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
吐火罗人

吐火罗人
Author: 吐火罗人
Subscribed: 0Played: 0Subscribe
Share
© 吐火罗人的下午茶@小宇宙App
Description
旅行经历越多,越喜欢Lonely Planet式的深度长效指南。刚好自己也是一位旅行组织者,于是做了“吐火罗人”版的旅行记录,闲谈,指南,或指北。
不喜欢大众景区打卡/走马观花,不喜欢往人多的地方凑,不喜欢“出片式”魔怔/“表演式”出门。In fact,大众趋之若鹜的经常是我个人不喜的。
喜欢深度地旅行,体验式旅行,人文式旅行,原生态地旅行,不破坏当地自然生态的可持续旅行,走入当地人真实生活与在地文化的真实旅行
这档播客的核心话题:对不同旅行目的地的深度讨论,我们的旅行路线和方案详细讲解, 对与旅行相关的其他话题,情绪与感受的分享
主播:公子刘(前公募基金投研人,丝绸之路旅行与边疆考古重度爱好者,新疆吐火罗人文旅行社联合创始人)
不喜欢大众景区打卡/走马观花,不喜欢往人多的地方凑,不喜欢“出片式”魔怔/“表演式”出门。In fact,大众趋之若鹜的经常是我个人不喜的。
喜欢深度地旅行,体验式旅行,人文式旅行,原生态地旅行,不破坏当地自然生态的可持续旅行,走入当地人真实生活与在地文化的真实旅行
这档播客的核心话题:对不同旅行目的地的深度讨论,我们的旅行路线和方案详细讲解, 对与旅行相关的其他话题,情绪与感受的分享
主播:公子刘(前公募基金投研人,丝绸之路旅行与边疆考古重度爱好者,新疆吐火罗人文旅行社联合创始人)
38 Episodes
Reverse
今年又想去青海了。青海和甘南距离新疆很远。常常犯懒不想做了,却又在翻看过往照片中重新燃起精神。重新用回5年前的路线标题,青海道。在青海的旅行是物质的匮乏与精神的充盈的矛盾对比。却令人更加看清自己的更想要什么。非常有趣且意犹未尽的旅行感受。原生态的神山圣湖才够极致:祁连山,昆仑山-阿尼玛卿,哈拉湖,黄河源头。又一次的古道之旅,青海道。又一次戈壁雅丹之旅,柴达木。又一次草原牧场,昆仑山脚下的果洛。
因为会是深山夏牧场的逻辑与玩法。八月肯定不再是最美的伊犁河谷,不要再对野花世界抱有过度执念。七月下旬到八月上旬的伊犁河谷另有思路与内核,也就是从前山夏牧场转入深山夏牧场的游牧之路逻辑。八月去哪里?看什么花?牛羊马群和牧人在哪里?逐水草而居可不是说说玩的。。。
市场都把阿尔泰山约等于禾木喀纳斯,maybe只有我们走过了完整的阿尔泰山,做出了“我们自己的全景阿尔泰山”。秋景到底看什么?秋天出门为什么需要带上脑子用上心?阿尔泰山的秘境秋色在哪里?我们眼中的阿尔泰山是什么?
大众的点评与嘴刁的大马什么是“吃好饭”?在旅行中“吃好饭”为啥很重要?你可以跟着大众点评/红书攻略在伊犁河谷“吃好饭”吗?大众点评那些年在新疆落下的那些病(也许在各地都是病)主动网红与被动网红的餐厅:响雷与闷雷的差别每天只服务当天当地人的好餐厅不需要“大众的点评”大马的嘴是我们吃饭的尺,此话不虚哈萨克饭可以当大餐吗? nononono。不过当早餐是很值得的(视频里忘了说)在新疆吃饭如何做到“吃饱吃好不要浪费”?当包餐是大多数旅行团的不选项,我们为什么选包餐?
