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有媒有

<p>這是台灣科技媒體中心(SMC)獨立製作錄製的Podcast。 <br /> <br />節目和中心一樣,名字有「科學」,但不止於「科學」。不只是What,我們也在乎Why與How。我們用這檔節目,邀請你一起探索「科學傳播」在這個社會的邊界、意義與可能性。 <br /> <br /> <br/>Powered by <a href="https://firstory.me">Firstory Hosting</a></p>

EP.08 從多巴胺、成癮、短影音說起:數位時代,快樂更多元,還是更單一?

這個月有一則新聞引起了我們的注意:澳洲政府正擬定新法,對青少年使用社群媒體進行規範,目的是保護未成年人免受使用社群媒體的傷害。 先不論法案是否能真正解決問題,這讓我們想到,人們時常將社群媒體、短影音、多巴胺、沉迷、成癮,這些字彙連結在一起,以表達使用社群媒體、觀看短影音如何影響我們的大腦,進而表明使用科技可能產生的弊端。 這些論述好像總是有哪裡怪怪的,似乎討論了一些重要的事,又有更多值得關注的事沒有說出來。這一期,我們坐下來好好聊聊,圍繞科技、生理影響、使用行為,我們還期待什麼樣的討論,以及,這些論述背後的科學溝通邏輯,還有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如何影響我們尋求快樂。 ———————————— 本集節目精選:定義「成癮」為疾病,對社會影響深遠多巴胺和快樂到底有什麼關係?短影音真的能帶來快樂嗎?數位時代,我們的快樂有更多元的選擇嗎?為什麼我手機滑不停?演算法機制如何影響我們使用手機? 謝謝你收聽《科學有媒有》,你也可以在YouTube收聽本節目:https://youtu.be/TjbqJCpV0RA 這個節目由非營利組織「台灣科技媒體中心」製作,你的支持,對我們的穩定運作很重要,如果你喜歡我們的節目,歡迎你:➕訂閱我們的podcast💬留言告訴我們你對節目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wg3zf99000v01xq97zh7ce5/comments🧡關注我們的社群,或訂閱我們的電子報,追蹤我們的工作進展🙇小額捐款,支持台灣科學媒體的發展:https://neti.cc/3ZgX5m6 ———————————— 本集出場:Sinead,小童,硯芳 製作/剪輯:小童 音樂: Arr Bryan Teoh - I Got a Stick Kevin MacLeod - Magic Scout - Farm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09-17
25:06

EP. 07 從鳥開始,看我們與「生物多樣性」的距離

你也可以在YouTube收聽本節目:https://youtu.be/osEiI6AiTN8 9/18(三)19:00 活動參加連結:https://smctw.neticrm.tw/civicrm/event/info?reset=1&id=20 ———————————— 鳥作為一種生活領域與人相當近的動物,不但受人類對環境改造的影響,同時也促使人類不斷思考自身與自然的關係。 我們從飛入小童家煙囪的鳥談起,談到鳥如何受人類改造環境的影響。 也持續思考,在恐懼鳥及其可能帶來的傳染疾病、過敏時,科學可以如何作為了解生物的良好橋樑,成為實踐生物多樣性的工具。 ———————————— 本集節目精選:🐦鳥和人之間的衝突🦜台灣的鳥,有什麼特別?🚽為燕子做個廁所?🪹當鳥窩「被都更」🔍科學,如何連結「生物多樣性」與我們的日常? 謝謝你收聽《科學有媒有》。這個節目由非營利組織台灣科技媒體中心製作,你的支持,對我們的穩定運作很重要,如果你喜歡我們的節目,歡迎你:➕訂閱我們的podcast💬留言告訴我們你對節目的想法🧡關注我們的社群🙇請SMC的夥伴喝杯咖啡:https://neti.cc/3ZgX5m6 ———————————— 本集出場:Sinead,佩懃,小童,硯芳 製作/剪輯:小童 音樂: Arr Bryan Teoh - I Got a Stick Kevin MacLeod - Magic Scout - Farm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09-10
19:29

EP. 06(就不要播到跌流量😅)蟑螂的遷移史與天敵:科學研究可以只憑好奇發起嗎?

