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真會客室

<p>想聽具實務性、知識性和趣味性的基督教廣播節目?「維真會客室」是你會喜歡的節目。這個節目是由美國洛杉磯正道福音神學院小花老師主持的談話性節目。初期內容,會搭配維真音樂事工(https://www.facebook.com/regentministry/),邀請基督教音樂敬拜帶領者和詩歌創作者來談音樂敬拜的相關題目。每集節目約30分鐘。以後還會規劃更多與教會實務相關議題的節目。 <br /> <br />節目主持人簡介: <br />小花老師是舊約教授,過去曾任電視節目執行製作、廣播新聞節目主持人、並報導文學雜誌的資深撰述。如需進一步瞭解,請到正道福音神學的學院網頁:https://www.les.edu/blog/portfolio-item/dr-daisy-tsai-zh/ <br /> <br />歡迎您關心或為我們禱告。 <br />如果有興趣參與這個事工,請與我們聯絡: <br />電郵:regentministry@gmail.com <br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regentministry/ <br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regentministry <br />Website:https://www.regentministry.org/ <br /> <br />維真事工奉獻資訊: <br /> <br />郵寄支票 <br />支票抬頭請寫: Regent Ministry <br />地址:12429 195th Street, Cerritos CA 90703 <br /> <br />Paypal <br />https://paypal.me/regentministry <br /> <br />Zelle <br />regentministry@gmail.com <br /> <br />Powered by <a href="https://firstory.me">Firstory Hosting</a></p>

EP014-2 從被丟棄與誤解的教會寶藏—聖詩集 省思「反客為主」的當代教會音樂敬拜與會眾唱詩:從聖詩學到全人關懷的瑋儀老師

從被丟棄與誤解的教會寶藏—聖詩集 省思「反客為主」的當代教會音樂敬拜與會眾唱詩:從聖詩學到全人關懷的瑋儀老師 蔡玉玲教授 「聖詩集」,是教會珍貴寶藏,是歷世歷代信徒文學的精華、神學的開花、與靈性的結果。如今,不少被放在傳統教會座位間蒙塵,與老舊的紙本聖經一起,成為教會屬靈意象的襯托裝飾。即或偶被翻動,當代信徒可能當它是本歌詞難懂、旋律不熟,沒什麼人唱的「歌本」。 這其實是對「聖詩集」缺乏正確認識,也因近代敬拜讚美的淺碟文化影響所致。第十四集維真會客室邀請黃瑋儀老師與我們討論聖詩集對會眾唱詩的重要性。瑋儀老師獲美國加州金門神學院(*參以下附註)教會音樂碩士,目前是角聲癌症協會的全人關懷師。從研究聖詩學的音樂人到成為全人關懷師,瑋儀老師正是對教會音樂與基督徒信仰有深刻真實體驗的生命導師。 「聖詩集」所收納的聖詩,是教會信仰傳承重要的一部份。聖詩的作者經常是文學與神學涵養兼備者;詩歌是他們在生命中經歷信仰,靈性深被陶塑後創作的見證精華。誠如瑋儀老師在節目中說的:聖詩,是歷代詩人與神有深刻關係、和神交通所寫出來的。這樣的詩歌能提升靈性,強化信仰。這正是當代一些敬拜讚美的短歌所難以比擬的。 聖詩學關注歌詞內容多過音樂風格與類型的探討。會眾在敬拜中對神頌唱些什麼樣的歌詞內容,是教會應當關切的重要議題。瑋儀老師與小明、小花在這集節目中,探討聖詩集的重要性、並從中省思當代「反客為主」的音樂敬拜與會眾唱詩,值得弟兄姊妹、牧長和敬拜帶領者一起深思: 一、會眾唱詩的詩歌,歌詞應文學與神學兼備,是靈性與信仰深刻經歷後的生命見證。 二、歷代宗派與教會所彙整收錄的「聖詩集」或詩歌本,是上述一的創作集成。會眾唱這樣的詩歌,是傳承《使徒信經》中「聖徒相通」的意涵與使命。能亙古傳唱、雋永不歇的詩歌,才會收錄於「聖詩集」中,以這樣的詩歌敬拜,是神聖莊嚴,靈與真理的敬拜。 三、「聖詩集」是動態,而非靜態存在。它可以增補、修訂和更新。如同維真事工一直呼籲的:聖詩可新譯、新編、新譜和新唱。它們絕非過時古董,它們是基督教歷世歷代信仰見證的精華集成,信徒應繼續收納、整編和傳遞。小明老師以「我們家財萬貫,卻到外面乞討」回應,一語道出當代教會拋棄「聖詩集」寶藏,擁抱和追逐一些缺乏文學與神學厚實根基的淺短詩歌。讓會眾唱這類詩歌,難以深化靈性、厚實生命。 四、聖詩集中的詩歌歌詞常是按節循序漸進鋪陳神學。教會有時為節省時間,挑一首聖詩某幾節或單、雙數節來唱,未嚴謹考慮:是否造成會眾頌唱時,無法連貫神學的思想與表達。聖詩集中的詩歌歌詞是按節循序漸進鋪陳神學。令人遺憾的是:有些當代教會領唱,以時間不夠或嫌聖詩節數多,不想唱;卻又寧可讓會眾不斷反覆繞唱一些缺乏神學深意的副歌和橋段。有時會眾都唱累唱虛了,台上還在賣力堆砌想要的高潮。這是反客為主的敬拜。 五、教會主日敬拜中頌讚的「主體」是會眾,神應是唯一「客體」觀眾。某些當代音樂敬拜,會眾常成為「客體」觀賞者或局外人。過多推陳出新、未經沉澱篩選的現代詩歌目不暇給,只要領唱覺得旋律好聽,常立馬選來要會眾唱;殊不知歌詞不熟、神學不明、曲調陌生,會眾光追歌詞看都來不及,只能隨意搭唱,有些人或就放棄不唱,這已經失去主日會眾唱詩的意義,也不是在頌讚敬拜神。 六、當今教會更是需要「聖詩集」、詩歌本或詩歌庫來重建正確的音樂敬拜與會眾唱詩。它們是經禱告深思、沉澱篩選,分門別類後,按照教會音樂敬拜所需整理的文獻寶庫。如果每週都由不同領唱,各憑喜好東西南北隨意挑選,教會難以建立起好的會眾唱詩與頌讚敬拜,更遑論靈性更新與生命成長。教會不需要跟流行般地去追逐一些個人或樂團不斷推出的新歌和新專輯。每一首新歌推出,不管旋律再美,音樂再動聽,都應經過有神學訓練與文學根基的教牧同工審核篩選。因為會眾唱詩,是為頌讚敬拜神,不是領唱或個人為抒發或有感動就好。維真事工一直呼籲:教會要建立會眾唱詩的詩歌庫或清單。可以是長期、年度或季度的,也可以不斷修訂更新。 七、一些現代詩歌作者本身缺乏文學與神學的紮實根底。詩歌創作,有時是歌手和樂手以自己的喜好或最近流行樂風,先譜曲後再填詞;在缺乏神學涵養與生命歷練下,歌詞出現東拼西湊意念和詞彙的情況屢見不鮮,神學主題不明或紛亂的不少。有些現代詩歌切分音多,歌手表現沒問題,卻不適合一般會眾唱詩。專業歌手和樂手經過錄音室反覆練習,在台上從容自在演出,容易造成歌手和樂手成了敬拜主體的現象。台下會眾對歌手、樂手和音樂本身的推崇喜愛,常多過自身對神應有的專注敬拜,反讓自己成了敬拜觀賞的客體。主客顛倒的當代詩歌敬拜令人擔憂。 會眾唱詩是基督教信仰表達的重要一環,對靈命塑造與生命建造更具重大影響力。我們呼籲當代基督徒和教會重視。維真事工願意為眾華人教會建立線上電子詩歌庫,這樣的事工需要聘請專人一起來製作,且工程浩大。如果您有感動,願意為這個事工奉獻,請註明是為「建立線上詩歌庫」奉獻。 願神祝福。 註*:金門神學院前身為Golden Gate Baptist Theological Seminary,後更名為Gateway Seminary。 維真會客室PODCAST :https://open.firstory.me/user/regentministry-podcast/platforms EP14 上集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l7p32v0805d401wm0kw667ku/platforms EP14 下集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l7p3bd5t05d601wmhmm6fn2l/platforms 單集完整內容以及影像訪談紀錄歡迎至維真事工 Youtube 頻道觀看 :https://youtu.be/taMIZ3wBqJ0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09-05
21:52

