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津乐道中国版

<span><br /></span><p style="color:#333333;font-weight:normal;font-size:16px;line-height:30px;font-family:Helvetica,Arial,sans-serif;hyphens:auto;text-align:justify;" data-flag="normal">「津津乐道」是互联网老兵携手各领域达人,联手制作的高质量对谈播客。内容涵盖备受关注的泛科技、创业、技术、商业、生活方式等话题内容。在轻松有趣的气氛下,为职场人士带来从实际经验出发的观点和更有深度的内容。</p><span><br /></span><p style="color:#333333;font-weight:normal;font-size:16px;line-height:30px;font-family:Helvetica,Arial,sans-serif;hyphens:auto;text-align:justify;" data-flag="normal">分享经验、传播体验,让我们一起用耳朵体验世界。</p><span><br /></span><span></span><span><br /></span>

编码人声:AI 不想取代播客主播,因为播客根本不赚钱

别再问「AI 会不会取代播客主播」了——AI 根本懒得动你,因为你这个赛道压根不赚钱,而音频 AI 变现场景是在别处。在 RTE2025 大会开放麦现场,四位内容和 AI 从业者撕开了 AI 替代论的遮羞布:播客是数字时代的「胶片相机」,小众、低效、靠爱发电——AI 连优化动力都没有;真正被音频 AI 颠覆的,是配音、短视频口播、有声书这些能快速变现的场景;那些只有单一执行技能的人,正在失去不可替代性。本期节目没有安慰剂,只有三个冷酷真相:AI 不会取代你,但会取代不用 AI 的你;未来最值钱的不是创造力,而是网红(有公众信任的 IP)、销售(能把技术变现)、有品味的编辑(决定「什么值得做」)如果你既没个人品牌,又不会卖货,还相信「内容为王」——那你才是 AI 时代真正的高危人群。本期播客录制于 RTE2025 大会「《编码人声》和 TA 的主播朋友们线下开放麦」活动,这是开放麦特辑的第 2 期。

11-24
59:45

野外急救系列 – 万一“作死”要die了,如何第一时间「起死回生」? | 贰狂+

“人生不作不精彩” ,但“作”之前,你真的准备好了吗?从城市街头突发的心脏骤停,到荒野户外“叫天天不应”的绝境;从急救车到来的“黄金4分钟”,到荒野户外的“漫长转运”;从身边人触电的真实经历,到网络“搭子”弃人于高海拔的残酷现实。我们离危险有多近,我们离死亡就有多远,这里的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次生死的预演,希望这期节目,能让你在下次出发前,或在意外降临的瞬间, 多一份冷静和勇气。

11-10
01:38:14

编码人声:AI 玩具、OpenAI「概念股」:国产芯片和语音互动狂飙十年

如何从一个推特上 100 元的改装电路板,成长为引领 AI 玩具行业的明星项目?本期节目深入 Folotoy 的「公开创业」历程,为你揭开 AI 玩具爆发背后,国产芯片(「OpenAI 概念股」)与实时互动技术(RTE)长达十年的「技术基建」狂飙史。本期播客录制于 RTE 2025 大会「《编码人声》和 TA 的主播朋友们线下开放麦」活动,这是开放麦特辑的第一期。本期由《脑放电波》和《编码人声》联合策划制作。04:49 – Part 1:从「魔改火火兔」到「会扭的向日葵」:Folotoy 的公开创业实验创业点子竟由网友投票决定?150 元改装套件+螺丝刀,如何催生出最早的 AI 玩具社群。揭示 AI 玩具有别于几十元白牌货的核心技术差异:风噪消除、本地处理延时、丢包优化、配网难题,甚至在飞机上的弱网环境下也能实现交互的秘诀。声网揭秘 650 毫秒延迟背后的「三段式」实时互动链路。AI 玩具的核心痛点,原来不是大模型的智商,而是它的「听力」——如何搞定前端降噪与声纹锁定。40:02 – Part 2:AI 玩具的水下冰山:10 元芯片与 650 毫秒的极限挑战国产 AIoT 芯片的十年突围,为何选择乐鑫(Espressif)而非树莓派?开发者生态如何成为护城河,从 8 元芯片到被 OpenAI 独家支持,乐鑫(ESP32)的崛起之路。博通集成、杰理、全志等玩家如何搅动市场。产品形态的进化:从静态的「抱一抱」到魔性的「扭一扭」,再到满足成年人情绪价值的「牛马」、「电子宠物」与 IP 养成。AI 玩具进入「带 4G 可外出」时代,联网与弱网体验成为新战场。48:10 – Part 3:展望:从电子宠物到普惠 AI开源生态的力量:开发者用乐鑫芯片 DIY 五自由度桌面机器人。用玩具实现「AI 教育平权」,让山区孩子也能捏出自己的 Agent。

