以前就覺得自己不擅長讀書,從小在補習班常被留級,連英文都輸給弟弟,覺得自己是浪費錢還跟媽媽說不補了。 正:我後來轉向學樂器、打球找成就感,但也因為遇到更強的人而挫敗、半途而廢。那段時間基本上就是玩遊戲逃避現實。 K:但你後來還是唸到研究所了啊? 正:回頭看,那時候最大的問題是我太在意「比較」——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乾脆放棄。但我後來領悟到,其實應該著重在「自己」。 正:只要今天比昨天多讀一點、明天再進步一點,其實就很棒了。 K:所以是怎麼轉變的? 正:我是體育出身,後來用甄試上了中興大學夜間部。雖然不是最主流的升學路,但我發現「心態」比「能力」更重要(自身體悟)。 正:我白天去上自己感興趣的課,必修課像是統計、程式設計等課程,期末成績卻不比普通生差。 這讓我發覺自己肯努力就會有回報,也重新點燃對學習的動力,以至於後來考取研究所。 K:那你會怎麼回答這集的主題? 正:如果學生時期真的還沒找到其他熱情,那更應該把時間投資在讀書上。 正:不見得每個人都能成為學霸,但浪費時間發呆、打混不如把時間花在有意義的地方。當然一切都沒有標準答案,但「心態調整好」絕對是改變自己的關鍵。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大學是什麼樣的環境? K:只有念到二技(較職場導向),對「大學」較陌生 正:大學+研究所,分享自己的觀察與經歷。 Q&A Q1:大學跟高中最大的差異? 正:自由度很高,沒人管你。很多大學生把自己當大爺,對教授愛理不理(當然也有認真學習的)。K的二技體制比較高壓、職場訓練。 Q2:大學有課業壓力嗎? 正:有。尤其是必修課或嚴格教授的課程,會透過考試或報告來加壓。但整體比國高中輕鬆許多,偏向團隊合作與成果發表為主。 Q3:大學有遇到什麼神奇事件? 正:大學裡總會流傳鬼故事,在學期間有遇過神奇的小故事~ Q4:高中畢業跟大學畢業差在哪? 正:職場門檻常常就是「大學畢業」。學歷雖然不代表一切,但好的學校確實能在初期求職加分。不過不同科系與學校仍有落差。 Q5:大學教授真的有料嗎? 正:有。大多教授都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很有深度,不像童年想像的神人,但確實是努力把某一專業做到極致的人(當然也有例外🤐)。 Q6:你滿意自己的大學生活嗎? 正:還算滿意吧。 生活面有夜生活、交到朋友、參加許多活動、等快樂體驗。 學術面上,研究所讓自己在思考上更成熟,懂得看見不同立場,對議題不再是非黑即白,也變得更謹慎與全面。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今天的標題很聳動欸 我們是要砸自己的招牌嗎!開玩笑的啦 有很多不同的原因跟故事有許多不同的家庭背景,總之就是什麼組合在現今社會中我們都有機會可以看到跟接觸~ 阿正:我想跟大家分享我近期對於「老爸」的一些體悟 1.從小老爸都像是個NPC(商人.生意.大男人) 生活起居都是媽媽打理 前幾天的家庭聚會,老爸分享了一些他的故事與經驗。或許有些老人味,卻讓我醍醐灌頂。 2.年紀越大後對家人只有感激 (資源.親情.價值觀) 很多時候我太習慣「從自己的角度出發」。 老爸這些話,說得雲淡風輕,卻是他幾十年工作與生活累積下來的體悟。 :(你人生中最重要的是你的老婆) :(男人可以風流 不能下流) :(不要染毒品.賭博.喝酒看場合) :(不要想賺朋友的錢) :(你身邊的朋友一定要過的比你更好) 3.家人帶來的影響無遠弗屆 (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最終都會吸收並透過自己的價值觀形塑出自己的一套邏輯) 接下來是本週最「爸」時事 馬斯克想要成立黨是否步入郭爸爸後塵 台灣領先全球 ! ? (富人都對政治有些渴望?) 不知道聽眾有沒有回過頭來想了一下跟自己的親人的互動模式 有沒有好好的跟家人們聊聊天 分享一下自己的近況 如果你們有「被誰誰誰 的什麼話給點醒」的經驗,歡迎留言跟我們分享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不知道聽眾有沒有曾經報警過的經驗甚至是遇過警察「不受理」或「不建議提告」的情況? 「吃案」到底是怎麼回事 身為一名警員我想跟大家分享這件事「吃案」懲處非常嚴重,沒人想拿飯碗開玩笑! 重點提問 1.報案程序是否清楚?民眾真的知道怎麼報案?要報什麼? 2.民眾期待與法律現實是否落差太大?民眾期待「警察能解決一切」是否合理? 3.警政制度設計上是否有盲點?為什麼第一線警察必須承受來自上級與民眾的雙重壓力?警察為什麼喜歡抓違規跟開單? 不是所有警察都完美,但也不是所有民眾都了解警察。 台灣社會需要更多的:理解.對話.制度的改善 Kevin身為一線警察,也是一個體制中的受壓者。但我們依然盡力在職責內幫助每一位民眾。 希望我們能彼此多一點理解,讓社會更好就從今天的對話開始。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EP1 離鄉背井

EP1 離鄉背井

2025-07-1815:48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想過,自己現在是快樂的嗎?有沒有好好問過自己,對於現狀是否滿意呢? 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工作崗位,像是超商店員、餐廳店員等等,並不是說這些工作不重要,但薪資通常不能讓人感到滿意。我在網路上查到,會長期從事這些工作的理由,不外乎是不缺錢、生活悠哉、無大志等等,這也能夠理解。但如果反過來想,為了追求更高的報酬而犧牲某些代價,例如工時高、危險,甚至是我們這次想討論的主題:離鄉背井。 高工時對身心健康和工作表現都有負面影響,增加患病風險和職災。國際期刊上有不少研究在探討這些。 說了這麼多沈重的代價,但這些犧牲換來的是穩定的生活。而且沒有人規定不能繼續改變啊。就像我們開頭說的:「對於現狀是否滿意呢?」我的答案是——滿意,但我還要更好!未來我還是會繼續追求更好的目標。這沒有對錯,如果你已經在一個安逸平衡的狀態,那不改變也是很好的選擇,端看個人。 如果你有相同感受或不同見解,歡迎留言~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EP0 試播集

EP0 試播集

2025-07-1507:11

嘿 歡迎收聽「你爸沒教的事」 先跟大家聊一下我們頻道的「主軸」 再來是「頻道名稱的由來」 這邊也歡迎跟我們不同意見或是想補充的觀眾一起在下面留言討論,我們看到也都會回應喔!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Comments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