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
汪诘:科学有故事(主打)

789 Episodes
Reverse
据我观察,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两种饮食健康观念误区,一种是只要看到配料表中出现自己看不懂的化学名词就莫名恐惧,我们之前的一期音频【那些我看到“配料表干净”就拉黑的食品】就是针对这类误区而作。另一种误区则刚好反过来,就是对各种加工食品蛮不在乎,认为只要是能合法在超市销售的食品,健康程度都差不多,爱吃就吃,完全不在乎有什么健康风险。今天这期音频,就是针对这类误区。
2025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解读诺贝尔奖
时间旅行,真的可能吗?答案或许就藏在虫洞的深处。本期《黑洞史话》将带你超越科幻,踏上一场基于严谨物理学的时空冒险。我们将揭开诺贝尔奖得主基普·索恩设计的“虫洞时间机器”的惊天细节:一个接近光速飞行的洞口,如何让两个水晶球般的入口产生固定的时间差,从而成为通往过去与未来的“任意门”。但更震撼的在于,当“祖母悖论”的致命逻辑危机来袭时,宇宙自身拥有终极的解决方案——诺维科夫自洽性原则。物理定律并非禁止时间旅行,而是巧妙地屏蔽了所有逻辑悖论,确保历史无法被改变,因为你本身就是历史的一部分。从《星际穿越》的剧本灵感,到霍金如何亲手推翻自己、发现黑洞会“蒸发”的惊人转折……准备好颠覆你对时间、因果和宇宙本质的认知。这趟旅程,将比你想象的更为离奇。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很多食品都在强调“配料表干净”和“0添加”?这似乎成了健康的代名词。但这期节目想和你探讨一个不同的观点:盲目追求“配料表干净”,可能是一种误区。我们会从科学角度聊聊,为什么食品添加剂不像想象中那么可怕,甚至能让食物更安全;以及这种对“干净”的追捧,反而可能让我们陷入高盐高糖的陷阱,或选择风险更高的产品。
你以为家里做饭最安全?真相可能让你后背发凉……本期颠覆常识的科普,用疾控中心数据揭秘:家庭厨房的食物中毒风险竟是餐馆的数十倍。从“嘎吱作响”的手洗碗盘到冻了两年的肉,从“天然古法”到现代工业——为什么我们坚信的安全感反而最危险?
你是否想象过,宇宙中存在一条连接亿万光年的“时空隧道”?从《星际穿越》中悬浮在土星旁的诡异球体,到爱因斯坦方程中隐藏的数学奇迹——“虫洞”不仅是科幻故事的桥梁,更是物理学最疯狂的猜想。本期《黑洞史话》带你深入虫洞的诞生与演化,揭秘它如何从“不可穿越”的数学解,变为科幻中可能的星际捷径。基普·索恩为何否定黑洞旅行,却为虫洞赋予科学依据?天然虫洞是否可能存在?时间旅行是否真的可行?跟随科学家的脚步,穿越理论物理的迷雾,探索宇宙最神秘的“任意门”背后的真相……
《星际穿越》中“一小时等于七年”的疯狂设定,竟然是真实物理定律的终极演绎?诺兰和诺贝尔奖得主基普·索恩联手,用数学公式在黑洞边缘“造”出了一颗被巨浪吞噬的星球!宇航员在这里同时遭遇时空扭曲和千米海啸,而幕后黑手正是广义相对论和黑洞潮汐力的“双重暴击”。本期带你拆解电影中最硬核的科幻奇观——米勒星球的生死时速,揭开“时间膨胀”背后令人头皮发麻的计算真相。
今天有个非常重要的消息告诉大家,9 月份是全国科普月,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正在发起科普兴邦、银幕启智,科学家精神进校园,科普电影公益放映活动,这次活动,中青教协选择了由我编剧导演的科普电影《寻秘自然:地球往事》作为这次公映放映活动的唯一指定电影。无独有偶,上海市教委体卫艺科处指导下的上海市中小学“科普校园行”活动组委会也在 9 月份开展科学星光筑梦未来的科普电影进校园活动,也选择了我的科普电影《寻秘自然:地球往事》向全上海市的中小学推广。这两个活动都是公益性质的,只要您是学校,不管是中小学还是职高、大学,或者科博馆,都可以向中青教协或者上海市科普校园行活动组委会申请免费的放映权限。如果您想报名,可以关注寻秘自然的微信公号,然后回复关键词“校园放映”,就可以获得报名详情。也欢迎大家转发这个消息给亲朋好友,一起助力传播科学精神。
你以为黑洞只是静止的引力深渊?不,真实的宇宙中,有些黑洞是疯狂的“宇宙陀螺”!它们以近光速旋转,撕扯时空,创造出台风般的“能层”,甚至允许人类从黑洞中窃取能量……《星际穿越》中“卡冈图雅”黑洞为何必须高速旋转?时间膨胀的奇迹背后,隐藏着怎样一场时空的华尔兹?
当诺兰为《星际穿越》寻求「最真实黑洞」时,物理巨匠基普·索恩竟坦言:无人知晓黑洞真正的模样。一场耗资 800TB 算力、颠覆千年想象的科学远征就此开启——黑洞不是黑暗深渊,而是宇宙终极哈哈镜!它撕裂光线、复制星空、扭曲时间,让吸积盘同时出现在上下左右每一个方向。这是相对论与好莱坞特效的史诗碰撞,也是一个让科学家瞠目结舌的视觉奇迹。带你亲临黑洞渲染现场,见证科学如何比幻想更疯狂!