南疆的夏天其实真的很有趣,如果你去对地方儿,玩对逻辑,找对方法,跟对人。去年夏天我跟着吐火罗人旅行团走了一个完整版13日夏季南疆。今年想来很有些恍如隔世,就是那种回忆塞满了经历,不知道从哪里开始的感觉。夏季的南疆,山上和牧场很凉爽,绿洲和沙漠很热,每天经历一个地貌,每天体验一个温度。天山,盆地,沙漠,绿洲,高原,峡谷,雪山,草原,蒙古族,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刀郎人,塔吉克族。如果你想relax and enjoy life, go to 伊犁河谷;如果你想have fun, lots of fun and experience different, go to 夏季南疆。吐火罗人的“夏季南疆 | 走入一个只属于吐火罗人的宝藏世界”正在招募中。BGM:深蓝色(by 跳大海),节奏深沉,适合在南疆旷远的沙漠与高原上开车听。
Sophia是我们的一位老客人,老朋友。去年6月初,她与我和大马一起踏上一段阿尔泰山腹地之旅,也是作家李娟书中的半个世界。我们前往阿尔泰山东麓的夏季牧场,偶遇那里的属于金莲花的秘密角落;然后跟着夏季转场中的哈萨克牧民一起走入可可托海深处,沿着一段真实的“羊道”理解真实的游牧世界;最后来到阿尔泰山西麓,经历禾木喀纳斯景区的现实撞击,终于被那仁夏牧场找回内心。这是一段令Sophia与我收获巨大的旅行故事,我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一起回忆它,讨论它,理解它,然后传递它。Sophia是一位少见的优质叙述人,精炼深度,没有废话,逻辑环套,却也不时流露自己的感性内心。我一直希望有机会与她展开一场有趣的对谈,去彼此汲取一些可能一样也可能不一样的有趣的东西。这期播客,令我深感满足。在Sophia面前,她给我种种点亮,令我走出自己的不够清晰与坚定。与志同道合的旅伴去探索未知,简直不要太爽。希望有机会与Sophia and people like her 踏上更多旅程,如同获得第三只眼睛去看世界!非常有趣。By the way,我们在招募今年的“夏季阿勒泰:阿尔泰山夏牧场与野花天堂”路线中,期待你的加入。BGM: 假人(by徐鹰),继续爱死这首歌。
继续上集的话题,这一集是Day by Day的讨论行程中每一天的内容设计思路,为什么是我们选择的这样而不是别人选择的那样。细节藏在每天十二个时辰的魔鬼中。这些话题如果展开,可以再聊出2钟头,音频中还是挑重点的聊,但比视频的背景信息补充更多。夏季玩赛里木湖为什么不要回到伊宁住宿?为啥如此嫌弃晃晃村?昭苏为啥是我眼中的“宝藏”?会有审美疲劳吗?琼库什台的爱与恨被垃圾污染的恰西和被景区折腾的恰塔环线,始终是我的胸痛好在还有库尔德宁拯救了我12日路线的巴音布鲁克东部,温泉河谷,今年为啥给独库公路一个机会?精伊牧道vs伊赛牧道的比较选择BGM: 还是“假人”(by 徐鹰)。一首我循环听了N遍的歌。
第二年做这个主题音频了。已经完全忘记去年怎么说的哈哈,所以今年还是想说什么说什么。上篇是对于这个目的地更多general discussion。广泛地讨论背景信息,和逻辑思路,但每个话题聊得足够深度和细节。关于夏季新疆的旅行逻辑什么是欧亚草原,四级转场,夏牧场?夏牧场旅行的核心时间窗口,核心主题?野花天堂的时间窗口与tips大众主观推荐与在地客观规律的选择?BGM: 假人(by 徐鹰)。一首我循环听了N遍的歌。
“吃”原本在我眼中是一个比较不费脑子的事。但在潮汕,吃是一个挑战,考验我的中古生僻词汇量,考验我对长得差不多的各种食材的观察力,考验我的记忆力。如何吃是一个更大的问题,谁应当先吃后吃,谁应当蘸谁吃,谁应当吃哪里。在中文世界的潮汕,我却有进入异域文化与外语世界的局促与笨拙感。智商时不时直坠几十个台阶。在潮汕,如何吃,如何吃对,吃好,吃妙,如何吃一味而知其味,如一座金字塔,需要一把梯子和一位向导带你慢慢爬。
