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硬核读书会FM
硬核读书会FM
Claim Ownership

硬核读书会FM

Author: 硬核读书会FM

Subscribed: 169Played: 716
Share

Description


言之有物,不止硬核。欢迎大家来到由「新周刊·硬核读书会」出品的文化访谈播客。

广义上的读书是富有反思的自我对话。我们希望,这是一档重启对话精神的节目,与社会对话,与书籍对话,与自我对话。

微博/微信公众号:硬核读书会
43 Episodes
Reverse
大家好,好久不见。前段时间,电影《不虚此行》上映。这部电影获得了上海电影节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的荣誉,一直被许多影迷关注着。它讲述胡歌饰演的闻善,在写悼词的过程中,如何一片片拼凑起自己的人生。我们和刚看完电影的戴锦华老师和李松蔚老师,以及这部电影导演刘伽茵聊了聊。04:32 为什么会觉得《不虚此行》值得讨论11:23 做心理咨询也会像编剧一样拉时间线14:26 我们不善于表达情感,我们耻于表达情感26:39 普通人,可以不解释自己为何普通吗?38:42 自卑应该是生命的一种常态,我们时常低估了自卑44:39 《不虚此行》的创作是平视生活的50:27 一个“认真的人,会往心里去的人”,并不罕见56:53 当世界满是单一价值的时候,闻善这样的人显得可贵68:03 网络的普及,让原子化的孤独都变得稀缺72:28 面对面的交流始终和线上交流是不一样的83:15 三位老师推荐书籍嘉宾:戴锦华,电影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刘伽茵,导演、编剧、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教授李松蔚,心理咨询师,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主持:钟毅,新周刊高级编辑团队出品:新周刊新媒体节目策划:钟毅后期制作:荒井柴视觉设计:庄直树音效制作:JustPod互动参与微博话题#硬核读书会FM#或前往微信公众号「硬核读书会」留言联系我们content@neweekly.com.cn声明内容涉及观点仅代表个人立场,欢迎大家共同参与讨论。
今天来到硬核读书会做客的是青年作家笛安,去年年底,她出版了新的长篇小说《亲爱的蜂蜜》。这部长篇小说是一部从一个叫蜂蜜的孩子的角度延展开的作品,在很多年前我第一次采访她的时候,她说她要写一部关于北京的故事集,这部温柔治愈的长篇实际上是计划之外的产物,从3万字的短篇到十几万字的长篇。这个故事为什么会发发生这样的变化?在有了孩子之后,他的写作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最近又在读什么样的书?让我们一起听笛安说。本期你将听到:02:45 《亲爱的蜂蜜》是一次意外07:33 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对孩子来说,都是震撼10:23 平淡的故事,有时候并不那么好写12:49 不介意读者说这个故事是自传17:01 有时候小说里,并不需要那么多“大事”20:09 时代和历史在个题身上的留下的印记,个体未必能感知到23:22 写“龙城三部曲”的时候,人们很少问我为什么用男性视角去写26:20 好的大人,必须是“勇敢而自由”的29:17 对这部小说最满意的地方是写出了大人与孩子的平等33:11 文学中审美性是非常核心的一点35:13 但是,伏地魔也失去了很多啊嘉宾:笛安作家,“人民文学奖“获得者主持:钟毅,新周刊编辑团队内容监制:蔡彬、吴慧、汤颢节目策划:钟毅协同策划:张文曦、王亚奇后期制作:荒井柴视觉设计:庄直树音效制作:JustPod音乐ひとかけらの勇気-明日海りおTrue Strength - John Dreamer哀しさと強さと-白石めぐみ佳城ノスタルジア-坂本昌一郎小星星-儿歌ひやむぎ、そーめん、时々うどん-ハム,Foxtail-Grass Studio互动参与微博话题#硬核读书会FM#或前往微信公众号「硬核读书会」留言联系我们content@neweekly.com.cn声明本节目由「新周刊·硬核读书会」出品,内容涉及观点仅代表个人立场,欢迎大家共同参与讨论。
周末的时候,很多人会和我一样,打开购票软件看最近电影院都上线了什么电影,又或者,会打开社交媒体,看看最近有哪些剧集正在被讨论。在大银幕和小荧幕上的故事,是我们日常生活里很难缺席的安慰剂。但是你是否想过,最近这些年,好莱坞的大片发生了什么变化?那些风头盖过超级电影的剧集是如何被制造的?什么样的文学作品最值得改编?最近的青年导演们,都在关注什么?在去年年底,我和鲁豫老师一起聊了聊电影。因为时间较长,我们分成了上、下两期。上一期,鲁豫聊了她自己的观影经历和她对好莱坞的一些观察。在这一期,我们的目光会从好莱坞电影延展开,从兴起的剧集风潮到国内新导演,再到小说和电影文本的改编,电影和我们当下的关系比我们想的要更广也更深。我也很期待和鲁豫老师再次做客我们的播客。本期你将听到:05:05  电影和电视剧的壁垒正在被打破07:06  我同意美剧是当代的长篇小说08:51  人们为什么觉得电影高级?12:53  电影可以青春,但不能青涩17:54  为什么邵艺辉是值得关注的新导演?19:04  一流的小说为什么难以改编成好的电影?21:12 我最期待的改编,是《三体》26:06  好莱坞的改编,为什么总是套路?29:35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他者的文化?31:48  为什么电影不会死嘉宾:陈鲁豫主持人主持:钟毅,新周刊编辑团队内容监制:蔡彬、吴慧、汤颢节目策划:钟毅协同策划:张文曦、王亚奇后期制作:荒井柴视觉设计:庄直树音效制作:JustPod互动参与微博话题#硬核读书会FM#或前往微信公众号「硬核读书会」留言联系我们content@neweekly.com.cn声明本节目由「新周刊·硬核读书会」出品,内容涉及观点仅代表个人立场,欢迎大家共同参与讨论。
