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
扯读
扯读
Author: 扯读
Subscribed: 8Played: 14Subscribe
Share
© 扯读 @喜马拉雅FM
Description
一档泛文化播客节目,两周一更,周四更新(放鸽子≈主播闭关修炼)。
本节目由常驻主播@包子、@Q、@桑夏,三枚长期浸淫在图书出版、文教宣行业的螺丝钉,和资深营销行家飞行主播@陈老师倾情献声,还赠送5号主播@桑夏的猫踊跃献身,以及强大的后援制作团队@武老师和@小乐亲情支持!
虽然我们知识有限、见识有限、精力有限,但我们热情无限。希望能持续和大家分享精彩书籍、影视、音乐以及众多文化现象,扯一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读一读参差多态幸福本源。不必认真(!),尽量有趣(√),绝对正经(?)。
115 Episodes
Reverse
本期节目,@包子和@桑夏给大家分享的是智利女作家伊莎贝拉·阿连德的代表作《幽灵之家》。智利青年埃斯特万·特鲁埃瓦从小生活拮据。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他认识了瓦列家的俏姑娘罗莎,为她惊人的美貌深深着迷,于是决定只身前往北方山区挖矿,希望通过自己的双手致富,迎娶心爱的姑娘。可惜姑娘因为一桩政治意外去世,这让埃斯特万心灰意冷。他决定独自振兴祖传的庄园。渐渐地他越来越富,也越来越独断、冷漠、粗暴;与此同时,罗莎的妹妹克拉腊也因为命运使然,决定嫁给埃斯特万。由此,两个家族四代人的命运齿轮开始转动……小说的故事背景、叙事跨度乃至核心主题与《百年孤独》均一致,因而获得了“女版《百年孤独》”的赞誉。然而,这赞誉也是一个枷锁。它为这部小说设定一个讨论的框架或方向,令读者不由自主地开始对比——它的魔幻主义含量怎么样?它的人物描写好不好?它也是“孤独”到难以解读吗?作为拉美文坛少数全球知名的女性作家,阿连德的女性身份令她的作品呈现出与马尔克斯那种赤裸裸的欲望表达截然相反的气质。像“情”与“欲”,总在许多男性作者笔下失衡,欲海难填或者情即是欲,情感相通被一具具肉体埋葬。而阿连德的故事里,女性从木偶变成提线人,她们因追求灵魂契合而形成的那股若即若离的气质,令男性追求者无所适从。如《幽灵之家》,贯穿始终的主人公明明是自负的男东家埃斯特万,可他此生都无法抵达妻子克拉腊的内心深处。克拉腊那看透一切的,如天使般的魅力,令他与后代都无法忘却,难以超越。她在书中写到,“女人就不同了,她们的品格是与生俱来的,不必经过生活的磨炼。”一句话,道尽了女性所受的外部规训与内在修养。如此懂得女性,写出一部拉美女性的“百年孤独”应该不算什么难事吧。欢迎收听我们关于此书的分享,更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或者加入我们的【听友群】分享你的看法。本期节目,你将收听到以下内容——1.那些你希望继承的女性先辈特质2.《幽灵之家》作者及作品简介3.内容解读:1)是否认同“女版《百年孤独》”的评价2)小说让你眼前一亮的特点3)你眼中最幸福与最不幸的人物4.片段分享5.整体评价(P.S 本期结尾音乐有彩蛋!)片头声音特出 | 小乐录音 | 包子 桑夏后期 | 包子 上传 | 包子图片&文案 | Q 桑夏
如标题,因为一些技术原因,今日应上线的正式节目需要延期。本期声明包括陈老师推荐的一首歌曲以及包子推荐的一本书。什么?想从这里就知道确切信息?不到10分钟的节目还是听一下吧,不然他俩就白录了。如果听了之后还想知道,欢迎在评论区里问,他俩会一对一回答的~录音 包子&陈老师后期 包子上传 包子文案 包子封面 Q
全世界是个舞台男男女女只是演员而已All the world’s a stageAnd all men and women merely players据不可靠消息,“世界是个草台班子”大概源自莎士比亚喜剧《皆大欢喜》(As You Like It)。你可能还没出察觉,英国戏剧常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出没,许多常见金句都出自一些经典名作,比如QQ空间/朋友圈流行的我们都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We are all in the gutter, 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就出自另一位英国著名剧作家、有口皆碑的“毒舌大师”、自封的“美学大师”奥斯卡·王尔德的喜剧名作《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Lady Windermere's Fan)。而它正是本期我们仨@包子、@Q和@桑夏想和大家分享的一种新文学体裁——戏剧剧本。一个宛如温室中玫瑰的娇美女子,因为误会,以为自己的丈夫爱上了别人,所以在心烦意乱,差点走上了人生的岔道。而在这关键时刻,多亏另一位风姿卓越的中年美妇及时出手制止。原来这位中年美妇与这位年轻女子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温》是王尔德的首部喜剧作品,也是众多读者心中内容上最为完善的一部喜剧作品。相比于后期日臻纯熟的“笑果”,《温》贴近“世态喜剧”的风格,偏重现实主义的讽刺与揭露,再加上王尔德非同一般的视角与刻薄犀利的性格,让台词更加耐人寻味。透过他那双锐利的眼睛,我们看见了: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上流社会的社会风气、社交方式等生态;人类永恒的“吃瓜母题”:男男女女、情情爱爱、是是非非的欢喜纠葛。要说王尔德看得多透、写得多深?大概就是,他在当代如果不出道,那将会是脱口秀界最大的损失!此剧本配合B站同名话剧食用更佳,也欢迎收听我们的分享,更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PS. 英国国家图书馆馆藏·王尔德《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手稿本期节目,你将收听到以下内容——1.如何理解话剧与影视剧的区别?2.《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作者及作品简介3.内容解读:1)最喜欢的桥段2)精巧的内容/演出设计4.台词分享5.整体评价(P.S 本期结尾音乐有彩蛋!)片头声音特出 | 小乐录音 | 包子 桑夏 Q后期 | 包子上传 | 包子图片&文案 | Q 桑夏