Molly是一名地道潮汕人,说话慢,国语的口音重,面对麦克风或镜头紧张,一紧张就跑偏。为了跟我录播客,她专门买了三瓶梅子酒。我已经略带经验,就一瓶红乌苏够用了。于是,一个日落的饭点,我俩一边在线上对话,一边隔空举杯,就有了这期乡愁浓浓的播客。录了一个小时,当三瓶梅子酒已空的Molly同学开始醉话连连,我赶紧掐住喊收工。潮汕是她的家乡,即使距离深圳短短2小时高铁,她的汩汩乡愁终于在酒话中压抑不住。如果一个旅行产品突然拥有一副人格,乡愁必定是ta的第一个理由。为什么要和Molly一起重新做潮汕?这期不长的播客(45分钟左右,相比过往已算短小精悍)里,是一个关于Stand By Me的小故事。配乐:Stand By Me, by Seal
去年差点放弃春季的伊犁河谷。可能因为之前的杏花旅行团有些令我失望。连续两年的花期摆动很大,总是追不准扑个空。去年发狠说这次我就不早去,宁可晚到错过也不早到空等。结果是令我惊喜到爱不释手,感谢去年同行的小伙伴们,没有你们我可能不会catch到春季伊犁那个更有趣的亮点,产崽。说产崽之前先聊一下伊犁杏花。别再去吐尔根景区,真是一场人身侮辱。在糟糕审美之外,吐尔根的杏树确实因多年病虫害无力自保,一半身死一半孱弱得开不出花。幸好,库尔德宁和新源的杏树还在,且开得奔放热烈。大部分长在野外山沟里,没有景区无能的乱操作,自然而然,想开就开,姿态古怪,位置难搞。于是需要走一些难走的路,但黝黑健美的杏树下只有我们自己的感觉值了。锦上添花的是,作为伊犁河谷年降水量最大的区域,库尔德宁景区的东沟森林在游客未至的4月春雨中迅速转为青绿,清新寂静得令我对它重拾好感。这是一年之中东沟唯一令我挂念的宝贵时段。所以春季伊犁追花不如直接放到4月中下旬,比早年的传统时段推迟大半个月。请相信,一手的教训比二手的经验更有价值。来说说春季产崽。从阿尔泰山到伊犁天山,牛羊马群们在上一年的春秋牧场上育种,冬牧场中孕育,第二年春天再次回到春秋牧场上如期产崽,这是游牧生计千年不变的生命循环。2024年的春天,在伊犁河谷更加隐秘广阔的春秋牧场上,我被跟着妈妈一起跑的小羊羔,小牛娃,小马驹们当场融化。每只小崽的旁边总站着一位老母亲,领队在路边捡到一只无主小羊羔,抱着它奔向山头的羊群中,一只母羊瞬间咩叫着出现,领队会意地放下小羊羔离去,母羊长久地目送他走远。如同一场人间温情剧,令车上的我目瞪口痴。在平坦无边的春秋牧场上,我的另一个私人爱好是搬一把椅子坐下,静静远眺天山雪峰,远处是低头吃草的牛羊,缓缓转动的电力风车。如果没人催我走,就这样坐上一整天。托乎拉苏草原是去年春天的另一个惊喜。我们经历了一场近乎完美的牧场露营。这里的草场在4月下旬也已完全转绿(跟库尔德宁相似),白色积雪还未完全消融,牛羊们已经进驻,气温舒适宜人,天气清朗友好,放牧人看到我们的帐篷纷纷过来问候。完美的草原日落后,月亮静静升起,星空可见,一夜无梦。清晨被牛羊们叫醒,一场精彩的日出霞光,一桌懒散悠闲的早餐。缓缓收拾干净离去,好像并没有来过。春季的伊犁河谷不止杏花。牧场小崽们如一缕光,点亮我心中的醍醐。那份静悄悄的喜悦令我为它写下这段文字,to tell you in the season of Spring, nothing really matters except life itself.行程单方案招募团期:4/19,4/29(五一)价格与更多讨论请咨询公子刘(13810404675)
(很抱歉最近工作上有些multi-tasking,令它一拖再拖)。Echoes of the Wild | Tales of life in East Africa 8 days ( Chapter I )标题中的每个字眼儿都并非信手拈来。正如噜噜与我在最新一期播客对谈中多次强调,这份旅行方案希望去讲述一个东非在地生命群体的完整故事,从野生动物群落,到植物群落,从生活在其中的local tribes,到早期迁入非洲的欧洲后裔农场主们。而不是单一甚至变态强调野生动物,the Big Five,大迁徙。大多数国内旅行方案眼中的非洲只有野生动物(没有人类),去非洲只是去拍野生动物,野生动物拍得越清楚越好,如果能摸一把更好。That’s all what East Africa means to them. 这样的脑回路错到离谱,但你却无法将其摆正,因为这就是ta们的世界观。东非当然不只是野生动物,不只狮群角马火烈鸟,而是一个巨大的无缝连接的自然生态系统,像非洲这样完整的生态系统当下已经很难在其他地方找到。