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聞 | 端傳媒新聞播客

「新聞,這樣聽」。「端聞」是一檔源自端傳媒編輯部的音頻新聞播客。每一期,我們將選擇一則值得聽眾關心的新聞,邀請端傳媒的編輯、記者,特約記者或特約撰稿人,透過緊密而有信息增量的新聞敘事,解釋新聞脈絡及其背後的議題,講述新聞之中的故事,聆聽人物與現場的聲音。每週三和週五更新。 -- Hosting provided by <a href="https://www.soundon.fm/" target="_blank">SoundOn</a>

【行星酒館X端傳媒】EP8︱微信支付不相識,笑問老外何處來?A Beijing Homecoming Vibe Check

【本期介紹】 2021/22學年,共有211名美國學生在中國留學生活。五年前,這個數字是11,639,規模縮減了超過五十倍。 疫情與封控固然是重要的直接原因,但美國留學生在華斷崖式的人數下跌,只是世界全面脫鉤加速的側影。外資撤離、遊客驟減、偏見激增、輿論極化——許多中國人選擇物理離散的同時,相當一部分已經定居在中国的外籍人士,也一樣必須放下自己扎根的土地,尋找新的生活。 今期行星酒館,邀請到了兩位外籍人士 Matt 和 Ling。 他們都曾定居中國,度過大部分成年時光。這幾年間選擇了離開的他們,在過去半年,先後回到中國短暫停留。藉著兩位朋友的「外賓」視角,我想聊聊重新踏上「故土」時經歷的軼事和複雜的心情;也分享他們觀察到的、這片土地所上發生的微妙變化。 P.S.為了讓大家更為舒服地暢所欲言,這期播客主要用英文錄製。而文字專欄則附上對談的全程翻譯。 In the 2021/22 academic year, there were a total of 211 American students studying in China. Just five years ago, the number stood at 11,639 — a reduction in scale of over fifty times. The steep decline in the number of U.S. students there is just the tip of the iceberg during this dramatic decoupling between the world's two superpowers. The mass departure of foreign companies, a sharp drop in international tourists, and the increasingly polarized discourse about foreigners all contribute to this troubling trend, resulting in an ongoing exodus of foreigners from a country that once seemed warm to them. Economic and political consequences aside, there are tangible—and deeply painful—personal costs resulting from this widening rupture. Many of those in-betweeners were forced to leave behind the lives they had built, the languages they had picked up, the friends they had made, the communities they had cultivated, and an entire world they had settled into. In a broader sense, this land has become an increasingly opaque entity to the outside world, as those with firsthand experiences here and the passion to navigate its intricacies are becoming growingly marginalized, both physically and culturally. Ironically, the only way to (kind of) process what we've lost over these few years is to start talking about our collective loss of understanding. In this inaugural English episode of Planet Speakeasy, two friends who once spent a significant portion of their adult lives in China shared a candid discussion about their recent "homecoming" trip: the familiar, the confusing, the surprising, and the beautiful, chaotic youth in an elusive "home" that we all miss so very much. 【本期主播】 林東尼,紀錄片導演,雙語寫作者,播客「行星酒館」創始人 Ling,媒體人 Matt,作家、研究員 【主要話題】 (02:05)「西安戶口」的Matt和疫情中搬家的Ling (03:58)旅程前的復雜心緒,到剛下飛機的第一印象 (08:37)微信支付與滴滴,國內方便的不方便 (13:51)飛盤文化的崛起背後,一些微妙的新現實 (16:41)失落與悵惘,地方變了還是我們老了? (20:08)一個反復被提起的掙扎:「為什麼還沒出國?」 (21:38)失落的連結背後,中美語境下不同的創作困境 (28:10)一場酷兒舞會背後的思考 (30:49)面對斷裂,我們還能找到主體性嗎? (40:10)新冠後,一場百感交集的婚禮 (45:00)記錄這個地方,缺席的情感事實 (47:28)按摩店裡,一場可能不會被記錄的對話 (51:59)差點忘了,疫情間我們都逃進了 (57:07)短視頻與直播帶貨的文化衝擊 【本期節目使用音樂】 “Promo” by Trickster 【本期製作團隊】 監製:林東尼 剪輯:小然 混音:小然 【關於行星酒館】 過去幾年,很多中文世界的朋友,不約而同陷入一種斷裂、失語和麻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物理上或精神上選擇離開故土,找到新的身份和生活。在這個背景下誕生的「行星酒館」,想要探索一個簡單的問題:這樣的時代裡,作為個體的我們,究竟在經歷著什麼? 【關於端傳媒】 ➤訂閱端傳媒,支持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bit.ly/3sk0Tu9 ➤期待你跟我們分享想法,郵箱地址是:podcast@theinitium.com ➤關於端傳媒: 主站: theinitium.com Facebook: facebook.com/theinitium Instagram: instagram.com/initiumnews Twitter:@initiumnews

12-22
01:05:06

【行星酒館X端傳媒】EP7︱與爸媽重逢在異國,一次關於愛的客場練習

【本期介紹】 今夜的行星酒館,聊起了另一個時空的久別重逢。定居紐約的朋友小黃,和爸媽分別近四年後,終於第一次見到了他們 。但這一次,不是在她自己的家,也不是在爸媽的家。他們選擇了在泰國清邁異鄉重逢,一起度過了難忘的一個星期。 拋掉了彼此熟悉的舒適圈,親人們又重新相聚在了一起,在完全陌生的世界創造新的回憶。當然,熟悉的歡樂、脆弱、牽掛、誤會、委屈、創傷,也全都一股腦地從心底裡抖落出來。而認真品嘗這些五味雜陳之後,我們卻又不得無法迴避這些時而疼痛、時而溫暖的問題:漫長的分隔之後,爸媽還是那個爸媽嗎?孩子還是那個孩子嗎? 家,還是那個家嗎? 【本期主播】 林東尼,紀錄片導演,雙語寫作者,播客「行星酒館」創始人 小黃,離散紐約客 【主要話題】 (02:21)離別四年後,在泰國重新面對父母 (07:27)媽媽從行李箱裡掏出一根擀麵杖 (10:44)闊別四年,家人變客氣了 (15:54)「獨生子女」VS「非獨生子女」 (20:50)我們一起重新適應彼此 (25:22)五味雜陳後,這是我熟悉的關係 (33:12)爸媽找到了新愛好 (38:36)四年不見,還是會吵架 (46:39)家人重逢,也是療愈自己 (51:10)小團圓之後是小別離 (53:42)無法迴避的現實:見一次,少一次 【本期節目使用音樂】 “Promo” by Trickster 【本期製作團隊】 監製:林東尼 剪輯:小然 混音:小然 【關於行星酒館】 過去幾年,很多中文世界的朋友,不約而同陷入一種斷裂、失語和麻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物理上或精神上選擇離開故土,找到新的身份和生活。在這個背景下誕生的「行星酒館」,想要探索一個簡單的問題:這樣的時代裡,作為個體的我們,究竟在經歷著什麼? 【關於端傳媒】 ➤訂閱端傳媒,支持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bit.ly/3sk0Tu9 ➤期待你跟我們分享想法,郵箱地址是:podcast@theinitium.com ➤關於端傳媒: 主站: theinitium.com Facebook: facebook.com/theinitium Instagram: instagram.com/initiumnews Twitter:@initiumnews

