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和别人的男朋友一起逛公园
和别人的男朋友一起逛公园
Claim Ownership

和别人的男朋友一起逛公园

Author: 巫昂

Subscribed: 1Played: 34
Share

Description

我们是一档泛文学类播客,涉及写作、阅读、女性和生活等内容。主创团队来自于虚构文学写作平台“宿写作中心”。
53 Episodes
Reverse
独居一时爽,一直独居一直爽?本期节目中,三位拥有丰富独居经验的主播一起务实且充分地聊了聊关于独居的各个方面。真正倾向于独居生活的人早就明白,传统的同居/家庭生活并不一定能够带来幸福和保障,但一定能带走更多独处的专注和自由。不过,即便已经成为社会趋势,在大多数人眼中「独居」依旧是一种暂时的生活状态,一旦将这种生活方式拉长至几十年,生病、养老、孤独(死)等常见话题与恐惧似乎就无法绕过。作为一种长期生活方式的可能性,选择独居意味着我们需要理性、充分、长期地为之作准备。为了保证这种能够供我们自由选择的生活可能性,独居者们正在建立一种新的社会体系,有一对一承诺的照护关系可以不是传统婚姻(「意定监护」政策已经在北京上海等城市试行),独居也并不意味着放弃深层次的人际关系,相反,与好朋友建立互助承诺、建设“进而社交,退可自闭”的互助社区是独居群体正在积极探索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对我们每个人来说,越是充分的讨论,真诚、袒露地打开自己,就越能接近真正适合自己的选择。【本期主播及嘉宾】巫昂:复合型人才,绝经不绝望的七零后。新浪微博&小红书@巫昂丁影子:前(新)媒体人,非必要不回职场的九零后自由写作者。小红书@丁影子宋肠肠:85后,现居北京,中文系毕业。未来的富人。【收听目录】03:18 70、80、90后的丰富独居经验06:10 长期独居必然需要面对孤独问题?11:15 线上线下的社交割裂17:04 “在婚姻中你们还会觉得孤独吗”“会”18:16 脑力工作者必须拥有充分的独处21:43 传统婚姻:男人有独立空间和现成饭菜23:54 选择长期独居后,需要真实面对什么?29:14 有一对一承诺的照护关系可以不是传统婚姻31:03 独居者们正在建立的社会体系36:36 做彼此的紧急联系人38:59 独居不意味着放弃深层次的人际关系44:55 长期独居者可以与好朋友建立互助承诺48:45 生活的保障体系:钱与爱54:06 独居的爽点和困惑点【本期制作团队】后期剪辑:阿君文字:丁影子【关于“和别人的男朋友一起逛公园”】
本期节目首次由阿贝独立录制,鼓掌!欢呼!从中考那年开始,我就沉迷于研究各种笔记方法、时间管理方法,大学期间拥有了电子产品自主权,下载了市面几乎每一款火爆的“自律”APP,包括但不限于:滴答清单、Forest专注森林、番茄TODO、我的番茄、习惯清单、小日常、我要做计划……似乎通过这些APP,我们就可以让生活变得更有效率,拥有理想的、健康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时也能更加专注,获得更好的成果。可我逐渐发现,使用自律APP不等于理想生活,更多时候,我需要面对的是自己的惰性,面对生活突如其来的变化,面对疲惫的精力与身体。所以,时间管理到底有没有用呢?本期节目阿贝邀请了好朋友们来做客,我们四个人都是00后,有P人,也有J人,有测出来是J人但生活中却处处都很P的人,有认为自己是P人,但很多时刻都很J的人。是的,我在说一段绕口令。(别管)【本期主播及嘉宾】阿贝:好语录的安慰书店店主,小红书/bilibili@好语录的安慰西柚:魔都在读文科研究生,勇攀思想小山坡的学术J人/生活P人开心:日常心情美丽的书店打工人,自认为是P人的真J人。小秋:只想着早日毕业的研究生,不学习的时候都在睡觉。【收听目录】3:23 你第一次意识到自己需要时间管理是什么时候?10:45 人的状态有周期性24:15 借助APP帮我变得更“自律”26:25 为什么996让我们更想刷手机29:40 做善事让我们的时间更有成就感36:40 离开学校之后,没有了准确的时间支配观念40:20 每个阶段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58:10 时间管理只是一种帮你达到目的的能力而已59:15 你理想中的一天是怎样的?【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Il postino poeta (da "il postino")【本期节目提到的作品/创作者】纵横四海:EP38《时间贫困》:一个人的时间花在哪里,是看得见的组织进化论:E75|对话王潇:建立人生之预感|时间管理与自我实现一把卷尺:Vol14 宇宙第一定律|当成年人能持续不断学习,你就是吸引力法则本身【本期制作团队】后期剪辑:阿贝插画:段段文字:阿贝【关于“和别人的男朋友一起逛公园”】
“精神状态美丽”逐渐成为一种带有夸赞意味的自嘲,本期节目中,各自经历了不平静春天的主播一起分享了“凑合活着”的生活经验。长大是一种逐渐破除对完美生活想象的过程,凑合活着某种程度上才是成年人当下生活的常态。聊着聊着我们发现,凑合活着四个字听起来消极,事实上也不失为当代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智慧——不再被虚假繁荣迷惑,不执着于“卷”或“躺”,明白生活本身充满变化与意外,不存在任何一个完美解法,相对健全、近乎正常的生活与精神状态已经足够好,那么,不如务实地投入切身感到幸福感和满足感的事,让这些事带来和同频人类的连接。【本期主播及嘉宾】丁影子:前(新)媒体人,非必要不回职场的九零后自由写作者。小红书@丁影子阿贝:零零后书店店主,梦想是成为四线城市的三流小说家。小红书@好语录的安慰【收听目录】01:35 成年人日常“什么都没做但是辛苦自己了”09:35 被生活锤打、感到虚弱时如何提振精神14:29 书展感受:贫穷的书店主获得了力量22:01 喜欢做的工作稳定了我的情绪26:07 既然都凑合活着了,就别内耗了29:02 破除完美生活的想象38:03 可爱的事带来可爱的人42:04 生活中需要切身感到幸福感满足感的事49:41 还能活着,因为还能感受爱52:28 看哈利波特长大的纯爱战士

【本期节目提到的创作者/作品】阿伦特上野千鹤子 播客随机波动、海马星球姜思达【本期制作团队】后期剪辑:阿贝插画:何心文字:丁影子【关于“和别人的男朋友一起逛公园”】
时至今日我仍然记得中学的课间,我的同桌认真地与我聊起“友情、亲情、爱情”的排序,十几岁的女孩子肯定地说“友情和亲情是最重要的”。在传统观念中,这是“孩子气”的发言,因为成年人会逐渐走向(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家庭之中,建立自己的亲缘网络,而再好的朋友也会被归为“外人”,分配给友情的时间精力自然也会大大降低。在我们今天看来,这种传统模式当然是对感情的阉割,且不说结婚生子后在朋友中失踪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选择hard模式更需要好朋友的情感支持吧),一段好的友情能够达成的深度与层次并不逊色于其它任何类型的感情,而所有亲密关系的一个重要基础正是友情,友情带来的安全、信任、快乐教会我们成长与爱。《老友记》中 Phoebe有一句经典台词“Boyfriends and girlfriends will come and go, but this is for life.”不主动放弃像共生植物一样彼此吸收养分共同成长的朋友,也是不放弃完整的自己。
那么要怎么找到真正的好朋友啊?当你找到自己的样子,早晚会遇到真正同频的人。【本期主播及嘉宾】丁影子:前(新)媒体人,非必要不回职场的九零后自由写作者。小红书@丁影子阿贝:零零后书店店主,梦想是成为四线城市的三流小说家。小红书@好语录的安慰瓜瓜:站在毕业季路口的零零后准打工人,目前精神状态美丽。【收听目录】01:18 网友提问:成年人要怎么样才能交到好朋友?04:56 和朋友不再是一个世界的人?10:21 怎么样交到同频朋友
13:15 玩伴逐渐变成不同的人是一个自然过程19:08 放松下来相信直觉,你能立刻知道对方是不是你的朋友22:20 找到自己的样子,就能遇到真正同频的人26:18 年轻女孩友谊的层次与张力36:29 好朋友的一起成长,像两株植物彼此吸收养分43:59 对感情的神化倾向,也会阻止我们真正去爱48:15 交朋友的原则以及对待朋友的原则50:17 职场里有真朋友吗?
