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楊照談書-臺北廣播電臺
楊照談書-臺北廣播電臺
Claim Ownership

楊照談書-臺北廣播電臺

Author: 楊照

Subscribed: 344Played: 17,246
Share

Description

1017 Episodes
Reverse
*本集節目於臺北廣播電臺 113年9月18日晚上9點至9點30分播出* ●今天,巴勒斯坦人是為了從占領狀態中解放巴勒斯坦而戰,這是一場歷史悠久的抗爭。 ●以巴問題的根源,是殖民者所懷抱的殖民主義;所要面對的,是該如何處理殖民主義侵略的歷史。 專門研究巴勒斯坦問題的岡真理教授在書中將以歷史脈絡為基礎, 為讀者逐一解析複雜的以巴情勢的關鍵點。 ※本書源自岡真理教授於京都大學與早稻田大學所舉辦的研討會內容,書中增補巴勒斯坦問題相關年表以及地圖,讀者閱讀時,能夠像親臨研討會一樣,得以對「巴勒斯坦問題」有詳盡的理解。 以上內容節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本集節目於臺北廣播電臺 113年9月17日晚上9點至9點30分播出* ●今天,巴勒斯坦人是為了從占領狀態中解放巴勒斯坦而戰,這是一場歷史悠久的抗爭。 ●以巴問題的根源,是殖民者所懷抱的殖民主義;所要面對的,是該如何處理殖民主義侵略的歷史。 專門研究巴勒斯坦問題的岡真理教授在書中將以歷史脈絡為基礎, 為讀者逐一解析複雜的以巴情勢的關鍵點。 ※本書源自岡真理教授於京都大學與早稻田大學所舉辦的研討會內容,書中增補巴勒斯坦問題相關年表以及地圖,讀者閱讀時,能夠像親臨研討會一樣,得以對「巴勒斯坦問題」有詳盡的理解。 以上內容節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本集節目於臺北廣播電臺 113年9月16日晚上9點至9點30分播出* 「君幸食」即勸君進食,吃好、喝好。 源於兩千多年前,漢朝用於宴請賓客的食器中所書寫的文字。 ◆請您吃得開心!◆ 中餐是什麼?如何理解中餐?如何體驗中餐之樂? 扶霞就像一位跨越中西的美食人類學家,透過她的踏查筆記,我們不只看到中餐的美和味,也看到背後深蘊的文化背景、價值觀、生命觀與哲思。 以上內容節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本集節目於臺北廣播電臺 113年9月13日晚上9點至9點30分播出* 「君幸食」即勸君進食,吃好、喝好。 源於兩千多年前,漢朝用於宴請賓客的食器中所書寫的文字。 ◆請您吃得開心!◆ 中餐是什麼?如何理解中餐?如何體驗中餐之樂? 扶霞就像一位跨越中西的美食人類學家,透過她的踏查筆記,我們不只看到中餐的美和味,也看到背後深蘊的文化背景、價值觀、生命觀與哲思。 以上內容節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本集節目於臺北廣播電臺 113年9月12日晚上9點至9點30分播出* 本書作者史考爾(Andrew Scull)是英國歷史學家,專長是精神醫學史,因終身投入鑽研醫學發展歷史的傑出貢獻而獲得羅伊.波特獎章。本書正是他對歇斯底里這項疾病的專門著作。作者從二千多年的史料出發,藉由大量考證醫學史料、典籍與診療手稿,追溯歇斯底里症概念的起源,並逐步還原這項疾病的樣貌,以及介紹在各個時期,人類對這項疾病的詮釋與醫療觀點,同時也介紹在不同的醫療觀點架構下,所發展出來的各種醫療策略。 以上內容節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本集節目於臺北廣播電臺 113年9月11日晚上9點至9點30分播出* 本書作者史考爾(Andrew Scull)是英國歷史學家,專長是精神醫學史,因終身投入鑽研醫學發展歷史的傑出貢獻而獲得羅伊.波特獎章。本書正是他對歇斯底里這項疾病的專門著作。作者從二千多年的史料出發,藉由大量考證醫學史料、典籍與診療手稿,追溯歇斯底里症概念的起源,並逐步還原這項疾病的樣貌,以及介紹在各個時期,人類對這項疾病的詮釋與醫療觀點,同時也介紹在不同的醫療觀點架構下,所發展出來的各種醫療策略。 