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生命旋律
生命旋律
Claim Ownership

生命旋律

Author: 開路者國際傳播協會

Subscribed: 0Played: 1
Share

Description

在《生命旋律》這檔播客節目中,我們邀請您一同在神的愛與智慧中找到平安與力量。每一集約十幾分鐘,節目由開路者國際傳播協會精心製作,專為全球華人群體設計,內容溫暖而深刻,帶您深入神的心意,親近主的同在。透過真實的個人故事與靈修信息,我們一起經歷屬靈的成長,無論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反思,還是在醫院探訪病患時的慰藉,《生命旋律》都是您靈性旅程的良伴。它不僅能滋養個人的信仰生活,也是分享福音。無論何時何地,神的聲音都在《生命旋律》中等待您的聆聽。
166 Episodes
Reverse
我們的人生常有看似偶然的崎遇:兒時一塊石頭的精準命中,大衛對戰哥利亞時石彈深入要害,或亞哈王即使喬裝仍被一箭射中要害。這些是巧合嗎?本期節目將探討,在屬神的人看來,世上沒有偶然的事情。因為:「我知到你萬事都能做,你的旨意不能攔阻。」(約伯記 42:2)。「人心多有計謀,唯有耶和華的籌算才能立定。」(箴言 19:21)。
我們年輕時常以自我為中心,魯莽行事,造成日後「扎心的痛處」。無論是童年時獨吞一碗牛肉麵的羞愧,還是作家摩爾·強生對父親的虧欠,這些都是靈魂的傷痛,卻也可能刺激我們靈性的覺醒。本期我們將探討這種虧欠如何將我們帶到神的面前。從彼得三次不認主,到主耶穌以柔聲問他「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我們看見,神接納我們憂傷痛悔的心,並藉著愛來扶持我們。屬靈的傷痛是恩典的起點,正如經上所記:「因為他打破,又纏裹;他擊傷,用手醫治。」(約伯記 5:18)。願我們都能為著神愛中的管教而歡喜快樂,被祂塑造成為合祂心意的器皿。
本期節目分享了一個發生在耶路撒冷近郊的猶太故事:一位樂善好施的農場主在遭遇連番重創、家產盡失之後,仍與妻子憑著寬廣的心,決定賣地奉獻,紀念別人的需要。這份甘心樂意的給予,最終蒙神悅納,並為他們帶來了意想不到的豐盛回報。這提醒我們,富足與虧損並非單單基於「運氣」,而是關乎施恩憐憫的神。正如經上所說:「憐憫貧窮的,就是借給耶和華,他的善行,耶和華必償還。」(箴言書 19:17)。願我們都能明白,奉獻是蒙神祝福的特權,而非重擔。
本期節目帶您探討屬靈的失明。我們從洞穴中那些因長期不需用眼而退化的瞎眼魚談起,思考當我們的心靈對黑暗和罪惡習以為常時,良知如何漸漸麻木。肉眼的失明是遺憾,但如果心眼也瞎了,那才是勇士的悲哀。節目中指出,持續的罪惡會使人如同義大利那位愛吃大蒜的先生,習慣了「臭氣」,甚至對罪的傳染性毫無察覺。如同當年主耶穌對那些自以為能看見的法利賽人所說:「我為審判到世上來,叫不能看見的可以看見;能看見的反瞎了眼。」(約翰福音 9:39)感謝主,基督的救恩是為照亮我們心眼而來。我們應當求主開啟我們的心眼,使我們得見福音的光輝,對罪產生高度的敏感和排斥力。
本期節目深入探討屬靈生命的奇妙,以及如何在服侍中彰顯神性。我們將聽見多個見證,從失去四肢卻能靠著主的恩典寫信見證主、帶領超過 1500 人信主的西真姊妹,到一位妻子藉著祈求聖靈幫助而徹底改變暴躁脾氣,進而引導丈夫歸主的故事。這些故事都印證了,屬靈生命的力量遠超乎身體或環境的限制。這就好比在曠野中,神使一根被砍下來的枯枝展現出全部的生命跡象,一夜之間發芽、開花、結出成熟的杏子。正如聖經《民數記》17章所記載,亞倫的杖蒙了揀選,因為神將生命注入了這根杖。基督徒唯一的見證,就是我們裡面的愛,它不需宣傳,而是自然地流露出來。唯有當我們願意順服聖靈,讓神住於心裡,才能將神的性情活生生地彰顯出來,使我們的生命像那開花結果的杖一樣,在凡事上因神的名得榮耀。
