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
為人民服務

為人民服務
Author: 楊憲宏, Rti
Subscribed: 53Played: 3,264Subscribe
Share
© Copyright 2018-2025 Rti - For Personal Use Only
Description
毛澤東說,為人民服務。誰為人民服務?
難道只有共產黨才能為人民服務?
新時代的觀點是,應該由人民來為自己服務。
台灣著名媒體人楊憲宏將在這個節目裡,為聽眾提供提供全方位的資訊,並對發生在台灣、大陸、國際的重大新聞事件做出深入解讀,歡迎收聽。
來信請寄 hmc@rti.org.tw
前往>>央廣華語節目粉絲團 | Facebook
聽友來函: 17rti@rti.org.tw
1816 Episodes
Reverse
嘉賓:宋國誠先生/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
中國近年來不斷製造船艦,擴充海軍的隊伍,並且在這樣的情況下,把艦隊開往太平洋國家附近,展示武力。繼今年3月,一支中國海軍艦隊未事先通報的情況下環繞澳洲大陸航行一圈,並且進行炮火射擊演習,引起抗議之後,中國官方對澳洲反應的回應基本上就是:「以後你們看多了,就會習慣」之後,6月8日隸屬於日本防衛省證實,中國海軍航空母艦「遼寧號」與多艘艦艇在南鳥島附近的太平洋海域航行, 9日又公布,中國另一艘航母「山東號」,在沖之鳥島北方海域亦展開艦載機起降訓練,標誌著中國首次同時在第2島鏈部署2艘航空母艦。
有媒體報導說,中國的航母已經突破了第一島鏈,現在遼寧艦進一步深入第二島鏈,表明中國也具備挑戰日本盟友美國的能力。
6月15日應邀來台參加台海防衛兵推的美軍前太平洋總司令布萊爾上將表示,中共海軍軍力是否已足以突破第二島鏈,須分清平時與戰時的區別。平時各國軍艦都可以在世界各地的國際水域自由航行;真正的問題是,一旦戰爭爆發,是否真有能力維持艦隊在當地的存在?布萊爾說:如果現在是戰時,共軍處於該位置的艦艇,早就已經被擊沉了。
有媒體報導說,中國的海軍已經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海軍,而且還在迅速擴大,同時在亞洲其他地區積極展示自己的存在。
究竟如何解讀相關的信息?今天的節目訪問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宋國誠先生,來談談他的看法。
來賓:宋國誠∕政大國關中心資深研究員
6月14日傍晚,美國總統川普在首都華盛頓主持了慶祝美國陸軍建軍250週年的大閱兵,這是美軍自1991年海灣戰爭歸來後,首次進行閱兵。大約動用了近7000名士兵進入華盛頓,整場慶典花費美國陸軍大約2500萬到4500萬美元。
跟中國和俄羅斯閱兵總是整齊劃一的陣容相比,不用荷槍踼正步的美國軍人,在自然的行走中,表情顯得更加輕鬆而自在。同時,這次閱兵也包括了慶祝二戰勝利80週年,在二戰期間與美國並肩對抗法西斯的盟國國旗一起出現在遊行隊伍裡,中華民國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巨幅國旗由幾十人高舉行進,顯得非常耀眼。
但就在這個週末,全美各地同時爆發了大約兩千場反川普的抗議活動;從西雅圖到基韋斯特,不管是大城市或小城鎮,都有抗議民眾走上街頭,他們喊著「不要國王」的口號,譴責川普濫用武力,越過聯邦政府直接調動國民警衛隊,還把海軍陸戰隊員派到洛杉磯的街上,抓捕非法移民。
有人批評,川普一方面高喊要節約政府開支,另一方面卻在華府進行閱兵,完全就是為了迎合他個人的喜好。