EP014-1 從被丟棄與誤解的教會寶藏—聖詩集 省思「反客為主」的當代教會音樂敬拜與會眾唱詩:從聖詩學到全人關懷的瑋儀老師

從被丟棄與誤解的教會寶藏—聖詩集 省思「反客為主」的當代教會音樂敬拜與會眾唱詩:從聖詩學到全人關懷的瑋儀老師 蔡玉玲教授 「聖詩集」,是教會珍貴寶藏,是歷世歷代信徒文學的精華、神學的開花、與靈性的結果。如今,不少被放在傳統教會座位間蒙塵,與老舊的紙本聖經一起,成為教會屬靈意象的襯托裝飾。即或偶被翻動,當代信徒可能當它是本歌詞難懂、旋律不熟,沒什麼人唱的「歌本」。 這其實是對「聖詩集」缺乏正確認識,也因近代敬拜讚美的淺碟文化影響所致。第十四集維真會客室邀請黃瑋儀老師與我們討論聖詩集對會眾唱詩的重要性。瑋儀老師獲美國加州金門神學院(*參以下附註)教會音樂碩士,目前是角聲癌症協會的全人關懷師。從研究聖詩學的音樂人到成為全人關懷師,瑋儀老師正是對教會音樂與基督徒信仰有深刻真實體驗的生命導師。 「聖詩集」所收納的聖詩,是教會信仰傳承重要的一部份。聖詩的作者經常是文學與神學涵養兼備者;詩歌是他們在生命中經歷信仰,靈性深被陶塑後創作的見證精華。誠如瑋儀老師在節目中說的:聖詩,是歷代詩人與神有深刻關係、和神交通所寫出來的。這樣的詩歌能提升靈性,強化信仰。這正是當代一些敬拜讚美的短歌所難以比擬的。 聖詩學關注歌詞內容多過音樂風格與類型的探討。會眾在敬拜中對神頌唱些什麼樣的歌詞內容,是教會應當關切的重要議題。瑋儀老師與小明、小花在這集節目中,探討聖詩集的重要性、並從中省思當代「反客為主」的音樂敬拜與會眾唱詩,值得弟兄姊妹、牧長和敬拜帶領者一起深思: 一、會眾唱詩的詩歌,歌詞應文學與神學兼備,是靈性與信仰深刻經歷後的生命見證。 二、歷代宗派與教會所彙整收錄的「聖詩集」或詩歌本,是上述一的創作集成。會眾唱這樣的詩歌,是傳承《使徒信經》中「聖徒相通」的意涵與使命。能亙古傳唱、雋永不歇的詩歌,才會收錄於「聖詩集」中,以這樣的詩歌敬拜,是神聖莊嚴,靈與真理的敬拜。 三、「聖詩集」是動態,而非靜態存在。它可以增補、修訂和更新。如同維真事工一直呼籲的:聖詩可新譯、新編、新譜和新唱。它們絕非過時古董,它們是基督教歷世歷代信仰見證的精華集成,信徒應繼續收納、整編和傳遞。小明老師以「我們家財萬貫,卻到外面乞討」回應,一語道出當代教會拋棄「聖詩集」寶藏,擁抱和追逐一些缺乏文學與神學厚實根基的淺短詩歌。讓會眾唱這類詩歌,難以深化靈性、厚實生命。 四、聖詩集中的詩歌歌詞常是按節循序漸進鋪陳神學。教會有時為節省時間,挑一首聖詩某幾節或單、雙數節來唱,未嚴謹考慮:是否造成會眾頌唱時,無法連貫神學的思想與表達。聖詩集中的詩歌歌詞是按節循序漸進鋪陳神學。令人遺憾的是:有些當代教會領唱,以時間不夠或嫌聖詩節數多,不想唱;卻又寧可讓會眾不斷反覆繞唱一些缺乏神學深意的副歌和橋段。有時會眾都唱累唱虛了,台上還在賣力堆砌想要的高潮。這是反客為主的敬拜。 五、教會主日敬拜中頌讚的「主體」是會眾,神應是唯一「客體」觀眾。某些當代音樂敬拜,會眾常成為「客體」觀賞者或局外人。過多推陳出新、未經沉澱篩選的現代詩歌目不暇給,只要領唱覺得旋律好聽,常立馬選來要會眾唱;殊不知歌詞不熟、神學不明、曲調陌生,會眾光追歌詞看都來不及,只能隨意搭唱,有些人或就放棄不唱,這已經失去主日會眾唱詩的意義,也不是在頌讚敬拜神。 六、當今教會更是需要「聖詩集」、詩歌本或詩歌庫來重建正確的音樂敬拜與會眾唱詩。它們是經禱告深思、沉澱篩選,分門別類後,按照教會音樂敬拜所需整理的文獻寶庫。如果每週都由不同領唱,各憑喜好東西南北隨意挑選,教會難以建立起好的會眾唱詩與頌讚敬拜,更遑論靈性更新與生命成長。教會不需要跟流行般地去追逐一些個人或樂團不斷推出的新歌和新專輯。每一首新歌推出,不管旋律再美,音樂再動聽,都應經過有神學訓練與文學根基的教牧同工審核篩選。因為會眾唱詩,是為頌讚敬拜神,不是領唱或個人為抒發或有感動就好。維真事工一直呼籲:教會要建立會眾唱詩的詩歌庫或清單。可以是長期、年度或季度的,也可以不斷修訂更新。 七、一些現代詩歌作者本身缺乏文學與神學的紮實根底。詩歌創作,有時是歌手和樂手以自己的喜好或最近流行樂風,先譜曲後再填詞;在缺乏神學涵養與生命歷練下,歌詞出現東拼西湊意念和詞彙的情況屢見不鮮,神學主題不明或紛亂的不少。有些現代詩歌切分音多,歌手表現沒問題,卻不適合一般會眾唱詩。專業歌手和樂手經過錄音室反覆練習,在台上從容自在演出,容易造成歌手和樂手成了敬拜主體的現象。台下會眾對歌手、樂手和音樂本身的推崇喜愛,常多過自身對神應有的專注敬拜,反讓自己成了敬拜觀賞的客體。主客顛倒的當代詩歌敬拜令人擔憂。 會眾唱詩是基督教信仰表達的重要一環,對靈命塑造與生命建造更具重大影響力。我們呼籲當代基督徒和教會重視。維真事工願意為眾華人教會建立線上電子詩歌庫,這樣的事工需要聘請專人一起來製作,且工程浩大。如果您有感動,願意為這個事工奉獻,請註明是為「建立線上詩歌庫」奉獻。 願神祝福。 註*:金門神學院前身為Golden Gate Baptist Theological Seminary,後更名為Gateway Seminary。 維真會客室PODCAST :https://open.firstory.me/user/regentministry-podcast/platforms EP14 上集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l7p32v0805d401wm0kw667ku/platforms EP14 下集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l7p3bd5t05d601wmhmm6fn2l/platforms 單集完整內容以及影像訪談紀錄歡迎至維真事工 Youtube 頻道觀看 :https://youtu.be/taMIZ3wBqJ0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09-05
25:05

EP013-2 無聲勝有聲:器樂在敬拜中的角色 「沒有聲音的那一段彈得最棒!」:以器樂事奉神的洪儷珊教授(下)

無聲勝有聲:器樂在敬拜中的角色 「沒有聲音的那一段彈得最棒!」:以器樂事奉神的洪儷珊教授 蔡玉玲教授 現代音樂敬拜中,器樂扮演的角色,可能勝過教會歷史上更多時期。以前可以清唱、四聲部唱、或簡單一、兩樣樂器,會眾就能頌唱。今天,沒有器樂伴奏,大家好像不太能唱,甚至是不會唱。 器樂在敬拜中應該扮演的角色就是「伴奏」嗎? 這一集的維真會客室,我們邀請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 Hopkins University)鋼琴演奏博士、現任教美國拜歐拉基督教大學(Biola University)的洪儷珊教授,談她如何以器樂遇見神、認識神並服事神的經歷,並器樂在福音傳遞與事奉、和音樂敬拜中所應有的角色。 儷珊老師是我們邀請的第一位基督徒鋼琴演奏家,她是一個不斷在音樂中經歷神帶領的人。音樂可以使人認識神,人可以在音樂中經歷神;就像馬丁路德說的:「美妙的音樂是先知的藝術,可以平息心靈的躁動; 這是上帝賜給我們最宏偉、最令人愉悅的禮物之一。」 在台灣念音樂班時儷珊聽到人生第一首基督教詩歌:「我知誰掌管明天」,又聽到「與主接近」,即或不認識這位主是誰;她深深驚艷於世界上怎麼有這麼美的音樂和好聽的歌;她興奮地反覆彈奏和頌唱。她在音樂中與神相遇,卻還不認識祂。 音樂班高材生的壓力,彷彿不能彈琴或彈得若不是最頂尖,自己就沒有活著的意義般;那種藝術家常想要找的至善至美至真存在,卻遍尋不著;連最愛的音樂都像是隔著一層幽暗般烏雲籠罩,心中痛苦無助。直到來美國讀書,在教會聽到聖詩,儷珊眼淚不停地落下,卻是釋放。信主受洗後,重擔全脫落。過去,把音樂當神的她,在認識創造音樂的神之後,才真正認識敬拜的對象。 她開始經歷神藉由她的演奏傳遞信息。一次演奏完,一群人哭了,她以為自己彈得很糟,沒想到這群人告訴她,他們才經歷失喪摯愛之痛,剛剛在巴哈的樂曲中他們受到安慰。學古典音樂的人都知道:巴哈在他樂曲手稿最後會簽上SDG(拉丁文soli deo gloria,中文是榮耀唯獨歸神)。巴哈是提醒自己:音樂和音樂人,都不應當竊取創造音樂的神所當得的榮耀。 儷珊老師學習更多敬虔禱告向神求問每次演奏會要彈的曲目,讓神帶領每一場音樂演奏會;求神透過所彈奏樂音向人說話,感動人歸主、心靈受安慰、生命得激勵。她求神將感動巴哈和孟德爾頌這些敬虔基督徒音樂家的心也感動她,唯願神的榮耀被高舉。儷珊老師在音樂中與神相遇、被神塑造的生命與演奏,經常打動聽眾的靈魂。上集的豐富見證分享,既精彩又感人。 下集主要談器樂在音樂敬拜中的角色。很多時候,教會音樂敬拜常把鋼琴當成「伴奏」,儷珊老師分享道:鋼琴是樂器之王,它可以模仿不同的樂器聲音,可以在音樂敬拜中主導和帶領會眾頌唱敬拜。有一次,她以鋼琴帶領會眾頌唱時,她知道會眾已經被帶到神面前,她停下來不彈,讓會眾自己與神相遇。那一刻,全場感動不已。會後,一位姊妹告訴她:「你今天彈得最棒的時候就是沒有聲音的那一段。」儷珊回憶笑道:「沒有彈的時候是彈得最好的時候!」 器樂不是一個配合的角色而已,它是可以主導敬拜,可以變化和豐富整個敬拜的層次;但它也可以消失—當個人和團體在敬拜中與神相遇。不需要樂音,只有神人相交。 當器樂敬拜帶領者清楚聖詩本身述說的神學與感動、在聖靈帶領下,可以無聲勝有聲。敬拜神,可以是這樣的奇妙與奧妙。好的敬拜是使人生命紮根於神的重要性便是這樣。 美好的團體敬拜是個體成為一體、同時「心被恩感歌頌『神』」(西3:16)。神,是敬拜的中心。不再是我,不再有我;以致我們願意更加委身基督、委身教會。唯願更多基督徒經歷這樣的敬拜,我們就不致於有點挫折就問神在哪裡?或認為神不聽我的禱告! 音樂敬拜的確是需要禱告、預備和排練,但不是刻意思考如何製造人為想要的高潮,或模仿某些音樂會的迷人效果。有時,那就是人的音效,不是聖靈的引領。 這場疫情,會不會是神要我們省思:當待在有天花板的聖殿中敬拜神,我們卻在傳唱些缺乏神學根基的歌、跟著流行歌手演唱會模式的帶領、以「我」為中心的敬拜充斥教會,熱鬧有餘、敬虔不足、神學貧乏。這樣的敬拜,神是否喜悅?這樣的事奉,是否真在高舉神的榮耀。不是質疑誰,而是我們都當深深省察。求神憐憫我們:回轉歸向祂~ 教會今天充滿各種屬靈的道理和聲音,卻非常缺乏真實和正確的敬拜教導。好的敬拜可以塑造靈性、激發生命,更新事奉。21世紀的教會復興不是不可能,最需要的是忠於聖經、合於真理的敬拜與事奉。 敬拜無他,維真而已! 歡迎收聽、歡迎轉傳,歡迎奉獻;懇請禱告與支持。許多美好的傳統聖詩需要新譯、新譜和新唱,更多的敬拜和事奉神學的主題需要被教導和認識。 維真會客室PODCAST :https://open.firstory.me/user/regentministry-podcast/platforms 單集完整內容以及影像訪談紀錄歡迎至維真事工 Youtube 頻道觀看:https://youtu.be/8rw8gmpEicM 第十一集開始有完整錄像訪談記錄影片。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01-27
34:44

EP013-1 無聲勝有聲:器樂在敬拜中的角色 「沒有聲音的那一段彈得最棒!」:以器樂事奉神的洪儷珊教授(上)

