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的饗宴-《法句譬喻經》

<p>《法句譬喻經》將佛法的精髓,化作一個個生動譬喻, <br />就像**佛陀親自為我們講故事**般,把智慧融入生活! <br />這些精彩故事,不僅有趣,更蘊含了**因果真理、佛法智慧**, <br />無論你是—— 初學佛者、學佛很久的、或是未學佛者,都歡迎共同來聆聽佛陀的故事。讓我們輕鬆入門,理解佛法核心;借由故事引導我們或我們身邊的人共同向善;並能在碎片時間汲取心靈的養分,以及具體的修行方法。 <br /> <br /> <br />Powered by <a href="https://firstory.me/zh">Firstory Hosting</a></p>

法的饗宴-《法句譬喻經》第十六述千品-1

〈般特比丘悟道記〉 「雖誦千章, 句義不正, 不如一要, 聞可滅惡。 雖誦千言, 不義何益? 不如一義, 聞行可度。  雖多誦經, 不解何益? 解一法句, 行可得道。」 專題分享:「佛法中的十善業:離惡向善的生命藝術」 十善業是佛陀為眾生指出的光明道路,是一場從凡夫到覺者的生命鍛練。它不離日常,卻直指心性;看似簡單,卻需終身實踐。通過持續實踐十善,我們不僅能創造現世的安樂,更能在淨化三業的過程中,逐漸接近佛法的核心——覺悟與慈悲。正如《十善業道經》所言:「謂能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是為十善業道。」這條道路,終將引領我們走向生命的究竟圓滿。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ajrlxjf08k801x1656a1uzv/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0-03
46:31

法的饗宴-《法句譬喻經》第十五羅漢品

〈分那經〉 「心已休息, 言行亦止, 從正解脫,寂然歸滅。  棄欲無著, 缺三界障, 望意已絕,是謂上人。 若聚若野, 平地高岸, 應真所過,莫不蒙度。 彼樂空閑, 眾人不能, 快哉無望,無所欲求。」 一個真正的聖者,他的內心是徹底平靜、沒有貪欲和執著的。正因為他內心如此純淨自由,所以他無論走到哪裡,都能自然地帶給周遭的人安詳、快樂與智慧的影響。他擁有的是普通人難以想像的、發自內心深處的真正快樂。 專題分享:「佛法中的牛頭栴檀香:從稀有珍寶到解脫象徵」 佛法中的「牛頭栴檀香」告訴我們: 1. 真正的寶藏(佛性)就在我們自身,但需要智慧的雙眼去發現。 2. 佛法如同能治一切煩惱病的良藥,珍貴無比。 3. 透過修行,我們平凡的生命也能煥發出如栴檀香般清淨、利益眾生的光輝價值。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ajrlxjf08k801x1656a1uzv/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09-27
21:11

法的饗宴-《法句譬喻經》第十四明哲品-2

〈雙德雙福宿緣經〉 「大人體無欲,在所照然明,雖或遭苦樂,不高現其智。 大賢無世事,不願子財國,常守戒慧道,不貪邪富貴。 智人知動搖,譬如沙中樹,朋友志未強, 隨色染其素。」 真正的智者淡泊欲望,面對順逆保持平靜,不貪戀權財,堅守正道,並深知世事無常。同時提醒人要選擇志同道合的朋友,避免被世俗價值觀污染。透過減少執著,達到心靈的自由與明澈。 專題分享:「三種精進」-被甲精進、攝善法精進、利樂精進 「被甲精進」是初心之勇,如將軍披甲,誓願堅固。它賦予行者衝破無明暗夜的第一動力,是「眾生無邊誓願度」的偉大誓言,更是面對逆境時永不退轉的心靈鎧甲。 「攝善法精進」是修行之實,如農夫耕種,細緻勤懇。它要求行者於一切善法勤修不輟,從持戒修定到積聚資糧,是「法門無量誓願學」的具體實踐,是成就菩提的堅實階梯。 「利樂精進」是究竟之慈,如母護子,無怨無悔。它將修行落於眾生之間,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之心,踐行「煩惱無盡誓願斷」的深廣願行,是慈悲與智慧雙運的圓滿展現。 願我們披精進鎧,持善法劍,運慈悲舟,在菩提大道上勇猛前行,直至煩惱淨盡,福慧圓滿, 與一切眾生同證無上菩提。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ajrlxjf08k801x1656a1uzv/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09-25
41:34