跳票已久的“南美之旅”,终于如期上线!我们仨@包子、@Q和@桑夏本期节目,将和大家分享“甲骨文丛书”系列里的一本非虚构作品——由美国人类学家金·麦夸里所写的《安第斯山脉的生与死:追寻土匪、英雄和革命者的足迹》。在这本混合了历史、旅行和冒险的作品中,金·麦夸里带领读者踏上了一段激动人心的旅程,让我们能够和他一起探索那些最引人关注又一直难以解释的故事:从大毒枭巴勃罗·埃斯科瓦尔到光辉道路的领导人阿维马埃尔·古斯曼,从声名狼藉的探险者和考古学家海勒姆·宾厄姆到传奇大盗布奇·卡西迪和圣丹斯小子,从古老神话中的埃尔多拉多国王到居住在天涯海角的雅马纳人……所有这些故事恰恰都发生在这条山脉沿线,生与死的大戏在此不断上演。这也许是最好的安排——并不是为跳票延期找借口(好吧,可能有一点点)——在见识了国庆假期里国内的“人从众”后,地广人稀又同样景色壮丽、历史悠久的南美大陆简直更像一处旅行天堂。而且,身为南美资深留子+纪录片制作人,作者就像一位资深的大咖讲解员,在书中为“心已在路上”的你我提供了足够丰富且惊艳的攻略资讯与见闻八卦,省去了我们制作路书的烦恼。在影像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关于景色的描绘,文字所能带来的冲击已然有些乏力和苍白。但是,人文的深刻,或者直白一点,好故事永远不会。惊险与混乱,热烈与孤独,原始与现代……南美的多元、多情、多灾、多难,随着安第斯山脉地理上的延伸,统统在眼前展开,一同呈现的还有《百年孤独》难解的谜团。那么,你对南美的初印象是什么呢?欢迎阅读本书并收听我们的分享,更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本期节目,你将收听到以下内容——1.关于南美的初印象2.《安第斯山脉的生与死》作者及作品简介3.内容解读:1)安第斯山脉之于南美的意义2)印象深刻的人物、文化、历史、景色3)南美旅行路书:我们设计的旅行路线4.片段分享5.整体评价与关联推荐本期节目涉及的音乐——El Éxodo - Camilo Sanabria(Netfilix剧集《百年孤独》片尾音乐)片头声音特出 | 小乐录音 | 包子 桑夏 Q后期 | 包子上传 | 包子图片&文案 | Q 桑夏
本期节目,我们仨@包子、@Q和@桑夏要为大家分享马伯庸新作——以陶渊明《桃花源记》为背景创作的小说《桃花源没事儿》。小道士玄穹是天生穷命,只要一捞横财,必有天雷劈下。他啥钱也不敢挣,只能去桃花源当个俗务道人。这项工作钱少活又多,担责加背锅,因为桃花源里住的都是妖怪,鸡毛蒜皮,纷争不断。玄穹每天忙着为妖怪们排忧解难、调停劝和,勉力维持着桃花源的和睦局面。有一天,一个巨大的危机突然降临。这个穷酸小道士悲伤地发现这关乎所有居民的安危,还严重影响到了自己每月二两三钱的菲薄俸禄……忠实听友都知道,我们已经分享过多期马亲王的作品(回顾请搜索关键词:《大医》《太白金星有点烦》《食南之徒》)。除了《大医》忠实于历史脉络外,其他作品都在尝试挖掘“历史的另一种可能性”,当然也包括这本《桃花源没事儿》。本书试图续写五柳先生名篇中世人的遗憾:作为文中唯一“实名自爆”的人物,南阳刘子骥究竟何许人也?他真的没找到桃花源吗?真实的桃花源是何模样?马亲王在本书后记中自述,这段“桃花源畅想”源于2013年,后幸得汪曾祺先生发表于《人民文学》上的“新聊斋”故事的启发,才最终落地。删繁就简十二载,比曹雪芹批阅《红楼梦》都长。那么,《桃花源没事儿》是真没事儿吗?欢迎阅读本书并收听我们的分享,更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本期节目,你将收听到以下内容——1.临时更改选题计划,看我们如何对付DDL!2.《桃花源没事儿》作者及作品简简简介3.内容解读:1)关于内容:看出了哪些故事的“影子”?2)关于人物:哪些角色写得好/坏,写得让人共情?3)关于片段:哪些桥段、知识感觉不错?4.整体评价本期节目涉及的音乐——潜规则 - 郑智化片头声音特出 | 小乐录音 | 包子 桑夏 Q后期 | 包子上传 | 包子图片&文案 | Q 桑夏
都说中国人讲究“安土重迁”,但是翻开近代史,我们却发现,有海的地方,就有华人移民——旧金山淘金、墨西哥采棉、伦敦开餐馆……这些跨海追逐财富的路径,如今仍吸引着无数冒险者跃跃欲试。海的那边,真的金山成堆吗?还是渡海的人,把落日余晖耀山峦错看作天堂的信号?如果你也有同样的好奇,欢迎收听本期节目。我们仨@包子、@Q和@桑夏,和大家分享一本关于华人移民主题的小说——来自美籍华裔青年作家张辰极的《金山的成色》(How Much of These Hills is Gold)。以华人赴美国西部淘金热为背景,主人公是一个华人家庭,家庭里有爸有妈,还有两个孩子——12岁的Lucy和11岁的Sam,妈离开、爸死了以后,两个孩子带着爸的尸体,在这片不欢迎他们的的土地上逃亡。一路上,她们遇到了巨大的水牛骨头、老虎的爪印和破败的风景,也揭开了家庭秘密和手足分歧的序幕——他们不仅要生存,还要找到一个家。我们注意到这本书,是听说著名华人导演李安将其改编成了电影,片名暂定为《老金山》,预计于2028年上映。