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方有Podcast 節目表,可以快速跳到你有興趣的段落 節目內容摘要: 本集節目深入探討為何投資人總沉迷於「預測」市場的漲跌。從人性厭惡隨機性、大腦的認知偏誤(如可得性捷思、確認偏誤),到預測成功所帶來的多巴胺快感,多角度剖析了預測心態的根源。節目接著分析這種心態如何導致過度自信、情緒化交易與過度交易等負面影響,並阻礙建立長線獲利的機率性思維。最後,提出具體改善方法,建議交易者應從「預測者」轉變為「應對者」,透過建立系統化計畫、反思確定性的代價,並辨識壓力來源,來培養更健康、更具持續性的交易哲學。 ●鮪爸「LINE官方帳號」:https://lin.ee/aLvWHxr ●光華之聲 https://linktr.ee/khmusic1963 ●個人交易心理諮詢及團體課程表單 https://forms.gle/eWtZTe1gWcyjdNop7 ●鮪爸新書《在交易的路上,與自己相遇》: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8498 ●諮詢、演講、轉載及商業合作等邀約可私訊或寄信箱:lifeinvestor8@gmail.com ●鮪爸 FB粉絲專頁「鮪爸的交易心理輔導室」 https://www.facebook.com/PsyLifeinvestor ●傳訊詢問我問題(LINE 官方帳號): https://lin.ee/aLvWHxr 買書支持:《在交易的路上,與自己相遇》: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8498 ❤️節目表 (01:03) 人類厭惡隨機性:探討為何大腦天生是「故事機」而非「統計學家」,解釋人們渴望為隨機事件找到因果關係的本能。 (02:44) 虛假確定感的危險:點出當投資人相信自己能準確預測時,會導致過度自信、下大單並忽視風險管理的嚴重後果。 (04:34) 可得性捷思的影響:說明大腦如何依賴最容易想到的例子(如近期熱門股)來判斷機率,導致高估或低估真實風險。 (06:14) 預測帶來多巴胺快感:從生理學角度解析,預測成功會觸發大腦的多巴胺獎勵迴路,使人沉迷於猜測市場的興奮感。 (07:29) 猜對卻做錯的矛盾:揭示常見的交易矛盾行為——預測正確時提早出場,預測錯誤時卻死抱不放,凸顯執行的重要性。 (10:09) 過度自信與控制錯覺:分析「鄧寧-克魯格效應」,指出能力不足者常高估自身能力,誤將運氣當實力,產生能控制市場的錯覺。 (12:42) 不切實際的期望與情緒痛苦:討論過度預測如何引發不切實際的獲利期待,期待落空時易導致憤怒、後悔,甚至引發報復性交易。 (17:23) 僵化期待導致確認偏誤:說明當心中已有預設劇本時,會不自覺地尋找支持自己觀點的資訊,而忽略反方警訊。 (20:56) 過度交易的陷阱:指出預測心態會將注意力從「交易品質」轉移到「交易頻率」,為了不斷驗證預測能力而頻繁進出。 (22:57) 阻礙機率性思維的建立:強調預測心態追求的是「對與錯」的二元結果,而非「期望值」,這會妨礙交易者建立長線獲利所需的機率思維。 (26:17) 從預測者轉變為應對者:提出核心解決方案,建議交易者應從試圖預測市場,轉變為專注於如何應對市場的各種可能情況。 (28:19) 建立系統化的交易計畫:強調將資金管理、風險控管等變因固定下來,讓獲利主要來自於市場波動,而非個人不穩定的決策。 (30:44) 對「確定性」的反思:引導聽眾思考,追求絕對的可預測性需要付出極大代價(如犧牲潛力),鼓勵在不確定性中尋找平衡。 (36:20) 引入外部反對者視角:提供對抗「確認偏誤」的實用技巧,強迫自己主動尋找並思考與自身預測相反的論點。 (37:20) 辨識預測背後的壓力來源:點出強烈的預測渴望常源自於現實生活壓力,需要從根本解決壓力源,才能讓交易心態回歸正常。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下方有Podcast 節目表,可以快速跳到你有興趣的段落 節目內容摘要: 本集深入探討「貧窮」與「匱乏心態」如何影響投資交易心理。節目指出,貧窮會觸發大腦的求生本能,導致注意力「隧道化」、無法延遲滿足、過度放大虧損恐懼,並增加認知負荷,最終影響決策品質,形成惡性循環。 投資者可能因此過早賣出潛力股,或因害怕虧損而選擇攤平凹單,陷入更大的風險。然而,節目也提出貧窮的正面價值,它能激發強大學習動力,並促使個人反思真正重要的人生目標。最後,節目提供具體克服方法,如建立簡化的外部交易系統、嚴格風險控管、轉化認知思維,並透過「系統減敏感法」從小部位開始,逐步重建健康的交易心理與信心。 ●鮪爸「LINE官方帳號」:https://lin.ee/aLvWHxr ●光華之聲 https://linktr.ee/khmusic1963 ●個人交易心理諮詢及團體課程表單 https://forms.gle/eWtZTe1gWcyjdNop7 ●鮪爸新書《在交易的路上,與自己相遇》: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8498 ●諮詢、演講、轉載及商業合作等邀約可私訊或寄信箱:lifeinvestor8@gmail.com ●鮪爸 FB粉絲專頁「鮪爸的交易心理輔導室」 https://www.facebook.com/PsyLifeinvestor ●傳訊詢問我問題(LINE 官方帳號): https://lin.ee/aLvWHxr 買書支持:《在交易的路上,與自己相遇》: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8498 ❤️節目表 (00:47) 匱乏心態的起源:介紹貧窮所產生的「匱乏心態」,一種源於資源不足的求生模式,如何影響投資者的基本心態。 (02:07) 錯失恐懼與提早出場:分析匱乏心態如何引發「FOMO」(錯失恐懼)心理,因不相信自己能幸運抱住好股票而提早獲利了結。 (03:33) 大腦警報與情緒中樞:從心理學角度解釋,貧窮狀態會讓大腦的情緒中樞持續發出警報,對微小的虧損產生過度恐懼。 (05:49) 注意力窄化的隧道效應:闡述匱乏心態會導致「隧道效應」,使投資人注意力過度集中於短期波動,而忽略長期且更重要的基本面指標。 (08:06) 虧損的負面循環:點出貧窮心態下的負面循環模式:虧損導致注意力窄化,進而做出更差的決策,最終導致更大的虧損。 (10:30) 時間折現率的影響:說明匱乏心態會提高「時間折現率」,讓人極度看重眼前利益,難以「延遲滿足」去持有具長期潛力的部位。 (13:01) 向未來借貸的思維:剖析投資中「向未來借貸」的行為,例如為了避免當下的停損痛苦而選擇攤平或凹單,實際上是將更大的風險推給未來。 (14:23) 認知負荷與決策品質下降:探討貧窮帶來的「認知負荷」,因大腦需處理生存焦慮,導致用於交易決策的心理資源減少,決策品質明顯下降。 (17:47) 風險認知的扭曲:分析匱乏狀態如何扭曲風險認知,將帳面上的暫時性虧損,錯誤地當成永久性的資本損失,導致恐慌性賣出。 (19:37) 絕望中的高風險賭注:指出人在極度匱乏時,容易採取高風險的賭博式交易,希望能一次翻身,反而陷入更危險的境地。 (26:53) 貧窮的正面價值:提出反思觀點,認為貧窮雖然痛苦,卻也是最強大的成長動力,能激發學習與改變的潛能。 (30:57) 貧窮帶來的反思與斷捨離:分享貧窮如何成為一個契機,讓人反思人生的真正目標與幸福感,並對人際關係、時間管理進行「斷捨離」。 (32:53) 克服方法一:建立外部系統:提供克服匱乏心態的具體方法,建議建立機械化、簡單的外部系統(如定期定額),以降低認知消耗與情緒干擾。 (36:23) 克服方法二:轉化認知思維:強調轉化內在思考方式的重要性,例如將「不能虧錢」的想法,轉換為「虧損是交易的一部分,只需將其控制在可接受範圍」。 (37:35) 克服方法三:系統減敏感法:介紹心理學上的「系統減敏感法」,建議從模擬單或極小部位開始,透過漸進式的方式,逐步擴大自己對風險的承受度與心理舒適圈。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下方有Podcast 節目表,可以快速跳到你有興趣的段落 節目內容摘要: 本期節目深入探討了「責任感」如何深刻影響投資者的交易心理與決策。節目首先區分了兩種核心的責任感:專注於執行計畫的「過程導向」與只在乎盈虧的「結果導向」。 過重的結果導向責任感,常導致交易者將自我價值與市場表現掛鉤,產生焦慮、過度盯盤、提早停利甚至報復性交易等負面行為。 節目提出了培養健康責任感的具體方法,包括透過交易日誌覺察自我、運用認知重塑技巧挑戰負面思維,以及將心態從「我應該」轉變為「我選擇」。 最終目的是幫助交易者建立基於可控行動的內在穩定與自信,將焦點放在完善交易過程,而非無法預測的市場結果上,從而實現長期穩健的交易生涯。 ●鮪爸「LINE官方帳號」:https://lin.ee/aLvWHxr ●光華之聲 https://linktr.ee/khmusic1963 ●個人交易心理諮詢及團體課程表單 https://forms.gle/eWtZTe1gWcyjdNop7 ●鮪爸新書《在交易的路上,與自己相遇》: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8498 ●諮詢、演講、轉載及商業合作等邀約可私訊或寄信箱:lifeinvestor8@gmail.com ●鮪爸 FB粉絲專頁「鮪爸的交易心理輔導室」 https://www.facebook.com/PsyLifeinvestor ●傳訊詢問我問題(LINE 官方帳號): https://lin.ee/aLvWHxr 買書支持:《在交易的路上,與自己相遇》: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8498 ❤️節目表 (00:22) 交易責任感初探:內部歸因與外部歸因 - 節目開頭介紹交易中「責任感」的概念,區分將結果歸因於自己還是市場環境的兩種心態。 (01:05) 責任感核心一:過程導向 vs. 結果導向 - 深入探討兩種核心責任感,強調過程導向關注於做好每一步,而結果導向只在乎盈虧。 (04:58) 責任感核心二:內控傾向 vs. 