欢迎来到硬核读书会的特别专题“千面英雄”。在众人眼里,游戏从来就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存在。无论是作为玩家还是路人,我们好像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过游戏:为什么中国缺少3A大作?游戏产业和游戏研究里需要知识分子的存在吗?游戏能带给社会多少可能性?离开“第九艺术”及各种陈词滥调的印象后,我们对游戏的认识又还剩下什么?对于这些问题,游戏学者和游戏化设计师刘梦霏有自己的见解。刘梦霏建立了国内目前唯一的游戏档案馆——“游戏的人”,她同时也是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数字媒体系的老师。在这期特别的播客里,刘梦霏和我们聊了游戏之于人的重要意义:游戏给我们开辟了第二人生、提供给玩家一个宝贵的精神空间,它还可以和教育相结合,实现更好的教育效果。在播客的后半段,刘梦霏也对游戏产业的现状与发展给出了自己的解析。她说,我们所有人天生都是“游戏的人”,在年少时,我们通过游戏探索世界,长大以后也持续地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理解这个世界。今天,让我们和刘梦霏一起聊聊游戏,还有“游戏的人”。嘉宾:刘梦霏“游戏的人”档案馆馆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数字媒体系教师主持:张文曦,新周刊编辑本期你将听到:07:48  游戏素养是必要的,就好像文学素养是必要的12:54  我们所有人天生都是游戏的人17:36  有时候大家会陷入思维误区,认为游戏和教育是非此即彼的零和游戏36:05  为什么我们游戏制作的能力非常强,却缺少3A大作?55:14  哪怕在单机游戏里,我们都可以造就史诗般的冒险,并且和其他人有意义地相连58:41  游戏的环境就是现实世界的折射01:09:20  “赌博游戏”完全否定了玩家的努力01:14:14   游戏是一个可能性之门,告诉人们自己可以是自由的、顶天立地的人配乐:The champions - 手风琴翻录版Dance dance- lopusオリーヴの風-菅野よう子日陰と帽子と風鈴と -Foxtail-Grass Studio第一楽章 - ulu英雄之证 -福田康文哀与悲大提琴协奏曲-辰喑Young and Beautiful - The Bryan Ferry Orchestra -团队:内容监制:蔡彬、吴慧专题策划:钟毅节目主持:张文曦协同策划:王亚奇节目运营:陈艾迪后期制作:荒井柴视觉设计:庄直树音效制作:JustPod互动:参与微博话题#硬核读书会FM#或前往微信公众号「硬核读书会」留言联系我们:content@neweekly.com.cn声明:本节目由「新周刊·硬核读书会」出品,内容涉及观点仅代表个人立场,欢迎大家共同参与讨论。
今天做客硬核读书会FM的是主持人鲁豫。除了大家熟知的主持人角色之外,她在生活之中还是一个资深的影迷,她做了一档叫做《陈鲁豫的电影沙发》的节目。用扎实、流畅、有信息量的内容,为我们讲述光影的故事。作为普通影迷,我们一定都有过这样的困惑。为什么有的片子,大众评价一般,我却会疯狂地喜欢?各种平台对电影的评分到底能否公允地体现作品的优劣?为什么电影市场里,好莱坞总是话语权最大的?我们如何去理解好莱坞?好莱坞那些有形的和无形的壁垒是怎样的?我们如何理解好莱坞近些年的“女性觉醒”?我们需要怎样的电影教育?鲁豫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看电影,其实应该是有“反骨”的。不被评分左右,看到电影背后的时代潮流,看到名利场背后的残酷和艰辛,看到那些一闪而过的才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作为影迷的幸运。在碎片化的时代,我们可以试着做一个完整的、有“反骨”的影迷。本期你将听到:04:59 第一次旷课就是因为看电影07:18  关于“烂片”的教育11:25 评分或许不那么重要,做一个有“反骨”的观众12:59 看《七月与安生》,为什么感动?17:10 为什么电影院会一直存在?22:05  好莱坞的熔炉和壁垒29:07  为什么他们不看字幕33:32  好莱坞“老白男”的权力,是错觉吗?40:43  好莱坞的女性和她们的觉醒43:13  另一道壁垒是族裔49:29  好莱坞的“怀旧风潮”可能是个伪命题嘉宾:陈鲁豫主持人主持:钟毅,新周刊编辑配乐California dreaming-the mamas and the papas这个圣诞如果下雪就好了-凡以三Goodnight Julia-菅野洋子友爱-《平清盛》原声带花火绽放之夜-羽肿秘密-《饮食男女》原声带团队内容监制:蔡彬、吴慧节目策划:钟毅协同策划:张文曦、王亚奇后期制作:荒井柴视觉设计:庄直树音效制作:JustPod互动参与微博话题#硬核读书会FM#或前往微信公众号「硬核读书会」留言联系我们content@neweekly.com.cn声明本节目由「新周刊·硬核读书会」出品,内容涉及观点仅代表个人立场,欢迎大家共同参与讨论。