11-24
57:11

【行星酒館X端傳媒】EP6︱從紐約到潮汕,一個「娜拉」疫情後的魔幻省親之旅

【本期介紹】 過去幾年間,我們究竟與親人失去了多少連結?本期開始,行星酒館將會探索一個重要的離散時刻:「久別重逢」。在分隔多年後重新遇見家人、愛人、以及熟悉卻又陌生的種種環境,我們遇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有什麼記憶正在復甦,有什麼東西終於可以放下? 系列的第一集找來了老朋友小楊。疫情分隔四年之後,她第一次回到國內與父母團聚。更重要的是,疫情間結婚的她 —— 一個定居紐約十多年、地地道道的北方人 —— 要去到潮汕鄉下見從未打過照面的公婆。 【本期主播】 林東尼,紀錄片導演,雙語寫作者,播客「行星酒館」創始人 小楊,紐約娜拉,播客主播,紐約打工十一年 【主要話題】 (03:10) 帶回一肚子悲傷,原封不動帶回來了 (09:08) 廣東第一天,三碗熱湯與一杯冰拿鐵 (17:00) 家人說「沒事兒」,真的就沒事兒嗎? (23:43) 父母也在學習letting go (30:10) 對社交媒體「父母皆禍害」敘事的反思 (33:38) 不簡單的「簡單回鄉下吃個飯」 (42:45) 生孩子文化的巨大衝擊 (50:07) 離散小眾的幸運、在乎、與倖存者愧疚 (52:48) 一人一沙, personal is (also) personal (54:18) 出走「娜拉」們的幸與不幸 (57:54) 「娜拉回鄉之旅」裡最重要的命題 【本期節目使用音樂】 「Promo」 by Trickster 【本期製作團隊】 監製:林東尼 剪輯:小然 混音:小然 【關於行星酒館】 過去幾年,很多中文世界的朋友,不約而同陷入一種斷裂、失語和麻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物理上或精神上選擇離開故土,找到新的身份和生活。在這個背景下誕生的「行星酒館」,想要探索一個簡單的問題:這樣的時代裡,作為個體的我們,究竟在經歷著什麼? 【關於端傳媒】 ➤訂閱端傳媒,支持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bit.ly/3sk0Tu9 ➤期待你跟我們分享想法,郵箱地址是:podcast@theinitium.com ➤關於端傳媒: 主站: theinitium.com Facebook: facebook.com/theinitium Instagram: instagram.com/initiumnews Twitter:@initiumnews

11-10
01:02:53

【行星酒館X端傳媒】EP5︱墨西哥城,一個雲南女生決定開一間賣餃子的小酒館

【本期介紹】 我們與食物的關係,凝結著彼此截然不同的人生經驗,也無可避免地記錄了我們的離散旅途。行星酒館這期吃貨局,請到了兩個在不同地方品嚐美食、創造美食的朋友。H是四處考察食物的美食家小夥伴;來自雲南的Iris,則在疫情後離開上海時尚行業,在墨西哥城開了一家賣餃子的特色Bistro。我好奇的是,旅途迥異的我們,如今挑選自己喜歡吃的東西?而在世界各地的旅居和探索,怎麼改變了我們的飲食習慣和對美食的看法?「地道」對美食來說,真有那麼重要嗎? 【本期主播】 林東尼,紀錄片導演,雙語寫作者,播客「行星酒館」創始人 H, 美食從業者,撰稿人 Iris, 廚師,創業者 【主要話題】 [03:03] 從上海逃離,落腳墨西哥城 [06:54] 在市集,與家鄉洋絲瓜的異鄉重逢 [11:27] 從pop-up開到小酒館 [15:46] 為什麼要做餃子? [20:19] 感與口感、「我」與故鄉 [22:41]「地道」,有那麼重要嗎? [30:18] 口味在異鄉的「顆粒度」 [35:26] 國內餐飲業的bistro化 [39:32] 新派亞洲菜在歐美的突破 [45:20] 透過菜市場,了解墨西哥 [48:40] 高能美食店搜索指南 [54:54] 用食物與世界建立連接 【本期節目使用音樂】 “Promo” by Trickster 【本期製作團隊】 監製:林東尼 剪輯:小然 混音:小然 【關於行星酒館】 過去幾年,很多中文世界的朋友,不約而同陷入一種斷裂、失語和麻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物理上或精神上選擇離開故土,找到新的身份和生活。在這個背景下誕生的「行星酒館」,想要探索一個簡單的問題:這樣的時代裡,作為個體的我們,究竟在經歷著什麼? 【關於端傳媒】 ➤訂閱端傳媒,支持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bit.ly/3sk0Tu9 ➤期待你跟我們分享想法,郵箱地址是:podcast@theinitium.com ➤關於端傳媒: 主站: theinitium.com Facebook: facebook.com/theinitium Instagram: instagram.com/initiumnews X/Twitter:@initiumnews