無聲勝有聲:器樂在敬拜中的角色 「沒有聲音的那一段彈得最棒!」:以器樂事奉神的洪儷珊教授 蔡玉玲教授 現代音樂敬拜中,器樂扮演的角色,可能勝過教會歷史上更多時期。以前可以清唱、四聲部唱、或簡單一、兩樣樂器,會眾就能頌唱。今天,沒有器樂伴奏,大家好像不太能唱,甚至是不會唱。 器樂在敬拜中應該扮演的角色就是「伴奏」嗎? 這一集的維真會客室,我們邀請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 Hopkins University)鋼琴演奏博士、現任教美國拜歐拉基督教大學(Biola University)的洪儷珊教授,談她如何以器樂遇見神、認識神並服事神的經歷,並器樂在福音傳遞與事奉、和音樂敬拜中所應有的角色。 儷珊老師是我們邀請的第一位基督徒鋼琴演奏家,她是一個不斷在音樂中經歷神帶領的人。音樂可以使人認識神,人可以在音樂中經歷神;就像馬丁路德說的:「美妙的音樂是先知的藝術,可以平息心靈的躁動; 這是上帝賜給我們最宏偉、最令人愉悅的禮物之一。」 在台灣念音樂班時儷珊聽到人生第一首基督教詩歌:「我知誰掌管明天」,又聽到「與主接近」,即或不認識這位主是誰;她深深驚艷於世界上怎麼有這麼美的音樂和好聽的歌;她興奮地反覆彈奏和頌唱。她在音樂中與神相遇,卻還不認識祂。 音樂班高材生的壓力,彷彿不能彈琴或彈得若不是最頂尖,自己就沒有活著的意義般;那種藝術家常想要找的至善至美至真存在,卻遍尋不著;連最愛的音樂都像是隔著一層幽暗般烏雲籠罩,心中痛苦無助。直到來美國讀書,在教會聽到聖詩,儷珊眼淚不停地落下,卻是釋放。信主受洗後,重擔全脫落。過去,把音樂當神的她,在認識創造音樂的神之後,才真正認識敬拜的對象。 她開始經歷神藉由她的演奏傳遞信息。一次演奏完,一群人哭了,她以為自己彈得很糟,沒想到這群人告訴她,他們才經歷失喪摯愛之痛,剛剛在巴哈的樂曲中他們受到安慰。學古典音樂的人都知道:巴哈在他樂曲手稿最後會簽上SDG(拉丁文soli deo gloria,中文是榮耀唯獨歸神)。巴哈是提醒自己:音樂和音樂人,都不應當竊取創造音樂的神所當得的榮耀。 儷珊老師學習更多敬虔禱告向神求問每次演奏會要彈的曲目,讓神帶領每一場音樂演奏會;求神透過所彈奏樂音向人說話,感動人歸主、心靈受安慰、生命得激勵。她求神將感動巴哈和孟德爾頌這些敬虔基督徒音樂家的心也感動她,唯願神的榮耀被高舉。儷珊老師在音樂中與神相遇、被神塑造的生命與演奏,經常打動聽眾的靈魂。上集的豐富見證分享,既精彩又感人。 下集主要談器樂在音樂敬拜中的角色。很多時候,教會音樂敬拜常把鋼琴當成「伴奏」,儷珊老師分享道:鋼琴是樂器之王,它可以模仿不同的樂器聲音,可以在音樂敬拜中主導和帶領會眾頌唱敬拜。有一次,她以鋼琴帶領會眾頌唱時,她知道會眾已經被帶到神面前,她停下來不彈,讓會眾自己與神相遇。那一刻,全場感動不已。會後,一位姊妹告訴她:「你今天彈得最棒的時候就是沒有聲音的那一段。」儷珊回憶笑道:「沒有彈的時候是彈得最好的時候!」 器樂不是一個配合的角色而已,它是可以主導敬拜,可以變化和豐富整個敬拜的層次;但它也可以消失—當個人和團體在敬拜中與神相遇。不需要樂音,只有神人相交。 當器樂敬拜帶領者清楚聖詩本身述說的神學與感動、在聖靈帶領下,可以無聲勝有聲。敬拜神,可以是這樣的奇妙與奧妙。好的敬拜是使人生命紮根於神的重要性便是這樣。 美好的團體敬拜是個體成為一體、同時「心被恩感歌頌『神』」(西3:16)。神,是敬拜的中心。不再是我,不再有我;以致我們願意更加委身基督、委身教會。唯願更多基督徒經歷這樣的敬拜,我們就不致於有點挫折就問神在哪裡?或認為神不聽我的禱告! 音樂敬拜的確是需要禱告、預備和排練,但不是刻意思考如何製造人為想要的高潮,或模仿某些音樂會的迷人效果。有時,那就是人的音效,不是聖靈的引領。 這場疫情,會不會是神要我們省思:當待在有天花板的聖殿中敬拜神,我們卻在傳唱些缺乏神學根基的歌、跟著流行歌手演唱會模式的帶領、以「我」為中心的敬拜充斥教會,熱鬧有餘、敬虔不足、神學貧乏。這樣的敬拜,神是否喜悅?這樣的事奉,是否真在高舉神的榮耀。不是質疑誰,而是我們都當深深省察。求神憐憫我們:回轉歸向祂~ 教會今天充滿各種屬靈的道理和聲音,卻非常缺乏真實和正確的敬拜教導。好的敬拜可以塑造靈性、激發生命,更新事奉。21世紀的教會復興不是不可能,最需要的是忠於聖經、合於真理的敬拜與事奉。 敬拜無他,維真而已! 歡迎收聽、歡迎轉傳,歡迎奉獻;懇請禱告與支持。許多美好的傳統聖詩需要新譯、新譜和新唱,更多的敬拜和事奉神學的主題需要被教導和認識。 維真會客室PODCAST :https://open.firstory.me/user/regentministry-podcast/platforms 單集完整內容以及影像訪談紀錄歡迎至維真事工 Youtube 頻道觀看:https://youtu.be/8rw8gmpEicM 第十一集開始有完整錄像訪談記錄影片。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01-27
28:27

EP012-2 音樂敬拜帶領者的典範:隱藏自己、高舉我神 -「為音樂而生、為音樂而死」到「為主而聲、為主而事」的浩賢牧師 (下)

音樂敬拜帶領者的典範:隱藏自己、高舉我神 「為音樂而生、為音樂而死」到「為主而聲、為主而事」的浩賢牧師 蔡玉玲教授 基督徒蒙恩得救,就是要來敬拜和事奉神;不是等著排隊上天堂。  敬拜和事奉不是牧長、同工和敬虔基督徒的專屬,而是每一個基督徒都應該渴慕的。唯有在敬拜和事奉中,基督徒的生命才能更豐盛、喜樂和滿足。就像John Piper說的「我們在神裡面最滿足時,就是神得著最大榮耀時。」(God is most glorified in us when we are most satisfied in him) 他,曾經驕傲地對牧師說:「我是為音樂而生、為音樂而死。」經過15年的聲樂與歌劇訓練,拿到博士學位的鄭浩賢牧師,想著要去大學教書、去歌劇院唱歌,一展雄才。面對神的呼召,他問神:我不能週末,五、六、日有三天事奉你就好,這樣不行嗎?一定要全部嗎?神不僅要他全然獻身服事且要他完全獻「聲」--單單為祂唱歌。最後他不僅全然順服,並且深深體驗到敬拜帶領,是要帶領所有人注目於神並經歷神。音樂人喜歡掌聲和榮耀歸自己,但他體認到掌聲和榮耀一定要歸神。浩賢牧師發現那樣的滿足,遠遠超越過去在台上演唱自己獲得掌聲與榮耀的滿足。 1990年代,浩賢牧師和許多當時的教會一樣,掙扎於教會敬拜音樂的何去何從。簡而言之,就是一場新舊之爭:新的想法如是否該揚棄傳統詩班;保守教會又難以接受演唱會/夜總會用的「鼓」搬到大堂上用作敬拜演奏,許多現代敬拜讚美詩歌取代聖詩成為主日敬拜詩歌。詳參維真會客室第七集介紹這段時間的音樂敬拜歷史的演變背景。 儘管用新的方法、新的樂器(吉他和鼓等),一開始,好像有些改變,但過一陣子,就沉寂了;他又嘗試一些新的改變,但興奮一陣子,又恢復平淡了。他向神禱告求問,神問他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要他反思:「我是不是一個敬拜神的人。」 他領悟到:「我是一個帶敬拜的人,但我想的方法,還是音樂的方法。」 他開始安靜學習讓自己成為一個敬拜的人,自己先有好的個人敬拜時間。默想的時候、靈修的時候,運用詩歌來思考神。求神用詩歌向他說話、用詩歌聽他禱告。慢慢地,他發覺神在塑造他成為一個敬拜的人。「也很奇妙地,」浩賢牧師說道:「當我改變成為一個敬拜的人的時候,我的會眾也開始改變了。」「我們的會眾開始改變。敬拜,比較開始有活力、活潑。看到他們不僅歌唱,也在心靈的深處跟神相交。」 浩賢牧師在這一集的訪談中,有他將近25年來專注於音樂敬拜服事的深刻體驗與創立新心音樂事工的分享。訪談中有無數精彩話語,都值得筆記珍藏,僅舉幾例: 「我們音樂人都很習慣舞臺。我們(指教會)需要音樂人。但是他們要知道這是一個台,但這是一個祭台。」 「歌劇家掌聲不斷,當天回家掌聲還在,第二天就要再去找掌聲。」 「當看見弟兄姊妹生命的成長,聽到一個天上來的掌聲,那是永恆的掌聲,是沒有辦法比的。當你聽過那個掌聲以後,你就發現什麼大歌劇院都是小的、第二天就沒有了,最多第三天就沒有了。」 「聽過神說:『我喜悅你,我愛你』,你就不再有任何的掙扎。」 「我還是要用盡一切才能(音樂表演與帶領音樂敬拜相同地要用盡一切神給的恩賜才能),把他們(會眾)的注意力拉到那位為我死、為我復活的主的身上。當他們的眼睛看到主耶穌,這樣子我的工作就是做得最好的時候;且不單是我,是我的團隊也是一樣。」 上集中,非常多重要的音樂敬拜理念與服事概念,浩賢牧師以謙卑自省又幽默風趣方式傾囊相授、熱切分享。殷殷勸導帶領敬拜者要學會從音樂人轉換成敬拜者,一定要隱藏自己、高舉我神。下集,浩賢牧師分享音樂教育的重要、牧師們應如何看重教會音樂、以及如何牧養教會的音樂人! 請您立刻點擊收聽這集的訪談內容,聽完後更請轉傳出去、邀請更多關心和帶領音樂敬拜的專業或業餘同工來聽,這一集,牧師和長老更是要聽! 維真會客室第十二集: 上集: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xfbyleh022y08273iyn8d2v/platforms 下集: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xfc6gf502qc082716onlee9/platforms 單集完整內容以及影像訪談紀錄歡迎至維真事工 Youtube 頻道觀看:https://youtu.be/IRkLTEm0j_w 第十一集開始有完整錄像訪談記錄影片。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2-21
28:07

EP012-1 音樂敬拜帶領者的典範:隱藏自己、高舉我神 -「為音樂而生、為音樂而死」到「為主而聲、為主而事」的浩賢牧師(上)

