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漫游 Neuromancing

「神经漫游」是由「神经现实」出品的脑科学播客节目,意在漫游神经与认知科学之领域,揭示认知表象与内里之趣味,由此连接业余与大众之智慧。 反馈邮箱:neureality@outlook.com 播客网站:neuromancing.fireside.fm

EP. 33 Aβ*56事件———管窥学术伦理与大众传播

神经漫游意在漫游神经与认知科学之领域,揭示认知表象与内里之趣味,由此连接业余与大众的智慧。 我们强烈推荐你使用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小宇宙,苹果自带播客,Pocket Casts, Overcast, Castro, 安卓的AntennaPod等)因为这是第一时间听到我们的节目并得到每期完整背景资料的最佳方法。搜索「神经漫游」,你也可以在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荔枝 FM,哔哩哔哩和 Spotify 找到我们。 在神经漫游第31期《阿尔兹海默病:困在时间里的人们》中,我们对AD的基本概念、治疗方法、当下病患的照护情况和生活情况等方面进行了介绍。本期节目将从近期Aβ*56相关论文涉嫌数据造假入手,讨论AD治病成因的相关假说以及学术史上相关的造假问题。 本期大纲 第一部分 00:00 00:29 汉那作节目介绍 02:59 本次论文图片疑似造假事件概述 04:10 介绍Aβ淀粉样蛋白假说科普和学说发展历程 07:38 Aβ*56 介绍 09:41 Aβ寡聚物假说介绍 13:58 本次被质疑的2006年Lesne的实验论文介绍 17:45 方圆对本次Scince质疑文章的看法 第二部分 22:42 23:45 方圆科普目前并无针对Aβ*56开发的阿兹海默症治疗药物 27:20 目前药企针对阿尔兹海默病新药研发失败率较高的原因的科普 32:00 关于阿尔兹海默病检测相关的科普 第三部分 32:49 33:14 对学术造假危害的讨论 39:11 汉那对科学史上造假手段的介绍 44:30 汉那和方圆对于学术论文和学术评价体系的讨论 46:41 针对学术期刊本身偏向性和问题的讨论 54:20 方圆对于现在学术体系自净能力的评述 1:00:16 讨论社会公众应该对科研群体有何种期待 1:01:37 方圆讲期刊的立场问题和相关讨论 1:06:05 节目结尾 本期人物 方圆:《阿尔茨海默症开创性论文涉嫌造假,后果究竟有多严重?》文章作者,细胞生物学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神经疾病病理,科学传播爱好者。 小羊:经济学出身。因为研究行为经济学,去脑科学领域做过科研民工,主要做语言方面的研究。现在又回头从事金融行业。有自己的一档播客「顷刻」。 汉那:译者、作者。认知科学本科在读。研究事件认知和听觉感知。 剪辑|汉那,小羊 封面|纪善生 参考 (方圆撰文一)上市一周年后,阿尔茨海默症争议药物困境依旧 http://zhishifenzi.blog.caixin.com/archives/258790 (方圆撰文二:)阿尔茨海默症开创性论文涉嫌造假,后果究竟有多严重? https://mp.weixin.qq.com/s/j5ppdxqYdaVItGWyW9F28g 本次被质疑的论文:A specific amyloid-β protein assembly in the brain impairs memory Science对于调查始末的新闻报导: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article/potential-fabrication-research-images-threatens-key-theory-alzheimers-disease How many scientific papers are not original? https://www.pnas.org/doi/10.1073/pnas.1422282112

09-15
01:07:46

EP. 32《Neuron》编辑专访:期刊生于科学的土壤

神经漫游意在漫游神经与认知科学之领域,揭示认知表象与内里之趣味,由此连接业余与大众的智慧。 我们强烈推荐你使用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小宇宙,苹果自带播客,Pocket Casts, Overcast, Castro, 安卓的AntennaPod等)因为这是第一时间听到我们的节目并得到每期完整背景资料的最佳方法。搜索「神经漫游」,你也可以在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荔枝 FM,哔哩哔哩和 Spotify 找到我们。 -- Neuron(《神经元》)是神经科学领域无法绕开的一本科学期刊,它于1988年出版,以严谨与扎实的科学基础著称,见证着神经科学近乎每一步突破,也指引着神经科学的前沿动向。本期专栏我们邀请到了《神经元》期刊编辑泰德·多比(Ted Dobie),他在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获得博士学位,2015年加入Elsevier(爱思唯尔)担任医学期刊 EBioMedicine的科学编辑,2017年转入《神经元》期刊工作。在对谈中,我们与其一同探讨了神经科学论文出版的准则与困境,神经科学研究的发展进程,希望借此洞察神经科学的意义,以此触摸那应运而生的未来。 本期内容为英文采访,中文文字稿可在公众号阅读 本期人物 嘉宾:《神经元》期刊编辑泰德·多比(Ted Dobie),他在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获得博士学位,2015年加入Elsevier(爱思唯尔)担任医学期刊 EBioMedicine的科学编辑,2017年转入《神经元》期刊工作。 采访:苏怡汀(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研究员)、徐子谦(伦敦大学学院心理与语言科学本科在读) 翻译:夏洲(昆山杜克大学生物物理本科在读) 校对:王佳钰(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神经生物学博士在读)

08-17
57:38

EP.31 阿尔茨海默病:困在时间里的人们

大纲 第一部分 概念-阿尔茨海默病、痴呆、污名化 2:25 什么是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是不是专指阿尔茨海默病,还有什么其他类型的痴呆? 5:35 老年痴呆算不算一种对阿尔茨海默病/认知症的贬称?什么是获得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病的遗传率如何? 第二部分 治疗方法 9:30 阿尔茨海默病有没有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什么?照护、药物、认知训练、支持治疗分别针对哪些部分,如何起作用?阿尔茨海默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 15:16 为什么要进行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干预?1/3理论:轻度认知障碍可逆转,可能停留在当前的状态,也可以回归认知功能正常 16:42 如何识别轻度认知障碍?年纪轻轻总忘事儿算不算轻度认知障碍? 18:32 Aβ和Tau蛋白与阿尔茨海默病的渊源?是不是有方法知道自己身体内的Aβ和Tau蛋白含量是不是正常? 第三部分 阿尔茨海默病的照护 20:56 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药物,针对Aβ和Tau蛋白靶点的药物和针对脑肠轴机制的药物都还在进行临床试验或者试用过程中,为什么目前还用不了? 26:20 阿尔茨海默患者都是谁在照顾?他们和家属都会面临什么问题?大部分阿尔茨海默患者停留在哪个阶段?不同的患者在哪里度过疾病晚期阶段? 33:55 什么样的照护是好的照护? 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都被照顾到。 36:00 非药物干预都包括什么? 45:06 谈最好的照护莫不如去谈最基本的照护。基本的照护会面临哪些问题和挑战?经济压力、心理压力、病耻感、体力和脑力的考验、照护者本人身心健康的考验 第四部分 老年认知症患者的生活现状 49:10 日常就医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有大概的画像吗?绝大部分患者不会来医院。 51:48 阿尔茨海默病在小城市和县城常常被误诊为脑血管病,科普很重要 52:00 WHO关于痴呆/认知症的倡导计划,有7个方面的工作要做: 1、政府将其纳入公共卫生议题;2、提高整个社会的认识,做友好化的建设;3、降低发病风险、预防;4、诊断治疗照护;5、支持照护者;6、信息化系统;7、研究和创意。 第五部分 与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沟通应该注意什么 53:50 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沟通应该注意什么?进入患者的世界、简化语言、擅长运用非语言沟通 第六部分 年轻人应该如何预防认知症 56:56 年轻人应该如何预防认知症?几种风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勾勒出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作用 第七部分 养老的现状和先进的经验 1:04:28 养老问题日渐凸显,养老院一位难求,真的要为了养老院排队很多年吗?有多少医院能收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呢?能够照顾好这些患者吗?养老院和医院没有建立很好的患者照护+医护的全链条 1:10:48 国内外有什么发达的认知症照护经验和模式值得我们借鉴?组团模式;支持照护者,培训家庭和社区照护能力,环境和社区友好化 1:14:12 死亡教育和生命教育是必要的,讨论好自己和家人的死亡安排至关重要 1:16:50 一个养老院的床位大概要花多少钱?北京有多少养老院有阿尔茨海默病专区?家庭照护承担了很多隐性费用,和药物治疗费用没有想象中那么高。 1:22:05 虽然杯水车薪,医护人员、科普人员和从业者做自己可以做到的就好,选择了这个行业,自洽和坚守更重要。 勘误 1、全球范围内3/4罹患抑郁症的人没有接受过治疗,美国罹患精神障碍的患者中有3/5没有接受过治疗 2、56:18 语言沟通只占沟通的30%,其他是非语言沟通 相关阅读 1、Livingston,Gill, et al. "Dementia prevention, intervention, and care." TheLancet 390.10113 (2017): 2673-2734. 2、Huang,Kewu, et al. "Prevalence, risk factors, and management of asthma in China:a national cross-sectional study." The Lancet 394.10196(2019): 407-418. 3、Quadagno, Jill. Aging and the life course: Anintroduction to social gerontology. McGraw-Hill Higher Education, 2013. 4、Kleinman, Arthur. The soul of care: The moraleducation of a husband and a doctor. Penguin Books, 2020. 5、Ghodsee, Kristen. From notes to narrative: Writingethnographies that everyone can read.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16. 6、Wang, Peng-Chih, and Dolores Gallagher-Thompson."Resolution of intergenerational conflict in a Chinese female dementiacaregiver: A case study using cognitive/behavioral methods." Clinicalgerontologist 28.3 (2005): 91-94. 7、Pillemer, Sarah, Jennifer Davis, and Geoffrey Tremont."Gender effects on components of burden and depression among dementiacaregivers." Aging & mental health 22.9 (2018):1162-1167. 8、Erlandsson, Lena‐Karin, and Mona Eklund. "Levels of complexity inpatterns of daily occupations: Relationship to women's well‐being." Journalof Occupational Science 13.1 (2006): 27-36. 9、Evans, Kiah L., et al. "Working sandwich generationwomen utilize strategies within and between roles to achieve role balance." PloSone 11.6 (2016): e0157469. 10、Hörberg, Ulrica, Petra Wagman, and Anna Birgitta Gunnarsson."Women’s lived experience of well-being in everyday life when living witha stress-related illnes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qualitativestudies on health and well-being 15.1 (2020): 1754087. 11、《与认知症一起生活的日子》 12、《从玩不停到忘不了》 13、《照护》 14、《最好的告别》 人物 罗珊珍:诚和敬乐智坊负责人,毕业于南京大学和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获老年学和历史学硕士学位,具有人文、社会科学和公共卫生等多重教育背景。在过往十余年养老从业经历中,致力为中国老年人尤其是认知症群体提供更有尊严、更本土化、更多学科的专业照护服务。全国中级社工师,兼任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心理分会委员和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精神医学与心理健康分会青年委员。 李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阿尔茨海默病。 亦兰:Birdie,神经现实副主编,一只想罢工、想瘫倒的傻鸟。 后期:北方 神经漫游意在漫游神经与认知科学之领域,揭示认知表象与内里之趣味,由此连接业余与大众的智慧。 我们强烈推荐你使用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小宇宙,苹果自带播客,Pocket Casts, Overcast, Castro, 安卓的AntennaPod等)因为这是第一时间听到我们的节目并得到每期完整背景资料的最佳方法。搜索「神经漫游」,你也可以在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荔枝 FM,哔哩哔哩和 Spotify 找到我们。