11-09
54:11

亲手埋下的这些雷,终将炸掉你的播客

这是一期来自外滩大会微博音频活动现场的录音,欢迎对播客行业感兴趣的朋友收听。你是否也曾满怀热情,投入无数个日夜,只为打磨出一期心爱的播客?但你是否想过,一个不经意的BGM、一个没说清的口头约定、一个被忽略的商标问题,就可能让你所有的心血毁于一旦? 这不是危言耸听。当节目毫无征兆地被集体下架,当昔日的好搭档因为权益问题对簿公堂,当你的节目名称被他人抢注……这些“悲伤的故事”正在播客圈频繁上演。本期节目,我们将用近十年的实战经验,为你揭开播客创作背后那些“隐形的雷区”。 从音乐版权的常见误区,到著作权的“自动取得”原则;从如何守护你的内容“房产证”——RSS,到如何避免“找搭子比找配偶还难”的散伙危机。 这不仅是一份帮你避坑的法律指南,更是一份让你的创作之路走得更稳、更远的真诚建议。保护好你的心血之作,从听懂这些规则开始。

10-14
34:59

告别千篇一律的老街,城市更新的2.0时代来了吗?

在北京首钢园一个秋日午后,三位来自不同城市——天津、南京、北京——的播客主播,在永定河畔的帐篷外,开启了一场关于城市的漫谈。我们从工业遗址改造的“城市更新”聊起,探讨了它如何从粗暴的大拆大建,演变为保留居民记忆、充满人文关怀的有机生长。当城市不再被推倒重来,我们如何与它的过去和现在建立连接?在这场对话中,你能听到:天津:海河边的跳水大爷与骨子里的松弛感,是一座城市幸福指数的真实写照。南京:小西湖的改造案例,如何将居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放在首位,让城市记忆得以留存与激活。北京:跟随文学作品的脚步,在胡同中寻找《侠隐》的踪迹,在西山感受《京华烟云》的风貌,完成一场跨越时空的深度漫游 。探索方式:除了旅居,我们还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跑一场精心设计的城市马拉松,甚至从一棵古树的故事里 ,去发现一座城市的精神根脉。这不仅是一份城市漫游指南,更是一次关于人与空间、记忆与未来的深度探索。无论你身在何处,希望这期节目都能启发你重新观察、感受、并爱上你所在的城市。

09-30
01:20:40

已读不回,反问攻击,当代沟通酷刑大赏

“我不是早就说过了吗?” “你怎么连这个都不知道?” “在吗?”……然后发来一连串60秒语音。生活和职场中,你是否也曾被这些“不会好好说话”的瞬间气到内伤?当精心策划的J人(规划者)遇上随心所欲的P人(探索者),一趟本该愉快的旅程,会变成怎样鸡飞狗跳的“事故”现场?本期节目,来自《五湖四海》和《津津乐道》的四位主播,在播客节现场联手“开麦”,从职场“杠精”同事到亲密关系中的沟通雷区,再到令人抓狂的MBTI性格碰撞,展开了一场笑料与共鸣齐飞的“吐槽大会”。最终,你会发现,所有沟通技巧的终点,其实是那两个最简单的字——真诚。