音樂敬拜帶領者的典範:隱藏自己、高舉我神 「為音樂而生、為音樂而死」到「為主而聲、為主而事」的浩賢牧師 蔡玉玲教授 基督徒蒙恩得救,就是要來敬拜和事奉神;不是等著排隊上天堂。  敬拜和事奉不是牧長、同工和敬虔基督徒的專屬,而是每一個基督徒都應該渴慕的。唯有在敬拜和事奉中,基督徒的生命才能更豐盛、喜樂和滿足。就像John Piper說的「我們在神裡面最滿足時,就是神得著最大榮耀時。」(God is most glorified in us when we are most satisfied in him) 他,曾經驕傲地對牧師說:「我是為音樂而生、為音樂而死。」經過15年的聲樂與歌劇訓練,拿到博士學位的鄭浩賢牧師,想著要去大學教書、去歌劇院唱歌,一展雄才。面對神的呼召,他問神:我不能週末,五、六、日有三天事奉你就好,這樣不行嗎?一定要全部嗎?神不僅要他全然獻身服事且要他完全獻「聲」--單單為祂唱歌。最後他不僅全然順服,並且深深體驗到敬拜帶領,是要帶領所有人注目於神並經歷神。音樂人喜歡掌聲和榮耀歸自己,但他體認到掌聲和榮耀一定要歸神。浩賢牧師發現那樣的滿足,遠遠超越過去在台上演唱自己獲得掌聲與榮耀的滿足。 1990年代,浩賢牧師和許多當時的教會一樣,掙扎於教會敬拜音樂的何去何從。簡而言之,就是一場新舊之爭:新的想法如是否該揚棄傳統詩班;保守教會又難以接受演唱會/夜總會用的「鼓」搬到大堂上用作敬拜演奏,許多現代敬拜讚美詩歌取代聖詩成為主日敬拜詩歌。詳參維真會客室第七集介紹這段時間的音樂敬拜歷史的演變背景。 儘管用新的方法、新的樂器(吉他和鼓等),一開始,好像有些改變,但過一陣子,就沉寂了;他又嘗試一些新的改變,但興奮一陣子,又恢復平淡了。他向神禱告求問,神問他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要他反思:「我是不是一個敬拜神的人。」 他領悟到:「我是一個帶敬拜的人,但我想的方法,還是音樂的方法。」 他開始安靜學習讓自己成為一個敬拜的人,自己先有好的個人敬拜時間。默想的時候、靈修的時候,運用詩歌來思考神。求神用詩歌向他說話、用詩歌聽他禱告。慢慢地,他發覺神在塑造他成為一個敬拜的人。「也很奇妙地,」浩賢牧師說道:「當我改變成為一個敬拜的人的時候,我的會眾也開始改變了。」「我們的會眾開始改變。敬拜,比較開始有活力、活潑。看到他們不僅歌唱,也在心靈的深處跟神相交。」 浩賢牧師在這一集的訪談中,有他將近25年來專注於音樂敬拜服事的深刻體驗與創立新心音樂事工的分享。訪談中有無數精彩話語,都值得筆記珍藏,僅舉幾例: 「我們音樂人都很習慣舞臺。我們(指教會)需要音樂人。但是他們要知道這是一個台,但這是一個祭台。」 「歌劇家掌聲不斷,當天回家掌聲還在,第二天就要再去找掌聲。」 「當看見弟兄姊妹生命的成長,聽到一個天上來的掌聲,那是永恆的掌聲,是沒有辦法比的。當你聽過那個掌聲以後,你就發現什麼大歌劇院都是小的、第二天就沒有了,最多第三天就沒有了。」 「聽過神說:『我喜悅你,我愛你』,你就不再有任何的掙扎。」 「我還是要用盡一切才能(音樂表演與帶領音樂敬拜相同地要用盡一切神給的恩賜才能),把他們(會眾)的注意力拉到那位為我死、為我復活的主的身上。當他們的眼睛看到主耶穌,這樣子我的工作就是做得最好的時候;且不單是我,是我的團隊也是一樣。」 上集中,非常多重要的音樂敬拜理念與服事概念,浩賢牧師以謙卑自省又幽默風趣方式傾囊相授、熱切分享。殷殷勸導帶領敬拜者要學會從音樂人轉換成敬拜者,一定要隱藏自己、高舉我神。下集,浩賢牧師分享音樂教育的重要、牧師們應如何看重教會音樂、以及如何牧養教會的音樂人! 請您立刻點擊收聽這集的訪談內容,聽完後更請轉傳出去、邀請更多關心和帶領音樂敬拜的專業或業餘同工來聽,這一集,牧師和長老更是要聽! 維真會客室第十二集: 上集: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xfbyleh022y08273iyn8d2v/platforms 下集: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xfc6gf502qc082716onlee9/platforms 單集完整內容以及影像訪談紀錄歡迎至維真事工 Youtube 頻道觀看:https://youtu.be/IRkLTEm0j_w 第十一集開始有完整錄像訪談記錄影片。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2-21
25:44

EP011-1 以生命親吻地土‧以詩歌演繹福音-鴻文的人和歌(上)

維真會客室第十一集 以生命親吻地土‧以詩歌演繹福音-鴻文的人和歌 蔡玉玲教授 一個懷孕的年輕女孩引爆手榴彈自殺,以兩條生命的血肉模糊,對殘酷戰爭的蹂躪,發出絕望的吶喊與控訴。這樣的畫面令他震撼哀泣;他禱告並開始寫下這樣的歌詞: 「為這塊土地,我誠心祈禱,願主的真理,若光全地遍照!」 從戰亂的泰緬邊境返台進入機場,電視播放著白小燕命案,那根切斷「手指」,讓他怵目驚心,難過不已。他悲嘆土地和人都生病了。沒有救恩盼望的人充滿在世界的各個角落中。 這些震撼串連成他對生命得救的負擔與傳福音的熱情。終於,謝鴻文著手完成了目睹血腥戰場後的那個禱詞,寫成「願」這首詩歌(收錄於1997年、他的台語創作詩歌專輯「一罐香膏」中)。 維真會客室第十一集,我們再度邀請鴻文從這首「願」的創作談起(也請他當場即席演唱~)。 在當代華人詩歌創作圈子裡,沒有多少人像鴻文這樣(在節目中叫他「阿文」比較親切😊):以他的雙腳踏遍台灣鄉鎮,以夜市佈道型態、以詩歌演唱與短講方式,上山下海去親吻這塊養育他的土地,去憐愛失喪的靈魂。 每一首詩歌的創作,對阿文而言,不是刻意的寫作要給人唱;是他經歷神帶領的見聞與感動,是他對生命的紀錄。從阿文身上,我看到詩歌創作者對真理的實踐,就是最紮實的詩歌創作源頭與根基。 在鄉親與土地面前,他沒有炫麗燈光、也不擦脂抹粉,更賣不了他的詩歌音樂專輯。 有時,可能對面正在大聲誦經作法事,他在另一邊大聲傳講耶穌、大聲讚美神。他只有一個「願」望:願神的國降臨在這塊土地,願救恩臨到每一位鄉親。 鴻文粗獷的外表、質樸的聲音,充滿對鄉土和人文的關懷;是一個真正的詩人、佈道家、與宣教士(他很憨直率真,我知道這樣寫他,他會很不好意思。) 詩歌創作,無論音樂或歌詞,應該是自己實踐過後的一篇生命之道、一場與天父同悲同愛、與基督同釘十架、與聖靈同憐同行的經歷。讓聽與唱這首詩歌的人,也在生命中同蒙感動,同歷神的信實與慈愛。 我們期待更多的基督教詩歌創作是這樣的生命詩歌。 本集開始,黃奕明牧師(小明)與小花聯手主持,邀請您聆聽小花、小明與阿文一起談論以詩歌見證紀錄生命的塑造。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1-19
31:05

EP011-2 以生命親吻地土‧以詩歌演繹福音-鴻文的人和歌(下)

維真會客室第十一集 以生命親吻地土‧以詩歌演繹福音-鴻文的人和歌 蔡玉玲教授 一個懷孕的年輕女孩引爆手榴彈自殺,以兩條生命的血肉模糊,對殘酷戰爭的蹂躪,發出絕望的吶喊與控訴。這樣的畫面令他震撼哀泣;他禱告並開始寫下這樣的歌詞: 「為這塊土地,我誠心祈禱,願主的真理,若光全地遍照!」 從戰亂的泰緬邊境返台進入機場,電視播放著白小燕命案,那根切斷「手指」,讓他怵目驚心,難過不已。他悲嘆土地和人都生病了。沒有救恩盼望的人充滿在世界的各個角落中。 這些震撼串連成他對生命得救的負擔與傳福音的熱情。終於,謝鴻文著手完成了目睹血腥戰場後的那個禱詞,寫成「願」這首詩歌(收錄於1997年、他的台語創作詩歌專輯「一罐香膏」中)。 維真會客室第十一集,我們再度邀請鴻文從這首「願」的創作談起(也請他當場即席演唱~)。 在當代華人詩歌創作圈子裡,沒有多少人像鴻文這樣(在節目中叫他「阿文」比較親切😊):以他的雙腳踏遍台灣鄉鎮,以夜市佈道型態、以詩歌演唱與短講方式,上山下海去親吻這塊養育他的土地,去憐愛失喪的靈魂。 每一首詩歌的創作,對阿文而言,不是刻意的寫作要給人唱;是他經歷神帶領的見聞與感動,是他對生命的紀錄。從阿文身上,我看到詩歌創作者對真理的實踐,就是最紮實的詩歌創作源頭與根基。 在鄉親與土地面前,他沒有炫麗燈光、也不擦脂抹粉,更賣不了他的詩歌音樂專輯。 有時,可能對面正在大聲誦經作法事,他在另一邊大聲傳講耶穌、大聲讚美神。他只有一個「願」望:願神的國降臨在這塊土地,願救恩臨到每一位鄉親。 鴻文粗獷的外表、質樸的聲音,充滿對鄉土和人文的關懷;是一個真正的詩人、佈道家、與宣教士(他很憨直率真,我知道這樣寫他,他會很不好意思。) 詩歌創作,無論音樂或歌詞,應該是自己實踐過後的一篇生命之道、一場與天父同悲同愛、與基督同釘十架、與聖靈同憐同行的經歷。讓聽與唱這首詩歌的人,也在生命中同蒙感動,同歷神的信實與慈愛。 我們期待更多的基督教詩歌創作是這樣的生命詩歌。 本集開始,黃奕明牧師(小明)與小花聯手主持,邀請您聆聽小花、小明與阿文一起談論以詩歌見證紀錄生命的塑造。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1-19
25:00

EP010-3 從音樂教授到音樂傳道(下)

維真會客室:從音樂教授到音樂傳道 美學與敬拜學結合的探究 蔡玉玲教授 美,難道沒有一定的標準嗎?對於教會音樂敬拜的喜好,真的可以是青菜蘿蔔各有所好嗎?維真會客室第十集,邀請專研「美學」與「崇拜學」的楊顯基博士(Ian Yeung)為我們精彩分享。 楊博士去年剛放下十幾年的教授職務,投身教會、成為擔任「音樂傳道」。多人可能喜歡被稱為「教授」,勝過「傳道」。楊博士卻在去年接受神在他生命的新挑戰,從一個專業音樂家、一個音樂教授,決定投身成為洛杉磯國語浸信會的音樂傳道。他覺得可以成為音樂傳道,用音樂來教導和服侍信徒,會有更永恆的價值。用他自己的話說,他覺得自己像是一個「廚師在廚師學校教課,但沒在餐廳煮過一個大餐請人家吃。」他的謙遜、儒雅與幽默充滿在整個訪談中,歡迎您上線聆聽。 他對美學和崇拜學結合的探討,所提出的幾個問題都很值得我們深思:崇拜為什麼需要美學?美學會怎樣影響我們對神的崇拜?我們的神是美善的神,我們如何在音樂敬拜中經歷神的美善?當我們討論藝術或音樂,是否都是主觀判斷。可不可以或客觀的討論或對話,能不能用文字言語去解釋?教會音樂都是功能性,我們不習慣禮儀中(聖餐或收奉獻時)沒有襯底音樂。收奉獻或婚禮等崇拜時能不能沒有音樂?慈運理和清教徒都認為敬拜神可以不需要音樂的。讀歌詞是從心裡唱,而不需要從口裡面唱。音樂能不能有超越崇拜禮儀的功能性?帶領音樂崇拜者應該有什麼樣的美學觀點?音樂人可以如何有效地與沒有音樂背景的人溝通和分享? 精彩的談話內容,請上維真會客室播客第十集聆聽: 這段訪談錄音其實是六月就錄好,但是因為我的忙碌,拖至今日,對楊博士非常抱歉。他的個人網站:https://www.ianyeung.com/ 我們也謝謝很多朋友關心問候。維真會客室暫停一段時間,音樂敬拜事工的錄製暫停,是因為我們需要一點休息,同時也更多去思考和禱告我們可以為神國貢獻的方向與未來。現在,我們更清楚我們的異象與目標: 關心基督教「敬拜與事奉」的國度議題與教會事工 教會音樂與敬拜仍舊是整體教會敬拜與事奉的一部分,我們會繼續努力,如果您認可老歌新譯、新編與新唱是一個很好的構想,這個事工需要的人力和財力投入是迫切而龐大的。請為我們奉獻,也請為我們禱告。我們需要專業錄音室、錄音混音師和更多職業水平的音樂人加入。 至於更多重要的「敬拜與事奉」國度議題與教會事工,我們期望以西方福音派基督教教牧實務研究機構為標竿,致力於有正確聖經神學與基督信仰的量化研究和思考,提供教會與牧長整合性建議、策略性思考、教育訓練材料、或講座與課程等,以真正兼具理論與實務的需要。 我們在七~九月推出的調研「疫情後的教會歸位與定位」正是這個「敬拜與事奉」國度議題這個異象與目標的第一個成果,即將發表,敬請期待。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0-01
25:01

EP010-2 從音樂教授到音樂傳道(中)