9/18(三)19:00 活動參加連結:https://smctw.neticrm.tw/civicrm/event/info?reset=1&id=20 —————————— (⚠️警告!!!)本集內容有大量蟑螂、扁頭泥蜂相關資訊,怕蟑螂的聽眾朋友請斟酌收聽🥶 雖然本集內容並非人人都能接受,卻很精彩,以至於辦公室全員都因為好奇而參與錄音(?) 透過科學家對德國蟑螂遷移歷史的追溯,我們看見的不只是昆蟲的世界,而是人類世界的種種移動如何影響蟑螂在全球各地的「發跡」。 我們還會講到,科學家如何觀察、發現蟑螂與天敵之間的博弈,以及從中找到對人類有用的知識。「好奇」也許是人類探索知識的起點,但知識的傳遞、累積、挖掘,之所以可以持續下去,仰賴的是科學溝通的品質。 —————————— 本集節目精選:🪳德國小強何以稱霸全世界?🙃小強嬌生慣養?人類養出來的^_^🐝小強很強,也是有天敵啦🔎看似獵奇的知識,是如何生產的?🧐我們可以僅因「好奇」而做研究嗎?⏳科學累積,無法一蹴而就 謝謝你收聽《科學有媒有》,如果你聽完有想法,開始好奇我們,甚至想支持SMC,歡迎你:➕訂閱我們的podcast💬留言告訴我們你對節目的想法🧡關注我們的社群🙇請SMC的夥伴喝杯咖啡:https://neti.cc/3ZgX5m6 ———————————— 本集出場:Sinead,佩懃,小童,硯芳 你也可以在YouTube收聽我們:https://youtu.be/xwez0UB6-Tc 音樂: Arr Bryan Teoh - I Got a Stick Kevin MacLeod - Magic Scout - Farm Kevin MacLeod - Magic Scout - Cottage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09-03
28:25

EP. 05 珊瑚研究費力又費錢, 誰來承擔?

這一集的內容,不僅關乎珊瑚,更關乎經濟、氣候變遷、科學研究的嘗試與局限,以及我們作為海島國家,不得不意識到的海洋狀況。 珊瑚,聽起來離陸地上的我們十分遙遠,但圍繞珊瑚礁生態系統生活的海洋生物,沿岸的漁業,都仰賴著珊瑚的健康存活。 讓我們十分擔憂的是,最新研究顯示,今年大堡礁周圍的海水溫度已經達到 400 年來最高,威脅珊瑚礁生存;而在台灣,鄰近海域的白化警報即將達到最高風險等級。 為了避免珊瑚更大規模的白化、死亡,科學家做了很多努力,這些努力的背後,需要巨大的人力、財力支撐,那麼這些代價,由誰來承擔? 在這一集,我們除了介紹珊瑚為何白化,也會介紹科學家做了什麼努力。更想以珊瑚相關研究作為例子,和大家看科學的侷限,也看我們與海洋的關係。 —————————— 本集節目精選:🪸什麼是珊瑚白化?🐟珊瑚數量銳減影響漁業🌊沒有珊瑚,海浪巨大能量將威脅沿岸安全❓媒體沒有告訴你的事:科學研究並非萬能💰科學研究花費這麼多錢,從哪裡來?🔍海底的世界,是另一個世界 謝謝你收聽《科學有媒有》,如果你聽完有想法,開始好奇我們,甚至想支持SMC,歡迎你:➕訂閱我們的podcast💬留言告訴我們你對節目的想法🧡關注我們的社群🙇請SMC的夥伴喝杯咖啡:https://neti.cc/3ZgX5m6 ———————————— 本集出場:Sinead,佩懃,小童,硯芳 音樂: Arr Bryan Teoh - I Got a Stick Kevin MacLeod - Magic Scout - Farm Kevin MacLeod - Magic Scout - Cottage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08-27
17:22