06-08
01:25:50

EP. 30 去污名化和浪漫化,我们来聊聊自闭症人士真实的生活和问题

大纲 第一部分:自闭症谱系障碍、治疗、教育简介 4:12自闭症谱系障碍包括哪些疾病 11:07 阿斯伯格征(高功能自闭症)和非患病人士的不同 16:16 没有情绪问题的自闭症要就医,但不需要服药,行为干预起的作用更多 19:00 自闭症孩子可以正常求学吗?因病而异。自闭症孩子应该如何教育,国外是怎么做的 29:33 阿斯伯格大量共病抑郁和焦虑,社交给他们压力。阿斯的孩子注意力聚焦和常人不同 第二部分:自闭症不是来自星星的孩子,不是天才,不需要特别帮助,不是唯一的特质 34:50 自闭症不是来自星星的孩子,“不要把我们开除地球球籍”,请尊重多样性,拒绝浪漫化 36:45 自闭症的“感官障碍”——普通人认知中的天才和缺陷 42:18 自闭症孩子需要去特教机构吗 47:48 对自闭症人士给予去标签化的教育 53:10 我们的教育需要看到孩子的努力和需求,而不仅是错误 55:40 弱势群体不需要帮助,而是需求的满足,比如盲人路和能够容纳自闭症的教育体系 56:50 自闭症不是任何人唯一的特质,标签之外他们是完整的个体,是一个人 第三部分:常见的污名化和刻板印象 57:47 常见的对自闭症的污名化和刻板印象有哪些 1:04:40 自闭症不会只是孩子,他们会长大,阿斯伯格可能正艰难地生活在我们身边 1:08:30 低功能自闭症和心智障碍者是不能工作还是我们不够包容 第四部分:社会适应,生存现状 1:15:00 阿斯伯格对社会的过度适应会让他们减少自我表露:既然不能被理解,就沉默,压抑。永远在故作正常,好像在演一部自编自导自演的电视剧 1:18:50怎样的环境自闭症友好的环境,让每个人更加舒适的环境是怎样的:支持性自主决策和替代决策 1:28:30 教育目标是根据孩子的意愿还是大人的意愿决定的 相关阅读 儿科时间:超详细的解读,带你一文掌握 DSM-5 自闭症诊断标准 (https://mp.weixin.qq.com/s/jDPxksF8JeEWukqXW53SA) 大米和小米:邹小兵:自闭症干预,新手家长必知7句话和7个关键技术 (https://mp.weixin.qq.com/s/wMZVIGC--o5vM8hC1u4M3w) 福建残联:正确认识孤独症丨有循证依据的孤独症有效干预方法有哪些? (https://mp.weixin.qq.com/s/1nFfj7LlrxyByHhNCTeA) 阿斯伯格互助家园:阿斯医学博士的幼学记事 (https://mp.weixin.qq.com/s/2qGH5l2L0y4UwpEN6WG4Q) 阿斯伯格互助家园:其实,我们并不孤单 (https://mp.weixin.qq.com/s/ewAj8XWbS1mWPSD2BtuylA) 时一憨:论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多样性及服务的多层次性 (https://mp.weixin.qq.com/s/lGf9drJIKDhSDdTRgdnPw) 殊心special:特殊教育中应用行为分析ABA的使用指南 (https://mp.weixin.qq.com/s/wEpeminELjyASO2Yt5NyvQ) 蜗牛大班长:一批自闭症孩子已经成年,但社会还没有做好准备 (https://mp.weixin.qq.com/s/Myc93xnsET8ewHvBTDaZrg) 深圳市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 :“十年后我希望”——一位孤独症青年的支持性自主决策 (https://mp.weixin.qq.com/s/4FwXzdM4oysWQ-FHkIP4Jg) 衡平EJI: 为什么说成人监护制度导致被监护人的能力越来越差? | 监护制度ABC(https://mp.weixin.qq.com/s/qCbD0btnTIt6C5Mj50Qcg) 星星雨:15岁自闭症男孩多次走失,不同角色的人们应该如何做?(https://mp.weixin.qq.com/s/REf3ZGqbqJa1smG3Gow17A) 五彩鹿儿童发展中心:我儿子是自闭症,5岁,爱摔东西、尖叫、打人。攻击行为如何解决? (https://mp.weixin.qq.com/s/o5YcFAOqtRiyWJmNy128zw) 精神时间:孤独症谱系障碍与「过度适应」之痛 (https://mp.weixin.qq.com/s/LRi6KtjvuIwTDxZQ2iSnmQ) ALSO孤独症:我为什么选择去星星小镇? (https://mp.weixin.qq.com/s/7vcNgcTwJhyPxze2xI-5g) CRPD12条:支持性自主决策是如何操作的?——以买衣服为例(https://mp.weixin.qq.com/s/AvGCg7gR5T4AyoZJswx2eQ) 阿斯伯格互助家园:鹤谷阁主人:在自闭症意识日的发言 (https://mp.weixin.qq.com/s/Q9Sxkm2n5dOpsUEh_4Srg)** 人物 袁医生: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博士。近年关注成年自闭人士的抑郁焦虑,以及性少数群体的心理健康。精神健康公益媒体“症状网络”创始人。 泉香: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故作正常,与阿斯伯格综合征和平共处》《你好,我是阿斯伯格女孩》《你好,我是阿斯伯格员工》译者。自闭症公益媒体“阿斯伯格互助家园”联合创始人。 鹤谷君(菲菲):残障平权倡导者。曾做儿童美术教研工作,所设计的无障碍教学理念教案获得《幼儿视知觉教案设计》一等奖。现为全媒体国际新闻研究生,作品有《给媒体的心智障碍、发展障碍与精神障碍指南》。运营自己的公众号“鹤谷阁主人”。 董木:就职于北京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咨询师,佛系心理工作者。 亦兰:Birdie,神经现实副主编,一只想罢工、想瘫倒的傻鸟。 后期 | 北方 封面 |Sija Hong 神经漫游意在漫游神经与认知科学之领域,揭示认知表象与内里之趣味,由此连接业余与大众的智慧。 我们强烈推荐你使用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小宇宙,苹果自带播客,Pocket Casts, Overcast, Castro, 安卓的AntennaPod等)因为这是第一时间听到我们的节目并得到每期完整背景资料的最佳方法。搜索「神经漫游」,你也可以在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荔枝 FM,哔哩哔哩和 Spotify 找到我们。

04-02
01:33:19

EP. 29 人工智能在医疗:困境与破局

大纲 一点医疗技术史背景 07:22 今天的“浅度医疗” 看病误诊 15:20 证据之浅 24:10 认知偏误以及师生和医患的类似权力关系 28:20 信息竖井 深度学习介入医疗诊断 33:20 消除问题还是制造问题? 42:32 专用AI和通用AI在医疗中的不同角色 58:52 人工智能诊断的伦理 01:12:31 以精神科为例看医疗的因果推断 01:27:33 ——所以医生会丢饭碗吗? 延伸 OpenNARS:一个开源的AGI系统,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opennars/opennars/wikiMECT 无抽搐电休克疗法 (1)什么是MECT https://www.zhihu.com/topic/20053357/hot;(2)用于抑郁症治疗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4979654/;(3)用于精神分裂症治疗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8450912/ 埃里克·托普《深度医疗》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5245625/ 福柯《临床医学的诞生》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6006690/ 神经现实:“6秒读心”是什么黑科技? https://mp.weixin.qq.com/s/CcC0xJd4ZBjcqp2zTfFSsA 神经现实:人工智能会让所有人看得起病,还是让大部分人看不起? https://mp.weixin.qq.com/s/YbXceR_KLwq-FYuQWWfa9A 【纠正】节目中提到苏联曾用摄像头找到并抓捕同性恋群体。斯大林时代确有给同性恋者扣罪的浪潮,但彼时尚未有人脸识别技术,应是现有护照信息,再定位出警。 人物 刘凯:管理科学博士、心理学博士后,渤海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中国通用人工智能协会召集人。主要研究领域为通用人工智能与教育大科学的理论与实践、类脑系统开发与机器教育、计算精神病学。知乎:刘凯-AGI (https://www.zhihu.com/people/wuyuezhidian) Email:ccnulk@ccnu.edu.cn 兵书:SDU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生在读,本科社会学专业,漂浮的理想主义者。 汉那:你神译者、作者。认知科学本科在读。写作、设计。寻找人为何聪明至此又愚蠢如斯的答案。 后期 | 北方 封面 |Claire Merchlinsky 神经漫游意在漫游神经与认知科学之领域,揭示认知表象与内里之趣味,由此连接业余与大众的智慧。 我们强烈推荐你使用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小宇宙,苹果自带播客,Pocket Casts, Overcast, Castro, 安卓的AntennaPod等)因为这是第一时间听到我们的节目并得到每期完整背景资料的最佳方法。搜索「神经漫游」,你也可以在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荔枝 FM,哔哩哔哩和 Spotify 找到我们。