前段时间,我读到一本让我读完很难去评价的小说——《命运》。这是蔡崇达睽违八年之后,写的第二部作品。这本书讲述了99岁的阿太的一生。我觉得它是一部在今天特别值得讨论的小说,老人的一生朴实、坚定,也伴随着传奇。本书在豆瓣排在最前列的评论,叫做“一个和《活着〉一般的故事”。评论的读者可能看到了《命运》这本书里关于“苦难”的那一部分,也让我重新思考,这种庄严的、似乎无尽的苦难似乎特别被读者所喜爱。但在和蔡崇达聊完之后,我们就会发现,他讲述的“命运”里,苦难只是一小部分。从最初写小说出道,然后进入媒体,写作特稿,再到后来回到虚构创作。他本身也是一个时代的样本。好的作家,会开放自己的感官,化用自己的经历去成就“真实”。蔡崇达一直试着抵达这种真实。本期你将听到:02:52  广州是一座尊重日常的城市05:05 泉州和广州有很多相似11:34 非虚构和虚构的界限在哪?17:28 为写特稿,看了大部分国家的特稿作品27:40 成为神之前,他们经历了苦痛36:15 这本书不是“和命运缠斗”47:50 写到最后的时候,是最畅快的时候嘉宾:蔡崇达作家已出版作品《皮囊》《命运》主持:钟毅,新周刊编辑王亚奇,新周刊编辑配乐日头月亮结相倚-柳育燕La chao su-David Fanshawe虫之安眠曲-西皮士泉州海风咸咸-光辉团队内容监制:蔡彬、吴慧节目策划:钟毅协同策划:张文曦、王亚奇后期制作:荒井柴视觉设计:庄直树音效制作:JustPod互动参与微博话题#硬核读书会FM#或前往微信公众号「硬核读书会」留言联系我们content@neweekly.com.cn声明本节目由「新周刊·硬核读书会」出品,内容涉及观点仅代表个人立场,欢迎大家共同参与讨论。
大家好,欢迎来到硬核读书会。这是我们“电光幻影”专题的第一期。我想我们的很多听众同时也是影迷,这个专题和电影有关,我们一边读书一边看电影。电影是很奇妙的东西,从1895年12月至今,它已经走过了127年的旅程,与文学、音乐和绘画这样的艺术不同,它很年轻,却感觉和我们的距离更加靠近。幼年时候我们会觉得它是魔法,我们会在荧幕前焦灼地等待着英雄胜利的最后一瞬。长大之后,我们其实还是会期待荧幕上的英雄,但是让我们记住的那些脸却不只是英雄了,还有那些被故事里的爱恨情仇浸泡过的脸。电影的发展可以串联起太多的故事了,从欧洲到美洲再到亚洲和非洲,电影让这些地区变得很具体,不同的故事从剧本变成了影像。在这种转变之下也显示了不同区域的创作逻辑和产业模式。就像李宗盛那首《给电影人的情书》中所唱,电影是“以身外身,做梦中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电影完成了我们的梦,在这个专题里,我们会去重返那些我们曾经有过的“梦”。本专题的第一期节目,我们请到了影评人木卫二,他今年出版了一本《非必要清单》,这是一本影评集,它已经迟到了三年,本来是三年前木卫二写给自己本命年的一份“人生清单”,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它迟迟才到来。在看过各类网络上的影评之后,我们就会发现木卫二这本影评集里的诚恳,非常难能可贵。借着他的这份清单,我们一起进入电光幻影之中。嘉宾:木卫二影评人著有《浪迹:电影与旅行》《独立日:用电影延长三倍生命》主持:钟毅,新周刊编辑本期你将听到:05:43  36岁的李安排了《推手》,会有年龄焦虑吗?11:34 最开始看电影,是“泥沙俱下”的15:20 城市和电影密不可分17:19 中国电影里的城市为何“悬浮”27:15 在“站台”听火车驶过35:14 影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41:25 对很多导演来说,文本性是不可或缺的配乐Sinatra-Forrest Nolan夢-武部聪志Polonaise-梅林茂生命的喧嚣-半野喜弘ありがとう-山口百惠Elizabeth-Ashram思い出-铃木常吉团队内容监制:吴慧节目策划:钟毅协同策划:张文曦、王亚奇后期制作:荒井柴视觉设计:庄直树音效制作:JustPod互动参与微博话题#硬核读书会FM#或前往微信公众号「硬核读书会」留言联系我们content@neweekly.com.cn声明本节目由「新周刊·硬核读书会」出品,内容涉及观点仅代表个人立场,欢迎大家共同参与讨论。
大家好,您听到的是我们和惊蛰青年共创的一期节目。今天我们请到了两位特别的嘉宾来聊一聊那些和工作有关的事儿。聊到一份工作,你最先关注到的是什么?我想我们大部分人可能最开始看到的,都是薪酬和福利—— 毕竟,工作不能只是完全“用爱发电”。除了金钱,工作还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工作的“获得感”,又从何而来?为什么现在的职场年轻人越来越喜欢“摸鱼”?在工作里,如果社恐,如果压力大,如果不想面对同事,我们又要怎么办?今天,两位有着不同背景和工作经历的嘉宾——咸柠七的主播曹柠和来自跨国药企阿斯利康的傅杰——将和我们聊聊,他们眼里的好工作。本期嘉宾:曹柠:播客《咸柠七》主播,B站知识区知名up主傅杰:阿斯利康中国肿瘤业务部DDR领域负责人03:06 不要找一个完美的工作,要找一个足够好的工作06:39 可以提前下班的周五,是什么样?09:52 工作里,怎样和同事“接触”?15:16 多巴胺会影响工作的幸福感?18:02 一工作,就“社恐”怎么办?19:37 合作中的妥协,是工作交给我的最大宝藏23:47 交换工作岗位,为什么效率会提高?31:59 有时候,选择比努力重要