56:10 关于友谊的书影推荐!
【本期节目提到的作品】《简爱》《五四婚姻》《我的天才女友》《花儿与少年》第五季《机智的医生生活》《Friends》《哈利波特》《拼团人生》《明亮的夜晚》波伏娃《形影不离》【本期制作团队】后期剪辑:瓜瓜插画:何心文字:丁影子【关于“和别人的男朋友一起逛公园”】
这个读书日前夕,邀请朋友们来一起手拉手做更有力量的“高知悍妇”(Intelligent, classy, well-educated woman who says f*** a lot)!我们重点推荐了两本来自女性作家的书,韩国作家崔恩荣《明亮的夜晚》以细腻动人的语言讲述了四代女性的成长故事,这本书是阿贝在感到生活很痛苦的时候看的,虽然看的时候哇哇大哭,但是这些眼泪,和故事带来的力量,让她非常平静地度过了那段时间。而匈牙利作家雅歌塔的《恶童日记》,影子在每次读之前都要深吸一口气、读完要缓很久,却仍能不断感受振动,并感谢作者能以如此大的勇气与坦诚,以绝妙的叙述结构和干净的恶童视角,带我们深入真实的战争世界。我们聊到了贴在女性创作者身上的刻板标签(事实上依旧是《如何抑止女性写作》中归纳的千百年来的那些问题),一边撕开这些标签一边感慨,女性创作者真的写出了太多深入人类心灵和世界的作品,值得被更多看到,这不仅对文学、对创作者至关重要,对我们的日常也意义重大,因为,脑海中的观念也影响着生活或是行为的选择,所以从观念上打破一个刻板单一的叙事,它能让人看到“原来也可以这样” ,能激发起更多勇气。【本期主播及嘉宾】丁影子:前(新)媒体人,非必要不回职场的九零后自由写作者。小红书@丁影子阿贝:零零后书店店主,梦想是成为四线城市的三流小说家。小红书@好语录的安慰【收听目录】03:44 阿贝分享韩国作家崔恩荣《明亮的夜晚》05:06  INFP 和 INFJ 人的必读书目
18:58 那些用食物和爱喂养日常的人,更能珍惜当下28:09 撕下那些关于女性创作者的刻板标签32:02 影子分享匈牙利作家雅歌塔《恶童日记》37:35 像雌性动物一样生猛地活
42:54 干净的恶童视角,带我们进入真实“战争世界”01:05:13 我们需要更多贴近人类心灵的叙述方式
01:10:09 被文学拯救生活的那些瞬间【本期节目提到的作品/创作者】崔恩荣《明亮的夜晚》雅歌塔·克里斯多夫 《恶童日记》孔慧怡《五四婚姻》播客节目“No News is Good News”上野千鹤子《为了活下去的思想》《秋园》《盐镇》
李雯播客节目“海马星球”李斯佩克朵科塔萨尔阿列克谢耶维奇【本期制作团队】后期剪辑:阿贝插画:何心文字:丁影子【关于“和别人的男朋友一起逛公园”】
失去的艺术不难掌握/如此多的事物似乎都/有意消失,因此失去它们并非灾祸。——《一种艺术》伊丽莎白·毕肖普;包慧怡译分手这门艺术,实在是太容易搞砸了,从甄别分手信号,选择/接收分手契机,到如何提出分手,如何面对分手阵痛期,甚至进行分手后的“灾后重建”,每一步都可能惊心动魄。对任何一段真实的感情而言,分手都是一种丧失,一种创伤,也是一门需要智慧来帮助自己应对的课题。本期节目我们和嘉宾坦诚分享了一些搞砸的和健康的分手史,聊完之后不禁感慨,我们不仅需要死亡教育,也需要分手教育。希望我们都能拥有在该分手时不逃避的勇气,以及在一段关系里爱自己和对方到最后一刻的担当(对方不值得爱的话,就给自己双份的爱吧)。*欢迎添加微信:suwriting-01,备注听友,加入听友群和我们成为赛博朋友*【本期主播及嘉宾】巫昂:复合型人才,绝经不绝望的七零后。新浪微博&小红书@巫昂丁影子:前(新)媒体人,非必要不回职场的九零后自由写作者。小红书@丁影子发条蓉:坚决不回职场的心理咨询师,东五环外野生两性专家,原生家庭爹妈惧怕的能量导师。新浪微博@发条蓉【收听目录】03:32 分手的信号:在关系中得不到回应08:57 宽容是主动发出的,被要求宽容是霸权13:03 处理不好与前任的边界,绝对是个大雷区24:31 理解对方是要以尊重自己感受为前提的28:48 唯一可靠的分手信号:看到并相信自己真实感受33:08 搞砸分手的背后:恐惧与逃避38:18 糟糕分手后非常需要一段独处空窗期41:52 “恋爱体力”被剥夺,深入关系是需要勇气的53:46 男性更需要学会平衡感情、生活和事业57:37 情感残疾:没有共情能力01:01:38 表达与倾听本身就是意义,吵架也很必要01:20:07 一方不爱/劈腿了,怎么面对不公平分手01:29:54 温馨平和的分手现场
01:37:47 分手本质是一个边界的转换【本期制作团队】后期剪辑:阿君插画:何心文字:丁影子【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Swans In Flight - Asher Fulero【关于“和别人的男朋友一起逛公园”】
本期节目阿贝以一个坦诚的“恐弱心理”大分享作为开场,我们聊起在恐弱驱使下的那些逞强史,表面看来,恐弱逞强与我们的“理想自我”相关,我们希望成为独立、强大、值得信赖和依靠的人,但这种理想人设的塑造却不完全是发自内心的,从生长环境到职场环境,到处都在厌恶和打压人柔软敏感的一面,我们在内化这种社会取向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对“弱”感到羞耻和厌恶。然而恐惧弱厌恶弱也就是在厌恶自己,因为一个完整的人不可能没有脆弱面,在我们压抑与掩盖脆弱的时候,就是在攻击自己,而非支持自己。我们聊到一些隐约影响过自己的教条主义,比如“独立女性就不该轻易示弱”,但其实它和“撒娇女人最好命”本质上都是刻板教条。还比如经典的“木桶短板”理论,很多职场仍在用它pua员工,但很多时候我们更需要看到并精进自己的优势,而不是成为十八般武艺样样平庸的(救急好用)螺丝钉。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商人正在利用着“恐弱心理”收割韭菜。我们的环境总是在将人与其他人进行比较,总是在劝导我们居安思危,然而这一切的前提,是能够全面的看到自己、能够先安于当下。对很多人来说暴露脆弱都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有时它也需要智慧,但我们能先为自己做的一件事是,在安全的环境中看到和接受自己的脆弱,比如在面对自己的时候。它会让我们的生活获得更多弹性,和更多“柔”的力量。欢迎添加微信:suwriting-01,备注听友,加入听友群和我们成为赛博朋友【本期主播及嘉宾】巫昂:复合型人才,绝经不绝望的七零后。新浪微博&小红书@巫昂丁影子:前(新)媒体人,非必要不回职场的九零后自由写作者。小红书@丁影子阿贝:零零后书店店主,梦想是成为四线城市的三流小说家。小红书@好语录的安慰【收听目录】00:21 阿贝的“恐弱”分享05:44 狮子座好像很容易逞强07:01 恐弱的真实心理16:57 整个环境都在厌恶和打压人的柔软敏感21:17 “恐弱”本身是男性制造出来的问题
