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方君宇
方君宇

方君宇

Author: 方君宇

Subscribed: 1Played: 1
Share

Description

大家好,我是方君宇,一名专注于 Apple 生态的独立开发者。

过去,我从事项目驻场工作,2024 年中旬从济南离职后,开始转向餐饮行业,同时利用空闲时间系统学习 Swift。2025 年,我正式投身于 Swift 独立应用开发。在学习过程中,我持续更新个人博客,撰写并分享关于 Swift 开发的技术文章与学习笔记。

为了更好地推广我开发的应用,也为了与更多开发者建立联系,我开始拓展媒体平台,例如 Apple 播客与微信公众号,分享我的开发心得、学习方法和独立创作的思考。我相信技术不仅是工具,更是一种连接的力量。

如果你对 iOS/macOS 应用开发、独立开发者的成长路径,或是 Swift 编程语言感兴趣,欢迎关注我的节目,一起学习、交流、成长。

目前已上线三款 iOS 应用(存钱猪猪、方方块和汇率仓库)和一款 macOS 图片压缩工具(轻压图片),产品方向主要聚焦在实用型工具类应用。当前正在开发两个免费项目:一款 macOS 截图工具,以及一款面向初学者的 Swift 教学应用,欢迎大家体验与反馈。
6 Episodes
Reverse
在本期播客《副业独立开发那些事儿》中,我与独立开发者小何聊了独立开发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回顾了近几年 iOS 独立开发的趋势,探讨了 ChatGPT 与 Swift 带来的新可能,并分享了各自的开发经历、应用收益与商业化策略。节目还涉及应用推广、海外市场反馈,以及零基础学习 Swift 的可行性。进一步,我们讨论了独立开发者转型为工作室的路径,团队分工协作的重要性,以及 35 岁职业发展的现实压力。最后,展望了轻量级工具应用的市场机遇,强调持续迭代、推广与国际化是独立开发者走向长期发展的关键。
今天我们敲击键盘输入的 A、B、C,对人来说是字母,但对计算机来说,它们只是 0 和 1。那么,计算机是怎么理解 A 代表大写字母 A,而不是随意的数字呢?答案就是 —— ASCII 码。ASCII在1960 年代,美国的电传打字机(Teletype,TTY)厂商都有自己的“字符集”,互不兼容,通信很麻烦。每个字母都需要转换为电信号(0/1脉冲)传输,当时电报系统通常使用 5 位(Baudot code)、6 位(Fielddata code)表示字符。美国标准协议(ASA,后来改名为 ANSI)在 1963 年发布了 ASCII(American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ASCII是第一套被广泛采用的基于英文的字符编码标准,使用 7 位二进制数(bit)来表示字符,最多能表示 2^7 = 128 个符号。图片中的 ASCII 表,纵轴和横轴组合成 7 位二进制。字符示例例如5 的ASCII码:先看上面的b7、b6、b5,对应的数值为 011;再看左侧的b4、b3、b2、b1,对应的数值为 0101。所以 5 的 ASCII 码二进制表示为 011 0101,十进制表示为 53。ASCII和计算机的关系1、计算机存储单位的由来计算机的 CPU、内存芯片、总线设计决定了“最小一次能读/写多少位”。早期有 6 位机器(DEC PDP-6)、9 位机器(CDC 6600),在存储单位上并不统一。后来逐渐统一为8 位作为最小存储单位。原因:1、ASCII 完全可以放进 8 位,并利用剩下的 1 位做校验/扩展;2、8 位与二进制十六进制自然对齐(1 Byte = 8 bit = 2 个十六进制数)。3、内存对齐效率高(字节寻址比“位寻址”简单得多)。于是,硬件厂商逐渐把 8 bit 作为最小寻址单位,称为 Byte(字节)。ASCII 虽然只有 7 位(bit),这也就意味着存储的时候,通常会将最高位(第8 位)填 0。注:bit 是计算机最小的存储单位,只能存储 0 或 1,通常使用小写字母 b 表示。1Byte = 8 bit,也就是一个 ASCII 字符,通常使用大写字母 B 表示。2、ASCII的历史时间线1963:ASCII 初版发布(7位,128个字符)。