许多节目已分享过小说的情节,为了避免剧透,让大家保持更丰富自主的阅读体验,我们这期节目分享,选择从不太一样的角度切入——关于《金山》的历史背景关于中英文书名背后的启示关于人物角色引发的人生思考一些关联推荐《金山的成色》的时代背景是19世纪中晚期,彼时的中国适逢“千年未有之变局”,处境艰难的国人纷纷寻求活下去的出路——或自愿、或被迫,“走出去”成为了两广、福建等地,甚至很长一段时间各地的最优解。外面的世界总是充满诱惑,未知便是旷野,哪管它风吹草动之下会出现什么。异世而出,我们的处境已大变——“覆盖全球”的能力,无形中给了许多人底气。此时的我们,再去看《金山》的故事,是否还能理解当时人的选择,又是否支持同样的选择呢?书写历史,也是书写未来。这也是本书的价值所在。欢迎阅读本书并收听我们的分享,更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本期节目,你将收听到以下内容——1.出国or没有出国,为什么?2.《金山的成色》作者及作品简介3.内容解读:1)关于标题:何为“金山”?何为“成色”?2)关于内容:令人印象深刻的人或情节?4.片段分享5.整体评价6.关联推荐本期节目涉及的音乐——California Dreamin' - The Mamas & the Papas,Barry McGuire片头声音特出 | 小乐录音 | 包子 桑夏 Q后期 | 包子上传 | 包子图片&文案 | Q 桑夏
谈起中国古典文学,那股被“背诵并默写全文”支配的恐惧是否会涌上你的心头?这不是个人的错,因为鉴赏需要重重积累,也不是作者们的错,因为入选课本作品皆是公认的传世佳作,而是因为我们的基础教育里少了些温度。我们仨@包子、@Q和@桑夏,近期共读了一本关于古典文学赏析的书籍——黄晓丹教授的《九诗心:暗夜里的文学启明》,让我们有了成年后的一次古文再教育机会。这本书写于疫情期间,作者诚实地从自己的生命困惑和时代困惑出发,选择了能够回应这些问题的九位诗人。他们都身处时代变动的阵痛中,都面临一个命题:当昔日安稳世界的许诺失效,人究竟应以怎样的方式度过这一生?在他们笔下,我们看见人如何在大的时代纷乱中,转化生命的痛苦,获得个体的从容;在看不到希望的前提下,他们如何感受到幸福;对于人生的根本处境,人可以作出怎样的回答。这本书大概解决了两个问题:第一,如何欣赏中国古典文学。第二,中国古典文学还有什么现实意义。作者费心搜集并考证创作背景,将诗人的私人情感与作品所记录的时代图景细致地呈现在我们面前,那些机械背诵过的诗句便被激活了:“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不只是诗圣杜甫对盛世的追忆,还是唐诗中为数不多写给妻子的“家书”,打破了儒家“发乎情,止乎礼”的婚姻束缚。人有情,字有义,字字珠玑,所以才是佳作。旁征博引东西文艺理论,比如顾随先生、叶嘉莹教授等人的评析,以及大量互文,如博尔赫斯的小说、《俄狄浦斯王》等,将中国文学里的人与情上升为全人类的共性特征,从而延续了古典文学的生命力,让我们看到了它们的现代意义。书中的9位诗人,无不适逢时代巨变,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成了他们的写照:尊贵如帝王曹丕也摆脱不了孤独与死亡的阴影,惊艳如屈原在新旧思潮的冲击下无所适从,脱俗的李清照半生优渥半生飘零,一直在抵抗失去……“世界的恶意”是普遍的,凡人与英雄都会遭遇。“知道为什么活的人,才能生存。”这9位诗人用诗作表达自己的人生信念与生活态度,虽然有的只是追问,没有答案,但是他们提供了一个思考的路径。面临同样遭遇的现代人,有机会踏上那条“他们未选择的路”。阅读是一个人的精神史。本书是作者于新冠疫情期间所写,所见所感可能只是一家之言,胜在言之有物,言之有理。本期节目中,我们也做了一些个人阐述。欢迎阅读本书并收听我们的分享,更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本期节目,你将收听到以下内容——1.哪些古诗文让你印象深刻?2.《九诗心》作者及作品简介3.内容解读:1)哪颗“诗心”打动了你?2)那些刷新认知的收获4.精彩片段分享5.整体评价本期节目涉及的音乐——童话镇Plus - 暗杠片头声音特出 | 小乐录音 | 桑夏 Q后期 | 包子上传 | 包子图片&文案 | Q 桑夏
【特别提醒】 赠书!欢迎您在任意平台留下精彩评论,我们将在全平台精选2位幸运听友各送出纸书1本,敬请留意小助手回信哦!这期节目我们仨@包子、@Q和@桑夏又做出了一次新的尝试。本期要分享的书籍《芭芭雅噶下了个蛋》,是由克罗地亚裔荷兰籍作家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创作的小说。故事的灵感及部分内容取材于斯拉夫民族经典童话里的老女巫形象“芭芭雅噶”,这是我们仨,也许也是许多读者从未了解过的文化领域。在传统的故事描绘中,芭芭雅噶又老又丑,住在骷髅房中,给遇见的人制造麻烦或到处作恶。在某些语境下,她等同于“恶灵”。作者调查发现,全球不同地域有着自己的“芭芭雅噶”。为什么是老女人?从女人老了到老女巫,是什么促成了这一现象?这位出生于前南联盟成员国的良心女作家,结合自身遭遇——被国家驱逐,被冠以“女巫”称号,以敏锐的洞察、犀利的笔触,加之深邃的批判,揭示出女性的现实困境和被污名化的历史。全书共三个篇章,前两个短篇小说皆是围绕老年女性的生活展开,全文没有提“芭芭雅噶”,却让人感受到“处处是芭芭雅噶”。第三个篇章是作者所整理的《芭芭雅噶指南》,在全面了解这个形象的同时,你也会更清楚地体会到作者藏于其中的呐喊与呼吁。一开始,我们有种混沌感,因为文化陌生,风格疏离;随着内容的深入挖掘,我们一致认为,这是一本值得仔细品味的书。希望你也能发现它的优点!欢迎阅读本书并收听我们的分享,更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或者加入我们的【听友群】分享你的看法。PS. 勘误提醒书中第二篇涉及三位主要女性人物,分别是蒲帕、贝芭、库克拉,主播们在分享情节时不慎将三人的经历搞混,大家可自动替换为正确人名或ABC加以理解。给大家带来不便,我们深感抱歉。在传统的故事描绘中,芭芭雅噶又老又丑,住在骷髅房中,给遇见的人制造麻烦或到处作恶。