10-27
01:03:56

【行星酒館X端傳媒】 EP4︱文青夜聊:一些生命中柔軟的片段

【本期介紹】 這期節目是行星酒館的心血來潮的番外——它發生的時刻是這個樣子的。 一個平凡的傍晚,我煲了一鍋酸蘿蔔老鴨湯,叫上了住同一棟樓的朋友來喝湯。湯過三旬,兩個曾經的「文藝青年」一時性起,聊起了當年寫過的文字、創作的影像,所讀所想,也聊起了兩千年代中文互聯網一個不斷流逝的小小側面。 【本期主播】 林東尼,紀錄片導演,雙語寫作者,播客「行星酒館」創始人 Meng,紐約攝影師 【主要話題】 [2:14] 曾經的文字與紋身 [06:00] 被消失的網路樹洞 [10:34] 我們都是這樣失語的 [24:35] 在異鄉的心安與自救 [30:37] 社交媒體,曾經柔軟的空間 [33:18] 探索新的「文藝」土壤 [35:31] 在清邁慢下來、與生活連結的狀態 [41:55] 戰勝不理智的恐懼 [43:30] 離散的框架裡,重新審視Glass Ceiling 【本期節目使用音樂】 「Promo」 by Trickster 【本期製作團隊】 監製:林東尼 剪輯:小然 混音:小然 【關於行星酒館】 過去幾年,很多中文世界的朋友,不約而同陷入一種斷裂、失語和麻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物理上或精神上選擇離開故土,找到新的身份和生活。在這個背景下誕生的「行星酒館」,想要探索一個簡單的問題:這樣的時代裡,作為個體的我們,究竟在經歷著什麼? 【關於端傳媒】 ➤訂閱端傳媒,支持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bit.ly/3sk0Tu9 ➤期待你跟我們分享想法,郵箱地址是:podcast@theinitium.com ➤關於端傳媒: 主站: theinitium.com Facebook: facebook.com/theinitium Instagram: instagram.com/initiumnews Twitter:@initiumnews

10-13
49:49

【行星酒館X端傳媒】 EP3︱在異鄉唱K,隨便點都是時代的輓歌

【本期介紹】 新一期的「行星酒館」,從一個微小的話題聊起:你在異鄉,還唱K嗎?和眾多宏大命題相比,這問題看起來何足道哉?有趣的是,「唱中文K」這個聽起來平淡無奇、甚至在國內日漸式微的活動,卻承載著各種微妙的離散情緒和體驗。它既承載著KTV興起背後劇烈的時代變革,又折射出異鄉人在夾在語境、回憶、審查之間的獨特處境。 【本期主播】 林東尼,紀錄片導演,雙語寫作者,播客「行星酒館」創始人 小藍,泛文化播客「疲憊嬌娃」主播 Meng,紐約攝影師 【主要話題】 [02:13] 華語樂壇的黃金時代 [03:39] 「白人KTV」v.s. 「亞洲KTV」 [06:04] 作為社交場合的K歌局 [11:50] 美國KTV的尷尬與糅合 [13:17] 中文世界KTV的意義之所在 [15:45] 華語娛樂圈在世界範圍內的另類印記 [27:39] 演唱會、Livehouse以及集體回憶 [30:53] 離散過程中,我們放低了什麼? [39:08] 一場跨語境的魔幻KTV局 [43:44] 說到底,還是集體回憶 [54:25] 想象——唱到退休的可能性? 【本期節目使用音樂】 “promo” by Trickster 【本期製作團隊】 監製:林東尼 剪輯:小然 混音:小然 【關於行星酒館】 過去幾年,很多中文世界的朋友,不約而同陷入一種斷裂、失語和麻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物理上或精神上選擇離開故土,找到新的身份和生活。在這個背景下誕生的「行星酒館」,想要探索一個簡單的問題:這樣的時代裡,作為個體的我們,究竟在經歷著什麼? 【關於端傳媒】 ➤訂閱端傳媒,支持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bit.ly/3sk0Tu9 ➤期待你跟我們分享想法,郵箱地址是:podcast@theinitium.com ➤關於端傳媒: 主站 theinitium.com Facebook facebook.com/theinitium Instagram: instagram.com/initiumnews X/Twitter:@initiumnews

09-29
57:52

【行星酒館X端傳媒】EP2︱「Chosen Family」:當習慣割裂的我們,重新去愛具體的人

【本期介紹】 「行星酒館」第二期,主題是「Chosen Family」,即人們自己選擇、不由血緣和婚姻捆綁的家庭。由泰國偶遇的一張寫著「愛自己、愛夥伴、愛Chosen Family」的海報聊起,與兩個身在紐約的酷兒家人好好聊一聊,我們如何在一個充滿別離與割席的時代,怎樣建立與維護新的生活關係,重新找回「家」之感覺的。 【本期主播】 林東尼,紀錄片導演,雙語寫作者,播客「行星酒館」創始人 Meng, 紐約攝影師 Ashley, 紐約製片人 【主要話題】 [02:11] 在泰國街頭的熱淚盈眶 [04:51] 身處chosen family中的全新體驗 [12:28] 一個時代的困境與真我 [13:56] 酷兒身分與家庭概念 [18:30] 如何與原生家庭相處 [22:58] 親密關係中無條件的愛與界限感 [27:28] 在選擇家人時的一些考量 [39:15] 一場魔幻元宵晚會暨頒獎大會 [46:52] 重塑的文化連結 [52:16] 在糟糕的世界裡,愛具體的人 [57:14] 打開chosen family新世界大門後的改變 【本期節目使用音樂】 “promo” by Trickster 【本期製作團隊】 監製:林東尼 剪輯:小然 混音:小然 【關於行星酒館】 過去幾年,很多中文世界的朋友,不約而同陷入一種斷裂、失語和麻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物理上或精神上選擇離開故土,找到新的身份和生活。在這個背景下誕生的「行星酒館」,想要探索一個簡單的問題:這樣的時代裡,作為個體的我們,究竟在經歷著什麼? 【關於端傳媒】 ➤訂閱端傳媒,支持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bit.ly/3sk0Tu9 ➤期待你跟我們分享想法,郵箱地址是:podcast@theinitium.com ➤關於端傳媒: 主站: theinitium.com Facebook: facebook.com/theinitium Instagram: instagram.com/initiumnews X/Twitter:@initiumnews