25:46 女性不应该依靠他人和撒娇女人最好命,本质上都是教条主义29:33 职场鼓励你补所有短板,做一个平庸螺丝钉40:26 宣传恐弱+贩卖技术课,再割一波韭菜46:20 恐弱是一种自我厌恶52:09 好烦东亚社会什么都要比比比比比啊55:44 柔软的力量是可以救命的01:04:54 远离“被观看”的生活才是真的去生活【本期制作团队】后期剪辑:阿贝插画:何心文字:丁影子【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Swans In Flight - Asher Fulero【关于“和别人的男朋友一起逛公园”】
我一直很喜欢四川好朋友从普通话切换成四川话模式后的状态,松弛、自信、犀利,同时保持着一种阴阳怪气的幽默与江湖气。这期节目我们请来了三位四川女嘉宾,一起聊了聊四川江湖。三位(靠近)z世代的年轻嘉宾们一边切换语言模式,一边和我们分享了“四川话人格”到底是一种什么状态。提到“四川话人格”,“耙耳朵”(男性惧怕妻子/听妻子话的形象)似乎是一个绕不开的标签,在四川女儿们的眼中,所谓的“耙耳朵”不过是另一种隐性剥削罢了,丈夫们让渡了一部分表面的权力,拥有了更多的坐享其成,妻子们“泼辣”“强势”的背后是被迫操持一切、承担里里外外的劳动,无法得到来自懒惰丈夫的支持。“或许仅仅是四川女人在被剥削的时候骂得声音大了一点而已,并不是真的拥有了更多的女性地位”。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欣赏那种来自“泼辣”的力量,放到今天的语境下,它像是一种“发疯”,是一种宣泄的出口,一种自我保护,也是一种表达愤怒的武器。我们也顺着这个话题聊到了《狂飙》现实版、“很癫”的四川江湖,在经济收缩的环境下,很多四川家庭正在靠坚韧的四川女人努力支撑。我们试图去理解,为什么她们不离婚?但我们最终能够把握的,或许也只是通过观察她们的故事,思考婚恋模式对自己来说意味着什么。畅快地聊完天、被安利完四川话骂人方式和四川美食之后,我隐约有一种感觉(或是祝福)——当四川女儿们说起四川话,她们依旧能够牙尖嘴利与快意恩仇,而她们将不必再承受母辈们一直默默忍受的不公境遇和对此的巨大愤怒。她们定义的“四川话人格”会更加自由。【本期主播及嘉宾】丁影子:前(新)媒体人,非必要不回职场的九零后自由写作者。小红书 @丁影子小吓:出走半生归来仍是成都郊县人,播客「下马威」主播。吾心:出生读书工作都没离开过四川的四川人。小红书@遂宁捌小时外书店咯咯:离家12年,沦为微辣人,现在沪晃来晃去的季节性闲散人员。【收听目录】05:00 四川话和重庆话有很大区别??08:51 四川话人格vs普通话人格21:44 “耙耳朵”背后的隐形剥削28:17 “很多四川女人都是华妃一样的存在”31:14 “泼辣”就像如今的“发疯”,是一种出口和自我保护37:20 表达愤怒也是不公正环境里的武器41:10“戳一下动一下”不会是全国男人的统一特质吧?50:54 过年餐桌上感受四川江湖(癫狂版)58:12 经济下行后,女人们靠自己艰难撑起家01:08:51 当我们试图去理解,为什么她们不离婚?01:24:40 一个悄悄的变化:有些父母已经开始不催生了01:34:14 向四川话学习阴阳怪气跟快意江湖01:38:42 年轻人的四川认知:酒桌麻将路边摊和rap01:45:39 四川话是最擅长骂骂咧咧(可爱版)的方言吧01:51:51 四川美食大安利环节【本期节目提到的作品/创作者】嘉宾小吓播客指路:www.xiaoyuzhoufm.com嘉宾吾心书店指路:https://www.xiaohongshu.com/user/profile/5d1c0f510000000011005337?xhsshare=WeixinSession&appuid=5cde6ada000000001803cbeb&apptime=1710840665&wechatWid=d391f6d93e33f2058c59204e46ec47bb&wechatOrigin=menu[美] S.M.吉尔伯特 / [美] 苏珊·古芭 《阁楼上的疯女人》易小荷《盐镇》电视剧《狂飙》【本期制作团队】后期剪辑:阿贝插画:何心文字:丁影子【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The Trapezist - Quincas Moreira【关于“和别人的男朋友一起逛公园”】
当地时间2024年3月4日,法国将“保障妇女自愿终止妊娠的自由”写入法国宪法第34条。在这个妇女节前夕,我们也想真诚地聊一聊作为个体的女性,我们所考虑的生育选择。本期节目我们请来了两位非常有生命力的返场嘉宾,三年前刚生完孩子的85后嘉宾阿梅、正在考虑要不要生孩子的85后嘉宾发条蓉,和曾经在30多岁认真思考并决定不生孩子的主播巫昂一起,几乎毫无保留地分享了关于生育的思考及经历。暂且抛开全世界都在面临的生育率下降的背景,当个体面对是否生育的选择,我们需要看到和考虑哪些?有各不相同但无法避免的生育损伤问题,有怀孕过程可能遇到无法找到原因的种种小概率事件(诸如怀孕40天后发现受精卵着床失败),有“抽盲盒”般的遇到高需求敏感宝宝要面对的彻底无眠的问题……时至今日,这些围绕生育的信息仍然未被广泛科普,甚至被有意淡化。在嘉宾阿梅的讲述中,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影视作品和人们的普遍想象都更多围绕着新生的喜悦,母亲与孩子依偎的温馨场面,然而那一刻,也是产妇面临体力耗竭、身体开始修复的一刻。另外,生育对于家庭来说,当然不仅是女人的事,从备孕、怀孕到分娩、养育,身为伴侣的男性在每一步都应当主动、积极地承担起责任(做到这些是一个丈夫和父亲的基准线)。而比起这些,更值得思考的或许还有,生育孩子作为一个重大责任,所要占据人生的时间精力显而易见,那么生育与“我”的人生价值与目标是否相悖?当然,对于还在面临生育选择的人来说,这些问题很可能在很长时间都是无解的。嘉宾发条蓉最近正在和我们的诗人朋友、两位孩子的母亲1/2在书信中交流关于生育的想法,1/2给了她一个温柔地回应:“并不是生孩子与不生孩子都会后悔,而是生与不生,都很好。”*欢迎添加微信:suwriting-01,备注听友,加入听友群和我们成为赛博朋友*【本期主播及嘉宾】巫昂:复合型人才,绝经不绝望的七零后。新浪微博&小红书@巫昂阿梅:成长于闽南半岛小镇,赤子空间&巴浪鱼咖啡联合创办人。小红书@赤子阿梅发条蓉:坚决不回职场的心理咨询师,东五环外野生两性专家,原生家庭爹妈惧怕的能量导师。新浪微博@发条蓉【收听目录】02:43 来自亲姐妹真诚分享的生产全过程06:16 在攻略之外,分娩前面临血压飙升突发状况11:56 阿梅躺在产房成为现场教学素材及采访素材15:49 孩子生下的那一刻,和想象中的温馨场景并不一样25:06 发条蓉:考虑要不要生孩子的时候,做了哪些攻略33:24 怀孕过程可能遇到无法找到原因的种种小概率事件38:32 “生完孩子之后,以前那个你就死掉了”?40:59 从备孕怀孕到带孩子,男人应该全程主动学习和参与!43:32 生养孩子之前要了解好令你恐惧的部分,才能更好地应对51:56 生完孩子更加理解了母亲的处境01:04:37 “女儿像自己的镜子”,阿梅和女儿的小故事01:10:32 爸爸带孩子的好处01:13:49 生育选择中可能最需要慎重考虑的一些点【本期节目提到的作品/创作者】弗兰纳里·奥康纳 Flannery O'Connor卡森·麦卡勒斯 Carson McCullersJ.M.