在某些语境下,她等同于“恶灵”。作者调查发现,全球不同地域有着自己的“芭芭雅噶”。为什么是老女人?从女人老了到老女巫,是什么促成了这一现象?这位出生于前南联盟成员国的良心女作家,结合自身遭遇——被国家驱逐,被冠以“女巫”称号,以敏锐的洞察、犀利的笔触,加之深邃的批判,揭示出女性的现实困境和被污名化的历史。全书共三个篇章,前两个短篇小说皆是围绕老年女性的生活展开,全文没有提“芭芭雅噶”,却让人感受到“处处是芭芭雅噶”。第三个篇章是作者所整理的《芭芭雅噶指南》,在全面了解这个形象的同时,你也会更清楚地体会到作者藏于其中的呐喊与呼吁。一开始,我们有种混沌感,因为文化陌生,风格疏离;随着内容的深入挖掘,我们一致认为,这是一本值得仔细品味的书。希望你也能发现它的优点!欢迎阅读本书并收听我们的分享,更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或者加入我们的【听友群】分享你的看法。PS. 勘误提醒书中第二篇涉及三位主要女性人物,分别是蒲帕、贝芭、库克拉,主播们在分享情节时不慎将三人的经历搞混,大家可自动替换为正确人名或ABC加以理解。给大家带来不便,我们深感抱歉。本期节目,你将收听到以下内容——1.如果你会巫术,你会做什么?2.《芭芭雅噶下了个蛋》作者及作品简介3.内容解读:1)引人深思的故事元素2)如何理解“芭芭雅噶”和“蛋”4.精彩片段分享5.整体评价本期节目涉及的音乐——童话镇Plus - 暗杠片头声音特出 | 小乐录音 | 包子 桑夏后期 | 包子上传 | 包子图片&文案 | Q 桑夏
【特别提醒】 赠书!欢迎您在任意平台留下精彩评论,我们将在全平台精选2位幸运听友各送出纸书1本,敬请留意小助手回信哦!由于@包子和@Q两位主播需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本期节目将成为@桑夏首次单人录制播客,欢迎大家捧个人场。这期节目的话题是延续第102期《电梯里的古希腊》,只不过从大家熟悉的古希腊等西方文明,转向我们中国的历史文明与考古学科。起因是,桑夏近期看过一部叫做《护宝寻踪》的小说及同名改编剧,它虽然也写盗墓与考古,但创作风格和故事情节十分反套路。《鬼吹灯》和《盗墓笔记》两部网络小说的爆火,为国内“盗墓”类型小说奠定了一种比较固定的叙事模式——外在是盗墓皮,内里是寻宝冒险,俊男美女、异能人士齐亮相,和好莱坞大片《木乃伊》系列颇为类似。对于专业性的内容,这类作品往往一带而过,主要聚焦于如何用玄而又玄的设定、惊险刺激的情节,挑逗并留住读者的心:一个字,“爽”就完了。这也是大部分类型小说的特点。《护宝寻踪》有很多不同。作者是北大考古系科班出身,出于专业信仰和职业操守,本书的主题从“盗墓”变成了“文保”——不是潦草敷衍地“将文物上交国家”,而是将盗墓与刑侦相结合,考古鉴定辅助刑侦破案,案情又与陕西当地复杂社会环境交织。“盗墓”+“刑侦”+“考古”三条叙事线索,融合盗墓贼、警察、考古队、村民四种角色视角,用偏纪实的手法反映出当下国内文保的困境。你从中能了解到一些网文里不敢触及、没能企及的现实:1)盗墓也有工种划分2)盗墓销赃黑产链3)考古工作流程及工作困境4)文物鉴定方法5)八百里秦川的地域特色(划重点:故事背景及人物,都有真实原型)看这部小说,会破除一些关于考古的误解和幻觉,人就像过了一把现场的瘾。是风花雪月的浪漫,还是艰苦卓绝的战斗,留待每个读者自己去细品个中滋味吧!另外,秉承「扯读」的节目精神,桑夏还是给大家扯了些拓展阅读的信息。欢迎阅读本书并收听我们的分享,更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或者分享你的看法。本期节目提及内容相关书籍——杨宽,《中国古代陵寝制度研究》张宏彦,《中国考古学十八讲》孙机,《中国古代物质文化》项木咄,《围观考古现场》本期节目,你将收听到以下内容——1.上下五千年中华,哪个朝代/时期令你印象深刻?2.《护宝寻踪》作者及作品简介3.内容解读:1)反套路的故事情节2)引发思考的拓展阅读4.精彩片段分享5.整体评价本期节目涉及的音乐——千年问 - 刘宇宁片头声音特出 | 小乐录音 | 桑夏后期 | 包子 上传 | 包子图片&文案 | Q 桑夏
【特别提醒】 赠书!欢迎您在任意平台留下精彩评论,我们将在全平台精选2位幸运听友各送出纸书1本,敬请留意小助手回信哦!你真的认识0吗?不是在开玩笑,而是我们真的发现,我们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了解0。有幸读完美国科学记者查尔斯·塞弗的科普作品《神奇的数字零》后,三个文科生@包子、@桑夏和@Q仿佛发现了新大陆。本书是一场关于数字0的奇妙历险,除了追踪0的符号与意义的演变历程,还有数字0的宗教、历史、哲学及科学的想象。在0出现之前的年代,纯粹的逻辑是主宰者,宇宙建构在有理数之上,昭显着上帝的存在,一切皆有迹可循,秩序井然。随后,在充满0的宇宙里,逻辑溃不成军,量子理论和相对论土崩瓦解。物理学上所有大谜题背后都潜藏着0的身影,黑洞的无限密度是除以0,无中生有的大爆炸也是除以0,真空的无穷能量还是除以0……本书文笔简练,字句诙谐,内容丰富,极具启发意义,既是作者对世间最古怪的数字投去的审视目光,也是作者对人类思想中最伟大的悖论进行的深沉思考。本书的每个标题,都值得玩味。1)中文副标题“对宇宙与物理的数学解读”,中规中矩但文题相符,一目了然。(@《康熙的红票》编辑来看看)2)英文副标题“The Biography of a Dangerous Idea”更吸睛,让人忍不住思考:0,究竟为什么危险?3)章节目录设计也是可圈可点,有个“第0章”叫“无效”,最后一章称作“第∞章”,可见作者是个有趣的人。这些思考和有趣,正文里更多。当然,我们这期节目还有新增爆料讨论!欢迎阅读本书并收听我们的分享,更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本期节目,你将收听到以下内容——1.你眼中的神奇数字2.《神奇的数字零》作者及作品简介3.内容解读:1)有趣的新知识2)引发思考的拓展阅读4.精彩片段分享5.整体评价本期节目涉及的音乐——零缺点 - 孙燕姿片头声音特出 | 小乐录音 | 包子 桑夏 Q后期 | 包子上传 | 包子图片&文案 | Q 桑夏
