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
精算师讲保险
100 Episodes
Reverse
上周我们简单讲了养老保险,但对一部分上班族来说领养老金似乎还是一件比较遥远的事。不过对于“医疗保险”,我们可能都不陌生,我们每个人可能都用过医保,但如果被问道关于医保的缴纳和报销问题,能说清楚的可能没几个人。这就导致了许多人在报销的时候走了弯路,甚至有些人缴纳了医保,最终却不能享受医保带来的福利。所以废话不多说,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医保。医疗保险一般指基本医疗保险,分为城乡居民医保和职工医保,这里主要以职工医保为例。职工医保是为了补偿劳动者因疾病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而建立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实施集聚了单位和社会成员的经济力量,再加上政府的资助,可以使患病的社会成员从社会获得必要的物资帮助,减轻医疗费用负担,防止患病的社会成员“因病致贫”。医保作为国家普惠性的福利,保障了最低的医疗需求,所以建议每个人都要参与。生活中难免身体不适,有了医保,无论是看病买药,很多都可以报销。而且在缴纳满一定年限后,退休后就可以享受终身医保了。 接下来就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进行一一解答。 医保报销比例如何?这个问题可能是大家最为关注的,当然我们都不希望自己有需要报销的一天,但是医保知识多了解一下也不会吃亏,接下来我们就以深圳为例讲讲医保的报销。 深圳的医保分为三档,所以报销的时候也是有区别的。就医原则:报销比例:由上图可以看到,医保保险的比例貌似还不低,可是为什么还有很多人抱怨医保报销不了多少呢?那是因为,医保有起付线、报销范围和报销限额。起付线医保的“起付线”类似于商业保险的“免赔额”,简单来讲就是看病的金额要超过起付线才能报销。深圳的住院起付线是:一级医院100元二级医院200元三级医院300元市外医院400元比如小A生病了,在深圳某三级医院住院就医,出院后总计花费2000元。这两千元扣去起付线300元后,剩余的1700元就可以按比例报销。报销范围关于报销范围许多人都不太明白,报销范围就是说只有医保规定的药和治疗项目才能报销。比如许多进口药就不能报销,所以医生在使用前也会征求患者的意见。有些项目比如整容、体检等也不能报销。弄清楚这个报销范围,在申请报销的时候也能少走点弯路。 报销限额报销限额就是报销的年最高额度,超过的不能就不能报销。 报销限额 ≥ 最终的报销金额=(治疗费用-报销范围外的费用-起付线)报销比例 医保如何缴纳?说完了报销问题,我们再回过头来说说缴纳问题。不同的城市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存在差异,所以医保的缴纳也有所不同。以下我们以深圳某职工小A为例。深圳市基本医疗保险是根据缴费及对应待遇分设一档、二档、三档三种形式。但如果拥有深圳市户籍就必须参加一档医保,其他省市的鼓励参加一档医保,但也可选择二三档医保。具体规定可以到“深圳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网站查看,其他省市也有相对应的网站。 医保卡可以外借吗? 除了缴纳和报销外,医保中最让人关注的就是医保卡的使用了。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也千叮万嘱告诉大家千万不可以外借,不然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上周我们提到养老金分为个人账户养老金和基础养老金,其实医保也分为两部分,个人账户和统筹基金。个人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全部记入个人账户,可以简单等同于我们的“医保卡”;单位缴纳的医疗保险费,拿出其中的一部分按职工不同年龄段分别划入个人账户,其余部分作为医疗保险统筹基金。 个人账户用于支付门诊医疗费和按规定由个人负担的其他医疗费。个人账户为个人所有,可以结转使用和继承,相当于在银行的存款,但不得提取现金,不得透支或给他人使用。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用于支付住院医疗费和指定病种门诊医疗费的补助。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把医保卡外借,虽然会获得一些蝇头小利,但是医保卡上会有看病买药的记录。如果是小病小药还好,如果医保卡上有重病或者买了三高之类的药,以后自己想买商业保险,或者发生意外后找保险公司理赔的时候就会遇到比较大的麻烦。所以为了自己,医保卡就真的不要随便借给别人啦~看到这,相信你对医保应该有了大概的认识。不管是大人、小孩或是老人,在考虑商业保险之前一定要落实好自己的社会医疗保险。虽然还是有很多人吐槽医保的不足性,但不可否认它存在的意义。每个城市的医保政策也各不相同,想要了解自己所在城市的政策,可点击阅读原文查询。
