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肺炎疫情對過去一年全球不同體育賽事都有嚴重影響,原本於今年舉行的東京奧運延期。 正在備戰的香港運動員亦受影響,更加有在歐洲集訓返港的運動員,確診新型肺炎,體育學院亦因應疫情一度採取封閉式管理。 歐洲主要足球聯賽一度暫停,最終要改變模式,大部分在無觀眾的情況下完成球季。 兩名分別是籃球和足球界的體壇巨星,高比拜仁及馬勒當拿,都於今年離世。 《2020體壇大事回顧》,由陳曉慶及方嘉莉主持。
新型肺炎疫情重創環球經濟,本港首季經濟創有紀錄以來最大跌幅,政府預計全年經濟負增長6.1%。 國泰等企業裁員,失業率突破6%,創2003年沙士後新高。政府推出保就業計劃紓緩失業情況,連同其他抗疫防疫措施,投入逾3000億元,佔本地生產總值11%,預計本年度財政赤字將擴大至逾3000億元的歷史新高。 疫情下金融市場顯著波動,但無礙美股接連創新高,港股就備受壓力。聯儲局連續減息救經濟,低息環境令本港樓價有支持。 年內多隻中概股到香港第二上市。不過,螞蟻集團A+H股集資2700億元,上市前夕...
人類與新型冠狀病毒苦戰一年,過百萬人喪命,這場「抗疫戰」近期終於露出一線曙光,多個國家在疫苗研發方面傳出喜訊,部分國家已率先為國民注射,但距離全民接種仍言之尚早。 疫情改變人類的生活模式,在家工作或學習成為新常態,各行各業大受打擊。各地政府在維持或放寬防疫限制措施之間掙扎,民眾已出現抗疫疲勞。 中美因疫情責任、人權、香港及敏感科技等議題,針鋒相對。美方針對《香港國安法》推出一系列措施;英國就為香港人提供成為英國公民的新途徑。中方多次批評美英兩國,明目張膽並粗暴干涉中國內政與香港事務。 美國選舉...
2020年初,新型肺炎疫情由武漢爆發,迅速蔓延至多個省份。吹哨人、眼科醫生李文亮病逝;武漢歷史性封城76日後才解封。內地經濟、民生活動,年初幾近癱瘓。 隨著疫情逐漸緩和,經濟活動恢復,國內GDP由首季負數到之後已回復正增長。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倡「國內國際雙循環」經濟概念,推動經濟動力。 不過,疫情同時輻射至全球,動搖中國與歐、美多國關係,尤其美國,早已經受貿易戰影響的中美關係,進一步陷入低谷。 在台灣,蔡英文總統今年初以創歷屆新高票數,成功連任,擊敗政治彗星、藍營的韓國瑜。她亦藉口罩外交,開拓...
新型冠狀病毒年初襲港,至今超過8千人受感染、逾100人離世。不同行業受到疫情衝擊,在香港紮根多年的大企業也相繼裁員。抗疫戰由年頭打到年尾,政府推出多項應對措施,社會進入抗疫新常態。 疫情下示威浪潮減退,中央在本年中出手,制定《香港國安法》並在港實施。直至本月中,40人涉嫌違反《香港國安法》被捕。政府認為,《香港國安法》的實施,令香港由亂轉治。憂慮香港前景,有人計劃移民,有人決定流亡海外。 立法會選舉因疫情延後,4名立法會議員被取消資格,民主派首次集體總辭,議會進入新格局。 《2020本...
2019年是參加東京奧運資格衝刺的一年,不少香港運動員期望爭取好成績,奪取奧運入場券。 一場反修例運動,除了影響本港體壇外,亦觸動國際體育界。有外國體育界人士表達意見聲援港人,觸發內地抵制風波。 英超球會利物浦奪得歐聯冠軍,現時正領先聯賽,多支英超球會領隊位置都有改變。 《2019體壇大事回顧》由李俊傑、方嘉莉主持。
修訂《逃犯條例》爭議觸發示威浪潮,過百萬人多次上街,政府初期不肯撤回修例,抗爭越演越烈。7.1、7.21、8.31、10.1等多個日子,爆發激烈警民衝突,警方至今施放超過16000枚催淚彈,為開埠以來前所未見,至今逾6000人被捕。 政府9月正式宣布撤回修例,但事件焦點已經轉為追究警暴及質疑警黑合作。 修例風波同時影響區議會選舉,破紀錄有近300萬選民投票,民主派大勝,建制派重創,區議會政治版圖重新洗牌。 《2019本港大事回顧》由任順熙、林漢山主持。
今年是國慶70周年,天安門廣場舉行大規模閱兵。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國慶後同月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國内強勢,但外交面對困局,中美貿易戰、以至新疆、香港等事務碰壁,引發中國與多國關係緊張。 在台灣,明年初總統大選,「綠地」會否變「藍天」將於下月11日揭盅。多次評論香港反修例事件的民進黨蔡英文,民望回升競逐連任,迎戰國民黨韓國瑜,以及6度參選的親民黨主席宋楚瑜。 六四事件30周年,時任總理李鵬病逝,獲官方高度評價。至於時任中共總書記趙紫陽的骨灰,去世近15年後安葬民間墓地。 《2019兩岸大事回顧》...
