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和孩子一起读诗
和孩子一起读诗
Claim Ownership

和孩子一起读诗

Author: 董乐

Subscribed: 68Played: 27,522
Share

Description

先人们到底创作了多少首诗词?也许没有人知道。但在孩子还不谙世事的时候,平仄韵律的诗歌是对他们最好的启蒙、真善美的引导。娱乐广播《睡前故事》将推出版块——《和孩子一起读诗》,这将成为一份礼物,为孩子的枕边时间,添一份宁静,一份辽阔的向往。
780 Episodes
Reverse
萨都剌,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一生给我们留下了将近八百首诗词,在元代以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中都具有一定的地位。因为出生在代州,古时候的代州称为雁门,所以他的诗集称为《雁门集》,萨都剌本人也被称做“雁门才子”。
这是欧阳修描写小满节气时的风景诗。小满,是夏天的第二个节气。夏天成熟的农作物,这个时候,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又没有成熟,只是小满,还没大满。南方,把“满”用来形容雨水的盈缺,说这小满时,田里如果蓄不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种时也没办法栽插水稻。所谓“小满不满,干断田坎”就是这个意思。而北方呢,夏天成熟的作物,已经开始饱满,但又没有成熟,“小得盈满”,所以叫小满。
《小池》杨万里

《小池》杨万里

2019-05-2003:32

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一切都是那么细小,那么轻柔,那么富有初夏的情意。
《书湖阴先生壁》也是一首组诗,我们今天说的是第一首。前两句写湖阴先生家的环境,清幽干净,说明主人是个有品位的人;后两句转到庭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都有深情,“护田”和“排闼”是两个典故,山水有了情谊,主动和人亲近。你看,整首诗里不说湖阴先生,只说山水如何如何,但说来说去,王安石就为了赞美这湖阴先生朴实勤劳,真是高明!
小鸭在深深浅浅的池塘里嬉戏,梅子已经成熟了,天气半晴半阴的。在这宜人的天气里,约上几个好朋友,游了东园又游西园。风景如画,心情格外舒畅,尽情喝酒,有人已经醉醺醺的了。园子里的枇杷果实累累,像金子一样垂挂在树上,正好都摘下来供酒后品尝。
这是一首关于夏天的诗。梅子味道很酸,吃过之后,酸味还留在牙齿间;芭蕉初长,而绿阴映衬到了纱窗上。春去夏来,白天渐渐长了,容易感到疲倦,午睡后起来,没精打采,当看到孩子们追着空中的柳絮玩,沉浸其中,心情也舒畅起来。
这首诗前两句写夏天的景色,清澈,传神。后一句“夹路桑麻行不尽”,很繁华的意思。诗人陆游身处的环境到处打仗,我们只能假设,因为初夏的大自然欣欣向荣,让陆游暂时忘记了国家面临的忧患!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同样漂亮。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是那么自然、合适。
《游子吟》孟郊

《游子吟》孟郊

2019-05-1302:47

慈祥的母亲手里拿着针线,为即将远行的孩子赶做新衣服。临行前,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的,是担心孩子这一去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谁能说像小草的那点孝心,可以报答得了春天的阳光呢?
石桥和茅草屋围绕在曲岸旁,溅溅的流水流入西边的池塘。晴朗的天气和暖暖的微风催生了麦子,麦子的气息随风而来。碧绿的树荫,青幽的绿草,这些都远远胜过了春天百花烂漫的时节。
初夏四月,天气清朗和暖,阵雨过后,天气放晴。雨后山色,青翠怡人。正对着门的南山,分外明净。眼前已经没有随风飘扬的柳絮,只有葵花朵朵朝着太阳开放。 “客中初夏”的“客中”,说的是旅居他乡作客。写这首诗时,司马光正好从朝廷中出来,退居洛阳。 司马光为什么要去洛阳?因为,他和王安石是死对头。宋神宗熙宁三年,王安石在皇帝的支持下实行变法,司马光竭力反对,最后只能被迫离开汴京,去到洛阳,直到宋哲宗即位才回京任职。这首诗的后两句,柳絮和葵花的对比,有讽刺的意思。司马光把王安石比作“柳絮”,用“葵花”比作自己,来表达自己对皇帝是一片忠心的:看够了趋炎附势的柳絮,更要像葵花那样始终向着太阳。
这是一首描写春末夏初的诗,诗人借景抒发了郁郁寡欢的心情。“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这两句有静有动,“清影”和“幽窗”,“竹摇”和“鸟噪”,写得绘声绘色的。“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这两句写烦躁的情绪加重了,初夏时分,海棠花凋谢了,柳絮也飞尽了,白天越来越长,实在给人一种“困人”的感觉。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写《池上早夏》时,白居易已经到晚年,还不适应风平浪静的生活,所以,诗中有对生活的无奈和心里的烦闷。
《首夏》鲍溶