东非的生物圈丰富、多样、完整,肉食动物以草食杂食动物为食,食草动物以在地植物群落为食,植物群落以最适应其生长的土壤气候环境为生,当地人与野生动物为邻,相互影响。如此环环相扣,步步惊生,稍有失误,必会需要漫长的等待去还原。这即是我们想要讲述的故事,一个关于在荒野之中人与动物、植物、环境、气候之间如何平衡共存的故事。只有大家都和睦了,旅行者才可能看到很多的野生动物。 这份旅行方案选择肯尼亚的Laikipia and Masai Mara作为深度探索标的。“落地即荒野”是核心诉求之一。为了把节省出来的拉车赶路时间更多留给荒野本身,旅行方案选择全程使用小飞机接驳进出Laikipia and Masai Mara。Laikipia是肯尼亚乃至整个东非大陆在人类如何努力保护野生动物令其得以延续种群这件事上成绩最突出卓越的榜样。在这里,我们将走入那些被当地人和反盗猎部队精心照顾的独家或少见野生动物种群的生活区域,入住家族数代传承经营的精品庄园,去认识几位非常有故事的农场主,收获一些关于如何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如何令正常的家庭生活与保护水草土壤环境相互融合的经验分享。用噜噜的话说,Masai Mara是肯尼亚避不开推不掉的那个必去目的地,它确实足够精彩足够好,但它比其他大部分区域更加复杂难懂——因为生活在Masai Mara的动物们一年到头在不停迁徙移动中。我们在Masai Mara的旅行安排更看重营地位置与旅行时间的相互匹配(不同时点野生动物在不同区域对应不同位置的营地),营地的体验感受与私密程度(房间越多面积越大的营地越不够私密不够boutique),和local safari guide的专业度水准(毕竟周噜噜同学正在safari guide资格证考试的课程学习中)。旅行的结束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噜噜同学算得上内罗毕的半个土著,非常期待向各位介绍她个人珍藏的几家艺术馆/画廊,咖啡馆,餐厅。。。以及所有那些与艺术相关的美好无用的东西。Again,非洲不仅有野生动物,还有人类自己。关于这份旅行方案的更多内容,请随时收听它的小宇宙博客长音频,我和噜噜的再一次对谈详聊。既然是Chapter I,意思是后面还会有Chapter II,Chapter III等等。肯尼亚还会有第二个旅行方案,去深度探索肯尼亚北部和南部的代表区域。东非的坦桑尼亚,博茨瓦纳,乌干达-卢旺达会各有一份旅行方案,目前大概的计划如此。非洲很大,我们慢慢来。
为什么在境内的新疆云南之后想要做非洲?我自己大概思考了两年,从文旅行业上一个十年中“组团社-地接社”模式肉眼可见的“僵尸”化到下一个十年里“相对在地-直接To C”商业模式的推敲,从个人兴趣出发点到关于“新疆需要学习非洲的可持续旅行方式”的强烈执念,从找到正确的人到去做正确的人擅长的事,从Jane Goodall到David Attenborough的提示。噜噜之前并不想做非洲旅行团,至少不想这么直接地宣讲,公开地招募。我能感受到她的拧巴和纠结,她终于跟我在播客中尝试讨论令她极度不舒适的源头——越来越多近距离拍摄野生动物的照片在社交媒体上被宣发被炫耀,受到海量点赞与追捧。当人类野蛮打破与野生动物的界限,跨越到不属于人类的领地内,并认为野生动物理应是人类的萌宠,野生动物理应忍受被抹去的边界,事情正在滑向失衡与失控。BBC纪录片摄影师David Attenborough曾经说“只有你看到了,才能激发你内心的力量去保护它们。” 可是有的人看到了,却尝试去做蠢事。然后更多人认为既然网络上存在,那么“存在即合理”。好容易,噜噜选择与我面对现实躬身入局——如果能够设计“用科学的方式去看到去保护”的旅行方式, 虽然它能否收获商业的可持续实属未知,但这个尝试总得有人去干。以上是我们为什么要做非洲的个人内心世界。然后是如何做一个非洲旅行团?通过前面几次播客的讨论,我们的总结是:住宿的挑选(价格不是唯一标尺,远离国人画圈的网红酒店)+讲解的安排(在地safari guide+中观随团领队+宏观背景知识)是核心要素,(不同时点不同安排的)旅行方案的合理性+交通工具的便利性(越野车拉车进出目的地or fly in-fly out)是优化要素。