1968: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签署行政命令,要求所有美国联邦政府计算机必须支持 ASCII,这推动了 ASCII 的普及。1970s:IBM、DEC 等大厂采用 ASCII,ASCII成为计算机与终端通信的通用语言。1981:IBM PC(个人电脑)发布,采用扩展 ASCII(8 位,256 个字符),彻底把ASCII 推向全球。扩展ASCII在1980 年代,计算机开始走向国际化, ASCII只支持英文,欧洲国家、科学符号、图像字符都无法使用。ASCII只使用 7 位二进制数字符,第 8 位默认填 0,所以各个厂商就把最高位从0 改成 1,定义额外的字符,这就是扩展ASCII。扩展ASCII使用 8 位二进制数来表示字符,最多能表示 2^8 = 256 个符号。在ASCII的基础(0-127,和ASCII保持一致)上,增加了 128 个额外字符:1、各种语言的重音符号字母(é, ñ, ü);2、线条符号、特殊图形;3、一些数学符号。因厂商不同所以扩展标准不同:1、IBM PC 定义了带有笑脸、框线、希腊字母等符号。2、ISO 制定了 ISO 8859 系列(如 ISO-8859-1 “Latin-1”,包含西欧字符 é、ñ 等)。例如,é 可能 = 233 (0xE9);ç 可能 = 231 (0xE7)。3、Macintosh 有 MacRoman 编码。4、Windows 有 Windows-1252 编码;所以,扩展ASCII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标准,在 8 位字节中,前 128 位兼容ASCII,后 128 位各自扩展各自厂商的编码。Unicode编码ASCII是一切的开端,但它只有 128 个字符,只能覆盖英语世界。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扩展ASCII出现了“乱码问题”:1、在法语电脑上,128–255 是 é、à 等。2、在俄语电脑上,128–255 是 кириллица(西里尔字母)。3、在 PC 上,128–255 可能是框线符号。在计算机上相同的一个字节值,显示的字符完全不同,这是因为各厂商扩展 ASCII 各搞各的,互相不兼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Unicode联盟成立于1991年,Unicode1.0 规范发布在 1991–1992 年。它几乎囊括了全世界的文字符号(现在甚至超过 100 万字符), 定义了全球统一的字符集,每个字符分配唯一编码,ASCII 范围(0–127)完全兼容,保证历史兼容性。包括 emoji、中文、阿拉伯文等等。例如,😊 =U+1F60A,U+表示这是一个Unicode codepoint(码点),1F60A 是一个十六进制数,换算成十进制就是 128522。在UTF-8中占4字节:注:UTF-8是Unicode的一种实现方式,还有UTF-16、UTF-32。总结ASCII是计算机的第一套字符标准,让机器能理解 A-Z、0-9、标点和控制符。ASCII使用 7 位二进制,能表示 128 个字符;扩展ASCII 使用 8 位二进制,最多表示256 个字符,不同国家/厂商定义不一样;Unicode统一了扩展ASCII互不兼容的问题。ASCII奠定了现代编码的基础,直到今天依然在 Unicode 里占据重要位置。所以,下次在电脑中输入 A 的时候,可以想一想 —— 在计算机眼里,它其实只是 0100 0001。
大家好,我是方君宇,在这期内容里,我会和大家聊聊:为什么“会沟通”对独立开发者和创业者同样重要。光有好产品还不够,能否通过有效沟通把价值传递出去,决定了从“实现”到“成交”的关键一步。首选,我会分享生活中的沟通技巧,比如之前在批发市场寻找海苔时,不同商家的沟通方式,直接决定了我是否会买单。有人一句“没有”就把顾客推走,而有的人则通过解释产品特性、换算需求,成功说服顾客完成交易。独立开发者同样需要这样的沟通技巧,例如我在 Reddit 推广 ImageSlim(一个我开发的图片压缩工具)的经历,讲讲在面对用户质疑或比较时,如何用合适的话术沟通,而不是陷入被动。如果你是独立开发者、创业者,或者经常需要和用户、客户打交道,这期内容会带你理解:如何通过沟通,把产品的价值点转化为用户愿意买单的理由。