本港今年面對多方面挑戰,修訂《逃犯條例》引發連場示威及暴力事件,衝擊本港零售、飲食及旅遊等行業。政府推出多輪措施「撐企業、保就業」,並警告今年將出現財政赤字。 中美貿易戰談判反反覆覆,雙方互加徵關稅,兩國至本月才達成首階段協議,未來中美貿易發展走向,要拭目以待。 內地經濟增長放緩,第三季增長率跌至6%,創1992年有紀錄以來最低。 美國經濟亦放緩,聯儲局減息,支持經濟。 《2019財經大事回顧》由宋家樑、李意琴主持。
中美關係今年主軸繼續是「貿易戰」,雙方「又談又打」,到本月中才就首階段貿易協議文本達成共識,預料下月初在華盛頓簽署。 英國仍未脫歐,歐盟同意押後至最遲下月底。文翠珊今年中辭任執政保守黨黨魁及首相,約翰遜繼任,並帶領保守黨在大選中大勝。 美國與伊朗及北韓的緊張關係未見緩和;示威浪潮席捲各地。 極端天氣在一些國家導致災情;美國通知聯合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被稱為「環保少女」的通貝里,儼如國際「環保代言人」,獲美國《時代雜誌》選為2019年度風雲人物。 《2019國際大事回顧》由羅宇光、張萬燕...
2018年是國際足球壇繁忙的一年,世界盃於俄羅斯舉行,法國擊敗克羅地亞捧走大力神盃。皇家馬德里力壓利物浦贏得歐聯冠軍,曼城以100分成為英超盟主。 香港隊於雅加達亞運取得好成績,本港首席女子單車手李慧詩,成為歷來奪得最多金牌的港隊選手。港隊於亞殘運亦取得歷來最佳成績。 大坂直美於美國公開賽奪得冠軍,震撼網球壇。前羽毛球世界第一球手李宗偉證實患上鼻咽癌,表明將會重返球場。 《2018體壇大事回顧》由記者李俊傑、方嘉莉主持。
中美爆發貿易戰威脅全球經濟前景,對本港經濟的影響亦逐步浮現,第3季經濟增長創兩年來最小升幅。 金融市場亦因為貿易戰陰霾而大幅波動,恒生指數年初創出33484點紀錄新高,到10月則跌至24540點的近一年半低位。 美國持續加息,港美息差拉闊,4至8月金管局共入市27次,合共逾千億港元資金流走。本港銀行到9月跟隨美國加息,是12年來首次。 貿易戰及加息夾擊本港樓市,私人住宅樓價連續21個月創新高後,8至10月累計下跌近4%。 內地互聯網公司小米7月來港上市,成為港股首隻同股不同權企業股份...
2018年,中國政治、經濟和外交,陰晴交替。 國家主席任期限制取消,習近平全票連任,冠名思想寫入憲法。 中美關係緊張,爭拗由貿易,放射至政治、外交和軍事各層面。由互相加徵關稅,美國劍指「中國製造2025」,更向內地兩大電訊設備商:華為集團和中興通訊開刀。至年底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拘捕,連帶影響中加關係。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遺孀劉霞,8年軟禁生涯終結,到德國柏林定居。 內地反貪力度未減,國際刑警組織主席孟宏偉涉貪,返國後失蹤;受賄達15年的重慶前市委書記孫政才被判囚終身。 台灣國際空間大減...
今年有多宗觸目政治事件,兩場立法會補選,建制派成功搶灘,民主派徹底失去今屆立法會分組點票否決權。 港獨被遏止,政府禁止香港民族黨運作,行政會議成立小組處理該黨上訴。香港外國記者會邀請香港民族黨召集人陳浩天演講,副主席馬凱其後被當局拒續簽工作證,引發打壓新聞自由爭議。 年內千億基建陸續啟用,包括廣深港高鐵及港珠澳大橋,但開通初期出現不少問題,引發民怨。 港鐵沙中綫工程安全質素面對連番質疑,觸發港鐵管理層「大地震」,有高層要提早退休或離職。 佔中案3名發起人及另外6名被告案件正式開審。另...