这次,我们做个“俗人”。世间俗法有千千万,流俗是俗、媚俗是俗、低俗是俗,市井烟火、一方文化、琐碎生活,都可以是俗。这一期,@包子、@桑夏和@Q来到马来西亚的市井组屋,旁观华人聚居的《流俗地》。小说以盲女银霞的人生为主线,讲述马来西亚锡都小城的市井风俗,围绕被居民喊作“楼上楼”的小社会描绘浮世百态,描绘马来西亚华人世界普通民众的流俗众生。这里有每个人与每个人的纠葛,每个人与一座城市的纠葛,每个人与群体身份的纠葛。“马来西亚”对他们意味着什么,恐怕谁也说不清,叽叽喳喳,呜呜哇哇,四面八方的“俗感”扑面而来,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只可在书中意会却难以言传。1969年马来西亚“五一三”运动后,华人空间被挤压。这种挤压不仅体现在生活方式、生存质量、经济基础,也体现在教育机会、政治权利,和马来西亚华语文学的位置。作者黎紫书在这样的背景中出生长大,作为马来西亚籍华裔女作家,她用一支笔写下眼中的华人百态——当然也不止华人。本期节目,你将收听到以下内容——1.你有什么特“俗”的爱好,俗到底是什么?2.作者黎紫书3.《流俗地》简介(无剧透可放心食用!)4.流俗地的马来气息5.流俗世界中的男男女女6.这些处理方式,妙啊! 7.片段分享8.整体评价本期节目涉及的音乐——Piano Echoes - 蒲公英的約定 (Piano Ver.)俏皮鬼-完整版尚士达 - 盲山 (伴奏)代之乔 - 好聚好散 伴奏宋祖英 - 爱我中华巫启贤 - 人生如梦片头声音特出 | 小乐录音 | 包子 桑夏 Q后期 | 包子上传 | 包子图片&文案 | Q
如题,本期原本我们想聊一本跟“烦恼”有关的书——《emo咨询室:烦恼为什么会找上你》。Long story short,这本书主要内容是手把手教你消除烦恼。然而,当主播团队读过本书之后,不同程度达到一个共识:这书翻翻就好,分享价值有限。于是我们决定,干脆聊一个(至少看起来)“反烦恼”话题——所以这一期,@包子和@Q来到了游乐园。(那么@桑夏去哪了呢——她抢到了令人羡慕的故宫展览门票!!她去精神世界实锤游乐了!)当然,如果你依然想了解书中的部分内容和主播感受,前一丢丢时间主播还是会有所分(pi)享(pan),如果对书不感兴趣,请拖到17分钟以后开始听。世界上的游乐园有三种。①成年人眼中的游乐园,②孩子眼中的游乐园,③带孩子去的成年人眼中的游乐园。这三种恰恰神奇地在同一个空间交汇——有意思了,游乐园在不同人眼中,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样貌。这里有王子公主魔法机甲,刺激欢乐,梦幻泡泡。有复杂纷繁的路线,隐藏玩法攻略。有流水一样花掉的真金白银,带你消费的路标。有IP宇宙,收购并购。有品牌灌输,文化叙事。有梦幻结束,欢乐散场,回到现实。有离场后的蓦然回首。——这期,我们就聊聊游乐园的不同样貌。但不论是哪一种样貌,扯读都愿你:只要心中有快乐,哪里都是游乐世界。本期节目,你将收听到以下内容——1.说好聊一本心理疗愈的书,为啥不聊了?2.印象深刻的游乐园体验,和最喜欢的游乐项目!3.游乐园小科普: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游乐园 & 世界上第一所主题公园4.你的钱是怎么被游乐园赚走的:游乐园的生意经5.给游乐园排个名6.游乐园小tip和小坑 7.世界是个大型游乐园……吗?PS. 听到最后,解锁这张图背后的故事——本期节目涉及的音乐——旋木——王菲片头声音特出 | 小乐录音 | 包子 Q后期 | 包子上传 | 包子图片&文案 | Q
*本期节目有剧透,有彩蛋,欢迎快乐收听。历史是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考古是不是“官方盗墓”?本期节目,我们仨@包子、@桑夏和精神同在的@Q要通过分享一本入门级科普读物——希腊考古学家西奥多罗斯·帕帕科斯达斯的《电梯里的古希腊》,和大家一起重新认识这两个问题。《电梯里的古希腊》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激动人心的旅程,从最早的史前时代到古典时代的终结。这一切都始于两个完全陌生的人在被困的电梯中相遇。一个是考古学家,另一个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是做什么的?”——成为对话的跳板,编织出一个迷人的故事。非考古学家起初讽刺而冷漠,用问题轰炸考古学家。考古学家则以耐心、博学、迷人的离题和风趣,提供了答案。这趟电梯之旅的结果是,问答之间,考古学家引人入胜地描述了古希腊文明的始末。他不仅回答了有关考古领域最常见的问题,有时还停下来引领听者、问者、读者惊叹于古希腊历史上的荣耀的时代和细微的时刻。书名就透着有趣,和学院派《XX通史》《XX概论》完全不一样。每个章节都由问题开启,将答案融于故事中。历史学者/考古学家通常都是满肚子故事。这位作者功力堪比当年明月,为我们贡献了许多古希腊名人的八卦(此处暂不剧透)。所以,尽管书中有那么多陌生的地名、人名,这种“斯”、那种“斯”,即便你是古希腊史小白,也还是读得下去,看得尽兴。关键是,在嬉笑中,作者是真讲干货:梳理古希腊历史脉络、科普考古学发展史、讲讲C14检测,以及顺带表达自己的史观。我们读完后的感觉是,要是我们的历史教材写成这样,当年中高考也不至于……当然,推荐读书时搭配上我们这期节目,有新增爆料讨论哦!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本期节目,你将收听到以下内容——1.如果古希腊是一盘菜2.《电梯里的古希腊》作者及作品简介3.内容解读:1)有趣的历史故事分享2)认识一下考古学知识4.整体评价本期节目涉及的音乐——微尘 —— 陶喆片头声音特出 | 小乐录音 | 包子 桑夏后期 | 包子 上传 | 包子图片&文案 | Q 桑夏