大家好,欢迎来到硬核读书会。在漫长的文学史中,人类社会从来不缺乏优秀的作家——雨果、巴尔扎克、鲁迅、郁达夫……但是我们能够发现,在文学史上留下姓名的,大多数还是男性作家,女性作家似乎一直处于一个稍微冷门一点的位置。实际上,从简·奥斯汀到萧红,这些女性作家至今依然熠熠生辉。作为女性和文学爱好者,我自然会更加关注由女性作家书写的文学作品,但是也总会时不时地思考:一直强调女性这个写作身份,对于文学来说真的是有意义的吗?女性文学是否是以写作者性别来划分的文学范畴呢?这些问题总会在我阅读女性文学作品的时候时不时地出现在脑海里。而最近,我们留意到花城出版社的一本新书,叫做《对镜:女性的文学阅读课》,书的封面上写着“文学为什么要分男女?”。于是,带着刚才的问题,我们与这本书的作者——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莉,还有作家桑格格聊了聊。嘉宾:张莉,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桑格格,青年作家主持:张文曦,新周刊编辑钟毅,新周刊编辑本期你将听到:11:26  在文学史的天空里,属于女性的星光并不多15:10 作为一个女性,如果不像鲁迅和周作人那样写,那应该怎么写?17:34 经典的作家和文学的判断标准不能用性别来衡量28:50 去掉“女”字,找回“女”字32:28 作家理解世界的方式也要随具体问题变化34:30 真正的女性文学的立场,是站在失声者的立场39:14 一个女性不是妻子、不是母亲,依然有自己的意义配乐:梦人-凰稀かなめ素晴らしいな出会-宝野聪史鹊桥会-西皮士bamboo-Raujika六月船歌-叛逆者ost良かった-神前晓团队:内容监制:罗屿节目编辑:张文曦协同策划:钟毅后期制作:荒井柴视觉设计:庄直树音效制作:JustPod互动:参与微博话题#硬核读书会FM#或前往微信公众号「硬核读书会」留言联系我们:content@neweekly.com.cn声明:本节目由「新周刊·硬核读书会」出品,内容涉及观点仅代表个人立场,欢迎大家共同参与讨论。
大家好,欢迎来到硬核读书会。7月12号,NASA公开了首批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拍摄的全彩图像和光谱数据。这让我想起了读大学的时候选修的基础天文学课程。选课时我在想,天文学,那上课岂不就是探索浩瀚无垠、给人心灵以最深的震撼的宇宙吗?想到之前看过的那些璀璨华丽的星云,纪录片中合成的以一种摄人心魄的方式转动的脉冲星,我对于这门课充满了浪漫的想象。七八节课过后,球面三角、天顶高度、透镜成像公式、多普勒速度等五花八门但冰冷无情的公式浇灭了我大半幻想。我从此意识到“天文学”和“看星星”完全是两个概念。但是当我看到韦布望远镜传回的图片时,心里还是不免感到震撼以及不可抗拒的虚无。我们想借此机会,聊聊天文学是什么?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今天,我们和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陈鹏飞聊了聊天文学和天文学教育。嘉宾:陈鹏飞,南京大学空间与科学学院教授主持:王亚奇,新周刊编辑钟毅,新周刊编辑本期你将听到:14:45  居然有人到成年都没有看见过星空18:16  很多漂亮的星云图片,都是假的23:20  天文学科普是日新月异的 30:05  太阳黑子干扰期货市场42:09  没有天文学就没有WiFi配乐:starry sky-hoyo-mixsatellites-unturia澈月-西皮士忆春天-forest306NL-L56-18-07447-Aleksi Perala疾如猛火-hoyo-mix团队:内容监制:罗屿节目编辑:王亚奇协同策划:钟毅后期制作:荒井柴视觉设计:庄直树音效制作:JustPod互动:参与微博话题#硬核读书会FM#或前往微信公众号「硬核读书会」留言联系我们:content@neweekly.com.cn声明:本节目由「新周刊·硬核读书会」出品,内容涉及观点仅代表个人立场,欢迎大家共同参与讨论。
提到科幻,你想到什么?无尽的宇宙、黑洞、平行的世界、飞船、人工智能。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阿西莫夫的《永恒的终结》、特德·姜的《你一生的故事》、诺兰的《星际穿越》、斯皮尔伯格的《头号玩家》、卡梅隆的《阿凡达》,又或者漫威世界里的各路超级英雄?又或者……最近最火的《爱死机》?提到中国科幻,你想到什么?刘慈欣、《三体》、《流浪地球》、郝景芳、《科幻世界》、银河奖……因为《爱死机》,许多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幻迷”,借助影像的力量,重新思考科幻。南方科技大学的吴岩教授,不仅创作科幻小说,也是中国科幻的重要参与者,他曾任《科幻世界》特邀副主编。最近他主编的《20世纪中国科幻小说史》以及《中国科幻文论精选》出版。在阅读这两部作品之前,我对中国科幻的了解仅限于近十多年那些响亮的名字,比如刘慈欣、郝景芳,还有他们的代表作《三体》《流浪地球》和《北京折叠》。在阅读之后,才发现中国科幻史要比我们想象的要长得多,也复杂得多。反观这么多年来,人们对科幻的偏见、期待、误解和无视,以及“再发现”,都是时代留下的印记。科幻在今天,似乎到了一个艰难的路口,我们高喊着“未来已来”,但好像并不了解它的真正含义。我和我的同事亚奇,在深圳采访了吴岩教授。欢迎来到硬核读书会FM,我们换个角度,用属于未来的“科幻”,认识当下。嘉宾:吴岩,学者、科幻作家,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科学中心教授兼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主任。主持:钟毅,新周刊编辑王亚奇,新周刊编辑本期你将会听到:03:27 从图书馆开始的科幻之旅09:00 中国最早的一篇科幻作家,大部分都参加过《十万个为什么》的编写13:50 将科幻和科普混在一起,让科幻进入了极尴尬的处境23:10 《科幻世界》的前尘往事26:30 刘慈欣获奖后,给科幻带来的变化30:55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带来的思考36:19 关于大刘作品的争议,我们怎么看?40:05 大刘不只是一个好的科幻作者,他是一个很棒的研究者43:35 科幻,真的是已死的一种文学吗?47:37 科幻游戏的价值,远超我们想象57:43 从《爱死机》说起,我们为什么恐惧人工智能团队内容监制:罗屿节目编辑:钟毅协同策划:王亚奇后期制作:荒井柴视觉设计:庄直树音效制作:JustPod配乐欢快的布吉乌吉-扬东A game of strategy-Steven Priceふるさとの匂い-吉森信Your eyes-Andrew Jasinki宿命-西皮士互动:参与微博话题#硬核读书会FM#或前往微信公众号「硬核读书会」留言联络我们:content@neweekly.com.cn声明:节目由「新周刊·硬核读书会」出品,内容涉及观点仅代表个人立场,欢迎大家共同参与讨论。