03-26
01:35:05

EP. 28 幻肢、癫痫与物理世界中的意识火焰

神经漫游隔周更新 陈巍老师以《神经现象学》一著以心理学史的路径梳理了神经现象学的范畴、动机与发展。他认为,神经现象学相对其他“神经+X+学”(例如神经美学、神经伦理学、神经经济学)而言,是问题导向而不是主义取向的。哲学家大卫·查尔莫斯提出的难问题(hard problem)直接诱发了神经现象学的诞生,后者直面第一人称到第三人称意识研究的鸿沟,试图提出一种应对和救治难问题的方法。 本期大纲 1 / 神经现象学的前世 10:00 形而上学问题的与具体经验科学方法的结合:如何用神经科学反哺或者救治“意识的难问题”? 13:00人类“主体性”问题与具身经验之间的关系:寻找主观性的神经科学基础。 2 / 神经现象学在认知科学认识论中的位置——学术谱系图 16:40 【X轴】现象学 – 还原论【Y轴】神秘主义 – 功能主义 https://files.fireside.fm/file/fireside-uploads/images/b/b81f95d5-64eb-44d8-bf9c-2aca90deefb1/kqiv4ONO.png 22:45 极端的第三人称解释:还原论立场,意识其实只是一大堆神经元在放电而已; 第一人称解释:并不是现象学的专利,也是神秘主义所辩护的对象。 28:00 意识的连续谱:意识的体验不是一个开关。 3 / 从狭义到广义的神经现象学:神经科学与现象学的互惠约束 【例子 1】 36:45 据病人第一人称报告预测癫痫的发作 44:00 先兆还是前驱症状:能够成功预测的前提 【例子 2】 50:08 拉马钱德拉与幻肢的现象学:镜像治疗法(mirror box therapy) 4 / 重新讨论镜像神经元 01:02:25 科学发现的前进动力来于批评与反思:“如果镜像神经元是回答,那问题是什么?” 01:05:40 从他心问题到现象学交互主体性学说,也是广义神经现象学关注的焦点 本期重点书目 ← 瓦雷拉/Verala寻找主观性的神经科学基础:《具身心智》 ← 塞尔/Searl 的自然主义:《心灵导论》 ← 威尔曼斯/Velmans 的意识的反身性:《理解意识》 ← 萊考夫/Lakoff 的基于肉身的隐喻:《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 内格尔/Nagel 的成为蝙蝠的体验: What Is It Like to Be a Bat? ← 麦金/McGinn 的“神秘的火焰”:《神秘的火焰》 ← 汉弗莱/Humphrey:《一个心智的历史》 ← Shaun Gallagher, Dan Zahavi:The Phenomenological Mind ← 扎哈维/Zahavi:《胡塞尔现象学》 ← 希科克/Hickok, The Myth of Mirror Neurons 本期人物 兵书:SDU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生在读,本科社会学专业,漂浮的理想主义者。 汉那:你神译者、作者。认知科学在读,写作,设计。寻找人聪明至此又愚蠢如斯的答案。 蝙蝠Chin(陈巍):在钱塘江畔放弃成为三流实验心理学家与认知神经科学家的梦想,辗转随园研习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又在西溪感受认知科学哲学魅力,并于大埔捕捉他心难题。目前舒适地躺在鉴湖越台之荒地从事哲学心理学、认知科学与实验社会心理学探索,享受以纵横排阖的姿态翱翔于人类心智天空,挑战一切学科壁垒与桎梏,自由自在地做一只混入鸟类的蝙蝠。 神经漫游意在漫游神经与认知科学之领域,揭示认知表象与内里之趣味,由此连接业余与大众的智慧。 我们强烈推荐你使用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小宇宙,苹果自带播客,Pocket Casts, Overcast, Castro, 安卓的AntennaPod等)因为这是第一时间听到我们的节目并得到每期完整背景资料的最佳方法。搜索「神经漫游」,你也可以在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荔枝 FM,哔哩哔哩和 Spotify 找到我们。

12-19
01:13:47

EP. 27 – 认知科学的困境:定义、范式和意识难题

神经漫游隔周二更新 研究意识和主观体验似乎成了实证科学最后一块未竟的疆土,认知科学承其重。《神经漫游》一年前录制了第一期,基本介绍了认知科学的学科框架,最近我们再次检验自己所学,连同新的科学争论,决定谈谈「认知科学本可以、应该是什么样」,以及从学术界到每一位普通民众都愿意关心的问题:如何科学地解释主观体验和自我意识?科学应该被用来研究所有事物吗? 本期纲要 03:50 自我介绍,及我们怎么向司机直白解释自己在做什么? 19:18 不能称为认知科学家的…… 27:00 工程无法启发的科学问题 30:21 被心理学“霸占”的认知科学和“依附”心理学的神经科学,如何解救? 41:34 一种看法:支持认知科学范式的多元 47:48 图灵测试、奶酪零度、意识的fi值 54:02 科学应该、能够探求主观体验的真相吗? 01:08:18 多学科、 跨学科的认知科学 延伸阅读 The Brain from Inside Out, Buzaski Vision, Daivd Marr Kuhn: community & incommensurability 托诺尼(Tononi)的信息整合理论:参见《大脑残缺,意识还能存在吗?》https://mp.weixin.qq.com/s/HNl3cmACjPhPN1QcL48Gw 《僵尸是二元论者》https://mp.weixin.qq.com/s/aaM64FXsSLzSu33YiaFDw Núñez, Rafael, et al. (2019). "What happened to cognitive science?." Nature human behaviour 3.8: 782-791.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1182794/ Gentner, D. (2019). Cognitive science is and should be pluralistic. Topics in Cognitive Science, 11(4), 884-891.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111/tops.12459,对 What happened to cognitive science? 的回应,作者是西北大学认知科学系的创始人 本期人物 岳川:神经现实创始人,科普作者,曾任某科技媒体的科学编辑,迷恋大脑却不敢吃脑花。 阿莫:准马普所神经科学博士生,对所有领域都感兴趣但独爱记忆。闲着的时候听歌看书写文作曲,立志成为第一个喝遍全世界Costa的人。 山鸡:格拉斯哥大学心理学系毕业。目前是相当话唠的科研爱好者。 汉那:认知科学本科在读。写字、翻译、设计。探索人为何如此聪明,又愚蠢如斯的答案。 后期 / 小羊 神经漫游意在漫游神经与认知科学之领域,揭示认知表象与内里之趣味,由此连接业余与大众的智慧。 我们强烈推荐你使用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小宇宙,苹果自带播客,Pocket Casts, Overcast, Castro, 安卓的AntennaPod等)因为这是第一时间听到我们的节目并得到每期完整背景资料的最佳方法。搜索「神经漫游」,你也可以在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荔枝 FM,哔哩哔哩和 Spotify 找到我们。

11-11
01:12:41

EP. 26 – 消费心理,神经科学作为方法

神经漫游隔周二更新 大多时候如此 美剧广告狂人是一部讲述六七十年代美国纽约的广告从业者们人生百态的一部剧。在剧中,一位女企业家告诉 男主 Don Draper 自己从未爱过。男主的回应道:“她还未爱过,所以她还未出嫁。” 我曾经有一次给卖尼龙丝袜的写过这样的广告语。你以为爱情是心中触电般的感觉吗?那种爱情既不能用来吃喝,也不能带来工作,你难道要为了那个就抛开一切结婚生子么?你感受不到爱情是因为爱根本不存在。你所谓爱情的东西是我这种卖尼龙丝袜的家伙捏造出来的。 广告狂人所描述的六十年代,民用消费猛增,电视等新的大众媒体兴起,对如何促进市场营销的研究也变成了一个热门的学界话题。这个话题甚至从商业研究里出圈,涉及到了心理学和神经科学领域。今天我们邀请到了 反对消费主义的 消费者心理学家彗星来为我们介绍一下 神经科学在市场营销领域的跨界。 大纲 01:38 神经科学是如何介入消费心理学的 11:56 你能喝出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的区别吗:品牌的心理效应 22:35 弹幕吸引的眼球:眼动与注意力 41:18 看预告片的你会为正片买单吗:脑电图与吸引力 48:55 攻克消费者的多种感官 56:51 每件衣服都让你满意:脸部表情与喜爱 01:07:10 只听副歌决定一首歌是否走红:AI 与金曲 01:15:40 Neuromarketing:以神经科学作为方法的营销学? 延伸阅读 / 提到的研究 / 经典事件:(百事 vs 可乐)2004 年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盲测实验,发表在 Neuron 上,他运用 fMRI 的数据,证明了在有品牌标示,人们认为自己在品尝的是可口可乐的时候,大脑中与奖励有关的区域会变得异常兴奋 http://eugrafal.free.fr/McClu-et-al-2004.pdf 眼动技术用于消费者研究的例子:彗星所在实验室在做的实验,用眼动分析人们对于弹幕的注意力留存,眼动数据的分析一般会结合热力图 例如停留时间比较长的地方,就是人们注意力集中的地方(Credit to Yi Su; Liyin Jin, Fudan University) https://files.fireside.fm/file/fireside-uploads/images/b/b81f95d5-64eb-44d8-bf9c-2aca90deefb1/w_1XqxKi.png 男子挑战看女主播的搞笑视频: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uadsdlCp70 复旦管院 吕莎莎 肖莉 A Video-Based Automated Recommender(VAR)System for Garments 研究中建立了基于视频数据的自动推荐模型(Video-Based Automated Recommender, VAR),VAR模型首先自动分析顾客在评估产品过程中的面部表情和手部动作,并从中推断出顾客的偏好,最后为顾客做出个性化的产品推荐。 复旦管院 肖莉 通过改变模特的脸,提升人们对于广告的偏好,http://www.thepaper.cn/baidu.jsp?contid=1356864 预测音乐是否会走红 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11/06/can-brain-scans-predict-music-sales / 其他推荐阅读 / Ming Hsu 1. personal website https://haas.berkeley.edu/faculty/hsu-ming/ 2. video Neuromarketing: Inside the Mind of the Consume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bkYV6aXdc0 3 Coursera 消费者神经科学与神经营销学导论 https://zh.coursera.org/learn/neuromarketing#syllabus 本期人物 彗星,复旦管理学院营销系在读PhD,本科财务金融 硕博营销消费者行为/模型方向。目前是bilibili二点五次元的 NLP 算法研究实习生。有一个不怎么更新的知乎专栏: 李达三楼四楼。在录一个探索社会科学如何影响世界的播客: 周五晚。 小羊:经济学出身。因为研究行为经济学,去脑科学领域做过科研民工,主要做语言方面的研究。现在又回头从事金融行业。有自己的一档播客「顷刻」。 汉那:认知科学本科在读。写字、翻译、设计。探索人为何如此聪明,又愚蠢如斯的答案。 神经漫游意在漫游神经与认知科学之领域,揭示认知表象与内里之趣味,由此连接业余与大众的智慧。 我们强烈推荐你使用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小宇宙,苹果自带播客,Pocket Casts, Overcast, Castro, 安卓的AntennaPod等)因为这是第一时间听到我们的节目并得到每期完整背景资料的最佳方法。搜索「神经漫游」,你也可以在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荔枝 FM,哔哩哔哩和 Spotify 找到我们。