怎麼觀察美國在這個週末閱兵以及在各地同時爆發的反政府浪潮?有媒體指出,這場「反ICE暴動」有華裔組織涉入,而且跟中共有密切關聯,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今天節目我們請宋國誠老師就相關議題為大家做深入剖析。
來賓:徐全∕香港城市大學哲學博士
在鄧麗君演唱過的歌曲中,最有名的一首大概是《何日君再來》。而鄧麗君在1994年黃埔建軍70週年時在陸軍官校演唱的《長城謠》,影片也在網上被大量點聽。《何日君再來》和《長城謠》,作者都是著名音樂家劉雪庵,他是我們之前節目提到的音樂家黃自的弟子。劉雪庵的《長城謠》鼓舞了抗戰時期的民心士氣,也成為1949年兩岸分治後外省老兵思鄉的藝術符號。他創作了《中華民國空軍軍歌》、《壯志凌霄》、《永生的八一四》、《西子姑娘》等歌頌中華民國空軍健兒英勇抗戰的作品,也創作了《民族至上》等愛國歌曲。不過,1949年後,劉雪庵命運悲慘,他被打成反動音樂家,遭受殘酷迫害,最終含冤而死。他的《何日君再來》直到2000年前後,都在中國大陸被批判為漢奸歌曲、黃色歌曲。今天節目我要請香港城市大學哲學博士徐全來談一談劉雪庵和他的作品。
來賓:馮賢賢∕《春雨424》導演
在上集節目中,我們談到一九七○年4月24日發生在美國紐約的刺蔣案,當時震驚國際,時任中華民國行政院長的蔣經國從此再也沒有踏出國門,可見影響之大。而在兩名負責刺殺的行動者黃文雄和鄭自才的背後、卻有一位非常具有關鍵性作用的人,她就是鄭自才的妻子黃晴美,黃晴美不但沒有像一般妻子為了保全家庭而阻擋這樣的危險行動,甚至還推了一把,黃晴美當然知道,這個行動可能給家庭帶來毀滅性的後果,可是她還是義無反顧的去做了!
今天節目我們繼續邀請《春雨424》這部紀錄片的導演馮賢賢導來跟大家從女性的角度做進一步探討。
來賓:馮賢賢∕《春雨424》導演
一九七○年,當時擔任中華民國行政院副院長的蔣經國在訪問美國期間,於4月24日在紐約市廣場飯店門口被臺灣留學生黃文雄開槍刺殺,由於安全人員的及時阻擋,蔣經國逃過一劫,當天在場的另一名共犯,也就是黃文雄妹妹黃晴美的丈夫鄭自才當場被捕。
刺蔣案在台灣人反抗專制統治的歷史上是一起標誌性的重大事件,但是,卻因為種種原因,即使在台灣解嚴,甚至經歷兩次政黨輪替之後,仍然不被多數的台灣人所知曉。
也許有人會以為,以暴制暴不可取,傳揚刺蔣案更有支持暴力的嫌疑,但真的是這樣嗎?
為了重新還原歷史,也為了讓我們大家一起來反思抗爭的意義。台灣公共電視台即將於6月19日,一連兩天推出《春雨424》這部紀錄片,今天節目我們請《春雨424》的導演馮賢賢和大家做進一步分享。
來賓:徐全∕香港城市大學哲學博士、新聞評論人
今年是抗戰勝利80週年。音樂是書寫戰爭的重要方式。八年抗戰時期,很多音樂家與他們的作品為反抗侵略、人民悲苦的那段歲月作了見證。滄海桑田,經歷了共產革命的激盪和歷次政治運動的衝擊,抗戰時期很多音樂家和他們的作品,在今天的中國逐漸邊緣化、消失;有的則是被改寫。從今天起,我們的節目以「被邊緣的抗戰音樂家」系列,來回顧這些音樂家他們的藝術人生,同時,由此來探討抗戰歷史的真相,以及創作自由的珍貴價值。
今天我們要談的是黃自。
黃自是中國音樂史上非常偉大和具有卓越貢獻的音樂家,他創作了第一部交響樂作品《懷舊》序曲,也創作了《花非花》、《玫瑰三願》、《踏雪尋梅》、《西風的話》等耳熟能詳的歌曲。在台灣,他的《中華民國國旗歌》是我們升旗時的歌曲,許多台灣選手獲得奧運冠軍時,現場會奏響國旗歌。他也創作了許多著名的抗戰歌曲,比如《抗敵歌》、《旗正飄飄》、《熱血歌》等等。這樣一位非常重要的音樂家,在中國大陸似乎不太出名,在台灣和海外卻相當普及。這背後有哪些故事呢?今天節目我們和軍史學者、香港城市大學哲學博士徐全先生來談一談在中國大陸被邊緣化、在海外走紅的音樂家黃自。