09-15
01:04:38

【行星酒館X端傳媒】 EP1︱清邁半年,在破碎的世界裏重建生活

【本期介紹】 「行星酒館」第一期,想聊一聊這個播客本身的OG story。我曾一度以為會在紐約住一輩子。但是在過去的一年裡,我辭掉穩定的工作搬到清邁,成立了一個創作空間,也因此開始了這個播客。我的好朋友Sig, 同一時間從大理搬來至此。我們疫情三年相互分隔,卻又在這座泰國城市重新接續上了。過去的六個月,我們眼睜睜地看著一個中文離散社群,在此處不斷地擴大延展。而在這背後,則是一群來自不同地方的朋友,試圖重建生活的故事。 【本期主播】 林東尼,紀錄片導演,雙語寫作者,播客「行星酒館」創始人 【主要話題】 [00:57] 行星酒館播客的誕生 [03:13] 我們為什麼選擇了清邁 [06:00] 後疫情時代,一場不約而同的老友重逢 [12:51] 論清邁這座小城的打開方式 [21:11] 一個關於全球流動性與特權的註腳 [25:33] 展開講講,另一種生活的探索 [30:43] 全球背景下,大批新離散者的誕生 [32:55] 舒展之後的一場大型新生活嘗試 [36:00] 新生活裡自己的改變 [40:40] 剛潤出來的狗子,Hacker小傳 [44:50] 對朋友的建議 [46:10] 下一步想做什麼? 【本期節目使用音樂】 “promo” by Trickster 【本期製作團隊】 監製:林東尼 剪輯:小然 混音:小然 【關於行星酒館】 過去幾年,很多中文世界的朋友,不約而同陷入一種斷裂、失語和麻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物理上或精神上選擇離開故土,找到新的身份和生活。在這個背景下誕生的「行星酒館」,想要探索一個簡單的問題:這樣的時代裡,作為個體的我們,究竟在經歷著什麼? 【關於端傳媒】 ➤訂閱端傳媒,支持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bit.ly/3sk0Tu9 ➤期待你跟我們分享想法,郵箱地址是:podcast@theinitium.com ➤關於端傳媒: 主站: theinitium.com Facebook: facebook.com/theinitium Instagram: instagram.com/initiumnews Twitter:@initiumnews

09-01
55:34

【一手故事X端傳媒】收到兵役通知那一刻,我決定跟家人說「我想當女生」

端傳媒Podcast|在這裏,端傳媒的深度報導擁有聲音。你會聽到跨文化、跨地域、跨語境的故事、經驗和觀點,打開另一個世界。端傳媒會不定期與來自世界各地的聲音創作者合作,共同推出特別系列節目。邀請你訂閱端傳媒,支持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 今天這集是由《端傳媒》和「一手故事」共同推出的內容專題。我們試圖用不同媒材呈現這個特別的故事,除了podcast 之外,也在端傳媒推出一個特製頁面,結合聲音、文字、影像等不同媒材一起講述這個故事。 端傳媒特製頁面:https://campaign.theinitium.com/20230828-taiwan-a-transgender-story/index.html ■ 本期製作團隊 製作、記者:陳莉雅 剪輯:陳莉雅、徐宇昕 攝影:陳焯煇 設計:郭瑾燁 工程:Elk Leung 監製:甯卉 ■ 本期音樂素材 Campagna - After All/ Artlist DaniHaDani - Wandering Heart/ Artlist Roie Shpigler - Earth Whispers/ Artlist David Morton - Transformation/ Artlist Marco Martini - Rise of Times/ Artlist Roza - Ill Understand - No Lead Vocals/ Artlist Sémø - The Dream of Life/ Artlist Christopher Galovan - Enter Reworked/ Artlist Roie Shpigler - I Still Need You/ Artlist Yonatan Riklis - Tales of the Mind/ Artlist Be Still the Earth - Between Worlds/ Artlist dazeychain - Give It Love - Instrumental Version/ Artlist ———————————— ➤訂閱端傳媒,支持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https://bit.ly/3sk0Tu9]()>) ">https://bit.ly/3sk0Tu9 ➤期待你跟我們分享想法,郵箱地址是:podcast@theinitium.com ➤關於端傳媒: 主站: [https://theinitium.com/]()>) ">https://theinitium.com/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theinitium]()>) ">https://www.facebook.com/theinitium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initiumnews/ Twitter:@initiumnews

08-27
46:54

S2E3丨第94屆奧斯卡頒獎之前,我們談談這一年電影帶來的收穫

電影,仍然是普通人接觸到各種議題最直接的娛樂文化方式。無論是只談聲光效果,故事情節走向,還是進一步討論這個表面風光的行業在創作和宣傳背後的一系列連鎖效應,電影是可以讓最多人參與的話題。我們也通過電影接觸到了#metoo,cancel culture,甚至華裔電影人被封殺等超越電影的事件。新一屆奧斯卡頒獎在即,我們邀請了電影學者和評論作者賈選凝,一起聊聊2021年的話題電影和這些作品背後不同地域不同背景的作品和市場發生了什麼轉變。 節目內容: 03:00 奧斯卡入圍,串流平台電影崛起 04:30 繼《寄生上流》後,又一部亞洲片成大熱門,但兩者大不同 09:30 字幕電影(非英語片)在美國觀眾中的觀看壁壘 13:50 《Drive my car》好在哪裡? 19:30 《犬山記》,導演的功力讓人「害怕」? 22:08 女性導演作品有得到更多肯定嗎? 25:42 《The lost daughter》,「母職」不美好的傷害性的一面 28:44 除了入圍電影,2021年還有哪些令人驚喜的女性作品? 33:59 《Don’t look up》,政治諷刺爽片,會成為黑馬嗎? 38:40 進擊的劇本 44:10 讓人失望的翻拍電影 本期音樂:The Zeppelin by Blue Dot Session; Hundred Mile by Blue Dot Session17 ———————————— 《端開麥》隔週五更新 對節目有話要說、有槽想吐? 等你 call in: podcast@theinitium.com ➤訂閱端傳媒,和 6 萬名會員一起識讀世界(聽友專屬首月半價,登入即享):https://bit.ly/30x8HLc ➤關於端傳媒: 主站:https://theinitium.com/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theinitium Twitter:@initiumnews Instagram:端傳媒攝影部 @initiumphoto、端傳媒設計部 @initium_design Mewe:http://bit.ly/3oOi7JG 訂閱讀者通訊:http://eepurl.com/g_HEn5