我和噜噜都不喜欢国际大牌住宿(五星不五星的),非洲拥有太多有个性的创始人在当地经过世代家族传承持续运营的local boutique,每个营地身后是几代人的经历与理想,几代人为保护野生动物与生态环境的鲜活故事集。噜噜说,在非洲,making every impact a positive on is in every one’s blood.所以用Jane Goodall的那句话来总结我们在这一期播客中的想法:Remember, everyday you live you make an impact on the planet, choose to make that impact a positive on.P.S:在01:24左右插入一段12分钟我后来补充录下的音频,为了让本期内容更完整(在录制中疏忽说了哈哈)。
周噜噜是个有态度的人,那些看似模糊的thin red lines(细小的红线,也是一部电影名)在她的大脑中鲜亮且深刻。左走一步是对,右走一步是错,不要给出任何数字化的概率预测——在非洲,有些事情严肃且较真,有些事情就是这么负责任的不确定。这一期播客,我和噜噜深度讨论了几个深度话题:在非洲,一个完整的Safari一天如何有意义地度过?住宿营地和Safari guide的选择如何影响你在非洲的旅行意义?如何在National Park, National Reserve,Conservancy,Sanctuary这四类不同性质的野生动物区域正确地旅行。噜噜纠正了我的误解:不要以私人保护区的Drive off road作为卖点,这并不是噱头,只是在条件允许下的合理安排。在野生动物世界,人始终被严格约束——动物法则不以人为转移,人不是这里的主人。对于“去非洲只为大迁徙The Great Migration”的误导再次被解释。职业营销号对旅行者的错误洗脑令拥有固定栖息地,不参与周期轮动的野生动物失去兽生意义吗?非洲营地酒店对于保护野生动物,保护自然生态环境非常有态度。了解一下背后的道理,逻辑和故事,Do not make a fool of yourself in Africa(那一部分顽固如石却又无处不去的野蛮旅行者。。。一想到ta们也去非洲就脑仁疼)“很多时候你身在荒野看不到动物,实际上很多双眼睛在看你。”“撒哈拉以南地区的人对日落有神一般的崇拜。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马赛马拉的日落就是跟其他地方不一样,太阳特别大,特别红。”“人们通过Sundowner对着日落举杯欢庆完美一天的结束,你看到了多少动物。而我觉得这举杯的背后,我们终于把这一片土地还给了野生动物,入夜之后人类几乎失去适应荒野的任何能力,动物们却更加自由活跃。”——All by 周噜噜以下是AI对音频形成的话题大纲,仅供参考不保证准确描述:00:02:25:东非大裂谷与肯尼亚的独特地貌:赤道的分割与自然奇观00:06:19:托尔卡纳湖:人类祖先的神秘之地,重新定义我们的历史轴线00:12:43:探索非洲之巅:奇里马扎罗山的地理奇观与登山挑战00:19:04:深入探索马赛马拉:野生动物观察的最佳方式00:25:24:大迁徙时间安排:如何选择最佳营地和观赏角度?00:31:46:营地生活:黄昏后的娱乐活动和夜间昆虫现象00:38:11:B Hunting in非洲大陆:体验野生动物与野外生活的奇妙结合00:44:33:生态环保与日常生活:非洲营地酒店的可持续发展之路00:50:54:环保行动!在肯尼亚营地使用玻璃瓶装水代替塑料瓶装水。00:57:15:银铜牌和金牌:不同等级的持有者在酒店和营地的差异。01:03:33:保护稀有资源:营地酒店的生态可持续理念与客人责任01:10:00:如何在旅行中融合当地生活:中国游客的建议与思考
