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綠豆爸,歡迎收聽綠豆爸的幸福拼圖,星期一我們要分享的幸福拼圖是「正念同在」。 今天來和大家分享:「和孩子一起練習正念」,我會分享三個親子的正念練習,你可以跟孩子一起進行喔! ▍親子呼吸觀察 第一個分享的親子正念練習是「呼吸觀察」。 對於孩子來講,他比較難像大人可以透過想像、透過專注,來聚焦在自己呼吸的氣息進出,所以我們就可以搭配一些外在的輔助,像我們的「手」,其實就是很好的呼吸觀察的輔助工具。 如果親子想要一起來觀察我們的呼吸,我們可以伸出自己的手掌,把手掌比成「5」,這時候我們會看到有五根手指頭。 我們可以邀請孩子伸出他的「食指」,他的食指可以先放在我們的大拇指的指尖,從大拇指要移動往食指的方向,順著滑下去就會滑到拇指跟食指中間的凹槽。 當我們「往下滑」的時候,就代表的是我們呼吸的「呼」,也就是吐氣; 當我們從凹槽「往上」要再滑到食指的頂端,這個往上的過程就是「吸」:吸氣。 所以我們可以邀請孩子,他可以覺察自己的呼吸,同時讓他的食指,在我們的手掌的五根指頭來做移動,然後我們也可以跟著他一起呼吸。 當然第一次嘗試,可能孩子的呼吸節奏會比較混亂,或者他會覺得好好玩喔!那我要滑快一點! 這時候我們可以跟他說:「這樣子爸爸媽媽,會喘不過氣來,要請孩子稍微慢一點的正常呼吸。」所以我們就邀請孩子,在呼氣、吐氣的時候,把他的食指沿著我們的指間往指縫的地方下降;當我們吸氣的時候,要請孩子的食指指尖,順著我們的手指頭上升。 我們現在一起來做這個練習:請孩子把他的食指,放在大人的拇指指尖上,我們一起呼氣,食指往指縫下滑;我們吸氣,食指慢慢的爬升到我們食指的頂端。 呼氣,孩子的食指慢慢的往指縫下滑;吸氣,孩子的食指慢慢爬到我們的中指的指尖。 呼氣,孩子的食指慢慢往指縫下面滑;吸氣,到達我們無名指的指尖。 呼氣到指縫,吸氣到我們的小指頭的指尖⋯⋯ 好,到小指的指間,就做完了一個呼吸的循環,所以你可以邀請孩子,再從小指往回慢慢地移動到拇指。 然後你也可以跟孩子交換喔!比如說:現在請孩子把手比5,然後請孩子跟著媽媽的食指來爬這一個呼吸的手指起伏。 我們可以試著先用正常的呼吸,我們也可以把速度放慢,帶著孩子做一些深呼吸,不過還是要留意,孩子呼吸的節奏跟大人比較不一樣,所以有可能大人的吸氣可以洗好大一口,可是孩子可能他沒有辦法吸那麼大口,所以也要留意呼吸還是以順暢為主。 當然我們也可以讓他增加一些遊戲感,就是剛才孩子或許他想要:「趕快吸氣!跑好快!趕快呼氣!好快!」這樣也是可以的,就是把它變成是一個親子之間的互動遊戲,也是可以的。 這樣子的練習,就是讓孩子發現,原來他可以覺察自己的呼吸節奏,甚至他可以去嘗試著控制他的呼吸,是要快一點、還是慢一點。 當我們平常有了這樣的練習之後,如果有遇到孩子的情緒起伏比較高,我們也可以伸出我們的手掌,跟孩子說:「我好像有感受到你有一些生氣,我好像感受到你有一些煩惱,透過呼吸,我們可以讓自己的生氣或者煩惱,比較沒有那麼不舒服,如果你願意試試看的話,你可以把你的食指,放到我的拇指指尖,我們一起來做呼吸的觀察。」 如果在平常就跟孩子有這樣互動的經驗,那對孩子來說,這就是一個很有趣的活動,也可以讓他稍微轉化一下不舒服的情緒感受。 ▍親子正念飲食 第二個要和你分享的親子正念練習是「正念飲食」。 很多的父母,對於孩子會「玩食物」這件事情感到困擾,正念飲食就給了我們、還有孩子一個機會,可以「好好地玩食物」! 怎麼說呢?可以邀請大家準備一個盡量是自然一點的食物,盡量不要是加工食品,比如說水果或者是果乾⋯⋯這種比較天然的,然後它可以拿在手上,不要太容易出汁、或者太容易爛掉,可以放在手上,不會弄得滿手都是黏黏的食物,比如說我們最常用的就是葡萄乾、或者是這種果乾都是可以的。 正念飲食提供了親子可以一起觀察食物,我們以果乾為例,我們不急著把它放在嘴巴裡,而是我們用手指將果乾拿起來。 我們可以問問孩子:「你看到了什麼?它是什麼顏色的?你覺得它的表面,有什麼特別的形狀和紋路嗎?你覺得它有透明的?還是沒有透明的?」你也可以分享你自己所看到的。 然後能可以把果乾拿起來聞一聞,問問孩子他聞到了什麼樣的味道?你也可以跟孩子分享你聞到了什麼味道? 如果這個果乾中間有種子,我們也可以拿到耳朵旁邊搖一搖,有沒有聽到種子在果乾裡面搖動的聲音呢? 接著我們可以在手指上面,或者放在手掌上,可以稍微的搓動一下果乾,覺得他的觸感如何?是硬的還是軟的?如果我們捏它一下,它會凹下去嗎?還是它就扁掉了呢? 我們可以跟孩子一起分享,透過我們的感官來認識這個食物。 如果我們都觀察好了,我們就可以將果乾放進嘴巴,但先不要急著咬它。 我們可以用舌頭,讓果乾在我們的口腔裡,稍微的滾動一下。 這一刻,舌頭就像我們剛才的手,我們在口腔裡面感覺一下:這個果乾的形狀、觸感、甚至在滾動的時候,會不會發出什麼樣的聲音?而這一刻應該口腔裡,已盡有覺察到果乾的味道了,那那是什麼味道呢?我們可以跟孩子一起做交流分享。 再來我們用牙齒輕輕地咬下去果乾,慢慢的把果乾咬開來,味道是不是就越來越濃郁了呢?然後我們慢慢的咀嚼果乾,讓它在我們的口腔裡,慢慢地從一顆,變得越來越細、越來越碎。 我們不急著吞下去,讓果乾在我們的口腔裡,充分的讓味道充滿著我們整個口腔。 我們可以問問孩子,他是怎麼形容這一個感覺?是甜的嗎?還是有點酸呢?或者有點苦呢?我們可以跟孩子分享交流。 然後慢慢地,我們可以分幾個小口,讓口腔裡的果乾慢慢地吞下去。如果這個果乾中間有種子,應該你跟孩子都會發現,最後留在口腔的,或許就是這一顆種子。 透過我們身體的感官來接觸食物,它可以激發孩子對於食物的觀察、敏銳,除了視覺、嗅覺、聽覺、觸覺、還有味覺,都可以透過「正念飲食」的方式,來重新的認識這個食物的樣貌。 還記得前面我有說:「最好是天然一點的食物」,為什麼呢? 如果我們有機會吃一些加工的食物,然後你用剛才正念飲食的方式,你會發現加工的食物放在口腔裡,過了一陣子,味道會變得好奇怪喔!不過這也是可以嘗試看看的喔!因為我自己也有這麼試過。 除了我們透過感官來認識食物之外,其實我們也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去想想看、猜猜看:「這個果乾是在哪裡種植的呢?」