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书版老子《德道经》

<p data-flag="normal" style="font-size:16px;color:#333333;line-height:30px;word-break:break-all;font-family:Helvetica,Arial,sans-serif;font-weight:normal">在纸尚末发明之前的中国上古时期,人们主要利用龟甲兽骨、陶器、金石、竹木、帛等等作为记事的书与契刻材料。由于文化的普及、社会的进步,春秋战国直至秦汉时期,出于取材料和阅读的便利,人们已更多地以竹简、木牍、 帛书为书写载体,进行社会交流与文化传播。 </p><p data-flag="normal" style="font-size:16px;color:#333333;line-height:30px;word-break:break-all;font-family:Helvetica,Arial,sans-serif;font-weight:normal"><span data-flag="normal" style="font-size:16px;color:#333333;line-height:30px;word-break:break-all;font-family:Helvetica,Arial,sans-serif;font-weight:normal"><br /></span></p><p data-flag="normal" style="font-size:16px;color:#333333;line-height:30px;word-break:break-all;font-family:Helvetica,Arial,sans-serif;font-weight:normal">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老子》共有甲、乙两本,甲本用篆书抄写,乙本用隶书抄写,据所避汉朝名讳,知甲本年代稍早。特别是隶书乙本的发现,再次弥补了从秦上篆向东汉隶书演进过程中长期以来所存在的实物作品之匮乏。</p><p data-flag="normal" style="font-size:16px;color:#333333;line-height:30px;word-break:break-all;font-family:Helvetica,Arial,sans-serif;font-weight:normal"><br />老子是春秋时代著名思想家,也是道家的创始人,提出“清静无为”的道家学说,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史的发展产生过很大影响。帛书版《老子》与传本《老子》在章节排列上以及文字表述上有所不同,帛书版《老子》第一至第四十四章为上篇德经,第四十五章至第八十一章为下篇道经。</p><br /><br />

德道经 第八十章

在纸尚末发明之前的中国上古时期,人们主要利用龟甲兽骨、陶器、金石、竹木、帛等等作为记事的书与契刻材料。由于文化的普及、社会的进步,春秋战国直至秦汉时期,出于取材料和阅读的便利,人们已更多地以竹简、木牍、 帛书为书写载体,进行社会交流与文化传播。 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老子》共有甲、乙两本,甲本用篆书抄写,乙本用隶书抄写,据所避汉朝名讳,知甲本年代稍早。特别是隶书乙本的发现,再次弥补了从秦上篆向东汉隶书演进过程中长期以来所存在的实物作品之匮乏。老子是春秋时代著名思想家,也是道家的创始人,提出“清静无为”的道家学说,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史的发展产生过很大影响。帛书版《老子》与传本《老子》在章节排列上以及文字表述上有所不同,帛书版《老子》第一至第四十四章为上篇德经,第四十五章至第八十一章为下篇道经。

04-29
00:35

德道经 第八十一章

在纸尚末发明之前的中国上古时期,人们主要利用龟甲兽骨、陶器、金石、竹木、帛等等作为记事的书与契刻材料。由于文化的普及、社会的进步,春秋战国直至秦汉时期,出于取材料和阅读的便利,人们已更多地以竹简、木牍、 帛书为书写载体,进行社会交流与文化传播。 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老子》共有甲、乙两本,甲本用篆书抄写,乙本用隶书抄写,据所避汉朝名讳,知甲本年代稍早。特别是隶书乙本的发现,再次弥补了从秦上篆向东汉隶书演进过程中长期以来所存在的实物作品之匮乏。老子是春秋时代著名思想家,也是道家的创始人,提出“清静无为”的道家学说,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史的发展产生过很大影响。帛书版《老子》与传本《老子》在章节排列上以及文字表述上有所不同,帛书版《老子》第一至第四十四章为上篇德经,第四十五章至第八十一章为下篇道经。

04-29
00:32

德道经 第七十一章

在纸尚末发明之前的中国上古时期,人们主要利用龟甲兽骨、陶器、金石、竹木、帛等等作为记事的书与契刻材料。由于文化的普及、社会的进步,春秋战国直至秦汉时期,出于取材料和阅读的便利,人们已更多地以竹简、木牍、 帛书为书写载体,进行社会交流与文化传播。 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老子》共有甲、乙两本,甲本用篆书抄写,乙本用隶书抄写,据所避汉朝名讳,知甲本年代稍早。特别是隶书乙本的发现,再次弥补了从秦上篆向东汉隶书演进过程中长期以来所存在的实物作品之匮乏。老子是春秋时代著名思想家,也是道家的创始人,提出“清静无为”的道家学说,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史的发展产生过很大影响。帛书版《老子》与传本《老子》在章节排列上以及文字表述上有所不同,帛书版《老子》第一至第四十四章为上篇德经,第四十五章至第八十一章为下篇道经。