維真會客室:從音樂教授到音樂傳道 美學與敬拜學結合的探究 蔡玉玲教授 美,難道沒有一定的標準嗎?對於教會音樂敬拜的喜好,真的可以是青菜蘿蔔各有所好嗎?維真會客室第十集,邀請專研「美學」與「崇拜學」的楊顯基博士(Ian Yeung)為我們精彩分享。 楊博士去年剛放下十幾年的教授職務,投身教會、成為擔任「音樂傳道」。多人可能喜歡被稱為「教授」,勝過「傳道」。楊博士卻在去年接受神在他生命的新挑戰,從一個專業音樂家、一個音樂教授,決定投身成為洛杉磯國語浸信會的音樂傳道。他覺得可以成為音樂傳道,用音樂來教導和服侍信徒,會有更永恆的價值。用他自己的話說,他覺得自己像是一個「廚師在廚師學校教課,但沒在餐廳煮過一個大餐請人家吃。」他的謙遜、儒雅與幽默充滿在整個訪談中,歡迎您上線聆聽。 他對美學和崇拜學結合的探討,所提出的幾個問題都很值得我們深思:崇拜為什麼需要美學?美學會怎樣影響我們對神的崇拜?我們的神是美善的神,我們如何在音樂敬拜中經歷神的美善?當我們討論藝術或音樂,是否都是主觀判斷。可不可以或客觀的討論或對話,能不能用文字言語去解釋?教會音樂都是功能性,我們不習慣禮儀中(聖餐或收奉獻時)沒有襯底音樂。收奉獻或婚禮等崇拜時能不能沒有音樂?慈運理和清教徒都認為敬拜神可以不需要音樂的。讀歌詞是從心裡唱,而不需要從口裡面唱。音樂能不能有超越崇拜禮儀的功能性?帶領音樂崇拜者應該有什麼樣的美學觀點?音樂人可以如何有效地與沒有音樂背景的人溝通和分享? 精彩的談話內容,請上維真會客室播客第十集聆聽: 這段訪談錄音其實是六月就錄好,但是因為我的忙碌,拖至今日,對楊博士非常抱歉。他的個人網站:https://www.ianyeung.com/ 我們也謝謝很多朋友關心問候。維真會客室暫停一段時間,音樂敬拜事工的錄製暫停,是因為我們需要一點休息,同時也更多去思考和禱告我們可以為神國貢獻的方向與未來。現在,我們更清楚我們的異象與目標: 關心基督教「敬拜與事奉」的國度議題與教會事工 教會音樂與敬拜仍舊是整體教會敬拜與事奉的一部分,我們會繼續努力,如果您認可老歌新譯、新編與新唱是一個很好的構想,這個事工需要的人力和財力投入是迫切而龐大的。請為我們奉獻,也請為我們禱告。我們需要專業錄音室、錄音混音師和更多職業水平的音樂人加入。 至於更多重要的「敬拜與事奉」國度議題與教會事工,我們期望以西方福音派基督教教牧實務研究機構為標竿,致力於有正確聖經神學與基督信仰的量化研究和思考,提供教會與牧長整合性建議、策略性思考、教育訓練材料、或講座與課程等,以真正兼具理論與實務的需要。 我們在七~九月推出的調研「疫情後的教會歸位與定位」正是這個「敬拜與事奉」國度議題這個異象與目標的第一個成果,即將發表,敬請期待。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0-01
27:35

EP010-1 從音樂教授到音樂傳道(上)

維真會客室:從音樂教授到音樂傳道 美學與敬拜學結合的探究 蔡玉玲教授 美,難道沒有一定的標準嗎?對於教會音樂敬拜的喜好,真的可以是青菜蘿蔔各有所好嗎?維真會客室第十集,邀請專研「美學」與「崇拜學」的楊顯基博士(Ian Yeung)為我們精彩分享。 楊博士去年剛放下十幾年的教授職務,投身教會、成為擔任「音樂傳道」。多人可能喜歡被稱為「教授」,勝過「傳道」。楊博士卻在去年接受神在他生命的新挑戰,從一個專業音樂家、一個音樂教授,決定投身成為洛杉磯國語浸信會的音樂傳道。他覺得可以成為音樂傳道,用音樂來教導和服侍信徒,會有更永恆的價值。用他自己的話說,他覺得自己像是一個「廚師在廚師學校教課,但沒在餐廳煮過一個大餐請人家吃。」他的謙遜、儒雅與幽默充滿在整個訪談中,歡迎您上線聆聽。 他對美學和崇拜學結合的探討,所提出的幾個問題都很值得我們深思:崇拜為什麼需要美學?美學會怎樣影響我們對神的崇拜?我們的神是美善的神,我們如何在音樂敬拜中經歷神的美善?當我們討論藝術或音樂,是否都是主觀判斷。可不可以或客觀的討論或對話,能不能用文字言語去解釋?教會音樂都是功能性,我們不習慣禮儀中(聖餐或收奉獻時)沒有襯底音樂。收奉獻或婚禮等崇拜時能不能沒有音樂?慈運理和清教徒都認為敬拜神可以不需要音樂的。讀歌詞是從心裡唱,而不需要從口裡面唱。音樂能不能有超越崇拜禮儀的功能性?帶領音樂崇拜者應該有什麼樣的美學觀點?音樂人可以如何有效地與沒有音樂背景的人溝通和分享? 精彩的談話內容,請上維真會客室播客第十集聆聽: 這段訪談錄音其實是六月就錄好,但是因為我的忙碌,拖至今日,對楊博士非常抱歉。他的個人網站:https://www.ianyeung.com/ 我們也謝謝很多朋友關心問候。維真會客室暫停一段時間,音樂敬拜事工的錄製暫停,是因為我們需要一點休息,同時也更多去思考和禱告我們可以為神國貢獻的方向與未來。現在,我們更清楚我們的異象與目標: 關心基督教「敬拜與事奉」的國度議題與教會事工 教會音樂與敬拜仍舊是整體教會敬拜與事奉的一部分,我們會繼續努力,如果您認可老歌新譯、新編與新唱是一個很好的構想,這個事工需要的人力和財力投入是迫切而龐大的。請為我們奉獻,也請為我們禱告。我們需要專業錄音室、錄音混音師和更多職業水平的音樂人加入。 至於更多重要的「敬拜與事奉」國度議題與教會事工,我們期望以西方福音派基督教教牧實務研究機構為標竿,致力於有正確聖經神學與基督信仰的量化研究和思考,提供教會與牧長整合性建議、策略性思考、教育訓練材料、或講座與課程等,以真正兼具理論與實務的需要。 我們在七~九月推出的調研「疫情後的教會歸位與定位」正是這個「敬拜與事奉」國度議題這個異象與目標的第一個成果,即將發表,敬請期待。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0-01
31:49

EP009-2 我們都能以自己身體為美好發聲器皿來唱詩歌榮耀神(下)

維真會客室第九集 我們都能以自己身體為美好發聲器皿來唱詩歌榮耀神 唱詩歌,是以自己的聲音與身體的共鳴腔融為一個合一的器皿,將自己對歌詞的詮釋與感動唱出;是身心靈一起的敬拜! 蔡玉玲教授 以自己身體為美好發聲器皿來唱詩歌榮耀神。這麼美的事情,只有基督徒(與尋求祂的人)有特權可以在神面前獻上,我們應珍惜且認真看待。 神為什麼要聽我們唱歌給祂聽?基督教信仰為何要唱詩歌? 即或瘖啞,內裡仍有屬於自己的聲音與感動,想去對神頌讚與祈求。唱詩歌,是以自己的聲音與身體的共鳴腔,融為一個合一的器皿,將自己對歌詞的詮釋唱出。這是信徒向神獻上的一個表達,也是個人最簡單可以學習身心靈合一的敬拜方式! 與神相交的美好,在詩歌敬拜中最能體會。只用嘴巴臨時看、跟著「唸唱」投影片上的歌詞,是無法享受敬拜的。 這集的播客,我們邀請《教會聖詩》的編輯者之一陳王露茜老師(Lucy老師)來與我們談唱歌和唱詩歌、唱詩歌和敬拜神兩個主題。 Lucy老師也是在初中時代就被詩班吸引,加入詩班學習和服事。熱愛唱歌的她,向神懇求:「如果祢讓我學音樂,我就以音樂來服事祢。」神傾聽她單純而美麗的禱告。迄今五十年,從未曾離開這個事奉崗位。 她說:詩班是學習謙卑最好的地方。不僅要準時來,且要用心學習和練習。唱得好的,不能突出,要融入;唱不好的,要多聽,要跟上。Lucy老師說五音不全的人,不是不會唱,是不會聽。他們要先學會聽,慢慢抓住音,才能唱。聽是很重要的。 這也是另一個很好的屬靈學習,很多時候,我們沒有在認真耐心地先聆聽和聆賞,急著唱和說,以致我們無法用好的聲音和理解來向神獻唱、為神發聲。 Lucy老師表示她教人唱歌的目的,就是要人用自己的歌聲去敬拜神。她說:「一首詩歌用來讚美,你卻沒有用到上帝給你的聲音。」、「有些人可能他自己的聲音是好的,卻不知道。」 她一針見血地指出:拿詩歌本學唱詩歌的時代,因為聽不到別人是怎麼唱的,也不就不知道如何模仿,就只能用自己的聲音來唱。 模仿並沒有不好,以前我們都學明星來唱流行歌曲。但是,神不需要聽我們模仿誰來唱歌;唱詩敬拜神,是要用自己的聲音和自己的感動與詮釋來唱,不能是模仿或也不該長期都是在當場讀詞、嘴巴有動的跟唱就好。 現在有Youtube的方便,可能可以幫助我們更快學會唱一首歌,但現在教會卻沒有幫助信徒學能更好地傾聽和運用神所創造給我們自己的聲音,能喜愛以自己的身體為發聲器皿來好好唱詩歌敬拜神、榮耀神。 這使我想到:有一次聽一首華人創作詩歌,歌詞是耶穌為我悲慘死在十架上之類的,但卻是請一個女孩以嬌聲嬌氣演唱。這個女孩聲音甜美,但她的唱腔明顯是模仿流行歌手或某福音詩歌歌手。這樣的唱腔與詮釋,讓詩歌本身想傳達苦難十架救恩的感動大大削弱,彷彿基督耶穌受釘十架,是場輕盈甜美的表演而已。 對於聲音,Lucy老師也指出:我們的聲音都有天生的限制,應該鼓勵唱屬於自己音域的聲部。有些人明明天生只能唱低音(alto或bass),但現在大家一起唱現代敬拜讚美詩歌一個單一主旋律,讓很多人無法唱他們能唱的音域,難怪主日的詩歌敬拜頌唱,變成有「開口」跟唱就好,沒有好好用自己的聲音唱,也無法在意,實屬可惜。 Lucy老師認為今天的教會如果沒有詩班或好的教會音樂教育,至少應在節期可以唱一些大的曲子,比如聖誕節唱韓德爾的彌賽亞曲。她提出一個過去的經驗:在節期時招聚一些大學生和年輕人來唱彌賽亞,告訴一些人:你就是唱alto的,你好好唱這個聲部就好。結果從練習到教會演出,這些人享受用自己的音域聲部來唱,後來,他們就愛上了這樣的唱歌方式,也明白自己的聲音是神的美好創造,喜愛按自己的聲部來唱詩敬拜神。 按自己的聲部來唱歌是最舒服暢快的唱歌。一個低音勉強唱高音,唱都唱不上去,很難同時享受唱詩敬拜神? 我最佩服的是羅省教會與Lucy老師在2019年《教會聖詩》*的新增訂版中,不僅放進30首又更新的現代詩歌,並且還幫它們把分部的樂譜都寫好;讓這些現代詩歌也能按分部來唱。這樣看重教會詩歌的演唱承,讓人十分感動。他們看重的不僅是經過篩選具神學意涵的詩歌,更是看重每個人都應該根據自己的聲音聲部來放膽舒服地唱出屬於神給自己的聲音。 從Lucy老師身上,我看到單純獻聲服事者的蒙福。她從少女時在台北南京東路禮拜堂到來美國讀書加入的羅省教會,都是看重詩班獻詩領唱、看重教會音樂敬拜與人才的培育,使得她能夠有機會學習與成長更多,也能更多奉獻並帶領下一代。今天的教會,如果不看重音樂敬拜事工與人才的培養,又不認真解經講道,教會整體敬拜的沒落,是可以預期的。這是我從一個神學願教授極深的感觸與呼籲。 訪談最後,儘管沒有受正規神學教育,Lucy老師卻說出極為動人的勸勉。摘要如下:敬拜不是只有在唱詩,我對於敬拜很著重對神的認識。敬拜的生命中要有敬畏。神需要你尊敬祂;愛祂,是尊敬祂。現在新一代信徒有些似乎是來敬拜,卻沒有存敬畏。要有敬虔的心,才知道什麼是敬拜。牧長要帶領會眾敬畏神,他們才能敬拜神。 精彩的談話內容,請上維真會客室播客第九集聆聽: 上篇: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my769j94htr0821ex4rb4yl/platforms 下篇: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my7bf804hvn085367yem1la/platforms *附註:《教會聖詩》是在1983年開始著手收集和編輯,於1985年出版。1990年增加過48首短歌;2019年推出新增訂版本,加增了30首現代敬拜讚美詩歌。每一首現代詩歌都寫上分部樂譜,工程浩大不易,對於羅省教會與編輯者的用心,我們要在主前感謝並敬佩。 謝並敬佩。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04-01
23:26