这一期话题内容非常丰富,越到后面一些核心认知,关键抓手,避坑建议越多,录制结束我自己都觉得意犹未尽。噜噜是一个宝藏旅行者,但需要我在旁边扮演“挤奶油”的人,那些来自经久阅历,长期在地的白金级旅行知识与目的地认知才能一口一口流出来,每一条观点或建议都值得一期独立播客讨论般的弥足宝贵。非洲的简单来自我们选择的一致旅行目标——看野生动物,和它的传统旅行方式——Safari。非洲的复杂来自野生动物和它们栖息生活的大自然拥有无数规律与法则:成百上千个物种,从食肉动物到食草动物的生物链,从每只动物的完整一生到日常一天,从野生动物在东非高原的迁徙规律到稀树草原植物的生长规则。非洲旅行的重要抓手——住宿酒店/营地的选择与财务预算的微妙平衡,背后是本地信息,旅行者经验,和旅行组织者智慧的支撑考验。环境与动物保护原则在非洲旅行中的重要性——酒店建造的生态环保要求,旅行者进入的可持续旅行标准。“低价团不应当在非洲出现,那里的大自然太脆弱了。”“在非洲旅行,你需要充分拥抱不确定性。”“非洲当地人教会我Humble是什么。”——By 周噜噜以下是AI对本次播客提炼形成的讨论大纲,仅供参考不保证准确。00:02:27:非洲之旅:简单与复杂的地理、地貌与人文之旅00:07:29:探索非洲:揭秘肯尼亚、坦桑尼亚、纳米比亚和南非的旅行目的地00:14:53:非洲旅行攻略:揭秘不同季节和路线的安排!00:22:21:对比国家公园,国家保护区的旅行规则: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的区别。00:29:47:建立私人保护区: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重要举措00:37:14:非洲旅行攻略:揭秘马赛马拉保护区门票涨价背后的挑战与机遇00:44:46:掌握旅行位置要点:选择合适时间与地点的旅行指南00:52:11:非洲之旅:旱季与雨季的挑战与机遇00:59:41:探索非洲大陆的迁徙之旅:角马、大象和其他动物的奇妙旅程01:07:09:探索非洲:遇见野生动物与不确定性的旅行计划01:14:35:如何在有限预算下获得最佳非洲旅行体验?选择酒店营地的关键因素揭秘!01:22:03:选择旅行路线:不同出行时间对应的不同的目的地和住宿选择!
今年的线路方案讨论,基于去年的旅行团经历,希望讨论一些更深度的认知,更确定的判断,以及更优化的旅行方案。所以会有一些啰嗦闲扯,但更多分享的是一些最新关键判断。例如在帕米尔河谷追花,如何选择河谷住宿地,如何安排河谷住宿天数正在成为决定追花体验所达高度与丰满度的决定因素。例如为什么帕米尔河谷的住宿将始终是一个旅行者必须接受的痛点?例如对于春季雪山世界的认知刷新,对于莎车与麦盖提的深度剖析等等。自己感觉这期音频交付了很多干货,但干货需要把逻辑链一步一步展开,而不是扎堆一把扔出去,没有听懂意味着白听。所以bear with my long story,音频很长接近2小时。可以去公众号和小红书查看更多旅行方案详情,旅行团照片,及讨论视频分享(“吐火罗人与走马行疆旅行”)以下是AI对音频自动生成的大纲,只能说,当下AI的营销话术库很充实。00:02:21:春花追梦:探寻新疆帕米尔高原的杏花和雪山世界00:09:12:探秘帕米尔河谷的河谷杏花:花期、位置和追花攻略00:18:25:自由探索的美妙之旅:在旷野中寻找野杏树的奇幻之旅00:27:40:深度解析库尔干河谷的住宿选择:最优方案的背后的复杂考量00:36:54:春季帕米尔杏花追花之旅:住宿安排与旅行体验00:46:07:探秘塔沙古道:地质挑战与美景并存的越野之旅00:55:29:体验传统居住方式:古兰丹姆姐姐的民宿与当地文化01:04:34:穿越帕米尔河谷:住宿选择与旅行体验的完美匹配01:13:47:探秘昆仑山:春季是最美的雪山景观窗口01:23:07:深入雪山世界,探寻春天的美景之旅01:32:17:喀什老城:传统建筑、院落形式与老程的CITYW步行之旅01:41:31:探索维吾尔木卡姆:莎车、刀郎木卡姆和当地文化的心脏