09-27
01:11:42

现在,千万不要开店——对创业者的劝退局 feat. 北京生存小册子 图图 & 安全出口 老段

“开一个店,其实最大的成本是……心理成本。”本期我们把“开店”的滤镜摘掉:外卖补贴到底谁买单、平台“同价规则”如何挤压利润、上线=再开 N 家店的隐性成本,以及合伙与算账的残酷细节。标题虽叫「不要开店」,并非反商业,而是用真实数字与机制提醒:如果你仍要开,也请更清醒地进入。“我觉得现在这些老板都快变成了平台的牛马了。”【本期节目你将听到以下内容】01:16 “不要开店”直球抛出;外卖对门店伤害大。03:09 外卖大战:消费者得“实惠”,商家实际要出很大一部分补贴。03:42 平台优惠多由商家自降价承担;供应链被突发大促冲击。04:22 大量订单袭来难以备货;“老板成了平台的牛马”。05:13 平台活动像“PUA”,不参加就没流量。06:25 骑手工资实际由商家“买单”;平台要求线上线下一口价→被迫做“外卖特供”。07:20 实例:同价不同质影响口碑,品牌受损。08:21 外卖策略建议:先把堂食跑通,再上外卖;不适合外送的单品保留堂食。09:04 上线=再开N家店;多平台叠加“平台税”和投流成本。09:33 “不要开店”的两层含义:别轻易开线下店,也别轻易开“线上店”。12:30 线下也离不开平台:点评/地图收录、团购/打卡、充电宝/收款码都会影响热度权重。15:09 提到美团并购点评的反垄断疑问。17:01 成本结构讨论:小店房租/装修/人工都不轻;北上港房租占比可达20%–30%。18:34 多地对比:很多地方人工占比高于房租。20:14 定价底线:毛利≥100%(10元成本至少卖20);开店核心能力是“会算账”。24:24 心理成本才是最大成本;建议先做播客练心态/逐步抗压。26:49 众筹开店的坑:十来个人众筹酒吧,钱难回、本金打水漂。28:26 “好多人的咖啡馆”等案例:合伙人太多易失控,必须要有“主事的人”。29:51 20+合伙无合同、财务涣散,后期失序。48:36 网红探店“伪UGC”的隐性成本与精力消耗。55:40 装修与免租的心理效应;房东看好会回收自营。01:10:04 开店是多重成本叠加,加盟/多店需要人盯人跑。

09-09
01:15:04

在商言商 | AI浪潮之巅,谁在给英伟达“卖铲子”?

我们每天都在谈论英伟达、AI大模型,惊叹于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但这一切的起点,并非只有一位天才或一家公司的传奇。不同于许多聚焦个人英雄主义的叙事,本期节目将带您深入幕后,从一个更宏观的“产业生态”视角,重新审视硅谷的崛起。我们将回到上世纪50年代的硅谷,从那场著名的“背叛”讲起 。诺贝尔奖得主威廉·肖克利和他口中的“八大叛徒”,无意中开启了硅谷的创世纪 。故事的主角“仙童半导体”如同一棵母体大树,开枝散叶,不仅孕育出日后的英特尔、AMD等芯片巨头,更催生了红杉、凯鹏华盈等顶级风投 。这不仅仅是几家公司的故事,更是硅谷“不爽就走,自立门户”的叛逆文化与“期权激励”模式的起源。这个故事的核心,并非仅仅是个人英雄主义,而是“协同”与“分工”。当英特尔、英伟达在台前吸引世界目光时,是谁在为他们提供不可或缺的“铲子”和工具? 我们将揭示像新思科技(Synopsys)这样的“隐形冠军” 。随着芯片上的晶体管从几百个飙升至数千亿个,早已超越人力手绘的极限 ,正是它们开发的EDA(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成为了整个产业的基石,让精密设计从“手工作坊”变为现实 。从仙童与德州仪器的十年专利战 ,到英特尔和AMD长达半个世纪的相爱相杀 ,再到英伟达凭借并行计算开启AI时代 。您会发现,今天所有光鲜的科技成就,都建立在一个由人才、技术、资本和工具共同构成的庞大生态之上 。这不仅是一部芯片发展史,更是一部关于竞争、协作与产业演进的真实故事。