大家好,我是方君宇。最近母亲和我聊购房的事情,她觉得这几年中国房价下降不少,考虑到我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买房成了结婚前必须考虑的重要事项。但我对买房的事情持暂缓的态度,认为房价还有下跌的空间。目前我也没有固定工作,独立开发的收入并不稳定,暂时不着急买房。之前我曾计划做一期关于楼市的短视频,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搁置了,这次我决定用文章和播客的形式,重新梳理一些之前积累的知识点,并结合我个人的角度,谈谈中国楼市的起伏变化,给更多的人一个参考。我最早开始关注房价,大概是从2019年前后,那时我还在南京的电网项目实习,当时房价还处于一个上升的阶段。我记得有一次坐网约车时和司机聊天,他说在自己孩子上高中的时候就买了房,现在孩子上大学了,这套房子已经涨了几十万人民币。那时房价涨得像坐在火箭一样,早买房的人赚的盆满钵满,晚买房的人反而越来越买不起。当时各地都有炒房团,人人都盯着房子,投资其他商品都比不过投资房地产来钱快。事实上,从1998年到2018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已经连续增长了20年。虽然国家强调 “房住不炒”,并提出 “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手段”,但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仍然保持高速增长,2019年全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9%。房价下跌前的声音我当时在知乎上看到很多人都认为房价会一直涨下去,但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认为房价未来几年肯定会下跌。由于当时房价已经很高,而我自己作为刚毕业的年轻人,未来几年很可能会考虑买房,所以我开始关注关于房价下跌的讨论和文章。我没能找到2019年预测房价下跌的知乎贴文,但我在微信里保存了一篇2021年“叶泊枫”微信公众号发表的文章,标题是《为什么樊纲孟晓苏都说房地产没有泡沫?》,这篇文章探讨了房地产是否存在泡沫的问题,提到房价经历了几十年的上涨,几乎人人都在讨论房子,大多数人认为房价未来不会大涨,也不会大跌。这种观点,反映了当时很多人的普遍感受。投资大师达利欧在《债务危机》中用一句话总结了泡沫的本质:“当一样东西贵得不像话,但人们却认为它还会继续涨价的时候,就是泡沫最夸张的时候。”用达利欧的标准来看中国房地产市场,房价显然存在泡沫。官方方面也有类似的声音,2021年3月2日的发布会上,郭树清指出,“中国房地产领域的泡沫仍然较大,金融化泡沫化倾向比较强,是金融体系最大的灰犀牛”。他强调,“很多人买房不是为了居住,而是为了投资投机,这是很危险的”,并要求“必须既积极又稳妥地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那时我最大的感受是,房价过高,远远超出普通打工人的承受能力,往往需要几代人共同努力才能买得起房子。对于早些年买房的人来讲,毫不夸张地说,可能少打十几年工。我认为在市场经济中,任何不合理的高价终将随着市场周期回归合理区间,房价也不例外。因此,我预感到房价会下跌,但没想到2025年,部分地区的房价竟然跌幅如此之大,甚至接近腰斩的水平。楼市与宏观经济五重奏2021年中国最大的地产企业之一—— 恒大,因为债券违约,股票停牌,陷入危机。这一事件,变成楼市不稳定的重要信号。2022年以后,中国楼市迅速走向下坡路。根据中指研究院发布《百城价格指数报告》,2022年上半年百城新房及二手房价尚有企稳迹象,但下半年受经济下行、疫情冲击、房价风险加剧等因素影响,整体走势疲弱。我认为,房价的下跌不仅是行业自身的调整,更与多重宏观背景密不可分。未来楼市的走势,也必须放在这些背景下观察。1、就业困难近年来,就业环境持续恶化,中年群体频繁被裁员,青年毕业生求职困难。2022年我从政府项目离场时,就明显感受到政府在缩减预算、减少岗位。2023年在济南工作时,看到全福立交下每天早晨都有很多人寻找日结工,还有网络上传播的马驹桥日结工现状,为了每天100块钱人民币的日结工资,起早贪黑地打工。就业的低迷,让许多人根本无法承担高额的房贷。