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小声喧哗 Loud Murmurs
小声喧哗 Loud Murmurs
Claim Ownership

小声喧哗 Loud Murmurs

Author: 小声喧哗LoudMurmurs

Subscribed: 93Played: 1,345
Share

Description

小声喧哗 Loud Murmurs, 是一档由几个当代青年一起讨论美国流行文化、电影、电视剧的播客。《小声喧哗》想和你分享对“视与听”最纯粹的热爱,也想和你聊聊银幕背后的文化、社会以及时事。影评家罗杰·伊伯特曾说,一部好的电影能让你在两小时中忘记自己的社保号码以及车停在了哪里。在冗余的网络信息和纷乱的日程中,《小声喧哗》开启一场值得加入和聆听的谈话。


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loudmurmurs

iTunes等各大平台也能找到我们。


Loud Murmurs is a podcast dedicated to a thoroughly modern interpretation of pop culture, brought to you by four bilingual and multicultural women (and their friends) who are (unapologetically) loud and have lots of opinions. In our episodes, we'll discuss movies, television, and everything in between. Oh, one more thing: it’s in Chinese.


42 Episodes
Reverse
小声喧哗 Loud Murmurs, 是一档由几个当代青年一起讨论美国流行文化、电影、电视剧的播客。《小声喧哗》想和你分享对“视与听”最纯粹的热爱,也想和你聊聊银幕背后的文化、社会以及时事。影评家罗杰·伊伯特曾说,一部好的电影能让你在两小时中忘记自己的社保号码以及车停在了哪里。在冗余的网络信息和纷乱的日程中,《小声喧哗》开启一场值得加入和聆听的谈话。 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loudmurmurs iTunes等各大平台也能找到我们。 Loud Murmurs is a podcast dedicated to a thoroughly modern interpretation of pop culture, brought to you by four bilingual and multicultural women (and their friends) who are (unapologetically) loud and have lots of opinions. In our episodes, we'll discuss movies, television, and everything in between. Oh, one more thing: it’s in Chinese.
小声喧哗 Loud Murmurs, 是一档由几个当代青年一起讨论美国流行文化、电影、电视剧的播客。《小声喧哗》想和你分享对“视与听”最纯粹的热爱,也想和你聊聊银幕背后的文化、社会以及时事。影评家罗杰·伊伯特曾说,一部好的电影能让你在两小时中忘记自己的社保号码以及车停在了哪里。在冗余的网络信息和纷乱的日程中,《小声喧哗》开启一场值得加入和聆听的谈话。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loudmurmursiTunes等各大平台也能找到我们。Loud Murmur...