本期節目將透過一個關於森林飛禽走獸的寓言故事,探討人類獨有的「憂慮」天性。我們常常因為思慮過度而自尋煩惱,甚至影響健康與事業。然而,調查顯示,我們所憂慮的事情中,高達 92% 都是多餘的或不必要的。如何才能擺脫這種痛苦,重拾安樂?對於基督徒而言,我們知道何處可尋找安穩與保護。讓我們一同操練拒絕憂慮的功課,以信心為起點,將重擔交託給那位顧念我們的神:「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神,因為他顧念你們。」 
我們常常遺忘鑰匙或帳單這些小事,但真正可怕的「忘性」,是忘記了生命的根源——眾光之父的神。有時候,我們記性太好,將舊仇新恨擠滿了整個記憶空間,猶如將破爛當作珍寶。本期節目提醒我們,心靈需要常常清掃,藉著神的話語,鑑定什麼該記住,什麼應當捨棄。使徒保羅鼓勵我們:「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杆直跑。」(腓立比書 3:13-14)。為了避免我們忘記祂的愛,主耶穌設立了聖餐,提醒門徒:「你們應當如此行,為的是紀念我。」(哥林多前書 11:24-25)。願我們都能像大衛在詩篇中所寫的讚美詩一樣,時刻提醒自己:「我的心啊,你要稱頌耶和華,不可忘記他的一切恩惠。」(詩篇 103 篇)。
本期探討選擇性接收如何影響我們的溝通,從婚姻關係到屬靈生活。為何婚前的甜言蜜語,婚後竟成了難以忍受的刮躁?有些人選擇「充耳不聞」來求得安寧。然而,這種隔絕雖看似平靜,卻會使婚姻甜度變淡。在屬靈上,我們是否也對真道關閉心扉?保羅提醒,「因為時候要到,人必厭煩純正的道理,耳朵發癢,就隨從自己的情慾,掩耳不聽真道,偏向荒謬的言語。」(提摩太後書 4:3-4)。面對生活的喧囂與屬靈的遲鈍,主耶穌稱讚了選擇親近祂話語的人。讓我們謹記傳道者的話:「你到神的殿要謹慎腳步,因為近前聽的勝過與人獻祭。」(傳道書 5:1)。願我們都能像瑪利亞一樣,得著上好的福分。
國家動盪不安,受苦的百姓渴望著被接納與庇護。一個熱心人為東歐殘障兒童預備新家的故事,提醒我們對「家」的迫切渴求。正如主耶穌安慰門徒,祂也為我們這些靈性上殘缺不全的罪人預備了更美、更榮耀的家鄉。當我們行在崎嶇世路上,基督的應許是我們堅定不移的盼望。「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你們信神,也當信我。在我父的家裡有許多的住處;若是沒有,我就早已告訴你們了。我往是為你們預備地方去。」(約翰福音 14:1-2)
本期節目帶您進入美國著名佈道家杜萊特·穆迪(D.L. Moody)的家庭故事。穆迪太太在丈夫過世、家道中落後,獨自撫養多個孩子,並經歷了大兒子因承受不住壓力而離家出走的苦痛。在漫長的煎熬與等候中,穆迪太太展現了堅毅的信心與忍耐,最終迎回了她迷途的兒子,並給予無條件的饒恕。這個真實的骨肉團圓故事與主耶穌所說的「浪子的比喻」(路加福音15章)有異曲同工之妙。它不僅提醒我們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更展示了天父對世人的無盡期盼。親愛的朋友,您是否也正在心門外等候? 主說:「我告訴你們,一個罪人的悔改,較比九十九個不用悔改的藝人歡喜更大。」(路加福音 15 章 第 7 節)請聽本期節目,體會這份最深沉的愛與呼喚。