如果我們有包裝,或許我們可以透過包裝,來看看他的生產地。 或是如果他是來自於國外,我們也可以在正念飲食之後,和孩子一查查這個國家的資料,為什麼這一個果乾不是在台灣,而是在國外呢?國外有什麼樣的天候的特色,比較適合種植這樣的水果呢? 所以透過正念飲食,我們不再只是玩食物,而是我們可以真正的透過正念,來認識我們所吃的食物,甚至我們還可以加入「感恩」的元素,也就是我們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在心中,或者我們可以說出來,甚至可以帶著孩子一起畫下來。 我們可以說出對於種植果乾植物的農夫的感謝,我們可以謝謝養育這些水果,養育這些植物的土地,我們可以謝謝地球,我們也可以謝謝自己——我們好好的品嚐了這個食物,當然我們也可以謝謝果乾「本人」呢! 所以透過正念飲食的親子互動,我們不但打開了感官,我們也增加的親子的交流,而且我們還融入了感恩的元素,這樣孩子在每一口品嚐食物的時候,他就會更知道食物和我們的連結,以及它是來自於有多少人的努力跟貢獻,才有了這個食物。 ▍親子三件好事 今天分享最後一個練習,是我們每一天在睡覺前,很鼓勵大家帶孩子一起練習的,叫做「三件好事」,這也是源自於正念態度當中的「感恩」。 我們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回想:今天我們一起做了哪些事?我們一起去了哪裡?我們有哪一些共同的回憶? 記得喔!睡前我們都談「好」的,也就是我們不開檢討會,如果有任何需要檢討的,我們可以留待一週的家庭會議當中再提出,而睡覺前,我們所談的都是美好的、幸福的時刻還有回憶。 接下來,可以由我們開始作為示範,我們分享給孩子一件我覺得他做的好事,或者我自己做的好事,或者我們一起做的好事。 這個「好事」,並不是社會文化認為的好,這個好事的好,是我或者孩子覺得好,這樣就可以了。 所以比如說,假設孩子今天陪我去超級市場買菜,我謝謝孩子願意花時間陪我一起去買菜,陪著我一起挑選今天的食材,這就是一件好事。 接下來可以換孩子,孩子可以說說看今天的他、或者我、或者我們之間,他經歷了哪一些好事?那我們一人說一件,然後一個晚上,我說三件好事、孩子說三件好事。 在這個彼此分享好事的過程,其實我們就在做「鼓勵」囉!有了鼓勵、有了正向的回憶、有了甜美幸福的時刻,孩子就能夠帶著穩定、安全入睡,晚上也比較不容易驚醒了! 今天和夥伴們分享三個生活當中,每天都可以進行的親子正念練習,你會發現正念其實就存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只是有的時候,我們生活的步調太快了,反而讓我們不斷的忽略了此時、此刻、此地、此人,我們不斷地往未來追尋,我們又不斷的懊悔著過去,卻忽略了當下。 透過正念,我們可以跟孩子重新的連結,重新的激發起,他最真實、最純然的當下心靈,而我們也會從過程當中,得到了啟發、得到了療癒。 今天謝謝你聆聽綠豆爸的幸福拼圖,如果你喜歡,邀請你追蹤還有訂閱這一個頻道,也歡迎你可以分享給親朋好友,每天我都會錄製一則幸福拼圖和你做分享,邀請你和我們一起學習幸福、邁向幸福,我們明天見,拜拜!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kmnldl0q1q80845wtxap27t/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早上我在臉書發布了一篇文章,寫到說:「自尊較低的父母,會過度在意孩子的態度,因為容易覺得孩子不尊重自己;自信較低的父母,會過度在意孩子的行為,因為容易認為孩子不值得信任。父母重建穩定的自尊和自信,才是教養孩子的基石。」 分享了這一篇之後,看到有蠻多的夥伴在下方留言,就是問到說:「要如何重建自己的自尊和自信呢?」 我想在今天的節目當中,就和夥伴們分享,這幾年我自己在重建自尊和自信的方法,提供給大家做參考,如果你覺得這些方法也想試試看,歡迎你可以跟著我一起練習,邀請你可以加入FB的「可能幸福學院」社團,在裡面我每一天都會帶著青少年一起做幸福相關的練習,你也可以一起參與哦!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kmnldl0q1q80845wtxap27t/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無論是在「非暴力溝通」,或者是在「薩提爾的冰山理論」,我們都可以發現,在行為或者觀察底下一層,我們要來覺察的就是「情緒」或是「感受」。 我們有沒有面對過,如果孩子跟我們表達他的負向感受,或者負向的念頭時,我們應該要如何的回應呢? 多數的爸媽,因為不希望孩子困在負向的情緒、感受、念頭當中,所以應該會很直覺的就告訴他:「你不要這樣想!你不需要有這樣的感受!」 所以當孩子跟你說:「我覺得好難過!」我們會不會直接就告訴他:「你不要難過啊!」 孩子說:「我好擔心喔!」我們就跟他講:「你有什麼好擔心的呢?」 這樣看似好像我們都把愛和關心傳遞給孩子,但往往我們沒有發現的,就是這樣的回應似乎也壓抑了孩子天生的感受。 我們不是故意的,因為我們從小,應該也是聽到大人這樣跟我們講吧! 如果有任何的負向感受,那就壓抑它、否定它、推開它,假裝這些負向的感受、負向的念頭不存在,這樣就好啦! 可是我們這麼多年的生命,應該也發現到,這些負向的感受、負向的念頭,它其實並沒有消失,只是暫時被我們隱藏起來,然後隨著時間,這些負向的情緒、感受或是念頭,就好像氣球一樣、就好像壓力鍋裡面的壓力一樣,越來越大、越來越大⋯⋯ 直到有一天,因為某個事情、某個狀況、某句話、或某個人的行為,我們就大爆炸了!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kmnldl0q1q80845wtxap27t/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陪伴孩子練習 ①「經常提醒孩子並幫孩子完成事物的母親,不僅剝奪了孩子的責任,也必須仰仗孩子的依賴,才能感受自己身為人母的重要性。」