小声喧哗和The F Word播客合作(鞠躬感谢邀请),给大家带来了一期关于女权影视作品的播客。在这集播客里,Izzy推荐了 《Russian Dolls/轮回派对》这部作品。而Ina给大家推荐《The Expanse/浩瀚苍穹》这部作品。一部是魔幻风格而充满现实主义元素的作品,另一部则是描绘了未来人类剑拔弩张、阴谋遍布的科幻作品。这两者之中,女性角色是如何刻画的? Izzy和Ina分别描述了她们喜爱这两部剧集的原因,以及分析了这两部迥异的剧集中,对于女性角色的处理方式。 为什么说《Russian Dolls/轮回派对》是一部不动声色的女权电视作品? 为什么对“性”的描写非常激进?爱情元素在女主的世界中分量如同吃饭喝水一样为什么这是一个突破? 与众不容的“大女主”Nadia作为主角和其他配角们颠覆了性别叙事吗? 《The Expanse/浩瀚苍穹》是部打破glass ceiling,探索宇宙的科幻神剧。其中,女性角色强而不虚,那些细节让观众觉得舒适? 剧中女性对于权力非常坦诚和向往,这种设定往往颠覆了“女性对权力扭扭捏捏”的刻画。这种设定反射出了那些现实的短板? ...
一期再次偷偷上传的播客。快听。
告诉你个秘密,小声喧哗其实聊了《美国工厂》 全球化、自动化、资本的跨境流通等等这些概念对一个普通老百姓的影响,究竟有多大?从桌子上摆放的饭碗里的食物,到一个普通美国工人对于自己生命价值的思考——全球化还尚未被反思够吗?它究竟是什么? ...
这一期我们聊了一部斩获圣丹斯评委会大奖的不存在的纪录片。 提起独生子女政策,三位主播@Izzy牛可可, @靠谱青年Ina 和 @依旧是你们的老杨 都抱有复杂的感情。小时候刚刚到海外,听到人批评独生子女政策曾经和同学拍过桌子,觉得作为一个独生子女,维护独生子女政策的正当性仿佛就是在维护自己身份的尊严;在大学慢慢接触定量研究,才意识到人口和生育率的下降不一定完全来自计划生育,还和大学扩招、识字率提高、女性就业率等多重因素有关。近来,女权主义观念在青年女性中的普及与二胎政策的放开正面撞车。许多人开始反思这个我们从未质疑过的政策,开始回望自己的父母辈和自己的家庭在那个历史时代经历过的东西。
从迪士尼电影《花木兰》定角刘亦菲,再到先导预告片放出,最后到中文世界吵得不可开交——关于好莱坞电影中的种族表达和文化表达的争议从来不绝于耳。这期小声喧哗,我们请来了纽约州立大学的电影系任教的@黄小邪在纽约。 从小美人鱼定角黑人,到上气和满大人辱华,再到邦德的选角, 每个角色的争议点,都在于它们的文化表达 (cultural representation) 脱离了我们的舒适区,因此,我们觉得扎眼。在塑造种族观这件事情上,好莱坞背负了原罪,而我们也在不自知地吸收着许多种族观,而将某类审美趣味投射在新电影的角色选择上。 和黄小邪老师一起,小声喧哗的两位主播@Afra和@刁刁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了这些选角争议: -好莱坞最近在资本驱使下对种族和性别的的处理是好事还是坏事?这样的“多元”是资本下的伪装,还是真正的良性变革? -看到非白人的小美人鱼,为什么我们会感到审美被挑战、甚至觉得被冒犯?为什么看到黑人演的小美人鱼,我们就觉得“毁童年”,甚至鱼将不鱼? -好莱坞的技术、镜头语言引导了观众和哪位角色认同——这样的“代入感”为什么常常会让少数族裔觉得撕裂? -国内比较单一的审美系统(特别是女性艺人)和好...
“三小时的电影,我却跟着镜头和布拉德皮特一起在好莱坞开车,没什么情节。” “昆汀牛逼,这是一封写给写给好莱坞的情书。” “电影中对于整个60年代反文化、反战运动的恶意,让我觉得我被昆汀骂了,却说不出来他是怎么骂的我。” 昆汀的第九部长片《好莱坞往事》在面世前就因为题材和卡司,而格外受瞩目。小声喧哗在《好莱坞往事》上映后的第一时间就赶去看了。我们觉得这部影片实在有太多的层面可以讨论,在褒贬都有的情况下,我们决定聊一期好莱坞往事》。这一期,我们请来了老朋友李尔克。 《好莱坞往事》其实是一部filmography,电影作品年表。其实这部影片的时代背景非常值得深究昆汀选择的1969年,恰逢西部片刚刚走向衰败之路;电影用致敬和戏仿构建了一个上世纪60年代的好莱坞世界:电视的兴盛,孤注一掷投拍大制作影片的大制片厂的衰败,当然,还有以波兰斯基为首的欧洲电影人前来好莱坞拍片吸金等。为什么昆汀要用尽全力去还原这个年代? 为什么说这是一部非常私人的电影?这是昆汀“写给上世纪60年代电影的情书”,整部《好莱坞往事》,这种可能带着点悬疑、带着点传记色彩,更多是一场“往事”的,真是有些意识流...