04-29
00:55

德道经 第七十二章

在纸尚末发明之前的中国上古时期,人们主要利用龟甲兽骨、陶器、金石、竹木、帛等等作为记事的书与契刻材料。由于文化的普及、社会的进步,春秋战国直至秦汉时期,出于取材料和阅读的便利,人们已更多地以竹简、木牍、 帛书为书写载体,进行社会交流与文化传播。 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老子》共有甲、乙两本,甲本用篆书抄写,乙本用隶书抄写,据所避汉朝名讳,知甲本年代稍早。特别是隶书乙本的发现,再次弥补了从秦上篆向东汉隶书演进过程中长期以来所存在的实物作品之匮乏。老子是春秋时代著名思想家,也是道家的创始人,提出“清静无为”的道家学说,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史的发展产生过很大影响。帛书版《老子》与传本《老子》在章节排列上以及文字表述上有所不同,帛书版《老子》第一至第四十四章为上篇德经,第四十五章至第八十一章为下篇道经。

04-29
00:56

德道经 第七十三章

在纸尚末发明之前的中国上古时期,人们主要利用龟甲兽骨、陶器、金石、竹木、帛等等作为记事的书与契刻材料。由于文化的普及、社会的进步,春秋战国直至秦汉时期,出于取材料和阅读的便利,人们已更多地以竹简、木牍、 帛书为书写载体,进行社会交流与文化传播。 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老子》共有甲、乙两本,甲本用篆书抄写,乙本用隶书抄写,据所避汉朝名讳,知甲本年代稍早。特别是隶书乙本的发现,再次弥补了从秦上篆向东汉隶书演进过程中长期以来所存在的实物作品之匮乏。老子是春秋时代著名思想家,也是道家的创始人,提出“清静无为”的道家学说,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史的发展产生过很大影响。帛书版《老子》与传本《老子》在章节排列上以及文字表述上有所不同,帛书版《老子》第一至第四十四章为上篇德经,第四十五章至第八十一章为下篇道经。

04-29
00:40

德道经 第七十四章

在纸尚末发明之前的中国上古时期,人们主要利用龟甲兽骨、陶器、金石、竹木、帛等等作为记事的书与契刻材料。由于文化的普及、社会的进步,春秋战国直至秦汉时期,出于取材料和阅读的便利,人们已更多地以竹简、木牍、 帛书为书写载体,进行社会交流与文化传播。 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老子》共有甲、乙两本,甲本用篆书抄写,乙本用隶书抄写,据所避汉朝名讳,知甲本年代稍早。特别是隶书乙本的发现,再次弥补了从秦上篆向东汉隶书演进过程中长期以来所存在的实物作品之匮乏。老子是春秋时代著名思想家,也是道家的创始人,提出“清静无为”的道家学说,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史的发展产生过很大影响。帛书版《老子》与传本《老子》在章节排列上以及文字表述上有所不同,帛书版《老子》第一至第四十四章为上篇德经,第四十五章至第八十一章为下篇道经。

04-29
00:43

德道经 第七十五章

在纸尚末发明之前的中国上古时期,人们主要利用龟甲兽骨、陶器、金石、竹木、帛等等作为记事的书与契刻材料。由于文化的普及、社会的进步,春秋战国直至秦汉时期,出于取材料和阅读的便利,人们已更多地以竹简、木牍、 帛书为书写载体,进行社会交流与文化传播。 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老子》共有甲、乙两本,甲本用篆书抄写,乙本用隶书抄写,据所避汉朝名讳,知甲本年代稍早。特别是隶书乙本的发现,再次弥补了从秦上篆向东汉隶书演进过程中长期以来所存在的实物作品之匮乏。老子是春秋时代著名思想家,也是道家的创始人,提出“清静无为”的道家学说,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史的发展产生过很大影响。帛书版《老子》与传本《老子》在章节排列上以及文字表述上有所不同,帛书版《老子》第一至第四十四章为上篇德经,第四十五章至第八十一章为下篇道经。