前些日子,有一本很有趣的书出版,叫做《二手世界》。里面提到了日本的一家名为BOOKOFF的二手店,尽管它最早是做二手书买卖,后来又扩大了自己的营业范围,但它的经理板桥真由美提到最早日本二手书店,“非常脏,我绝对不会去任何一家二手书店”。这让我想起小时候我高中旁边的一家二手书店,在最中间,是很多老的教辅书、字典之类,如果仔细地在两边找,倒是能找到一些好书。但的确,进去灰暗、充满味道、凌乱的二手书店,是我对“二手”的最早印象。这本书其实展开了一个非常宏大的话题。比如国内和国外对于“二手”观念的不同,美国和发展中国家不同类型的浪费,城市建设如何塑造了循环经济等等。之前好像没有做过环境和经济类似的选题,所以我们这次试着从书本走向真实的世界,试着去理解一个看起来距离我们非常遥远的话题——循环经济。嘉宾:黄炜 转转CEO佟庆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主持:钟毅,新周刊编辑本期你将会听到:05:15 曾经的物质匮乏,让中国人更看重“俭以养德”06:44 追求简洁,和审美观念的变化息息相关09:47 苹果充电头的争议背后,应该看到问题是标准的统一16:42 二手书是一个不赚钱的行业34:10 我们应该改变对二手商品的观念在转转用阅读了解世界,花更少的钱得到更多的快乐https://zzzlj.cn/mK5qz配乐:变化-川井惠次第一次约会-simore.爱尔兰画眉-匿名故梦-cellofox团队:内容监制:萧奉节目编辑:钟毅后期制作:荒井柴视觉设计:庄直树音效制作:JustPod互动:参与微博话题#硬核读书会FM#或前往微信公众号「硬核读书会」留言联络我们:content@neweekly.com.cn声明:节目由「新周刊·硬核读书会」出品,内容涉及观点仅代表个人立场,欢迎大家共同参与讨论。
大家好,欢迎来到硬核读书会,好久不见~本期的来宾,是我们从去年就想邀请来做客的六神磊磊。可能很多人知道他是通过他的公众号“六神磊磊读金庸”。但是我是在去书店的时候翻看他的那本《六神磊磊读唐诗》才真正记住了他。六神磊磊的写作,是面向大众的写作,非常扎实,也非常有趣的。因为我自身对古代文学并不熟悉,聊到传统文化也有些露怯,但我读他的书之后,会觉得,如果我的小时候,有像他这样的语文老师,可能我关于唐诗和古代文学的知识就不是那样碎片化。后来我又读他的《六神磊磊读金庸》,就又发现,这些让他“声名鹊起”的读金庸的文章,需要的其实不只是熟读金庸,还有很多文本之外的细致观察。嘉宾:六神磊磊,作家。著有《六神磊磊读金庸》《六神磊磊读唐诗》《给孩子的唐诗课》等。主持:钟毅,新周刊编辑本期你将会听到:04:40 一个人喜欢唐诗,他不一定喜欢金庸,但一个人喜欢金庸,他大概率喜欢唐诗09:14 重庆是立体的11:10 读金庸的孩子,已经走到毁灭的边缘!12:40 金庸的作品,受到了很多西方小说技法的影响22:18 我们的文化,是一点点开放、吸取、包容来的26:43 古人写作品,不是为了刁难人的33:01 和孩子交流的时候,要让他们感受到你是真诚热爱一个东西35:56 《春江花月夜》为什么是一首很好的作品,是顶级的文字?40:57 孩子出生以后,没那么尖锐了42:51 现在的“标签化”越来越严重43:29 为什么杜甫是一个伟大的诗人?48:20 正在写的短篇,是个幻想故事53:09 初唐其实特别有趣配乐:笑红尘-陈淑桦borderline-山田丰乱世孤旅-程池竹林清雅-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团队:内容监制:萧奉节目编辑:钟毅后期制作:荒井柴视觉设计:庄直树音效制作:JustPod互动:参与微博话题#硬核读书会FM#或前往微信公众号「硬核读书会」留言联络我们:content@neweekly.com.cn声明:节目由「新周刊·硬核读书会」出品,内容涉及观点仅代表个人立场,欢迎大家共同参与讨论。
​大家听到这一期节目的时候,马上就要春节了。两年前的这个时候,我和很多人一样,第一次听到“陶勇”这个名字。他是北京朝阳医院眼科的主任医师,是许多眼疾患者“最后的希望”,同时,他也是一起伤医事件的受害者。那次事件之后,陶勇的身份变得更加复杂。他还是医生,但又不只是医生。在这两年里,医学始终是他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除去医生的工作外,他还做公益、写了两本书、参加职场真人秀。他在媒体的曝光并不少,但于我而言,看到的始终是一个名为“陶勇”的影子。他和病人之间的关系是否发生了变化?是否会觉得自己为声名所累?为什么愿意去写书?都是我想要知道的答案。他的新书《自造》完成之后,我有了一次和他交流的机会。我和编辑于北、陶勇医生一起,聊了聊他眼中的家乡和北京,他现在的生活,以及刚完成的这本新书。马上就是春节,祝收听这期节目的你有一个愉快的春节假期,希望在新的一年里,硬核读书会能够继续陪伴大家。就像陶勇医生引用特鲁多医生的那句: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我们一边阅读,一边寻找治愈、帮助和安慰。