——魯道夫・德瑞克斯 ②「陪伴孩子練習」的步驟:首先溫和地為孩子示範並說明任務,讓孩子從旁觀摩;再來一起進行任務;然後在你的督導之下,讓孩子獨自進行任務;最後當孩子覺得自己準備好的時候,讓他自己執行任務 ③學前階段「食、衣」:孩子想吃多少自己決定、想穿幾件衣服自己決定,然後為自己的決定承擔自然結果 ④小學階段「住、行」:孩子擁有時間的主控權、能夠自己獨處一定的時間,也能自行搭乘固定路線的捷運和公車、或是擁有自行上下學的能力 ⑤中學階段「育、樂」:孩子可以將大量時間,投入在他有興趣鑽研的方向,孩子也瞭解自己的興趣,然後衍生成為休閒與玩樂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kmnldl0q1q80845wtxap27t/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你好,我是綠豆爸,歡迎收聽綠豆爸的幸福拼圖,星期二我們要分享的拼圖是「正心療癒」。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主題叫做:「刻在你心底的禁止訊息」。 什麼是禁止訊息呢?禁止訊息是來自於「TA人際溝通分析」當中的論點,也就是我們從出生之後,因為跟外在的人事物有著互動,當然特別來自於我們的原生家庭,或者是求學的經驗,在我們的潛意識裡面,我們就接收了、也相信了某一些信念。 TA將這些信念整理成為「禁止訊息」,也就是不准做什麼⋯⋯我自己把它整理成12個禁止訊息,想提供給夥伴們可以對號入座看看。在聆聽的過程,也可以反思一下:「會不會在自己的心底,也存在著這些禁止信息呢?」 首先要分享第一個禁止訊息,叫做「不准有感受」,感受跟情緒我們可以當作同義詞,我想多數的夥伴們,應該從小都有聽過大人告訴你:「不要生氣了!」「有什麼好緊張的?」「再哭就處罰你喔!」 這些話語,或者是處罰的動作,都讓我們對於自己的情緒、感受,會產生一種壓抑、否認,甚至是羞愧的感覺。 所以慢慢的我們在長大的過程,我們就不太敢讓自己有情緒、感受,我們都以為平靜、冷靜,什麼感覺、什麼感受都不要有,好像這樣才是好的。這就是我要分享的第一個禁止訊息,也就是我們從小到大,我們所接收到的「不准有感受」,反而讓我們離自己的感覺、情緒、感受越來越遙遠,然後我們活得好像是一個木頭、或是一個機器人,其實就失去了很多生而為人的喜樂了。 第二個禁止訊息叫做「不准有需要」,這一個禁止訊息在華人的社會——特別是女性的身上應該經常的出現。 大家也可以觀察你原生家庭的媽媽,是不是她經常的會壓抑自己的需要?總是為了家庭而忙碌著,當你跟她說:「你去休息啦!你先去做你自己的事啦!」你的媽媽可能會跟你說:「沒關係啦!我就是要煮飯給你吃啊!」 對於很多的媽媽來說,她會認為把家庭照顧好、把孩子照顧好是她唯一重要的事,反而也就壓抑了自己的需要。 而這樣子的信念其實也會往下傳的,所以即使到了現代,還是有蠻多的,無論是不是成為爸爸媽媽或者沒有結婚、沒有生小孩的年輕男女,其實也會認為「需要」它是不重要的,我們應該要滿足的好像是社會的期待吧?怎麼可以自己有需要的呢? 但是我們反而會用很多的物質,來滿足、來填補這些我們所忽略的需要。 有的人會使用購物的方法,很想要買東西,即使這個東西已經有了,他還想再買另外一個。 有的人會用飲食的方法,不斷的吃美食,或者大吃大喝。其實這也都是為了去填補那些,我們壓抑或者是隱藏的真正的需要,我們透過「想要」的滿足來麻痺自己。這就是第二個禁止訊息「不准有需要」,是不是都在我們的身上有發生了呢? 第三個禁止訊息是「不准像個小孩」,這個禁止訊息經常出現在有兄弟姐妹,而你是當中的老大,或者是哥哥姐姐。可能從小爸爸媽媽就會要求你要照顧弟弟妹妹,所以如果你回想過去,你可能會覺得你的童年好像是空白的,你好像就是一個小爸爸、小媽媽一樣,這樣子的回憶真的會讓你有些痛苦,因為童年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很珍貴的時期。 另外也會有的家庭是,爸爸、媽媽自己本身並不想要擔負爸爸媽媽的責任,所以他會想要小孩趕快長大、趕快獨立、趕快能夠照顧自己,盡量不要來煩我,所以我們就延伸出了第四個禁止訊息叫做「不准親近」。 「不准親近」的禁止訊息,往往發生在家庭的成員比較忙碌的——為了工作、為了賺錢、為了生活——爸媽總是忽略孩子的需要,一方面要求孩子不準像個小孩、趕快長大;另外 一方面也希望孩子不要來煩他、不要來找他,自己把自己照顧好。 其實這樣子的父母,他的內心也是受傷的、也是匱乏的,所以對他來講,跟孩子過度的親近,反而會讓他感覺到很不舒服、很不習慣,這個就是「不准親近」的禁止訊息,它會一代接著一代的往下傳。 再來第五個要分享的是「不准長大」,相對於「不准像個小孩」,這個禁止訊息就是希望孩子可以留在小時候最可愛的樣子、最聽話、都可以照著爸爸媽媽意思去做的那個模樣,所以他反而不希望孩子有自主獨立的能力,最好都是由爸爸媽媽來照顧你。 這樣的壞處,當然就會造成孩子沒有辦法長出自己的能力,終有一天爸媽會離開他,孩子也就失去了自己照顧自己的能力,他必須要去依靠另外的人。 從「不准長大」延伸第六個禁止訊息叫做「不准健康」,有的父母會藉由照顧孩子,來滿足自己的價值,最好照顧孩子的方法,當然就是孩子的身體,所以其實這樣的父母他們希望孩子總是體弱多病,這樣自己就能夠有更多照顧孩子的機會,當然這是一個潛意識的傳遞,孩子的身體真的就會體弱多病嗎?有的時候在這樣的教養氛圍底下,孩子真的還特別容易生病呢! 或者有的孩子身體會容易過敏,但是爸爸、媽媽也沒有要孩子自己懂得如何照顧自己的身體,他會藉由他來告訴孩子、他來決定孩子的飲食、決定孩子的作息,來證明自己的價值。孩子所感受到的就是自己永遠沒有辦法健康。 第七個禁止訊息叫做「不准思考」,跟「不准長大」的禁止訊息也有一些類似,對於這樣子的爸媽來說,孩子如果懂的思考,那就會叛逆了、就會不聽話了,這樣爸媽就失去掌控孩子的能力,所以爸媽並不希望孩子有自己的想法,當孩子提出自己的意見,爸媽就會否決、就會打壓,要孩子聽話照做,長期下來,孩子真的會變成一個不思考的人。 