库切六层楼(女性健康科普博主、前妇产科医生)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65dc53d2513a776b57b8aba9往复书简·来信│ 36岁,生育之惑https://mp.weixin.qq.com/s/zzMAV0S4Eg2X24-10bqlOQ往复书简·回信 │ 生命本身有时在替我们作决定https://mp.weixin.qq.com/s/tjTNj3bwhKzQcxaKaztnkA【本期制作团队】后期剪辑:阿君插画:何心文字:丁影子【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The Trapezist - Quincas Moreira【关于“和别人的男朋友一起逛公园”】
我们和颜怡、颜悦一起认真聊了聊文学。在《单读》36辑《走出我房间》中,颜悦发表了她的短篇小说《霉菌》(虽然她们的朋友小佳看完后的第一反应是,特地找到颜怡道贺“你们的新小说写得真好”),颜怡也正在创作自己的小说。吐槽完“双胞胎”在影视及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后,颜怡、颜悦迅速反客为主,向身处文学行业多年的诗人及小说家巫昂抛出了她们的疑问:“文学如今的困境在什么地方?”以及“严肃文学(在国内)有过好的时候吗?”在这场真诚并且即兴的对话中,我们没有问颜怡和颜悦为什么写小说,但书店店主阿贝问了另一个问题,也是她开书店以来经常会被问的一个问题:“严肃文学的意义在哪里?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帮助?”这是一个无法给出标准答案的问题,但在场的每一位文学阅读者与创作者,都凭第一直觉作出了真挚的回答——“人类交流从来都不是通过字面上的意思,我们都是在不停地阅读和理解潜台词,那些潜台词就是通过这些呈现的故事,慢慢地引进在我们心里。”“人性的复杂,可能只有文学这个载体才有能力去接住。”这个问题之后,我们在这场文学圆桌上不知不觉聊了近两个小时,关于作者与小说人物如何共沉浮,会给自己的小说人物设计星座吗,对于写到一半的小说感到倦怠是怎么回事,我们眼里的关于气质型天才作家(卡夫卡)和不断更新的学习型作家(马尔克斯),以及《继承之战》的编剧故事,李沧东电影里如何精准、残酷又莫名有喜剧感的展示当代普通人的尴尬生活……关于文学的讨论事实上永远不会结束,关于文学的创作当然也一样。另外,在节目的最后我们盲目乐观地认为,“文坛小爆炸”该来了吧,并且会在女性创作者这边开启。*欢迎添加微信:suwriting-01,备注听友,加入听友群和我们成为赛博朋友*【本期主播及嘉宾】巫昂:复合型人才,绝经不绝望的七零后。新浪微博&小红书@巫昂丁影子:前(新)媒体人,非必要不回职场的九零后自由写作者。小红书@丁影子阿贝:零零后书店店主,梦想是成为四线城市的三流小说家。小红书@好语录的安慰颜怡,颜悦:脱口秀演员,笑女,正在写小说。【收听目录】00:02:16 颜怡颜悦:“小佳的反应让我们明白区分独立性这种努力是妄想”00:04:41 双胞胎形象在影视文学作品中00:10:04 文学如今的困境在什么地方?00:12:44 开书店会被问“严肃文学的意义在哪里?有什么帮助?”00:17:50 严肃文学有过好的时候吗?70后中文系来回答28:58 写小说或诗歌之前有预设的“目的性”吗?34:15 作者要和小说人物共同沉浮,接受人性复杂折磨36:19从《继承之战》编剧故事聊到默多克与邓文迪43:40 李沧东电影的文学性以及当代人的“尴尬喜剧感”59:49 会给自己的小说人物设计星座、生日和籍贯?01:07:12 文风突变/写不下去/感到厌倦的时候要怎么办?01:12:22 文风:关于气质型天才作家(卡夫卡)和不断更新的学习型作家(马尔克斯)【本期节目提到的作品/创作者】雅歌塔·克里斯多夫《恶童日记》金荷娜《拼团人生:无关爱情的同居生活》科塔萨尔、波拉尼奥、博尔赫斯、卡夫卡、马尔克斯、福克纳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余华、莫言、苏童尼采、康德库尔特·冯内古特 Kurt Vonnegut Jr.美剧《继承之战》李沧东 电影《燃烧》《诗》卡佛、布考斯基美剧《怒呛人生》费兰特胡安·鲁尔福“爱尔兰作家们”(托宾、吉根、特雷弗等,以及推荐单读32《寻找救生艇:爱尔兰文学特辑》)“韩国女作家们”(本节目中指金爱烂、韩江等近年受到国际关注的作家们)【本期制作团队】后期剪辑:阿贝、阿君插画:何心文字:丁影子【关于“和别人的男朋友一起逛公园”】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一对母女作为嘉宾,曾琼(笔名扫舍)和Chloe罗衣都是创作者、作家,也是工作上的“合作伙伴”,同时她们各自在网络上进行自媒体内容生产。罗衣在自己的账号中有一个叫做《妈,你怎么想》的栏目,分享了很多母女对谈内容,她们坦诚地交流一切真正关心的重要话题,诸如能否摆脱原生家庭,女性在婚姻中的自我,多语言者的身份认同,对彼此来说人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很多关注者在视频下留言,除了对内容本身的喜欢,更有对母女间能够有如此平等、有爱、真挚又理性的交流感到惊喜。如曾琼所说,母女关系是一个微妙的关系,母女是彼此最亲的人,但是如果关系处理不好,也可以变成是彼此伤害的人。理想的母女关系可能就是,我们能够理解与共情对方的女性处境,也能尊重与支持彼此的个人选择。(场外音)节目的最后主播巫昂和罗衣、扫舍开始交流起画画技巧、哲学阅读与文学写作,进入到了女性创作者交流时间,每次听到女性们能够自然地跨越年龄、地域、背景,真挚地彼此分享和相互学习,都觉得世界变得更温柔有爱了一点。【本期主播及嘉宾】巫昂:上个世纪末开始写东西,昨天才知道服美役的七零后作者和旧媒体人和写作课教师和会画人。新浪微博@巫昂曾琼:笔名扫舍,生于成都,策展人,作家。Chloe罗衣:写作者,绘画者,模特。【收听目录】00:06:35 妈妈对小女儿敏感内向的理解00:11:23 i人艺术家最初是在网络找到兴趣与方向00:25:53 女儿们在建立&定义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00:39:41 母女对话:关于婚姻在女性生活中的位置00:52:49 向00后学习更理性的生活00:59:19 母女作为工作伙伴的边界01:06:42 非纯艺专业“自学成才”的探索01:11:55 多语言背景:哲学用法语,数学用中文,日常交流用英语01:16:06 哲学是思考甚至写作的某种根基【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Auld Lang Syne - DJ Williams【本期节目提到的作品/创作者】王鸥行 Ocean Vuong,越南裔诗人/作家【本期制作团队】后期剪辑:阿贝插画:何心文字:丁影子【关于“和别人的男朋友一起逛公园”】