今年國際社會持續風起雲湧,中美爆發貿易戰。華為集團被指違反美國對伊朗的制裁,加拿大應美國要求拘捕集團副董事長孟晚舟。 美國共和黨在中期選舉失去眾議院控制權,特朗普未來施政必受民主黨制肘。 英國脫歐問題兜轉;德國總理默克爾宣布2021年任滿後退下來;歐洲右翼民粹主義繼續抬頭,法國黃背心示威,歐洲一體化再被拖後腿。 朝鮮半島關係在「特金會」、「文金會」、「習金會」後有所緩和。 沙特記者卡舒吉被殺再次突顯中東與西方矛盾。 《2018國際大事回顧》由記者方潤南和張萬燕主持。
2017年是本港體壇豐收一年,香港拳手曹星如取得22場連勝之外,本港首席女子單車手李慧詩,於香港首次舉辦的世界錦標賽中,亦奪得獎牌。 其他本港運動員,包括保齡、羽毛球、乒乓及壁球等不同項目,在多項國際賽事取得佳績,躋身世界前列水平。 南韓籍的香港足球隊主教練金判坤,年底宣布辭職,返回南韓出任當地足總技術總監,震撼本港球壇。 香港再次舉辦電動方程式賽車,以及初次主辦電競的大型表演賽。 國際體壇方面,曼城於英超的連勝紀錄,亦正改寫歷史。 由記者馮卓垣、方嘉莉與大家回顧今年體壇大事。
今年環球主要股市都造好,港股走勢被形容為「慢牛」,恒生指數全年升超過30%,並且10年來首次重上3萬點。 金融市場今年有不少轉變,香港證監會今年採取前置式監管模式,加強執法力度;港交所提出容許「同股不同權」架構企業來港上市,明年首季再諮詢市場。 樓市今年繼續造好,全年樓價有10%以上升幅。父母幫子女置業似乎成為趨勢,買樓變成兩代人的事。財金官員警告,要注意資產價格上升的風險。 記者張詩民及宋家樑,與大家重溫過去一年財經大事。
美國共和黨的特朗普爆冷當選總統,今年1月上台後,盡顯「狂人」本色,在國內推出多項極具爭議的政策,國外則打著「美國優先」旗號,退出多項被他指為有損國家利益的國際協定。「美國優先」變成「美國孤立」。 北韓領袖金正恩今年試爆氫彈,又多次試射彈道導彈,抗衡美國的威脅。金正恩與特朗普兩位狂人隔空互駡,美軍則聯同日本及南韓軍演,朝鮮半島衝突一觸即發。 在歐洲,民族主義及民粹主義抬頭,加泰羅尼亞自治政府單方面宣布獨立,西班牙政府收回主權。歐洲多國今年大選,在難民潮及恐襲陰霾下,極右勢力抬頭,奧地利更加出...
2017年中國最矚目的大事,是中共十九大,總書記習近平提出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獲冠名寫入黨章,並闡述他的治國藍圖,到2050年,全面建成現代化強國。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在獄中確診末期肝癌,保外就醫不久後病逝,骨灰撒入大海。遺孀劉霞則依然自由受限制,抑鬱情況嚴重。 兩岸關係持續低潮,台灣民進黨前黨工李明哲,在大陸被裁定顛覆國家政權罪成判監5年,是台灣人首例。 中國在外交方面,與美國、南北韓以及中美洲工作都有新進展,尤其是巴拿馬棄台北與北京建交,台灣的蔡英文總統指衝擊了...
2017年發生多宗社會民生大事,前行政長官曾蔭權捲入涉貪風波,經審訊後被裁定一項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罪罪成,判囚20個月,是歷來被定罪的最高級政府官員。他提出上訴,獲准保釋。 多宗社會衝突事件送上法庭,雙學三子案、新界東北案、佔旺案和馮敬恩案等,示威人士為抗爭付上代價;佔領行動期間發生的七警案、曾健超案和朱經緯案,今年亦有新進展。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上任,展現施政新風,推出多項房屋和土地政策,但樓價不斷飈升,基層住屋問題未得到解決。 《國歌法》納入《基本法》附件三,但本地未立法,已掀起爭議,多場本地...
Gordon Lam
2021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