09-04
01:18:39

植物杀手这条路,你今天必须走到尽头(狂喜播客节Live)

欢迎收听农广天地·狂喜特别版!也许你为了拍出“极简风”客厅照,被小红书种草了龟背竹、鸭脚木;但当植物在你手中黄叶、烂根、叶斑连连,甚至在通风与湿度的夹缝中苦苦求生时,才发现养植物,远不止“浇水”那么简单。本期节目我们在2025“狂喜播客节”的现场,听淼叔、姝琦、天域、柯紫一起聊聊当植物杀手的经历。主播们都养过(养死过)什么植物?为什么说养植物是一门管理学课程?龟背竹为啥人人夸它好养?黄泥土是怎么一步步把植物“闷死”的?营养土并不等于有营养?浇水和施肥的正确节奏是怎样的?什么时候需要给植物换盆?什么是通风、湿度、光照之间的“不可能三角”?红蜘蛛、介壳虫、小黑飞怎么杀才科学?植物是不是认真养反而更容易养死?养植物不只是动手活,还是一点点学会和生命打交道的过程。希望这期节目能帮你摆脱“植物杀手”的焦虑,收获属于自己的绿意秩序。

08-26
01:21:36

Google I/O见闻,你的下一个机会在“楼下小卖部”

当一年一度的Google开发者大会几乎只剩下“AI”这一个主题,身处其中的开发者们还好吗?我们的饭碗还保得住吗?这期节目,我们把录音棚搬到了Google I/O大会的酒店房间,四位来自不同互联网大厂、身兼GDG(谷歌开发者社区)组织者身份的嘉宾,进行了一场坦诚又焦虑的深夜畅谈。我们发现,曾经热议的前端技术、安卓开发在AI浪潮下几乎“隐身”,而开发者们的心态也从对新技术的兴奋,悄然转变为对职业未来的审视和些许不安。AI真的能取代程序员吗?当繁琐的“搬砖”工作可以被AI一键完成,我们这些“人类工程师”的真正价值到底在哪里?我们聊了聊在实际工作中,如何从AI的使用者,进化为AI的“指挥官”和“架构师”。更有意思的是,我们发现,当互联网行业越来越卷,一个充满机会的新大陆正在浮现——那些曾被我们忽略的传统行业。或许,程序员的未来,不在于写出多复杂的代码,而在于能否用AI这把钥匙,去打开无数个“楼下小卖部”的数字化大门。

08-20
01:13:22

咖啡与啤酒的殊途同归,你的第一口精酿也不必是苦的

还记得那个让我们魂牵梦绕的「花间精酿」吗?几年前,它凭借着独特的风味让我们一众听友纷纷入坑,却又在我们喝到兴头上时,突然从淘宝和京东的收藏夹里消失了,仿佛人间蒸发。老板跑路了?品牌做黄了?还是被我们……喝倒闭了?本期节目,我们终于把“失踪”的当事人——老朋友慕容甜甜请回了录音间,让她亲口揭开这个谜团。原来,消失的这几年,她并没有放弃,而是带着一个全新的名字「BlueArk亚刻部落」,在成都开启了新的探索。这段经历,恰好与国内精酿市场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步。节目中,慕容甜甜分享了她创业初期,将茶饮风味融入啤酒而被同行视为‘邪教’的趣事。这也引出了一个更有趣的探讨:为什么我们亚洲人的基因,可能决定了我们天生就不那么爱“吃苦”?为什么如今的啤酒节上,那些传统苦涩的IPA不再是唯一的主角,反而是酸甜风味的“新中式”精酿大行其道?从咖啡到啤酒,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味蕾密码和消费趋势的变革?听完这期,或许你会对杯中的精酿,乃至我们自己的口味偏好,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最重要的是,那个让大家能随时随地喝到的易拉罐,终于回来了!你再也不用打飞的去成都,也不用苦等朋友人肉带回。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举杯,敬这位“失踪”归来的老朋友!