嘉宾陶勇眼科主任医师主持钟毅新周刊编辑于北图书编辑本期你将听到03:05 故乡是影子,一直伴随着自己08:30 如果一直生活在一个一成不变的城市,对于年轻人来说可能是一种悲哀15:40 武侠小说、神话故事,甚至包括日本的动漫,都帮助过我18:58 遇到的每一个病人的故事,都折射出世界另外一面的真相21:40 现在年轻人的焦虑让我惊讶28:18 医生不只是救别人,也在救自己31:53 医学不应该只是奉献和牺牲,它是一种平衡40:32 发Nature,转化研究成果,做团队……其实工作重心一直在医学43:15 在过去科技不发达的年代,人们错把巫术当成医学,在科技发展的今天,人们错把医学当成巫术49:37 现在的状态是“没心没肺,能吃能睡”配乐凌川夏 - 奉献赵雷 - 北京的冬天松枝贺子 - 言叶陈致逸 - 银白的希望《步履不停》BGM - 朝团队内容监制:萧奉节目编辑:钟毅协同策划:郝汉后期制作:荒井柴视觉设计:庄直树音效制作:JustPod互动参与微博话题#硬核读书会FM#或前往微信公众号「硬核读书会」留言联系我们content@neweekly.com.cn声明本节目由「新周刊·硬核读书会」出品,内容涉及观点仅代表个人立场,欢迎大家共同参与讨论。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这是屈原在两千年前对于宇宙的困惑。科学革命以来,人类从自身的生活世界出发,借助数学、科学与技术,进军宇宙奥秘,几百年来,我们为此付出了许多努力,但即便如此,屈原之问仍然没有得到确切的解答。最近一段时间,我们正在被“元宇宙”概念狂轰滥炸。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曾说“人类的未来,要么是走向星际文明,要么就是常年沉迷在VR的虚拟世界中。如果人类走向太空文明以前就实现了高度逼真的VR世界,这将是一场灾难。”除去元宇宙在商业与产业上的可能性,在这波概念热潮之中,冠以宇宙之名的虚拟世界,似乎与“星辰大海”所象征的进取精神背道而驰了。在游戏迷那里,它是对于虚拟世界的正名。在商人那里,它被当成产业革命的良机,野心勃勃的语调背后是经济秩序的延续。而对于普通人而言,一个互通互联的虚拟世界究竟意味着什么则极少被讨论。科幻作家陈楸帆认为,科幻本身是最大的现实主义,弃现实于不顾的虚拟世界与星际蓝图都不可取。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他,回到人本身,拆解这个已经略显花哨的科技概念。嘉宾:陈楸帆,科幻作家主持:郝汉,新周刊编辑叶倩雯,媒体人本期你将听到:09:04文学,怎样书写科学的未来12:32从Web 1.0 到Web 3.0,去中心化是互联网精神的核心13:59 Facebook 改名叫Meta,没有意义20:02菲律宾玩家正在通过打游戏给欧美玩家打装备赚钱38:32罗杰·彭罗斯的循环宇宙理论,有些像佛教的“轮回”40:58生长于风俗、信仰发达的潮汕地区,对科幻作家有何影响46:24哪怕在元宇宙里,人类依旧需要信仰系统48:05我最感兴趣的还是人的意识问题配乐:Hans Zimmer,BenjaminWallfisch - MesaPink Floyd - Atom Heart Mother SuiteSmyang - Nostalgia团队:内容监制:萧奉节目编辑:郝汉协同策划:钟毅后期制作:管薇视觉设计:庄直树音效制作:JustPod互动:参与微博话题#硬核读书会FM#或前往微信公众号“硬核读书会”留言联络我们:content@neweekly.com.cn声明:节目由“新周刊·硬核读书会”出品,内容涉及观点仅代表个人立场,欢迎大家共同参与讨论。
“中国古代绘画”是一个历史叙述,而“古画”这个词更像一个谜团。在逛博物馆与美术馆已经成为中国人生活日常的如今,人们在谈到欣赏中国古画时,心中依然有些发怵,我们会担心自己不懂绘画技巧,缺少历史知识,从而看不懂一幅画的技法,参不透一幅画的真意。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黄小峰最近出了一本书《古画新品录:一部眼睛的历史》,在这本书里,他通过35幅被他称作“遗珠”的作品,让我们领略到一个别开生面的中国画世界,他说:“千万别误以为看一幅古画需要这么多的前提。从理论上来说,只要带着自己的眼睛就行。”《古画新品录》正是凭借独特视角入围第一届刀锋图书奖年度艺术图书。本期节目,我们和他谈谈该如何通过艺术史这条通道,走近看似高冷的古画,进而欣赏艺术中的思想性魅力,让这些古画借由今人之眼,焕发出新的生命。嘉宾:黄小峰,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主持:郝汉,新周刊编辑Nelly,媒体人本期你将听到:04:42为什么人们对欣赏中国古画总有点怵13:45将“文本细读”作为方法18:02“国风热”不能只是猎奇眼光25:45中国画研究不只是鉴别真伪,“伪作”有其意义40:10庸俗社会学的艺术分析,就是“以图说史”46:32给自己画一张《北京宫城图》对一位官员影响几何53:05包华石为什么说从传统中国画里看到了“平等”、“自由”等核心价值57:10对于图像,我们需要警惕过度阐释吗配乐:轻舟微雨- 云佩神人畅- 魏胜宝浮光(The History) - Jannik团队:内容监制:萧奉节目编辑:郝汉协同策划:钟毅后期制作:林星妤视觉设计:庄直树音效制作:JustPod互动:参与微博话题#硬核读书会FM#或前往微信公众号「硬核读书会」留言联络我们:content@neweekly.com.cn声明:节目由「新周刊·硬核读书会」出品,内容涉及观点仅代表个人立场,欢迎大家共同参与讨论。