10-01
01:29:27

EP. 25 – 我们会成为赛博格吗?(下)——赛博格的终极形式:意识上传

神经漫游隔周二更新 本期纲要 01:15 美剧《upload》中生命的虚拟形式,人的本质如何去解释? 15:30 意识上传无法实现:首先是人格同一性的问题;其次是意识的身心基础问题;最后是算力的问题 30:35 意识上传仍会延续阶级不平等的再生产吗? 43:30 “你究竟如何才是你?”从第一人称标准和第三人称标准来看 49:20 机器人能否有自我意识?《西部世界》的故事设定和黑格尔的承认理论 53:50 人机合体:谁是主体?谁来主导? 延伸阅读 思想实验/理论: 布洛克的“中国脑论证”(China Brain Argument):让每一位中国人模拟大脑里的每一个神经元活动,通过操作无线电装置的输入输出模拟了人在感受到“疼痛”时的脑活动状态,那么整体看来,是否会出现第15亿零一个人,而且它能感受到“疼痛”? ——Block, Ned. Troubles with Functionalism [J]. Minnesota Studies in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 Vol.9: 261-325,1978. 德里克·帕菲特关于人格同一性的思想实验:火星旅行的分支电子传输事业 ——详见《理与人》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945586/ 谷堆悖论: 出自古希腊哲学欧布利德的诡辩论,一粒谷子无法形成一个谷堆,再加一粒也还是不能。加了N粒谷子以后,最终形成了谷堆,但是到哪一粒谷子加上去才算是形成"谷堆"呢?其结论是: “一粒谷子不成谷堆又成谷堆;谷堆不存在”。 托马斯·内格尔(Thomas Nagel)《成为一只蝙蝠会是什么样》:蝙蝠对外界的感知主要基于声纳系统,然而由于我们人与蝙蝠大脑结构的不同,我们无法经验到做为蝙蝠的感官体验、它们的内心活动是如何的。内格尔举的这个例子意在说明物理和心灵的解释性鸿沟,并提出了一个概念:感受质(qualia) 。 意识上传的理论根据: the classical computational theory of mind 经典的心智计算理论 主张心灵是一个计算系统,我们的反事实推理、决策制定、问题解决、感知觉、语言理解以及其他的心灵过程都是计算的结果。 ——详见《斯坦福哲学百科》https://plato.stanford.edu/entries/computational-mind/ the whole brain simulation 全脑模拟理论 提到的书/影视作品: 美剧:《Upload》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27622782/ 电影:《Sleep Dealer》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011105/ 书:《Things that bother me》:“记忆”对“我”之形成的重要性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0174159/ 本期人物 兵书,SDU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生在读,本科社会学专业,漂浮的理想主义者。 银烛,本科在复旦学哲学,目前在NYU学心理。哲学上有很强的自然主义和怀疑主义倾向;对思考有无节制的纵欲倾向;一直搞不清楚自己对人文和科学的爱好比。 汉那,认知科学本科在读。写字、翻译、设计。探索人为何如此聪明,又愚蠢如斯的答案。 王球,1983年生,浙江杭州人。浙江大学哲学博士,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伦敦大学国王学院(KCL)、麻省理工学院(MIT)访问学者。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项目,曾获上海市“浦江人才”、上海市“晨光计划”、复旦大学优秀博士后、“洪谦优秀论文奖”一等奖等荣誉。在《哲学研究》等学术期刊独立发表论文近二十篇,研究方向为认知科学哲学、心智哲学、知识论等。 后期 / 北方 神经漫游意在漫游神经与认知科学之领域,揭示认知表象与内里之趣味,由此连接业余与大众的智慧。 我们强烈推荐你使用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小宇宙,苹果自带播客,Pocket Casts, Overcast, Castro, 安卓的AntennaPod等)因为这是第一时间听到我们的节目并得到每期完整背景资料的最佳方法。搜索「神经漫游」,你也可以在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荔枝 FM,哔哩哔哩和 Spotify 找到我们。

09-14
58:44

EP. 24 – 我们会成为赛博格吗?(上)——人的本质与尊严挽救

神经漫游隔周二更新 神经漫游意在漫游神经与认知科学之领域,揭示认知表象与内里之趣味,由此连接业余与大众的智慧。 我们强烈推荐你使用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小宇宙,苹果自带播客,Pocket Casts, Overcast, Castro, 安卓的AntennaPod等)因为这是第一时间听到我们的节目并得到每期完整背景资料的最佳方法。搜索「神经漫游」,你也可以在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荔枝 FM,哔哩哔哩和 Spotify 找到我们。 本期纲要 01:32 赛博化当前,人类需要挽尊吗 15:20 网络语言无法捕捉微妙的现象学 17:47 语言作为技术,作为前提,作为思维的脚手架 30:40 亚里士多德:摒除本质主义的人之所是 36:40 马斯克的“数字第三层”与如何成为更好的后人类 53:40 赛博格身体会破坏公平吗 →【敬请期待】(下)赛博格的终极形式——意识上传 延伸阅读 丹尼尔 · 丹尼特《直觉泵和其他思考工具》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0340107/) 珍妮古道尔的著作们 (https://book.douban.com/tag/%E7%8F%8D%E5%A6%AE%E5%8F%A4%E9%81%93%E5%B0%94) / 赛博格与后人类 / 《这样折腾自己,就能成为超人类吗?》 (https://mp.weixin.qq.com/s/ido8dNMazmw1q5-ZGEQ9gQ) 《超人类的崛起:当人与机器融合》 (https://mp.weixin.qq.com/s/kOTpf3lAguy-E6VEbQRuWQ):詹姆斯•杨(James Young)在2012年伦敦东部的铁路事故中失去了一条胳膊和一条腿。随后他在一个电竞游戏比赛中获得了一条仿生手臂……在《黑客帝国》上映的头一年,沃里克(Kevin Warwick)就已经给自己植入了硅芯片应答器,还声称自己是“赛博格”。四年后,沃里克发明了一款叫做“Braingate”的移植物,将上百个电极连到自己的神经系统。 《OriHime-D机器人现身日本咖啡厅,意在通过机器人将人们联系起来》 (https://www.sohu.com/a/274019696_394987); Japanese Cafe Found A Way To Employ Paralysed People As Waiters (https://www.boredpanda.com/disabled-people-robot-dawn-ver-beta-cafe-orby-lab-japan/?utm_source=google&utm_medium=organic&utm_campaign=organic) 《巴西世界杯第一球,有那么神奇吗?》 (https://www.guokr.com/article/438591/:一位瘫痪的年轻人将在机械外骨骼的协助下,为2014年巴西世界杯踢出第一球) 《专访约翰·塞蒙斯:“后人类”是一种哲学寓言》 (https://mp.weixin.qq.com/s/KNoTUjIS6sXBmtfeRbEuBw) / 意识 / 《安迪·克拉克的意识延展论》 (https://mp.weixin.qq.com/s/MMmMt7oQDlG295lRr6AIWQ) 《关于意识,神经科学准备摊牌了》 (https://mp.weixin.qq.com/s/4Sf-V3APnRn1d9pII_EDFQ) 《大脑是预测机器》 (https://mp.weixin.qq.com/s/baDXRgZtG5Dwra9vKgXfTA) 《僵尸与意识的永恒谜题》 (https://mp.weixin.qq.com/s/9Nc6TXNnKzu5MI_GLMjr-A) 本期人物 兵书,SDU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生在读,本科社会学专业,漂浮的理想主义者。 银烛,本科在复旦学哲学,目前在NYU学心理。哲学上有很强的自然主义和怀疑主义倾向;对思考有无节制的纵欲倾向;一直搞不清楚自己对人文和科学的爱好比。 汉那,认知科学本科在读。写字、翻译、设计。探索人为何如此聪明,又愚蠢如斯的答案。 王球,1983年生,浙江杭州人。浙江大学哲学博士,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伦敦大学国王学院(KCL)、麻省理工学院(MIT)访问学者。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项目,曾获上海市“浦江人才”、上海市“晨光计划”、复旦大学优秀博士后、“洪谦优秀论文奖”一等奖等荣誉。在《哲学研究》等学术期刊独立发表论文近二十篇,研究方向为认知科学哲学、心智哲学、知识论等。 后期 / Cathy,汉那 Special Guest: 王球.

08-24
01:01:10

EP. 23 – 神经美学简析:蒙德里安是个神经科学家?

神经漫游隔周二更新 神经漫游意在漫游神经与认知科学之领域,揭示认知表象与内里之趣味,由此连接业余与大众的智慧。 我们强烈推荐你使用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小宇宙,苹果自带播客,Pocket Casts, Overcast, Castro, 安卓的AntennaPod等)因为这是第一时间听到我们的节目并得到每期完整背景资料的最佳方法。搜索「神经漫游」,你也可以在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荔枝 FM,哔哩哔哩和 Spotify 找到我们。 本期内容请配合延伸阅读中的图片使用 本期纲要 03:14 · 蒙德里安的风格派 19:16 · 直线构图创造的稳定空间和深刻情感 23:53 · 吴冠中《双燕》的构成 37:53 · 空间的视错觉与柏拉图主义 01:01:48 · trivia:致敬蒙德里安缺失的绿 延伸阅读 / 蒙德里安 Piet Mondrain / https://www.piet-mondrian.org/images/paintings/woods-near-oele.jpg →《沃勒附近的树林》(Woods near Oele), 1908 https://arthive.net/res/media/img/orig/work/3e3/446708@2x.webp →《水平的树》(Horizontal Tree), 1911 https://www.piet-mondrian.org/images/paintings/pier-and-ocean.jpg →《码头和海洋》(Pier and Ocean), 1915 https://www.artic.edu/iiif/2/16d55ae4-43b0-26f1-8f30-cd8b562395ea/full/1686,/0/default.jpg →《迪旺德勒希特附近的农场》Farm Near Duivendrecht, 1916 https://www.artic.edu/iiif/2/135569db-9aad-5365-721f-986246f5acc6/full/1686,/0/default.jpg →《黄、黑、蓝、红和灰色的菱形构成》Lozenge Composition with Yellow, Black, Blue, Red, and Gray, 1921 https://www.moma.org/d/assets/W1siZiIsIjIwMTkvMDYvMTMvNHF3MGlvdnNpY19Nb25kcmlhbi5qcGciXSxbInAiLCJjb252ZXJ0IiwiLXF1YWxpdHkgOTAgLXJlc2l6ZSAyMDAweDIwMDBcdTAwM2UiXV0/Mondrian.jpg?sha=abd63e686d5045ea →《百老汇爵士乐》(Broadway Boogie Woogie), 1943 / 弗瑞德·桑德贝克(Fred Sandback)/ https://galaxyofart.files.wordpress.com/2016/06/sands.jpg?w=371&h=&zoom=2 http://adobeairstream.com/wp-content/uploads/2011/10/detail_sandback.jpg →未命名 Untitled (Sculptural Study) / 吴冠中 / https://media.mutualart.com/Images/2019_09/11/19/195403405/0c5767f0-29d2-4a36-83c9-69332c31cfac_570.Jpeg →《双燕》 《双燕》着力于平面分割,几何形组合,横向的长线及白块与纵向的短黑块之间形成强对照。蒙德里安(Mondrien)画面的几何组合追求简约、单纯之美,但其情意之透露过于含糊,甚至等于零。《双燕》明确地表达了东方情思,即使双燕飞去,乡情依然。横与直、黑与白的对比美在《双燕》中获得成功后,便成为长留我心头的艺术眼目。如1988年的《秋瑾故居》(画外话:忠魂何处,故居似黑漆棺材,生生燕语明如剪。)再至1996年,作《忆江南》,只剩了几条横线与几个黑点(往事渐杳,双燕飞了),都属《双燕》的嫡系。(吴冠中) / 其他内容 / 通神教派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80%9A%E7%A5%9E%E5%AD%A6):通神学,又译为神智学,是一种倾向于神秘主义的宗教哲学…认为万物同根,皆出于心或灵,认为人的灵魂深处存在一种灵性实在,人可以通过直觉、冥想、聆听启示或进入超乎人的正常知觉状态而与这个实在直接相通,当人把握到这种实在时,人就了解了神的智慧,从而可以洞观到自然和人的内心世界的奥秘。 [贵格会](英语:Quaker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B4%B5%E6%A0%BC%E4%BC%9A)),又称公谊会或者教友派(英语:Religious Society of Friends),是基督教新教的一个派别。贵格会成立于17世纪的英国,创始人为乔治·福克斯,因一名早期领袖的号诫“听到上帝的话而发抖”而得名“贵格”(Quaker)该派反对任何形式的战争和暴力,不尊称任何人也不要求别人尊称自己(即不使用“先生”、“女士”、“夫人”头衔,对任何人皆以名字相称呼),不起誓。主张任何人之间要像兄弟一样,主张和平主义和宗教自由。该教会坚决反对奴隶制,在美国南北战争前后的废奴运动中起过重要作用。贵格会在历史上提出过一些很进步的思想,其中一部分现在得到广泛接受。 Carpentered-World Hypothesis(木匠世界理论)是说长期住在人造物世界的人对直线和正角更易有视错觉,例如米勒-莱尔错觉(Müller-Lyer illusion)是两条等长平行线段,两端箭头向外的线段比两端箭头向内的线段看上去更长的现象。 简单细胞(simple cells)和复杂细胞(complex cells) 初级视皮层内的两类神经元,神经科学家 Hubel 和 Wiesel 发现它们在视觉信息加工中的重要作用。它们都对特定方位朝向的亮暗对比边界产生选择性反应,但刺激特异性不同。其中终末神经元 / 超复杂细胞(endstopped cells,又称 hypercomplex cell)更敏感,能对亮暗边界的长短、拐角、端点等特殊图形有选择性反应。参考 The Roles of Endstopped and Curvature Tuned Computations in a Hierarchical Representation of 2D Shape (https://journals.plos.org/plosone/article?id=10.1371/journal.pone.0042058#:~:text=Endstopped%20%2D%20also%20known%20as%20hypercomplex,showed%20submaximal%20responses%20for%20bars) 15:05 处引用 Reductionism in Art and Brain Science: Bridging the Two Cultures(艺术与脑科学的还原主义:连接两种文化) 中的引段 Zeki 1999, Inner Vision 113 《海上钢琴师》最后一段对白 (https://wenku.baidu.com/view/bed0eeb40242a8956aece44e) 人物 朱锐,深圳大学哲学系特聘教授,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客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与认知科学跨学科研究中心研究员。曾任美国芝加哥森林湖文理学院哲学系终身教授、神经学系兼职教授,美国德州州立大学哲学系助理教授,和北京大学助理教授。 孙骞谦,哲学博士,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研究方向为行动哲学,形而上学与认知科学哲学。当前的主要兴趣是预测心智框架下的认心智架构,心理表征与认知基本单元等议题。 Ines,在佛罗伦萨做独立策展人,关注通过艺术创造性活动加强对于个体身心的积极影响,以及辐射至社群进而推动社会连结。 汉那,认知科学本科在读。写字、设计。探索人为何如此聪明,又愚蠢如斯的答案。 后期 / 汉那 封面 / Ines Special Guests: 孙骞谦 and 朱锐.