08-12
01:10:27

编码人声:互动式 AI 音频到底是什么?新型播客、语聊房还是 AI 版 Clubhouse?

在喜马拉雅深耕多年,与无数音频创作者和消费者深入交流后,本期嘉宾吕睿韬(花名「秀才」)将目光投向了新一代音频消费形式——互动式 AI 音频。与 NotebookLM、Plaud.ai 等音频产品创始人的深度交流,为他带来了怎样的思考和启发?为什么说「AIGC 的上半场是创作即消费,下半场是消费即创造」?秀才眼中的 AIGC「下半场」究竟是什么样?它与「人人都是主播」又有何本质区别?节目中,我们还对互动式 AI 音频的未来场景开了一些脑洞,期待你(甚至包括未来的听众)加入这场充满可能的探讨!欢迎大家在 Apple 播客 App 和网页端,查看 Apple 播客推出的20年特别策划,有更多创作者们的故事与洞察,和编辑精选的节目清单。也欢迎在 Apple 播客关注我们的节目,在节目页面右上角点击“关注”,就可以即时收到我们的节目更新。

08-08
01:09:09

人均一千玩一天,游轮是老年人的专属快乐吗?

本期节目分享了隔壁友台半只土豆老师全家老小六口人的游轮之旅,记录了从天津出发,前往韩国济州岛和日本福冈的六天五夜海上生活。船上生活十分丰富:一天五顿的免费餐饮让你从睁眼吃到闭眼 ,同时还有健身房、大剧院、儿童托管俱乐部等玩不完的娱乐活动。然而,旅行也并非全是悠闲。岸上观光被安排成了购物团,虽然没有强制消费,但韩国的行程尚可,日本的行程则略显无聊。节目还详细吐槽了通过第三方平台预订的种种麻烦 ,并分享了关于船上消费、强制小费、网络信号和打包行李等超多实用攻略,堪称一部游轮「避坑」指南。

08-05
01:47:56

逛完一天WAIC,我们发现AI的未来竟然藏在一杯牛奶里

想知道未来的世界是什么样吗?我们替你先去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看了一眼。现场火爆到堪比春运,仿佛全世界都涌向了上海。在这里,我们逛了一个叹为观止的“AI动物园”,里面有打着醉拳的机器人、会卖萌的机器狗,还有跑过马拉松的“钢铁侠”。虽然它们现在还有点蠢萌,但未来的家务、看护可能真的都要靠它们了。不过,全场最让我们震惊的,不是这些炫酷的机器人,而是一杯“AI牛奶”。你没听错,AI已经开始深入我们的衣食住行,用一种超乎想象的方式改变着传统行业。今年的AI不再是冰冷的代码和遥远的大模型,而是充满了“烟火气”。从试图“掀翻”手机的智能眼镜,到能陪你玩剧本杀的AI伙伴,再到那杯无处不AI的牛奶,技术正变得有温度、有爱,也更有趣。