HBO出了一部IMDB历史上评分最高的电视剧《切尔诺贝利》,让全球观众重新体验了几十年前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件———人类历史上和核电历史上最严重的灾难之一。这个灾难最初造成30多人死亡(在随后的几年中死亡人数更多)并且在和欧洲大片地区蔓延放射性污染。 这部电视剧一共只有5集,但是已经被许多人誉为是当之无愧的神剧。这个剧集关注的切尔诺贝利亲历者,被明显划分为三个维度:戈尔巴乔夫的政府、庞大官僚机器下的科学家和技术官僚,以及核灾难后被裹进那场生存战的普通人的故事上,包括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的消防员,消防员的妻子,被迫撤离家乡的市民,护士、矿工、以及数十万被派去“清理”现场的“清理人”。 在这期小声喧哗中,我们请来了Cheng Yangyang博士,Yangyang从小在中国的科大的校园长大。中科大一直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核能源探索的起点。她大学时读了物理学的本科,之后,她从芝加哥大学拿到了物理学博士,现在在康奈尔大学继续博士后研究。 Yangyang关注的科学领域是对撞机物理。在做科学家之余,她还在《外交政策》,《麻省理工技术评论》等杂志撰稿,今年起,她给SupChina写一档关于科学与中国的专栏。她的英文写作真诚而具有诗...
今天,小声喧哗的三位主播@刁刁 @牧歌 @Ina 想和大家聊两部非常难以定义的电影,这两部电影都是是全球化和移民的产物,也是亚裔移民在主流文化中争得话语权的象征。其中,一部叫做《The Farewell》,中文名译作《别告诉她》,另外一部是《Always Be My Maybe》,译作《两小无猜》(虽然更准确的翻译应该是《永远做我的备胎》)……… 《The Farewell》的导演是Lulu Wang,她在中国出生,美国长大。这部电影是急于她自己家庭的真实经历,讲述一个在纽约生活的女主角的奶奶在中国被诊断罹癌,家人们想要通过一场假婚礼——一个善意的谎言——让家里所有人都回国与奶奶最后见上一面。而在纽约长大的女主角却认为知道病况是奶奶的人权。 从表层来看,和别的许多”空降“亚裔电影不同,电影拍摄时采用了沈阳当地电影团队,从语言、口音、场景都非常“中国”。而从深层的来说,电影中有许多场景描绘了欲言又止的感情、酒后失态的中年人、餐桌上暗涌的冲突、婆媳关系、夫妻关系等等。能够让观众静静观察家人时而互褒时而互贬的相处模式,默默地咀嚼着家庭团结与个人主权之间的微妙灰色地带。 小声喧哗的主播们在异国的读书、移民经历,以及和与中国家人们渐行渐...
今天,小声喧哗的主播Izzy和Ina和肖美丽一起来聊一部姬片和爽剧——《杀死伊芙Killing Eve》。肖美丽是一位著名的中国的妇女权利活动家,也是一枚著名的淘宝店店主。我们要一起从许多角度,聊聊这部充满了暴力、欲望、和浪漫关系的姬片。 这是一部BBC America制作的惊悚间谍剧集,根据Luke Jennings的小说改编。类似惊悚间谍剧集其实很常见,而不常见的是,片子的主角都是女性——不是做为花瓶亦或是被拯救的女性角色——这部剧集的基石叙事就是对于女性的社会身份的挑战。 吴卓珊是这部剧当之无愧的主角。她今年47岁,是金球奖首位亚裔“视后”,近年来陆续摘奖,许多观众被她银幕上的感染力与爆发力所折服。在中国,47岁这个年纪对于一位女性演员来说是一个梦魇。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惋惜中国最好的女演员到了演技爆发的年龄时,却只演恶婆婆的角色。社会期待束缚住了演员在银幕上的自我表达,潘虹这样演技和气质都无法被角色定义的女演员,却无戏可演。而反观《杀死伊芙》这部剧,吴卓珊所扮演的这位女杀手,浑身上下都充满了性感、欲望、和自我——不分年龄,个人价值不因年龄而褪色。她们的词典里没有让人惋惜的”老去“,只有让我们...
欢迎扫码或者点击链接收听本期节目,也可以在iTunes, Google Play, Spotify, CastBox等各大平台上找到我们。我们期待你的留言! Itunes: https://apple.co/2VAVf0Z Google play: goo.gl/KjRYPN Spotify: https://spoti.fi/2IWNuRB Soundcloud:https://bit.ly/2FqToIw RSS feed: https://feeds.buzzsprout.com/258327.rss Pocket Cast: http://pca.st/nLid Overcast: https://bit.ly/2SL7MNJ 喜马拉雅:https://bit.ly/2TrxJpZ