外控傾向 - 引入心理學中的「內外控」理論,分析將命運歸於自身努力(內控)或外部力量(外控)對交易心態的影響。 (08:07) 成就焦慮:當交易績效與自我價值掛鉤 - 剖析交易者將個人價值與帳戶盈虧綑綁的現象,以及家庭、社會期望帶來的無形壓力。 (10:00) 責任感的行為影響:過度盯盤 - 解釋沉重的責任感為何會導致交易者頻繁查看行情,對價格的微小跳動反應過度,引發焦慮。 (11:09) 控制感需求與責任分散 - 探討責任感如何催生對市場的控制慾,以及透過跟隨老師或消息來分散決策責任的心理。 (12:23) 追求高勝率的陷阱:提早停利 - 揭示過重的責任感如何使人過度追求勝率,為了鎖定利潤而選擇「提早停利」,從而錯失更大行情。 (14:21) 自我批判的惡性循環 - 分析虧損後強烈的自責情緒,如何導致交易者在後續操作中變得猶豫不決,甚至引發報復性交易。 (20:37) 健康責任感的優勢:從焦慮中解脫 - 闡述將焦點從不可控的結果轉向可控的過程,能如何幫助交易者從市場波動的焦慮中解脫出來。 (23:15) 培養真正的自信:建立在可控的行動上 - 強調真正的交易自信來源於對自己執行紀律能力的信任,而非預測市場的虛幻能力。 (27:43) 改善方法一:交易日誌的重要性 - 提供具體方法,建議透過交易日誌(甚至錄影、錄音)來覺察自己無意識的思維習慣與情緒反應。 (29:16) 改善方法二:認知重塑技巧 - 介紹CBT認知行為療法,教導交易者識別並挑戰「虧損=失敗者」這類自動化負面思維。 (36:03) 改善方法三:從「我應該」到「我選擇」 - 分享一個重要的心態轉變技巧,將「我應該賺錢養家」的壓力,轉換為「我選擇用交易實現目標」的主動承擔。 (39:03) 重新定義失敗:將虧損視為成長的養分 - 引用投資大師的觀點,鼓勵將失敗和虧損看作是學習和成長的寶貴機會,而非個人能力的否定。 (41:01) 拓展交易的意義:尋找賺錢之外的價值 - 總結時提出,交易不僅是賺錢,也可以是鍛鍊自我控制、風險管理等能力的修行,為生活帶來額外價值。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下方有Podcast 節目表,可以快速跳到你有興趣的段落 節目內容摘要: 本集深入探討家庭背景如何塑造個人的投資心態與金錢觀。從學術論文切入,分析父母的風險承擔行為,特別是對長子女的深遠影響。結合自身經驗,剖析了原生家庭在理財習慣、虧損反應、風險認知等方面對子女的潛移默化。同時,也探討了出生序、家庭經濟狀況等因素如何影響交易決策,並提供了具體的改善方法,幫助聽眾建立獨立且健康的投資原則與心理素質。 ●鮪爸「LINE官方帳號」:https://lin.ee/aLvWHxr ●光華之聲 https://linktr.ee/khmusic1963 ●個人交易心理諮詢及團體課程表單 https://forms.gle/eWtZTe1gWcyjdNop7 ●鮪爸新書《在交易的路上,與自己相遇》: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8498 ●諮詢、演講、轉載及商業合作等邀約可私訊或寄信箱:lifeinvestor8@gmail.com ●鮪爸 FB粉絲專頁「鮪爸的交易心理輔導室」 https://www.facebook.com/PsyLifeinvestor ●傳訊詢問我問題(LINE 官方帳號): https://lin.ee/aLvWHxr 買書支持:《在交易的路上,與自己相遇》: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8498 ❤️節目表 (01:10) 論文引用:父母如何影響子女的風險承擔 - 引用學術論文《Investing Like My Parents》,探討父母的投資行為,特別是風險偏好,如何傳遞給下一代。 (02:49) 長子女效應:風險承擔的傳承更明顯 - 研究指出,父母對風險的態度在長子或長女身上的影響尤為顯著且持久。 (04:46) 童年影響的鎖定效應:影響力不因離家而改變 - 即使子女成年離家,童年時期從父母身上習得的風險承擔模式依然會持續發揮作用。 (07:04) 行為模仿:日常理財習慣的潛移默化 - 子女在日常生活中會無意識地模仿父母的理財行為,例如看盤習慣或對特定投資訊息的偏好。 (09:11) 經驗的世代傳承:父母對立的風險觀 - 分享自身父母對風險的極端態度(父親喜好融資,母親厭惡風險)如何影響自己早期的投資方式。 (11:21) 長子責任感與高槓桿交易的連結 - 探討身為長子的責任感,可能驅使個人在投資中尋求高槓桿,期望快速獲利以改善家計。 (13:38) 心理期待影響風險槓桿 - 強調內心的期待(如家庭責任)會直接影響個人在交易中願意承擔的風險程度與槓桿大小。 (15:00) 阿德勒心理學:家庭星座與出生序的影響 - 引用阿德勒的「家庭星座」理論,分析長子、老二、老么等不同出生序可能形成的性格特質及其在投資上的展現。 (18:13) 家庭經濟狀況的兩極影響 - 分析家庭富裕或匱乏兩種極端情況,如何塑造子女對金錢的現實感與不安全感,進而影響其投資行為。 (19:40) 價值錨定效應:父母觀念的束縛 - 父母的傳統觀念(如「有土斯有財」或公務員薪資標準)可能成為子女價值觀的錨點,限制其投資或職涯選擇。 (22:29) 對虧損的情緒反應複製 - 子女會學習父母面對虧損時的情緒反應,若父母對虧損過度焦慮,子女也可能將停損視為可怕或羞恥的事。 (26:24) 對波動的敏感度遺傳 - 父母若對市場或職涯的「不穩定性」感到抗拒,這種對波動的厭惡感也可能傳遞給子女,影響其對高波動性商品的接受度。 (31:28) 自我覺察:繪製你的金錢腳本 - 提出改善方法的第一步,是透過記錄與反思,找出影響自己的「金錢腳本」,理解個人用錢習慣與觀念的來源。 (36:39) 系統化學習:打破舊有框架 - 鼓勵聽眾重新系統化地學習交易知識、資金風控與交易心態,以建立屬於自己的、而非承襲自父母的投資體系。 (39:21) 建立個人投資原則:從分化到獨立 - 強調最終目標是建立自己的投資目標、風險承受度與決策模式,達成真正的財務與心理獨立,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下方有Podcast 節目表,可以快速跳到你有興趣的段落 節目內容摘要: 解析過度交易的定義、心理成因及高風險族群,歸納其衝動、非計劃性與高頻率等特點,並從心理學角度探討其背後的驅動力,如對獲利的非理性期待、認知偏誤及多巴胺刺激。 節目也揭示了社群媒體與高槓桿商品對過度交易的助長作用。詳細闡述了過度交易在財務、情緒和人際關係上帶來的負面影響,並提供具體可行的改善方法,包括事前承諾、交易日誌、培養正念以及尋求專業協助。 最後提醒聽眾,過度交易是個無形的殺手,若無法覺察並中斷其惡性循環,將對個人資本與心理健康造成嚴重侵蝕。 ●鮪爸「LINE官方帳號」:https://lin.ee/aLvWHxr ●光華之聲 https://linktr.ee/khmusic1963 ●個人交易心理諮詢及團體課程表單 https://forms.gle/eWtZTe1gWcyjdNop7 ●鮪爸新書《在交易的路上,與自己相遇》: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8498 ●諮詢、演講、轉載及商業合作等邀約可私訊或寄信箱:lifeinvestor8@gmail.com ●鮪爸 FB粉絲專頁「鮪爸的交易心理輔導室」 https://www.facebook.com/PsyLifeinvestor ●傳訊詢問我問題(LINE 官方帳號): https://lin.ee/aLvWHxr 買書支持:《在交易的路上,與自己相遇》: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8498 ❤️節目表 (04:39) 過度交易的定義:節目指出過度交易是一種非理性、高頻率、非計劃性的交易行為,其最直觀的表現就是下單次數遠超策略所需。 (07:28) 過度交易的心理成因:深入探討過度交易背後的情緒驅動力,包括對獲利的非理性期待、對不作為的焦慮,以及害怕錯過機會(FOMO)。 (09:10) 交易成癮的機制與認知偏誤:主持人以多巴胺刺激、確認偏誤和賭徒謬誤為例,解釋過度交易如何演變成一種成癮行為。 (10:41) 高槓桿金融商品的風險:警示期貨、選擇權等高槓桿商品,因其快速波動性,容易誘發過度交易行為。 (14:06) 交易策略與過度交易的關係:分析當日沖銷等投機性策略,如何促使交易者養成頻繁交易的習慣。 (15:45) 過度交易高風險族群:歸納出三類高風險族群,包括年輕新手、衝動且過度自信的男性,以及情緒不穩定、急於成功的人。 (24:28) 社群媒體的影響:揭示社群軟體上充斥的對帳單和致富分享,如何助長群眾的比較心態,驅使投資者盲目提高交易頻率。 (29:14) 過度交易對身心造成的負面影響:強調過度交易會造成財務資本的持續消耗,並讓情緒產生極端波動,導致心理疲勞與麻痺。 (33:39) 過度交易對人際關係的衝擊:指出過度交易者常因沉迷於盤中操作,而犧牲家庭與人際關係,變得疏遠孤立。 (34:45) 過度交易對交易紀律的破壞:解釋頻繁的交易決策會耗盡心智資源,導致決策癱瘓,破壞既有的交易紀律。 (36:17) 過度交易扭曲價值觀:警示過度交易者容易產生「虧損再賺回來就好」的錯誤心態,導致對金錢的感知麻痺,無法理性看待虧損。 (37:33) 過度交易的正面意義:提及過度交易的少數好處,例如能快速暴露心理弱點,但強烈建議在模擬單或低風險環境下進行。 (39:14) 改善過度交易的方法:建議透過「事前承諾」、「交易日誌」與「培養正念」來約束與覺察交易行為。 (42:29) 處理虧損的正確心態:強調要學習接受虧損,不要一心想著彌補過去的虧損,並透過尋求專業人士或支持者的協助,跳脫惡性循環。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下方有Podcast 節目表,可以快速跳到你有興趣的段落 節目內容摘要: 本集節目深入探討了投資者普遍存在的心理障礙:「害怕獲利回吐」。從心理學角度出發,剖析了此現象背後的損失厭惡、對不確定性的規避,以及過去交易創傷等多重原因。 這種恐懼會導致投資者提早賣出盈利部位,不僅錯失更大行情,更會破壞交易系統的一致性,甚至引發「賣飛」後的報復性交易,形成惡性循環。