法的饗宴-《法句譬喻經》第十四明哲品-1

〈驕傲梵志得度的故事〉 「弓匠調角,水人調船,巧匠調木,智者調身。  譬如厚石,風不能移,智者意重,毀譽不傾。  譬如深淵,澄靜清明,慧人聞道,心淨歡然。」 智慧的人會不斷修養自己,讓心志像巨石一樣穩重、像深潭一樣清澈,不被外在的評價干擾,並能從真理中得到內在的喜悅與安寧。 專題分享:「佛法中的四無量心:慈、悲、喜、捨」 四無量心是菩薩道的核心精神,體現了佛法「自利利他」的究竟關懷。透過日常修持,讓心從狹隘走向無量,從對立走向包容,正是走向覺悟的必經之路。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ajrlxjf08k801x1656a1uzv/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09-20
48:27

法的饗宴-《法句譬喻經》第十三愚闇品-2

〈波斯匿王女金剛緣記〉 「愚憃作惡,不能自解,殃追自焚,罪成熾然。  愚所望處,不謂適苦,臨墮厄地,乃知不善。」 無論過去我們做過什麼,從當下開始,選擇善良、尋求智慧、覺悟真理,永遠都為時不晚。這份當下的善念和智慧,就是轉變命運最強大的力量。 專題分享:「破繭初飛:淺釋佛法的『須陀洹果』」 須陀洹果在佛法中代表著 **「初入聖道的起點」** 。一旦證得此果,便如同拿到了通往絕對安全的保證書,雖然距離最終目標還有路程,但已永遠離開了最危險的區域-三惡道及無止境的輪迴。 它鼓勵我們,不必好高騖遠,應從當下開始,踏實地培養正見、淨化心行。或許在某一個因緣和合的瞬間,我們也能打破無始以來的無明殼,初嘗法味,預入聖流,開啟截然不同的生命旅程。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ajrlxjf08k801x1656a1uzv/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09-17
31:06

法的饗宴-《法句譬喻經》第十三愚闇品-1

〈慳貪婆羅門不知無常喻〉 「有子有財, 愚惟汲汲, 我且非我,何憂子財? 暑當止此, 寒當止此, 愚多豫慮,莫知來變。 愚蒙愚極, 自謂我智, 愚而勝智,是謂極愚。」 「愚闇近智, 如瓢斟味, 雖久狎習,猶不知法。 開達近智, 如舌甞味, 雖須臾習,即解道要。 愚人施行, 為身招患, 快心作惡,自致重殃。 行為不善, 退見悔恡, 致涕流面,報由宿習。」 專題分享:「無明之闇:佛法中愚闇的本質與超越之道」 人生難免有愚闇之時,但重要的是能否點亮覺悟之燈。唯有持續自省、學習與實踐,才能褪去蒙昧,讓心靈如明鏡般清澈映照世界。願我們都能在愚闇中尋得覺悟之光,以智慧之心,行光明之道。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ajrlxjf08k801x1656a1uzv/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09-13
21:11

法的饗宴-《法句譬喻經》第十二華香品-3

《淤泥生蓮華經》 「如作田溝, 近於大道, 中生蓮華, 香潔可意。  有生死然, 凡夫處邊, 智者樂出, 為佛弟子。」 『一凶、二吉、三毒、四倒、五陰、六入、七識、八邪、九惱、十惡』 專題分享:「極樂世界的『華香』莊嚴」 只要至心稱念阿彌陀佛名號,不僅未來能往生到那個充滿妙香的國土,即便在現世,也能彷彿感受到佛功德的「香光」,時時薰習,讓我們的內心也逐漸變得清淨、芬芳。這正是極樂世界華香莊嚴最不可思議之處。 願我們都能具足真信、切願、實行,蒙佛接引,踏上這條通往極樂淨土的光明大道,最終圓成無上佛果。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ajrlxjf08k801x1656a1uzv/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09-11
31:50