嘉賓:張坦先生/住在澳洲的海外華人宣教使命團主席
政教分立是現代政治學的一項原則,在這樣的原則之下,政府不援助、助長、壓迫各宗教團體。用這樣的方式保章宗教信仰自由,以及人民不分宗教信仰的平等權利。
在基督教的聖經馬太福音22:21說:「凱撒的物當歸給凱撒,上帝的物當歸給上帝。」提出了政教分離的原則。
儘管如此,在歐洲的基督宗教歷史上,不論是天主教、東方正教、基督新教還是存在政教關係緊密結合的情況。美國是第一個在憲法中明確規定政教分離的共和制國家,在1791年起實施的《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中明文規定:「國會不得制定關於設立國教或禁止宗教自由之法律。」雖然在美國鈔票上印著「我們信上帝」這樣的字句。
如何理解政教分立原則和基督宗教信仰,是一個很值得探討的話題。
張坦先生主持的網上論壇尼哥底母真理追尋會從今年初開始,組織了一系列的網上演講活動,圍繞著公共神學,邀請全球各地的華人牧師和學者,進行講演。公共神學指的是基督教參與社會,讓教會和社會對話的基督教神學。這是當代社會在政教分立原則下,產生的新的神學課題。呈現了在政教分離的新時代下,宗教信仰不只是個人私領域的事務,而是為公義做見證的實踐。
如何理解聖經的政教分立原則,以及它在新時代中的做法?今天的節目訪問張坦先生來談談他的看法。
連線:童文薰∕台灣媒體人、網路節目「非同凡響」主持人
AI教父「輝達」公司的執行長黃仁勳日前來台,除了出席台北國際電腦展發表主題演說、參加雙北世壯運開幕式、以及宣布新總部絡腳在北士科之外、照例還是到處吃吃喝喝,從傳統台菜、川菜、私廚餐廳到夜市小吃,所到之處,都是鎂光燈的焦點,展現了他的超高人氣。
不過,就在輝達以及黃仁勳的聲勢如日中天的時候,台灣著名的財經專家,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5月25日卻在臉書發文直言,「輝達盛世可能到了轉折點」。
為什麼?
事實上,在今年美國總統川普重返白宮之後,川普對各國祭出高關稅,並且加強對中國的科技管制,黃仁勳是極少數發聲,公開抱怨的科技業巨頭。
5月21日黃仁勳在台北舉行全球媒體問答會的時候,針對美國川普政府限制輝達H20晶片出口到中國這個問題,明確表示,這是一項「錯誤的政策」,不但讓輝達損失了好幾十億美元的庫存,更間接激勵了中國加快AI技術的自主發展。他以中國開發的AI模型DeepSeek為例指出,在NVIDIA架構上孕育而生的DeepSeek如今已經在全球好幾個地方穩定運行,顯示出高度潛力與技術成熟度。
黃仁勳強調,中國市場非常重要。中國市場也非常大,是全世界第二大的電腦市場,無可取代。他說,美國政府的晶片出口管制失敗了,事實就擺在眼前。
但真的是這樣嗎?今天節目請媒體人,同時也是企業經營者童文薰,談談她的觀察。
來賓:吳仁華∕原中國政法大學講師、六四研究者
1989年6月3日晚上到6月4日清晨,中共當局出動軍隊和坦克車血腥鎮壓在北京天安門廣場上和平示威的學生,造成大量學生和普通市民嚴重傷亡,這就是震驚全世界的六四事件,事後學生領袖和其他參與89民運的各界人士紛紛被捕,有的被迫長期流亡海外。
而今,六四事件過去36年了,當年西方國家在六四後對中共實施的制裁,早就結果,取而代之的是加速各種經貿往來;隨著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中國的GDP飛快增長,一度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