EP. 04 高溫,如何連結科學、疾病與政策——在熱傷害人數又破新高的夏天

高溫,被科學家稱為Sneaky Climate Issue,意味其雖不動聲色,但危害極大,甚至大於颱風或暴雨為人體帶來的傷害。然而,比起肉眼可以看見危害的颱風暴雨,我們對高溫的重視程度,是不成比例地低。 台灣衛福部在剛剛過去的7月公布數據,今年台灣熱傷害就醫人數,是去年同期的1.6倍。六月就醫人數超過600,而光是七月的第一週,就醫人數就已達329。每年夏天越來越熱,受到熱傷害影響的人越來越多。 在歐洲,每一次熱浪襲來都造成大量人員傷亡。而即便沒有達到熱浪的程度,高溫也會帶來嚴重的身體傷害。這一集,我們聊聊熱傷害。如何預防熱傷害,不能只靠民眾的自我防護、或醫療機構的協助,維護勞工權益的法規、更多科學數據的挖掘、社會對氣候變遷的關注,都很重要。 ————————————🔥熱浪是什麼?台灣有嗎?🫀高溫如何威脅心臟健康?🧐超大膽研究:讓不吃藥的心臟病長者經歷高溫會怎樣?🧑🏻‍🦳即便身體健康,為什麼長者仍被視為「高溫的高風險族群」?🧑🏻‍🔧夏日炎炎,必須在高溫下工作的勞工怎麼辦?⚖️科學依據促勞工權益,但是法規執行又是另一回事?♻️熱不只是感受,還意味著人類與氣候變遷之間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 謝謝你收聽《科學有媒有》,如果你聽完有想法,開始好奇我們,甚至想支持SMC,歡迎你:➕訂閱我們的podcast,或分享給感興趣的朋友💬留言告訴我們你對節目的想法🧡關注我們的FB、IG或Threads:https://linktr.ee/smctaiwan🙇請SMC的夥伴喝杯茶:https://neti.cc/3ZgX5m6 本集出場:Sinead,佩懃,小童 音樂: Arr Bryan Teoh - I Got a Stick Kevin MacLeod - Magic Scout - Farm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08-20
17:30

EP. 03 奧運回顧集:大型賽事如何減碳排?科學溝通如何發揮作用?

2024巴黎奧運會上週閉幕,回顧這一屆奧運,大家是否注意到它的特別之處呢?今年奧運聲稱是史上最環保奧運。今年,《巴黎氣候協議》通過近十年,作為舉辦城市的巴黎,在這屆奧運花了不少心力減碳排。 減碳排是一件每個人都可以參與的事情,而減碳措施也是有可能影響每個人的公共決定。於是,在事情發生前,細緻討論彼此需求的科學溝通是重要的。 奧運作為一個城市展現其治理水準的舞台,我們可以看到的模樣,也許就是巴黎試圖向我們述說的故事。然而,若媒體沒有報導,我們便不會看到這場賽事之後更複雜的氣候治理工作。我們以巴黎奧運為例,討論大型賽事為何減碳,也討論什麼樣的減碳以及生態保護實踐過程,會是我們心中理想的樣子。 ———————————— 本集節目精選:🧑‍🏫「簡單來說」:固碳、碳中和、碳排放,到底怎麼理解?🍞大家熱議的紙板床,房間沒冷氣,英國運動員抱怨餐點難吃——都跟減碳排有關?🤔類似大型賽事還有哪些?大家如何考慮碳排放量?🏄衝浪小島大溪地:又減碳又辦奧運,在海底鑽孔,會不會太矛盾?❄️冬奧會,越來越難辦了🔍科學溝通在氣候議題上,如何發揮作用? 謝謝你收聽《科學有媒有》,如果你聽完有想法,開始好奇我們,甚至想支持SMC,歡迎你:➕訂閱我們的podcast💬留言告訴我們你對節目的想法🧡關注我們的社群🙇請SMC的夥伴喝杯咖啡:https://neti.cc/3ZgX5m6 ———————————— 本集出場:Sinead,佩懃,小童 音樂: Arr Bryan Teoh - I Got a Stick Kevin MacLeod - Magic Scout - Farm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08-13
27:45

