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時代的記錄 鏗鏘集
時代的記錄 鏗鏘集
Claim Ownership

時代的記錄 鏗鏘集

Author: RTHK.HK

Subscribed: 225Played: 1,303
Share

Description

「鏗鏘集」自1978年首播至今,紀錄社會變遷,刻劃香港輪廓,描繪社會聲情面貎。節目從「鏗鏘集」三十多年,過千個故事當中,嘗試梳理出我城脈搏的起伏高低,以專題形式跟觀眾回顧香港走過的路;從不同題材整合出社會的過往面貎;去尋找節目中的人和事。鑑古知今,變與不變之間,歷史的未來或許會浮現出來。
55 Episodes
Reverse
第一節《觀塘重建帶來的幾點啟示》:觀塘市區是市區重建局歷來最大規模的舊區重建項目,面積達5.35公頃,市建局稱,區內大部份街坊都支持這個規劃,但有業主覺得,重建是一個沉痛經歷。袁智仁是大學研究生,兩年前開始用網頁紀錄觀塘重建項目的過程,袁智仁眼見街坊、商戶一個個遷出,重建的命運難以逆轉,但在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信念下,以人為本,保育社區的訊息,已在點點滴滴中傳遞開去。 編導:方曉山 監製:梁慶華 第二節《重建輓歌》:觀塘重建是市區重建的最大項目,影響過千個業權共五千人;是次重建涉及較大面...
第六十集「時代的記錄-鏗鏘集」《鏗鏘集》2014年《雨傘。滿月》2015年《傘後一年》 第一節《雨傘。滿月》:2014年9月28日,政府向抗爭群眾發放催淚彈,催生了一場被形容為「由下而上」的群眾佔領運動。本集探討雨傘運動發生後一個月的演變。來自不同背景、不同世代的示威者留守逾月,既有經歷激烈抗爭場面,亦有安靜思量的時間。這些參與者有何反思?他們對運動未來路向有何看法? 編導:楊月芬、陳彩霞 監製:薛友德 第二節《傘後一年》:在雨傘運動一周年的2015,各方如何回顧運動對香港社會帶來的影響?佔中...
第五十八集「時代的記錄-鏗鏘集」《鏗鏘集》2007年《是終結還是開始》2009年《反叛有理》 第一節《是終結還是開始》:2007年,一班有理想、愛香港的年輕人,自發組成「本土行動」,保衛政府當時計劃遷拆的皇后碼頭。他們認為碼頭見證這城市的歷史,不應輕易拆除。期間三位成員陳景輝、花苑和浩賢更以絕食行動抗爭,希望引起更多人關注。這群年輕人從碼頭保衛中提出反思:城市發展只有經濟的面向?只是一味拆舊迎新?有歷史價值的文物與空間應如何保育?公共空間應如何運用?他們堅持皇后碼頭不遷不拆,願以自己的身軀,發出聲...
第五十七集「時代的記錄-鏗鏘集」《鏗鏘集》2005年《宣言@香港(WTO)》《踏出來的力量》 第一節《宣言@香港(WTO)》:2005年12月,世界貿易組織第六次部長級會議在港舉行,政府宣傳重點為世貿組織推動自由貿易,帶來極多益處,應該支持。然而自1999年西雅圖部長會議,民間組織顯示出愈來愈強的反對力量,全球矚目。來自世界不同個角落的行動者來到香港,參與示威、努力游說各國談判代表、演講討論,希望告訴群眾世貿組織的缺失,甚至不應再存在。且聽一下他們的訴求。 編導:陳彩霞 監製:梁慶華 第二節《...
第五十六集「時代的記錄-鏗鏘集」《鏗鏘集》2000年《樂善勇敢》2014年《警界線》 第一節《樂善勇敢》:早於殖民管治時代,已有大學生不甘受困象牙塔內,有志追求理想,關心弱勢,討論政治民生議題,希望建設公義的社會,並參與遊行示威等社會行動,回應社會事件。一九九七年香港回歸,7月1日,臨時立法會修訂公安法,要還原殖民統治時代限制集會、遊行的惡法。警方多次引用公安條例拘捕學生,引起嘩然。輿論指警方濫權,法律界人士指出此公安條例或違反基本法和國際人權公約。政府一直強調年輕一代要樂善勇敢,那麼學生參與社會...
第五十五集「時代的記錄-鏗鏘集」《鏗鏘集》1997年《沉默的羔羊》2002年《心靈收窄》 第一節《沉默的羔羊》:香港回歸前半年,特區籌備委員會提出把較寬鬆的公安條例及社團條例廢除,還原殖民地時期法例,包括任何遊行都要事先得警方批准,集會人數多於30人需向警方申請等,意味抗議請願行動都可能變為非法。時任特首董建華以社會安全為由予以支持,但民間團體則認為此為惡法,有違人權,剝奪港人集會及結社自由,打壓反對聲音,並擔心警權過大,於是群起反對。回歸之前,籌委會提出還原惡法,無疑令市民對香港前途、一國兩制失...