2、结婚率下降中国的结婚率持续下降,已降至40年来新低,中国民政局最近公布的2024年婚姻数据显示,2024年结婚登记数为 610 万对,同比减少约两成。买房等经济负担使得年轻人远离婚姻。结婚率的下降可能导致对婚房的需求减少,进一步削弱楼市的支撑力,反过来,高房价也会给年轻人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从而推迟或放弃结婚。3、出生率低迷中国人口出生率已经低于日本,成为世界上生育率最低的国家之一,远低于人口学家所说的人口增长所需的更替率(这一门槛要求每对夫妇平均生育两个孩子,国际上通常把2.1作为人口世代更替水平的基准线,保证地区代际之间人口平衡,跌破1.5将成为「很低生育率」)。这也表明未来的人口趋势是长期下行,人越来越少,无法支持现有的楼市。4、人口老龄化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国家统计局的《人口老龄化及其衡量标准是什么》文章显示,中国在202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91亿,占世界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超过 1/5,意味着世界上每五个老年人中,至少有一个是中国人。老龄化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住房需求,需求会导致房价的下降,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越高,当地的房价便越高,两者之间呈正相关,即人口中老龄人口比例过大,即老龄化对房价具有负向影响。5、消费疲软经济不景气让政府不断推出“提振消费”的政策,因为房地产市场低迷,加上房地产、教育、金融和科技等行业大规模裁员潮,让消费者更趋向保守支出。迫使许多人转向低门槛的餐饮业,结果餐饮行业也因为消费疲软出现大规模的倒闭潮。我曾做过一期视频,介绍景区餐饮经营的状况—— 假期景区里虽然人很多,但消费意愿并不高。中国楼市的下行,是房地产行业调整与宏观经济五重压力交织的结果:就业低迷削弱了购房能力,结婚率下滑减少了婚房需求,出生率长期低迷削弱未来人口支撑,老龄化加速持续压缩住房需求,消费疲软又让市场信心进一步下降。这些因素叠加,使楼市的复苏之路更加漫长。房价会跌到什么时候?根据彭博社报道,2025年5月份,中国新建商品住宅均价出现七个月来最大跌幅。国家统计局周一公布的数据显示,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均价环比下降 0.22%,4月份为下降 0.12%,二手住宅均价环比下降 0.5%,为八个月来最大跌幅。如果从历史的周期角度来看,美国的房地产经济周期大约每18~20年完成一次周期循环,日本房地产经济周期大约为10年一次。国家统计局取样的70个大中城市的新房始跌于2022年3月、二手房始跌于2022年6月。中国的房价在2022年触顶,假设中国的房地产经济周期与日本类似为10年,那么房价回到相对稳定的水平可能要到2027年前后,这意味着,2025年仍然不是买房的最佳时机。有人可能疑惑为什么中国的房地产经济周期是10年,而不是20年?如果从2008年金融危机算起,中国房地产市场在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后,到2015年前后出现了明显的库存积压问题。为了化解库存压力,当时出台了 “涨价去库存”这一房地产调整政策,其核心思想是通过提高房价来刺激房地产销售,从而减少房地产库存。这一政策直接推高了房价,使得市场在2015年至2022年间持续上涨,直到2022年才触顶回落。也就是说,这一轮上涨实际上延长了房地产的自然调整周期,使得中国的周期更接近8~10年,而不是20年。从长期趋势看,楼市仍处于下行通道,除非宏观环境出现显著改善——就业持续回升、结婚率和出生率明显上升、人口老龄化压力缓解、消费信心恢复——否则,市场缺乏真正的需求支撑,房价大概率会维持长期阴跌,即使出现阶段性反弹,也是周期性的调整,而非市场需求驱动。至于政府是否会出台托市政策,那又是另一个需要单独探讨的话题。历史上相似的案例全球范围内,房地产泡沫破裂引发的经济危机并不罕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个案例是美国次贷危机和日本“失去的三十年”。