If you love him, bring him to 无人区, for it's heaven. If you hate him, bring him to 无人区, for it's hell.这一期我们聊一聊在中国三大无人区穿越旅行的那些事儿。中国三大无人区,阿尔金,可可西里,羌塘。三个令人既爱又恨的神奇目的地。每年入冬,领队大马和西藏格桑会不时陷入对无人区的惦念与回忆中。今年亦如此。他们到底在无人区经历了什么?为什么我眼中的无人区旅行约等于自虐,他们却念念不忘期待回响。这一期播客专门把领队大马,和他的两位老伙计新疆大鹏和西藏格桑集体喊出来,专门聊一聊他们心头的这份念想。我的听后感?想把Queen的这首歌《Don’t stop me now》送给他们。对,想去就去吧,别拦着 cause they are having a good time. 背景音乐《Don’t stop me now》by Queen。它值得在聊天部分结束后被完整收听(所以我放了完整版在结尾)。
周噜噜是我在文旅行业仅有的几个朋友之一。从新闻记者到旅行杂志,从肯尼亚政府部门到safari guide on the road,她始终做不到反应敏捷,对答如流,反而是满脑子的海量信息经常以各种尴尬组合方式传递出来。但她真诚热忱,简单直接,实话实说,从未掌握如何销售自己的任何心思技巧。所以我们成为朋友,并希望一起尝试做一些她格外擅长的非洲旅行的事。她不介意我的粗鲁,我不介意她的迟钝,我们彼此接受对方满身的个性,因为都理解这种身陷自我理想世界不愿为琐事妥协的“懒人”心态。非洲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十字路口,是生态可持续旅行的大本营,非洲与新疆、西藏拥有太多相似的自然逻辑与生活方式,说起来频频令我俩唏嘘不已。于是我们的合作变得箭在弦上,变得早晚会发生。所以这场合作正在发生。这是我跟噜噜的第一个非洲主题播客,所谓“往事如风”其实是想听一听她的故事,她如何从一枚上海本地新闻女变成一位流浪非洲的“亚非拉女王”,再变成一身大地色的local safari guide。她的聊天方式再次印证了简单的笨拙约等于真实的专业。我第一次认真采访一位朋友经常忍不住粗鲁插话且废话量大。It annoys me too. 但这就是真实的相互探究,没有排练的随机对谈,我尊重它的真实所以就这样吧,爱咋咋。如果你对我们讨论的话题,以及未来计划讨论的关于非洲旅行的深度话题有兴趣,please bear with us. 因为有深度无心机且严重偏理想化的关于非洲旅行目的地的严肃讨论少之又少。请相信,非洲并不适合那么多旅行者,非科学理性的超载旅游和粗暴打卡正在对它造成净伤害。非洲能够帮你找回自然的天性,但它首先需要保护好自己的自然天性。P.S. 噜噜觉得自己在开头的自我介绍太饶舌所以单独录制了一份熟记后更加简单从容的版本让我替换(放在了音频的结束部分),但我还是偏好那个脑子快过嘴巴,于是略貌似嘴笨的她。所以就这样吧,总有人理解。背景音乐:Africa, by TOTO
下篇的话题貌似难度系数低于上篇,有的地方语气比较任性,也因为如此所以录得畅快,哗啦哗啦一气到底(如果不是因为隔壁装修不时给我一段噪音让我暂停去喝口水。。。)。感觉下篇话题更加实用:1)住宿背后的心思。如何选择与不选择酒店/民宿2)为什么要包餐?每日三餐背后的逻辑3)直接链接目的地社区的价值创造4)旅行者的收获,open question5)年龄是否代表差异?6)旅行没有完美,只有不断犯错上的积累7)我们的定价逻辑8)旅行没有性价比,只有一分钱一分货的讨论感谢收听。期待与各位在旅途中碰头。
呼应上一篇“我们的价值观”,这里短话长说地聊一聊我们的路线产品背后的价值创造与定价逻辑。因为信息量超大,所以分为上下两篇。可以作为中级旅行者的新疆及西北边疆旅行教育手册(入门新手慎选)。关于产品价值的讨论源自梁宁在《真需求》书中的推论观点,即一个正向商业闭环=产品价值+外界共识+令自身可持续的竞争力系统(定价),产品价值(有形或无形)=功能价值+情绪价值+资产价值。尝试参考上述观点详细分析走马旅行团产品的价值创造于哪里,出什么?上篇讨论一半内容,下篇讨论另一半。需耐些性子,但保证应说尽说,适合指导出行实操。虽然还是说不全说不够,好在还有那本“欢迎或劝退信”小册子继续大力补充。完美package:“欢迎或劝退信”手册+播客“我们对旅行的价值观”+播客“如何理解我们的产品价值与价格(上)(下)”。如有时间通过小红书“吐火罗人与走马行疆旅行”的过往视频对更多细节话题查遗补漏,会收获更加清晰完整的旅行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