本期節目從一個關於極度節省的笑話開始,探討了人們對物質價值觀的哲理,以及將「節省」發揮到極致可能帶來的荒謬後果。然而,我們必須注意,有一樣東西是絕對不能省下來為自己留著的——那就是屬靈的恩賜。使徒保羅指出,恩賜是神隨著自己的意思分給個人的。我們被要求「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侍,做神百般次的好管家」。囤積恩賜,就像那將一千銀子埋在地裡的僕人一樣,將受到責罵。若我們只累積屬靈的知識卻不實踐,就如同約旦河水流入死海,最終生氣全無。讓我們學會行道,使我們的恩賜充滿活力,而不是變成了僅能用來「炸油」的滿身脂油。「只是你們要行道,不要單聽道,自己欺哄自己。」 (雅各書一章 22 節)
一對夫妻為了給兒女創造美好未來而勞碌經營,卻在兒子十七歲生日的前夕,遭遇了一場無妄的車禍,兒子文兒成了臥病在床、一無知覺的病患。面對這場絕望的悲劇,母親曾陷入痛苦、怨恨,滿頭黑髮短時間內變為花白。然而,上帝藉著苦難拯救了他們一家四口的靈魂,使他們脫離了愁苦和怨恨。正如經文所說:「就 是 在 患 難 中 , 也 是 歡 歡 喜 喜 的。」(羅馬書 第五章 第三節)。聆聽他們如何依靠主所賜的平安,將大小事情交託仰望在主的手中,並將苦難轉化為榮耀神的活生見證。他們經歷到:人的盡頭,就是神的開端。
本期節目將探討人類普遍的弱點——貪心。貪心即是除了自己該得的一份之外,還想獲取不該得的東西。我們從一個聰明反被聰明誤、為了多得一罐汽水而被自動販賣機夾住手的小男孩說起,提醒大家,貪婪可能帶來有形或無形的傷害。這種貪求的心態甚至蔓延到屬靈領域,連門徒的母親薩羅米也曾做出「非憤的要求」,想為兒子爭取高位。耶穌親自教導我們:「你們要謹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貪心。因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路加福音 12:15)。我們要遠離貪婪的陷阱,因為「貪財是萬惡之根」(提摩太前書 6:10)。唯有懂得知足,才能在凡事上享受快樂,並蒙受終身的福分。
猶太人的預言故事講述了一隻狐狸為了吃葡萄,餓著身子進園,吃飽後卻因太胖而必須再餓著身子才能鑽出柵欄。最終,牠的肚子與進園之前相比毫無二致,所有的折騰都成了虛空。我們的人生追逐是否也像這隻狐狸?我們竭力爭取學問、名聲、地位與錢財,卻發現得越多,心靈上失去的也越多。世間的財富和榮耀,對於空而去的靈魂毫無益處。心靈滿足的首要條件是愛,出自甘心樂意的給予,而非斤斤計較的強奪。請深思神對我們的宣告:「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你們竟自不肯。」(以賽亞書 30章 15節)追求世上的享樂,忙著改善自己的生活,卻把最重要的事荒廢在一邊,其結果正如先知所警告的:「撒的種收的卻少。得工錢的將工錢裝在破漏的囊中。」。唯有轉向神,先求祂的國與祂的義,才能得著永不朽壞的基業,以及啟示錄所應許的:神必將生命樹的果子賜給得勝的人吃。世界是個旅行地方,我們應當輕裝簡囊,尋求真正的福分。
本期節目帶您踏上一段穿越時空的旅程,探尋真理之光如何在黑暗時代中被保守和傳遞。從 1947 年巴勒斯坦曠野 一個偶然的發現——死海書卷,我們見證了聖經文本歷經兩千年風霜而得以重現的奇蹟。隨後,我們聚焦於約翰·威克里夫如何不顧性命危險,將聖經從拉丁文翻譯成英文,成為點燃宗教改革的晨星。儘管真理曾被惡意扭曲、禁止或焚燒,但它始終不滅。正如經上所說:「光照射黑暗,黑暗從來沒有勝過光。」(約翰福音 1:5) 這份力量使人能在黑夜中仍有盼望和勇氣,在崎嶇的路徑上點起生命的火炬。