EP. 02 科學也有意識形態!?談談大腦研究中的性別視角

接續上一集的討論,我們這一集,我們試圖以性別視角,討論一個同樣古早的問題「大腦的性別差異真的存在嗎?」 這樣一個議題,連科學界也一直爭論不休,歸根到底,也許不只是科學知識的問題,而是這個社會、乃至科學家們,如何想像「性/別」的問題。 這是資訊豐富的一集,希望你喜歡。 ———————————— 本集節目精選:😅科學家們吵起來了(?)❓為什麼科學家要做這些研究?⚖️沒有差異,不代表平等🏠科學研究,從提出假設到解釋結果,本來就跟社會緊密相連👀你講性別,他講性別,是同一件事嗎?🧑‍🔬Gender與Sex,連科學家都可能懶得分🤔「男」「女」之外,我們對性別可以有新的想像嗎? 謝謝你收聽這次的《科學有媒有》,如果你聽完有想法,開始好奇我們,甚至想支持SMC,歡迎你:➕訂閱我們的podcast💬留言告訴我們你對節目的想法🧡關注我們的社群🙇抖內SMC:https://neti.cc/3ZgX5m6 ———————————— 本集出場:Sinead,小童 音樂: Arr Bryan Teoh - I Got a Stick Kevin MacLeod - Magic Scout - Farm 參考資料:怪怪但被引用很多次的研究:https://www.pnas.org/doi/abs/10.1073/pnas.1316909110幾個月後,其他科學家對此的重要提醒: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hum.2014.00650/full然後有人說「拋棄性別二元論」: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3621637/又有人說,不能模糊性別: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4509515/生理差異不能解釋行為差異: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1357650X.2018.1497044愛思唯爾研究者學院(Elsevier Researcher Academy)提供關於SEX與GENDER的編輯原則:https://researcheracademy.elsevier.com/uploads/2020-09/Editorial%20policies%20for%20sex%20and%20gender%20analysis.pdf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08-06
22:37

EP. 01 從左右腦與感性理性說起:為何找不到源頭的舊資訊,我們用到現在?

「左腦負責理性,右腦負責感性」這樣的話,我們聽了好多年,但這是真的嗎? 要拆解真假,除了要證明左右腦是完全獨立的兩個區域,還要清晰定義何謂「感性」「理性」。 這一期,以這個科學迷思作為案例,我們想一起聊聊:過時、模糊的科學資訊,為何流傳甚廣。 ———————————— 本集節目精選:左右腦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上世紀內容古早,現代人還在相信?感性理性,是科學的事嗎?為什麼我們特別喜歡某類資訊? 謝謝你收聽這次的《科學有媒有》,如果你聽完有想法,開始好奇我們,甚至想支持SMC,歡迎你:留言告訴我們你對節目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wg3zf99000v01xq97zh7ce5/comments關注我們的社群抖內SMC:https://neti.cc/3ZgX5m6 ———————————— 本集出場:Sinead,小童,硯芳 音樂: Arr Bryan Teoh - I Got a Stick Kevin MacLeod - Magic Scout - Farm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07-30
16:40

【00集】節目預告:科學Podcast不好做?這次,我們來點不一樣的

你在找一個能讓你靜下來的地方嗎?四序自修室,桃園的寧靜角落,以計時收費、靜音空間,讓重視專注的你遠離干擾。不論是考試、工作或閱讀,都能在這裡找回平靜。了解更多: https://fstry.pse.is/6fvxbd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謝謝你打開這個節目,我們是台灣科技媒體中心 (SMC, Science Media Center Taiwan). 在這期預告集中,我們會介紹:SMC是誰?SMC的日常工作;為何社會需要科學新聞;科學新聞的報導困境;我們的好夥伴:科學研究者和記者;SMC如何參與解決科學困境;《科學有媒有》的製作初衷 科學節目不好做,一不小心就會變得冗長,但我們還是想做,且重點不只在科普。 我們相信,科學的價值不應止於對錯、新舊,所以,《科學有媒有》更想和大家分享的,是科學知識生產的過程,科學資訊的傳播,科學與社會的互動。 ———————————— 講科學,卻不只講科學。 SMC是獨立的非營利組織,我們的成立,是為了增加科學新聞的可見度與品質,藉此改善台灣的科學閱聽環境,並促進科學溝通。 訂閱我們,一起聊更多科學背後的故事。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節目,歡迎留下你的五星好評: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lwhc1uah021s01rj51ypd5c3?m=comment 如果你對我們感興趣,歡迎追蹤smctaiwan的社群; 如果你渴望更好的台灣媒體資訊環境,歡迎點擊我們的捐款連結,抖內給SMC。 科學與媒體的事,我們一起在乎! ———————————— 本集出場:Sinead,小童,佩懃 音樂: Arr Bryan Teoh - I Got a Stick Kevin MacLeod - Magic Scout - Farm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07-23
09:05

Recommend Chann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