*本期节目有剧透,有彩蛋,欢迎快乐收听。「扯读」BULLSHREAD 假如,此刻你有一个当宇航员飞向太空的机会,你愿意接受吗?什么,你对上天毫无概念?不知道该如何准备?太好了,那你就是我们本期节目的目标观众!我们仨@包子、@Q和精神同在的@桑夏要分享的就是一本描述宇航员们在空间站生活的小说——英国小说家萨曼莎·哈维2024年布克奖获奖作品《轨道》(Orbital)。《轨道》是一部极具诗意的意识流小说,文字细腻优美,讲述了6名宇航员在空间站中的一天。来自不同国家的6名宇航员驻扎在一座国际空间站中,空间站绕地球轨道运行,小小的舱室就是他们的世界。他们是彼此安全的保障,成了另类的“一家人”。地球上的一切似乎都已离他们远去,他们透过舷窗俯瞰地球的全景,看自己遥远的家乡、看壮美的台风气旋,看人类活动在地球留下的惊人痕迹……仿佛自己是不属于地球的局外人。然而,与地球的牵绊终究让他们无法安然逃避。他们各自涌起了回忆,想到了曾在台风中险些遇难的朋友,想到自己因任务不能见母亲最后一面,想到与妻子甜美的回忆……中国古代有逐日的夸父,古希腊有逐日的伊卡洛斯。对天空的向往,大概是刻在人类演化基因中的终极畅想。但是,飞上太空会得到什么?失去什么?变成什么?答案却莫衷一是。前车之鉴的最坏结果,上面两位给了明示——送命。可是,依然有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前赴后继,显然,它的魅力抵消了它的威胁,或者前赴后继这件事本身就充满魅力。如果这也是你疑惑的问题,那么推荐读一读《轨道》。它虽然是小说,却并非完全虚构。作者在NASA等专业机构和人员帮助下,高度还原航天工作者们的日常——太空的好、太空的坏太空的工作、太空的生活生理的、心理的变化并给予我们一次特殊的机会——跳出地球人既定的“思维高度”,以上帝视角俯瞰地球与人类生活。△ NASA中文| 地球与地球周围的太空碎片宏观与微观,伟大与渺小,在读完这本书后具象化了。太空究竟有什么?对人类又意味着什么?也许,读完本书,你会有不一样的思考。我们先放一下@包子的思考——この世界は好都合に未完成这世界恰到好处般残缺不全僕は知りたいんだ才让我想求索通晓 だから怪獣みたいに遠くへ遠くへ叫んで所以我如怪兽般向遥远彼方呼喊咆哮ただ消えていくんだ但回应我的却仍是虚渺でも但是この未来は好都合に光ってる好在未来也恰巧熠熠生辉だから進むんだ才能让我们继续前行即便你对太空兴趣不大,我们还是推荐你读一读《轨道》。它那诗意的语言、精准的描述、贴切的修辞与哲学的思辨,得益于中文译者的深厚功力,得到了完美呈现——想体验好的中文,读它!读它!读它!更多好听的内容,都在节目中。本期节目,你将收听到以下内容——1.你心中的太空旅行是什么样?2.《轨道》作者及作品简介3.内容解读:1)让人心头一颤的情节与思考2)精彩片段分享4.整体评价5.拓展分享本期节目涉及的音乐——怪獣 —— サカナクション片头声音特出 | 小乐录音 | 包子 Q后期 | 包子上传 | 包子图片&文案 | Q 桑夏
*本期节目有剧透,有彩蛋,欢迎快乐收听。「扯读」BULLSHREAD 「扯读」播出100期啦!撒花同庆!我们此前的“100期征集活动”不出意外地出意外了,但作为一个主打自娱自乐的节目,这个结果也在情理之中(好吧,我们自嘲罢了……)。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既然无人问津,我们决定将这期“100期特辑”做成一群人的孤独——至少也是4个人的。@包子、@Q、@桑夏以及@陈老师,首次同框、同声录制献给所有听友,是关于好书的分享,也是关于生活理念的分享。我们选择了近几年火爆的“素人作家”杨本芬的作品,从她的个人故事、家庭故事出发,观照我们自己。杨本芬,1940年生于湖南湘阴,年轻时经历过中国社会的多次变革,经历过抗日战争、土改、饥荒、文革等20世纪中国重大历史事件,这些经历成为她创作的重要素材。 60岁才开始写作,80岁时因《秋园》出版才广受关注,被称为“素人作家”。她的作品大多在厨房完成,最初写于稿纸上的文字是出于对母亲和家族记忆的珍视。乐府文化策划出版了她的系列作品:2020年《秋园》(杨本芬的妈妈),2021年《浮木》(家人、乡亲),2022年《我本芬芳》(自己的婚姻),2023年《豆子芝麻茶》(身边的女性)杨本芬的作品写得很细。细碎的生活,细腻的笔触,如细沙般的文字将宏大命题与人生苦难掩藏了起来,没有压力山大,却能听出无声的呐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哈姆雷特,所以,很难说杨本芬写得多么好,但是我们认同一点——她写的就是生活啊!和我们这般年纪的人,对她笔下的时代、女性角色以及生活的艰辛都不陌生。回望父母的背影时,一切便历历在目。外婆、妈妈这些被放逐到社会底层的人们,在命运面前显得如此渺小无力,仿佛随时会被揉碎。然而,人比自己想象的更加柔韧,她们永远不会被彻底毁掉。(《秋园》“代后记·解生活的迷”)这是中国无数代女性的缩影。世间没有什么因果报应。许多人只能默默走着善良而不幸的路,最终用淡淡的自嘲或彻底的沉默将人世间的万种无奈都藏进记忆。(《豆子芝麻茶》“胞兄·十五”)这是世间无数普通人的一生。一个个普通个体在时代洪流中载沉载浮、挣扎求生,又被这样一位饱经沧桑的作家记录了下来,我们有幸在阅读中完成了许多重要的生命阶段的预演:当父母、体验饥荒、完成最后的告别……以及最重要的经验:众生皆苦,但大部分人都选择勇敢地做罗曼·罗兰所说的那种生活的英雄!所以,观书有感后,我们“100期特辑”设计了4个观照自己的延伸小问题,欢迎各位听友也来分享一下自己的答案:1.今年有没有发生什么特别尴尬的事情?(说出来让大伙乐呵乐呵)2.有什么work-life-balance的方法,能让自己短暂摆脱班味的小方法?3.你观察到哪些富有生命力的事物或人?4.看过《豆子芝麻茶》书中秦老太的退休生活,你希望自己退休后,以怎样的状态,过怎样的生活? 更多好听的内容,都在节目中啦。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或者加入我们的【听友群】分享你的观点。更多100期的分享,100期的期待,100期的互动,愿我们「扯读」与你同在!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PS. 包子的“山楂树之恋”——关于生命力的洞察本期节目,你将收听到以下内容——1.杨本芬及其作品简介2.内容解读:1)一些印象深刻的发现2)为什么要读杨本芬的作品?3.100期特辑:我们关于我们的问题4.一个特别的结尾5.真有彩蛋本期节目涉及的音乐——人世间 - 雷佳片头声音特出 | 小乐录音 | 包子 Q 桑夏 陈老师后期 | 包子上传 | 包子图片&文案 | Q 桑夏