本期節目聚焦於死囚魯地在等待行刑時的最後時光。在社會工作者阿寶的引導下,原本絕望地趴在蟑螂橫行之地上的魯地,呼求了耶穌的聖名,經歷了意想不到的福分和心靈釋放。他的生命得到更新,並在最終得到了受害者家屬李奇的真誠寬恕。即使面對死亡,魯地也充滿了平安和盼望。魯地在生命的終點得到了永恆的安慰,正如阿寶為他所讀的經文所應許:「神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神。神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啟示錄 21章)這是一個關於愛、寬恕,以及如何在最深的黑暗中得著生命之光的故事。
阿寶曾擔任報社主編,卻因職業倦怠而辭職,心神不屬。直到他被一位殘弱老黑人為了鄰居不辭勞苦的善行所震撼。阿寶決定調整生命的目標,加入社會工作者陣容,追求更有意義的人生。我們是否也曾像那位富有卻空虛的少年人,不願捨棄眼前所擁有的?本期節目提醒我們,生命短暫,應當選擇有永生保障的投資。正如雅各書所教導:「身體沒有靈魂是死的,信心沒有行爲也是死的」(雅各書 2 章 26 節)。願我們都能做出明智的抉擇,為自己的生命做最美好的投資。
本期節目聚焦於魯地的故事,他是在家暴、貧窮和冷酷父親的陰影下成長的老大。由於極度渴望父愛,他誤入了歧途,15 歲出走後成為浪蕩街頭、吸毒違法的少年,甚至追隨歹徒參與犯罪。魯地的悲劇凸顯了原生家庭創傷的嚴重性,但也讓我們思考:我們是否將自己的墮落都歸咎於環境?。本集鼓勵聽眾,不論身處貧窮或富足,都必須保守自己的心,並學習依靠那無條件的愛。正如詩篇 139 篇 23-24 節的祈禱:「神啊,求你鑒察我,知道我的心思想,試煉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裏面有甚麼惡行沒有,引導我走永生的道路」。在天父的愛中,我們能驅散一切懼怕,因為約翰一書 4 章 18 節提醒我們:「愛裏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願我們都能學習使徒保羅的榜樣:「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
本期節目從一個充滿震驚與盼望的家庭故事開始:羅家兒子亞凡身患罕見絕症,急需骨髓,檢驗結果卻揭示了一個殘酷的秘密——他並非羅家的孩子。這個戲劇性的發現最終促成了親子的團圓,並帶來了得救的盼望。事實上,亞凡的故事也是你我的縮影:我們打從娘胎起就存活在被罪污染、不屬於我們的空間裡,終將面對死亡與毀滅。但神在祂的慈愛中,拆遣了獨生愛子耶穌基督,為我們付上代價。正如主耶穌所言:「摩西在曠野舉蛇,人子也必照樣被舉起來,叫一切信他的都得永生。」(約翰福音 3:14-15) 基督已將世人所受的罪的咒詛帶到十字架上。親愛的朋友,現在就是接受這份為你預備的救恩禮物的最好時機。
一樁因惡念引發的綁票案,讓電子公司老闆班尼・布康陷入天打雷劈的絕境。他的兒子麥克被綁匪活埋在廢棄油礦場的河板木箱裡。在極端的恐懼與被遺棄的孤寂中,他們仰賴愛與希望的力量,最終得以從死亡的威脅下重見天日。這個絕望與團圓的故事,映照出天父如何忍痛面對愛子在十字架上所受的一切凌虐,只為成就一個永久的救贖大計。主耶穌在肉身的痛苦中,因著對天父的全然順服和信賴,承擔了世人的憂患與痛苦。即使世人以為一切已在死亡中結束,但天父的大能卻在第三天叫愛子從死裡復活,顯明戰勝死亡的權柄。面對人生的考驗,我們仍有永恆的盼望。正如主耶穌論到復活時所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約翰福音 11:25)
loadin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