第八個禁止訊息叫做「不准重要」,對於部分的爸媽來說,他才是家庭當中最重要的那個人!怎麼可以讓孩子剝奪了自己的王位呢?所以他會不斷的傳遞出:「你不是重要的!我才是重要的!你是不好的!我才是好的!你沒有能力,聽我的就對了!」 所以也跟前一個「不准思考」的禁止訊息類似,它衍生出來的就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夠被重視,也會影響到孩子的自尊和自信的發展,直到長大之後,這樣子的人都會對自己沒有自信,甚至容易出現「冒牌者症候群」,因為過去的經驗告訴他,他是不重要的啊!別人比較重要!所以他也很難堅持自己的想法,或是去達到自己的夢想。 第九個禁止訊息叫做「不准成功」,很多夥伴第一次聽到這個禁止訊息會很納悶:「會有爸媽希望孩子失敗嗎?」如果你能夠回頭想一想剛才的不准長大、不准思考、不准重要,那你大概就能理解了。 因為當孩子成功了,或許爸媽就會覺得自己黯淡了,所以這也來自於,如果身為父母的人,他自己的自尊和自信不足夠的時候,他其實也不會樂見孩子的自尊和自信有充足的發展。 所以每當孩子要成功之前,可能爸爸、媽媽就會採取一些干預的手段,其實在演藝圈,或許我們有機會看到類似的案例,我這邊就不提供了,大家可以猜猜看有哪一些星爸和星媽,當他的孩子即將要邁向成功的過程,但對他來講就會開始出手製造一些狀況,他其實為的並不是要阻止孩子的成功,而是他希望自己能夠有價值、自己是重要的。 所以這些禁止訊息,也可在原生家庭的爸爸媽媽身上,然後它就像是一個炸彈一樣,一代的傳給一代,然後在每一個世代都爆炸。 第十個禁止訊息整合了上面的各項禁止訊息,叫做「不准做任何事」。我們或許也會有這樣的回憶畫面,就是當我們跟爸爸、媽媽、或者老師說,我們想做什麼的時候,然後爸爸、媽媽和老師就會說「不准」。 這樣的「不准」如果經常的出現在生活的各個層面,我們就會刻下了這個「不准做任何事」的禁止訊息,也就是我們會覺得多做多錯,那不如不做,所以這樣的禁止訊息,會讓一個人長大的歷程當中,他很難突破自己的舒適圈,甚至他會封閉自己,他會只挑自己安全的事情來做,因為他的內在潛意識裡存在著「不准做任何事」的禁止訊息。 第十一個禁止訊息叫做「不准作你自己」,其實這個禁止訊息在華人的社會應該也是頻繁地出現,每當我們想要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可能爸媽就會說那個沒有辦法賺到錢啦!沒有辦法養家活口啦!所以不要做那件事! 其實跟前一個禁止訊息也有點像,但甚至更深的一層,比如說有的夥伴在性別的認同上,他不是生理性別的認同,他心裡有另外的性別認同,可是爸媽不一定能夠接受。 所以這個「不准做你自己」經常的會出現在親子的衝突當中,也就是每當孩子想要展現他自己的風格,就會被爸媽出言或者出手制止。 長期下來,有的人就突破了、叛逆了,然後衝出這樣的限制做自己,可是換來的或許也是親子關係的決裂。 當然有更多的夥伴就會接受了「不准做自己」的禁止訊息,然後生命的一輩子,都在成為別人所期待的模樣,只有在午夜夢迴的時候,會暗自流淚,覺得這並不是真正的我。 最後一個,也就是第十二個禁止訊息,是一個很深、很重的訊息,叫做「不准活」。 「不准活」非常的沉重,但他卻有可能是在原生家庭當中,很輕易脫口而出的話語。 比如像是:「要不是生了你,我現在的生活會多麼美好啊!」「要不是因為有了你,我跟先生怎麼會吵架呢?」「如果你沒有出生,我早就拿到碩士、博士學位了!我早就拿到百萬年薪了!」 這些話語都共同圍繞著一個訊息,就是「你的出生害了我!」 當孩子不斷的接收到這樣的訊息,他就會認定自己的生命不但沒有價值,甚至還造成了爸爸媽媽的痛苦,所以這種「不准活」的禁止訊息就很容易刻在孩子的心裡,隨著他長大,他的自傷或者自殘的機會相對的也會變得比較多,但他可能不知道其實是從小就被灌輸了這樣的訊息。 今天和夥伴們分享這十二個禁止訊息,可能有的夥伴在聆聽的過程,因為對號入座的關係,會覺得有點沉重,記得先安撫你自己:「這不是你的錯」,這些訊息是來自於過去,他們或許覺得是為了我們好,他們或許是在滿足自己的需要、在滿足自己的價值或者是權力。 現在我們長大了,我們擁有可以改寫自己內在訊息的能力,當然並不容易,可是我們可以先讓自己知道說:「我發現我有這幾個禁止訊息,那我可不可以把不准拿掉呢?」 當我發現我有「不准有感受」,我能不能從今天開始「有感受」呢? 當我發現我有「不准重要」的禁止訊息,那我可以從今天開始「讓自己覺得重要」啊! 這就是「正心療癒」再搭配上另外一塊幸福拼圖,叫做「正向行動」。 當我們回到過去,發現了我們的傷痕,我們可以試著安撫自己,我們可以試著療癒自己,同時我們也可以透過正向行動,來讓自己擁有更好的生命。 我們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我們的爸媽、我們在教育過程當中遇到的老師、我們生命當中遇到的一切⋯⋯,我們都把他當成禮物,都把他當成讓我們成為現在的自己的一種養份,它都是過程。 最終回到我們自己,「我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呢?我想要成為什麼樣的自己呢?」試著發現在自己心底的這些禁止訊息,然後試著把不准拿掉,或許你會發現,從今天開始你就擁有了真正的自由! 今天的正心療癒,和夥伴們分享十二個禁止信息,也鼓勵夥伴持續的自我覺察、自我療癒,祝福你! 我們在幸福的路上,一起學習、一起努力!如果你喜歡綠豆爸的幸福拼圖,歡迎你訂閱,並分享給你的親朋好友,期待我們都往更幸福的自己前進!每一天我們都會有一個幸福拼圖和你分享。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kmnldl0q1q80845wtxap27t/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EP10【正念同在】我不想練習正念,不行嗎? 你好,我是綠豆爸,歡迎收聽綠豆爸的幸福拼圖,星期一我們要分享的拼圖是「正念同在」。 