03-18
48:00

S2E2 | 從烏克蘭看21世紀戰爭,國際秩序是死了嗎?feat.周永康

「國際社會」,一個體面的想像。但在烏克蘭戰爭中,人們常困惑它們去哪裏了。「超政府」國際組織、軍事聯盟,為何看似沒有什麼存在感,為何在二戰後建立起來的、以聯合國為首旨在維護世界和平的國際秩序,似乎無法約束、預防一場大型戰爭?如果俄烏戰爭升級,第三次世界大戰還會遠嗎? 不被壓制的政治狂人背後,涉及更多更深的問題:戰後的聯合國秩序是如何建立起來的?國際秩序背後的自由主義意識形態,近年是否遭遇了挑戰?而在民族國家框架下建立的世界體系裏,在「主權」之下,人的權力和尊嚴到底是否在一個可視的層面?如果一個國家不是什麼國際組織的成員,是否那裡的國民就沒有辦法得到保護? 我們邀請了現在在加州柏克萊讀地理學博士的周永康來做這期的嘉賓,他除了把這些歷史加以梳理、打破人們對國際組織的濾鏡之外,也反思了國際組織存在的意義;他還結合了香港抗爭的經驗,來講述全球公民社會、邊緣群體的感受和困惑。端的國際組編輯陳婉容也加入這場討論,以過往採訪衝突地區的經驗,提問超越民族國家的想像。 節目內容: 00:00 本集主題聚焦烏克蘭戰爭 01:08 民眾對國際組織功用的疑問 02:00 美國民調對俄烏戰爭的反應 07:55 美國政府對國際紛爭在九十年代的態度轉變 09:30 人們對「國際組織」的印象導致了失望? 12:55 國際組織阻止衝突的往績 16:53 反思國際系統在二戰及冷戰後的作用 20:05 國際法庭能持平嗎? 35:30 亞洲公民社會對國際介入的思考 46:00 獲得國際承認的主權,是否就得到了保障? 49:43 國際介入之後,當地人所面臨的負面狀況 53:00 國際關係失序的深層原因是什麼? 01:01:10 非國際組織成員如何保障自身安全? ———————————— 《端開麥》隔週五更新 對節目有話要說、有槽想吐? 等你 call in: podcast@theinitium.com ➤訂閱端傳媒,和 6 萬名會員一起識讀世界(聽友專屬首月半價,登入即享):https://bit.ly/30x8HLc ➤關於端傳媒: 主站:https://theinitium.com/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theinitium Twitter:@initiumnews Instagram:端傳媒攝影部 @initiumphoto、端傳媒設計部 @initium_design Mewe:http://bit.ly/3oOi7JG 訂閱讀者通訊:http://eepurl.com/g_HEn5

03-04
01:07:46

S2E2 | 從烏克蘭看21世紀戰爭,國際秩序是死了嗎?feat.周永康

「國際社會」,一個體面的想像。但在烏克蘭戰爭中,人們常困惑它們去哪裏了。「超政府」國際組織、軍事聯盟,為何看似沒有什麼存在感,為何在二戰後建立起來的、以聯合國為首旨在維護世界和平的國際秩序,似乎無法約束、預防一場大型戰爭?如果俄烏戰爭升級,第三次世界大戰還會遠嗎? 不被壓制的政治狂人背後,涉及更多更深的問題,包括:戰後的聯合國秩序是如何建立起來的?國際秩序背後的自由主義意識形態,近年是否遭遇了挑戰?而在民族國家框架下建立的世界體系裏,在「主權」之下,人的權力和尊嚴到底是否在一個可視的層面?如果一個國家不是什麼國際組織的成員,是否那裡的國民就沒有辦法得到保護? 我們邀請了現在在伯克利大學讀地理學博士的周永康來做這期的嘉賓,他除了把這些歷史加以梳理、打破人們對國際組織的濾鏡之外,也反思了國際組織存在的意義;他還結合了香港抗爭的經驗,來講述全球公民社會、邊緣群體的感受和困惑。端的國際組編輯陳婉容也加入這場討論,以過往採訪衝突地區的經驗,提問超越民族國家的想像。 節目內容: 00:00 本集主題聚焦烏克蘭戰爭 01:08 民眾對國際組織功用的疑問 02:00 美國民調對俄烏戰爭的反應 07:55 美國政府對國際紛爭在九十年代的態度轉變 09:30 人們對「國際組織」的印象導致了失望? 12:55 國際組織阻止衝突的往績 16:53 反思國際系統在二戰及冷戰後的作用 20:05 國際法庭能持平嗎? 35:30 亞洲公民社會對國際介入的思考 46:00 獲得國際承認的主權,是否就得到了保障? 49:43 國際介入之後,當地人所面臨的負面狀況 53:00 國際關係失序的深層原因是什麼? 01:01:10 非國際組織成員如何保障自身安全? ———————————— 《端開麥》隔週五更新 對節目有話要說、有槽想吐? 等你 call in: podcast@theinitium.com ➤訂閱端傳媒,和 6 萬名會員一起識讀世界(聽友專屬首月半價,登入即享):https://bit.ly/30x8HLc ➤關於端傳媒: 主站:https://theinitium.com/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theinitium Twitter:@initiumnews Instagram:端傳媒攝影部 @initiumphoto、端傳媒設計部 @initium_design Mewe:http://bit.ly/3oOi7JG 訂閱讀者通訊:http://eepurl.com/g_HEn5

03-04
01:07:46

S2E1 | 八孩母親「拐賣」案,陷落的事實真空

端開麥第二季開播了。在第一季的「跨界」主題之後,這季我們想觀察「舊現象、新日常」,嘗試在新舊的褶皺之間尋找我們理解和看待當下的方法。 徐州豐縣八孩母親「小花梅」被鐵鍊拴住、生活處境悲慘的新聞,經過一整個新年的發酵,在簡中互聯網上仍然餘波不止,穿插著關於階級、地域、性別、法律的各種討論。但在紛飛的口水中,關於這位女子的真實身份、對偏遠貧困地區的普通女性的生活處境的揭露,由於大陸的新聞環境所限,而無法被真確地尋找和書寫。 這導致了關於小花梅的討論越來越陷入一個事實真空。 簡中互聯網上不少聲音呼籲對婦女兒童拐賣罪行進行法律修訂,公眾的目光主要集中在中國《刑法》第240條上。但相對於整條拐賣犯罪鏈條來說,對買方的嚴刑峻法是否就足以威嚇並終止買賣,是一個經典的迷思。中國自70年代開始打擊人口拐賣,多年來在立法和執法上並非毫無可取之處,但我們要如何評估治理工程的成效與不足? 本期播客邀請長年致力提升女性權益的NGO工作者馮媛、及處理女性遭遇暴力案件的律師黃思敏來分享她們對這起充滿「前現代」符號的拐賣案件的看法。她們更進一步提出,當下被大多數人使用的「拐賣」一詞並不能充分反映這類女性的遭遇,「人口販運」(Human Trafficking),值得在更廣泛意義上被重視和討論。 節目內容: 00:00 新一季主題,舊現象,新日常 01:05 徐州豐縣八孩母親引起公眾關注 07:54 人口販運歷史悠久 11:14 疑似販運事件如何走入法律程序 13:10 為何現行法律體系下人口販賣問題無法禁絕 18:21 拐賣行為只是人口販運問題的一個分支 23:44 立法與執法之間,關注與執行之間 28:29 解救之類的支援 30:36 人口販運在法律範疇之外的疑慮 38:59 身在其中的民眾與解救行動之間 43:56 刑罰之後,精神療癒與賠償,完善制度 49:26 人口販運鏈的國際情形 53:58 我們應該怎樣討論和面對人口販運事件 參考資料 豐縣「八孩母親」的身份謎案,與中國城鄉的想像鴻溝 一個名字叫「喂」的女人 徐州豐縣怵目驚心的裁判文書 由人口普查數據看徐州及周邊買賣婚姻的普遍性 ———————————— 《端開麥》隔週五更新 對節目有話要說、有槽想吐? 等你 call in: podcast@theinitium.com ➤訂閱端傳媒,和 6 萬名會員一起識讀世界(聽友專屬首月半價,登入即享):https://bit.ly/30x8HLc ➤關於端傳媒: 主站:https://theinitium.com/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theinitium Twitter:@initiumnews Instagram:端傳媒攝影部 @initiumphoto、端傳媒設計部 @initium_design Mewe:http://bit.ly/3oOi7JG 訂閱讀者通訊:http://eepurl.com/g_HEn5