08-10
01:05:01

EP.22 – 不过如此 or 不止如此:我们可以被还原为大脑吗(下)

神经漫游隔周二更新 神经漫游意在漫游神经与认知科学之领域,揭示认知表象与内里之趣味,由此连接业余与大众的智慧。 我们强烈推荐你使用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小宇宙,苹果自带播客,Pocket Casts, Overcast, Castro, 安卓的AntennaPod等)因为这是第一时间听到我们的节目并得到每期完整背景资料的最佳方法。搜索「神经漫游」,你也可以在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荔枝 FM,哔哩哔哩和 Spotify 找到我们。 这期节目是“还原论”主题的第二期,我们继续和哲学背景及科学背景的朋友讨论还原论的相关问题。还原论可以简单理解为将复杂事物分解为部分来理解的认知方法。我们从“什么是还原论”这个问题开始,讨论了哲学上的各种还原论形式;进展到作为认知方法的还原论有什么缺陷;再转到用还原论解释心灵的问题在哪里,还原论和脑科学、人工智能有什么关系上。本期节目可能不会是一期有明确演讲或问答脉络的节目,但却会是一期沙龙式的由很多围绕着还原论展开的小话题的节目。希望你能喜欢科学和哲学在还原论这个问题上的碰撞,并对一些哲学、科学问题有新的看法。 本期纲要 00:50 人工智能从符号主义到连接主义 08:30 符号主义兴起 10:06 连接主义重新被盘活 15:53 卷积结构 17:49 连接主义是还原论的吗 25:52 计算主义 vs 连接主义 29:40 找出你的大脑图谱,就能意识上传吗 38:48 AlphaGo 是符号主义的还是连接主义的? 43:53 不模仿生物结构,深度学习的黑箱 参考延伸 连接主义的人工智能:感知机(perceptron),模仿神经元实现感知问题的可能性,用于图像识别分类等 Marvin Minsky, Perceptrons: an introduction to computational geometry 无法解决线性不可分的问题,如「异或问题」 更多历史:"大脑神经网络——不完美的民主社会" (https://mp.weixin.qq.com/s/p9g4-4wFYjPcSS1IfmygAg) John Hopfield 重新盘活连接主义 用神经网络解决 NP 难问题(e.g., 旅行商问题 travelling sellsman problem)John Hopfield, David Tank. “Neural” computation of decisions in optimization problems. Biological Cybernetics, 1985.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BF00339943 并行分布式信息处理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processing (PDP) 神经表示是分布式的,计算是并行的。 获图灵奖的"深度学习三巨头":Yoshua Bengio, Geoffrey Hinton, Yann LeCun 专家系统:基于知识数据库和符号推理的早期人工智能系统。https://en.wikipedia.org/wiki/Expert_system 联想记忆网络:与循环神经网络类似,是一类带反馈连接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可以用来模拟记忆的存储和提取,或者模式补全。https://www.tutorialspoint.com/artificialneuralnetwork/artificialneuralnetworkassociatememory.htm 银烛推荐科幻《为您效劳》——选自莱姆《完美的真空》 AlphaFold 做蛋白折叠,价值函数估计 Senior, Andrew W., et al. Improved protein structure prediction using potentials from deep learning. Nature 2020. distributional reinforcement learning:预测价值回馈的分布。 Bellemare, Marc G., Will Dabney, and Rémi Munos. A distributional perspective on reinforcement learning. ICML 2017. Dabney, Will, et al. A distributional code for value in dopamine-based reinforcement learning. Nature 2020 本期人物 闰哲: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系与神经科学研究所在读博士,本科毕业于交大ACM班,研究兴趣主要包括人工智能与计算神经。个人主页:https://runzhe-yang.science 银烛:本科在复旦学哲学,目前在NYU学心理。哲学上有很强的自然主义和怀疑主义倾向;对思考有无节制的纵欲倾向;一直搞不清楚自己对人文和科学的爱好比。 小羊:经济学出身。因为研究行为经济学,去脑科学领域做过科研民工,主要做语言方面的研究。现在又回头从事金融行业。有自己的一档播客「顷刻」。 汉那:认知科学本科在读。写字、翻译、设计。探索人为何如此聪明,又愚蠢如斯的答案。

07-28
57:24

EP. 21 – 生之边缘:面对自杀者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神经漫游隔周二更新 所以本期是特别放送 神经漫游意在漫游神经与认知科学之领域,揭示认知表象与内里之趣味,由此连接业余与大众的智慧。 我们强烈推荐你使用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小宇宙,苹果自带播客,Pocket Casts, Overcast, Castro, 安卓的AntennaPod等)因为这是第一时间听到我们的节目并得到每期完整背景资料的最佳方法。搜索「神经漫游」,你也可以在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荔枝 FM,哔哩哔哩和 Spotify 找到我们。 本期播客我们请来了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工作人员、关注自杀事件的青少年心理老师和关注有自杀倾向青少年群体的神现志愿者来谈谈: 身边人有自杀倾向,不了解相关知识的我们该怎么办?自杀干预都会应用哪些方法?心理工作者如何做自杀干预?需要秉持哪些基本理念?由此引申的干预策略如何应用于日常生活?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40秒就有一个人死于自杀;全球范围内,死于15至39岁的人群,死因排名第一位的,是自杀;在中国,15至34岁的人群,自杀是首要死因。 有人会说,尊重一个生命的生,也该尊重其死亡的权利。作为自杀干预人员,我们只能说,我们尊重你选择死的权利,我们更敬畏生命。 本期纲要 03:16 自杀现状:城乡差异及东西方差异 05:50 农药、枪支作为自杀工具的易得性 06:15 自杀的易感人群:慢性压力+急性事件 08:35 精神疾病的污名化如何影响干预 14:00 作为心理老师,如何辨别有自杀倾向的青少年? 20:15 为何现在孩子的压力也会这么大? 25:05 一个来自青少年的电话:“哥哥,我想自杀” 26:25 自杀干预的一般流程 34:06 构建安全网,获取干预对象“保证不自杀”的承诺,扩大社会支持 37:20 干预成功率较大的情况 41:20 是否任何情况都应该进行自杀干预? 42:33 当朋友明确表意想自杀,我有资格介入吗 47:28 公开谈论死亡:认同情感状态,但不认同自杀决定 延伸阅读 如何辨别有自杀倾向的青少年? - 量表辨别 - 对话访谈 - 再测评 - 搭建社会支持系统 我们需要记得的: - 自杀干预的工作有局限性,是被动干预+一次性干预 - 干预成功率取决于来访者的主观能动性及其内部资源 - 明确能为朋友做到的事情的局限 - 平常心与朋友谈论自杀 - 因为无法揣测对方的真实观点,作为工作人员会选择干预 - 若干预对象仍选择自杀,不要将结果归咎于自己 我国自杀研究现状及数据 → 参考:宋剑锋, 卢祖洵. 中国人群自杀行为的研究进展[J].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08, 19(4):49-51.   自杀因素 → 参考:李献云, 费立鹏, 张艳萍. 负性生活事件与自杀行为研究[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8(03):31-35.   实用短程自杀干预技术 → 参考:Stanley B , Brown G K . Safety Planning Intervention: A Brief Intervention to Mitigate Suicide Risk[J]. Cognitive & Behavioral Practice, 2012, 19(2):256-264. 本期人物 Birdie:神经现实副主编,德语硕士,中科院心理所硕士在读,心理&精神医学编辑,精神健康从业者,曾供职于Mayo Clinic,春雨医生。 做过一些精神/心理健康相关活动,对自杀干预相关话题有浓厚兴趣。日常想瘫倒。 董木:北京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在职,自杀干预从业人员。 王春天:心理从业者,学校专职心理教师,神经现实副主编,希望每天能在10点之前睡着。 Any:巴政本科在读,社科人,神经漫游,白日梦家。永远谦逊,永远纯挚。 后期 / Leo

07-22
52:20

EP. 20 – 不过如此 or 不止如此:我们可以被还原为大脑吗(上)