04-29
01:15

德道经 第七十六章

在纸尚末发明之前的中国上古时期,人们主要利用龟甲兽骨、陶器、金石、竹木、帛等等作为记事的书与契刻材料。由于文化的普及、社会的进步,春秋战国直至秦汉时期,出于取材料和阅读的便利,人们已更多地以竹简、木牍、 帛书为书写载体,进行社会交流与文化传播。 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老子》共有甲、乙两本,甲本用篆书抄写,乙本用隶书抄写,据所避汉朝名讳,知甲本年代稍早。特别是隶书乙本的发现,再次弥补了从秦上篆向东汉隶书演进过程中长期以来所存在的实物作品之匮乏。老子是春秋时代著名思想家,也是道家的创始人,提出“清静无为”的道家学说,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史的发展产生过很大影响。帛书版《老子》与传本《老子》在章节排列上以及文字表述上有所不同,帛书版《老子》第一至第四十四章为上篇德经,第四十五章至第八十一章为下篇道经。

04-29
00:45

德道经 第七十七章

在纸尚末发明之前的中国上古时期,人们主要利用龟甲兽骨、陶器、金石、竹木、帛等等作为记事的书与契刻材料。由于文化的普及、社会的进步,春秋战国直至秦汉时期,出于取材料和阅读的便利,人们已更多地以竹简、木牍、 帛书为书写载体,进行社会交流与文化传播。 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老子》共有甲、乙两本,甲本用篆书抄写,乙本用隶书抄写,据所避汉朝名讳,知甲本年代稍早。特别是隶书乙本的发现,再次弥补了从秦上篆向东汉隶书演进过程中长期以来所存在的实物作品之匮乏。老子是春秋时代著名思想家,也是道家的创始人,提出“清静无为”的道家学说,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史的发展产生过很大影响。帛书版《老子》与传本《老子》在章节排列上以及文字表述上有所不同,帛书版《老子》第一至第四十四章为上篇德经,第四十五章至第八十一章为下篇道经。

04-29
00:36

德道经 第七十章

在纸尚末发明之前的中国上古时期,人们主要利用龟甲兽骨、陶器、金石、竹木、帛等等作为记事的书与契刻材料。由于文化的普及、社会的进步,春秋战国直至秦汉时期,出于取材料和阅读的便利,人们已更多地以竹简、木牍、 帛书为书写载体,进行社会交流与文化传播。 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老子》共有甲、乙两本,甲本用篆书抄写,乙本用隶书抄写,据所避汉朝名讳,知甲本年代稍早。特别是隶书乙本的发现,再次弥补了从秦上篆向东汉隶书演进过程中长期以来所存在的实物作品之匮乏。老子是春秋时代著名思想家,也是道家的创始人,提出“清静无为”的道家学说,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史的发展产生过很大影响。帛书版《老子》与传本《老子》在章节排列上以及文字表述上有所不同,帛书版《老子》第一至第四十四章为上篇德经,第四十五章至第八十一章为下篇道经。

04-29
00:30

德道经 第七十八章

在纸尚末发明之前的中国上古时期,人们主要利用龟甲兽骨、陶器、金石、竹木、帛等等作为记事的书与契刻材料。由于文化的普及、社会的进步,春秋战国直至秦汉时期,出于取材料和阅读的便利,人们已更多地以竹简、木牍、 帛书为书写载体,进行社会交流与文化传播。 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老子》共有甲、乙两本,甲本用篆书抄写,乙本用隶书抄写,据所避汉朝名讳,知甲本年代稍早。特别是隶书乙本的发现,再次弥补了从秦上篆向东汉隶书演进过程中长期以来所存在的实物作品之匮乏。老子是春秋时代著名思想家,也是道家的创始人,提出“清静无为”的道家学说,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史的发展产生过很大影响。帛书版《老子》与传本《老子》在章节排列上以及文字表述上有所不同,帛书版《老子》第一至第四十四章为上篇德经,第四十五章至第八十一章为下篇道经。