曾經好長一段時間,不再有人談到六四,六四的記憶在人們的視線中逐漸遠去。而作為發動血腥鎮壓的中共當局更是不遺餘力的在淡化屠殺本質,甚至對屠殺給予合理化的解釋,宣稱如果沒有一九八九年的「平亂」,不會有日後高速的經濟發展。甚至在香港,經歷了2019年的反送中之後,當局除了不准在維多利亞公園舉行每年的六四燭光晚會,甚至從各大書店和圖書館下架了所有有關六四的著作,老師更不能在課堂上為學生講述六四事件真相。
為什麼?法國作家米蘭•昆德拉曾說:「人類對抗權力的鬥爭,就是記憶與遺忘的鬥爭。」沒錯,今天節目我們繼續邀請吳仁華老師來到節目中,為我們回顧六四這段重要歷史,並就其中幾個關鍵點做進一步闡述。
來賓:吳仁華∕原中國政法大學講師、六四研究者
談到六四,可能很多人腦海中浮現的是1989年在北京天安門廣場上叱吒風雲的學生領袖王丹、吾爾開希、柴玲、封從德等人,以及在六四血腥屠殺中痛失親人的「天安門母親」…。而在鎂光燈之外,卻很少有人知道,多年來一直以個人的力量為釐清六四真相默默投入研究工作,他就是我們今天的來賓吳仁華先生。吳老師直到2007年才發表他的第一本書,多年來先後出版了:六四事件全程實錄(全套)、六四屠殺內幕解密、六四事件中的戒嚴部隊、以及六四天安門血腥清場內幕等等有關六四的著作,他破解了戒嚴部隊的番號,建立了部分受難者名錄,為保存歷史記憶,做出了巨大貢獻。
然而,吳仁華先生並不只是一個研究者,他也是六四親歷者。
一九八九年當時,他是一個風華正茂的33歲青年學者,當時以中國政法大學講師的身分,在天安門廣場擔任「特別糾察隊領隊」維持秩序,卻沒想到意外的成為一場血腥鎮壓的見證者,就像許多親歷者一樣,六四改變了他們一生的命運,吳仁華老師也因此和六四研究結下不解之緣。
今天節目,我們請吳老師談談他所親歷的一九八九民運和六四鎮壓。
來賓:洪三雄∕雙清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1989年6月3日晚上到6月4日清晨,中共當局出動軍隊和坦克車血腥鎮壓在北京天安門廣場上和平示威的學生,導致無數學生和平民百姓死於非命,這就是震驚全世界的六四事件,事後學生領袖和其他參與89民運的各界人士紛紛被捕,有的被迫長期流亡海外。
而今,六四事件過去36年了,當年受害者的哭聲已漸漸平息,然而,六四的影響卻沒有隨著時間而消逝,相反的,六四成了現在進行式,在海峽對岸的台灣,正在遭受比當年更強大的中共極權專制勢力的威脅。
今年「華人民主書院」等民間團體為紀念六四36週年將舉辦相關活動,「反對極權擴張」就是今年的主軸。雙清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洪三雄在記者會致詞表示,他在六四爆發前曾經兩度進入天安門廣場,親眼見證當年的事態如何演變成為血腥屠殺,洪三雄強調,六四天安門事件的教訓,現在已經來到台灣。台灣人民必須奮起抵抗,拒絕中共,才能讓台灣回到正常的民主法治。
在今年六四紀念日前夕,我們請洪三雄董事長談談他的六四經歷以及他如何看待六四與台灣。
連線:張坦∕「海外華人宣教使命團」主席,「尼哥底母真理追尋會」網上論壇主持人
張坦弟兄1954 年出生,重慶人,他是中國改革開放後第一批宗教幹部,曾經擔任過貴州省宗教管理局分管基督教的處長;他是長期研究中國宗教的學者,他的著作《窄門前的石門檻》是中國第一部正面介紹傳教士的作品,在定居澳洲之後,他目前擔任 “海外華人宣教使命團” 主席,也是網上論壇 “尼哥底母真理追尋會”的主持人。
大家聽到我這個簡單的介紹之後,一定會好奇,宗教局官員不是對宗教採取批評立場嗎?甚至曾經有宗教局官員揚言「我們就是管理神仙的人」。為什麼一個管理神的官員卻自己成了基督徒,成了「神的僕人」?
今天節目請張坦現身說法,談談他如何從一個不信神的中共官員,變成了基督徒。
來賓:劉文斌∕台灣認知戰專家、中原大學兼任副教授
多少年來,台灣藝人到中國大陸發展,配合北京官方表達一些支持統一的言論,幾乎是已經到了司空見慣的地步。
但是,這樣的現象還會持續下去嗎?