我自己練習正念到今年已經邁入第四年了,不過我自己知道正念應該是早在十年前,就有朋友跟我分享正念減壓的系統。 但是當年的我,其實並沒有想要練習正念,在這四年我自己在推動正念同在的過程中,其實也遇到很多的夥伴問我說:「一定要練正念嗎?我就不想要練習正念不行嗎?」 答案「當然是可以的呀!」所有的練習,當然都要來自於你自己有意願,它才會對你產生幫助。 就跟十年前的我一樣,如果當年有人強迫我要來練習正念,那我應該會很反感吧!我應該會更不想要接觸正念這一個東西吧! 無論別人怎麼跟你說正唸的好、正念的優點,重要的是你自己有這樣的意願,那才會對你有幫助。 所以今天這一集的節目,是特別要錄給還不想練習正念的朋友。 當然你會想說綠豆爸是不是要說服你呢?其實我覺得我並沒有要說服,而是我一直跟很多的夥伴分享到:「這就是一個緣份吧!」有的時候你先知道有一個對你好的東西,比如說正念對你來說是一個好的東西,那現在你要不要用?你可以先放著啊!但是你知道有正念這件事情。 像我自己也是,我在十多年前就知道了正念,可是一直到四年前我去拜訪一位朋友,然後他就跟我聊到,最近的他在練習正念。 我說:「啊!這個我以前有聽過,但我一直沒有要練習」,然後當時的他跟我分享了一本書,是胡君梅老師的《正念減壓自學全書》,我覺得:「嗯!這本書還蠻有趣的!」然後裡面有很多的內容,看起來好像可以來嘗試看看。 結果才試了沒有多久,在我的生活當中就面對到一個極度有壓力的事件,當下的我就想到了我的朋友跟我分享「正念減壓」,它可以減壓,所以我就拿來試試看,那試了之後就發現,好像對我當下的壓力的確有一些幫助。 也就從那一刻開始,我才正式的開始練習正念,所以這就是我講的「緣份」啊!不一定急著現在就要開始練習正念。 那想要跟大家聊一下,就是「正念到底可以帶給我們什麼幫助?」這邊有一個很哲學、或者很弔詭的問題,就是當我們期待正念要來帶給我們幫助的時候,它就不是正念了,有沒有很奇怪呢? 所以我通常都會笑稱說,正念其實它並不帶著目的,我們也不要帶著說,練習正念可以達到什麼效果、或者減少什麼病痛、減少煩惱、減少壓力⋯⋯ 當我們帶有這樣的目的性的時候,其實正念它就不再那麼單純,所以我們練習的正念也就會變得比較複雜,然後我們可能也會三不五時的就不要練習了,因為你可能覺得這個目的沒有了,例如我最近沒有壓力,那我就不用練正念囉! 所以這是一個很弔詭的哲學問題,就是正念本身,它其實並不帶有目的性。正念如果我們從這個正念減壓的創始人,就是卡巴金博士,他對於正念的定義,就是要「時時刻刻、然後有意識,不帶評判的,保持對於當下,留心的覺察」。 這個有意識,然後不帶評判,然後又要對於當下留心的覺察,每一個詞都是重點。但每一個詞對於現在忙碌的現代人來說,也都是挑戰。 甚至我們為什麼不會想要練習正念?我自己的覺察,跟我自己帶學生的觀察的過程,其實它是一種「自我的防衛」。 我們在防衛什麼?可能有來自幾個狀況。 第一個是我們小時候,有被大人說:「你要乖乖坐好」這樣子的經驗,我們一定是不喜歡這樣的經驗,因為我們會被大人要求,就代表我們可能想要活潑、想要好動、想要出去玩,但是卻被大人說你要乖乖坐好,所以很多夥伴在談到正念的第一個入門的障礙,就是他要坐好,那我不喜歡坐好,因為馬上那個從小的回憶,好像被罰坐的回憶就冒出來,所以這是很多夥伴的第一個遇到的關卡。 那第二個就是正念好像「什麼事都不做」,我們從小到大的教育養成,就是告訴我們要不斷的行動、不斷的做些,什麼好像才是一個好的人。當我們如果什麼事都不做,我們就會被大人認為我們在發呆、在放空、在做白日夢,然後這樣是沒有生產力的。所以很多的夥伴,特別是事業有成、或者很有效率,然後做事的步調非常快的夥伴,其實剛開始聽到正念的時候也會有一個障礙,就是正念好像什麼事都沒有做,這樣好像浪費時間? 通常會遇到的第三個障礙,就是當我們坐下來了,當我們真的要開始就正念了,我們這時候會覺得「好無聊喔!」怎麼都沒有什麼聲光刺激啦?不然播個音樂來聽聽好了、放個影片來看看好了。這個是多數人會遇到的第三個障礙,就是我們從小很少有跟自己——真正的自己——獨處的機會,當我們一個人的時候,我們很容易覺得它是無聊的,而且如果小的時候,我們一個人通常都會感覺到:爸爸媽媽在忙,然後我們是孤獨的,也沒有人喜歡孤獨的感覺,所以當我們要練習正念,我們就發現這是我一個人,這樣好像有點無聊、有點孤獨,我想擺脫這樣的狀態,所以我就不要練習正念了。 大概會觀察到這個都跟過去有關,也就是曾經在生命中發生的事件,它現在影響著我們。 不過這也正好是正念它很有力量的地方,也就是正念要帶給我們的,其實是對於「當下」,也就是「此時此刻」:就是這一秒鐘。我們前一秒鐘已經過去了,我們的上一口呼吸已經過去了,我們現在吸到的這一口氣,已經不是上一口的呼吸、不是上一口的空氣了。 所以我在剛開始練習正念的時候,我往往把它當作是一個哲學問題在思考,然後我也去回想為什麼以前的我會排斥?我就找出了剛才我們講三個障礙,我有第四個我所發現到的障礙,就是我曾經有遇過一些朋友,他們可能進入到某些算是身心靈的課程或組織,但是我就發現,他們好像就失去了在真實生活當中的力量,就是他有點拋家棄子,然後就只為了到山裡面然後進行一個月的這種靈修之類的。 我發現在也是來自於過去的生命經驗,就是在我周遭有這樣的人,然後讓我覺得他好不負責任喔!他怎麼都不管他的孩子?不管他的那個先生?他就拋夫棄子,然後之後到山裡面去了呢?所以當時的我也把正念跟這樣子的靈修畫上等號。 我覺得運氣還蠻好的,是因為我看的第一本書就是胡君梅老師的書,她寫的就是「當代的正念」,也就是來自於卡巴金博士的正念減壓系統。 所以她在談的並沒有任何的宗教色彩,也沒有這種好像靈修、這種看不見的力量的色彩。 所以它反而是說服了我,從一種科學的角度,然後它也讓我知道說:我們往往都被過去所困住,就像我剛剛講的,其實很多的障礙都來自於過去;然後再來我們又寄託於未來,我們總是對未來會有希望、會有計劃;但如果是不好的,我們對未來有擔憂、有煩惱。 所以雖然我們都是活在此時此刻,但我們的人其實被過去、還有未來所拉扯著。那我們就很難專心的,在現在這一個時刻、在這個當下,好好的去展現自己。 