04-29
00:43

德道经 第七十九章

在纸尚末发明之前的中国上古时期,人们主要利用龟甲兽骨、陶器、金石、竹木、帛等等作为记事的书与契刻材料。由于文化的普及、社会的进步,春秋战国直至秦汉时期,出于取材料和阅读的便利,人们已更多地以竹简、木牍、 帛书为书写载体,进行社会交流与文化传播。 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老子》共有甲、乙两本,甲本用篆书抄写,乙本用隶书抄写,据所避汉朝名讳,知甲本年代稍早。特别是隶书乙本的发现,再次弥补了从秦上篆向东汉隶书演进过程中长期以来所存在的实物作品之匮乏。老子是春秋时代著名思想家,也是道家的创始人,提出“清静无为”的道家学说,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史的发展产生过很大影响。帛书版《老子》与传本《老子》在章节排列上以及文字表述上有所不同,帛书版《老子》第一至第四十四章为上篇德经,第四十五章至第八十一章为下篇道经。

04-29
00:32

德道经 第六十六章

在纸尚末发明之前的中国上古时期,人们主要利用龟甲兽骨、陶器、金石、竹木、帛等等作为记事的书与契刻材料。由于文化的普及、社会的进步,春秋战国直至秦汉时期,出于取材料和阅读的便利,人们已更多地以竹简、木牍、 帛书为书写载体,进行社会交流与文化传播。 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老子》共有甲、乙两本,甲本用篆书抄写,乙本用隶书抄写,据所避汉朝名讳,知甲本年代稍早。特别是隶书乙本的发现,再次弥补了从秦上篆向东汉隶书演进过程中长期以来所存在的实物作品之匮乏。老子是春秋时代著名思想家,也是道家的创始人,提出“清静无为”的道家学说,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史的发展产生过很大影响。帛书版《老子》与传本《老子》在章节排列上以及文字表述上有所不同,帛书版《老子》第一至第四十四章为上篇德经,第四十五章至第八十一章为下篇道经。

04-29
00:30

德道经 第六十八章

在纸尚末发明之前的中国上古时期,人们主要利用龟甲兽骨、陶器、金石、竹木、帛等等作为记事的书与契刻材料。由于文化的普及、社会的进步,春秋战国直至秦汉时期,出于取材料和阅读的便利,人们已更多地以竹简、木牍、 帛书为书写载体,进行社会交流与文化传播。 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老子》共有甲、乙两本,甲本用篆书抄写,乙本用隶书抄写,据所避汉朝名讳,知甲本年代稍早。特别是隶书乙本的发现,再次弥补了从秦上篆向东汉隶书演进过程中长期以来所存在的实物作品之匮乏。老子是春秋时代著名思想家,也是道家的创始人,提出“清静无为”的道家学说,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史的发展产生过很大影响。帛书版《老子》与传本《老子》在章节排列上以及文字表述上有所不同,帛书版《老子》第一至第四十四章为上篇德经,第四十五章至第八十一章为下篇道经。

04-29
00:35

德道经 第六十章

在纸尚末发明之前的中国上古时期,人们主要利用龟甲兽骨、陶器、金石、竹木、帛等等作为记事的书与契刻材料。由于文化的普及、社会的进步,春秋战国直至秦汉时期,出于取材料和阅读的便利,人们已更多地以竹简、木牍、 帛书为书写载体,进行社会交流与文化传播。 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老子》共有甲、乙两本,甲本用篆书抄写,乙本用隶书抄写,据所避汉朝名讳,知甲本年代稍早。特别是隶书乙本的发现,再次弥补了从秦上篆向东汉隶书演进过程中长期以来所存在的实物作品之匮乏。老子是春秋时代著名思想家,也是道家的创始人,提出“清静无为”的道家学说,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史的发展产生过很大影响。帛书版《老子》与传本《老子》在章节排列上以及文字表述上有所不同,帛书版《老子》第一至第四十四章为上篇德经,第四十五章至第八十一章为下篇道经。

04-29
00:48

德道经 第六十一章

在纸尚末发明之前的中国上古时期,人们主要利用龟甲兽骨、陶器、金石、竹木、帛等等作为记事的书与契刻材料。由于文化的普及、社会的进步,春秋战国直至秦汉时期,出于取材料和阅读的便利,人们已更多地以竹简、木牍、 帛书为书写载体,进行社会交流与文化传播。 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老子》共有甲、乙两本,甲本用篆书抄写,乙本用隶书抄写,据所避汉朝名讳,知甲本年代稍早。特别是隶书乙本的发现,再次弥补了从秦上篆向东汉隶书演进过程中长期以来所存在的实物作品之匮乏。老子是春秋时代著名思想家,也是道家的创始人,提出“清静无为”的道家学说,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史的发展产生过很大影响。帛书版《老子》与传本《老子》在章节排列上以及文字表述上有所不同,帛书版《老子》第一至第四十四章为上篇德经,第四十五章至第八十一章为下篇道经。

