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不古董:西方音乐史漫谈

(每周三更新,欢迎订阅) 为你解读经典音乐的来龙去脉,为你演说音乐家的爱恨情仇。告别枯燥,让音乐史变得好听又好玩——这是一档把西方音乐史说成评书的播客,一回一话题,让巴赫、莫扎特从谱面跳到茶馆坐席,让你笑着补课,听着涨姿势。

05.海顿作品中的小幽默|看老爷子如何"逗你玩"

本集要点1. F♯小调第四十五交响曲(告别) 01:04 2. G大调第九十四交响曲(惊愕) 03:48 3. E♭大调弦乐四重奏 Op.33 No.2(玩笑) 06:29 4. C大调第六十交响曲(神思恍惚的人) 10:09 5. C大调第八十二号交响曲(熊) 12:05 6. G小调第八十三交响曲(母鸡) 12:53 

09-24
14:14

04.“海顿老爹”的辉煌一生(下)|晚年第二春

本集要点海顿晚年的经历框架1. 职业转折尼古拉斯亲王去世,新亲王安东对音乐不感兴趣。管弦乐队和歌剧院被解散。海顿获得一笔终身养老金,保留“宫廷乐长”头衔。自由后搬回维也纳。2. 伦敦之旅英国音乐经纪人所罗门邀请海顿赴伦敦。海顿从“宫廷音乐家”转变为“国际超级巨星”。在伦敦创作了12部《伦敦交响曲》。创作巅峰时期==========================罗劳村童清亮嗓,维也纳城曾彷徨。俯首亲王三十载,交响、重奏皆称王。《告别》烛影催人泪,《惊愕》雷鸣醒睡乡。“乐圣”“天才”皆受益,“海顿老爹”万古扬。

09-17
14:57

03.“海顿老爹”的辉煌一生(上)|被“圈养”30年锻造古典标准

本集要点1.  时代背景a.  海顿生于1732年,奥地利罗劳村人。b.  当时正值巴洛克音乐风格的末期,古典主义音乐风格崭露头角。2.  早期经历a.  家庭背景:父亲是造车轮工匠,略懂音乐,为海顿启蒙。b.  音乐天赋:小时候展露出好嗓子,5岁寄宿叔父家,接受音乐训练。c.  8岁进入维也纳圣斯蒂芬大教堂唱诗班,但青春期变声后被解聘,只能靠演奏、家庭教师等谋生,生活困顿。d.  坚持自学作曲,逐渐在维也纳贵族圈小有名气。3.  人生转折a.  1761年,29岁的海顿被匈牙利埃斯特哈齐家族的保罗·安东亲王聘为副乐长,得到伯乐赏识。b.   762年,保罗亲王去世,弟弟尼古拉亲王继位,成为海顿的坚定支持者。c.  1766年,海顿升任宫廷乐长,正式进入创作黄金期。4.  黄金时代a.  海顿被“圈养”在埃斯特哈齐家族,创作曲目需供亲王专用,失去自由,但也因此专注创作,潜心研究音乐风格。b.  尼古拉亲王是音乐发烧友,尤其痴迷巴里通琴,要求海顿为其创作大量作品。c.  在高要求和高强度的“命题作文”中,海顿磨炼了作曲技巧,对位、配器和主题发展的能力大幅提升。d.  为亲王创作了大量作品,这种经历为他日后成为“交响乐之父”奠定了坚实基础。(未完,下集继续。)

09-10
18:00

02.古典主义黄金七十年全景图卷|维也纳三杰撑起古典脊梁

本期要点:​​一、古典主义的时代与风格​​ 时间范围​​:约为1750-1820年。 名称内涵​​:推崇古希腊罗马的​​理性、平衡、清晰、和谐​​的美学原则。​​二、关键概念辨析​​ 术语区分​​:广义的“古典音乐”与特指历史时期的“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区别。​三、社会思想背景​​ ​​​​启蒙运动​​及其倡导的​​理性主义​​是推动音乐风格转向清晰、简洁的社会思想根源。四、古典主义时期代表人物 ​​海顿​​:“交响乐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父”。 莫扎特:天才神童。 ​​贝多芬​​:乐圣。​​五、奏鸣曲式​​ ​​呈示部​​:主题亮相(如男女主角)。 ​​展开部​​:冲突与发展。 ​​再现部​​:冲突解决与圆满结尾。

09-05
16:44

01.千年西方乐史宏图初启第一讲|从神坛独唱到多元宇宙

本集要点:西方音乐史被划分为几个主要时期,每个时期的音乐风格和特点都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密切相关。1. 中世纪(公元500-1400年)特点:音乐主要服务于宗教,献给神,风格庄严、单调。代表形式:格里高利圣咏(单声部,无伴奏,拉丁文)。发展:随着对音乐单调的突破,横向的单声部逐渐发展为纵向的多声部(奥尔加农)。2. 文艺复兴(1400-1600年)特点:人的价值被强调,音乐从神圣走向世俗。代表形式:复调音乐(多条旋律同时进行且和谐)。世俗音乐:意大利牧歌、法国尚松,内容贴近生活。意义:音乐从教堂走向民间,风格更加人性化。3. 巴洛克时期(1600-1750年)特点:华丽、夸张、装饰过度,风格炫技。代表技术:通奏低音:乐队的“节奏组”,稳住和声。对位法:音乐逻辑严谨,结构复杂,巴赫将其推向顶峰。代表人物:巴赫(音乐之父),他的音乐如哥特式大教堂般雄伟。意义:音乐复杂性达到顶峰,但也引发审美疲劳。4. 古典主义(1750-1820年)特点:追求理性、秩序、清晰,风格优雅、克制。代表结构:奏鸣曲式(呈示部-发展部-再现部),成为音乐的“黄金结构”。代表人物:海顿(交响乐之父):勤奋创作,作品数量庞大。莫扎特(音乐神童):音乐清澈纯净。贝多芬:承前启后,开启浪漫主义。5. 浪漫主义(19世纪初至晚期)特点:强调个人情感和戏剧性,音乐规模扩大,情感表达强烈。代表形式:标题音乐(用音乐讲故事,如《幻想交响曲》《动物狂欢节》)。代表人物:帕格尼尼(小提琴大师):技巧超凡。李斯特(钢琴大师):音乐与个人魅力结合,成为超级明星。意义:音乐个性化达到极致,但也走向尽头。6. 20世纪至今特点:规则被打破,百家争鸣,风格多样。创新形式:无调性音乐、十二音体系:彻底颠覆传统审美。印象主义(德彪西)、现代主义(斯特拉文斯基)等。电子音乐、简约音乐等新流派不断涌现。意义:音乐边界被打破,与流行、摇滚等融合,形成包罗万象的音乐宇宙。

09-03
25:31

Recommend Chann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