情人节这一天,我们来一起聊一聊关于“恋爱脑”的事。恋爱脑变成网络热词这么久之后,我们发现很多有意思的现象。首先,关于“恋爱脑”的定义(满脑子都是对方,智商和理智降低,把恋爱需求摆在其它需求之前等等),它几乎是所有刚坠入爱河的人必经的阶段(俗称激情上头),按照人类大脑的正常设置,狂热的上头阶段会逐渐消散,亲密关系会逐步进入下一个阶段。如果一个人在关系中无休止地担惊受怕或完全失去自我,被迫持续地对对方“上头”,这很可能是处于对方的pua操纵,或是自己长期处在不健康的亲密关系模式中无法自控,这些都不是简单的“恋爱脑”能概括的,所谓的反恋爱脑,鼓励切断对恋爱的依赖/兴趣,也无法解决这些复杂的问题,甚至会带来新的问题,比如主播阿贝分享自己曾经出于对“恋爱脑”的恐惧,会开始压抑与恐惧自己的正常情感。其次,恋爱脑对女生来说是贬义词而对男生来说更像是褒义词,这真实地反映了一种错位,实际上很多时候人们“骂醒恋爱脑”骂的也是这种错位,长期以来女生被鼓励成为爱情的化身,被鼓励付出感情甚至将感情当做人生中最重要的事,与此同时男性并不被这样教育和鼓励。于是“女之耽兮不可脱也,男之耽兮犹可脱也”成为这种错位带来的常见结果。与其说要警惕恋爱脑,不如说要真正认真地去分辨个体在恋爱关系中相互争夺自我的界限,警惕那些文化中有毒的浪漫爱洗脑,以及警惕不对等的付出。但无论如何,在一段糟糕的恋爱中感到痛苦/无法立刻摆脱,这并不是我们的错,不要责怪自己恋爱脑(该死的另有其人),能够真挚、热忱、勇敢地去努力爱另一个人,这本身就是美好人生体验和宝贵品质。我们的恋爱史本质上是围绕自己的人生体验,最终我们还是在写自己的剧本,不是围绕着他人服务。祝愿大家都能够更好地爱自己,明晰自己的感受并尊重真实的感受,然后好好享受值得的恋爱。【本期主播及嘉宾】丁影子:前(新)媒体人,非必要不回职场的九零后自由写作者。小红书@丁影子阿贝:零零后书店店主,梦想是成为四线城市的三流小说家。小红书@好语录的安慰发条蓉:坚决不回职场的心理咨询师,东五环外野生两性专家,原生家庭爹妈惧怕的能量导师。新浪微博@发条蓉【收听目录】02:04 “恋爱脑”是怎么定义的?05:23 上头期是恋爱真实发生的阶段,不必去压抑09:32 “恋爱里不恋爱脑难道要事业脑吗”10:50 恋爱脑对女生来说是贬义词对男生来说是褒义词?13:21 骂恋爱脑问题就解决了吗?16:20 一些反复的不健康恋爱模式无法用恋爱脑简单概括26:12 享受恋爱脑的前提是独立的大脑+(甄别)相爱的对象32:44 觉察哪些是自己的想法而哪些是文化洗脑33:37 发姐恋爱脑往事45:02 阿贝恋爱脑往事50:54 影子恋爱脑往事01:01:19 现场解梦环节:关于年少黑历史的噩梦01:03:20 所谓的不受控的恋爱脑,很多时候是遇上了pua01:18:32 恋爱史本质上是围绕自己的人生体验01:20:01 欢迎来和我们互相写信《小破来信 │ 恐婚恐育,究竟在恐什么》【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本期制作团队】后期剪辑:阿君插画:何心文字:丁影子【关于“和别人的男朋友一起逛公园】
本期节目的嘉宾是我们的朋友陈十八,十八是一位工作在县城、因脱口秀在网络出圈、有“五险一金”的青年诗人。我们约定在一个工作日的晚上八点线上录制播客,很默契地对节目主题只字未提(因为没人知道主题是什么),就像诗人朋友们的每次线下聚会,因为朋友或朋友的朋友的在场,于是选择钻进书店/咖啡店/酒吧或者夜晚的街道,加入一场坦诚的对话。(处于爆红前夜的)十八与我们分享了他从“县城文坛”走向“国内诗坛”的成长史,写诗的年轻人们大体分为两种——有五险一金的和没有五险一金的,而有五险一金的那些人正在一面感谢让自己有空写诗的工作,一面努力摆脱无意义的工作内容。然后我们从诗歌和脱口秀聊到在当下网络环境中的表达困境,以和每个人息息相关的性别议题为例,在一个变化着的进程当中,我们不仅面临着各自的局限、共识的错位,也面对积攒了千百年的历史、传统、文化,我们共同看到一些东西在分崩离析,或许朝着我们希望的方向也或许不是,有人敏锐地觉察到而有人选择视而不见,有人真挚地参与其中而有人浑水摸鱼吃进红利。在这种充满碎片和折叠的复杂环境中,理解彼此的困境显得异常重要,只有放下成见理解情绪背后的处境,才有达成交流的基础。无论如何,我们需要这些真实的情绪、理解与讨论。【本期主播及嘉宾】巫昂:上个世纪末开始写东西,昨天才知道服美役的七零后作者和旧媒体人和写作课教师和会画人。新浪微博@巫昂丁影子:前(新)媒体人,非必要不回职场的九零后自由写作者。小红书@丁影子陈十八:诗人,业余脱口秀演员。爱风头。【收听目录】00:01:36 “我有个好朋友出了本诗集能不能寄给你?”00:06:12 县城诗人“发家史”00:20:25 诗歌与脱口秀是生活的出口00:25:48 有五险一金的诗人和没有五险一金的诗人00:31:48 (希望)靠做博主支持自己写作的年轻人们00:35:31 感谢那些让诗人有空写诗的工作00:43:06 脱口秀业务揭秘:把自己说的话按在朋友身上00:47:17 成为“妇女之友”第一步,丢掉“性缘脑”00:53:53 当下环境中的表达困境:里外不是人01:00:19 很多时候女性承担了“性别教育”的额外劳动01:07:31 我们正共同处于变化的进程中01:14:58 只有两种人在网络吃得开:坏人和机灵鬼01:20:35 构成“理解弱者处境”的基础,是善良01:26:02 无论如何,我们需要真实的情绪、理解与讨论【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橙光音乐,小旭音乐 - 踩着开心的节奏【本期制作团队】后期剪辑:阿贝插画:何心文字:丁影子【关于“和别人的男朋友一起逛公园”】