04-29
00:33

德道经 第六十二章

在纸尚末发明之前的中国上古时期,人们主要利用龟甲兽骨、陶器、金石、竹木、帛等等作为记事的书与契刻材料。由于文化的普及、社会的进步,春秋战国直至秦汉时期,出于取材料和阅读的便利,人们已更多地以竹简、木牍、 帛书为书写载体,进行社会交流与文化传播。 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老子》共有甲、乙两本,甲本用篆书抄写,乙本用隶书抄写,据所避汉朝名讳,知甲本年代稍早。特别是隶书乙本的发现,再次弥补了从秦上篆向东汉隶书演进过程中长期以来所存在的实物作品之匮乏。老子是春秋时代著名思想家,也是道家的创始人,提出“清静无为”的道家学说,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史的发展产生过很大影响。帛书版《老子》与传本《老子》在章节排列上以及文字表述上有所不同,帛书版《老子》第一至第四十四章为上篇德经,第四十五章至第八十一章为下篇道经。

04-29
00:25

德道经 第六十三章

在纸尚末发明之前的中国上古时期,人们主要利用龟甲兽骨、陶器、金石、竹木、帛等等作为记事的书与契刻材料。由于文化的普及、社会的进步,春秋战国直至秦汉时期,出于取材料和阅读的便利,人们已更多地以竹简、木牍、 帛书为书写载体,进行社会交流与文化传播。 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老子》共有甲、乙两本,甲本用篆书抄写,乙本用隶书抄写,据所避汉朝名讳,知甲本年代稍早。特别是隶书乙本的发现,再次弥补了从秦上篆向东汉隶书演进过程中长期以来所存在的实物作品之匮乏。老子是春秋时代著名思想家,也是道家的创始人,提出“清静无为”的道家学说,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史的发展产生过很大影响。帛书版《老子》与传本《老子》在章节排列上以及文字表述上有所不同,帛书版《老子》第一至第四十四章为上篇德经,第四十五章至第八十一章为下篇道经。

04-29
00:35

德道经 第六十四章

在纸尚末发明之前的中国上古时期,人们主要利用龟甲兽骨、陶器、金石、竹木、帛等等作为记事的书与契刻材料。由于文化的普及、社会的进步,春秋战国直至秦汉时期,出于取材料和阅读的便利,人们已更多地以竹简、木牍、 帛书为书写载体,进行社会交流与文化传播。 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老子》共有甲、乙两本,甲本用篆书抄写,乙本用隶书抄写,据所避汉朝名讳,知甲本年代稍早。特别是隶书乙本的发现,再次弥补了从秦上篆向东汉隶书演进过程中长期以来所存在的实物作品之匮乏。老子是春秋时代著名思想家,也是道家的创始人,提出“清静无为”的道家学说,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史的发展产生过很大影响。帛书版《老子》与传本《老子》在章节排列上以及文字表述上有所不同,帛书版《老子》第一至第四十四章为上篇德经,第四十五章至第八十一章为下篇道经。

04-29
01:27

德道经 第六十五章

在纸尚末发明之前的中国上古时期,人们主要利用龟甲兽骨、陶器、金石、竹木、帛等等作为记事的书与契刻材料。由于文化的普及、社会的进步,春秋战国直至秦汉时期,出于取材料和阅读的便利,人们已更多地以竹简、木牍、 帛书为书写载体,进行社会交流与文化传播。 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老子》共有甲、乙两本,甲本用篆书抄写,乙本用隶书抄写,据所避汉朝名讳,知甲本年代稍早。特别是隶书乙本的发现,再次弥补了从秦上篆向东汉隶书演进过程中长期以来所存在的实物作品之匮乏。老子是春秋时代著名思想家,也是道家的创始人,提出“清静无为”的道家学说,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史的发展产生过很大影响。帛书版《老子》与传本《老子》在章节排列上以及文字表述上有所不同,帛书版《老子》第一至第四十四章为上篇德经,第四十五章至第八十一章为下篇道经。

04-29
00:48

Recommend Chann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