陸委會主委邱垂正14日接受媒體專訪時指出,部分在中國發展的台灣藝人在特定時間點轉發中共圖文,這樣的行為恐怕涉及了與中共黨政軍合作行為,可能違反兩岸條例第33之1條,必須依法查處。
緊接著,第二天陸委會副主委沈有忠表示,初步鎖定20餘名藝人,將偕同主管機關文化部進行調查,再依據客觀事證裁量。
中國國台辦之後以發言人陳斌華名義宣稱,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台灣演藝人員來到大陸發展。「他們基於切身經歷有感而發,表達對兩岸同胞都是中國人、是一家人的認同,對兩岸交流合作、和平發展的支持,對兩岸同胞走近走親走好的期盼」。他聲稱,「對於他們的『自發行為』,兩岸民眾普遍歡迎,陳斌華接著宣稱,「『民進黨當局』對這些台灣演藝人員貼上統戰標籤,揚言予以查處,侵害台灣民眾的基本權利和言論自由,這是反中抗中,破壞兩岸關係」。
他聲稱,中國大陸將支持鼓勵兩岸文化交流合作,歡迎台灣演藝人員到大陸發展,並採取必要措施維護他們的「合法正當權益」。
但是,中共要怎麼維護臺灣藝人的合法權益?要給藝人更多賺錢機會?還是讓藝人持續對台灣帶風向?為什麼台灣藝人非得表態不可?他們真的是出於自由意志嗎?
在上次節目中,劉文斌教授就所謂的認知戰,為什麼中共要對台灣進行認知戰,做了初步的分析,今天節目我們繼續就相關話題為大家做進一步討論。
來賓:劉文斌∕台灣認知戰專家、中原大學兼任副教授
在今年520前,一名自稱「山東凱哥」的中國籍男子,18號發布影片宣稱他在15號從福建駕駛動力橡皮艇成功登陸台灣桃園海岸並插上五星旗。海巡署後來鑑定影片並沒有經過偽造或變造,消息傳回中國後,嗨翻許多「小網紅」,一時之間成為網路熱議的話題。
「山東凱哥」說,他全程耗時約23小時,往返台灣如入無人之地。儼然是台灣海防門戶大開,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根據台灣海巡署19日表示,仔細查看影片後發現「山東凱哥」臉部完全沒有「曬傷」,而且根據使用油料研判「有可能但非常勉強」來回台灣,更可能是在台灣「擺拍」,並且由其他人接應。
除了在網路上引起愛國小粉紅的自嗨之外,這段影片也順便推銷了中國自行開發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山東凱哥」說,就是靠著北斗,他可以來去自如。
怎麼看這樣的事件?對於很多人來說,類似的操作手法,可能覺得似曾相識。沒錯!今天我們要請認知戰專家劉文斌教授帶大家一起深入了解什麼是認知戰,大家怎麼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一些似是而非的想法。
連線:童文薰∕台灣律師、媒體人
美國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5月21日在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上作證,說明國務院2026年度預算提案,在回應共和黨眾議員克里斯‧史密斯(Chris Smith)的呼籲時,承諾將會「盡一切可能」協助推動反對中共活摘器官的立法在參議院通過。
這項法案的名稱是《2025年停止活摘器官法案》(Stop Forced Organ Harvesting Act of 2025),已經在5月7日以406票支持對1票反對獲得壓倒性的通過。
這項法案的目的,在打擊非法的國際器官販賣,同時對參與活摘器官的個人和實體——包括中國共產黨員,進行制裁。
根據該法案,美國當局必須對所有外國的情況進行系統性審查,涵蓋所有參與活摘器官者,包括接受器官移植的病人。該法案提出,建議對參與活摘器官的涉案人員採取實質性的懲罰,最高25萬美元的民事處罰,以及最高100萬美元、20年監禁的刑事處罰。
呼籲盧比歐協助推動法案的眾議員克里斯‧史密斯是法案的共同提案人。在上屆國會期間,盧比歐擔任佛羅里達州聯邦參議員,當時他曾簽署支持史密斯法案的參院版本。
克里斯‧史密斯說,「如果我們能讓它通過參議院,就有望打擊這項在中國發生的惡劣人權暴行」「這是一項具全球影響力的法案」。
如何觀察相關情況的發展?