法的饗宴-《法句譬喻經》第十二華香品-2

〈香瓔珞供佛緣〉 「多作寶華, 結步搖綺, 廣積德香, 所生轉好。 琦草芳華, 不逆風熏, 近道敷開, 德人逼香。  栴檀多香, 青蓮芳花, 雖曰是真, 不如戒香。 華香氣微, 不可謂真, 持戒之香, 到天殊勝。 戒具成就, 行無放逸, 定意度脫, 長離魔道。」 專題分享:「齋戒日及其修行」 齋日不是苦行,而是一場與自我的慈悲對話。在戒律的框架中,我們反而獲得更大的內在自由——從紛擾外境中抽身,傾聽內心深處的智慧之聲。當月光再次圓滿,我們的心也在這定期修持中,逐漸趨向清明與圓滿。 佛法的齋戒日讓我們實踐一種「慢下來」的智慧,於時光流轉中,刻印清淨的片刻,最終讓整片生命都浸潤在覺醒的光明之中。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ajrlxjf08k801x1656a1uzv/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09-05
39:49

法的響宴-《法句譬喻經》第十二華香品-1

《華香臺五百女求梵天,佛陀化度證羅漢》 「孰能擇地, 捨鑑取天, 誰說法句, 如擇善華。 學者擇地, 捨鑑取天, 善說法句, 能採德華。 知世坏喻, 幻法忽有, 斷魔華敷, 不現死生。 見身如沫, 幻法自然, 斷魔華敷, 不現死生。」 專題分享:「華香莊嚴:佛法中的清淨莊嚴與修行妙用」 在佛法中,「花」遠不止於供養物品。它是同時地傳達了: * 因果的法則**(種花得果), * 修行的目標**(清淨如蓮), * 世界的真相**(無常幻化), * 以及**佛國的莊嚴**。 因此,當一位修行者奉施香華時,他不只是在進行一個供養儀式,更是在時時提醒自己這些佛法的道理,並以此殊勝因緣,朝向覺悟的境界邁進。 「五分法身香」(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  **戒香**:持守清淨戒律所散發的芬芳,代表道德的無瑕。 **定香**:心得安定,不散亂、不搖動,所生之香。 **慧香**:開發無我智慧,破滅一切無明煩惱,所生之香。 **解脫香**:超越生死輪迴的束縛,所得自在之香。 **解脫知見香**:了知自己已然解脫的究竟智慧之香。 《佛說業報差別經》: 若有眾生奉施香華,得十種功德:一者,處世如花;二者,身無臭穢;三者,福香戒香,遍諸方所;四者,隨所生處,鼻根不壞;五者,超勝世間,為眾歸仰;六者,身常香潔;七者,愛樂正法,受持讀誦;八者,具大福報;九者,命終生天;十者,速證涅槃。是名奉施香花得十種功德。 願我們都能透過華香供養,成就自心的清淨莊嚴,終至香光莊嚴的佛國淨土。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ajrlxjf08k801x1656a1uzv/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08-30
40:20

法的饗宴-《法句譬喻經》第十一心意品

〈龜鎧喻道〉 「有身不久, 皆當歸土, 形壞神去, 寄住何貪? 心豫造處, 往來無端, 念多邪僻, 自為招患。 是意自造, 非父母為, 可勉向正, 為福勿廻。 藏六如龜, 防意如城, 慧與魔戰, 勝則無患。」 專題分享:「《楞嚴經》中的『六根圓通』」 1. 眼根圓通(阿那律陀) 2. 耳根圓通(觀世音菩薩) 3. 鼻根圓通(周利槃特伽) 4. 舌根圓通(憍梵波提) 5. 身根圓通(畢陵伽婆蹉) 6. 意根圓通(須菩提)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ajrlxjf08k801x1656a1uzv/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08-13
01:05:45