1、美国的次贷危机(2007-2008)危机爆发的原因被普遍归咎于住房和信贷市场的若干因素:“房屋业主无力偿还房屋贷款、借款人或贷款人差劲的判断力、投资与房市荣景时期过度建屋、危险的抵押贷款产品、个人和公司的高债务水平、投机住宅房地产、缺乏政府法规管制等因素。”2007年6月到2008年11月间,美国人失去了超过其资产净值的四分之一,美国住房资产净值从2006年13万亿美元的高峰,下降到2008年中期的8万8千亿美元,缩水约33%,2008年年底仍然在下降。其后果是失业率飙升、金融机构大规模裁员,美国经济陷入衰退。2、日本失去的三十年(1991-至今)20世纪80年底后期,日本中央银行通过 “窗口指导”机制推动银行过度放贷,催生了资产与房价的巨大泡沫。泡沫在1991年破裂,日本房价大跌,在骨牌效应的作用下日本股市崩盘、股票和资产价格下跌,过度杠杆化的日本银行和保险公司账面上满是坏账。尽管2000年代日本经济出现部分复苏,但因为人口老龄化和产业外移,导致日本进入“低欲望时代”,普通人工作不好找,经济仍然未恢复到崩溃前的水平,日本的GDP用了12年才恢复到1995年的水平,但人均收入、资产价格和消费信心再未回到泡沫时期的高位。尽管各个国家的国情不同,但房地产危机通常遵循相似路径:前期:价格快速上涨,投机氛围浓厚,信贷过度扩张。拐点:泡沫触顶,市场信心动摇,价格开始下跌。后期:资产缩水、债务违约、金融体系受冲击,引发失业与消费萎缩。区别在于,危机后的恢复速度取决于人口结构、产业活力、金融体系健康度,以及政府应对政策的有效性。回到个人的角度我对楼房没有强烈的意愿,促使我考虑买房的,更多是因为年龄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社会和家庭的期待推着我往前走。但作为一个四线小城的农村男性,我对楼房的兴趣并不大。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农村宽敞的住宅。楼房给我的第一印象是“鸽子笼”:楼层太高、空间太挤、居住密度太大。看过香港老楼在电梯年久失修后,老人爬楼的窘迫感。所以,更认可楼房会在未来的几十年里成为中国的“贫民窟“,那时人们对于房子的需求可能会转变成郊区住宅,而穷人则会被困在高楼大厦之中。我曾经在济南租住过一年楼房,那是一套70-90平米的回迁房,在老旧小区的三楼,虽然居住体验还算不错,但我还是不喜欢楼房。如果以后住在二十多层的高楼上,我会觉得不踏实,担心未来电梯失修,楼房破损,基础设施老旧等各种问题。当然,城市生活也有方便的一面,出门走几步就能到超市,可以点外卖,还有共享单车可以骑行,有公园和餐馆,在生活便利程度上,农村没有可比性。但我仍然倾向于宁静的田园住宅,而不是人来人往,伴随嘈杂的都市社区。从前面的宏观角度来看,我并不认为未来房价有大幅上涨的可能。对普通人来说,买房往往意味着掏空“六个钱包”。一旦遇到烂尾楼、无法交房等风险,足以让一个普通的家庭陷入困境。因此,我更倾向于在购房上保持谨慎,未来也可能首选二手房,而不是待建的新房。工作和住房也是相互关联的。如果工作岗位不固定,频繁变动,那么买房就失去了稳定的意义。目前我在老家做独立开发的工作,未来如果要找一份合适的iOS开发岗位,在老家(山东省日照市)几乎找不到合适就业机会,这意味着我可能得去大城市谋生。然而,大城市房价过高,生活成本高企,又会逼我在大城市和小城市之间权衡退路。过去,房价快速上涨的年代,很多人说“早买一年房,少打十年工”。但在今天房价下行的背景下,是否意味着”晚买一年房,少打十年工”?在小城市,一年或许能攒下4万人民币,而房价一年就可能下跌40万。如果长期看空房价,那么推迟购房,反而可以减少因房价下跌带来的资产损失。在不考虑婚育压力的情况下,租房或许是普通人最经济的选择。房地产受多重因素影响:国家政策、全球经济、人口结构,中国房价中还包括由宅基地衍生而来的可交易性住房市场,而这个国内房价市场的并不包含在前面的统计范围内。不同城市、不同房型(新房和二手房)之间的价格差距巨大。因此,购房时机只能结合个人的经济状况、生活需求和职业规划来判断。我的观点只是个人经验的总结,与每个人的现实情况都会有差异,因而仅供参考。未来几年我或许会买房,但前提是我有了稳定的工作和女朋友。至于房产税何时落地,这也是一个可能深刻影响购房决策的未知数。