今天節目訪問長期關注中共活摘器官議題的童文薰律師,談談她的看法。
來賓:宋國誠∕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5月12日發布「新時代的中國國家安全」白皮書,把「統一」列為核心利益。
白皮書表示,中國外部安全壓力加大,意有所指的說,個別國家粗暴干涉中國內政,在台海、南海、東海、涉疆、涉藏、涉港等問題上滋事,「一些外部勢力處心積慮打『台灣牌』,『台獨』勢力頑固堅持分裂立場」。
在涉台方面,白皮書表示,堅定不移推進完全統一。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又說要團結廣大台灣民眾,堅定支持台灣統一力量,加強兩岸對話溝通和民主協商,共商統一大計,共謀統一大業。
白皮書同時提到對聯大第2758號的立場,強調堅決反對台灣地位未定論,白皮書也指出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但決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
另外,在對美關係上,白皮書也重申「台灣問題」、民主人權、道路制度、發展權利的4條紅線不容挑戰。並且再次拿出了:「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3個聯合公報,強調這是雙邊關係的政治基礎,必須恪守。
對此,陸委會表示,中國新發布的白皮書提到的相關內容在過去文件都出現過,總體而言並沒有新的說法。
不過,有學者觀察,中共在這次白皮書的核心項目當中,各種方面打擊台獨的手段顯示中國已經從「武力」擴張到「非和平手段」,包括大規模漁船騷擾、圍台演習等等。
這份白皮書是繼2015年以來少數幾次全面有系統的呈現中國國家安全觀的官方文件。儘管其中內容大多是老調重彈,但為什麼在這個時候提出這樣的白皮書?和過去有什麼不同?它反映了當下中共高層怎樣的思維?今天節目請宋國誠老師為大家做進一步解析。
來賓:宋國誠∕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
5月20日是賴清德總統就任週年的日子。賴總統在過去幾天,接受多家國內外媒體的專訪。《日本經濟新聞》13日刊出專訪的相關報導,16日播出的是接受網路廣播podcast主持人敏迪的專訪。18日賴總統在總統府接受日本天團「嵐」成員櫻井翔專訪。20日當天,又在上午賴總統在總統府發表執政周年談話。
賴總統在5月20日談話時指出,現在的臺灣已經是世界的臺灣,無論在全球科技發展、國際供應鏈分工、世界經貿交流、區域安全事務,臺灣都是舉足輕重、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期許面對挑戰不退縮,面對未來勇往直前,堅持團結,用臺灣人的韌性、不服輸的幹勁,迎風轉型、穩健前行。
賴總統提到他上任後,在總統府成立了三個委員會,目前都有了階段性的成果。
在強化全社會防衛韌性方面,整合各部會力量,提出針對國安統戰威脅的十七項因應策略,來團結國人抵抗分化,保護我們所珍視的自由民主生活方式。
臺灣的貿易策略也很清晰,我們將擴大和美國以外,更多民主自由國家的市場連結,行銷全世界。
活動結束後,有多家媒體報導認為,賴總統演說中,沒有提及中國,顯示賴總統對於兩岸關係的態度可能有緩和的跡象,包括中國的涉台學者以及台灣的部分兩岸研究學者都有類似的看法。
中國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則表示,賴總統的講話「仍然堅持台獨立場和路線,延續民主對抗威權的敘事,推動兩岸經濟脫鉤斷鏈,推進『17項因應策略』,阻撓限制兩岸交流合作」。
為什麼會有這樣解讀的差異?如何正確理解賴總統的談話?