一个号外:扯读节目即将迎来100期。感谢所有听友(以及未来的听友)对我们一路的支持关爱,也谢谢有你们陪着一起“扯”的moment~ 因此我们决定,在第100期时,倾听你们的声音,并设置“答听友问”环节,无论你对节目策划、选书、制作,还是主播们的播客日常,还是其他我们想不到的方面有疑问和好奇,欢迎留言,我们会整理出来,在百期时集中解答!「扯读」BULLSHREAD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初代住宅楼是整齐划一的布局?为什么统计自杀率的新闻,总会带上一句“造成xx经济损失”?“老百姓”是怎么来的?很多看似不相关的问题,它们的答案好巧不巧指向了同一个视角——国家的视角。这一期,@包子、@Q和@桑夏就选择了这本学术书《国家的视角》。但其实最早吸引我们的是它的副标题:那些试图改善人类状况的项目是如何失败的。鉴于本书可能出现不同译本名称的混淆,也奉上原版书名——Seeing Like a State: How Certain Schemes to Improve the Human Condition Have Failed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事、见怪不怪的制度、浸润其中的常识,其根源也许并不那么自然而然,而当以更加宏观的视角去看待日常、审视历史、阅读新闻,也许这本书会打开一道门,让我们思考获得/失去、建构/自生、宏观/微观的关系。当然,也会产生“幸福的烦恼”。一句话概括,本书论证了一件事:许多原本想“造福人类”的宏大计划,都适得其反,走向了灾难性后果——国家级大动作是怎么“好心办坏事儿”的。涉及领域包括不限于政治人类学、政治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建筑艺术史、文学等诸多严肃学科,提到包括法国度量衡革命、德国科学农业、勒·柯布西耶、简·雅各布斯、库比契克等众多历史运动、大师、政要……核心观点敲黑板:那些由国家发起的社会工程,如果集齐四要素,会带来灾难。具体是哪四个因素,节目里为你揭晓。 作者詹姆斯•C. 斯科特(James C. Scott),耶鲁大学政治科学斯特林教授、人类学教授,农业研究项目联合负责人,美国人文与科学院成员,曾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研究员和柏林高级应用科学研究所的古根海姆研究员。美国艺术和科学研究院以及东南亚研究会成员。1997-1998年被选为亚洲研究协会主席。也是一位普通农民。斯科特的其他研究:《统治和反抗的艺术》(Domination and the Arts of Resistance)《弱者的武器》(Weapons of the Weak)《逃避统治的艺术》(The Art of Not Being Governed)《六论自发性》(Two Cheers for Anarchism: Six Easy Pieces on Autonomy)《反对谷物》(Against the Grain)「扯读」BULLSHREAD 本期节目,你将收听到以下内容——1.你有什么技能,不是靠上学和从书本上习得的?2.《国家的视角:那些试图改善人类状况的项目是如何失败的》作者及内容简介3.一些触动主播们的案例4.译本吐槽!5.有意思的片段6.整体感受7.如果听到片尾彩蛋,你还会懂得主播阅读这本书的挣扎与暴走~本期节目涉及的音乐——杀死那个石家庄人——万能青年旅店「扯读」BULLSHREAD 片头声音特出 | 小乐录音 | 包子 Q 桑夏后期 | 包子上传 | 包子图片&文案 | Q
一个号外:扯读节目即将迎来100期。感谢所有听友(以及未来的听友)对我们一路的支持关爱,也谢谢有你们陪着一起“扯”的moment~ 因此我们决定,在第100期时,倾听你们的声音,并设置“答听友问”环节,无论你对节目策划、选书、制作,还是主播们的播客日常,还是其他我们想不到的方面有疑问和好奇,欢迎留言,我们会整理出来,在百期时集中解答!又到了踏青和追忆的时节。前年清明,我们聊了聊轻松的话题,清明特辑:这是个……节日?!,彼时扯读刚刚复更,@桑夏和@Q 分享了包括清明节在内的节日趣事,而这一次,扯读元老@陈老师 和@包子 暂搁戏谑,从香港电影《破地狱》说开去,以电影为镜,凝视被日常掩埋(或选择性回避)的终极话题:生命、尊严、告别。关于《破地狱》,你不会听到关于电影本身的评论,但大湾区人士兼资深电影爱好者陈老师会由此为我们解答电影中的“Hello文”谐音梗之谜,并牵出老中青三代香港电影人对生死的诠释。关于生命与尊严,你不会听到谨小慎微、谈死色变,但“死亡教育”也许是我们一生的功课。希望从这里开始,死亡不再是讳莫如深的字眼,而是我们平视生活、珍视生活的小小节点。本期节目涉及到的音乐——1.沧海一声笑 - 许冠杰2.普度众生 -林家谦片头声音特出 | 小乐录音 | 包子 陈老师 后期 | 包子上传 | 包子图片&文案 | Q