独立开发者常常面临一个现实的问题:如何让自己的应用被更多的人发现?除了写代码,我们还需要利用各种推广渠道,推广自己开发的应用。相比短视频或社交媒体平台,播客是一个容易被忽略,但实际上是一个极具潜力的渠道。作为一个刚开启播客旅程的独立开发者,我也在探索播客背后所承载的可能性。在本文中,我想和你聊聊——为什么播客值得我们尝试。我一般在晚上散步的时候,会通过Apple 播客收听一些热门节目。相比视频内容,我觉得播客是一种 “陪伴式”的内容形式,它并不依赖画面,这也就意味着你可以一边听播客,一边做其他事情,比如跑步、做饭、开车,甚至写代码。对我们独立开发者来说,做产品当然是核心,但是让更多人知道你的产品,同样重要。一个好产品如果没有被推广出去,再优秀也可能悄无声息地淹没在海量应用中。虽然我不太愿意承认“酒香也怕巷子深”这句话,但现实往往如此。独立开发产品曝光困难问题以我开发的一款“存钱应用”为例,在中国区App Store 中搜索“存钱罐”,它的关键词排名在第3名;而在美区,关键词排名则在50名开外。它之所以在中国区 App Store 还有一些下载量,可能得益于我个人博客网站的引流,以及频繁的版本更新。App Store 会根据用户的使用频次和评价,来调整应用的基础流量。没有精准的推广和流量支持,哪怕产品本身不错,也容易石沉大海。我的其他几款应用也面临类似的困境:前期没有足够的好评和下载量,平台就不会主动推送,所以作为一名独立开发者,不能只等待应用商店的推荐,更要主动寻找曝光的方式,多渠道宣传应用。播客,就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新途径:它的技术门槛不高,但影响力可能远超多数人的想象。现在,播客的生态非常丰富。国内的主流播客平台有Apple 播客、小宇宙、荔枝等,国外有 Apple 播客、Spotify、Amazon Podcasts、Overcast 等。更重要的是,只需要在一个平台上传音频,通过RSS源就可以实现多平台自动分发,大大减少了内容发布的成本和繁琐流程。许多平台甚至只需要提供一个RSS链接,就能同步更新内容。播客市场和受众分析那么,如今的播客市场有多大?根据MEETANSHI 平台的《PodcastStatistics: Global Listeners, Demographics, & More in 2025(播客统计数据:2025 年全球听众、人口统计等)》一文中的数据,2025年全球播客听众超过 5.841 亿,同比增长6.83%。截至当年,全球播客节目数量也达到了 442 万个,这是一个庞大且持续增长的内容生态。在美国,播客已经成为主流媒介形式之一:1、美国12岁以上人群中,有66% 每月至少收听一次播客;2、32% 的听众在开车时收听播客,而 59% 的听众会在做其他事情时收听播客;3、在月活听众中,51% 的听众拥有全职工作,25% 的听众拥有大学以上学历。这些数据说明:播客的用户不仅数量庞大,而且受教育程度较高、经济稳定,意味着他们不仅有消费能力,也具有较高的信息接收和筛选能力。中国播客市场的受众分析国内市场同样也在快速成长。根据《2024中文播客新观察》报告显示,2023 年中文播客听众已达 1.17 亿,也就是说,在中国互联网中每有 100 个人,就约有 12 个人在收听播客。这批中文播客听众特征鲜明:1、中文播客听众平均年龄为31.9 岁;2、73.45% 分布于一线及新一线城市;3、91.2% 的听众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硕士、博士);4、平均月收入为16,361 元(约等于2,279美元);5、每周人均收听时长约为4.8 小时。其中36.1% 为写字楼白领,15% 是医生、律师、记者、教师等专业人士,11.2% 是企业管理,此外还有约15% 是在校学生。这些听众与独立开发者应用的受众群体高度重合—— 他们具有良好的消费能力和信息判断力,愿意为兴趣、效率或认同感付费。对于开发者来说,这意味着什么?我们开发的产品,往往服务于那些愿意为工具、效率、兴趣或理念买单的用户。而这批用户,很有可能是播客节目的忠实听众。通过播客,不仅可以用内容表达自身价值观和开发理念,还能更自然地与受众建立联系,形成信任。这比单纯的广告式推广要更有深度与影响力。因此,播客不是泛泛的内容渠道,它有潜力成为我们与用户之间的一座桥梁。打造个人品牌:播客的隐藏力量在写代码时,我们更多地依赖技术来构建应用;但实际上,当用户喜欢你的应用时,他们往往也想要了解你这个“背后的人”。