以上內容節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本集節目於臺北廣播電臺 113年9月10日晚上9點至9點30分播出* 這本詩文集不只是為他的父親、母親、三娘繪像,也為那千千萬萬親歷亂離倥傯的人繪像。所以〈一個人的逃亡〉,不是一個人的逃亡;「母親在窗外哭喊」,也不是一位特定的母親在窗外哭喊;而「無法回頭的訊號」,更是所有流亡之民共同接收的訊號。 以上內容節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本集節目於臺北廣播電臺 113年9月9日晚上9點至9點30分播出* ** ■《五看金庸小說》** 金庸的小說中,固然每一部、每一篇都在寫男女之情, 卻沒有一部寫得像《神鵰俠侶》那樣錯綜複雜、那樣淋漓盡致、 那樣透徹入徹、那樣感人肺腑、那樣全面、那樣深入。 幾乎已經概括了世上所有男女間各種型態的情愛。──倪匡 以上內容節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本集節目於臺北廣播電臺 113年9月6日晚上9點至9點30分播出* ** ■《四看金庸小說》** 武俠小說寫得好了,寫到像金庸這種程度, 一切人生百態,善的惡的,醜的美的,古怪的正常的,全在其中, 如明鏡,如犀照,鬼魅魍魎,無所遁其形:義士君子,皆可見其志。 多看金庸小說,享用無窮,得益無窮。──倪匡 以上內容節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本集節目於臺北廣播電臺 113年9月5日晚上9點至9點30分播出* ■《三看金庸小說》 金庸的武俠小說明明白白告訴所有人, 武俠小說是小說的一種獨特的形式, 好或壞,不在於這種形式,是在於小說本身。 金庸小說,放在任何地方,都會受到歡迎。──倪匡 喜歡《笑傲江湖》的讀者,怎可錯過《三看》? 以上內容節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本集節目於臺北廣播電臺 113年9月4日晚上9點至9點30分播出* 《再看金庸小說》 武俠小說正是最活潑、最變幻無窮的一種文學形式。 金庸的小說,是要一看再看三看四看五看六看七看八看的, 那時,每一字、每一句之中的精義奇趣,皆可領略, 才會真正、真正知道金庸小說的妙處。──倪匡 以上內容節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本集節目於臺北廣播電臺 113年9月3日晚上9點至9點30分播出* ■《我看金庸小說》 一遍又一遍看金庸小說,每看一遍,都擊桌驚嘆,嘆為觀止。 金庸的小說,總評語是「古今中外,空前絕後」。 以前,世界上未曾有過這樣好看的小說;以後,只怕也不會再有了!──倪匡 以上內容節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本集節目於臺北廣播電臺 113年9月2日晚上9點至9點30分播出* 此書寫成於一九八二年,三十歲的舒國治。作家的第一本書,總帶有一種野生的氣息,某種獨一無二的印記與特質,以書的形式,也許早在那一刻就被完整地保留下來,之後的著作都是一種修正。 形式上,《讀金庸偶得》珍貴而彌新地保留了「舒式風格」的文字外;主題上,透過書寫金庸,亦呈現了古典文學世界裡,點評作家的某種範式──散論之下有系統,表意之餘有情懷。從「名義的斟酌」、「武藝小說的練功本質」、「金庸的武藝社會」、「金庸思想上的特色」,到「金庸的寫法」,不但身歷體會俠客的生活與心理狀態,也探究感觸金庸的創作手法與意念,豈止是「偶得」而已? 兩篇分別隔了十六和二十六年的序言,收入書中,注入了親切又溫情的時代記憶。舒國治感性直言,「我和武俠小說,竟皆是那時代的產物」,甚至,「壓根我把自己活成了武俠小說中的人物」?那樣一個在臺灣讀、寫武俠小說的黃金年代,令人悠然神往。 以上內容節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本集節目於臺北廣播電臺 113年8月30日晚上9點至9點30分播出* 此書寫成於一九八二年,三十歲的舒國治。作家的第一本書,總帶有一種野生的氣息,某種獨一無二的印記與特質,以書的形式,也許早在那一刻就被完整地保留下來,之後的著作都是一種修正。 形式上,《讀金庸偶得》珍貴而彌新地保留了「舒式風格」的文字外;主題上,透過書寫金庸,亦呈現了古典文學世界裡,點評作家的某種範式──散論之下有系統,表意之餘有情懷。