02-17
01:02:17

E14 | 凍卵作為一種選擇,真實還是無奈?

在本月初,端推出了《「好像三綱五常都要管我的卵」——中國單身女性凍卵第一案》這篇調查報導。回想這兩年的兩岸三地新聞,家庭這個社群單位遭遇了非常多改變:婚姻,生產,養育等等產生了很多變數。而凍卵這個話題自從2015年進入大眾視野之後,一直也牽引了大家的目光。 與朋友談起凍卵,在2021年,這種決定依然有強大的多米諾效應。凍卵是婚姻之外,個體通往母親這個角色更為具備誘惑力的選擇,看起來可以讓人掙脫一些枷鎖,卻又好像多了不少隨之而來的陷阱。 今年的最後一期端開麥節目,我們回到個人體驗本身,來講講千變萬化的大環境中最切身的議題。母親的角色是什麼,生育對個體的意義到底為何?凍卵的正面與負面影響,是常識,是懷疑,也可能是生活所必需面對的。 節目內容: 00:00 年終話題:凍卵 02:41 了解各地的凍卵政策 06:38 凍卵的過程是什麼? 09:48 婚姻不再是必經之路 17:20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33:00 父母與自己的關係? 39:55 生育在所謂正確的人生軌道裡 43:40 凍卵是否帶有階級差異? 48:58 工作與生活中的女性枷鎖 54:22 是誰在承擔代價? 58:30 時間追著我們跑,還是我們甩開了時間? ———————————— 《端開麥》隔週五更新 對節目有話要說、有槽想吐? 等你 call in: podcast@theinitium.com ➤訂閱端傳媒,和 6 萬名會員一起識讀世界(聽友專屬首月半價,登入即享):https://bit.ly/30x8HLc ➤關於端傳媒: 主站:https://theinitium.com/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theinitium Twitter:@initiumnews Instagram:端傳媒攝影部 @initiumphoto、端傳媒設計部 @initium_design Mewe:http://bit.ly/3oOi7JG 訂閱讀者通訊:http://eepurl.com/g_HEn5

12-16
01:03:34

E13 | 看見與解放,我們願為友善動物政策付出多少成本?(粵語)

「野豬」身上被投射過太多隱喻。香港本地劇作家莊梅岩的同名劇作,野豬是不願屈服於世間遊戲規則的人;MLA的《豬隻在城中逐一消失》,十年前的「驚叫、逃亡、無力反抗」恰在今日反覆上演;武漢疫情甫封城,有人在夜晚的高速路上拍到一隻狂奔的野豬,迷途而不見出口,成為困峻疫城的自喻;香港漁護署捕殺野豬的那晚,許多人閃回到三年前既視感十足的愁城一夜。 而我們又對野豬了解多少?在全球各國,野豬都在與人類鬥智共存,雖不外乎食物、棲息地與安全感的爭奪,歸根究底還是一個物種與另一個物種的生存張力。但是不是有什麼界線被「過度」逾越了?是不是我們總在用人類的需求去定義野豬是否應該存在?香港曾經溫和的野豬政策一朝變天,卻經不起科學決策與民主決策的推敲。 在關於野豬該不該死的眾聲喧嘩下,豬只是 no-stake holder 中的無言者。 我們邀請野豬關注組的 Roni,和《看見動物》的作者梁柏練,來從氣候、城鄉、天敵、疫情,垃圾管理、城市規劃來討論野豬議題。動物可以很聰明地在人類基建上找到有利自己的落腳點,但人類是否願意在自己的動物政策中付出足夠的成本來維持與自然的友善?而我們又是否可以一點點消除人類中心的物種觀自然觀,也從日常著眼動物權益、努力上下平等? 節目內容: 00:00 野豬現場 08:00 城中情緒 14:50 關於野豬的兩種論述 20:30 野豬對農業,什麼是害獸 28:30 香港野豬政策演變 40:00 立法和教育之外,城市規劃可以做什麼 44:00 管治的問題 50:00 動物倫理學的發展,快樂與平等的道德 58:30 不離地動保,對人多些理解 1:03:00 狩獵文化和獵殺有何不同 1:07:00 動物權益可從日常著手 ———————————— 《端開麥》隔週五更新 對節目有話要說、有槽想吐? 等你 call in: podcast@theinitium.com ➤訂閱端傳媒,和 6 萬名會員一起識讀世界(聽友專屬首月半價,登入即享):https://bit.ly/30x8HLc ➤關於端傳媒: 主站:https://theinitium.com/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theinitium Twitter:@initiumnews Instagram:端傳媒攝影部 @initiumphoto、端傳媒設計部 @initium_design Mewe:http://bit.ly/3oOi7JG 訂閱讀者通訊:http://eepurl.com/g_HEn5