本期节目,我们仨@包子、@Q和@桑夏要分享的书籍是,独立学者孙立天非虚构著作的《康熙的红票》。2019年北京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出现了一张康熙皇帝1716年发去欧洲的谕令,内容是寻找他派去罗马多年而杳无音讯的洋钦差。这份谕令呈朱红色,历史上又称“红票”。因正史中没有记载,红票的来历一直成谜。康熙为何会派西洋传教士做钦差?派他们到欧洲去所为何事?本书以红票作为叙事切入点,抽丝剥茧,围绕清初皇室特别是康熙帝与汤若望、南怀仁为代表的北京传教士群体之间的互动,抉出了一段中国与西洋深度接触的往事。本书出版后,得到许多专业机构的赞誉——�豆瓣2024年度图书、年度历史·文化图书�探照灯书评人好书榜2024年度十大人文社科原创佳作�南方都市报2024年度十大好书�中华读书报2024年度十大好书�第三届“行读图书奖”新知·中文原创获奖图书�2024年商务印书馆大众类十大好书但是!资深听友知道,我们一向不太追热门,甚少读近两年出版的新书,而且我们的书评一向中肯又犀利。所以,这期节目,您要是收听,您就算听着了!关于这本书,我们打算说点不一样的。好听的部分都在节目中了,这里就不赘述了。本期节目,你将收听到以下内容——1.提问&回答:关于康熙、雍正的印象2.《康熙的红票》作者简介&书籍梗概3.内容解读:1)一些有趣的发现2)一些读后的思考4.关于书名的不同看法5.整体评价本期节目涉及的音乐——《Pedrini: Complete Violin Sonates》Sonata in D Major, Op. 3/3:II. Allegor - Joyce Lindorff & Nancy Wilson片头声音特出 | 小乐录音 | 包子 Q 桑夏后期 | 包子上传 | 包子图片&文案 | Q 桑夏
*本期节目不涉及最终剧透,请放心收听。艺术源于生活,但生活远超艺术。本期节目,我们仨@包子、@Q和@桑夏要分享的书籍十分应景——与当下的乌克兰有关,并巧妙地融入了欧洲、俄罗斯(苏联)视角,涉及到了政治、经济、移民、性爱、家庭,以及拖拉机。它就是英国乌克兰裔女作家玛琳娜·柳薇卡的知名代表作《乌克兰拖拉机简史》。84岁的老父亲要与36岁的乌克兰尤物瓦伦蒂娜结婚了。为了拯救老爸可预知的人生大难,两个女儿薇拉和娜杰日达决定搁置长期的感情不和,联手把移民工程师父亲从体态丰满、风骚妖艳的淘金者瓦伦蒂娜手中解救出来。而这位火辣的新娘也不是省油的灯!不料,这场两姐妹驱逐瓦伦蒂娜的战争,却逐步掀开家族的秘密以及一连串悲喜交加的不堪往事……由于书名过于硬核,本书出版后造成了诸多误解,比如被Amazon归入非小说的科技类,有的书店甚至放在了农业类……你瞧,误解和黑色幽默,注定是它的命运,也是人类的常态。小说里的家庭,父亲、大女儿、小女儿、新妻子……所有人都来自乌克兰,住在同个屋檐下,但沟通中的沟壑大过英吉利海峡。就像拖拉机只是本书的表象一样,这家人家庭不睦有其深层原因。拖拉机是作者特意选择的代表性意象,拖拉机与这家人、与乌克兰有什么关系?我们在分享本书、分析以上问题的同时,也似乎窥探到了当下乌克兰问题成因的一点蛛丝马迹。观点浅薄,仅供大家玩笑。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或者加入我们的【听友群】分享你的观点。 PS. 乌克兰·战损版·拖拉机简史本期节目,你将收听到以下内容——1.提问&回答:成长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物品是什么?2.《乌克兰拖拉机简史》作者简介&书籍梗概3.内容解读:1)那些不得不说的人物们!2)乌克兰的拖拉机代表了什么?4.片段分享5.整体评价本期节目涉及的音乐——Позови меня тихо по имени(呼唤我的名字) - Lube片头声音特出 | 小乐录音 | 包子 Q 桑夏后期 | Q 上传 | 包子图片&文案 | Q 桑夏
*本期节目不涉及剧透,请放心收听。【特别提醒】 赠书!欢迎您在任意平台留下精彩评论,我们将在全平台精选3位幸运听友各送出纸书1本,敬请留意小助手回信哦!本期节目,我们仨@包子、@Q和@桑夏(精神同在)为大家带来的是非虚构作品《盗书者》(又译《廷巴克图》)。本书是对一起轰动全球的长途冒险运送古代珍贵手稿事件的新闻调查。阅读本书,你将经历一次关于傲慢与偏见、极端与理性的心智对抗。书外的我们,在此之前对非洲、对伊斯兰教、对马里,对文明古城廷巴克图,可以说几乎一无所知,仅有的认识也是狭隘的,是那些被刻意选取的、想被我们看到的一面。书里的人们,真切地经历着外部的偏见,抵抗着极端思想的威胁,努力维护着文明与理性之光辉,且不惜代价。书里书外,你会发现,人类悲欢其实是可以相通的。思想因境遇相同而共鸣。我们很震撼,很惊艳,也很庆幸选了这本书,虽然它让我们显得浅薄又无知,但保持一世谦卑也没什么错。可能有人会觉得,读完只是又增加了点“没用的知识”而已,那么,希望我们的节目会让你增加一点别的思考。没有也没关系,寻找意义本来就是人生的意义。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PS. 廷巴克图手稿展示谷歌艺术与文化做过一个专题,链接如下:https://artsandculture.google.com/project/timbuktu-manuscriptsBBC纪录片《廷巴克图:失落的图书馆》,链接如下: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Jx411E7sH/?share_source=copy_web&vd_source=c0f40b6894845bfed6c6521dddbc13ae本期节目,你将收听到以下内容——1.提问&回答:救《蒙娜丽莎》还是猫?2.《盗书者》作者简介&书籍梗概3.内容解读:有哪些颠覆认知的阅读收获?4.整体评价5.相关分享本期节目涉及的音乐——À l’Histoire - Tinariwen片头声音特出 | 小乐录音 | 包子 Q后期 | 包子 上传 | 包子图片&文案 | Q 桑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