從「名義的斟酌」、「武藝小說的練功本質」、「金庸的武藝社會」、「金庸思想上的特色」,到「金庸的寫法」,不但身歷體會俠客的生活與心理狀態,也探究感觸金庸的創作手法與意念,豈止是「偶得」而已? 兩篇分別隔了十六和二十六年的序言,收入書中,注入了親切又溫情的時代記憶。舒國治感性直言,「我和武俠小說,竟皆是那時代的產物」,甚至,「壓根我把自己活成了武俠小說中的人物」?那樣一個在臺灣讀、寫武俠小說的黃金年代,令人悠然神往。 以上內容節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本集節目於臺北廣播電臺 113年8月29日晚上9點至9點30分播出* 在《暗夜傳燈人》當中,作家楊渡以摯情的文字記錄那些在台灣各個角落,為這一塊土地、文化默默奉獻的傳燈人。他回想從齊治平、呂佛庭、李仲生、臺靜農、姚一葦、余紀忠、楊惠敏、齊邦媛、劉國松、林書揚、黃順興、陳映真、吳耀忠、黃永松到王晶文等人在他生命中的或啟發、或引導、或鼓勵、或陪伴,寫下一則又一則動人至深的生命故事,記錄下一個最壞也最好的年代。 以上內容節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本集節目於臺北廣播電臺 113年8月28日晚上9點至9點30分播出 在《暗夜傳燈人》當中,作家楊渡以摯情的文字記錄那些在台灣各個角落,為這一塊土地、文化默默奉獻的傳燈人。他回想從齊治平、呂佛庭、李仲生、臺靜農、姚一葦、余紀忠、楊惠敏、齊邦媛、劉國松、林書揚、黃順興、陳映真、吳耀忠、黃永松到王晶文等人在他生命中的或啟發、或引導、或鼓勵、或陪伴,寫下一則又一則動人至深的生命故事,記錄下一個最壞也最好的年代。 以上內容節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本集節目於臺北廣播電臺 113年8月27日晚上9點至9點30分播出* 本書根本性地改變了我們對於人類過去的理解,並提供一條新的思維路徑,讓我們得以想像不同形式的自由,以及組織社會的新方法。兩位作者經過十年的精心醞釀,以極具說服力的廣博知識和強而有力的論點,挑戰過去對歷史進程的解讀方式,為人類開創自由新局帶來了希望。 以上內容節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本集節目於臺北廣播電臺 113年8月26日晚上9點至9點30分播出* 本書根本性地改變了我們對於人類過去的理解,並提供一條新的思維路徑,讓我們得以想像不同形式的自由,以及組織社會的新方法。兩位作者經過十年的精心醞釀,以極具說服力的廣博知識和強而有力的論點,挑戰過去對歷史進程的解讀方式,為人類開創自由新局帶來了希望。 以上內容節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本集節目於臺北廣播電臺 113年8月22日晚上9點至9點30分播出* 《奔赴:半個多世紀在美國》是孫康宜的回憶錄,記錄了其半生歷程,除如何面對人生困境,奮發前進,也留下學術研究、人際社交、家世考掘、日常生活等完整面向,以及與諸多學界、文壇的人物交往,諸如費正清、高友工、傅漢思、余英時、施蟄存、葉嘉瑩、張充和、白先勇、蘇珊.桑塔格、露伊絲.葛綠珂……等,皆為雪泥一痕時代鴻爪。雖題為「半個多世紀」,然而書中所聯繫的上下時間可達五代以上,允為一窺近現代的中西環境、政治演進、歴史脈絡的重要史料,並為中西學術及文化的交流,提供一個不一樣的視角。 以上內容節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本集節目於臺北廣播電臺 113年8月22日晚上9點至9點30分播出* 《奔赴:半個多世紀在美國》是孫康宜的回憶錄,記錄了其半生歷程,除如何面對人生困境,奮發前進,也留下學術研究、人際社交、家世考掘、日常生活等完整面向,以及與諸多學界、文壇的人物交往,諸如費正清、高友工、傅漢思、余英時、施蟄存、葉嘉瑩、張充和、白先勇、蘇珊.桑塔格、露伊絲.葛綠珂……等,皆為雪泥一痕時代鴻爪。雖題為「半個多世紀」,然而書中所聯繫的上下時間可達五代以上,允為一窺近現代的中西環境、政治演進、歴史脈絡的重要史料,並為中西學術及文化的交流,提供一個不一樣的視角。 以上內容節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