什么是意外险意外险,保护的是“意外伤害”,是指遭受外来的、突发的、非本意的、非疾病的使身体受到伤害、导致被保人受伤、全残甚至身故的客观事件。外来的和非疾病的,意思是指除自身疾病之外的意外因素,而非本意的和突发的,则是指除故意策划之外的意外因素,认准这四个要素,就能清晰的把握意外险的定义。需要注意的是,因为意外事件导致的住院医疗,严格意义上属于医疗险的保障范围,并不属于传统意义上“意外伤害险”的保障范围。虽然现在绝大多数的意外险都已经囊括了含门诊住院的意外医疗保障责任,但我们心里还是要认清这个区别,防止被一些无良保险经纪和产品所误导。什么是定期寿险在保险合同约定的期间内,如果被保险人死亡或全残,则保险公司按照约定的保险金额给付保险金。定期寿险的保险期间短则1年,长则10年、20年,或者采取截止到某一年龄的方式,如到65岁或70岁。定期寿险属于消费型险种,特征是,保险公司仅承担合同规定期限内的保险责任,责任期满则合同自然终止,保费概不退还。定期寿险是具有“低保费、高保障”优点的,是性价比比较高的一种保险。买了意外险,为什么还需要买定期寿险?寿险对于身故的保障范围更为全面从保障责任上看,意外险和定期寿险都对于身故有保障责任,都是会跟“死亡”打交道的保险。即便意外险和定期寿险的保障责任存在部分重合,但如果从定义出发分析,可以看出寿险除了保障意外身故以外,还包括疾病身故,比如猝死、或者重大疾病身亡,甚至两年后的自杀身亡寿险都能保障。而意外险对于身故责任的保障,仅限于意外伤害导致的身故责任。如果是疾病或是自然身故,意外险就不能赔付了疾病身故的可能性比较高保险最大的作用就是为了转移风险。买保险,最大的愿望就是把这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那如果我们从风险控制的角度上看,就不难得出:随着年龄增大,罹患疾病的可能性在增加,疾病身故的可能性在上升。在这里我们援引我国台湾地区的卫生统计数据来一探究竟。我们不难发现,65岁以下死亡人口中,事故伤害是1-14岁及 15-24 岁死亡人口的首位死因。但如果在25-44 岁、45-64 岁及 65 岁以上的这三个人口群体,癌症才是死因首位。于25-44岁这一人口群体,正是年富力强,消费能力较高,承担着家庭经济支柱,上养父母下抚子女的重要年纪。但偏偏就是这个群体中,各类疾病的致死率远远大于意外伤害的致死率。来自恶性肿瘤、心脏疾病、脑血管疾病和慢性肝病肝硬化的死亡人数就占据了总死亡人数43%。就算有意外险来保障一部分的意外身故责任,但现实中更多的来自自然和疾病身故风险会让没有配置寿险的家庭狠狠一击。总结保险产品对身故责任的保障作用,就是为了给不幸身故者的家庭留下一笔经济损失补偿。命运的轨迹我们无法预测,一旦悲剧降临到自己头上,起码还能有保险为家人留下一笔钱。有意外险保障日常的意外伤害导致的受伤、全残甚至身故责任,有定期寿险保障各类不同的意外、疾病、自然身故责任。相互搭配,用尽可能全面的保障范围去保护自己和家人,是一个明智之选。
最近小师妹在浏览微博的时候,看到这样一则消息。有人在微博维权说,母亲出门买菜被流浪狗咬伤,在打了狂犬疫苗后还是不幸患上狂犬病去世,母亲生前买过意外险,但是家人去理赔的时候却遭到了拒绝。那条微博评论转载量很多,有的痛骂保险公司出尔反尔不讲信用,有的支持保险公司,说被咬是意外,但狂犬病属于疾病不是意外。那到底被狗咬、被狗咬后患上的狂犬病,意外险赔不赔呢?
现在市面上的百万医疗险可能还算不上多如过江之鲫,但也算是层出不穷了。绝大多数的百万医疗险都给自己贴上了大大的“续保无忧”的标签,各类“X年内保证续保”“一旦投保即承诺续保”简直看花了眼。所谓的承诺续保和保证续保居然还不是一回事?说好的保证续保结果续保被拒?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个。
保险行业一直名声不太好,因为总能听到一些消息说买了保险保险公司不赔偿的消息,说保险很坑。其实直接这么说保险坑是不对的,很多人被拒赔是有原因的,保险条款晦涩难懂,买的时候没有不注意看条款,不管符不符合健康告知就直接购买,就很有可能不符合购买要求,这样保险公司就会拒赔。比如,投保时已经患有疾病,不符合健康告知要求,然后投保半年后疾病恶化接受治疗,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保险公司肯定就不会赔偿。这里给大家总结了三个买前必看的点。
家里被水管淹了保险能赔吗?详细解读家财险!
上一期我们谈了“买了重疾险会不会白买”的问题,除了认清重疾的范围种类,我们还要了解这些问题:如果被保人得了这些重疾,能达到条款要求的程度吗?能不能得到赔付?这一次我们就来谈这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