第五十四集「時代的記錄-鏗鏘集」《鏗鏘集》1987年《時移勢易話工會》2013年《勞動者的哀歌》 第一節《時移勢易話工會》:香港工會聯合會(工聯會)是擁有最多會員的勞工團體,於1948年成立,與其他工會相似,主要開辦福利服務,照顧工人需要。早期左派工會往往與政府以及資方對立,關係不理想。1967年的暴動更是彼此矛盾的高峰。但20年後,工會的策略及態度已有所轉變。本紀錄片主要探討該會的演變,以及與其他工會的關係。 編導:郭達俊 監製:蕭景路 第二節《勞動者的哀歌》:2013年3月,超過三個星期的...
第五十三集「時代的記錄-鏗鏘集」《鏗鏘集》1984年《鹽與光》1985年《學壇政風》 第一節《鹽與光》:香港教會在參與社會事務上,歷來扮演重要角色,教會人士也為貧苦大眾爭取權益,包括參與社會行動,以至公開發表對政制改革的意見,當中可看到一些教會人士對社會轉變的回應。面對社會局勢的改變,教會需要找尋在社會上的新角色和路向,不同教會人士採取不同的態度及行動,延續關懷和伸張公義的使命。 編導:梁妙霞 監製:呂一嵐 第二節《學壇政風》:大學生關心社會或參與政治的意識漸漸普遍。九七前途問題、一國兩制,都...
第五十二集「時代的記錄-鏗鏘集」《鏗鏘集》1997年《流金歲月之四》2003年《七月一日年青的力量》 第一節《流金歲月之四》:1970年代,有理想的年輕一代醒覺,以香港為家,主動監察社會上不公平之事,批判殖民政府、推動社會改革。他們以自己的學識、專業和實際行動參與社會,組織過保釣、反貪污等社會運動,關心民生更落實到社區和基層,促使政府加快改善社會及開放的步調。 編導:黃婉兒 監製:蕭景路 第二節《七月一日年青的力量》:2003年7月1日50萬市民上街反對二十三條立法,當中有一群新面孔,他們是2...
第五十集「時代的記錄-鏗鏘集」《鏗鏘集》2007年《香港之子》2013年《畫外的聲音》 第一節《香港之子》:內地孕婦來港產子的數目自2001年起,上升了三倍多,公立醫院不勝負荷,應付一年達7,000人之多的出生率,但大部分父母都不是香港人,這情況引起香港人的強烈不滿,認為他們與之爭奪社會資源。政府急謀對策,希望減少內地婦女來港分娩,可惜只是治標不治本。但另一方面,收生不足的幼稚園及小學等卻因為跨境兒童來港讀書而得以維持下去。究竟這問題對社會會造成怎樣短期和長遠的問題? 編導:薛友德 監製:梁慶華...
第四十九集「時代的記錄-鏗鏘集」《鏗鏘集》2002年《北上》2014年《迫爆香港》 第一節《北上》:2002年前後,內地與香港的經濟與消費能力有所差距,內地消費相對香港低廉,不少香港人愛在周末北上購物、打高爾夫球,甚至置業養老。這樣的消費模式對香港社會有甚麼衝擊? 編導:馬占威 監製:蕭景路 第二節《迫爆香港》:內地來港旅客人數不斷創高峰,2013年有5,400萬人次旅客來港,當中內地客佔七成以上。政府預測2017年訪港旅客會上升至超過7000萬,2023年更超過1億人次。旅客迫爆香港,中港矛...
第四十八集「時代的記錄-鏗鏘集」《鏗鏘集》1997年《再種新土壤》2005年《做個新女人》 第一節《再種新土壤》:中國政府於1995年放寬配額,每年約有兩萬名6至18歲的新移民少年來港,其中一成是15至18歲青少年,他們想入學讀書,但機會渺茫,將如何面對成長及適應新環境的困難?有社工發現,愈來愈多新移民青少年需要協助,反映他們成為邊緣少年的情況有惡化趨勢,政府可有對策? 編導:馬占威 監製:蕭景路 第二節《做個新女人》:三位曾在內地生活的女性,來港後努力學習和融入新的生活,在香港體會女性獨立...
第四十七集「時代的記錄-鏗鏘集」《鏗鏘集》1996年《一家團聚》2002年《一個終結的開始》 第一節《一家團聚》:1995年,政府為免港人在內地出生的子女在一九九七年後一下子湧進香港,把單程證的配額增加到每天150個,但由於兩地政府區缺乏協調,母親與子女在內地各自排隊申請,兩方的批核時間可相隔數年之久,讓新移民飽受單親之苦,為此備受安居、教育等問題困擾,也同時造成社會的隱憂。 編導:潘達培 監製:蕭景路 第二節《一個終結的開始》:終審法院與1999年曾經裁定,港人在內地所生子女,只要父母任何一...