乌拉圭作家爱德华多•加莱亚诺的成名作《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Las Venas Abiertas De América Latina)于1971年问世。在当时的世界,拉丁美洲正在遭遇以“国际分工”为名的又一次全球化,加莱亚诺在这本书里说出了那句名言,“所谓国际分工,就是一些国家专门盈利,而一些国家专门亏损”,并且根据“依附理论”分析了拉丁美洲数百年的苦难与困局。在将近半个世纪以后的2009年4月的第五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上,时任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将这本书赠送给彼时的美国总统奥巴马,《血管》才逐渐成为全球读者了解拉丁美洲的必读书。国内去年引进出版的《颠倒看世界》由加莱亚诺写作于千禧年前后。在这本书里,他延续了自己的敏锐与批判,预言性地指出了拉丁美洲乃至整个世界在新世纪遭遇的共同难题——一味强调个人与效率、利益至上的“新自由主义”或许会撤销关于团结与道德的人类努力。由于拉美作品的翻译、介绍与传播上的时间差,我们在认知这块神奇大陆时总存在某种错位甚至滞后,这让拉美人试图表述自身时的历史尴尬与复杂语境变得更加难以理解。我们今天邀请到了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拉美思想译丛”主编、文化研究学者滕威,借由加莱亚诺对世界那些富有前瞻性的指认,谈谈我们该如何认识拉美思想,它于当下有何意义?嘉宾:滕威,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哈佛-燕京访问学者、北京大学文学博士主持:郝汉,新周刊编辑易莲媛,香港中文大学文化研究博士,任教于广州大学本期你将听到:05:02 关注第三世界,必将邂逅加莱亚诺08:45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也没讲什么新鲜事”?18:58 我们的拉美作品译介走过了怎样的道路22:51 中国的“拉美热”,与拉美的社会状况之间存在一个时间差30:04 拉丁美洲如何定义“思想”40:38 拉丁美洲经历了不止一次全球化47:30 “新自由主义”的弥散及其后果——《颠倒看世界》配乐:El Internacional Carro Show-Boquita de CerezaHelene Segara,Joe Dassin-GuantanameraVarious Artists-Снегопад团队:内容监制:萧奉节目编辑:郝汉协同策划:钟毅后期制作:管薇视觉设计:庄直树音效制作:JustPod互动:参与微博话题#硬核读书会FM#或前往微信公众号「硬核读书会」留言联络我们:content@neweekly.com.cn声明:节目由「新周刊·硬核读书会」出品,内容涉及观点仅代表个人立场,欢迎大家共同参与讨论。
在2500年前的古希腊,戏剧与哲学彼此共生,并且逐渐演化出一段相互竞争的历史。著名哲学家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都对戏剧进行过严肃的谈论。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极力贬低诗人和戏剧家,抬高哲学家在城邦政治生活中的地位,说舞台只会使年轻人腐败堕落,认为戏剧艺术是摹本的模仿,和真理隔了两层肚皮。亚里士多德虽在理想社会中给戏剧留出了一席之地,但是在《诗学》中,他则提出了对戏剧影响深远的“三一律”,即要求剧本的情节、地点、时间三者须一致,每剧须限于单一故事情节,发生在一个地点,在一天内完成。直至今日,我们会发现故事情节的完整性,对于观众依然是衡量一部戏剧的重要标准。经历了一战、二战,西方社会开始对技术进行反思,由机械文明放逐已久的幽灵——“感性”重新被召唤,与之相关的文化与艺术运动此起彼伏。萨特、波伏瓦、梅洛庞蒂等哲学家更是直接以剧作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现代戏剧与现代哲学正是在这个背景下,逐渐远离柏拉图的传统,变成了如今的样貌。当代哲学家巴迪欧曾指出,哲学就像戏剧一样,旨在分析人们的生存,但哲学是在观念指引下,用教诲的方式分析引导我们生存且不让其接受外在的束缚的东西是什么?而戏剧则选择了再现和距离的间接方式。他认为,戏剧不仅不远离真理,反而作为“真正的艺术”,能够通过独特的形式,让真正的观念在舞台上具体地出场。借2021年乌镇戏剧节的机会,我们特此邀请到新青年剧团创始人、独立剧场导演李建军,与复旦大学政治哲学教授林曦,围绕戏剧《世界旦夕之间》,聊聊戏剧与哲学“相爱相杀”的故事,并结合嘉宾自身的剧场经历,谈谈当下的舞台实践何以捕捉二十一世纪的怕与爱。嘉宾:李建军,独立剧场导演、新青年剧团创始人林曦,复旦大学政治哲学教授主持:郝汉,新周刊编辑曹柠,媒体人本期你将听到:03:41 柏拉图为什么要将“戏剧”逐出理想国06:51 “艺术是摹本的模仿,和真理隔了两层肚皮”13:49 戏剧《世界旦夕之间》讲述了一个存在主义故事20:17 导演才是当今戏剧的第一作者吗23:45 从人类纪到怪物纪,戏剧如何回应技术的挑战33:26 现代戏剧在破除身心二元论,用感性反叛理性43:45 我的舞台运用素人演员,在践行一种“戏剧人类学”配乐:Orchester Alfred Hause-Olé Guapa (Tango)Classical Artists-蓝色多瑙河Lolita-Lili Marleen团队:内容监制:萧奉节目编辑:郝汉协同策划:钟毅后期制作:管薇视觉设计:庄直树音效制作:JustPod互动:参与微博话题#硬核读书会FM#或前往微信公众号「硬核读书会」留言联络我们:content@neweekly.com.cn声明:节目由「新周刊·硬核读书会」出品,内容涉及观点仅代表个人立场,欢迎大家共同参与讨论。