所以我印象中,我給自己的第一個練習,就是我要能夠試著放下過去,對於過去的這種經驗、或者是不好的回憶,我先承認它都存在,但我不要再緊抓著它,我試著稍微鬆手。 對於未來,就是放下那樣子的焦慮、緊張、煩惱,我試著把每一刻、每一個當下,我試著把它做好,因為我在想,如果我把每一個當下都過好,那我到了下一刻,現在這個當下就成為了過去,那我過去就不會後悔。 我如果把每一個當下都過好,是不是也奠定了我未來的基礎?所以我也不用擔心未來了。 所以當時的我,就從這一個「當下」的詞,我開始做練習、我開始做理解,也就是我試著放下過去、放下未來,我好好的在當下,和自己所做的事,或者念頭也好、情緒感受也好,就是和那一個當下的自己好好的相處。 和當下的自己相處,一樣會遇到剛才的障礙,比如說覺得無聊啊!覺得浪費時間啊!所以我就讓自己實際去參與了台灣正念工坊,就是陳德中老師他所帶領的課程,這是我的第二位老師。 我實際去的時候就發現,原來我跟自己的距離是遙遠的,明明我就是我自己啊!為什麼我跟自己的距離卻是遙遠的? 因為我對自己的身體其實並不了解,然後過去只要身體有一點點不舒服,比如說哪裡痠、哪裡麻啦,我就想要趕快調整 ,或者我甚至會沒有發現,一直到很久之後才會知道。 透過正念工坊的工作坊課程當中,我就慢慢的透過「身體掃描」,我開始去關注、去關心我的身體的各個部位,這個動作是以前從來沒有做過的。 也很美好的,是過去的我在睡眠上一直不容易入睡,然後因為開始練習了「身體掃描」,我就發現每一次我在做身體掃描,大概才做不到五分鐘吧!我怎麼就睡著了? 所以以前刻意的想要達到睡著的狀態,反而達不到。現在當我的專注力不在睡著上面,而是回到我自己的身體——通常我都從左腳開始,然後經常的是,還沒有掃描完右腳,兩隻腳還沒有掃描完,我就已經睡著了,因為隔天起來的時候,我就只記得我好像到右腳的膝蓋,或者到右腳的大腿吧! 我就去感覺皮膚跟床鋪接觸、跟被子接觸、或者是空氣的溫度,有了這樣子,讓我從一個原本很難入睡,然後卻因為練習了身體掃描,變得很容易就可以睡著、很輕鬆就可以睡著,其實又再次的增強了我對於正念的好奇。 可是又回到前面所講的,今天如果我是為了治療我的失眠而來練習正念,我猜可能就會沒有效果。 因為正念其是在談的就是我專注於我的身體我,不要被念頭所帶著走。可是如果我今天是為了治療失眠,我來練正念,我就一定會一直去想說:「我怎麼還沒有睡著?現在不是正念已經練了、已經聽了幾分鐘了嗎?怎麼還沒有睡著了?」我們越是強迫自己睡著,我們的心念就會越煩躁,然後大腦就越活躍,然後我們就更難睡著了。 後來我慢慢發現到,就是原來正念要帶給我的,其實它是「往內去尋找」,所以有的夥伴也會談到一個詞叫做「內觀」。 我覺得「內觀」和「正念」是有非常多雷同的地方,真是對於初學者來說,你把它劃上等號都可以。 也就是我們以前都習慣打開眼睛看到外面的世界,那現在我們要打開另外一對眼睛,就是往我們的身體裡面看,我們試著看到我們自己。 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奇妙的體驗,因為事實上我並沒有辦法用眼睛來看到我的身體裡面,我又不是X光機,我也沒有透視眼,更何況是一些看不到的,像是情緒、念頭、想法、需要⋯⋯這些都看不到。 可是我後來發現,如果我經常的透過最簡單的,也就是現在我還活著,就代表我一定有「呼吸」,所以我可以先回到呼吸,就跟自己開始做連結。 因為呼吸是一個很自主的行動,其實我們沒有辦法控制,就像我們現在要憋氣,我們頂多憋個30秒、1分鐘,我們身體就會強迫我們要呼吸。 你會發現,一方面我們說我們是自己身體的主人,但其實我們沒有辦法控制不要呼吸,甚至我們現在想要大口呼吸、或者呼吸要急促一點,其實我們現在也不一定做得到。 或者比如說我們運動完之後,呼吸不是很急嗎?然後我們就告訴自己說:「好,我現在一秒之內,我馬上要變的是很慢的呼吸!」你會發現也做不到,因為呼吸它就是我們身體很自主的反應,它除了維繫我們的生命之外,其實我覺得透過呼吸,它可以讓我——「我」這個意識,就是大腦中「我」這個意識——跟我們的身體連上線,就是透過呼吸,讓我跟我的身體連結在一起,這個是後來我自己的體悟。 所以就能夠發現說,為什麼那麼多的正念練習,會跟呼吸有關。 因為第一個,沒有呼吸,我們的生命其實也就結束了;那第二個,呼吸其實就是身體最自主的反應,我們其實我們很容易去違背我們身體的需要,比如說睡眠這件事,每個人的身體可能都有一定時間需要的睡眠,但是我們經常因為各種的因素,我們就減少了我們的睡眠時間,但是呼吸這件事,我們很難因為別的因素,我們就減少我們的呼吸,對不對? 所以我覺得呼吸,它是一個可以讓我們跟自己更接近、然後更加連結的一個很好的⋯⋯要說他是工具嗎?好像也不能算是工具,但是我們就可以透過呼吸來接近自己、來認識自己。 所以像近期我們在幸福學院有進行正念練習,然後教練們也把我們的練習錄了音檔還有分享,就發現原來呼吸帶進來的不只是氧氣、排出去的不只是二氧化碳,我們也可以透過呼吸把祝福帶進來,然後把心中的一些不舒服排出去。 所以呼吸是一個不用花錢,也不用額外準備,它就是在我們身上的東西,這可以經常的運用。 談了那麼多,其實就是想跟目前還沒有辦法練習正念的夥伴說的是,真的不用急、也不用強迫自己,你先知道有一個叫做「正念」的這一個方法、或是這個東西,它對你會有幫助、對你會有好處,可能現階段的你,因為各種的因素,特別是來自於過去的經驗,或者對於我們自己的疏離感——我們其實跟自己有點陌生——那正念因為會讓我們跟自己,是完全的坦誠相見,所以其實很多夥伴,第一次要面對自己的時候,其實是很緊張、然後甚至帶有一點恐懼的。 所以可能現在的你還沒有準備好,就接納還沒有準備好的自己啊! 然後你知道有這一個正念,然後你知道綠豆爸的幸福拼圖,星期一都會跟大家分享一則正念同在的Podcast,你就放著聽聽看;然後幸福學院那邊也有正念練習的音檔 ,你也可以放著聽聽看,你想練習就練習、你不想練習就不要練習。 但是去想想看說:「為什麼我那麼排斥?還是我要不要試著練習看看?」練習覺得也沒有什麼效果,那就再放著,大概就是這樣。 我覺得正念是我這四年來,對我來說非常重要的禮物,可是就像我講的,如果沒有了一連串的事件:我沒有去拜訪我的朋友,我的朋友沒有跟我分享《正念減壓自學全書》,我在生活上面沒有遇到一個極度有壓力的事件⋯⋯那我猜可能到現在,我也還沒有練習正念吧! 