12-02
01:14:59

E12 | 夾縫中的自由主義港漂,他們的標籤與焦慮

新一輪立法會換屆選舉在即,我們已見到有內地來港定居者以專業人士形象參選,不過宣傳物料之中少有提及這種身份,與這種身份下所能代表的群體及他們的權利。 直到三數年前,「港漂」還是一個被反覆談論的群體認知,這個群體擁有類似的背景,在截然不同的文化和環境中成長,來到香港之後對這個城市的一切有非常切身的感受。很長一段時間內,這一群人的遭遇和反應,常被視為中港兩地關係的重要指標。如今似乎已經很久不見這一種討論,而在2019到2020年間,「港漂」們顯然也是受到強烈衝擊的一群人。 嘉賓 Ling 以這一群體為對象寫下一篇論文,本期節目即從這篇論文講開去,Ling 在學術層面對這群人的觀察和書寫,紀錄了被貼上標籤的港漂們在過去幾年的境況。另一嘉賓 Maggie 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從在地的經驗告訴我們,這幾年與內地來港的學生互動的感受。 他們與周圍的環境如何錯位,在不同價值觀的夾縫中怎樣自處?Ling 以「野草」為題,創作了一首歌曲,描述一群難以歸類的人,他們可能是無法用某種立場統稱的港漂,可能是性別流動的 LGBTQ。在這期節目的最後,聽眾可以收聽 Ling 現場為我們演繹的這首歌曲。 節目內容: 00:13 我們又再看到了「港漂」這個詞 02:49 「港漂」是誰? 12:20 中港學生聊到政治的時候 15:28 自由主義港漂該如何定義? 23:44 參加公民聚會的內地學生 28:02 你是哪裡人? 34:52 區隔可能未必是意識形態而是文化和成長環境 37:53 不同研究對象怎樣適應香港的社會環境 47:53 內地生面對的雙重邊緣化 53:43 光榮冰室事件 1:02:03 港漂在本地的政治參與從無到有 1:05:08 代表誰的利益?沒有顏色其實是空話 1:10:26 Ling 所創作的歌曲《野草》,Live演唱 本期音樂 Our Only Lark by Blue Dot session, Lumber Down by Blue Dot session, 野草 ———————————— 《端開麥》隔週五更新 對節目有話要說、有槽想吐? 等你 call in: podcast@theinitium.com ➤訂閱端傳媒,和 6 萬名會員一起識讀世界(聽友專屬首月半價,登入即享):https://bit.ly/30x8HLc ➤關於端傳媒: 主站:https://theinitium.com/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theinitium Twitter:@initiumnews Instagram:端傳媒攝影部 @initiumphoto、端傳媒設計部 @initium_design Mewe:http://bit.ly/3oOi7JG 訂閱讀者通訊:http://eepurl.com/g_HEn5

11-18
01:17:36

E11|驕傲月|假扮Les強姦案,約會app在數位性暴力中的責任該有多少?

這一期有點長,因為對於性自主權、法庭對性暴力案件的認知、以及約會app上的新興暴力案件,我們有太多想說了。 10月初,香港一起男性假扮女同志強姦案被判無罪,引起LGHBTQ社群的譁然。這裏的受害主角是女同志。這起案件也因為集合了女同志、直男/異男、BDSM等元素而變得非常juicy,在不少公眾和媒體的討論中,變成了一部文字色情片。 但是,最關鍵的問題,欺瞞、知情、同意、對性小眾的偏見、性暴力在法庭的難吿、約會app的責任,需要被不斷地提醒、討論和深化。 所以在台灣和香港前後腳開啟的驕傲月,我們邀請了性別研究學者阿離,和報導港台政治、社會事件的記者修彣一起,討論這單案件中的性別偏見、身分流動,app在性小眾群體的親密關係中的角色,以及這些約會軟件的准入、身分認定及管理責任;以及,對安全的關注會否成為監控的延伸。 app只是一個線上酒吧嗎?我們為什麼總是要提醒平台的責任? 節目內容 00:00 驕傲月 03:23 假扮同志在約會app上常見嗎? 08:19 直男/異男對女同志/女同的性,很有興趣? 11:58 被告如何「裝無知」 16:37 香港法律對「強姦」的定義,模糊在哪裏? 18:40 大眾對性別表達有什麼誤解? 21:15 六男一女的陪審團有偏見嗎? 28:21 無罪推論在當下香港的諷刺 30:40 空間即性別,約會app對LGBTQ群體有多重要? 36:09 為什麼不能在app的身分認定上做過多限制? 39:00 在平台上「舉報直男」是怎樣的體驗? 43:08 其實很多人是不能出櫃的,即便在匿名的app上 44:28 線下發生的暴力案件,是平台的責任嗎? 48:31 平台可以做的有哪些? 56:30 但是,對安全的關注會否成為監控的延伸? 1:03:53 討厭的「受害者檢討」 1:05:58 台灣法律對性自主權的解釋是怎樣的? 1:10:55 受害者以後會更吃虧嗎 1:11:57 不是小心做人,是重新做鳥 本期音樂 Low Call by Blue Dot Session Heather by Blue Dot Session ———————————— 《端開麥》隔週五更新 對節目有話要說、有槽想吐? 等你 call in: podcast@theinitium.com ➤訂閱端傳媒,和 6 萬名會員一起識讀世界(聽友專屬首月半價,登入即享):https://bit.ly/30x8HLc ➤關於端傳媒: 主站:https://theinitium.com/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theinitium Twitter:@initiumnews Instagram:端傳媒攝影部 @initiumphoto、端傳媒設計部 @initium_design Mewe:http://bit.ly/3oOi7JG 訂閱讀者通訊:http://eepurl.com/g_HEn5

11-05
01:14:34

E10|超人出櫃讓人生氣?漫畫角色的多元化早就開始了!