一年一度团圆日,对很多朋友来说也是一年一度“渡劫”时。本期节目主打一个彼此勉励一起发疯,未婚未育的90后和已婚未育的85后一起,分享自己被父母催婚催育、推到悬崖边的时刻,以及如何应对及度过这些时刻。“发疯”已经成为一种集体向往的状态,发疯意味着真正的沟通无法发生,也意味着对压制、规训、入侵的反抗,渴望得到权力关系的重新洗牌。然而我们面临的困境往往是复杂且持久的,所以我们不仅要聊发疯话术,应对策略,更要聊聊催婚催育的本质、父母亲戚的行为动机,以及成年后与父母深层次的“权力更替/争夺”意味着什么。(内含大量平静发疯实例及方法拆解!)很多时候,即便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也可能收效甚微,但起码当我们明确了自己的边界、价值取向,并下决心以种种方式守卫它,能够理解与父母观念的分歧和所处环境的巨大割裂,真正做到“课题分离”之后,我们可以不必承受额外的内疚和情感伤害。欢迎来评论区和听友群寻找赛博情感支持系统。祝我们都拥有一个平和放松的新年。【本期主播及嘉宾】丁影子:前(新)媒体人,非必要不回职场的九零后自由写作者。小红书@丁影子发条蓉:坚决不回职场的心理咨询师,东五环外野生两性专家,原生家庭爹妈惧怕的能量导师。新浪微博@发条蓉秦小破:写诗三年赚了50。微博@秦小破po;播客@撤退进行中【收听目录】00:04:19 “30岁和男友分手,我妈比我更焦虑”00:09:51 “父亲在我30岁去世,未婚变成我的罪过”00:22:45 人生突然被推在悬崖边,只能问自己到底是谁00:27:07 所谓的发疯是为了与父母的权力关系重新洗牌00:34:02 反客为主:你说关心我,请以我的方式来关心00:37:38 催婚催生本质上就是对她人边界的一种突破00:42:38 转移焦点:别把矛头对准自己,甩锅给时代吧00:45:19 发疯场所也很重要,尝试建立自己的主场00:47:34 鼓励父母拥有自己的生活乐趣,越早越好00:53:28 母亲观念上的割裂,女性主义者“腹背受敌”时刻00:56:52 放弃理解彻底隔离,还是持续努力“反教育”父母?01:01:22 坚定地亮出自己的底线和雷点01:07:04 父母的帮助与“权力渗透”的微妙关系01:11:11 父母亲戚的话术很多时候也是在试探你的底线01:17:05 女孩子要保护自己?从学会骂人开始!01:21:31 既然价值观不相容,就放弃做亲戚口中的好孩子01:23:15 学会课题分离,每个人面对自己的人生课题01:27:57 平静发疯实例,手把手教学“立自己的规矩”【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Pastel,Parthenope - Papaya【本期制作团队】后期剪辑:阿贝插画:何心文字:丁影子【关于“和别人的男朋友一起逛公园”】
温馨提示:本期内容涉及《繁花》剧情细节,还在追剧不想被剧透的小伙伴,可以先点击收藏,追完再回来收听哟!Hi大家好,我是返场嘉宾发条蓉,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80后,这一期节目我和90年代初来上海读大学的巫昂老师一起,聊聊热播剧《繁花》里的女性角色。虽然《繁花》是一部“大男主”剧,继许文强后,宝总再次成为那个迷倒整个上海滩的男人,但《繁花》的绚烂之美,离不开其中的女性角色。表面看来,汪小姐,玲子,李李与阿宝间的情感纠葛,仿佛对应着女性在恋爱过程中的三种状态:初恋般的纯真炽热;过日子的精打细算;感情幻灭后的痛苦绝望。但随着剧情推进,我们看到汪小姐从一个没吃过苦头的上海戆小囡,在现实捶打下蜕变成敢于重建自己码头的职场精英;玲子掩藏她的深情与无奈,将最为贴近上海女人或上海妻子形象中的“拎得清”、坚忍和成熟充分展现;李李在由男人说了算的黄河路上掀起巨浪,完成了一场赏味期仅为两年、惊美且孤决的人生豪赌。除了三位人物弧光多重交叠的女主,《繁花》里的女性配角也处处开花,令我们惊喜动容。无论是集市井大女人与小女人于一体的卢美琳,深受玲子影响鼓舞的菱红,人间清醒的潘经理,刀子嘴豆腐心的金科,还是挣扎在大上海想要混出自己一片天的领班小分队……这些身在不同阶层,多维度多视角下的女性角色共同组成了90年代初上海女性的众生相。在这些互相交织的丰满图层中,我们看到了她们对待爱情的态度,审视自己的目光,面对时代浪潮汹涌袭来时个体存在的意义,以及与这股浪潮相遇时个体命运的不同走向。《繁花》为我们的父母辈叙事,将我们拉回梦一般的黄金年代,让我们看到每一个真实的大人物或小人物身上,繁花似锦般的无限希望和可能。《繁花》落幕,在“不响”的留白中,我们能思考的还有很多。03:51  曾经生活在上海的人心里留下的“上海滤镜”08:09  一条黄河路,撑起当年上海的门面12:39  巫昂老师看繁花想起《红楼梦》《海上花列传》13:03  拉扯黏腻、梅雨般的情感模式,魅力何在?19:02  “东京爱情故事”让玲子风评翻盘28:00  玲子是最贴近“上海老婆”的角色31:55  女性间的互相尊重与体谅——玲子与李李的精彩交锋34:22  繁花里的女性角色互为彼此的镜像人物38:43  卢美琳的大女人和小女人44:18  90年代上海从商女性的特质57:36  A先生和宝总的叠影,李李是女版“无脚鸟”01:05:32  汪小姐,真挚可爱的上海“戆小囡”01:12:46  独立女性天然的奋斗意识01:13:14  菱红的转变——女性间的互相影响与鼓舞01:20:13  当下的我们还有“跳悬崖”的勇气吗?01:23:32  胡歌具有当代影视剧男主稀缺的贵公子气质01:28:37  繁花里的文学性,它为我们的父母叙事01:32:33  那个年代繁花似锦的无限希望和可能【本期节目提到的作品/创作者】《繁花》金宇澄《红楼梦》曹雪芹《海上花列传》韩邦庆《海上花》(1998)侯孝贤《阿飞正传》(1990)王家卫独角话剧《初步举证》周可《长江图》(2016)杨超《亲切的金子》(2005)朴赞郁《爱情神话》(2021)邵艺辉《仅你可见》巫昂《上海滩》(1980)招振强《股疯》(1994)李国立【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本期制作团队】后期剪辑:阿贝插画:何心文字:发条蓉【关于“和别人的男朋友一起逛公园”】
我们对孤独的感受似乎很复杂,一方面身为群居动物我们本能的需要人类的支持、害怕全然的孤独,另一方面我们又常常以“感到孤独”为耻。但无论如何,孤独是每个人都必然要面对的人生议题。我们细数了对孤独的种种刻板印象,“孤独”常常和“终老”组成一个词来加重凄惨感,“孤独”也常常与“落单”“落下”联系在一起,让人感受到一种身为loser的羞耻与恐慌。聊完生命中的一些孤独时期后我们发现,孤独的确没有那么美好,也并非每个人都能在一段空荡荡的孤独期后成就一番大事业,但孤独期却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我们的自我。就如鲍曼所说,“如果你从不孤独,那么你不太可能拥有你自己世界的乐趣”。而我们现在共同面对的新问题可能是,比起害怕孤独,很多时候更值得害怕的是我们正在被剥夺与自己相处的时间,无论是学生、社畜、新手妈妈,我们的注意力不断在被外部世界所支配,在个人越来越少的“闲暇时间”里,赛博世界提供了轻而易举的陪伴,也制造了令大脑不断成瘾的永不停歇的刺激。每一个被如此支配过的当代人都在内心呐喊过——我需要在不断被分散注意力的环境中,从耳边或脑海中响起的声音中逃出来,拥有一段只属于自己的时间。对当代人的一种最好的祝福,可能就是祝福你每天都能拥有一段与自己平静相处、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本期主播】巫昂:上个世纪末开始写东西,昨天才知道服美役的七零后作者和旧媒体人和写作课教师和会画人。