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節目提出了多層次的應對策略,從根本上要接受市場的不確定性,並重新定義成功的交易為「紀律執行」。 具體方法則包括透過SMART原則建立清晰的交易計畫、加強自我覺察與心理韌性訓練,以及找到最適合個人性格的市場與商品,並搭配合理的資金控管,藉此降低情緒對決策的干擾。 ●鮪爸「LINE官方帳號」:https://lin.ee/aLvWHxr ●光華之聲 https://linktr.ee/khmusic1963 ●個人交易心理諮詢及團體課程表單 https://forms.gle/eWtZTe1gWcyjdNop7 ●鮪爸新書《在交易的路上,與自己相遇》: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8498 ●諮詢、演講、轉載及商業合作等邀約可私訊或寄信箱:lifeinvestor8@gmail.com ●鮪爸 FB粉絲專頁「鮪爸的交易心理輔導室」 https://www.facebook.com/PsyLifeinvestor ●傳訊詢問我問題(LINE 官方帳號): https://lin.ee/aLvWHxr 買書支持:《在交易的路上,與自己相遇》: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8498 ❤️節目表 (02:10) 心理學解析:持倉焦慮的本質 - 將「害怕獲利回吐」定義為一種持倉焦慮,源於對未來不確定性和潛在負面結果的恐懼。 (04:43) 損失厭惡理論:為何回吐的痛苦大於獲利的快樂 - 引用展望理論解釋,人們對損失的感受強度遠大於同等金額的收益,因此容易提早賣出以避免潛在的痛苦。 (06:05) 不確定性規避:模糊感驅動的非理性決策 - 指出當市場方向不明確時,人們傾向於做出行動來消除模糊感,即使沒有明確的賣出信號。 (07:16) 過去的創傷:歷史經驗如何制約現在的你 - 探討過去大幅獲利回吐的慘痛經歷,會形成心理創傷,導致在類似情境下產生制約反應,提早平倉。 (09:19) 主要影響一:錯過大行情 - 提早賣出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導致投資人錯過後續更大的漲幅,無法讓利潤奔跑。 (11:04) 主要影響二:破壞策略一致性 - 這種恐懼會讓人情緒性地做出決策,破壞原有的長短期交易規劃,導致策略混亂。 (13:56) 惡性循環:賣飛後的報復性交易 - 揭示一個常見的心理陷阱:因提早賣出而後悔,進而採取追高、加大槓桿等報復性交易,帶來更大風險。 (17:38) 複利效果的破壞:侵蝕潛在利潤 - 頻繁地提早平倉會打斷複利效果,讓長期投資的潛力大幅縮水,常常小賺就跑。 (20:00) 交易系統的崩壞:決策複雜化與癱瘓 - 因恐懼而產生的各種新想法會增加決策的複雜度,最終可能導致決策癱瘓,破壞原有交易系統的一致性。 (24:33) 克服方法一:接受市場的不確定性 - 提出根本的解決之道在於心態調整,要認知並接受市場的波動和不確定性是常態,無法完全控制。 (27:22) 克服方法二:自我覺察與心理韌性鍛鍊 - 強調應學習辨識害怕的念頭何時出現,並透過寫日誌、轉移注意力等方式進行情緒調適,鍛鍊心理素質。 (30:47) 克服方法三:重新定義「成功的交易」 - 建議將成功的定義從「賺錢」轉移到「是否按計畫執行」,專注於過程的正確性,而非單純的結果。 (33:22) 克服方法四:建立SMART交易策略 - 介紹如何運用SMART原則(具體、可衡量、可實現、相關、有時限)來建立清晰的交易計畫,以對抗模糊的情緒。 (40:03) 克服方法五:找到適合自己的利基市場與合理部位 - 強調交易策略、商品特性與個人心理素質的適配性至關重要,並透過合理的部位控管來降低心理壓力。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下方有Podcast 節目表,可以快速跳到你有興趣的段落 節目內容摘要: 本集節目深入探討「當沖交易」所需具備的獨特心理素質。內容從當沖的快節奏、高壓力特性切入,分析其對交易者紀律、情緒穩定性的極致要求。 節目同時剖析了當沖的優點與缺點,例如快速學習的機會與錯失長期趨勢的風險,並探討了將交易作為全職收入來源的巨大壓力。 最後,節目提供了一系列具體建議,幫助聽眾進行自我評估,建立系統化的交易框架與能量管理策略,引導聽眾理性地看待並應對當沖交易的挑戰。 ●鮪爸「LINE官方帳號」:https://lin.ee/aLvWHxr ●光華之聲 https://linktr.ee/khmusic1963 ●個人交易心理諮詢及團體課程表單 https://forms.gle/eWtZTe1gWcyjdNop7 ●鮪爸新書《在交易的路上,與自己相遇》: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8498 ●諮詢、演講、轉載及商業合作等邀約可私訊或寄信箱:lifeinvestor8@gmail.com ●鮪爸 FB粉絲專頁「鮪爸的交易心理輔導室」 https://www.facebook.com/PsyLifeinvestor ●傳訊詢問我問題(LINE 官方帳號): https://lin.ee/aLvWHxr 買書支持:《在交易的路上,與自己相遇》: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8498 ❤️節目表 (01:05) 當沖核心:快速決策迴路 - 點出當沖交易的核心在於極短時間內,需迅速完成觀察、分析、決策到執行的完整循環。 (02:30) 決策壓力:頻繁且快速的心理挑戰 - 說明當沖的壓力來自於平凡且快速的決策需求,與長線投資的沉重壓力形式不同,對心理調適能力要求極高。 (03:32) 紀律要求:如鋼鐵般的一致性 - 強調當沖交易需要像運動員一樣,將交易動作透過大量重複練習,內化成直覺反應,維持高度一致性。 (04:41) 情緒穩定性:應對快速的損益變化 - 指出由於損益在短時間內劇烈波動,對交易者的情緒刺激極強,維持情緒穩定是避免失控的關鍵。 (06:23) 心理陷阱:交易結果與自我價值掛鉤 - 剖析交易者容易將虧損與個人能力劃上等號,從而引發負面情緒和報復性交易的惡性循環。 (09:01) 風險控管:即時且動態的部位調整 - 介紹以風險單位(R值)來量化單筆虧損,並根據近期狀況動態調整部位,是當沖中極為重要的風險管理技巧。 (11:24) 成癮機制:即時回饋與多巴胺強化 - 分析當沖快速的損益結果會觸發大腦的隨機回報機制,容易讓人對交易產生類似成癮的行為。 (14:06) 情緒驅動:從理性策略到情緒宣洩的質變 - 描述交易者在連續虧損後,容易從遵守策略轉變為被情緒主導,為了擺脫痛苦而進行非理性的交易。 (17:58) 認知偏誤:隧道視野與注意力窄化 - 提醒當沖交易者容易過度專注於極短線的圖表(如TICK圖、一分K),而忽略了更大週期的趨勢與格局。 (20:26) 機會成本:錯失市場的長期趨勢 - 點出當沖交易者的一大限制,是容易放棄搭上市場長期穩定上漲的順風車,專注於短線的零和博弈。 (22:48) 高昂投入:耗費大量時間與心力 - 強調當沖並非輕鬆賺錢的捷徑,而是需要投入不亞於全職工作的時間與精力進行訓練、盯盤與檢討。 (25:31) 維生壓力:想賺錢時最難賺錢的弔詭 - 探討將當沖作為主要收入來源時,必須獲利的壓力會嚴重影響決策品質,形成「越想賺錢越賠錢」的負面螺旋。 (28:35) 當沖優點:快速的回饋與學習循環 - 提出當沖的一大好處是能迅速驗證策略、加速學習曲線,透過高頻率的練習快速了解市場與自身性格。 (32:59) 策略優勢:日內操作的靈活性 - 說明當沖允許交易者在一天內靈活運用多種策略,例如同時進行多空對沖、順勢與逆勢操作等,不受隔夜風險限制。 (34:55) 改善:準確的自我評估 - 建議想投入當沖的交易者,首要任務是誠實評估自己的個性與能力,例如是否為急性子、情緒調節能力是否足夠等。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下方有Podcast 節目表,可以快速跳到你有興趣的段落 節目內容摘要: 本集深入剖析「違約交割」的嚴重性 。節目從T+2制度談起,詳述違約交割後的法律責任與個人信用的毀滅性衝擊 。深入探討導致違約的心理陷阱,包含過度自信、認錯的羞恥感與當沖的成癮性 。最後,節目提供預防勝於治療的具體方法,強調風險控管、機率性思維與自我覺察的重要性,幫助投資人避開此交易地雷 。 ●鮪爸「LINE官方帳號」:https://lin.ee/aLvWHxr ●光華之聲 https://linktr.ee/khmusic1963 ●個人交易心理諮詢及團體課程表單 https://forms.gle/eWtZTe1gWcyjdNop7 ●鮪爸新書《在交易的路上,與自己相遇》: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8498 ●諮詢、演講、轉載及商業合作等邀約可私訊或寄信箱:lifeinvestor8@gmail.com ●鮪爸 FB粉絲專頁「鮪爸的交易心理輔導室」 https://www.facebook.com/PsyLifeinvestor ●傳訊詢問我問題(LINE 官方帳號): https://lin.ee/aLvWHxr 買書支持:《在交易的路上,與自己相遇》: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8498 ❤️節目表 (01:45) 什麼是違約交割? - 台灣股市採「T+2交割制度」,下單買股票即簽下有法律效率的契約,承諾在兩個營業日後付款取票 。 (04:52) 違約交割的法律性質 - 在法律上,違約交割屬於民事上的「債務不履行」 。券商主要義務是執行下單,並非投資人的財務管家,投資人需自行留意帳戶狀況 。 (06:13) 後果一:個人信用的毀滅 - 違約交割會嚴重破壞個人的金融信用,在聯徵中心留下紀錄,影響未來所有信貸、房貸、車貸及信用卡的申請 。 (08:42) 違約申報的流程 - 券商會在T+2日上午申報違約,並在三個營業日內,註銷投資人該券商的所有交易帳戶 。 (10:25) 三大法律責任 - 違約者需面臨三種責任:民事(最高7%違約金及價差)、行政(帳戶被註銷)以及刑事責任(情節重大者可能面臨3至10年刑責) 。 (12:03) 心理因素一:過度自信與控制幻覺 - 交易者常高估自己的預測能力,低估潛在風險,尤其在當沖交易時,認為自己一定能賺錢而下單,導致資金不足 。 (15:14) 心理因素二:承認錯誤的羞恥感 - 因交易虧損導致交割款不足時,向親友求助的羞恥感與困難度,可能使人選擇逃避,最終走向違約交割 。 (18:00) 心理因素三:對隨機回報的賭徒成癮 - 當沖交易的快速獲利會刺激多巴胺分泌,使人對這種刺激感上癮,進而追逐風險、放大槓桿,在虧損時更容易失控 。 (23:08) 違約交割後的交易創傷 (PTSD) - 發生過違約交割,會留下巨大的心理創傷,使人對下單產生恐懼,失去交易的控制感,難以恢復信心 。 (25:24) 情緒失控的雪球效應 - 違約後的負面經驗會引發不信任感與自我懷疑,甚至覺得市場在針對自己,最終放棄原有的交易系統,陷入惡性循環 。 (28:47) 預防方法一:接受任何事都可能發生 - 培養「市場上什麼事都可能發生」的認知,屏除僥倖心態,是做好風險管理的第一步 。 (30:27) 預防方法二:建立機率性思維 - 評估獲利的同時,也要用機率思維去思考虧損的可能性與最壞狀況,並提前規劃應對方式,確保自己能承擔風險 。 (32:00) 預防方法三:堅守風險管理的最高紀律 - 風險管理的紀律是最高原則,絕不可打破 。應將風險控制視為交易的固定成本,以「先求不輸」為目標 。 (34:08) 預防方法四:刻意練習與心理演練 - 練習坦然面對虧損與承認錯誤,並透過「意象訓練」想像違約交割的可怕後果,強化自己遵守紀律的決心 。 (37:23) 預防方法五:培養自我覺察能力 - 覺察自己是否有「習得性無助感」或自我破壞的行為模式 。辨識出導致惡性循環的思維,才能從根本上避免違約交割的發生 。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下方有Podcast 節目表,可以快速跳到你有興趣的段落 節目內容摘要: 深入探討長線投資的核心心態,這不僅是買入並持有,更是一場心理素質的考驗 。 從自身經驗出發,對比了短線與長線交易的心理差異,指出長線投資成功的關鍵在於將自己定位為「企業擁有者」而非「股票交易者」 。 剖析了長線投資心態的多個特點、優缺點以及心理挑戰,例如如何應對時間焦慮、機會成本的折磨,以及累積性虧損帶來的巨大心理壓力 。 最後,節目提供了具體的改善方法,如「預先承諾」 和「核心-衛星」資產配置策略,幫助投資者克服心理障礙,培養真正的長期主義思維 。 ●鮪爸「LINE官方帳號」:https://lin.ee/aLvWHxr ●光華之聲 https://linktr.ee/khmusic1963 ●個人交易心理諮詢及團體課程表單 https://forms.gle/eWtZTe1gWcyjdNop7 ●鮪爸新書《在交易的路上,與自己相遇》: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8498 ●諮詢、演講、轉載及商業合作等邀約可私訊或寄信箱:lifeinvestor8@gmail.com ●鮪爸 FB粉絲專頁「鮪爸的交易心理輔導室」 https://www.facebook.com/PsyLifeinvestor ●傳訊詢問我問題(LINE 官方帳號): https://lin.ee/aLvWHxr 買書支持:《在交易的路上,與自己相遇》: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8498 ❤️節目表 (04:39) 成為企業擁有者,而非股票交易者 - 建立長線投資心態的基礎差異,主要關注企業的內在價值,如護城河與長期競爭力,而非短線消息與股價波動 。 (07:01) 以年為單位的持有時間 - 長線投資的持有週期可能長達數年,旨在讓股票產生複利效果 。 引用巴菲特名言,若不願意持有一支股票十年,就最好連十分鐘也不要持有 。 (09:57) 堅信耐心與延遲滿足 - 在追求「越快越好」的即時滿足社會中,耐心是稀缺的心理特質 。 長線投資需要對抗時間焦慮,克服當下獲利的誘惑 。 (12:37) 強大的心理韌性 - 投資者需具備強大的心理韌性,即白話說的「耐得住波動」 。 這包括在虧損後能快速修復情緒,不因情緒影響而破壞投資紀律 。 (14:27) 資產配置分散風險 - 長線投資類似資產配置概念,透過配置不同相關性的商品來維持投資組合的穩定性,避免因單一資產大幅波動而破壞整體規劃 。 (16:09) 減輕決策頻率與資訊壓力 - 長線投資心態能減少頻繁交易的需要,從而降低因處理過多資訊而產生的認知負荷與決策壓力,改善生活品質 。 (18:58) 培養逆向思維 - 長期投資者傾向於培養逆向思維,在市場極度恐慌時尋找機會,正如巴菲特所說「當潮水退去時,就知道誰沒穿褲子」 。 (21:45) 優點一:最大化複利效應 - 時間是投資最好的朋友,長期持有能讓資產享受時間、股息再投資以及整體經濟增長帶來的複利效果 。 (27:55) 缺點一:巨大的耐心考驗與時間焦慮 - 長線投資的等待期可能非常漫長,期間會不斷產生時間焦慮,且需抵抗「賺快錢」的誘惑,過程可能充滿折磨 。 (30:23) 缺點二:高昂的機會成本 - 當持有的標的長期不動時,會感覺錯失了市場上其他更好的投資機會,產生「踏空」的煎熬感,並影響資金的流動性 。 (32:01) 缺點三:易陷入認知偏誤 - 「長線投資」有時會成為虧損時「拗單」的藉口,使人陷入確認偏誤或沉沒成本的陷阱,而不願承認錯誤並及時出場 。 (33:49) 虧損痛苦的類型差異 - 長線投資的痛苦是「低頻率、高強度」的累積性虧損,與短線交易「高頻率、低強度」的創傷不同 。 每天面對巨大的帳面虧損是一種巨大的心理折磨 。 (36:24) 缺點四:價值投資的陷阱 - 投資者需警惕「價值陷阱」,錯把「便宜」當作「有價值」 。 有些公司股價便宜可能就是因為它真的變差了,買入後可能還會繼續下跌 。 (38:00) 改善方法一:預先承諾 - 在投資前就制定清晰的規則,如「未來兩年內定期定額投入,除非基本面低於某个標準才出場」 。 這有助於在市場波動時,能按照預設標準執行,避免情緒化決策 。 (40:09) 改善方法二:核心-衛星策略 - 將大部分資金(如80-90%)用於長線投資作為「核心」,同時保留小部分資金(10-20%)作為「衛星」帳戶進行短線操作 。 這能在心理上滿足短期交易的慾望,避免破壞核心的長線計畫 。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下方有Podcast 節目表,可以快速跳到你有興趣的段落 節目內容摘要: 本集節目深入探討追求被動收入背後的心態與哲學。內容首先分析追求被動收入是渴望財務安全與掌控感,但提醒聽眾,被動收入前期需要大量主動投入,其核心是「價值創造」而非「躺著賺」。 節目接著探討了「享樂跑步機」概念,警告過度追求金錢可能導致不斷提高目標,陷入更大的風險。講者更引入「記憶自我」與「經驗自我」的對比,鼓勵聽眾在規劃未來的同時,也要重視當下的生活體驗。 最後,節目提供了多項務實建議,包括重新定義自由、建立多元收入來源及接納現實,引導聽眾建立更健康、平衡的財富觀。 ●鮪爸「LINE官方帳號」:https://lin.ee/aLvWHxr ●光華之聲 https://linktr.ee/khmusic1963 ●個人交易心理諮詢及團體課程表單 https://forms.gle/eWtZTe1gWcyjdNop7 ●鮪爸新書《在交易的路上,與自己相遇》: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8498 ●諮詢、演講、轉載及商業合作等邀約可私訊或寄信箱:lifeinvestor8@gmail.com ●鮪爸 FB粉絲專頁「鮪爸的交易心理輔導室」 https://www.facebook.com/PsyLifeinvestor ●傳訊詢問我問題(LINE 官方帳號): https://lin.ee/aLvWHxr 買書支持:《在交易的路上,與自己相遇》: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8498 ❤️節目表 (01:13) 被動收入的心態特點:追求財務安全與掌控感 - 探討人們追求被動收入,是為了獲得對未來財務的掌控感及心理上的緩衝。 (03:07)被動收入的核心:主動創造價值 - 破除「躺著賺」的迷思,強調被動收入前期需要大量主動投入來創造一個能持續產生價值的系統。 (04:31)目標設定的關鍵:務實評估個人慾望 - 建議在追求被動收入前,應先評估自己真正的需求與目標,慾望越低,越早能達成。 (06:29)重新定義成功:金錢不是唯一標準 - 提醒聽眾思考,若為了賺錢而犧牲健康、時間與人際關係,這樣的「成功」是否值得。 (09:10)心理陷阱一:享樂跑步機 - 說明當收入增加後,幸福感會迅速適應並回到基準線,導致人們為了追求快感而設定更高的目標。 (10:00)心理陷阱二:風險跑步機 - 警告為了追求更高的被動收入,人們可能不自覺地承擔越來越大的風險,最終可能導致巨大虧損。 (12:15)追求被動收入的缺點:容易被金錢束縛 - 指出當追求數字成為目的時,人們可能忘記初衷,讓人生維度變得單一化。 (13:21)對「無為而治」的過高期待 - 探討過度期待被動,可能讓人喪失主動學習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從系統創造者變為消極的領取者。 (15:25)過度依賴外部系統,喪失真正主導權 - 分析若不了解收入系統的底層邏輯(黑盒子),只是將依賴對象從老闆換成某個金融商品,並非真正的自由。 (17:28)心態與策略的適配性 - 強調個人心態(如急性子或需要耐心)必須與選擇的被動收入策略(如存股或當包租公)相匹配,否則容易失敗。 (19:05)被動收入的優點:提供強大的心理緩衝 - 說明被動收入能顯著降低因收入不穩造成的恐慌,讓人更有底氣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 (21:06)改善方法一:重新定義「被動」 - 建議將其視為「系統槓桿化收入」,認知到前期需高強度的主動投入,以建立和維護系統。 (29:52)記憶自我 vs. 經驗自我 - 引用心理學概念,提醒聽眾不應只為了一個完美的未來故事(記憶自我)而犧牲每個當下的真實感受(經驗自我)。 (37:28)改善方法七:懂得「知足」與「接納」 - 當目標無法如期達成時,要學會降低物慾(知足),或接納現實狀況並做出調整(如重返職場)。 (48:26)多元化的資產配置觀 - 鼓勵聽眾不僅在財務上進行多元配置(如股息、租金、寫作收入),也要在人生中配置健康、熱情、關係等「無形資產」的被動收入。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下方有Podcast 節目表,可以快速跳到你有興趣的段落 節目內容摘要: 本集節目深入探討短線交易的獨特心態與挑戰。內容從短線交易追求即時回饋、決策時間壓縮等特點切入,分析其對交易者決策品質、情緒及身心狀態的顯著影響,例如可能導致分析癱瘓、情緒性交易與身心俱疲。 節目中也平衡探討了短線交易的優點,如快速驗證交易構想、高資金效率與心理韌性的鍛鍊。最後,提供七項具體的改善策略,包括建立標準作業流程(SOP)、打造心理安全網(風險管理)及培養後設認知能力等,旨在幫助聽眾在快節奏的短線交易中,找到兼顧獲利與身心平衡的方法。 ●鮪爸「LINE官方帳號」:https://lin.ee/aLvWHxr ●光華之聲 https://linktr.ee/khmusic1963 ●個人交易心理諮詢及團體課程表單 https://forms.gle/eWtZTe1gWcyjdNop7 ●鮪爸新書《在交易的路上,與自己相遇》: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8498 ●諮詢、演講、轉載及商業合作等邀約可私訊或寄信箱:lifeinvestor8@gmail.com ●鮪爸 FB粉絲專頁「鮪爸的交易心理輔導室」 https://www.facebook.com/PsyLifeinvestor ●傳訊詢問我問題(LINE 官方帳號): https://lin.ee/aLvWHxr 買書支持:《在交易的路上,與自己相遇》: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8498 ❤️節目表 (01:12) 短線交易的特點:追求即時回饋 - 探討短線交易者希望在下單後迅速看到結果,藉此對抗未來不確定性的心理。 (02:15)決策時間的壓縮 - 分析短線交易需在極短時間內(甚至數秒)做出決定,對心理調適是一大考驗。 (03:06)高頻決策的認知負荷 - 指出短時間內大量決策會快速消耗大腦的認知資源,影響後續判斷品質。 (04:26)情緒與挫折的快速衝擊 - 說明短線交易中,獲利與虧損會引發劇烈的情緒起伏,考驗交易者的挫折容忍力。 (06:48)對決策品質的影響:分析癱瘓與衝動交易 - 討論高壓環境可能導致資訊過載,使交易者無法決策,或僅憑情緒衝動下單。 (10:08)常見的情緒性行為:報復性與FOMO交易 - 點出虧損後想立刻賺回的報復心態,以及害怕錯過行情的FOMO(Fear of Missing Out)心態,是短線交易常見的陷阱。 (12:53)交易成癮的風險 - 提醒交易可能成為生活中唯一關注的事,導致與家人疏遠、生活品質下降,本末倒置。 (14:10)風險管理的輕忽 - 分析交易者可能因短線盈虧快速,而輕忽單筆停損的重要性,導致風險失控。 (16:55)優點一:快速驗證交易構想 - 提出短線交易能讓新手透過模擬單,迅速測試自己的交易想法是否符合市場現實。 (19:35)優點二:資金效率高 - 解釋短線交易的高周轉率特性,能讓小資金創造更大的交易量,理論上可放大利潤。 (21:15)優點三:市場適應性強 - 說明短線交易者能快速感受市場變化,並持續學習、調整策略以適應不同市況。 (23:34)優點四:鍛鍊強大的心理韌性 - 強調頻繁面對挫折與虧損的過程,能有效提升交易者的抗壓性與復原能力。 (32:47)改善方法一:建立交易SOP - 建議制定明確的進出場、資金管理規則,如同用固定的網子捕魚,提升交易一致性。 (35:54)改善方法二:打造心理安全網 - 強調設定如「單筆虧損上限」等不可動搖的風險管理規則,是確保交易之路能走得長遠的關鍵。 (39:08)改善方法三:訓練後設認知能力 - 教導聽眾學習「思考自己的思考」,在做決策的當下,有能力覺察背後的動機是理性判斷還是非理性衝動。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下方有Podcast 節目表,可以快速跳到你有興趣的段落 節目內容摘要: 這集節目深入探討技術分析中核心的「量價關係」,從六種基本的量價組合模式出發,詳細解說其背後所代表的市場心理與多空情緒。 分享如何判讀價漲量增、價跌量增等不同情境,也客觀分析了運用量價關係的優點與限制,例如其客觀性、即時性的優點,以及可能面臨的模糊性與市場結構改變的挑戰。 最後,節目提供了具體的實踐方法,教導聽眾如何結合自身交易風格,透過建立劇本、訓練盤感、明確定義指標等方式,將量價分析有效地融入交易策略,從而提升判斷的穩定性與準確度。 ●鮪爸「LINE官方帳號」:https://lin.ee/aLvWHxr ●光華之聲 https://linktr.ee/khmusic1963 ●個人交易心理諮詢及團體課程表單 https://forms.gle/eWtZTe1gWcyjdNop7 ●鮪爸新書《在交易的路上,與自己相遇》: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8498 ●諮詢、演講、轉載及商業合作等邀約可私訊或寄信箱:lifeinvestor8@gmail.com ●鮪爸 FB粉絲專頁「鮪爸的交易心理輔導室」 https://www.facebook.com/PsyLifeinvestor ●傳訊詢問我問題(LINE 官方帳號): https://lin.ee/aLvWHxr 買書支持:《在交易的路上,與自己相遇》: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8498 ❤️節目表 (03:05) 市場運作比喻: 將市場比喻為大型拍賣會,價格是買賣雙方的「共識」,而成交量則是對此共識的「信念強度」。 (04:20)價漲量增解析: 解說健康的樂觀情緒,如同羊群效應,市場參與者因害怕錯過而追價,推動價格與成交量同步上漲。 (06:04)價漲量縮解析: 剖析價格上漲末端的猶豫與分歧現象,追價意願減弱,市場呈現「高處不勝寒」的氛圍。 (07:10)價跌量增解析: 描述市場恐慌蔓延時的狀況,因停損或恐慌性拋售導致價格急跌,成交量急遽放大,跌勢又快又猛。 (10:07)價跌量縮解析: 說明下跌趨勢中,想賣的人已離場,剩下的人套牢或堅定持有,市場交易趨於冷清的狀態。 (10:49)放量盤整的意義: 揭示在特定價位出現巨量但價格波動不大,代表多空雙方激烈交戰,此價位成為後續突破或跌破的關鍵。 (12:58)量價分析優點(一): 強調量價是客觀真實的數據,不易作假,能反映市場最真實的資金流動狀況。 (15:51)量價分析優點(二): 說明量價分析具有高度的「普遍性」與「可轉移性」,一套方法能適用於股票、期貨、虛擬貨幣等多種商品。 (21:53)量價分析的限制: 指出量價訊號具有「模糊性」,在不同位階(如頭部或底部)的放量,可能代表完全相反的意義(出貨 vs. 吸籌)。 (23:45)現代市場的挑戰: 提醒聽眾,高頻交易、暗池交易等改變了市場結構,可能讓傳統的量價模式變得破碎或失真。 (29:09)經驗與盤感的重要性: 點出量價分析雖有原則,但精髓在於經驗與盤感的累積,高手能從細微變化中做出更準確的判斷。 (30:38)建立交易劇本: 提供提升心態穩定性的方法,建議預先設想不同量價情境(如價漲量增/量縮)的應對策略。 (33:48)明確定義指標: 建議將模糊的「量」具體化,例如定義「攻擊量」、「窒息量」、「換手量」的標準,使交易更有依據。 (37:09)小心確認偏誤: 提醒交易者要避免陷入「確認偏誤」,不要只看符合自己預期的量價訊號,而忽略了基本面或其他更重要的資訊。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下方有Podcast 節目表,可以快速跳到你有興趣的段落 節目內容摘要: 本集深入探討在盤整行情中,投資者常見的心理困擾與交易錯誤。內容從分析時間空轉的焦慮、自我懷疑、失控感等壓力源,到提早賣出、追高殺低等不當行為。 最後提供多種實用的應對策略,包括劃分可控範圍、將「不行動」視為積極策略、進行刻意練習及調整策略組合等,幫助投資者穩定心態,安然度過沉悶的盤整期。 ●鮪爸「LINE官方帳號」:https://lin.ee/aLvWHxr ●光華之聲 https://linktr.ee/khmusic1963 ●個人交易心理諮詢及團體課程表單 https://forms.gle/eWtZTe1gWcyjdNop7 ●鮪爸新書《在交易的路上,與自己相遇》: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8498 ●諮詢、演講、轉載及商業合作等邀約可私訊或寄信箱:lifeinvestor8@gmail.com ●鮪爸 FB粉絲專頁「鮪爸的交易心理輔導室」 https://www.facebook.com/PsyLifeinvestor ●傳訊詢問我問題(LINE 官方帳號): https://lin.ee/aLvWHxr 買書支持:《在交易的路上,與自己相遇》: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8498 ❤️節目表 (01:54) 時間空轉的焦慮感 - 點出盤整行情的第一個心理痛點:感覺時間就是金錢,漫長的等待讓人覺得焦慮、浪費機會成本。 (04:05) 自我懷疑的連鎖反應 - 深入說明等待如何引發從「懷疑選股」到「懷疑能力」,最終甚至「懷疑自我價值」的負面心理循環。 (05:38) 失控的無力感 - 剖析因無法控制行情走勢而產生的無力感,以及這種感覺如何驅使投資人做出非理性的交易行為以尋求控制感。 (06:46) FOMO的放大效應 - 解釋為何在長期無聊的盤整後,投資人會對微小的市場訊號變得過度敏感,容易產生FOMO(害怕錯過)心態。 (08:33) 決策癱瘓與報復性交易 - 描述過度分析與心理壓力如何導致資訊過載,造成決策品質下降,甚至引發報復性交易的惡性循環。 (12:17) 錯誤行為一:提早賣掉優質資產 - 分析投資人為了快速結束不確定性、鎖定獲利,而違反「讓獲利奔跑」原則,提早賣出有潛力資產的行為。 (14:52) 錯誤行為二:追逐高波動資產 - 探討為了滿足刺激感或快速致富的慾望,投資人可能放棄穩健策略,轉而追逐不適合自己的高風險資產。 (17:16) 錯誤行為三:捨棄原有的選股標準 - 說明在盤整期為了找到「會動的股票」,投資人可能會降低或放棄自己原本嚴謹的選股標準,導致決策品質下降。 (21:40) 錯誤行為四:交易週期的混亂 - 點出投資人常將長線的佈局邏輯與短線的進出時機混淆,導致交易系統錯亂、買賣點不一致。 (23:09) 錯誤行為五:放棄分散與避險 - 提醒投資者在追求績效爆發時,可能會放棄投資組合的防禦性配置,將所有資金集中在少數標的,導致風險過度集中。 (26:10) 應對策略一:劃分可控與不可控 - 提供第一個調整方法:清楚劃分哪些是市場中不可控的因素(如價格波動),哪些是自己能掌握的(如交易計畫、風險管理)。 (29:25) 應對策略二:將「不行動」視為一種積極選擇 - 從哲學層面重新定義等待,將「因沒有訊號而不交易」視為一種胸有成竹的主動策略,而非被動的煎熬。 (32:29) 應對策略三:進行高強度的刻意練習 - 建議將無聊的等待時間轉化為學習黃金期,利用複盤軟體進行模擬實戰,提升交易技能。 (34:52) 應對策略四:設立非金錢性的目標 - 提出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在盤整期設立學習性或紀律性的目標(如完善SOP),從完成任務中獲得成就感。 (38:09) 應對策略五:調整策略或開發新商品 - 建議可趁機研究新策略(如選擇權賣方策略)或拓展不同市場(如原物料、加密貨幣),增加應對不同市況的武器。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下方有Podcast 節目表,可以快速跳到你有興趣的段落 節目內容摘要: 節目深入探討了「領股息」這一投資策略背後的複雜心理 。首先分析了股息因其穩定的現金流而帶來的「確定感」魅力,但也指出了這可能導致「心理帳戶」錯覺和加劇「拗單」行為 。 接著剖析了高殖利率陷阱、月月配的本金風險以及機會成本等常見迷思 。 節目也論述股息策略的心理優缺點:它能提供強大的心理穩定性並培養紀律,但也可能讓投資者陷入忽略總回報的認知盲區 。 最後,提供了調整心態的實用方法,如進行股息再投入、反思性思考,並建議投資者主動創造現金流,以更全面的視角管理投資組合 。 ●鮪爸「LINE官方帳號」:https://lin.ee/aLvWHxr ●光華之聲 https://linktr.ee/khmusic1963 ●個人交易心理諮詢及團體課程表單 https://forms.gle/eWtZTe1gWcyjdNop7 ●鮪爸新書《在交易的路上,與自己相遇》: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8498 ●諮詢、演講、轉載及商業合作等邀約可私訊或寄信箱:lifeinvestor8@gmail.com ●鮪爸 FB粉絲專頁「鮪爸的交易心理輔導室」 https://www.facebook.com/PsyLifeinvestor ●傳訊詢問我問題(LINE 官方帳號): https://lin.ee/aLvWHxr 買書支持:《在交易的路上,與自己相遇》: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8498 ❤️節目表 (02:02) 股息的魅力:現金流與確定性 - 分析為何股息策略吸引人,指出其提供的穩定現金流像是「確定感的安慰劑」,滿足了人性中規避不確定性的需求 7。 (04:37) 心理帳戶的錯覺 - 解釋「心理帳戶」效應,投資者傾向於將股息視為額外收入,產生一種實際上資產未增值的「控制錯覺」 8。 (06:34) 對拗單行為的影響 - 探討領股息心態如何加劇「拗單」(持有虧損部位不賣)行為,因為股息成了繼續持有的心理安慰劑 9。 (08:16) 高股息公司的迷思 - 破除「高股息等於好公司」的刻板印象,指出公司發放高股息也可能意味著缺乏再投資機會 10。 (10:21) 殖利率的陷阱 - 提醒投資者警惕高殖利率陷阱,其原因可能是股價下跌而非公司基本面優秀,需避免「定錨效應」的誤導 11。 (12:16) 月月配的風險 - 揭示月月配息產品可能存在的風險,即配息來源可能是本金,導致投資者陷入總回報未增加的認知盲區 12。 (14:02) 機會成本的損失 - 強調為了等待配息可能錯失其他更好的投資機會,需要衡量所付出的時間成本與機會成本 13。 (17:07) 心理優點一:強大的心理穩定性 - 論述股息策略能提供強大的心理穩定,幫助投資者在市場動盪時避免非理性決策,減少認知負荷 14。 (20:42) 心理優點二:被動實現獲利 - 指出股息是一種將被動實現未實現盈利的方式,將帳面資本轉化為實際現金流,以對抗過度貪婪 15。 (21:50) 心理優點三:培養紀律與耐心 - 分析長期堅持股息策略的過程能有效培養投資者的紀律性和心理韌性,這種能力可以遷移到生活其他方面 16。 (24:28) 心理缺點:總回報的認知盲區 - 點出股息策略的最大缺點,即可能忽略總回報,陷入「賺了股息,賠了價差」的困境 17。 (31:45) 心態調整一:股息再投入 - 建議將領到的股息進行再投入,將心態從「領錢」轉變為「持續參與公司成長」,以總回報角度審視投資 18。 (34:46) 心態調整二:反思性思考 - 提出透過反思性問題(如「若不發股息,我還會買嗎?」)來破除確認偏誤,檢驗買入的真實理由 19。 (37:42) 實踐方法:主動創造自己的配息 - 建議投資者學習主動進行資產「再平衡」,定期賣出部分獲利,自己為自己創造現金流,而不是被動等待公司派發 20。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下方有Podcast 節目表,可以快速跳到你有興趣的段落 節目內容摘要: 這集節目深入探討不同類型的「資金損益曲線」如何反映並影響投資人的心理狀態與交易行為。 節目中詳細解析了五種常見的交易策略曲線,包括趨勢追蹤、高頻均值回歸、反脆弱、深度價值投資及系統化資產配置,並分析其對應的心理特質與挑戰。主持人強調,了解自己的損益模式是駕馭交易心理的第一步,無論是連續獲利後的過度自信,還是連續虧損時的自我懷疑,都會形成惡性循環。 最後提供了多種實用應對策略,如動態資金管理、設定心理安全邊際等,旨在幫助投資者建立穩定的心態,客觀面對市場波動,最終提升交易決策品質。 ●鮪爸「LINE官方帳號」:https://lin.ee/aLvWHxr ●光華之聲 https://linktr.ee/khmusic1963 ●個人交易心理諮詢及團體課程表單 https://forms.gle/eWtZTe1gWcyjdNop7 ●鮪爸新書《在交易的路上,與自己相遇》: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8498 ●諮詢、演講、轉載及商業合作等邀約可私訊或寄信箱:lifeinvestor8@gmail.com ●鮪爸 FB粉絲專頁「鮪爸的交易心理輔導室」 https://www.facebook.com/PsyLifeinvestor ●傳訊詢問我問題(LINE 官方帳號): https://lin.ee/aLvWHxr 買書支持:《在交易的路上,與自己相遇》: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8498 ❤️節目表 (00:37) 資金曲線與交易心態的關聯 - 點出節目的核心,說明資金損益的分布狀況,如何反映出交易者的個性、策略與心理狀態的相互影響。 (01:31) 第一種曲線:趨勢追蹤 - 解析趨勢追蹤策略的資金曲線特徵(小賠累積,偶爾大賺),並探討其對應的心理素質,如紀律性與挫折容忍度。 (03:14) 趨勢追蹤者的心理挑戰 - 深入分析趨勢交易者需具備的心理能力,包含無視短期虧損的痛苦,以及抵抗獲利回吐誘惑的「延遲滿足」能力。 (04:44) 第二種曲線:高頻均值回歸 - 介紹高頻交易者的曲線特徵(高勝率、小賺累積,但可能一次大賠),強調其獲利模式與風險所在。 (06:40) 高頻交易者的風險意識 - 提醒高頻交易者需警惕高勝率帶來的過度自信,必須建立強大的風險意識,避免因一次失誤而侵蝕掉所有獲利。 (09:04) 高勝率策略的陷阱:拗單 - 指出追求高勝率的交易者,容易陷入「拗單」的行為模式,雖然勝率高,但賺賠比極低,一次虧損就可能抵銷多次獲利。 (11:16) 第三種曲線:反脆弱降臨 - 以電影《大賣空》為例,說明「反脆弱」策略的曲線樣貌(長期小額虧損,等待一次性的巨大回報),強調其反人性的特點。 (14:10) 第四種曲線:深度價值投資 - 描述價值投資者的資金曲線(長期平穩,等待價值發酵後上漲),指出此策略適合具備強大研究能力與信念的分析型投資人。 (16:53) 第五種曲線:系統化資產配置 - 介紹此類曲線穩定向上的特性,適合風險厭惡、追求長期穩定財務目標的投資者,但缺點是不夠刺激,考驗耐心。 (18:43) 連續虧損的心理衝擊 - 分析「連賠」狀態下常見的心理反應,如自我懷疑、恐慌性交易與報復性交易,點出其對決策的負面影響。 (21:53) 損益變化與情緒的兩極化 - 探討交易者在連續獲利(心情高漲)與連續虧損(心情沮喪)時,情緒容易陷入兩極化擺盪,影響決策品質。 (26:46) 行為模式的惡性循環 - 揭示一個常見的循環:連勝 → 過度自信 → 鬆懈 → 虧損 → 恐懼猶豫 → 錯過機會 → 再次虧損,提醒交易者需具備自我覺察能力來打破此循環。 (29:56) 應對策略一:專注於過程型目標 - 強調不論損益結果如何,投資者都應該專注於「做對的事情」,堅定執行自己驗證過的交易邏輯,而非隨意更換策略。 (33:06) 應對策略二:動態資金管理 - 分享自由人前輩的智慧:「贏要出金,輸也要出金」,說明透過動態調整資金,可以在心態不佳時減少損失,在過度自信時保留戰果。 (38:58) 應對策略三:設定心理與財務的安全邊際 - 建議為自己的交易保留緩衝空間,無論是心理資本(意志力)還是財務資本,避免在市場出現意外時,因壓力過大而崩潰。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下方有Podcast 節目表,可以快速跳到你有興趣的段落 節目內容摘要: 這集節目深入探討投資新手常見的七大心態陷阱,從追求一夜致富的「樂透心態」、容易被市場故事迷惑,到盲目崇拜大師以及對風險麻木等。 這些心態會導致交易行為混亂、無法抵禦系統性風險,最終可能因情緒化決策而慘賠。為此,節目提出了七個具體的改善方法,強調成功的基石在於「認識自己」。 建議新手應從自我覺察開始,了解個人風險承受度與投資目標,並透過模擬交易在低成本下建立SOP、練習承擔責任、專注於自身能力圈、嚴格控管風險,並學習耐心等待時機、尋找支持社群。核心宗旨在於,建立穩固的心理素質與交易框架,遠比尋找必勝策略更為重要。 節目特色重點 ●鮪爸「LINE官方帳號」:https://lin.ee/aLvWHxr ●光華之聲 https://linktr.ee/khmusic1963 ●個人交易心理諮詢及團體課程表單 https://forms.gle/eWtZTe1gWcyjdNop7 ●鮪爸新書《在交易的路上,與自己相遇》: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8498 ●諮詢、演講、轉載及商業合作等邀約可私訊或寄信箱:lifeinvestor8@gmail.com ●鮪爸 FB粉絲專頁「鮪爸的交易心理輔導室」 https://www.facebook.com/PsyLifeinvestor ●傳訊詢問我問題(LINE 官方帳號): https://lin.ee/aLvWHxr 買書支持:《在交易的路上,與自己相遇》: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8498 節目表 (00:32) 新手核心課題:強調投資心態的重要性,遠比技術或尋找明牌更關鍵,點出釐清心理期待是第一步。 (02:24) 陷阱一:樂透心態:剖析新手想用小錢快速致富的賭博心理,往往因此忽略長期穩健的增長與風險評估。 (04:52) 陷阱二:愛聽故事:分享個人經驗,說明投資人易受美好故事或題材吸引,而忽略公司基本面與實際價值。 (08:37) 陷阱三:崇拜大師:指出盲從專家策略是為了逃避責任,阻礙個人學習與成長,應學習其邏輯而非照單全收。 (11:09) 陷阱四:對風險麻木:多數新手在牛市進場,未經歷過真正下跌,對市場風險缺乏敬畏之心,容易錯估情勢。 (13:54) 陷阱五:遊戲心態:將真實金錢視為虛擬分數,對虧損無感,導致過度交易或承擔不合理的風險。 (16:09) 陷阱六:目標模糊:闡述若未定義清楚的投資目標(如退休金、買房頭期款),將無法建立合適的策略與風險控管。 (19:31) 陷阱七:錯誤歸因:警示新手易將運氣或市場多頭行情誤認為自身實力,導致壞習慣被不斷複製。 (21:03) 長期影響:決策隨機化:若心態不改,交易行為將變得沒有邏輯與一致性,易受市場雜訊影響而追高殺低。 (30:25) 解方一:從自我覺察開始:建立正確投資觀的第一步是了解自己,包含錯誤容忍度、風險偏好與心理期待。 (32:26) 解方二:低成本練習框架:大力推薦「模擬交易」,在不虧損本金的情況下,找出自己的交易盲點並建立SOP。 (35:30) 解方三:建立責任感:強調需對每筆交易負責,透過交易日誌進行檢討,不將虧損歸咎於他人或市場。 (38:02) 解方四:定義能力圈:引用巴菲特概念,建議只交易自己真正理解的商品,勇敢承認自己的不足。 (41:25) 解方五:練習等待:點出「等待」是交易中最難的技能之一,需克服急於翻身、證明自己的心魔,耐心等待最佳時機。 (44:37) 解方六:尋找支持性環境:交易之路充滿挫折,找到能共同討論、給予支持的社群,是保持心理韌性的重要關鍵。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下方有Podcast 節目表,可以快速跳到你有興趣的段落 節目內容摘要: 本集節目深入探討「小額投資」的心理狀態,分析了資金少時投資者面臨的獨特挑戰與優勢。內容涵蓋了小資族因資金有限,容易陷入樂透式交易、對虧損過度敏感、產生金錢焦慮甚至過度交易等心理困境。 節目也點出小額投資的正面價值,例如它是絕佳的低成本學習機會,能有效鍛鍊風險管理能力與強大的心理韌性。最後具體的應對策略,建議聽眾應接受市場的不確定性,透過刻意練習與建立決策框架(SOP)來提升交易能力,並強調穩固個人信念與尋找支持系統的重要性,幫助小資族穩健地累積財富與實力。 節目特色重點 ●鮪爸「LINE官方帳號」:https://lin.ee/aLvWHxr ●光華之聲 https://linktr.ee/khmusic1963 ●個人交易心理諮詢及團體課程表單 https://forms.gle/eWtZTe1gWcyjdNop7 ●鮪爸新書《在交易的路上,與自己相遇》: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8498 ●諮詢、演講、轉載及商業合作等邀約可私訊或寄信箱:lifeinvestor8@gmail.com ●鮪爸 FB粉絲專頁「鮪爸的交易心理輔導室」 https://www.facebook.com/PsyLifeinvestor ●傳訊詢問我問題(LINE 官方帳號): https://lin.ee/aLvWHxr 買書支持:《在交易的路上,與自己相遇》: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8498 節目特色重點 (01:50) 小額與大額投資人心態差異:初步探討資金大小如何影響交易者的心理狀態與決策模式。 (03:42) 樂透式交易的誘惑:分析小額投資者為何傾向尋找高風險、高爆發力的投資標的,希望能一夕致富。 (06:08) 小額投資者的脆弱自尊:說明資金少時,心理防衛機制更容易被啟動,導致拗單、自我懷疑等問題。 (07:34) 金錢與成就焦慮:探討社會中的比較心態,以及對獲利絕對值的崇拜如何導致過度交易。 (08:32) 過度交易與高周轉率的迷思:點出小資族為了滾大資金,可能陷入無效的高頻交易,甚至交易成癮。 (11:03) 對槓桿風險的麻痺:指出小額虧損因絕對金額小而易被輕忽,導致在不知不覺中承受過高比例的風險。 (13:07) 賭徒謬誤的陷阱:解釋為何在連續虧損後,小額投資者更容易加大賭注,陷入「下一把就會贏」的心理謬誤。 (14:57) 投資成果與自我價值的過度連結:分析資金少時,虧損更容易引發強烈的壓力與自我否定。 (17:13) 優點一:低成本的試錯機會:強調小資金是學習與嘗試新策略的絕佳時機,因為學費相對便宜。 (20:01) 優點二:練習停損的最佳時機:說明因虧損的絕對金額較小,心理上更容易執行停損,是養成紀律的好時機。 (22:44) 避免決策癱瘓:指出資金單純時,能更專注於單一策略的練習,避免資產配置的複雜性干擾。 (25:42) 應對策略一:真正接受市場的不確定性:建議小資族應放棄完美預測的執念,轉而專注於更嚴格的風險控管。 (28:53) 應對策略二:透過模擬交易進行刻意練習:推薦利用模擬盤來磨練策略並建立信心,降低真實市場中的學習成本。 (31:08) 應對策略三:建立個人化的決策框架 (SOP):強調建立清晰的交易規則,以過濾不必要的訊號,避免情緒化交易。 (38:01) 應對策略七:釐清個人信念與金錢的關係:提醒投資者思考交易的最終目的,建立穩固的內在信念,以抵抗外在壓力與市場波動。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下方有Podcast 節目表,可以快速跳到你有興趣的段落 節目內容摘要: 深入探討了投資 ETF 在心理層面上的優勢與陷阱。內容從 ETF 如何提供投資框架、分散風險以降低情緒波動等心理優勢開始,幫助投資人建立長期穩定的投資心態。 剖析投資 ETF 時容易遇到的心理盲點,例如因績效比較而產生的「錯失恐懼症」(FOMO)、難以停損的「沉沒成本謬誤」,以及因生活不順遂而對 ETF 慢速回報感到不耐煩等問題。最後,節目提供了具體的應對策略,包括建立心理防火牆、學會擁抱無聊但有效的策略等,並為自己的投資行為建構更深層的意義,實現穩健的財務目標。 節目特色重點 ●鮪爸「LINE官方帳號」:https://lin.ee/aLvWHxr ●光華之聲 https://linktr.ee/khmusic1963 ●個人交易心理諮詢及團體課程表單 https://forms.gle/eWtZTe1gWcyjdNop7 ●鮪爸新書《在交易的路上,與自己相遇》: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8498 ●諮詢、演講、轉載及商業合作等邀約可私訊或寄信箱:lifeinvestor8@gmail.com ●鮪爸 FB粉絲專頁「鮪爸的交易心理輔導室」 https://www.facebook.com/PsyLifeinvestor ●傳訊詢問我問題(LINE 官方帳號): https://lin.ee/aLvWHxr 買書支持:《在交易的路上,與自己相遇》: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8498 ❤️節目表 (05:00) 心理優勢一:提供投資的「框架錨點」 - 說明 ETF 如何做為一個明確的參考點,幫助投資者在茫茫股海中降低選擇的焦慮與認知負擔。 (06:41) 心理優勢二:分散化帶來的內建「安全感」 - 探討「不把雞蛋放同個籃子」如何滿足人類規避損失的天性,有效降低對單一公司爆雷的恐懼。 (08:10) 心理優勢三:平滑波動以降低「情緒耗損」 - 分析 ETF 較低的價格波動如何避免投資人心情大起大落,從而減少衝動交易的可能。 (09:24) 心理優勢四:更容易培養「長期投資心流」 - 指出因波動較低,投資人更能專注於長期目標與市場學習,而非被短期資訊干擾。 (10:31) 心理優勢五:簡化決策以提升「效率與紀律」 - 強調投資 ETF 只需判斷大方向,更容易建立如定期定額等機械化規則,有助於維持紀律。 (15:44) 心理陷阱一:產生「控制錯覺」,忽略系統性風險 - 提醒投資者,分散投資的安全感可能讓人忽略整體市場(如國際情勢)的系統性風險。 (17:06) 心理陷阱二:易受「FOMO」干擾,羨慕個股暴利 - 點出看見他人個股短期大賺時,內心產生的比較與焦慮,是 ETF 投資者最大的心魔之一。 (18:46) 心理陷阱三:陷入「沉沒成本」與「確認偏誤」的循環 - 解析為何長期投入的 ETF 即使表現不佳也難以停損,並會不自覺尋找利多消息來安慰自己。 (20:50) 心理陷阱四:小心「贏家的詛咒」,因安穩獲利而過度自信 - 警告長期從 ETF 穩定獲利可能導致過度自信,進而用賺來的錢從事高風險的隨意交易。 (21:40) 心理陷阱五:將「生活不滿」投射於交易,失去耐心 - 探討當現實生活不順時,人們容易將不滿轉嫁到 ETF 的「慢回報」上,進而放棄原有策略。 (23:18) 克服方法一:建立「心理防火牆」,隔絕情緒干擾 - 建議將工作、生活壓力與投資決策切開,設定固定時間關心,避免在情緒不佳時做決定。 (27:21) 克服方法二:學會「擁抱無聊但有效」的策略 - 強調投資者需從根本上接納 ETF 策略的「平淡」,才能抵抗追求刺激與高頻交易的誘惑。 (28:29) 克服方法三:練習「紀律性出金」,打破紙上富貴 - 分享定期將部分獲利實現,不僅能犒賞自己、強化正向循環,也能讓自己對風險更加敏感。 (30:14) 克服方法四:界定「知識與行為邊界」,有所為有所不為 - 建議投資人清楚知道自己懂什麼、不懂什麼,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從而抵抗市場上所有機會的誘惑。 (32:43) 克服方法五:為投資行為「建構意義」,超越金錢 - 提出最終心法,將投資視為實現家庭幸福或人生理想的工具,而非純粹的金錢追逐,以此建立長期堅持的強大動力。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下方有Podcast 節目表,可以快速跳到你有興趣的段落 節目內容摘要: 本集深入探討霍華・馬克思《投資最重要的事》核心概念:「第二層次思維」。 內容涵蓋如何跳脫直覺、進行獨立逆向思考、評估價値與價格、控制風險,並提供多種實用方法,如撰寫投資日誌、尋找反方觀點等。 幫助投資人建立更深層、理性的決策框架,以應對充滿不確定性的市場。 ●鮪爸「LINE官方帳號」:https://lin.ee/aLvWHxr ●光華之聲 https://linktr.ee/khmusic1963 ●個人交易心理諮詢及團體課程表單 https://forms.gle/eWtZTe1gWcyjdNop7 ●鮪爸新書《在交易的路上,與自己相遇》: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8498 ●諮詢、演講、轉載及商業合作等邀約可私訊或寄信箱:lifeinvestor8@gmail.com ●鮪爸 FB粉絲專頁「鮪爸的交易心理輔導室」 https://www.facebook.com/PsyLifeinvestor ●傳訊詢問我問題(LINE 官方帳號): https://lin.ee/aLvWHxr 買書支持:《在交易的路上,與自己相遇》: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8498 ❤️節目表 (02:59) 獨立思考對抗從眾心態:強調多數人跟隨大眾的行為在投資中是致命的,第二層次思維要求具備獨立判斷力,敢於在市場瘋狂時採取不同行動。 (05:48) 逆向思考的藝術:闡述逆向思考並非與市場對作,而是在眾人樂觀時看見風險,悲觀時發掘機會,如同巴菲特名言「別人恐懼我貪婪」。 (07:12) 概率性思維取代單一預測:專業的決策應評估未來結果的各種可能性與機率分佈,而非尋求「會漲還是會跌」的確定答案。 (09:01) 好公司不等於好投資:點出投資的關鍵在於買入的價格是否低於其內在價值,即使是好公司,買貴了也是糟糕的投資。 (10:35) 克服認知偏誤:說明第二層次思維是挑戰自我假設的過程,需主動尋找反對聲音,以避免陷入「確認偏誤」等思維盲區。 (12:32) 投資是藝術而非科學:認為頂尖投資除了數據分析,更需具備對市場情緒、人性的洞察力,這些是無法完全量化的藝術。 (15:05) 先知的孤獨感:點出擁有第二層次思維後,因觀點與眾不同,可能面臨與同儕格格不入的心理孤獨感,這是邁向成熟投資者的指標之一。 (19:21) 利用市場的無效性:解釋如何透過第二層次思維,在市場因情緒而導致價格嚴重偏離價值時,辨識出錯誤定價的投資良機。 (21:06) 強大的風險控制能力:第二層次思維者會優先思考「哪裡可能出錯?」,而非只看見獲利,這種風險意識是能在市場長久生存的關鍵。 (22:42) 培養耐心與紀律:理解絕佳機會並非天天有,能幫助投資人如同狙擊手般耐心等待,過濾掉不必要的交易衝動,節省彈藥。 (26:16) 實踐方法一:永遠多問「然後呢?」:當得到一個簡單結論時,強迫自己多想一步,探究背後的原因與長遠影響,藉此開啟深度思考。 (28:31) 實踐方法二:主動尋找反方觀點:為對抗確認偏誤,應刻意尋找與自己看法相反的資訊與邏輯,讓決策更加平衡周全。 (30:02) 實踐方法三:記錄投資日誌:透過書寫,客觀記錄決策理由與當下心理狀態,有助於事後回顧、釐清思維盲點,是進步的關鍵。 (39:22) 待在能力圈內:強調第二層次思維並非要求無所不知,而是在自己真正理解的領域進行深度思考,並勇敢承認能力圈的邊界。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下方有Podcast 節目表,可以快速跳到你有興趣的段落 節目內容摘要: 這一集的「投資心理事」深入探討了「情緒價值」在投資與交易中的核心角色。主持人首先定義了情緒價值,並引導聽眾反思自己交易的真正目的,不僅僅是金錢,更可能是為了證明自己所帶來的滿足感。 節目詳細列舉了九種正向的情緒價值,例如「堅定感」、「平靜感」、「成就感」與「勇敢」,說明如何透過遵守紀律、良好風控來培養這些感受。同時,也分析了恐懼、貪婪等負面情緒如何轉化為保護自己、保持謙遜的正面力量。 最後,節目提供了具體的心理學策略,如情境聚焦、認知修正與反應聚焦,並強調透過刻意練習和尋求外部支持系統,來系統性地提升情緒調節能力,最終達到「怎麼生活,就怎麼交易」的穩定心態。 ●鮪爸「LINE官方帳號」:https://lin.ee/aLvWHxr ●光華之聲 https://linktr.ee/khmusic1963 ●個人交易心理諮詢及團體課程表單 https://forms.gle/eWtZTe1gWcyjdNop7 ●鮪爸新書《在交易的路上,與自己相遇》: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8498 ●諮詢、演講、轉載及商業合作等邀約可私訊或寄信箱:lifeinvestor8@gmail.com ●鮪爸 FB粉絲專頁「鮪爸的交易心理輔導室」 https://www.facebook.com/PsyLifeinvestor ●傳訊詢問我問題(LINE 官方帳號): https://lin.ee/aLvWHxr 買書支持:《在交易的路上,與自己相遇》: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8498 ❤️節目表 (00:38) 情緒價值的定義:節目首先探討「情緒價值」一詞的來源與意義,並將其定義為:一個東西或人影響他人情緒的能力,在投資中,則是指交易這件事帶給你的情緒影響。 (02:33) 交易的真正目標:主持人拋出一個反思問題:你投入大量心力在交易中,真正的目標是賺錢,還是為了「證明自己」所帶來的情緒價值? (05:25) 情緒與情緒價值的區別:節目深入解析,情緒是直接的反應,而「情緒價值」更偏向於我們賦予情緒的「意義感」,例如,雖然停損賠錢,但因遵守紀律而感到的開心。 (07:08) 正向情緒價值一:堅定感:在不確定的市場中,透過遵守如指數化投資的SOP,能帶來「我在正確道路上」的堅定感,這是在混亂中的一種確定性。 (09:10) 正向情緒價值二:平靜感:透過良好的資金控管與心理預期,知道賺賠由市場決定,而非自己能完全掌控,進而獲得內心平靜,避免被盤面波動干擾。 (10:45) 正向情緒價值三:控制感:透過控制能掌握的變因,如交易SOP、生活作息、進出場時機,能創造「事情在掌控中」的感受,減少慌亂。 (12:09) 正向情緒價值四:安全感:建立在前三者(堅定、平靜、控制)之上,當你知道最壞的狀況也在掌握中時,便能產生安全感,避免因恐懼而做出非理性決策。 (14:16) 正向情緒價值五:成就感:除了金錢回報,主持人強調「完美執行計畫」、「長期遵守紀律」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成就感來源,能幫助我們度過沒有立即回報的時期。 (17:34) 正向情緒價值六:對未知的好奇:交易市場的不斷變化,能激發對未知的好奇心,帶來持續學習與成長的興奮感,讓經驗更豐富。 (19:35) 正向情緒價值七:勇敢:交易會帶來巨大的挫折,每一次克服虧損後的心理陰影,重新勇敢下單,都是一次成長的證明,這種經驗能轉移到生活其他挑戰上。 (22:07) 正向情緒價值八:堅韌感:如同「打不死的蟑螂」,經歷多次挫折後,心理的恢復速度會變快,能更快地從負面情緒中站起來,並以更正向的角度詮釋虧損。 (27:00) 負面情緒的正面價值:節目也探討恐懼、貪婪、無助感等負面情緒。例如,「恐懼」能迫使你保護資本、深入研究;「無助感」則能讓你對市場保持謙遜。 (31:53) 情緒調節策略一:情境聚焦:分享學術上的情緒調節法,包含主動「選擇」避開容易引發負面情緒的情境(如財報公佈前),或在情境中進行「修正」(如即時調整停損點)。 (36:08) 情緒調節策略二:認知修正:當事實無法改變時,可以改變注意力的「焦點」(如關掉報價APP去做別的事),或進行「認知再評價」(將停損視為「少賠了錢,證明了紀律」)。 (40:48) 情緒調節策略三:外部支持系統:強調尋找外部支持的重要性,例如交易夥伴、社群、專業教練或心理師,甚至是親友的支持,他們能提供不同視角,幫助度過難關。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