EP009-1 我們都能以自己身體為美好發聲器皿來唱詩歌榮耀神(上)

維真會客室第九集 我們都能以自己身體為美好發聲器皿來唱詩歌榮耀神 唱詩歌,是以自己的聲音與身體的共鳴腔融為一個合一的器皿,將自己對歌詞的詮釋與感動唱出;是身心靈一起的敬拜! 蔡玉玲教授 以自己身體為美好發聲器皿來唱詩歌榮耀神。這麼美的事情,只有基督徒(與尋求祂的人)有特權可以在神面前獻上,我們應珍惜且認真看待。 神為什麼要聽我們唱歌給祂聽?基督教信仰為何要唱詩歌? 即或瘖啞,內裡仍有屬於自己的聲音與感動,想去對神頌讚與祈求。唱詩歌,是以自己的聲音與身體的共鳴腔,融為一個合一的器皿,將自己對歌詞的詮釋唱出。這是信徒向神獻上的一個表達,也是個人最簡單可以學習身心靈合一的敬拜方式! 與神相交的美好,在詩歌敬拜中最能體會。只用嘴巴臨時看、跟著「唸唱」投影片上的歌詞,是無法享受敬拜的。 這集的播客,我們邀請《教會聖詩》的編輯者之一陳王露茜老師(Lucy老師)來與我們談唱歌和唱詩歌、唱詩歌和敬拜神兩個主題。 Lucy老師也是在初中時代就被詩班吸引,加入詩班學習和服事。熱愛唱歌的她,向神懇求:「如果祢讓我學音樂,我就以音樂來服事祢。」神傾聽她單純而美麗的禱告。迄今五十年,從未曾離開這個事奉崗位。 她說:詩班是學習謙卑最好的地方。不僅要準時來,且要用心學習和練習。唱得好的,不能突出,要融入;唱不好的,要多聽,要跟上。Lucy老師說五音不全的人,不是不會唱,是不會聽。他們要先學會聽,慢慢抓住音,才能唱。聽是很重要的。 這也是另一個很好的屬靈學習,很多時候,我們沒有在認真耐心地先聆聽和聆賞,急著唱和說,以致我們無法用好的聲音和理解來向神獻唱、為神發聲。 Lucy老師表示她教人唱歌的目的,就是要人用自己的歌聲去敬拜神。她說:「一首詩歌用來讚美,你卻沒有用到上帝給你的聲音。」、「有些人可能他自己的聲音是好的,卻不知道。」 她一針見血地指出:拿詩歌本學唱詩歌的時代,因為聽不到別人是怎麼唱的,也不就不知道如何模仿,就只能用自己的聲音來唱。 模仿並沒有不好,以前我們都學明星來唱流行歌曲。但是,神不需要聽我們模仿誰來唱歌;唱詩敬拜神,是要用自己的聲音和自己的感動與詮釋來唱,不能是模仿或也不該長期都是在當場讀詞、嘴巴有動的跟唱就好。 現在有Youtube的方便,可能可以幫助我們更快學會唱一首歌,但現在教會卻沒有幫助信徒學能更好地傾聽和運用神所創造給我們自己的聲音,能喜愛以自己的身體為發聲器皿來好好唱詩歌敬拜神、榮耀神。 這使我想到:有一次聽一首華人創作詩歌,歌詞是耶穌為我悲慘死在十架上之類的,但卻是請一個女孩以嬌聲嬌氣演唱。這個女孩聲音甜美,但她的唱腔明顯是模仿流行歌手或某福音詩歌歌手。這樣的唱腔與詮釋,讓詩歌本身想傳達苦難十架救恩的感動大大削弱,彷彿基督耶穌受釘十架,是場輕盈甜美的表演而已。 對於聲音,Lucy老師也指出:我們的聲音都有天生的限制,應該鼓勵唱屬於自己音域的聲部。有些人明明天生只能唱低音(alto或bass),但現在大家一起唱現代敬拜讚美詩歌一個單一主旋律,讓很多人無法唱他們能唱的音域,難怪主日的詩歌敬拜頌唱,變成有「開口」跟唱就好,沒有好好用自己的聲音唱,也無法在意,實屬可惜。 Lucy老師認為今天的教會如果沒有詩班或好的教會音樂教育,至少應在節期可以唱一些大的曲子,比如聖誕節唱韓德爾的彌賽亞曲。她提出一個過去的經驗:在節期時招聚一些大學生和年輕人來唱彌賽亞,告訴一些人:你就是唱alto的,你好好唱這個聲部就好。結果從練習到教會演出,這些人享受用自己的音域聲部來唱,後來,他們就愛上了這樣的唱歌方式,也明白自己的聲音是神的美好創造,喜愛按自己的聲部來唱詩敬拜神。 按自己的聲部來唱歌是最舒服暢快的唱歌。一個低音勉強唱高音,唱都唱不上去,很難同時享受唱詩敬拜神? 我最佩服的是羅省教會與Lucy老師在2019年《教會聖詩》*的新增訂版中,不僅放進30首又更新的現代詩歌,並且還幫它們把分部的樂譜都寫好;讓這些現代詩歌也能按分部來唱。這樣看重教會詩歌的演唱承,讓人十分感動。他們看重的不僅是經過篩選具神學意涵的詩歌,更是看重每個人都應該根據自己的聲音聲部來放膽舒服地唱出屬於神給自己的聲音。 從Lucy老師身上,我看到單純獻聲服事者的蒙福。她從少女時在台北南京東路禮拜堂到來美國讀書加入的羅省教會,都是看重詩班獻詩領唱、看重教會音樂敬拜與人才的培育,使得她能夠有機會學習與成長更多,也能更多奉獻並帶領下一代。今天的教會,如果不看重音樂敬拜事工與人才的培養,又不認真解經講道,教會整體敬拜的沒落,是可以預期的。這是我從一個神學願教授極深的感觸與呼籲。 訪談最後,儘管沒有受正規神學教育,Lucy老師卻說出極為動人的勸勉。摘要如下:敬拜不是只有在唱詩,我對於敬拜很著重對神的認識。敬拜的生命中要有敬畏。神需要你尊敬祂;愛祂,是尊敬祂。現在新一代信徒有些似乎是來敬拜,卻沒有存敬畏。要有敬虔的心,才知道什麼是敬拜。牧長要帶領會眾敬畏神,他們才能敬拜神。 精彩的談話內容,請上維真會客室播客第九集聆聽: 上篇: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my769j94htr0821ex4rb4yl/platforms 下篇: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my7bf804hvn085367yem1la/platforms *附註:《教會聖詩》是在1983年開始著手收集和編輯,於1985年出版。1990年增加過48首短歌;2019年推出新增訂版本,加增了30首現代敬拜讚美詩歌。每一首現代詩歌都寫上分部樂譜,工程浩大不易,對於羅省教會與編輯者的用心,我們要在主前感謝並敬佩。 謝並敬佩。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04-01
25:27

EP008 詩班是教會學習合一敬拜的重要角色

「維真會客室」播客第八集--詩班是教會學習合一敬拜的重要角色 一對牧師夫婦說:我們會牧養,但不懂敬拜。於是,牧師夫婦禱告二十多年,終於找到一位願意到歐洲教會全職服事的詩班指揮,也開啟了小魚的美麗意外與詩班傳承故事 蔡玉玲教授 詩班是教會學習合一敬拜並提升教會音樂的重要角色。不幸的是,當今教會缺乏這樣的認識。 小魚,是一個第一次到教會聽到詩班演唱,就愛上它、想加入它的高中女孩。為了加入詩班而受洗的她,就在詩班中,信仰蒙造就、生命得建造,並且近三十年如一日,至今始終堅持在詩班服事。 更不可思議的是,十一年前,一對西班牙教會的牧師夫婦,花了二十多年禱告,終於遇見小魚,讓她成為全職事奉的詩班指揮。在當今北美或亞洲,這樣的全職工作,可能是少數大教會才可能提供的。小魚老師目前在歐洲帶領五個教會詩班,同時也在歐華神學院教導帶領詩班課程。 歐洲華人教會的規模或財力都不見得比得上許多北美或亞洲華人教會,但他們卻非常看重詩班在主日所扮演的帶領角色。我們很少注意歐洲華人教會,事實上,歐洲華人教會已經慢慢站穩腳步,更多華人第二代、甚至第三代,已經在教會中成為多數。 牧長如何「主導」,教會就會如何「長成」。這是我們在第七集臉書貼文中就提到的。歐洲的華人教會相對仍是較保守傳統的,幾乎每個教會都有詩班,只是規模與演唱水平可能不一。然而,感謝神的是:看重詩班與教會音樂敬拜,目前在歐洲被繼續維持著。 邀請小魚的牧師夫婦說:我們會牧養教會,但我們不懂敬拜*。我們禱告二十多年,希望有人可以來帶領我們的詩班。這是多麼謙卑認真且敬畏神的服事心態! 它給我們一個很好的參考指標:當我們認為詩班是過去式,是因為我們讓它變成過去式。我們不看重、以為是可丟棄的,它當然就變成不重要,是可丟棄的。 小魚在節目中的分享讓我們看到:當牧長看重,願意承認自己不懂不足,願意尊重專業帶領,這就帶來完全不一樣的教會音樂敬拜風貌與態度。小魚剛去時,聽到司琴彈司琴的、會眾唱會眾的,她簡直要崩潰了。後來他們願意從五線譜的視譜開始學起,慢慢能分部演唱,甚至一些五、六十歲長輩也願意花時間學五線譜,硬生生吞下去這些豆芽菜。 他們堅持不放棄。半年後,每個人都可以看譜和分部來唱。不分年齡,小魚老師激起他們對能分部唱聖詩充滿熱情,對美好的聲音充滿喜愛和想去提升自己更好。他們會不斷說:我們再唱一次、再練一次!小魚老師主要所帶領的詩班平均年齡25歲! 這樣,當詩班被提升,會眾整個唱詩水平也跟著一起提升;因為聽到美好的聲音和樂音,會眾跟著一同羨慕。如果教會讓會眾只有單聲部的隨口跟唱,教會的音樂敬拜就是這樣的單調呆板、可有可無。就像沒有聽過好的音樂的人,怎麼可能會羨慕和想提升自己的音樂水平。 詩班的另外一個重要性也是我們在節目中談到的:詩班是教會學習合一敬拜並提升教會音樂的重要角色。詩班是一個講究隱沒自己、融合其中、需要完全合一的演唱。詩班規模不論大小,除非某成員被要求獨唱,否則很少人會被突出地看到,或可以突出自己的聲音被聽到。詩班的最大禁忌就是:你不應該聽到你自己的聲音,你應該聽到你的聲音融入所有人中、在同一聲部中合成「一」個聲音唱出。 同時,詩班的指揮經常是背對會眾的,他/她的職責是帶領詩班一起去引領和提升會眾,個人不需要被看見;詩班指揮是一個隱形的導師。詩班團隊整體反應的是一個合一的敬拜影形象,這是教會學習合一敬拜的重要樣式。多麼可惜是,今天北美與亞洲許多教會早已丟棄了這個美好的傳統。 在節目中也談到今天歐洲年輕人當然也開始有樂團主領的敬拜,有些年輕人甚至認為詩班和樂團,若只能選一個,就只想選樂團,理由是樂團人少、獨唱或獨奏比較可以被「看見」。這就是當今樂團式音樂敬拜帶給年輕人的另一個迷思:想要在帶領敬拜中被看見。我們也在訪談中提到如何建立年輕人正確的敬拜帶領觀點:只有神應該被看見和高舉! 對於教會敬拜的提升與呼籲,我們還有幾十里路要走,希望更多人加入維真事工的呼籲行列。請推廣我們的臉書、網頁和播客。 維真事工網頁:https://www.regentministry.org/ 精彩對談,歡迎收聽「維真會客室」第八集: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mcr8ft8hji90949hk55cm9f/platforms 註:小魚是奕明老師在林森南路禮拜堂詩班帶出來的繼承者之一。當年的台北林南教會詩班是有紀律、有教導、並有深度帶領的屬靈團隊;這樣的詩班就可以成為教會屬靈帶領的重要基石。在小魚和奕明老師身上,我看到這種美好的傳承;小魚老師也在繼續傳承。未來,我們希望看到更多「小魚老師們」! *「敬拜」當然不是只有指詩班、唱詩或音樂的部分,但這顯然是當今許多人使用「敬拜」這兩個字的看法,把它等同音樂和詩歌的部分。然而,我們仍舊對牧師能有這樣對敬拜自承不足,感到可敬可佩。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03-17
38:10