所以跟所有線上的夥伴分享,無論你開始練習、或者你還沒有開始練習正念,都沒有關係,我們試著接納自己,我們試著開始放下「一定有什麼是我一定要做」、「一定要」或者是「應該要」的這種枷鎖,我們放下來,我們更加的跟自己的直覺,我們現在的直覺覺得那來練習看看就做,我們現在的直覺覺得現在不要練習,那就不要做,其實就是這麼簡單、這麼單純。 不過禮拜一的正念同在,我當然還是會分享這四年我自己練習的經驗。所以如果你對於正念同在有興趣的夥伴,也歡迎你在每個星期一可以持續的收聽綠豆爸的幸福拼圖。 如果你喜歡,可以按下訂閱,也可以分享給你的親朋好友。每一天我都會錄製一段幸福拼圖的音檔和你做分享,也希望我們可以一起學習幸福、一起邁向幸福!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kmnldl0q1q80845wtxap27t/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你好,我是綠豆爸,歡迎來到綠豆爸的幸福拼圖,先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星期五我們要分享的幸福拼圖是「正向行動」,我們挑選來自塔爾・班夏哈的《快樂練習本》,每一周有一個正向行動的練習。 這一週的練習叫做「休養生息」,剛好符合我們端午連假三天。 不知道這三天的假期,你是怎麼安排自己的生活呢?會讓自己的身體好好的休息?還是會有更多忙碌的行程呢? 過去我們總認為放假,就是讓我們的腦身心靈獲得一定程度的休息,為了下一周工作或是生活來充電。 不過現代人的生活真的很繁忙,反而到了假日的時候,或許我們想要放縱自己,更勝於放鬆自己。 過去的我也是如此,總是在假期的時候生活作息大亂,像是很晚睡覺,或是甚至熬夜都不睡覺,當然到了星期一要工作的時候,就沒有精神了。 我也曾經做過,在假日的時候暴飲暴食,或者一整天都沒有吃東西、沒有喝水,也就造成我的身體在假期過後,反而會更不舒服。 後來我開始和自己的身體相處,才了解到說,原來身體需要的就是一個規律穩定健康的生活作息。 所以像現在的我,即使是假日,我仍然維持睡覺的時間和平時,一樣起床的時間也和平時一樣,用餐、喝水也和平時一樣,也就是我在生理這個層次的需求滿足,是讓它和平常一樣的穩定。 當然我在其他生活方面,我就會安排一些放鬆的活動,比如說今天早上我就跑去看了捍衛戰士的電影,這就是讓我自己可以放鬆的活動之一。 那你呢?今天的你有沒有安排讓自己可以好好放鬆的活動呢?還是白天因為端午節的關係反而更忙碌了呢? 如果可以,我想邀請你在這三天的連假當中,至少安排個半天以上的時間,可以好好的調養自己的身體還有心理。如果可以的話,甚至連你的靈性、你的真我,都可以好好的讓它放鬆、滿足跟休息。 每一個人修養生息的方法都不同,重要的是找到善待自己的方式。 我帶著一群青少年一起學習,我也發現很多時候到了放假,他們想要有完全的自由來決定他的生活。可是這個自由,往往來自於跟爸爸、媽媽要求他們所做的生活作息背道而馳。 多數的爸媽應該都希望孩子有穩定的作息,所以孩子為了爭取自由反而讓作息不穩定。多數的爸媽希望孩子早睡早起,所以孩子們為了爭取自由反而讓自己晚睡晚起⋯⋯ 這是一個很特別的現象,但或許也是每一個家庭,都有可能會面對到的狀況,我就會想到以前的我,好像也是如此。 我們都以為平常的生活,是被大人所控制,所以到了假日,我們就想要完全的掌握在自己的手裡。 只是孩子在掌握時間的同時,卻忽略了要好好的照顧自己。 所以像我們跟學生們分享的八個「自立的鑰匙」,當中有兩把鑰匙我們就把它放在一起,就是「自由跟自愛」。 我們跟學生分享道說:「真正的自由,其實是要在自愛的基礎上;換言之,當我們沒有辦法自愛、沒有辦法愛惜自己的腦身心靈,其實我們也不是享有真正的自由,我們在做的其實只是叛逆而已!」 回到我們大人的身上,會不會因為工作了一整週,我們在假日也想要叛逆呢? 要如何找到可以滿足自己各個層次的需要?這個絕對會是我們想要好好照顧自己的人,需要去思考跟練習的課題。 有可能是在生理上的滿足,有可能是在心理上的滿足,有可能去逛個街,有可能聽個音樂,可以看的小說,可以做個SPA⋯⋯任何的活動,只要你覺得可以讓自己的腦身心靈放鬆,對你來說,它都是一個好的活動。 試著安排出時間在每一天,不只是假期,在平日的時間也都可以安排至少有10分鐘以上的時間,是屬於你自己的,是屬於可以讓你好好照顧自己、好好休養生息的時間。 如果你不知道這個時間要做什麼,那我會邀請你跟我一起練習「正念同在」。 你可以利用每天的5分鐘、10分鐘、30分鐘⋯⋯都可以,你可以選擇任何一個「正念同在」的活動,好好的和自己相處。 過去的我會覺得做正念好無聊喔!好像什麼事都沒有做! 現在的我才知道,原來正念就是在「跟我自己相處」,以前的我會覺得無聊,是因為我自己太無聊了,所以我總要用外在的東西——影片、音樂⋯⋯來告訴自己:「我並不無聊」。 現在我可以和真正的自己共處,所以無論是5分鐘、10分鐘、甚至1個小時的正念,對我來說都不再無聊,因為我可以從我的身體、從我的感官可以有更多的好奇、更多的探索,去發現原來我有這麼奇妙的感覺,原來我可以覺察到這麼多元的聲音、或者是觸覺上的感受,有太多可以做了⋯⋯ 甚至現在的我,還會把正念同在放在生活當中,所以在洗澡的時候也可以正念,做家事的時候也可以正念,這樣就可以讓我在無時無刻當中,隨時地對自己充電。 邀請你好好的幫自己找到可以充電的方式,好好的讓自己每一天的能量,都是處於你自己舒服的位置,不要過度的消耗、也不會過度的亢奮,找到那個最平衡的位置,每一天你都會感覺到很幸福! 再次祝福你,也邀請你繼續的聆聽綠豆爸的幸福拼圖,如果你喜歡這個節目,歡迎你訂閱,還可以分享給你的親朋好友,我們每一天都會錄製一段幸福拼圖的內容和你做分享,讓我們一起邁向幸福!