神经漫游隔周二更新 神经漫游意在漫游神经与认知科学之领域,揭示认知表象与内里之趣味,由此连接业余与大众的智慧。 我们强烈推荐你使用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小宇宙,苹果自带播客,Pocket Casts, Overcast, Castro, 安卓的AntennaPod等)因为这是第一时间听到我们的节目并得到每期完整背景资料的最佳方法。搜索「神经漫游」,你也可以在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荔枝 FM,哔哩哔哩和 Spotify 找到我们。 这期节目又是一期,漫游式节目。在这期节目里我们邀请了哲学背景和科学背景的朋友来进行讨论。我们以还原论讨论起点,漫步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和科学话题。还原论可以简单理解为将复杂事物分解为部分来理解的认知方法。我们从“什么是还原论”这个问题开始,讨论了哲学上的各种还原论形式;进展到作为认知方法的还原论有什么缺陷;再转到用还原论解释心灵的问题在哪里,还原论和脑科学、人工智能有什么关系上。本期节目可能不会是一期有明确演讲或问答脉络的节目,但却会是一期沙龙式的由很多围绕着还原论展开的小话题的节目。希望你能喜欢科学和哲学在还原论这个问题上的碰撞,并对一些哲学、科学问题有新的看法。 本期纲要 01:58 介绍两种还原论:取消主义和心脑同一论 12:15 还原论有什么问题?复杂系统的整体-部分关系 27:18 心脑同一论的问题与意识的产生 35:30 用奥卡姆剃刀选择理论有问题吗 参考延伸 More Is Different. By P. W. Anderson. Science 04 Aug 1972: Vol. 177, Issue 4047, pp. 参考文章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177/4047/393) 戴维·多伊奇《真实世界的脉络》,见豆瓣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736122/) 梅拉妮·米歇尔《复杂》,见豆瓣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6749832/) 把心灵还原到物理层面的两种理论 取消的物理主义(eliminativism):不存在心灵状态,只存在脑状态。心灵状态是一种空虚的、像鬼魂一样的虚构物,它不指向任何实际存在的东西。这在本体论上是激进的。 心脑同一论(mind-brain identity theory):存在心灵状态,但是心灵状态=脑状态,正如水=H2O。这在本体论上是保守的。心脑同一论还蕴含了如下规范性的推论:常识的大众心理学(folk psychology)框架可以并且也应该被神经科学的理论框架所取代。 奥卡姆剃刀:简洁是美德。“简单性”是一条挑选理论的重要参考标准。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本体论上预设更少的理论是更好的。 连接主义的人工智能:感知机(perceptron),模仿神经元实现感知问题的可能性,用于图像识别分类等 Marvin Minsky, Perceptrons: an introduction to computational geometry 无法解决线性不可分的问题,如「异或问题」 更多历史:「大脑神经网络——不完美的民主社会」 John Hopfield 重新盘活连接主义 用神经网络解决 NP 难问题(e.g., 旅行商问题 travelling sellsman problem)John Hopfield, David Tank. “Neural” computation of decisions in optimization problems. Biological Cybernetics, 1985.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BF00339943 并行分布式信息处理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processing (PDP) 神经表示是分布式的,计算是并行的。 获图灵奖的"深度学习三巨头":Yoshua Bengio, Geoffrey Hinton, Yann LeCun 专家系统:基于知识数据库和符号推理的早期人工智能系统。https://en.wikipedia.org/wiki/Expert_system 联想记忆网络:与循环神经网络类似,是一类带反馈连接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可以用来模拟记忆的存储和提取,或者模式补全 https://www.tutorialspoint.com/artificialneuralnetwork/artificialneuralnetworkassociatememory.htm 银烛推荐科幻《为您效劳》——选自莱姆《完美的真空》 AlphaFold 做蛋白折叠,价值函数估计 Senior, Andrew W., et al. Improved protein structure prediction using potentials from deep learning. Nature 2020. distributional reinforcement learning:预测价值回馈的分布。Bellemare, Marc G., Will Dabney, and Rémi Munos. A distributional perspective on reinforcement learning. ICML 2017.;Dabney, Will, et al. A distributional code for value in dopamine-based reinforcement learning. Nature 2020 本期人物 闰哲: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系与神经科学研究所在读博士,本科毕业于交大ACM班,研究兴趣主要包括人工智能与计算神经。个人主页:https://runzhe-yang.science 银烛:本科在复旦学哲学,目前在NYU学心理。哲学上有很强的自然主义和怀疑主义倾向;对思考有无节制的纵欲倾向;一直搞不清楚自己对人文和科学的爱好比。 小羊:经济学出身。因为研究行为经济学,去脑科学领域做过科研民工,主要做语言方面的研究。现在又回头从事金融行业。有自己的一档播客「顷刻」。 汉那:认知科学本科在读。写字、翻译、设计。探索人为何如此聪明,又愚蠢如斯的答案。

07-13
45:50

EP.19 – 现实的倒立:梦境的科学研究与哲学讨论

神经漫游隔周二更新 神经漫游意在漫游神经与认知科学之领域,揭示认知表象与内里之趣味,由此连接业余与大众的智慧。 我们强烈推荐你使用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小宇宙,苹果自带播客,Pocket Casts, Overcast, Castro, 安卓的AntennaPod等)因为这是第一时间听到我们的节目并得到每期完整背景资料的最佳方法。搜索「神经漫游」,你也可以在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荔枝 FM,哔哩哔哩和 Spotify 找到我们。 “梦境是现实的倒立”。我们的睡眠时间占了生命的一半,梦与现实体验一起,共同构成了我们的人生体验。在梦境中的各种有趣经历,从古至今被以各种形式记录在人类历史里。深深影响了我们的文学、绘画、音乐、电影等艺术领域。但除了我们对梦的浪漫感性认识,在神经科学与哲学中也有对梦的严肃研究。这一期我们邀请到了北京师范大学哲学院研究员代海强老师,在学科交叉的背景下,一起讨论关于梦境的研究。 本期纲要 维特根斯坦与梦境怀疑论:关于 “梦境报道”的语言游戏(03:43) 关于梦的两种怀疑:本体论怀疑和认识论怀疑(06:34) 记忆都是可检验的吗?那梦的记忆呢?(10:20) 科学家们如何研究睡眠与梦?(12:06) 清醒梦(15:10) 白日梦(18:35) 快波睡眠与慢波睡眠(22:00) 幻想还是想象?(27:20) 哲学家们关于梦境的三种理论:录音机理论、电视机理论、演唱会理论(36:16) 梦境与四维空间(51:58) 对梦境研究的进路:情境认知(55:10) 交叉学科研究的意义(58:06) 延伸阅读 【蒲慕明的课】神经科学的六大难题之3: The Function of Dreams B站可看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d7411w7QA?t=4175) 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232571/) 概念: 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DLPFC):与工作记忆、规则学习、计划、注意力和动机等功能相关,在清醒梦中处于被激活状态。 盒式磁带理论/录音机理论(Cassette Theory):认为我们的梦境报道中加入了对梦境经验的加工 电视机理论(TV Theory):认为我们的梦境报道如实反映了梦境经验 演唱会理论(Concert Theory):认为我们的梦境报道只是当下的意识经验,跟梦中发生什么无关。 相关研究: 丹尼特谈梦境经验 → Are Dreams Experiences? Daniel C. Dennett. The Philosophical Review,85:151-171(1976) (https://www.jstor.org/stable/2183728) 清醒梦与元认知 → Lucid Dreaming as Metacognition: Implications for Cognitive Science, Tracey L. Kahan & Stephen LaBerge, Consciousness and Cognition ,3: 246-264(1994) 温迪特:关于梦境研究的三个条件 → Reporting dream experience: Why(not) to be skeptical about dream reports, Jennifer M. Windt, 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7:1-15(2013) 马尔卡姆:对梦境的极端怀疑论 → Dreaming and Skepticism, Norman Malcolm. The Philosophical Review, 65:14-37(1956) (https://www.jstor.org/stable/2182186) 关于慢波睡眠与快速眼动期睡眠的状态区分 → Nir & Tononi 2010 TiCS. Dreaming and the brain: from phenomenology to neurophysiology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2814941) 对梦境视觉图像的神经解码研究 → Neural Decoding of Visual Imagery During Sleep,Horikawa, T et al. Science, 340:340-43(2013) 对睡眠状态的测量手段包括 ①非侵入式的电极测量方法: EMG(Electromyography):肌肉活动的测量 EOG(Electro-oculography):眼动测量 EEG(Electroencephalography):脑电的测量——最常用;只记录表皮的电位变化,但很难对其进行联系和解释 ②侵入式的电极测量方法:置于皮层上方头骨下方,用于为癫痫患者确定病灶,手术前完成。 ③其他: TMS(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经颅磁刺激技术 FMRI(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 本期人物 代海强:北京师范大学助理研究员,美国布朗大学访问学者,研究兴趣:分析哲学史,维特根斯坦,心灵哲学,武术哲学 兵书:SDU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生在读,本科社会学专业,漂浮的理想主义者。 顾金涛(老猫):上海纽约大学神经科学博士生。复旦生科院毕业。现在跟着Sukbin Lim用数字模型研究记忆和神经可塑性,还在找课题。 后期 / Leo, Cathy 艺术封面 / 纪善生

06-29
01:01:19

EP.18 – B站抑郁生态观察报告:那些互相取暖的青少年

神经漫游隔周二更新 神经漫游意在漫游神经与认知科学之领域,揭示认知表象与内里之趣味,由此连接业余与大众的智慧。 我们强烈推荐你使用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小宇宙,苹果自带播客,Pocket Casts, Overcast, Castro, 安卓的AntennaPod等)因为这是第一时间听到我们的节目并得到每期完整背景资料的最佳方法。搜索「神经漫游」,你也可以在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荔枝 FM,哔哩哔哩和 Spotify 找到我们。 本期纲要 5:10 针对B站抑郁生态的话语分析 10:44 戴上「疾病」帽子的人:继发性获益 15:23 无法瞬间长成大人的孩子 24:32 二次元圈子的互助社区 28:39 B站需要什么样的精神健康普及视频 40:53 给B站用户讲故事 44:40 精神动力学派:戏剧、插花、绘画能治疗轻量抑郁吗? 51:11 精神健康社工和心理咨询医生辩论起来 01:01:14 B站人员的难题:抑郁发病内容应该被审核吗? 01:14:23 「B站人均抑郁症」 01:19:25 几位主播都在做什么 延伸阅读 小卡在播客进行过程中对讨论话题添加的说明、资料和文献: / 网友关于B站抑郁症群体的自发讨论 / 知乎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7792044 豆瓣 -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37779680/ -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47182756/?start=0 贴吧 - https://tieba.baidu.com/p/6146438340?traceid= - https://tieba.baidu.com/p/6252389376?red_tag=0576823496 文献一:Nazanin Andalibi, Oliver L. Haimson, Munmun De Choudhury, and Andrea Forte. (2016). Understanding Social Media Disclosures of Sexual Abuse Through the Lenses of Support Seeking and Anonymity. Proceedings of the 2016 CHI Conference 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Systems. ACM, New York, NY, USA,  3906-3918. 文章中关于人们在线下寻求支持困难的原因值得参考,主要包括四点: - 一是人们在线下寻求支持的过程中会向周围的人承认自己是一个“有问题的、需要帮助的人”,这样的间接承认会让自己在他人面前变得弱势和缺乏个人能力,呈现出一个不受欢迎的自我形象,影响个人的形象管理; - 二是个人自我问题的暴露可能面临着问题已经被污名化或导致污名化的风险,在此风险下寻求他人支持会让自己面临更加弱势的不利地位; - 三是个体担心贸然寻求支持会对自己与施助者(如朋友、家人等等愿意帮助自己的人)、施虐者之间的关系造成潜在的负面影响; - 四是当个体寻求并得到支持后,他们可能会面临回报他人、听从他人指示等压力。 文献二:Seabrook, E. M. , Kern, M. L. , & Rickard, N. S. . (2016).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depression, and anxiety: a systematic review:. Jmir Mental Health, 3(4), e50. - 作者认为对许多人来说,社交网络代表着一种与他人进行社交联系的方式。然而,对其他人来说,社交网络可能会鼓励和延续不良影响,因为它维持并反映了线下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及其对心理健康可能带来的风险和好处。但是社交网站也是一种在自然环境中,观察和利用有关心理健康和幸福信息的新颖、不唐突、实时的方法,并且具有积极影响心理健康的潜力。 本期人物 小卡:精神健康公益组织刺鸟栖息地创办者。社工硕士,围绕精神健康开展调查写作、团体活动、艺术创作等。曾获尚善基金会精神健康公益传播奖。 Cody:在纽约读临床心理学的博士。爱好很多,阅读/街舞/动漫/影视/写作,最近在努力多写稿子 王大侠:大侠心理自助手册主创。心理学内容科普工作者。 Birdie:中科院心理学硕士在读,神经现实副主编,致力于精神疾病科普,精神病患心理健康与个人成长;满满的好奇心,喜欢探索自己熟悉和陌生的各种领域。 和几门语言产生过一些交集;偏爱有趣的地方和有趣的人;江湖豪杰和酒肉朋友身边有一大堆;兴趣广泛到难以想象;将“你是个好玩儿的人”奉为人生最高评价。 王春天。心理学从业者,神经现实副主编,希望每天能在10点之前睡着。 封面 / Tu recepcja 剪辑 / 北方,风君