EP007 提升教會音樂敬拜能力與素質不該是可有可無

維真會客室播客第七集:提升教會音樂敬拜能力與素質不該是可有可無 四十年來,信徒揚棄詩歌本、成為一群多數不看譜也不記詞的會眾,這是他們的選擇或是教會的主導? 蔡玉玲教授 當然是教會的主導。我們被帶成教會音樂的樂盲和文盲。 在八零年代興起的美國創新教會,吸引了大批人,特別是年輕人願意進入教會。他們當時的理念,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以「人」為中心,看重人的需要,於是連主日音樂敬拜也都跟著「轉型」成看重人的感受與需要。 他們的目標是要去贏得1946-1964年間出生的嬰兒潮新生代(Baby Boomers,大約就是當時我這一代的年輕人)。1980年代,這些人是青壯年,如果教會無法吸引他們進來,教會將成為冬眠教會(Hibernating Church),這是他們當時的看法。 目的很好、方法很多,也真的創造了一頁榮景,成千上萬的年輕人就這樣湧入教會。 教會過去四十年最大的迷思是:以為這樣的詩歌內容和音樂方式可以吸引年輕人歸主。但是,這個模式發展四十年來,手段卻變成目的了。吸引人來教會是一回事,教會的主日敬拜變成是以「人」為中心的敬拜,這當然是錯的。敬拜永遠都應當以「神」為中心。 這整個四十年,考慮人的需要,以各樣用意良好的手段與方法吸引人來教會都沒關係,問題是把敬拜變成以「人」為中心,詩歌常以「我」為主詞。「祂」和「祢」的對神稱頌,漸漸消失殆盡。為了吸引人,有些講道是在製造舞台效果勝過好好解經講道,有些把經文晾在一邊,讓笑話與流行話題,勝過神話語的吸引力,令人錯愕。 難怪我們今天可以覺得:「我」何必這麼麻煩學看譜、學唱歌?「我」需要學習詩歌中的神學?「我」可以跟著屏幕讀詞跟唱或上Youtube學唱不就好了? 我們被教導成不需要去學更好的詩歌創作和演唱來獻給神。奕明牧師說:「我們可以通俗,但不要媚俗。」就是這樣。終久,教會就是在走向淺薄媚俗,而不是提升更美好的敬拜與事奉。 在維真播客第七集中,我們正是邀請奕明牧師、三位主領Jay、Carol 和Charley牧師一起對談:教會的會眾唱詩能力與素質是教會可以有方法去努力和提升的,絕不是可有可無。在過去四十年,我們是被教導和引導成不看譜、沒有機會好好學唱歌,揚棄詩班的美好傳統。 奕明牧師在這一集中,更清楚闡明他所謂的四十年與四百年的對比,以下是一些他的談話摘要: 「四百年是指西方音樂發展的四百年,樂譜系統是整個跟著這個發展一起成長的。格雷果聖歌(Gregorian chant)的教會音樂也曾經發展到非常多聲部(最高四十部),甚至已經聽不清楚歌詞了,當時也有人認為已經走入死胡同了,不再為歌詞服務了。宗教改革之後,教會開始以母語唱自己的詩歌,音樂上也有主旋律和主調的東西進來。巴赫發現會眾是不會看譜、也沒有辦法唱複雜的東西,他就用了一個定旋律(cantus firmus)的主旋律,比如用某些格雷果聖歌或較通俗的旋律,讓會眾唱,詩班和管風琴就去負責比較複雜的部分,這些就是我所謂的四百年慢慢去建立的傳統。」 所謂的四十年拆掉,第一就是詩歌本不再被使用、看譜這件事不再被重視;詩班被裁撤。某種程度,我們成為教會的音樂文盲。這是可惜的。 現代音樂所謂的創新,那些和聲和節奏在三、四百年前早就已經存在了。許多都是重複和模仿,卻要騙我說是在創新,這是我比較不能接受的。我認為創新是要站在傳統巨人的肩膀上去創新,傳統不是可以隨意丟棄的,傳統是創新的養分。從傳統去拿東西,可以做出更好的東西,才能叫做創新。拿著創新當招牌,但是卻揚棄傳統。」 (完整文章請至維真網頁www.regentministry.org觀看)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03-11
45:18

EP006 與董家驊牧師對談:詩歌作為教會敬拜的符號語言

維真會客室播客第六集 與董家驊牧師對談:詩歌作為教會敬拜的符號語言 教會歷史處境與神學主題的轉換:傾聽與反思初代教會到當今的不同感動與需要 蔡玉玲教授 過去五集「維真會客室」播客,我們邀請的都是有音樂訓練的音樂敬拜主領,或許有些聽眾以為我們是想要高舉傳統聖樂的保守派。其實我們要鼓勵的就是不同角度與不同世代的最大對話,來激盪出更好的基督教敬拜觀點並實務。 這一集我們邀來世界華福中心的候任總幹事董家驊牧師,以牧師的角度看待教會的音樂敬拜。 和許多基督徒一樣,他看不懂五線譜,必須背下旋律才能唱出一首詩歌,但是他對音樂敬拜的看法卻有他深刻的見解,值得音樂敬拜主領與牧長們一起深思。 董牧師提到:敬拜是用我們有限的語言,來敬拜那位用我們的語言無法完全表達的上帝。對某些人來講,傳統詩歌是他們的音樂語言,講求分部、要把最好的音樂、最好的聲音獻給神;但是對另一群人,那些聽樂團、流行音樂長大的,這也許就是他們的音樂語言。他們也覺得他們在用他們最好的音樂語言獻給上帝。所以,本質上不是優劣之分。 傳統聖詩經常因為節數較多,董牧師認為信息密度含量非常高,從讀出那個字到跟上那個節奏,我們的大腦沒有時間去處理,對現代人可能比較困難些。不過,這又回到前面他說的,習慣與養成的問題。過去的人,教會可能只有一本聖詩集,反覆唱那幾首詩歌,詩歌對他們就是「長」這個樣子,不識字或看不懂五線譜也能慢慢覆誦,反覆傳唱,漸漸記下旋律與歌詞,不致於到主日敬拜才在「讀」詞。我們現代人不習慣唱這些傳統聖詩,主要應該還是因為已經習慣簡短歌詞的現代敬拜讚美詩歌。 因此,董牧師也從韋伯(Robert E. Webber)的 《崇拜:歷久常新》(Ancient-Future Worship:Proclaiming and Enacting God's Narrative)一書中的觀點指出:每一個歷史時期有教會歷史處境與神學主題的轉換,我們要去思考神在不同的時代,給予我們不同的提醒和召喚,也幫助我們去更多省思和關注人面臨的時代處境與議題。 董牧師與我們一樣關切:越來越多新創作詩歌,有些有不清楚的神學,讓人擔心。我們是否能有一個機制來檢驗所表達神學是否符合正統的神學,都是非常好的提醒和建議。 他更從牧者提出敬拜不會是某一種感官,不只是音樂,而是很全面的,包含聖餐這個聖禮的重要性。董牧師像個詩人與哲人一樣的精彩生動談話,希望您能上維真會客室播客第六集聆聽。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03-02
23:55

EP005-2 一個現代敬拜讚美詩歌創作者的生命故事-謝鴻文牧師(下)

「寫歌很容易,但要活出歌很難!」 寫詩歌給別人唱,或給自己活?或先被神剝開、死去活過後,才寫下詩歌? 「維真會客室」第五集播客 一個現代敬拜讚美詩歌創作者的生命故事-謝鴻文牧師 蔡玉玲教授 謝鴻文牧師是我非常欣賞喜歡的當代華人詩歌創作者之一。他的詩歌創作經常都是經歷神在他生命的塑造與挑戰而創作的。按著神給他的呼召,他的台語詩歌有很豐富的創作。「讓我」是他少數的國語詩歌,也是非常受喜愛的一首詩歌。在這集的播客上半集中,他談到神如何剝開他的生命、讓他寫下這首詩歌。他感嘆地說:「寫歌很容易,但要活出歌很難!」 鴻文牧師提到這首歌是他在香港看著做福音戒毒事工的潘靈卓(Jackie Pullinger)一把抓起地上的吸毒犯,並用自己的手去擦他嘴角流出的唾沫,擦完就甩一下唾沫,隨手擦在自己的衣服上,左右嘴角各一次。之後潘靈卓示意要鴻文牧師幫忙一起扶…最後同工還要他幫這些臭氣沖天、厚厚一層骯髒污穢的人洗澡。他終於受不了逃離現場。 在開往內地的火車上,他嚎啕大哭,他知道自己的信仰被挑戰。那些放下音樂廳殿堂的音樂人、脫下辦公室西裝的高尚白領人,以活出耶穌生命的樣式挑戰著他自己的基督信仰。於是,他寫下:「『讓我』讚美非僅美詞,『讓我』敬拜非僅方式,『讓我』...。」他也提到這首歌今天的樣式是經過他和我的共同朋友「小牛」最後修改出來的。他精彩訴說生命故事,請您務必前往播客聆聽。 是的,寫詩歌給別人唱,比較容易,但自己是否真實活出來,就不容易。而詩歌若是自己生命的深刻經歷,才知道要活出來是多麼難。詩歌歌詞應該是一篇生命的講章,是一篇信息、是一篇道。 舊約中的詩篇作者,不論哀歌或讚美,都是經歷神後的見證寫作,是被神觸摸過或磨過的深刻經歷。雅各枕石而睡的淒涼害怕、與神摔跤後被神摸一把瘸腿行走;大衛被追殺,只好東躲西藏、甚至得裝瘋賣傻。維真「百年樂音‧生動人心」那些以生命經歷的女性基督徒做詞人也是這樣。基督教詩歌最大的特色是:歌詞是因生命經歷信仰而寫下的見證,好召喚歷世歷代基督徒,繼續去回應、去傳唱、去傳揚神的信實與偉大。 作為音樂傳道,鴻文牧師曾一度自己做個肥皂箱、穿上禮服,跑到夜市去站在肥皂箱上,唱La Donna È Mobile (善變的女人)和「我住長江頭」等,想以音樂吸引人,好傳講耶穌;但他發現沒人理他,把他當個瘋子一樣。他才瞭解以音樂事奉神,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方式。這些精彩內容,請上線聆聽。 在第二部分,我們也請鴻文牧師談他對現代敬拜讚美詩歌的看法。他切中要點地指出:華人寫詩歌太少,教會又不夠看重音樂敬拜,在過去的東西(傳統聖詩)沒有推陳出新下,教會並沒有預備好如何應對時代的變化。於是當大浪一來,整個沖擊就變得很大。過去的好東西守不住,新的,卻很迷惘也很混亂。但是,他仍舊提出具體的改進方法與建議。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02-22
30:03