法的饗宴-《法句譬喻喻經》第十放逸品

〈比丘拾寶遇佛示戒緣〉 「比丘謹慎戒, 放逸多憂𠎝, 變諍小致大, 積惡入火焚。  守戒福致喜, 犯戒有懼心, 能斷三界漏, 此乃近涅槃。」 「若前放逸, 後能自禁, 是照世間, 念定其宜。 過失為惡, 追覆以善, 是照世間, 念善其宜。 少壯捨家, 盛修佛教, 是照世間, 如月雲消。 人前為惡, 後止不犯, 是照世間, 如月雲消。」 專題分享:「六妙門:數隨止觀還淨」 數:禪修入門的安心之道 隨:進階的覺知訓練 止:從心一境性到究竟寂止 觀:以智慧照見實相的禪修 還:返觀心源的自覺之道 淨:超越修證的究竟圓滿之境 禪修不在遠求,而在當下一念。若能老實修行,必能步步踏實,走向覺醒。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ajrlxjf08k801x1656a1uzv/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08-11
51:20

法的饗宴-《法句譬喻經》第九雙要品-3

〈七十位婆羅門出家後得道的故事〉 「以真為偽, 以偽為真, 是為邪計, 不得真利。 知真為真, 見偽為偽, 是為正計, 必得真利。  世皆有死, 三界無安, 諸天雖樂, 福盡亦喪。 觀諸世間, 無生不終, 欲離生死, 當行道真。」 「蓋屋不密, 天雨則漏, 意不惟行, 婬泆為穿。  蓋屋善密, 雨則不漏, 攝意惟行, 婬匿不生。」 「鄙夫染人, 如近臭物, 漸迷習非, 不覺成惡。 賢夫染人, 如附香熏, 進智習善, 行成芳潔。」 專題分享:「佛法中「見」的深刻意涵」 「見」(觀念、見解)在佛法中具有特殊的力量——它既是束縛輪迴的鎖鏈,也是開啟解脫的鑰匙。當我們能時刻覺察心念中的「見」,就掌握了轉變業力的關鍵,這正是佛法「心性解脫」的核心奧義。 佛陀教導我們「不盲信、重實證」,這正是對「見」最好的實踐——**真正的正見,不是固守某種理論,而是透過覺照,從「持有見解」昇華到「直接體證實相」**,最終達到「無所執見」的自在境界。  **覺悟不在遠方,而在當下的一念**  覺醒並非遙不可及的神話,而是**當下對心念的清明覺察**——每一個正見的選擇,都在為解脫鋪路。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ajrlxjf08k801x1656a1uzv/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08-04
45:10

法的饗宴-《法句譬喻經》第九雙要品-2

〈祇陀太子與琉璃王的果報〉 「造喜後喜, 行善兩喜, 彼喜惟歡,  見福心安。 今歡後歡, 為善兩歡,  厥為自祐, 受福悅豫。」 「造憂後憂, 行惡兩憂, 彼憂唯懼,  見罪心懅。 今悔後悔, 為惡兩悔,  厥為自殃, 受罪熱惱。」 專題分享:「護法:佛門中的大福田」 在佛法中,「護法」一詞具有深廣的雙重意義,既指向內在修行的自我守護,也涵蓋對外在佛法的弘傳護持。它不僅指向那些守護佛法的天神與聖眾,更是一種每個佛弟子都應具備的精神品質;此外,護法,護的是佛陀傳承下來的正法,護的是眾生本具的佛性,護的更是自己那一念向道的初發心。 真正的護法行者,是將守護正法的責任內化為修行的動力,在護持外在教法的同時,更精進地守護自心、淨化煩惱、長養菩提。如此,護法不再是外在的負擔,而成為一條通往覺悟的莊嚴大道,是自利利他、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具體展現。護法的究竟目的,是令自他眾生皆能證入佛陀所發現的真理,獲得究竟的解脫與自在。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ajrlxjf08k801x1656a1uzv/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08-04
32:35