06-15
01:26:45

EP.17 – 在科普中寻找常识和真知

神经漫游意在漫游神经与认知科学之领域,揭示认知表象与内里之趣味,由此连接业余与大众的智慧。 我们强烈推荐你使用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 iOS 系统中,苹果自带播客,Pocket Casts, Overcast, Castro, 或安卓系统中的 AntennaPod)因为这是第一时间听到我们的节目并得到每期完整背景资料的最佳方法。搜索「神经漫游」,你也可以在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荔枝 FM,哔哩哔哩和 Spotify 找到我们。 -> 此后每两周周二更新。 6:30 如何向人解释神经科学是什么 12:16 如何提出一个好的科学问题 16:05 如何在心理学历史中寻找认知科学 22:52 用图文、视频课程科普是什么体验? 28:37 什么是“抖擞整本书掉不出一个字”、有人情味的内容 32:25 一名日本脑生理科学家与侦探小说家的故事:木木高太郎 39:42 你喜欢干货还是湿货?科学内容的硬软问题 43:30 科普存在于内容而非形式中 48:00 你是什么样的读者和观众? 54:50 脑科学的 Common Sense 应该是什么? 01:00:10 安洁给想做科普的在读学生的一点建议 延伸阅读 赵思家希望从聚合几位脑科学领域的朋友所做的科学内容开始,开设一个“脑科学播客聚合网页”。该计划旨在聚合各个与心理学、神经科学相关的播客、视频和线上资源;如欲参与,联系赵思家(微信号 zsjdanny)。详情可见公开石墨文档:https://shimo.im/docs/GgpGkQYwHYxrCVpv/read。 木木高太郎 / 木々高太郎(きぎ たかたろう)https://ja.wikipedia.org/wiki/%E6%9C%A8%E3%80%85%E9%AB%98%E5%A4%AA%E9%83%8E 四种知识 (1) Known Known:我们知道其存在、并能理解的事 (2) Unknown Known:我们不知其存在,但已经理解的事 (3) Known unknown:我们已知但尚未理解的事 (4) Unknown unknown:我们不知其存在、更不理解的事 “不知之不知”(Unknown unknown)最早是前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2002年2月回应记者提问时所用。这种分类知识的表述后来被学术界采用。 本期人物 曹安洁:卡耐基梅隆大学认知科学和哲学专业在读,目前认知科学感兴趣的领域有:语言习得、因果认知。哲学感兴趣的领域是心灵哲学和科学哲学。你神老粉,线下活动志愿者。热衷各国美食,专精匹兹堡地区中低消费水平餐厅。立志成为一名好科学家,成为不了就当个善良的科研工作者。 赵思家: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认知神经科学博士后,本科神经科学、硕士计算机、博士听觉神经科学,都是在UCL读的。业余写写科普。个人网站:http://www.sijiazhao.com/ 汉那: 认知科学本科在读。写作,设计。寻找人为何聪明至此又愚蠢如斯的答案。 Special Guest: 赵思家.

06-05
01:05:02

EP.16 – 论 恐 惧

神经漫游隔周二更新 神经漫游意在漫游神经与认知科学之领域,揭示认知表象与内里之趣味,由此连接业余与大众的智慧。 我们强烈推荐你使用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小宇宙,苹果自带播客,Pocket Casts, Overcast, Castro, 安卓的AntennaPod等)因为这是第一时间听到我们的节目并得到每期完整背景资料的最佳方法。搜索「神经漫游」,你也可以在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荔枝 FM,哔哩哔哩和 Spotify 找到我们。 恐惧是生命的基本情绪,与环境,权力、社会架构、和个人命运等紧密相关。恐惧有生物和生理基础,又兼具开放性与随意性,也对自由、自律、自主等传统的哲学概念形成挑战。研究恐惧对情感神经学(affective neuroscience)、荷尔蒙回路,记忆和学习,以及心理治疗等都极具意义。 朱锐教授研究心灵哲学,早期偏重于图灵计算模型论中的功能主义。后随学科发展,更加注重神经网络和人脑情感系统的结构性。对柏拉图和比较哲学也颇有研究。这一期我们一窥神经科学与哲学是如何理解“恐惧”情绪的,并借着理论反观当下生活。 纲要 “恐惧”真的很难定义 02:22 有关情绪的两个谬误 11:00 恐惧的记忆和记忆中的恐怖是两回事 16:45 杏仁核损毁后会发生什么?18:46 记忆的多元性 23:00 学会恐惧失败、DDL、终结 24:51 哲学如何讨论恐惧 34:00 焦 虑 40:10 强 迫 症 42:00 忧患意识反映的社会价值;未知的新鲜与危险 43:28 情感神经学发展到哪了?54:30 延伸 朱锐老师的讲座《艺术为什么看起来像是艺术》https://neu-reality.com/2019/11/mind-plus-live-neuroaesthetics/ [勘误:并非音频中口误的“为什么美的事物是美的”] / 理论家及著作 / - Damasio:Descartes Error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049464/) - Jaak Panksepp: Affective Neuroscience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846294/) - Joseph Ledoux: The Emotional Brain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074251/) - Andrew Ortony: What's Basic about Basic Emotion?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1485724_What's_Basic_About_Basic_Emotions) / 概念 / - Vocalization of distress 指动物用不寻常的发声表达痛苦 - 歇斯底里(Hysteria) - 神经过敏(neurotic) - 笛卡尔提出六种原始情绪,惊奇、爱悦、憎恶、欲望、欢乐和悲哀 - 两种恐惧回路 - 杏仁核:能储存情绪记忆(emotional memory),承担隐性记忆(implicit memory),引发生理上的反应。 - 海马体:能储存引发某种情绪的记忆,并且是命题性的记忆(declarative memory)。 - 有关情绪的两个谬误:一种认为情绪本是通用的身体冲动,是社会环境的建构的结果。另一认为情绪是高层认知对身体反应的解读(反馈理论)。——that emotions are higher order read-out of the bodily signals. - Neophobia 与 Neophilia - Neophilia 是新事物喜好,表现为动物受变动的对象或地点所吸引,而 Neophobia 是新事物厌恶,表现为动物不愿意靠近未知对象或地点。两者并存 - 休谟给出的三条基于因果逻辑的联想原则(principles of association):resemblance, contiguity in time and place, and causation. -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净化说”(Katharsis) - 据《西方悲剧学说史》:净化,指痛苦的和不愉快的激情得到一定的宣泄、消灭,转化为相反的激情。他这样描述悲剧的效果——“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陶冶即净化。文艺欣赏活动中审美反应本身实质上就可被归纳为这种净化,或称为复杂的情感转化。作为任何情感的本质的神经能量的宣泄,是以与通常相反的方式发生的。因此,艺术便成为神经能量最适度、最重要和最强大的宣泄手段。一出悲剧的最终目的就在于给人的心灵以陶冶(净化)。而要达到这一效果,必然涉及以下两个问题:第一,必须引起怜悯与恐惧,这是一个与悲剧感的本质直接有关的问题;第二,这种悲剧感如何净化,这与悲剧感的心理效果问题有关。 - 斯多葛的钟摆(Pendulum of Happiness) 人物 朱锐:深圳大学哲学系特聘教授,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客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与认知科学跨学科研究中心研究员。曾任美国芝加哥森林湖文理学院哲学系终身教授、神经学系兼职教授,美国德州州立大学哲学系助理教授,和北京大学助理教授。 杨银烛 :本科在复旦学哲学,目前在NYU学心理。哲学上有很强的自然主义和怀疑主义倾向;对思考有无节制的纵欲倾向;一直搞不清楚自己对人文和科学的爱好比。 汉那: 认知科学本科在读。写字、设计。探索人为何如此聪明,又愚蠢如斯的答案。 神经漫游意在漫游神经与认知科学之领域,揭示认知表象与内里之趣味,由此连接业余与大众的智慧。 我们强烈推荐使用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 iOS 系统中,苹果自带播客,Pocket Casts, Overcast, Castro, 或安卓系统中的 AntennaPod;小宇宙、轻芒杂志小程序等)因为这是第一时间听到我们的节目并得到每期完整背景资料的最佳方法。搜索「神经漫游」,你也可以在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荔枝 FM,哔哩哔哩和 Spotify 找到我们。 Special Guest: 朱锐.