今天的節目我要訪問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宋國誠先生,來談談他的看法。
來賓:吳嘉隆∕總體經濟學者、時事評論人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以來狂揮關稅大刀,他在4月初宣布了震驚各國的對等關稅,後來又把對等關稅暫緩實施90天,在這段期間只實施10%的基準關稅。許多國家紛紛把握90天暫緩期與美國進行談判,希望盡可能降低稅率。5月8日終於誕生了第一份貿易協議,川普宣佈,美英兩國達成協議,英國將擴大對美國產品的市場准入,包括牛肉、乙醇等,也會降低對美國產品的非關稅壁壘。另外,美國商務部指出,根據協議,英國汽車製造商每年輸往美國的車輛配額限制為10萬輛,並適用10%的「對等稅率」。
華爾街日報認為,英美關係親密,英國對美貿易又長年維持逆差、大量購買美國工業製品之餘也不吝於國防開支。但即便如此,英國大多數商品仍不能免於最低10%的關稅門檻,遠高於2023年的不到2%。
白宮國家經濟會議(NEC)主席哈塞特11日形容美英貿易協議就像是一個範本,美方正在推動的24項協議都有點像美英之間的安排。
值得注意的是,川普在宣布與英國達成第一個貿易協議的時候,也提到了台灣。我們該如何面對台美之間的貿易談判?為什麼川普第一個談成協議的貿易對手國是英國?它的重要性在哪裏?百分之十的關稅是起跳價嗎?今天節目我們請吳嘉隆老師為大家一一深入解析。
嘉賓:宋承恩先生/台灣守護民主平臺理事
5月12日中美兩國官員結束在瑞士為期兩天的貿易談判,雙方都表示取得「重大進展」,彼此互相調降關稅,雙方將建立機制持續就經貿關係對話。美國總統川普 12 日當天在白宮說,「我們不想傷害中國」,還有他「可能在本週末」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話。
上個週末過去了,到目前為止,並沒有消息透露兩人是否已經通話了。
除了兩國在瑞士突破中國一向拒絕談判的態度之外,過去一兩個星期,國際之間連續有好幾個會議,美中雙方都動作頻頻。
5月7日至10日習近平在俄羅斯進行國是訪問。8日和俄羅斯總統普丁舉行會談,發表聯合聲明譴責美國「雙遏制」的企圖。他們誓言「中俄將加強協調配合」,以應對美國。
5月13日中國在北京與「拉美與加勒比國家聯盟」成員國舉行中拉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習近平出席致詞表示,關稅戰、貿易戰沒有贏家,霸凌霸道只會孤立自身,將和拉美國家攜手啟動五大工程,共建中拉命運共同體。
在這同時,5月13日,美國總統川普展開沙烏地阿拉伯、卡達以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中東三國之旅。三國都拿出前所未見的高規格歡迎川普,讓美國拿到的協議投資總共達到3.6兆美元。除此之外,此行還重塑中東地區新秩序,伊朗宣布願意永久廢核,和推翻阿塞德的敍利亞新當權者見面,結束制裁。一舉讓多年以來中共在中東地區的布局全部潰散。
印度和巴基斯坦5月6日至10日期間爆發的空戰。兩國10日也在各國的調停之外,宣佈停戰。
如何觀察這一連串國際交流中的發展態勢?今天的節目訪問宋承恩先生,為我們做分析。
來賓:宋承恩∕台灣守護民主平台理事
5月20日是賴清德總統就職滿一周年的日子,賴總統18日透過臉書分享「這是我們的365天」就職1週年精華回顧影片。影片中包括了軍務改革、提升國軍薪資、加速國機國造與國艦國造、對抗中共滲透強化國安措施,以及首次出訪友邦拓展外交,並持續深化台美關係等等。
賴清德總統是第一位打破政黨8年輪替的民進黨籍總統,由於在國會中並未掌握多數,在朝小野大的情況下,過去一年推動的政務也遭到許多在野黨的掣肘,以致於在這一年中民間社會爆發了青鳥運動以及針對國民黨的大罷免行動。對此,在野的國民黨和民眾黨也採取了强烈的抗議行動,在號召群眾在426當天走上街頭,今天19日又發起「全民叭賴」行動,表達對賴政府的不滿。
另一方面,在兩岸方面,中共對台施壓,從不間斷。賴總統在3月提出5大國安與統戰威脅、17項因應策略,以及公開且明確定位中國是境外敵對勢力。「安全台灣學會」最近發表文章示警,今(2025)年1至4月,共機擾台、越過海峽中線的數量,已經達到上千架次,不僅是歷史新高,也已達2024年賴政府上台後,軍演高峰期的規模。
而在國際上,面對美國總統川普發起的全球關稅戰,台灣如何接招?也是賴政府的重大挑戰之一。
今天節目我們請宋承恩先生就賴清德總統上任後這一年來國內外所面臨的重大挑戰、賴總統的政策立場、以及未來展望,為大家做深入剖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