法的饗宴-《法句譬喻經》第九雙要品-1

〈兩位不同作意的商人因果〉 「心為法本, 心尊心使, 中心念惡,  即言即行, 罪苦自追, 車轢於轍。 心為法本, 心尊心使, 中心念善,  即言即行, 福樂自追, 如影隨形。」 一個起心動念,都是未來果報的因,心起善念就感得光明的法界,感召諸佛菩薩、龍天護法的加被,諸事如意;心起惡念感得的是黑暗的法界,易招感諸事不順遂。所謂「萬法唯心造」,一切境界,無非是這念心所造作出來的結果。為人之道,就是要能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時時起善念,不起惡念、妄想,做任何事都能盡心盡力,凡事才能成就。古德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不要輕忽了任何生活上的細行,點點滴滴都是未來成就的資糧。 專題分享:「一念之力:從微細心念到浩瀚果報的佛法奧義」 「一念」(短短一個念頭)雖是極短暫的心念活動,看似微不足道,卻能產生極大的作用力與果報,引發無量無邊的業力,其影響甚至可跨越時空、形成無止盡的輪迴生死流轉。 我們的生命,正是由無數念頭堆砌而成。若能把握當下一念,便能改變命運,甚至超越輪迴。 此即「一念覺,眾生是佛;一念迷,佛是眾生」的深意——解脫不在他方,正在此刻覺照的功夫。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ajrlxjf08k801x1656a1uzv/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07-28
29:55

法的饗宴-《法句譬喻喻經》第八言語品

〈佛說牸牛(母牛)殺三人因緣經〉 「惡言罵詈, 憍陵蔑人, 興起是行, 疾怨茲生。 遜言順辭, 尊敬於人, 棄結忍惡, 疾怨自滅。 夫士之生, 斧在口中, 所以斬身, 由其惡言。」 專題分享:「誓願之鏡:善惡種子在心田的覺照以及菩提之願」 當我們被貪瞋痴三毒所覆,所發之願便如同毒樹,必然結出苦果。惡願一旦形成,便如磁鐵吸引相應業緣,使發願者沉淪於自造的黑暗迷途之中,難以自拔。更可怕的是,惡願會形成堅固的執著,這種對惡願的執取,正是輪迴痛苦的根源。 善的誓願則是覺醒的開始。善願之所以可貴,在於它能夠破除習慣性的我執,將有限的生命與無限的利他事業相連接。當我們發願幫助他人、發願精進修行、發願利益眾生時,心量自然開闊,智慧自然顯發。善願如同明燈,不僅照亮自己,也為他人指引方向。佛陀在因地上發五百大願,正是這些清淨願力,最終成就無上菩提。對修行者而言,善願是跳出輪迴的指南針,也是轉煩惱為菩提的利器。 「發願」是修行者對生命的莊嚴、可貴的承諾。無論是世間善願,還是出世間的菩提大願,都能讓我們的生命走向光明。   讓我們發願共勉:  發願生生世世值遇正法、生生世世值遇善知識、生生世世值遇善道友,願一切眾生,皆能發起清淨願,成就無上菩提!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ajrlxjf08k801x1656a1uzv/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07-28
35:09

法的饗宴-《法句譬喻經》第七慈仁品-2

〈佛度化國王和默的故事〉 *「欲得穀食當行耕種,欲得大富當行布施,欲得長命當行大慈,欲得智慧當行學問;行此四事,隨其所種還得其果。」 1. 想有糧食吃,就該去耕種; 2. 想得大財富,就該去佈施;  3. 想得長壽命,就該懷慈悲; 4. 想得大智慧,就該勤學問。  →**這四件事,種什麼因就得什麼果。   「若人壽百歲, 勤事天下神, 象馬用祭祀, 不如行一慈。」 專題分享:「因緣果報:解讀生命的因果法則」 當明白因緣和因果法則,有助我們在變動無常的世事當中,不執著於現象,也了解現在的一切境況,都受到自己過去的業力牽引。現在的樂事和苦事,都是因緣的假合而暫有,並不是實相;而未來的進路,還是可以依靠自身的努力向上提昇,把握因緣,圓滿善的果實。 「因緣果報」不是恐嚇或迷信,也不是誰創造、規定的,而是宇宙的一種常存不變的法則。  消極面:警示我們「諸惡莫作」。  積極面:鼓勵我們「眾善奉行」。  究竟義:透過智慧,超越因果束縛,證得解脫。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ajrlxjf08k801x1656a1uzv/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07-20
31:21