05-07
01:07:16

EP.15 – 科普的浪漫与现实

神经漫游隔周二更新 神经漫游意在漫游神经与认知科学之领域,揭示认知表象与内里之趣味,由此连接业余与大众的智慧。 我们强烈推荐你使用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小宇宙,苹果自带播客,Pocket Casts, Overcast, Castro, 安卓的AntennaPod等)因为这是第一时间听到我们的节目并得到每期完整背景资料的最佳方法。搜索「神经漫游」,你也可以在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荔枝 FM,哔哩哔哩和 Spotify 找到我们。 赵思家是名兴趣⼴泛的科普创作者。本科读神经科学,博⼠则研究听觉和神经递质⽅向, 但她做的科普内容、愿意探索的科普⽅式远不止如此。她的科普⽂章生动平实、真诚有趣,坚决拒绝成为“知识包”。你可以在知乎搜索到她的科普内容。在接下来两期中,赵思家会和神经现实分享有关科普的困难、逸事、内闻。一直以“科普组织”介绍⾃己的神经现实也希望通过这次对谈,展开讲讲科普从业者可以做什么、为什么以“科普”为志业有意义感。 本期纲要 从知乎写回答开始,我逐渐成为了用理论连接不同话题的写作者 01:24 我想吸引那些不了解科学的人,想引起他们衷心的好奇和探索 07:23 编辑问我“为什么有人看科普呢?”,我问“为什么有人不看科普呢?” 10:13 科普对我来说已经是一种习惯 16:56 全职造谣的科普和全职辟谣的科普 20:25 科研⼯作者不被鼓励做科普、反被视作⽹红的困境 23:50 我相信本科学生应该是科普的读者和主⼒作者 28:11 博⼠生期间写科学论文要看读诗集和各种经典⽂学著作? 33:39 他们⼩而精而有趣,是我心中科普的顶端 37:44 科普是对科学的去浪漫化吗? 42:40 延伸阅读 赵思家计划出版的三本书:一本有关神经递质(《大脑通讯员》)的书、一本写给孩⼦的脑科学指南书、一本与 Dr. 魏合著的写游戏与运动神经科学的书 布莱恩·考克斯(Brian Cox),英国物理学家。他在BBC主持过非常有名的科普纪录片 Wonders of the Universe。 Youtube 科普视频创作者: Kurzgesagt,YouTube 频道 (https:// www.youtube.com/user/Kurzgesagt);主题横跨科学、未来主义、宇宙、存在主义等 她还推荐了这些科普创作方:集智,混⼦曰,回形针,柴知道,一席 本期人物 赵思家: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认知神经科学博士后,本科神经科学、硕士计算机、博士听觉神经科学,都是在UCL读的。业余写写科普。个人网站:http://www.sijiazhao.com/ 汉那:UCSD 认知科学本科在读。写作,设计。寻找人如何变得这么聪明,又愚蠢如斯的答案。 后期 / 北方 封面 / Coco 神经漫游意在漫游神经与认知科学之领域,揭示认知表象与内里之趣味,由此连接业余与大众的智慧。我们强烈推荐你使用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 iOS 系统中,苹果自带播客,Pocket Casts, Overcast, Castro, 或安卓系统中的 AntennaPod)因为这是第一时间听到我们的节目并得到每期完整背景资料的最佳方法。搜索「神经漫游」,你也可以在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哔哩哔哩和 Spotify 找到我们。 Special Guest: 赵思家.

04-22
54:48

EP.14 – 得了慢性病,我看到另一个自己(疫情特辑)

神经漫游隔周二更新 神经漫游意在漫游神经与认知科学之领域,揭示认知表象与内里之趣味,由此连接业余与大众的智慧。 我们强烈推荐你使用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小宇宙,苹果自带播客,Pocket Casts, Overcast, Castro, 安卓的AntennaPod等)因为这是第一时间听到我们的节目并得到每期完整背景资料的最佳方法。搜索「神经漫游」,你也可以在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荔枝 FM,哔哩哔哩和 Spotify 找到我们。 慢性疾病是指那些无法治愈,但病程可控的疾病类型。包括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AIDS、精神疾病等,其中有些患者甚至需要终身依赖药物维持基本的身体机能,才能过上在很多人看来理所应当的“正常生活”;而在此次疫情中,处处封锁的交通导致了某些慢性病患者取药难的困境。在疫情爆发的中心,一些带有慢性疾病的人群也被视为感染病毒“高危群体”,他们的心情更加焦灼、在日常生活以及医疗护理中也更加小心翼翼。疫情之下,药物短缺和感染风险问题让这一群体的生存之艰暴露于公众视野之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许看不到他们的病痛,一旦日常的情境被打破,当你知道了他们的存在,你会怎么做?其实,设身处地地去理解他们,做起来并不很难。 对慢性病患的个体和家庭而言,慢性疾病如何改变他们的生活?对社会而言,对慢性病的错误认知带来的不公正的歧视、隔离,如何加剧了慢性病患者的生存危机?我们如何看待慢性疾病带来的影响?我们一生如此漫长,在人生的某个时刻,免不了会经历与疾病搏斗的痛苦;我们之中的许多人、家庭,也会有受到慢性疾病影响的可能。 本期播客,我们基于弗洛伊德的“自我”基本模型:身体-社会-心理,一起探索“长期、无法治愈的病痛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自我认知的?”这个问题。我们不只是聚焦慢性疾病本身,拉长了焦距,亦能看到疾病背后整个社会的变化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本期纲要 [00:02:27] 患病经历 [00:06:33] 确诊慢性疾病:“为什么是我?” [00:12:34] 生之信念——把自己拉回现实的东西 [00:16:25] 自我认知的拓展:生病让我看到另一个自己 [00:19:05] 慢性疾病带来的是一种“正常的生活秩序被破坏”的感觉 [00:23:31] 从未成年到成年:我对精神疾病的接受是一个钝化的过程 [00:24:11] 与慢性疾病相处的“自我管理术” [00:25:57] 疫情中的慢性病患者:医疗资源与社会管理问题 [00:31:01] 拒绝服药——污名化慢性病患群体的社会认同与自我认同 [00:32:25] 接受治疗的意义:“吃药这件事情在提醒我,我生病了” [00:37:25] 慢性疾病的社会隔离:“我们无法脱出社会来讲自己的状况” [00:43:52] 慢性病患背后的家庭支持与责任 [00:45:28] 自我认知的重塑:治疗是一个“发现自己是谁”的过程 [00:54:58] 与疾病相处:对抗还是拥抱? [00:56:53] 脱开社会语境来看待慢性疾病:生病也可以是一件挺酷的事情 [01:14:26] 医生的社会期待问题:好医生该是什么样的 [01:21:02] 安慰是否是有用的?我们需要怎样的社会支持? [01:23:06] 我应该说自己生病了吗?在工作场所如何保护自己? [01:28:25] 难道一个人的价值只能用他的劳动力来定义吗? [01:30:22] 对慢性疾病的社会歧视:少数人正在歧视少数人 [01:32:12] 尽可能地利用社会资源、积极求助 [01:37:07] 内容总结:协调生物层面和社会层面上的疾病归因,建立自我认同感 延伸阅读 / 链接与论文 / * 《封城后无药可吃的慢性病人,承担着猝死的风险》 (https://mp.weixin.qq.com/s/qDpfomPrYNTmesHycG2MOA) * 《紧急求助!封城封村,HIV感染者面临断药危机》 (https://mp.weixin.qq.com/s/D6UwG5H9ebebwHA5bd2mog) * 《深渊自救:疫情下的抑郁症患者》 (https://mp.weixin.qq.com/s/zEfy3TYTMW4qEzSFGiFBYw) * 《在医疗技术的进步下,为什么慢性病反而急剧增加?》 (https://mp.weixin.qq.com/s/kcMoOj21DFD_AWwtwlFxDw) * 《紧急求助通道里的夹缝求生》 (https://mp.weixin.qq.com/s/cgg3ocHdXzIg65dXXodGxg) * 《在B站,成千上万的95后抑郁症患者抱团取暖》 (https://mp.weixin.qq.com/s/7xVcqY4ZMQglYzG9UmYJ6A) * 神经漫往期播客:疫情心理:风暴中的心灵之锚-神经漫游 (https://mp.weixin.qq.com/s/TJhR6d7krgIxjisSQamsPw) * 《这样折腾自己,就能成为超人类吗?》 (https://mp.weixin.qq.com/s/ido8dNMazmw1q5-ZGEQ9gQ) * 医学人类学关于慢性疾病研究的现状 * SuzanneHeurtin-Roberts GayBecker(1993)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s on chronic illness: Introduction [J].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Vol. 37, Issue 3. * 医学人类学视角,艾滋病如何成为一种慢性疾病 * Janet W. McGrath, Margaret S. Winchester, etc. (2014) Challenging the Paradigm: 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s on HIV as a Chronic Disease[J].Cross-Cultural Studies in Health and Illness Journal Medical Anthropology , Vol. 33, Issue 4. * 我们只能从劳动力定义人的价值吗 * M. CAMERON HAY(2010)Suffering in a productive world: Chronic illness, visibility, and the space beyond agency [J].American ethnologist , Vol.37, Issue2. * 慢性疾病如何影响我们的自我认同 * W Karnilowicz, BSOCSC, DIPED (HONS), (2011)Identity and psychological ownership in chronic illness and disease state [J]. 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 Care,20(2). * 母亲与糖尿病小孩的看护责任 * Ryan M. Beveridge, MS, Cynthia A. Berg, PhD, Deborah J. Wiebe, PhD, Debra L. Palmer, PhD (2006) Mother and Adolescent Representations of Illness Ownership and Stressful Events Surrounding Diabetes [J]. Journal of Pediatric Psychology, Vol.31, Issue 8. * 自我的定义“身体、社会与心理” * Murphy. R. F. (1998) “The damaged self ”. Understanding and Applying Medical Anthropology[M]. edited by Peter J. Brown, Svea Closser. * 慢性疾病的出现破坏了“理所当然”的生活世界 * Bury, M. (1982) Chronic Illness As Biographical Disruption[J]. Sociology of Health and Illness. Vol.4, no.2. * 战后老兵研究 * Faircloth. C. A., C. Boylstein, M. Rittman, M. E. Young, & J. Gubrium. (2004)Sudden Illness And Biographical Flow In Narratives Of Stroke Recovery[J].Sociology of Health and Illness, 26(2). / 专著和书籍 / * 《疾痛的故事:苦难、治愈与人的境况》[美] 阿瑟·克勒曼 (Arthur Kleinman) / 方筱丽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2010 * 《道德的重量》[美] 阿瑟·克莱曼 / 方筱丽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2008 * 《双相情感障碍:你和你的家人需要知道的》[美] 戴维·J.米克罗兹 (David J.Miklowitz) / 陈幼堂 / 重庆大学出版社 / 2013 * 《临床医学的诞生》[法] 米歇尔·福柯 / 刘北成 / 译林出版社2011 * 《医学、理性与经验:一个人类学的视角》[美] 拜伦·古德 / 吕文江 / 余成普 / 余晓燕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09 / 电影 / 《危险方法》(A Dangerous Method )导演: 大卫·柯南伯格 本期人物 Ada:神经现实志愿者,与Ⅰ型糖尿病初识半年。 Birdie:神经现实副主编,医学编辑&精神疾病科普小妹儿。对精神疾病、自杀干预、如何提高精神病患在患病期间的生活质量和心态格外感兴趣。 Dora:UCLA人类学/HBS本科在读,喜欢社会人类学、民族志学、神经疾病的跨学科研究。 Leo:神经现实志愿者,与慢性肾炎作伴七年。 后期/風君

04-07
01:39:00

Pbpbpbbbb

音質比較差,聽得有點辛苦

09-03 Reply

Recommend Chann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