“心理学”和“心理咨询”可能是被社交网络塑造得最“彻底”的两个词。当我们越来越自主,并且越来越有“寻找自我”的需求时,社交网络上的各类泛心理学账号也随之兴起。另一种关于“心理咨询”的塑造则来自于各类影视。主角们坐在沙发上,对面则是一位看起来让人放松的心理咨询师。两人的对话似乎有特殊的魔力,主角面对的困境似乎在一来一去的对话中,逐渐被解决……那实际上的心理学和心理医生是怎样的?在一个非常无聊的工作日午后,我翻开了一本我以为会是非常无趣的书。这本书的名字叫做《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这是一位名叫洛莉·戈特利布的心理咨询师所写的非虚构作品,在翻开书之前,我以为会是一部“心灵鸡汤”,但我错了,我想在这本书里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心理咨询师李松蔚老师也为这本书写了一篇非常动人的序言,在序言里李老师说:“出来了,一切都没有变,当然不会变,一秒前和一秒后世界还是一样,咨询室没有变,钟表还在滴答滴答,咨询师还坐在沙发上看着你微笑,你看着自己。所有的痛苦也都还在,但你知道这样有些改变就已经发生了。”这本书,以及这篇序言又激起了我对心理咨询的极大兴趣,我们和李松蔚老师聊了聊,他是如何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的,以及抑郁症以及原生家庭对个人的影响等等。嘉宾:李松蔚,心理咨询师,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主持:钟毅,新周刊编辑潘文捷,文化记者本期你将听到:02:49 因为第一志愿没考上,才念了北大心理学05:04 心理学是一个广阔的专业,系统式的家庭咨询很重要09:39 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的区别。“心理咨询”是一件奢侈的事儿13:18 这本《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为什么能打动人?18:13 心理咨询师会害怕过多地暴露自己吗?19:12 和客户/病人接触的时候,也在丰富我自己的人生22:32 我们最终能做的事情,就是找个人聊聊29:53 对抑郁症,不该有不切实际的“治愈”期望35:02 《正午之魔》为什么是关于抑郁症的“必读书”?作者是个怎样的人?39:41 原生家庭和孩子之间,到底是怎样的关系?音乐:李翎君-萍聚得田真裕-父母之爱glassmoon-雨伞哭泣之日akogare-京都艺术大学演奏曲kururi-奇迹。gonchichi-朝团队:内容监制:萧奉节目编辑:钟毅协同策划:郝汉后期制作:荒井柴视觉设计:庄直树音效制作:JustPod互动:参与微博话题#硬核读书会FM#或前往微信公众号「硬核读书会」留言联络我们:content@neweekly.com.cn声明:节目由「新周刊·硬核读书会」出品,内容涉及观点仅代表个人立场,欢迎大家共同参与讨论。
年轻人对于“文物复刻”“汉服”等传统文化的兴趣,正在与日俱增。当下的文物“顶流”三星堆,不但因为考古新发现引起社会关注,揭示出青铜时期古蜀文明的冰山一角,其出土物件的精湛技艺更是被网友赞作“大国气象”,一些年轻人动手复刻三星堆面具、黄金手杖,试图以一种游戏的方式再造古代生活,三星堆文物奇特的造型也再度突破了人们对“国风”的想象。这几年,“国风”成了一种日益大众的审美现象,年轻人尤其成为国风的拥趸。加上“潮流”元素的它成了“国潮”,复刻文物、复原古代妆容服饰、古代食品、器物乃至建筑模型,在视频平台上成了年轻人的流行玩法。国风晚会正在成为传统节日的标配。从今年河南卫视春晚舞蹈节目《唐宫夜宴》的意外出圈,到最近的B站国风中秋晚会《花好月圆会》,人们在复原古代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在探索古代艺术形式的当代化表达。任教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美术史系教授曹星原,成长于内地,旅居海外多年,研究唐、宋、辽、元、明、清至当代美术作品,以及西方当代文化思想。她曾担任《锵锵三人行》常驻嘉宾,借由艺术谈论热点社会现象是她所擅长的,是一代电视观众的艺术启蒙者。如今,她则继续在自己的播客节目《原来如此》中谈论艺术与社会。在历史变迁与文化比较视野下,我们今天所说的“国风”究竟是什么?为什么是年轻人格外热衷“传统”和“复原”?如今的中国年轻人正在回归传统审美吗?我们将年轻人拥抱“国风”的行为,放在透视镜下来仔细观看,又能看出什么门道?本期节目邀请到曹星原,谈谈她对于时兴的“文物热”“国风”现象的看法。嘉宾:曹星原,艺术史学者、斯坦福大学美术史博士主持:郝汉,新周刊编辑小旭,媒体人本期你将听到:05:30 文物是显性国风,那隐性国风是什么08:20 “三星堆外星文明论”,是懒人的说辞10:06 如今的“三星堆热”,彰显出的是一种“大文明气象”14:04 美国同样有许多年轻人热衷复刻古代生活方式18:24“90后”“00后”的文物热与古风热背后,不只是玩票心态27:16 中国文化中最独特的审美价值是,“悟、象、化、境”31:07余英时先生说过,没有传统文化,当代文化是空洞的42:11 我所期待的“国风”是结合了实用元素的日常配乐:权力的游戏(古琴洞箫中阮中东鼓)-张笛,周一阳,黄瑟,自得琴社空山鸟语(古琴古筝长笛打击乐-自得琴社哆啦A梦之歌(哨笛主奏)-自得琴社-叶力嘉,屠化冰,古琴白无瑕-黄杨扁担(古琴版)-自得琴社,逐鹿人,古琴白无瑕团队:内容监制:萧奉节目编辑:郝汉协同策划:钟毅后期制作:管薇视觉设计:庄直树音效制作:JustPod互动:参与微博话题#硬核读书会FM#或前往微信公众号「硬核读书会」留言联络我们:content@neweekly.com.cn声明:节目由「新周刊·硬核读书会」出品,内容涉及观点仅代表个人立场,欢迎大家共同参与讨论。
loadin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