07-29
51:36

宁波的海鲜与科技,一座港口城市的双面魅力

这期节目里,主播请来了在宁波工作的迪米,带我们一起打开对这座江浙沿海城市的好奇之门。迪米从自己在制造业里做人工智能算法研究的经历开始,描述了光纤传感技术如何用来做安全监测和工业检测,也让我们第一次知道“一根光纤,能捕捉到温度和震动的蛛丝马迹”。你或许会惊讶,宁波的科技制造企业有多家都在细分领域扎根深耕,如光学镜头、稀土材料,每一家都在不显山不露水间攀登技术高峰。说到宁波,当然少不了让人念念不忘的海鲜和糯米美食,螃蟹的生腌、用花雕“醉”出的鲜甜,都在展示着海边城市里才有的讲究与自在。而曾在宁波念大学的迪米也介绍了汤圆、青团、水蜜桃等“糯叽叽”的特色,提醒我们别错过这里别具一格的甜香滋味。宁波的生活节奏常常被拿来与杭州做对比,相比后者的繁忙与“内卷”,宁波似乎“松弛”得多:地铁不挤,城市不吵,人们低调又踏实。这种不紧不慢的步调,也许是宁波人能潜心把制造业做好做强的底色,更是让各地人才愿意扎根的原因。要看看宁波的文化底蕴,除了我国最古老的藏书楼“天一阁”,还有中国港口博物馆、千年历史的老外滩、阳明山庄、蒋氏故居,以及“书藏古今,港通天下”背后留下的种种人文故事。若你对考古有兴趣,说不定还能去余姚感受一下荷姆渡文化的远古回响。如今“一城一港”的宁波,既是中国吞吐量惊人的超级港口,又是厂房里灯火彻夜不熄的制造之都。一边有历史人文的深沉,一边有数字化、自动化的未来。是否“宁波不怎么卷”?或许来到这里,你会发现卷与不卷只在一念之间。但毫无疑问,宁波的确是一座让人可以慢下来、也能看得更长远的城市。

07-23
30:51

别划走,我们聊聊为什么你觉得保险是骗局

“保险都是骗子。”你是不是也曾有过这样的想法,或者在和朋友聊起时听过这样的抱怨 ?一看到“保险”两个字就想划走,感觉它充满了复杂的条款和看不见的陷阱 。我们完全理解这种心情,因为太多人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却被“这个不赔,那个不保”的冷酷现实所伤害 。但如果,我们能抛开那些推销话术,进行一次真正坦诚的对话呢?这期节目,我们请来了一位特别的嘉宾德福。他既是一位严谨的程序员,也是一位专业的保险代理人 。我们没有上来就推销任何产品,而是从一个最根本的问题聊起:为什么保险在中国会有这么不好的名声 ?我们一起回溯了上世纪末那些收益率高达8.8%的老保单,也聊到了因为代理人没讲明白、投保人没听明白而导致的无数理赔纠纷 。更重要的是,我们聊了聊普通人到底该如何为自己和家庭做规划。从如何看懂自己的需求,到如何用著名的“标普家庭资产配置图”来规划预算,再到应该按什么顺序来配置保险 。我们希望帮你建立一个底层逻辑,让你在面对风险时不再“裸奔”,花钱时也更有底气。这不仅仅是一期关于保险的科普,更是一次关于风险、责任与未来生活的深入探讨。如果你也想看清迷雾,为自己和家人建立一份真正的保障,那么,请别划走,听听这期节目吧。

07-22
01:06:14

做了9年播客,我们收获了什么?

这期特别节目,为纪念Apple播客诞生20周年而生 。节目中,主播们不仅回顾了“播客”这一名词的苹果渊源,更深入分享了“津津乐道”这档节目九年制作历程中的独到见解与宝贵收获 。主播们带你穿越回播客的蛮荒时代,重温那些曾陪伴他们成长的声音:从针砭时弊的《反波》 、到规律更新的《友的聊》 、再到幽默风趣的《科学脱口秀》(即后来的《生活漫游指南》) 、以及充满京味儿的《坏蛋调频》 、和吵吵闹闹的《糖蒜女子脱口秀》 。西安自驾堵车和美国公路旅行的经历,让播客成为旅途中的最佳伴侣,也萌生了自己做播客的念头 。节目深入探讨了Apple播客平台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尽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在国内团队规模有限,甚至一度只有“半个人”维护 ,但它作为播客行业的奠基者,定义了播客的形态,并建立了技术分发的标准(RSS) 。正是Apple播客所设定的行业标准,才使得后来的各类播客平台得以快速发展,将节目拉入其目录,实现“冷启动” 。近年来,Apple播客也在不断进步,增加了团队、加强了运营,甚至推出了网页客户端和各类辅助传播工具 。在商业化方面,节目中通过《跑者日历》和《科技乱炖》的案例,揭示了精准用户画像对广告投放的关键作用 。订阅量并非衡量一切的唯一标准,小众但消费能力强的精准用户群体,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投放效果 。例如,《跑者日历》的中年男性听众群体,在健康产品上的消费力惊人;而《科技乱炖》在3C产品和大件家电领域的精准用户,也使其成为拼多多等品牌的长期合作对象 。这都说明,播客的商业价值,更在于其垂直度和用户粘性,而非单纯的流量大小 。期待Apple播客的下一个20年,也希望“津津乐道”能陪伴大家更久!欢迎大家在 Apple 播客 App 和网页端,查看 Apple 播客推出的20年特别策划,有更多创作者们的故事与洞察,和编辑精选的节目清单。也欢迎在 Apple 播客关注我们的节目,在节目页面右上角点击“关注”,就可以即时收到我们的节目更新。