小声喧哗 Loud Murmurs, 是一档由几个当代青年一起讨论美国流行文化、电影、电视剧的播客。《小声喧哗》想和你分享对“视与听”最纯粹的热爱,也想和你聊聊银幕背后的文化、社会以及时事。影评家罗杰·伊伯特曾说,一部好的电影能让你在两小时中忘记自己的社保号码以及车停在了哪里。在冗余的网络信息和纷乱的日程中,《小声喧哗》开启一场值得加入和聆听的谈话。 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loudmurmurs iTunes等各大平台也能找到我们。 Loud Murmurs is a podcast dedicated to a thoroughly modern interpretation of pop culture, brought to you by four bilingual and multicultural women (and their friends) who are (unapologetically) loud and have lots of opinions. In our episodes, we'll discuss movies, television, and everything in between. Oh, one more thing: it’s in Chinese.
和女性脱口秀表演者聊聊“幽默”和“困惑”—— 你要是经常看@谷大白话,肯定知道扣扣熊,吉米鸡毛这样的名字。他们不仅是流行文化的部分,也是zz对话的重要参与者。 Stand-up Comedy——单口喜剧——所探讨的内容范畴也越来越大,不再局限于讲段子抖包袱,开始在嬉笑怒骂之间讨论严肃的社会、种族问题,甚至成为了很多人摄入新闻的主要媒介。许多政治家也因为能够讲段子、有幽默感,而被安上了亲民、风趣、有魅力的标签。可以说在许多领域,“有幽默感”和“资源获取”都成正比。 而且,喜剧的穿透力,传播力的更广,受众也更加丰富。和我们熟悉的新闻写作相比,喜剧的反馈更加有即时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甚至有可能更能让人思考。因为它体现的是主观经历、表演者和观众的互动是非常个人化、没有屏障的。你可以允许观众嘲笑你、自嘲、甚至嘲笑观众。 但是观看女性整体,仍然摆脱不掉“不幽默”、“放不开”、“开不起玩笑”的刻板印象。 社会对男性自嘲、扮丑搞笑的容忍度远远大于对女性的。对于单口喜剧的市场刚刚打开的中国来说,女性脱口秀表演者更是少之又少。 于是今天小声喧哗请来了Eva Hart, Vicky Xu和Mia Li三位...
小声喧哗 X 爱死机 X 陈楸帆 Netflix的《爱死机》给广大科幻迷看到了另外一种可能性。 这个由18集短片被18个团队分头做了出来的剧集,每一集都讲了一个独立的、完整的故事,许多剧集都被誉为是”神作“,IMDB上目前是8.9分,烂番茄也有78%,豆瓣上更是高达9.2分。可以说是一部现象级的一部作品。 这个系列动画短篇集,每一集只有十几分钟,大部分都改编自英美著名科幻作家的作品。这个系列的形式丰富,从二维、3D各种风格的镜头语言和动画风格都有。又因为是著名导演大卫•芬奇和蒂姆•米勒操刀,所以整部剧集充满了烧钱的味道。在《爱死机》在中国也被如火如荼的讨论的时候,小声喧哗请来了中国80后一代中国科幻作家中的佼佼者,陈楸帆,来和我们一起聊这部作品。在对话中,他不仅深度聊了聊对于这些剧集的看法,也很真诚地讲了自己对于性别问题的看法和短板(其实在充斥着男性视角的科幻届,陈楸帆已经跑在了性别平等的前沿)。 这期,我们聊了三集最受赞誉和被小声喧哗团队认为最值得聊的《爱死机》剧集,分别是来自英国科幻作家 Alastair Reynolds的Zima Blue《齐马的蓝》,Beyond the Aquila ...