新浪微博@巫昂丁影子:前(新)媒体人,非必要不回职场的九零后自由写作者。小红书@丁影子阿贝:零零后书店店主,梦想是成为四线城市的三流小说家。小红书@好语录的安慰【收听目录】00:05:58 生育的一个目的是为了抵消孤独感?00:08:11 需要人类的支持是群居动物的本能00:13:47 成长中的独处会很大程度塑造你00:16:08 一个人要成就自我需要漫长的孤独期00:20:53 孤独带来的礼物00:23:19 很多母亲被剥夺了独处的权利00:27:44 无法安静独处是一件很可怕的事00:33:51 互联网带来的轻而易举的陪伴感00:37:32 书店故事:你只能在线下感受到的流动00:39:48 “下沉市场”平台被安放的孤独00:49:22 人类需要一些有自己内心节奏的工作00:56:27 独自一人时喜欢做什么?【本期节目提到的作品/创作者】002 别再用孤独终老吓唬我了,我只想死在书桌上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s/641079598be5d400131b7b1d小破来信 │ 恐婚恐育,究竟在恐什么mp.weixin.qq.com(欢迎加入听友群了解详情,也欢迎大家点击链接参与我们的写信活动!)梭罗和《瓦尔登湖》齐格蒙·鲍曼《来自液态现代世界的44封信》韩炳哲添加宿写作中心微信suwriting-01​,备注听友,加入听友群【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吉森信 - ふるさとの匂い【本期制作团队】后期剪辑:阿贝、阿君插画:何心文字:丁影子【关于“和别人的男朋友一起逛公园”】
录完2023年最后一期节目,我们发现“好像什么也没做就过去了”的这一年,实实在在地发生了很多事。有亲密关系中的平静告别,亲人的猝然离世,面向自我的成长,事业的新节点,推倒重来但持续不断的创作……让我们每个人都感念的,还有和伙伴们的,以及在更广大的志同道合群体中的连接。最直接的就是我们今年即兴上线的播客,在这一年长出了一些触角,不仅连接了彼此也连接到更多可爱的新朋友。作用于我们的,不是线性行进的、标尺般的时间,而是一件件具体推进的小事,一个个互相支持的人,和她他它们在生活中制造出或柔软或激烈的撞击。在节目的最后,我们依旧感谢了上野千鹤子老师,连同所有坚定勇敢持续表达的女性创作者们。在“女性主义”近乎变成热门话题并将像所有热门话题一样遵循“过气”规律的时间点,我们需要的是一起将它更务实地作用于实操层面。新的一年,希望我们都拥有更贴近真实心灵的生活,人与人之间更真切的相处。能够发出声音,一起行动。新年快乐。【本期主播】巫昂:上个世纪末开始写东西,昨天才知道服美役的七零后作者和旧媒体人和写作课教师和会画人。新浪微博@巫昂丁影子:前(新)媒体人,非必要不回职场的九零后自由写作者。小红书@丁影子阿贝:零零后书店店主,梦想是成为四线城市的三流小说家。小红书@好语录的安慰【本期节目提到的作品/创作者】波伏瓦凯特·柯克帕特里克 《成为波伏瓦》弗吉尼亚·伍尔夫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凯瑟琳·安·波特【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Gael - I Remember【本期制作团队】后期剪辑:阿贝、阿君插画:何心文字:丁影子【关于“和别人的男朋友一起逛公园”】
不努力工作、不产出好的成果我就没有价值?如果我毫无价值就会被立刻替代?无法忍受工作是因为我还不够吃苦耐劳?无论如何,被拒绝说明我做得还不够好?离开了现在这份工作/关系,我也不会得到更好的?……聊这期节目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些工作中的“不配得感”宛如幽灵,或多或少(曾经)出现在年轻朋友们的脑袋中,在越加收缩和内卷的环境中,“不努力连工作机会都没有/做不到最好就会失去工作”的压迫感和恐惧感愈加强烈。然而,当我们直面这种情绪和身处的经历,很快就发现深深植入“不配得感”和在它的驱使下拼命工作,也并不能使任何人得到救赎,因为如今我们普遍面对的工作机制是以占据劳动者时间、创造更多消费符号并从中获利为导向的。那么,改变自己看待和工作的关系能够使我们脱离内卷的困境吗?很可能不能,但是,它可以使我们更加健康和快乐啊。越是在糟糕的环境里,越是要认真把自己当人。录完这期节目后我们也发现,工作中的“不配得”模式往往也会在生活、人际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中重复,尤其对长期处于被歧视的群体(比如职场性别歧视中的女性)来说,因为“不做到最好就会被轻易放弃”。主播们只想拿起喇叭对彼此,以及对每一个有“不配得感”的朋友大声说:你值得!(超大声)如果你对这个主题感兴趣,推荐和以下节目配合食用:016 怎么反击这个狗屁世界:做一个盲目乐观的人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s/64a441f8233bfbafdfac50dc022  我开始主动的那一刻,命运就扭转了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s/64ee15463fa4090b749cfb09031 忍一时头晕脑胀,退一步乳腺增生,不忍耐的人生可以有多顺利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s/655ccaefd0028fb4cb841d18【本期主播】丁影子:前(新)媒体人,非必要不回职场的九零后自由写作者。小红书@丁影子阿贝:零零后书店店主,梦想是成为四线城市的三流小说家。小红书@好语录的安慰【本期嘉宾】阿君:本播客编辑部剪辑,播客 @撤退进行中 主播【收听目录】01:10 阿贝的“不配得感”:不工作就怀疑自己的价值02:48 工作中的j人生活中的p人,拒绝内耗07:45 在“我配不上工作”和“工作配不上我”之间拉扯11:44 来自整个工作机制的pua16:38 不断裸辞再回归职场,仍旧在“消费符号”中打转22:36 谈钱羞耻?要相信自己值得赚到钱27:51 “女生真的很擅长从自己身上找原因”29:09 “不配得感”和职场中无处不在的性别歧视有关35:36 你和工作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39:48 慢慢探索出自己生命的轴心在哪里43:28 选择的工作/生活模式也要结合自身特质47:26 时不时要面对自己的回答:激情和calling【本期节目提到的作品/创作者】齐格蒙特·鲍曼 《工作,资本主义和新穷人》汉娜·阿伦特《人的境况》【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Andrew Applepie - Sweet Tomorrow【本期制作团队】后期剪辑:阿君插画:何心文字:丁影子【关于“和别人的男朋友一起逛公园”】