06-30
58:24

编码人声:互动式 AI 音频到底是什么?新型播客、语聊房还是 AI 版 Clubhouse?

适逢 Apple 播客20周年之际,在喜马拉雅深耕多年,与无数音频创作者和消费者深入交流后,本期嘉宾吕睿韬(花名「秀才」)将目光投向了新一代音频消费形式——互动式 AI 音频。与 NotebookLM、Plaud.ai 等音频产品创始人的深度交流,为他带来了怎样的思考和启发?为什么说「AIGC 的上半场是创作即消费,下半场是消费即创造」?秀才眼中的 AIGC「下半场」究竟是什么样?它与「人人都是主播」又有何本质区别?节目中,我们还对互动式 AI 音频的未来场景开了一些脑洞,期待你(甚至包括未来的听众)加入这场充满可能的探讨!欢迎大家在 Apple 播客 App 和网页端,查看 Apple 播客推出的20年特别策划,有更多创作者们的故事与洞察,和编辑精选的节目清单。也欢迎在 Apple 播客关注我们的节目,在节目页面右上角点击“关注”,就可以即时收到我们的节目更新。

06-28
01:09:09

菜市场哲学,烟火气里的生存智慧 | 声量fu活动

本期播客将带你走进充满烟火气的菜市场,探索隐藏在讨价还价和吆喝声中的生活哲学与人间真相。这不只是一个买菜的地方,更是城市的肚皮,生活的舞台,藏着最鲜活的人情世故和最朴实的生存道理。节目中,我们将和几位深谙此道的生活哲学家——播客主播老蒋、姝琦、朱峰、史炎以及大雄老师,一起聊聊他们与菜市场的那些事儿。你会发现,无论是北京的“百姓菜篮子”、上海的洋气“市集”,还是天津的“民心工程”菜市场,都承载着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浓郁的人情味。嘉宾们甚至分享了手机里存着菜市场专属供应商微信的趣事,揭示了菜市场里“私域运营”的奥秘,以及商家如何靠着对顾客的了解和“人肉大数据”玩转商业。当我们的生活被平台和AI紧紧掌控,菜市场却提供了一个回归真实连接的机会。在这里,没有冰冷的自助结账,只有充满温度的讨价还价和眼神交流。听完这期节目,你或许会发现,下班后走进菜市场,感受那份久违的人间烟火气,与摊主唠唠家常,不只为了买到最新鲜的食材,更是为了寻找一份被照顾的情绪价值。准备好了吗?和我们一起,重新发现菜市场的魅力,感受这份充满哲学意味的城市生活印记!

06-24
01:31:56

“教科书式急救”频频翻车,我们该如何学习真正有用的急救知识? | 狂喜播客节

本期节目是一场在“狂喜播客节”现场录制的对谈,邀请了三位不同领域的急救与医疗专家,从业余爱好者到专业医生,从城市急救到野外医学,深入浅出地探讨了关于“急救”的方方面面。这不仅是一场知识科普,更是一次关于责任、勇气和生命敬畏的深度思考。

06-18
01:30:29

Recommend Chann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