法的饗宴-《法句譬喻經》第七慈仁品-1

〈佛陀度化打獵山民的故事〉 「為仁不殺, 常能攝身, 是處不死,   所適無患。 不殺為仁, 慎言守心,   是處不死, 所適無患。 垂拱無為,   不害眾生, 無所嬈惱, 是應梵天。 常以慈哀, 淨如佛教, 知足知止,  是度生死。」 *強調不殺生、謹慎言語、守住善念,慈悲待物、知足少欲的修行態度,這樣能遠離災禍、契合天道,最終解脫生死輪回。 「履仁行慈, 博愛濟眾, 有十一譽,   福常隨身。 臥安覺安, 不見惡夢, 天護人愛, 不毒不兵, 水火不喪, 所在得利, 死昇梵天, 是為十一。」 專題分享:【慈悲心-人間最樸素的一念善法到無緣大慈】 當一個人能夠明白佛法,知道「心」是一切的根本,就找到了安身立命之處,無論在什麼地方、任職何種工作,都可以修行。《普門品》講得很清楚,觀世音菩薩「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明白了這個道理,以平等心、以大慈悲心、以恭敬心來從事任何事情,就會有很多人沾到你的慈悲光明,這不是菩薩是什麼?以這樣的心念來提升自己,生命就很有價值、很有意義。 此刻,當你我願意體諒一個人、同理一個人時,便是慈悲的開始。~~~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ajrlxjf08k801x1656a1uzv/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07-20
26:41

法的饗宴-《法句譬喻經》-第六惟念品

〈弗加沙王接觸佛法並最終得道〉 夫人得善利, 乃來自歸佛, 是故當晝夜, 常念佛法眾。 己知自覺意, 是為佛弟子, 常當晝夜念, 佛與法及眾。 念身念非常, 念戒布施德, 空不願無想, 晝夜當念是。 專題分享:【十二因緣:解開生命輪回的密碼】 十二因緣:1.無明、2.行、3.識、4.名色、5.六入、6.觸、7.受、8.愛、9.取、10.有、11.生、12.老死 十二因緣貫通三世因果: - **過去因**(無明、行)→ **現在果**(識、名色、六入、觸、受)  - **現在因**(愛、取、有)→ **未來果**(生、老死) 當看透這十二個環節的虛幻性,我們就能在緣起的世界中活得更加自在,既不執著於"我"的幻覺,又能以慈悲心參與世間因緣的種種。讓我們清醒地體驗、覺照每一個緣起緣滅的瞬間,在其中安住並得以自在。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ajrlxjf08k801x1656a1uzv/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07-14
31:15

法的饗宴-《法句譬喻經》-第五戒慎品

〈五個疲憊的修行者〉 比丘立戒, 守攝諸根, 食知自節,  寤意令應。 以戒降心, 守意正定, 內學止觀, 無忘正智。 明哲守戒, 內思正智, 行道如應, 自淨除苦。 專題分享:【戒從心生】 真正的修行在於內心是否安定、是否持守戒律、是否控制住了散亂的念頭和感官的欲望。當內心真正安定、專注時,就能淨化內心的煩惱污垢,徹底消除痛苦,獲得解脫。 願我們在持戒路上,既能體會當下的安定喜樂,亦不忘究竟解脫的願景。每一步清淨足跡,都是通向覺悟的蓮華印記。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ajrlxjf08k801x1656a1uzv/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07-14
21:10

法的饗宴-《法句譬喻經》第四篤信品-2

〈誠信守諾的福報——比羅陀的故事〉 信財戒財, 慚愧亦財, 聞財施財, 慧為七財。 從信守戒, 常淨觀法, 慧而履行, 奉教不忘。 生有此財, 不問男女, 終已不貧, 賢者識真。 *七聖財:信、戒、慚、愧、聞、施、慧 專題分享:【守護信心】 當我們能牢牢的守護住心中那盞「相信」的明燈,它最後將會穿透無明黑暗,照亮我們抵達究竟的安樂。要知道,守護信心,即是守護我們解脫成佛的根本希望。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ajrlxjf08k801x1656a1uzv/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07-06
21:07

Recommend Chann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