如果你不喜欢在镜头前展示自己,不妨试试播客——用声音去讲述你的创作故事,分享你的开发思路、产品计划甚至生活中的所思所想。以我的个人博客网站「方君宇」为例,我习惯在开发过程中记录遇到的问题,并整理成文章发布到我的个人博客网站。随着内容的积累,这些文章逐渐被搜索引擎收录和推荐,让越来越多有类似问题的人搜索到我的文章。长此以往,我的个人品牌也就慢慢建立了起来。播客,其实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声音版”的搜索引擎,当一个人想买车,却不知道怎么选择,有些人可能会上电台、刷小红书来寻找答案,有的人可能会去播客节目中寻求建议。如果你的播客提供了他们认可的观点或解决方案,他们就可能成为你的忠实听众。与其说播客是一种宣传方式,不如说它是开发者与用户之间的桥梁。比起广告,它更像一次深度的对话,让你的理念、风格、产品思路通过声音传递出去,建立起用户的信任和粘性。宣传播客的正确姿势刚开始做播客时,听众可能寥寥无几。这时候,不要担心“没人听”,应该专注于打磨节目内容,创作出真正适合你的目标受众的节目。比如围绕独立开发、产品创意、应用设计等主题展开,邀请其他开发者或创业者对谈,分享经验与观点,这些内容往往更具吸引力和共鸣感。播客与其他推广平台不同,不会一夜爆红,也正因如此,它更适合长期主义者。大多数听众都是通过平台的推荐机制或者朋友分享而来。只有当你积累了足够的内容量,并保持稳定的质量输出,节目才可能逐步获得平台青睐,吸引更多人关注。即使没有听众,也不必灰心。播客还可以成为你记录思考和成长过程的“声音日记”。不管是技术难题的突破,还是日常的生活片段,都可以借助播客记录下来,说给未来的自己听。播客能带来什么?当播客开始被更多人听见,你会发现变化正在悄然发生:可能会被其他节目邀请做客分享你的知识;结识一些优秀的产品创作者,建立合作关系;甚至有机会被媒体采访或登上开发者大会的舞台。对独立开发者来说,播客是一条被低估的“隐藏通道”。当内容积累到一定程度,传播力会自动放大。而此时你输出的不只有声音,更是一种立体的个人品牌。虽然现在播客平台和节目数目繁多,但真正有深度、有价值的内容依然稀缺。如果你现在打开Apple 播客或者小宇宙,排行榜上的节目可能并不适合你,但这也恰恰说明你还有机会切入一个有空白的市场,找寻属于自己的声音。播客不仅仅是内容输出工具,更像一种自我表达的方式,既可以帮助他人,也可以更清晰地梳理自己。如何开始自己的播客?其实开始并不复杂:只需要一部手机和一个安静的空间。用手机内置的录音功能即可开始录音,如果希望提升音质,还可以借助一些音频处理工具进行降噪和音色增强。录制完成后,只需将音频上传到一个播客托管平台即可。国内的“小宇宙”,国外的Spotify都可以作为播客托管平台,系统会自动生成你的RSS链接。你可以将这个链接提交到全球各大播客平台(包括 Apple 播客),同步更新播客内容。目前,我已经在各大播客平台上线了同名中文播客「方君宇」。欢迎你订阅收听,一起在技术和生活的交汇点,碰撞出更多有趣的火花。参考文章1、PodcastStatistics: Global Listeners, Demographics, & More in 2025:meetanshi.com2、2024中文播客新观察:www.sohu.com
你好,欢迎收听我的播客。我是方君宇,一名来自山东日照的独立开发者。曾经,我在电网和政府项目中驻场多年,也在小公司做过商务、跑过售后服务——这些年,我绕了不少弯路,从不被看见的项目人到尝试自学转型,用一门技能改变人生。2024 年,我从济南回到日照,开始自学 iOS 开发,从零起步,用了几个月时间完成了 “100 Days of SwiftUI” 教程,也上线了第一款自己的 App ——「存钱猪猪」。后来,我又开发了几款小工具和 macOS 应用,虽然没有正式进入开发岗位,但我正在独立开发的路上一步步向前。这个播客,记录的是一个普通人转型的过程,也希望能给同样在犹豫、学习、尝试改变的你一点鼓励。这里聊 Swift、聊开发、聊那些和现实妥协又不想放弃理想的瞬间,也聊和朋友的对话、日常的琐碎、产品推广的探索。如果你也是内容创作者、技术学习者,或者只是想了解独立开发者的日常,这里都会欢迎你。我们在这条并不平坦的路上一起走。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