新任超人(Clark Kent之子)Jonathan Kent在將要出版的 DC 漫畫中披露性取向這一則新聞引起了中文媒體的注意,有不少網友勃然大怒,不能接受。一個漫畫角色的出櫃讓人憤怒的原因是什麼?如果社會大眾對日常中的人出櫃能保持坦然心態的話,二次元的出櫃為何會帶來傷害? 是現實中的民眾太小瞧漫畫的多元化了嗎?還是說他們停留在某個讓自己舒適的位置,再也不想看看現在進行中的世界發生了什麼? 這一期我們邀請前漫畫編輯名晏和宅男+動漫迷刀哥一起聊聊漫畫中的性別和多元元素,哪怕是在主流商業作品裡面,原來漫畫作品早就提供了不一樣的視角。 性別,邊緣人群,小眾群體,在漫畫中得到了關懷,希望漫畫也能讓更多的人打開眼睛,擁抱個性。 節目內容 00:00 新超人出櫃了! 04:24 美國漫畫的很多人設,電影不敢拍 06:43 漫畫中的少數族裔人物 08:10 日本的熱血少年漫畫很刻板嗎? 15:03 作家的性別讓很多讀者介意 18:23 女性角色愈來愈立體鮮活 29:52 十幾年前台灣漫畫就有先鋒的多元議題 38:00 對性的描繪缺失?還是不被重視? 39:35 台灣的在地漫畫脈絡 43:10 漫畫呈現小眾群體的隱喻 47:22 韓國漫畫與江南美人 52:33 台灣漫畫推薦看哪裡? 54:00 香港漫畫中的社會議題 01:00:08 影響我們長大的漫畫 參考書目 D.S.《百花百色》 小峱峱《守娘 上》 沈蓮芳《一輩子守著妳》 穀子《T子%%走》 星期一回收日、楊双子《綺譚花物語》 浦澤直樹《Monster》 田龜源五郎 《弟之夫》 伊咲ウタ《你的世界沒有戀愛》 志村貴子《放浪男孩》 北條司《非常家庭》 大童澄瞳《別對映像研出手!》 堀越耕平《我的英雄學院》 芥見下下《呪術廻戦》 賀東招二《驚爆危機》/《全金屬狂潮》 手塚治蟲《緞帶騎士》/《藍寶石王子》/《寶馬王子》 富野由悠季《Gundam》系列 Clamp作品系列 DC漫畫系列 Marvel漫畫系列 ———————————— 《端開麥》隔週五更新 對節目有話要說、有槽想吐? 等你 call in: podcast@theinitium.com ➤訂閱端傳媒,和 6 萬名會員一起識讀世界(聽友專屬首月半價,登入即享):https://bit.ly/30x8HLc ➤關於端傳媒: 主站:https://theinitium.com/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theinitium Twitter:@initiumnews Instagram:端傳媒攝影部 @initiumphoto、端傳媒設計部 @initium_design Mewe:http://bit.ly/3oOi7JG 訂閱讀者通訊:http://eepurl.com/g_HEn5

10-21
01:09:41

E09|生活的療癒,如何對抗徒勞

記者Shirley在動盪的社會氛圍中學習紫微鬥數並開始為大家占卜,前記者Samantha感到茫然的時候轉行教瑜珈並且已經5年,小童剛剛策劃了一個「療癒」主題的展覽,11位藝文創作人給出了11種療癒方式。 ——我們的讀者調查發現,世界太糟了幾乎要成為一個共識,大家在問,在這世道裏如何讓自己站起來、活下去,如何在日常中找到動力? 這些題目看著好累喔但其實節目很輕鬆:) 大家談到,交流其實也是自省,自省也是學會面對,面對中也需要忘我,忘我後可以對抗徒勞。大家又問,渡人了又如何渡己?渡己了又如何不變得麻木?是否也曾被負面的公共氛圍影響,在獲得快樂的一刻,就被「僥倖」的念頭纏繞? 我們不是哲學節目,不過希望和你分享許多種為自己續一秒的方式。一秒秒加起來,是否就可以慢慢找到答案呢? 你呢,你又會被什麼療癒? 節目內容: 00:00 讀者的求生欲 05:00 城市觀鳥 10:19 興趣如何渡己 12:37 高木直子的「一個人漫畫」 14:58 寫遺書 18:40 紫微鬥數是怎樣的天機 22:12 跑去印度學瑜珈 26:48 可否算算香港的未來? 30:23 瑜珈是身體和腦子的和諧 33:40 解開自己 37:40 樹洞 39:30 獨立運動 47:47 僥倖了?犬儒了? 51:00 行開下 54:05 enjoy伴唱般的位置 參考資料 默念香港,抽出一張塔羅牌 走出仇恨、哀痛與愧疚:高壓時代,香港人如何情緒自救? 小端選書:在心靈的水泥地上種花 ———————————— 《端開麥》隔週五更新 對節目有話要說、有槽想吐? 等你 call in: podcast@theinitium.com ➤訂閱端傳媒,和 6 萬名會員一起識讀世界(聽友專屬首月半價,登入即享):https://bit.ly/30x8HLc ➤關於端傳媒: 主站:https://theinitium.com/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theinitium Twitter:@initiumnews Instagram:端傳媒攝影部 @initiumphoto、端傳媒設計部 @initium_design Mewe:http://bit.ly/3oOi7JG 訂閱讀者通訊:http://eepurl.com/g_HEn5

10-07
01:00:31

E08|化妝?/不化妝?這可以作為女性的一種反抗嗎?

誰決定你美不美,有多美?是那個打開直播會高喊一聲「姐妹們」的 UP 主們嗎?是努力跟上每一季流行色的同伴們嗎?是對你的儀容指指點點的同事和親友們,要你遵從某種規矩的網民們嗎? 嘉賓 Iris 在搜集韓國6B4T運動過程中,發現了一群號召女性不要化妝的基進女權行動者,這種聲音在中國女性聽來會太刺耳嗎?化妝在東方社會裏帶給我們的處境是什麼?當她向我們講起這些故事的時候,像在 A 餐和 B 餐之外提供了一種新的選擇。看似我們自己的手決定我們的面目,我們可以自己掌控自己的樣貌嗎? 讓我們一起來談談我們的束縛?我們的面具?我們的障眼法?我們的保護色? 節目內容: 00:00 為什麼我們聊起了「不化妝」? 02:36 女權行動者對美妝的討論,韓國的6B4T運動說出的另一種聲音 06:05 不化妝,關注者多,行動者少? 08:49 在有的地方,化妝是藝術創作;在有的地方,化妝是一種規定好的儀表 11:50 網絡上的化妝熱詞 15:17 試著不化妝的人們 17:55 化妝怎樣介入我們的成長 21:43 其實化妝並不是女性的專屬 25:15 消費主義的影響 32:18 外貌帶給我們的不安全感 38:32 向下的自由 41:34 化妝與性別多元 50:12 不必將化妝與陰柔劃等號 ———————————— 《端開麥》隔週五更新 對節目有話要說、有槽想吐? 等你 call in: podcast@theinitium.com ➤訂閱端傳媒,和 6 萬名會員一起識讀世界(聽友專屬首月半價,登入即享):https://bit.ly/30x8HLc ➤關於端傳媒: 主站:https://theinitium.com/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theinitium Twitter:@initiumnews Instagram:端傳媒攝影部 @initiumphoto、端傳媒設計部 @initium_design Mewe:http://bit.ly/3oOi7JG 訂閱讀者通訊:http://eepurl.com/g_HEn5

09-23
55:09

CM tang

香港问题,国际社会怎么介入。比如美国的黑人问题

03-15 Reply

Recommend Chann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