第四十六集「時代的記錄-鏗鏘集」《鏗鏘集》1985年《中港交流》1994年《他來自廣州》 第一節《中港交流》:八十年代,隨著中國現代化,國內市場求才若渴,內地來港接受訓練的高級行政人員愈來愈多,特別是在高科技及行政管理方面,包括金融、酒店服務、電腦、運輸交通、會計行業。香港成為培訓內地人才及兩地交流的中心。來港受訓的內地優才亦對香港的商業、工業及文化,甚至郊野留下深刻的印象。 編導:梁妙霞 監製:蕭景路 第二節《他來自廣州》:1994年,廣州與香港的高中學生因為一次辯論比賽而碰頭...
第四十五集「時代的記錄-鏗鏘集」《鏗鏘集》2010年《鳥籠中的民主》2014年《如何走下去》 第一節《鳥籠中的民主》:政府2009年就2012年行政長官及立法會選舉諮詢公眾,政府建議立法會增加十個議席,五個來自地區直選,五個功能組別席位來自區議會直選議員,泛民主派認為政府諮詢文件的建議缺乏新意。為了向中央政府以及特區政府施加政治壓力,社民連與公民黨發起五區總辭、變相公投運動,透過補選,讓市民在「盡快實現雙普選,廢除功能組別」此議題上表態。有泛民主派議員更揚言會再次否決政府方案。 編導:潘達培 監...
第四十三集「時代的記錄-鏗鏘集」《鏗鏘集》1994年《一紙承諾》1997年《鳴金收兵》 第一節《一紙承諾》:中英聯合聲明簽署10週年,期間基本法的草擬工作、有關政制的爭議不斷,中方最終選取了被視為最保守的方案;查良鏞的89人方案,一九八九年發生的六四事件,令港人對回歸失去信心。 編導:黃婉兒、陳志璇、伍婉嫻 監製:蕭景路 第二節《鳴金收兵》:香港回歸中國,駐港156年的英軍部署撤兵,回歸典禮上,只剩4名華籍英兵。華籍英兵一直屬於英國軍隊的一份子,但回歸前並無獲得中英兩國的照應,到現在,仍有華籍...
第四十二集「時代的記錄-鏗鏘集」《鏗鏘集》1988年《只爭朝夕(一)》1988年《只爭朝夕(二)》 第一節《只爭朝夕(一)》:基本法被稱為香港的「小憲法」,從制訂到頒佈歷時近五年。在制訂的諮詢過程中,民間早己提到在30年後民眾想要的雙普選,但最終不被接納,當中到底出了甚麼問題? 編導:黄婉兒 監製:蕭景路 第二節《只爭朝夕(二)》:回歸二十年,<基本法>頒布以來,<基本法>部份條文的理解及演繹曾經引起多次爭議,人大釋法更引起公眾不少疑慮,害怕基本法終被解釋至體無完膚,日後的香港政治大於法治。 ...
第四十一集「時代的記錄-鏗鏘集」《鏗鏘集》1986年《本地化》1987年《地方行政檢討》 第一節《本地化》:八十年代,當時的殖民政府推行公務員本地化,不少本地公務員獲得晉升,有部份更被躍升至副司級職別。 編導:梁妙霞 監製:蕭景路 第二節《地方行政檢討》:自一九八二年成立區議會以來,政府於一九八七年發表首份檢討地方行政的報告書,當中提及有限度的增加區議會功能,但結果被評擊為「雷聲大、雨點小」,部份區議員認為,報告實際上並未達到預期目的,區議會至少仍然只是「得把口」的諮詢角色。 編導:張國良、...
第四十集「時代的記錄-鏗鏘集」《鏗鏘集》1985年《代議政制下之鄉議局》1991年《人大代表》 第一節《代議政制下之鄉議局》:新界鄉議局,是新界原居民的諮詢和協商的法定組織,八十年代中期,當香港推行代議政制,區議會開始有民選議席後,不少來自鄉議局以外的新興力量出現在新界,衝擊鄉議局原有勢力。 編導:梁妙霞 監製:蕭景路 第二節《人大代表》:港區人大代表職能是甚麼?能否成為中、港之間的橋樑?市民一旦發生涉及中、港之間的糾紛,投訴無門之時,人大代表又是否可以代為發聲? 編導:黃婉兒 監製:蕭景路...
第三十八集「時代的記錄-鏗鏘集」《鏗鏘集》1985年《還政於民 I》2010年《功能組別存與廢》 第一節《還政於民 I》:八十年代舉行的立法局功能界別選舉,為香港的立法機關帶來首批由民選產生的立法機關成員。有鑑於香港在八十年代之前,全數立法局議員均由港督委任,當時的這種間接選舉,被認為是打開了香港通往民主的大門。但過去三十年,這種選舉模式一直為人垢病,被認為是既得利益集團的小圈子選舉。只保障少數人權益。 編導:張國良 監製:呂一嵐 第二節《功能組別存與廢》:興建高鐵,如今已成定局,但留下了新的...
loading
Comments 
Download from Google Play
Download from App St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