好像没有比冬天更适合一起窝着读书看电影的季节了。当冬日来临,万物开始收缩、褪色,人也变成海边一块半裸露的岩石,开始袒露自己真实的状态。没有春天的萌动,夏天的燥热,也不会像秋天一样目睹由丰盈转入凋落的过程,于是人在进入冬季时,似乎也有这样一个机会看到平静和真实的自己。本期节目中三位好朋友一起共享了今冬愉悦清单,前不久恰好收到另一位主播巫昂老师的新书《仅你可见》,身处不同地域的我们在云端各自阅读这86封情书,被其间涌动的情感深深打动,不约而同地被激发起给人写信的冲动,或许能有“想给另一个人写信”的冲动,本身就是珍贵的,阿贝在第一次读《仅你可见》的夜晚给已经离世的外婆写了一封信,感到自己被深深爱着;阿君回忆起异地恋期间给对方手写的信件,需要一个月的酝酿与等待。除此之外,阿贝也分享了约翰·伯格的《A致X——给狱中情人的温柔书简》,我们发觉这个冬天就这样被书信集的氛围笼罩着,充满和缓与柔情。读这些信的时候忍不住感慨,人会面临必然的死亡,但是又永远在渴望一些永恒的东西,而我们能感受到的最接近永恒的东西可能就是爱。除了被爱意和诗意笼罩,在热饮与被窝的陪伴下,我们也打开了一些哥特故事集,来自昆汀的重口味冬天故事,冰天雪地的冬季大自然,还有治愈系的冬日暖阳般小短剧。总之,这些冬日愉悦清单层次丰富口感分明,欢迎你来一起品味。我们也将会在平安夜组织一场听友群线上云观影活动,无需社交i人友好,欢迎加入听友群(添加微信:suwriting-01,备注听友)。也欢迎你在这个冬天和我们一起阅读这本书信集:【本期主播】丁影子:前(新)媒体人,非必要不回职场的九零后自由写作者。小红书@丁影子阿贝:零零后书店店主,梦想是成为四线城市的三流小说家。小红书@好语录的安慰【本期嘉宾】阿君:本播客编辑部剪辑,播客 @撤退进行中 主播【收听目录】01:35冬天这个季节带给人的感受09:30 精雕细琢短篇小说的爱尔兰作家吉根11:39 冬天很适合读哥特小说!16:29 最近陪伴我们的书信集《仅你可见》20:51 一些写信的回忆:当我们想给另一个人写信,这种情感涌动本身就很珍贵26:36 《仅你可见》片段阅读31:29 一本关于音乐绘画诗歌电影、可以玩起来的书35:05 给狱中情人的温柔书简:爱是我们的庇护所37:37 《给狱中情人的温柔书简》片段阅读42:20 远离城市在冰天雪地中独自过冬43:25 《在西伯利亚森林中》电影台词(粤语版)47:40 跟着昆汀感受一个重口味冬天52:23 一部长诗般的电影《永恒和一日》1:00:51 两部治愈系电视短剧1:05:36如果要在冬天独自去荒野,你会随身携带什么书?【本期节目提到的作品/创作者】克莱尔·吉根《走在蓝色的田野上》雪莉·杰克逊《有花生的寻常一天》巫昂《仅你可见》杰克·吉尔伯特《大火 拒绝天堂:吉尔伯特诗集》胡里奥·科塔萨尔爱伦·坡《泄密的心》史蒂芬·金尼尔·盖曼小野洋子《葡萄柚——一本指令与图画书》约翰·伯格《A致X——给狱中情人的温柔书简》萨菲·奈布《在西伯利亚森林中》昆汀·塔伦蒂诺《八恶人》西奥·安哲罗普洛斯《永恒和一日》Ellen Fairey/Liz Tigelaar《最美丽的小事》松本佳奈《面包和汤和猫咪好天气》西蒙·范·布伊《爱,始于冬季》费尔南多·佩索阿/阿尔伯特·卡埃罗【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Piano Fruits Music,Magnus Eriksson - Married Life阿君推荐的:Sigur Rós - Gold阿贝推荐的:岩崎太整 - Blue Hour影子推荐的:坂本龍一 - 20220207;柏大輔 - Swan Song【本期制作团队】后期剪辑:阿贝插画:何心文字:丁影子【关于“和别人的男朋友一起逛公园”】
我们的“小地方来的”系列更新啦!【来自“小地方”的朋友们将一起深度聊聊本地生活,本地生活关乎过去、当下以及(建设中与理想中的)未来,比起宏大的统计数据,新潮的地域标签或是全面的概括总结,我们更想以某些个体的成长体验及深度实践作为切片,听听看切片背后真实的生活感受。】欢迎大家继续回到火热的东北炕上,无论你喜不喜欢东北,“东北”早已经是一个形容词。本期节目在三位东北i人的激情爆料与吐槽下,我们获知了大量东北生活秘辛。从小被亲戚要求挨个敬酒表演节目,被长辈要求“会来事儿”还得把“舌头捋直了说话”,眼看着从来不正经上班的亲戚和醉心于打架及发横财的朋友,东北i人们敢怒不敢言,只好努力长大、逃离东北。逃出来发现,东北人已经占领了全国各个温暖宜居的城市,不仅热情地招呼亲朋好友组团移居,还能迅速占领本地人的小生意……当回忆起东北往事,东北人的心情似乎总是复杂的,在经济衰退、发展机会寥寥的背景下,大量的人选择了离开,甚至是果断地【逃离】东北的人情社会与破败景象,而在更大范围的经济收缩之下,东北早市、夜宵、房价都以物美价廉量大重新成为了网红。本期的一位节目嘉宾自述,作为70后大学毕业就离开东北去深圳闯荡,而从小在广东长大的00后儿子在吃完东北早市之后,认真开始计划未来回鹤岗躺平。无论如何,本人认为在内卷加班状态下,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可以试着“东北”一点。【本期主播】巫昂:上个世纪末开始写东西,昨天才知道服美役的七零后作者和旧媒体人和写作课教师和会画人。新浪微博@巫昂【本期嘉宾】心心大侠:能东北话和普通话任意切换的海伦人张斌:五音不全却一心想做主唱的白小姐1/2: 录完后希望把自己全剪没的鹤岗人【收听目录】00:01:17 福建省漳浦县招募来的哈(三声)尔滨主播00:02:58 一些东北普通话和东北英语梗00:06:24 这个大城市回来的一看就过得不太好:连个貂儿都没配00:08:35 东北女人穿貂儿时的全身look(标准版)00:17:31 东北版野营:山清水秀的地方架铁锅炖大鹅00:21:34 东北人是怎么逐渐占领全国各个温暖城市的?00:26:20 本地人做生意做不过“黑社会气质”的东北人00:29:24 东北男人时尚look:短貂儿+紧身裤00:34:28 东北本地人从来不正经上班?00:38:21 投生意、买彩票、赌博,一生渴望“发横财”的东北亲戚们00:41:34 “脑袋被人削开瓢”的打架,真的只是因为多看了两眼00:45:05 在东北不仅要会“来事儿”还得“把舌头捋直了”00:49:37 70后妈妈离开东北去深圳闯荡,00后儿子渴望回鹤岗躺平00:52:18 便宜早市和巨大分量的东北菜【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本期制作团队】后期剪辑:阿贝插画:何心文字:丁影子【关于“和别人的男朋友一起逛公园”】
loadin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