你有没有想过,如果能乘坐飞船无限逼近黑洞,我们会看到怎样的景象?在“黑洞史话 09”中,我们将跟随科学家的脚步,踏上一段通往宇宙最极端环境的旅程。从被引力拉扯成“意大利面”的恒星级黑洞,到让宇航员能平稳穿越的超大质量黑洞,我们将在时空本身形成的“瀑布”边,探寻事件视界背后那些反常识却又迷人的物理学原理。你将听到爱因斯坦的理论如何在这片宇宙的“新大陆”上一次次被验证,见证《星际穿越》中那真实到颠覆想象的黑洞是如何被科学严密计算出来的。准备好,一场关于时空、引力与光速的终极冒险即将开始……
继确认天鹅座 X-1 为首个恒星级黑洞后,天文学家将目光投向了银河系的中心——一个被认为隐藏着更为巨大、更为神秘的天体的区域。本期节目将带你踏上一场跨越近一个世纪的探索之旅,揭开我们银河系心脏地带的终极秘密。故事始于 1931 年,一位名叫卡尔·央斯基的无线电工程师,在追踪无线电噪声源时,意外捕捉到了一种每天规律性提前 4 分钟的微弱“嘶嘶”声。这个不起眼的发现,不仅无意中开启了射电天文学的大门,更首次侦听到了来自银河系中心——“人马座”方向的心跳……
普林斯顿的阳光办公室里,物理大师惠勒眉头紧锁。一份关于“天鹅座X-1”的报告摊在桌上——它看不见,胃口却大得吓人,正疯狂吞噬一颗巨星。所有线索都指向那个他刚命名不久的宇宙怪兽:黑洞……
1967 年,在纽约的一次天体物理学会议上,惠勒正在激情四射地讲述着宇宙中神秘的完全引力坍缩体。当他再次为那个拗口的名称而感到恼火时,台下的一位听众突然喊了一句:“为什么不叫它‘黑洞’(Black Hole)呢?”惠勒瞬间被这个词击中了。黑洞!他后来回忆说,这个词就像一道闪电,简单、有力,又带点邪恶的诗意。“黑”,因为它强大的引力,连光都无法逃脱,所以它本身是绝对黑暗的;“洞”,因为它是一个单向的膜,任何东西都只进不出,像一个通往未知的无底洞。惠勒立刻抓住了它,并在随后的演讲和文章中,像一个推销员一样,不遗余力地推广这个新名字……
免费专辑“叶李华幻想小说”今日上线,主要内容为台湾科幻作家叶李华创作的长篇幻想小说《匠心》,由著名有声书主播大屁股老鼠哈哈笑倾情演绎,欢迎大家收听
科技新闻:吃肉基因和第三位星际访客
20 世纪 30 年代的加州理工学院,是天才和怪才的聚集地。而在所有怪才之中,弗里茨·兹威基(Fritz Zwicky)无疑是王冠上那颗最扎手的钻石。这位瑞士天文学家,长得像个脾气暴躁的矮人,脑子里却装着整个宇宙。他精力旺盛,想象力天马行空,并且以一种近乎粗暴的方式蔑视所有他认为是“平庸”的想法。同事们私下里称他:“球形混蛋”,意思是,你从任何一个角度看他,他都是个混蛋。唯一能忍受兹维基的人,是性格温和沉稳的德国天文学家沃尔特·巴德(Walter Baade)。我自创一个兹维基定律:如果一个人能和兹维基合作,那这个人就可以和天下所有人合作。但一个能和天下所有人合作的人,最终也一定会和兹维基反目……
1935 年 1 月 11 日,伦敦,皇家天文学会的会议室。空气中弥漫着旧书、羊毛和雪茄混合的厚重味道。橡木墙上挂着历代天文学巨匠的肖像,他们神情肃穆,仿佛在无言地审视着今天在座的每一位后辈。这里是英国科学的圣殿,每一个能在这里发言的人,都必须有足够分量的研究成果。24 岁的印度青年钱德拉塞卡坐在台下,紧张地整理着自己的领带。钱德拉塞卡的出生高贵,他的家族是著名的科学世家。他的叔叔就是印度家喻户晓的拉曼爵士,因为发现拉曼效应而获得 1930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因此,他从小受到了良好且严格的教育,“知识贵族”是钱德拉塞卡给自己打下的思想钢印。对待学术,他向来就一丝不苟,追求数学和逻辑上的绝对完美……
我和吴京平老师带领的「寻秘自然 · 探秘天眼FAST科考营」已经顺利成团啦! 再过4周,也就是 7 月 27 日,我们就要出发了! 这次的目的地是凉爽的云贵高原,6天5晚的时间,我们将带大家从亚洲最大的太阳观测站、到世界遗产澄江化石地、再到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观天利器中国天眼,每一站都会充满惊喜!想一起出发的探险家们, 抓紧时间报名吧!到「科学有故事」或者「科学声音」 公众号,回复关键词「夏令营」,就能获取报名入口啦。这个暑期跟着我们,一起游云贵、挖化石、看天眼、赏星空、尝美食!错过要等一年哟。
从喜马拉雅到这里
我留言我留言
挺好的节目,为何无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