《首夏》鲍溶

2019-05-0702:14

这首诗描写了春末夏初的山林景色,和时不我待的感触。特别是“幽人惜时节,对此感流年”两句,“幽人”本来就够萧索孤凄了,感流年更是道出心底的沉痛,伤春的惆怅表现的淋漓尽致。诗人鲍溶,是中唐时期重要的诗人,《全唐诗》中共存有一百九十七首。
文人伤春,是个永恒的主题,春风春雨,落花垂柳,引起过多少诗人感叹。三月晦日,更是让人想把春天留住。唐朝诗人贾岛也有一首著名的《三月晦日赠刘评事》,诗是这样写的:“三月正当三十日,风光别我苦吟身。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说的也是浓重的惜春情绪。只不过,秦观这首绝句,没有那么悲观,而是顺其自然,豁达通变。
《春别曲》张籍

《春别曲》张籍

2019-05-0504:44

这是一首民歌特色的诗,生动有趣、轻松自然。“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一幅江南春水图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用“堪染”表现春水色彩的浓重,再用初生的小莲叶点出送别的时间,生命的鲜活气息铺面而来。
《春夜》王安石

《春夜》王安石

2019-05-0403:14

王安石在公元1042年考取进士,公元1059年向皇上上奏变法万言书,没有被采纳。直到公元1068年,宋神宗准备实行新法,并召王安石进京。经过二十六年的漫长岁月,王安石终于等到了赏识他的君主,正是龙虎风云、君臣际遇的良机,大展鸿图,就在眼前。所以,面对良宵春色,剪剪轻风,金炉香烬,月移花影,一派风光,为自己政治上的春色撩拨得不能成眠。
《送春》王令

《送春》王令

2019-05-0405:08

诗中的“落更开”说的是阳春三月,花谢了又开,表现春光没有彻底离去;“燕飞来”低矮的屋檐下有燕子飞来飞去,春光生机犹存。“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子规,就是杜鹃,也称布谷鸟,经常在暮春时间啼叫,叫声凄凉;东风则是指春风,春天。诗人很想竭尽全力留住春天的美好时光,又表达了顽强进取,执着追求美好未来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花开寻常事,花落亦自然;东风无需唤,去了总会还。”
《花影》苏轼

《花影》苏轼

2019-05-0303:01

这首《花影》,作者是谁,也曾有争议。有人查遍了《东坡七集》并没有发现收录这首诗,反而在谢枋得的《叠山集》里找到了,于是就有人说,这是谢枋得写的。但是,不管是《东坡七集》还是《叠山集》,都是后来的人抄录的,遗漏和弄错的可能也是有的。而且,谢枋得崇拜苏轼,他在编写《千家诗》时,选了这首诗,并且,从风格上,更像是苏轼的作品:诙谐灵动,充满童趣,语言也有“打油诗”的特色。
《悯农》李绅

《悯农》李绅

2019-05-0303:30

这首诗曾是很多孩子的启蒙诗。描写了农民在烈日下辛苦地锄地,感叹一粥一饭来之不易,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悯农》其实有二首,这是第二首,第一首的“姊妹篇”是这样写的: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说的是: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天下没有哪块田不耕种的,可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会饿死。这两首诗不仅在民间广泛流传,也编进了小学生课本里。
loading
Comments 
Download from Google Play
Download from App St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