首先,小声喧哗感谢大家在Patreon上对我们的支持!我们收到了比想象中要多许多的鼓励。在此给大家鞠躬。顺便继续附上Patreon的页面,我们持续接收支持和订阅:https://www.patreon.com/loudmurmurs 刚开始在国内公映的《波西米亚狂想曲》早一些时候在颁奖季获得不少认可;男主角Rami Malek因为这部电影斩获了一大批奖项,其中包括奥斯卡最佳男主。这部电影因此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在中国成长的几代人,都是在We Will Rock You, We Are the Champions这样耳熟能详的歌曲中观看了2002年中国唯一一次世界杯征程和2004的雅典奥运会。 当我们提到We Will Rock You, We Are the Champions这些歌曲时,我们想到的是千禧年那个正在崛起的中国和对2000年充满理想的中国老百姓,是振奋人心的期冀和传唱在街头巷尾的”我们是冠军“的旋律。而这些赞歌背后的创作者们——皇后乐队–––以及他们曾经挣扎过的历史,都很少被人所知。 在这期小声喧哗中,我们选择了”被抹去的波西米亚狂想曲”这个题目,去聊聊《波西米亚狂想曲》中,被抹去的同性恋情节,以及广义上,在中国被抹去、被删减的性少数群体。 我们请来了独立撰稿人和学者重木加入了这一期...
小声喧哗 Loud Murmurs, 是一档由几个当代青年一起讨论美国流行文化、电影、电视剧的播客。《小声喧哗》想和你分享对“视与听”最纯粹的热爱,也想和你聊聊银幕背后的文化、社会以及时事。影评家罗杰·伊伯特曾说,一部好的电影能让你在两小时中忘记自己的社保号码以及车停在了哪里。在冗余的网络信息和纷乱的日程中,《小声喧哗》开启一场值得加入和聆听的谈话。 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loudmurmurs iTunes等各大平台也能找到我们。 Loud Murmurs is a podcast dedicated to a thoroughly modern interpretation of pop culture, brought to you by four bilingual and multicultural women (and their friends) who are (unapologetically) loud and have lots of opinions. In our episodes, we'll discuss movies, television, and everything in between. Oh, one more thing: it’s in Chinese.
奥斯卡已经过去好几天了,但是对于最佳影片的《绿皮书》及很多颁奖典礼的瞬间的争议,依然如火如荼。 小声喧哗的”深夜版本“就要带着你点评一遍这届奥斯卡在度过了争议缠身的数年以后,如何在人口构成、种族构成都有了极大转变娱乐业找到一个合适的定位?以及这个代表着业界最高荣誉的奖项,如何囘在举步维艰中,强化了银幕上的矛盾,以及弱化了对于种种社会议题的现实和争议?
这届奥斯卡典礼上,最让人动容的是年轻的墨西哥女演员、1993年出生的耶莉莎·阿帕里西奥(Yalitza Aparicio)牵着自己母亲的手,走上了奥斯卡的红毯。 奥斯卡一直被看做是一个一个难以冲破的权力、名望、金钱、文化霸权的象征。耶莉莎在出演《罗马》这部电影之前,在墨西哥一个偏远的城市做教师,从未接触过表演,她的母亲是一个家务工人,她们距离举世关注的红毯,不仅是阶级之遥。这次,她们两位在奥斯卡的现身,是比任何奖项都值得记下的瞬间,也是拉丁裔在主流电影届的高光时刻。耶莉莎在《罗马》中扮演了一名墨西哥原住民的家佣Cleo,因她出色的表演获得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女主角提名。 《罗马》这部电影也因为众多标签,在颁奖季显得格外出众:本片的导演阿方索·卡隆是好莱坞”墨西哥三杰“的一员,他导演的《地心引力》(2013年)和《人类之子》(2006年)都得到了极高的赞誉。在刚刚过去的奥斯卡上,卡隆也一举因为这部电影获得了最佳导演小金人。 此外,这部电影由美国流媒体巨头Netflix制作发行,和“传统”好莱坞电影的轨迹有所不同。《罗马》基于故事发生在墨西哥城的一个...
loadin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