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kmnldl0q1q80845wtxap27t/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kmnldl0q1q80845wtxap27t/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父母行動卡6:善用邏輯結果邏輯結果,是在自然結果無法自然發生、或是自然結果是我們和孩子無法承擔的情況下,需要由我們運用「智慧」來設計和行為有「邏輯關連」的行為結果邏輯結果常常被誤用成「偽裝的處罰」,因此除非很確定自己的心態和行動,都符合教養觀念卡和父母行動卡,否則建議不要使用舉例:孩子飯吃的很慢,若我們說等一下不準看電視,吃飯跟看電視是兩件事,沒有邏輯關連,是「偽裝的處罰」孩子飯吃的很慢,邏輯結果可以是媽媽在時間到了之後,溫和且堅定地收走飯菜即可邏輯結果需要在事前,利用家庭會議的時間(或類似的平等對話)互相討論決定再執行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kmnldl0q1q80845wtxap27t/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kmnldl0q1q80845wtxap27t/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kmnldl0q1q80845wtxap27t/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kmnldl0q1q80845wtxap27t/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kmnldl0q1q80845wtxap27t/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幸福教養 第21週] 教養觀念卡6|尊重和欣賞彼此 ①尊重不是尊敬,不是以上位者的姿態,要求下位者言聽計從。尊重是合作的、平等的、互相的 ②尊重需要由我們以身教示範給孩子,沒有被充分尊重過的孩子,也很難尊重他人 ③在尊重孩子的同時,我們也要尊重自己,理解自己也有需要,在有限的資源下,滿足自己和孩子彼此的需要 ④欣賞是看到孩子的優勢和亮點,肯定彼此帶著愛和善意的出發點,以言語、行動、眼神、表情傳達出對孩子的欽佩與悅納 ⑤在欣賞孩子的同時,我們也要欣賞自己,不要將自己的行動視為理所當然,而是欣賞自己的用心和努力,多肯定自己的付出與貢獻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kmnldl0q1q80845wtxap27t/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我是綠豆爸 這三年持續和夥伴分享 #正念同在 的理念和作法 也收到許多網友的訊息詢問: 正念同在是什麼? 為什麼正向教養之前,要先練習正念同在? 要如何在家自學正念同在? 有推薦的影片或書籍嗎? 秋學的第一個幸福話題 我想和大家分享正念同在的自學資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好好照顧自己 #可能幸福教養學 #教養觀念卡-1成為父母之後,我們的第一順位不是孩子就是家庭,讓我們不自覺地忽略了自己就像搭乘飛機時的安全宣導,要先戴好自己的氧氣面罩後,再幫孩子戴上。我們必須理解:「唯有先把自己照顧好,才有餘力去照顧別人」每天安排和自己的單獨約會時間與空間,發展出自己的興趣與愛好,讓自己充電留意某些看似自由、實際則是傷害或耗損自己身心的行為,例如:熬夜、滑手機覺察心裡的「你應該」訊息,若在照顧自己時有浮現罪惡感,那是來自於過往的束縛,試著鬆綁這些道德枷鎖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kmnldl0q1q80845wtxap27t/comments 如果睡得飽 誰還需要每天喝咖啡? 如果愛得夠 誰還需要沉溺在手機?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kmnldl0q1q80845wtxap27t/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幸福之書:擺脫煩惱,如何度過生活不順遂的指南熱銷亞洲350萬冊長踞各大書店排行榜 阿德勒心理學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作者岸見一郎親身教導,如何度過「生活不順遂」的指南工作、戀愛、育兒、照護……回答所有煩惱,令人茅塞頓開的人生諮商如何通往幸福的道路,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的作者岸見一郎在本書中列舉21個讀者諮詢的問題。利用面對問題時的想法及選擇,將諮詢者救出絕望深淵,而不是往錯誤的方向進行。岸見一郎不會對諮詢者說:「你一定要這麼做。」而是指引幾個不會通往不幸的方向,讓諮詢者選擇決定。因為「何謂幸福?」,最終的決定者「是你自己」! ●為了幸福,所有挫折的經驗都絕對必要 ●不是每個人都非得志向遠大、埋頭苦幹不可 ●成功會被模仿,會被嫉妒,但幸福不會遭受嫉妒 ●自卑感讓愛情不易被看見 ●吵架不逞強,不迎合他人期待的勇氣 ●人際關係的問題,都是因為一腳泥濘踩進他人的課題所引起的 ●人生到了最後,所謂的名聲或野心根本不具任何意義 ●人類的價值不是只靠才華或能力就可以衡量。光是活著便已經有價值 ●自己的價值自己決定。無法像換購手機一樣把自己當成道具給換掉。 ●不管別人怎麼稱讚你,都不會讓你的價值攀升 ●能夠將虛偽的幸福像脫掉外套一般捨去的人,是幸福的 ●人不是為了工作而活。是為了幸福地活著而工作 ●戀愛能不能長久,只是個結果,並不是目標 ●不視他人為可怕的存在,要相信他人在必要的時候會向我伸出援手 ●辛酸的過去已經「不存在」,要有放下的勇氣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