EP005-1 一個現代敬拜讚美詩歌創作者的生命故事-謝鴻文牧師(上)

「寫歌很容易,但要活出歌很難!」 寫詩歌給別人唱,或給自己活?或先被神剝開、死去活過後,才寫下詩歌? 「維真會客室」第五集播客 一個現代敬拜讚美詩歌創作者的生命故事-謝鴻文牧師 蔡玉玲教授 謝鴻文牧師是我非常欣賞喜歡的當代華人詩歌創作者之一。他的詩歌創作經常都是經歷神在他生命的塑造與挑戰而創作的。按著神給他的呼召,他的台語詩歌有很豐富的創作。「讓我」是他少數的國語詩歌,也是非常受喜愛的一首詩歌。在這集的播客上半集中,他談到神如何剝開他的生命、讓他寫下這首詩歌。他感嘆地說:「寫歌很容易,但要活出歌很難!」 鴻文牧師提到這首歌是他在香港看著做福音戒毒事工的潘靈卓(Jackie Pullinger)一把抓起地上的吸毒犯,並用自己的手去擦他嘴角流出的唾沫,擦完就甩一下唾沫,隨手擦在自己的衣服上,左右嘴角各一次。之後潘靈卓示意要鴻文牧師幫忙一起扶…最後同工還要他幫這些臭氣沖天、厚厚一層骯髒污穢的人洗澡。他終於受不了逃離現場。 在開往內地的火車上,他嚎啕大哭,他知道自己的信仰被挑戰。那些放下音樂廳殿堂的音樂人、脫下辦公室西裝的高尚白領人,以活出耶穌生命的樣式挑戰著他自己的基督信仰。於是,他寫下:「『讓我』讚美非僅美詞,『讓我』敬拜非僅方式,『讓我』...。」他也提到這首歌今天的樣式是經過他和我的共同朋友「小牛」最後修改出來的。他精彩訴說生命故事,請您務必前往播客聆聽。 是的,寫詩歌給別人唱,比較容易,但自己是否真實活出來,就不容易。而詩歌若是自己生命的深刻經歷,才知道要活出來是多麼難。詩歌歌詞應該是一篇生命的講章,是一篇信息、是一篇道。 舊約中的詩篇作者,不論哀歌或讚美,都是經歷神後的見證寫作,是被神觸摸過或磨過的深刻經歷。雅各枕石而睡的淒涼害怕、與神摔跤後被神摸一把瘸腿行走;大衛被追殺,只好東躲西藏、甚至得裝瘋賣傻。維真「百年樂音‧生動人心」那些以生命經歷的女性基督徒做詞人也是這樣。基督教詩歌最大的特色是:歌詞是因生命經歷信仰而寫下的見證,好召喚歷世歷代基督徒,繼續去回應、去傳唱、去傳揚神的信實與偉大。 作為音樂傳道,鴻文牧師曾一度自己做個肥皂箱、穿上禮服,跑到夜市去站在肥皂箱上,唱La Donna È Mobile (善變的女人)和「我住長江頭」等,想以音樂吸引人,好傳講耶穌;但他發現沒人理他,把他當個瘋子一樣。他才瞭解以音樂事奉神,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方式。這些精彩內容,請上線聆聽。 在第二部分,我們也請鴻文牧師談他對現代敬拜讚美詩歌的看法。他切中要點地指出:華人寫詩歌太少,教會又不夠看重音樂敬拜,在過去的東西(傳統聖詩)沒有推陳出新下,教會並沒有預備好如何應對時代的變化。於是當大浪一來,整個沖擊就變得很大。過去的好東西守不住,新的,卻很迷惘也很混亂。但是,他仍舊提出具體的改進方法與建議。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02-22
20:50

EP004 當代會眾的唱詩能力與素質

現代敬拜讚美登堂入室四十年,毀了教會四百年的聖樂與敬拜建造? 請聽「維真會客室」第四集播客:小明與小花談當代會眾的唱詩能力與素質 這一集,我們邀請前台灣國家音樂廳交響樂團副團長、現任休士頓西區中國教會中文堂黃奕明牧師與我們談這個主題:當代會眾唱詩能力與素質。關心教會音樂與敬拜的弟兄姊妹,請務必好好聽完黃牧師語重心長與鞭辟入裡的講解。 在播客一開始,我們播放「主恩重唱」以A-Capella演唱「若主未與我同行」(If the Lord Wasn't Walking by My Side),非常好聽,請聽眾一定要前往聆賞! 非常有意思的是這首詩歌是1967年貓王Elvis Presley 錄製在他的How Great Thou Art這張專輯裡的一首詩歌。專輯裡是以貓王式的搖滾風格演唱(rock 'n' roll)。歌曲作者是Henry T. Slaughter。這張專輯當年也贏得「葛萊美最佳聖樂表演獎」(Grammy Award for Best Sacred Performance )。[註:葛萊美獎在1962-1986年間有頒發所謂的「最佳啟發性表演獎」給一些詩歌創作與演唱(The Grammy Award for Best Inspirational Performance),後來就沒有了。] 當年,這種帶有輕搖滾流行樂風或清新風格的「福音詩歌」是吸引年輕人歸主的方法(當時有青年歸主運動);教會在主日敬拜仍是維持莊嚴傳統的聖樂敬拜,且主要仍以教會詩班來引領會眾唱詩為主。1980年代之後,許多教會開始以以流行音樂曲風為主的現在敬拜讚美取代了聖詩與敬拜、詩班也跟著被邊緣化。 第三集播客我們談到教會建立詩歌庫固然可以幫助解決各有所愛的問題。然而,會眾唱詩有一個更深層的問題是教會應該去面對的:今天教會的整體會眾唱詩能力與素質是下降的。 很多人或許認為現在有Youtube就可以幫助我們學會唱一首歌,不是比以前更容易學唱歌嗎?這個問題應該回到什麼是會眾唱詩(congregational singing)。 會眾唱詩並不是「領唱自己很會唱、唱得好聽+被帶領的會眾會跟著一起唱主旋律」,大家來唱歌就好。會眾唱詩應該是一個合一的會眾頌唱(Singing as a congregation)。如同第三集播客的臉書介紹文所說的:「一場會眾集體詮釋的衷心獻上、一個同心合意的祈求與頌讚。」請聽黃牧師從一個聖樂與敬拜帶領與教導者在這集播客中更深入的闡述。 你可以不贊成「現代敬拜讚美登堂入室四十年,毀了教會四百年的聖樂與敬拜建造」這個看法,我們也無意在這裡做歷史評斷,但是我們不得不面對:教會音樂教育的流失與詩班在帶領敬拜上的功能被弱化與逐漸消失的事實。 維真一直想致力於傳統與現代、詩詞與音樂的對話。這四十年現代敬拜讚美也該到一個回顧與省思的時候了。 維真前三集、三位主講來賓都是四十歲以下的教會年輕音樂敬拜事工服事者,他們其實自幼都是在傳統聖樂中敬拜、受正規教會音樂教育與在詩班中長大的。他們在面對多數同齡者或更年幼者,沒聽過聖樂與敬拜,也毫無基礎的音樂概念,並非沒有掙扎;但他們決定蹲低去接納,好慢慢開始提升華人教會對音樂與敬拜的認識。 音樂敬拜並非敬拜的全部。這四十年的敬拜讚美,讓許多人誤以為「敬拜」就是唱歌或只有音樂的部分。神拯救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是為了要「敬拜」和「事奉」祂,基督徒蒙恩得救也是為了要「敬拜」和「事奉」神(參出3:12; 出19:4-6; 20:1-5與太2:2; 4:10; 羅1:25)。 「敬拜」與「事奉」成為一組重名詞彙(hendiadys)出現於申8:19; 11:16; 17:3。敬拜和事奉神是神選召和拯救人歸向祂的目的。「聖道」(經文朗讀、信仰宣告與解經講道)與「聖禮」都是團體敬拜非常重要的另一部份。敬拜與事奉,事實上是一個全人的生命和生活(羅12:1-2)。 維真事工最大特色就是:我們的核心同工全部都受過福音派神學院的正規神學教育。我們不分年齡,也不因喜愛音樂風格不同而有爭議,我們同心合意想要做的事是:提升華人基督信仰整全敬拜事奉的神學與實務。這並不是一條容易的路,我們需要更多教會牧長與弟兄姊妹一同來關心與支持。 維真事工主張:大使命的完成,需要帶領信徒能建立奠基於聖經神學的敬拜與事奉生活。 「宣教不是教會的終極目標,敬拜才是。教會從事宣教事工,因為終極的敬拜尚未出現。敬拜才是教會的終極目標,宣教不是。因為神才是終極的,世人不是。當這時代結束,千千萬萬蒙救贖的人來到神的寶座前,俯伏敬拜,那時再沒有宣教了。宣教是暫時性的需要,惟獨敬拜永遠長存。」John Piper, Let the Nations Be Glad: The Supremacy of God in Missions. (Third Edition; Grand Rapids: Baker, 2010), 15.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02-07
30:19

EP003 各有所愛沒關係,建立詩歌資料庫!

團體敬拜應該是一場會眾集體詮釋的衷心獻上、一個同心合意的祈求與頌讚 維真會客室(第三集):各有所愛沒關係,建立詩歌資料庫! 親愛的維真朋友,平安: 第三集「維真會客室」播客,我們請來另一位主領Jay。很多年前,他就注意到應該為教會建立音樂敬拜詩歌的資料庫。他邀請教會主領們先尋求共識、一起收集詩歌,同心合意為教會建立一個詩歌資料庫。 他是怎麼開始、如何做的、如何受到主領們、敬拜同工與會眾的接受與喜歡;同時也解決了各愛各的、各選各的問題呢?教會建立詩歌資料庫有很多優點,歡迎您收聽「維真會客室」第三集。 Jay提醒我們:任何一首詩歌,不管傳統聖詩或現代詩歌,對不熟悉的人,這就是一首「新歌」。沒聽過或唱過的,對敬拜者,都是「新歌」! 對一個敬拜者,若一直都在學唱「新歌」,他/她很難投入敬拜。每首都不熟、光忙著看歌詞、跟不上旋律,怎能好好「享受」敬拜?對一個樂手也一樣,一直在練習彈奏不熟的「新歌」,自己都不太享受,怎能帶領會眾進入敬拜? 團體敬拜(corporate worship)上,儘管每一個在場的個人,都是個別在對神獻上敬拜,卻應該是一場會眾集體詮釋的衷心獻上、一個同心合意的祈求與頌讚。Jay的詩歌資料庫作法,相當程度能幫助團體敬拜合一性的尋求。 教會敬拜詩歌資料庫可以匯集自己宗派的詩歌本、也可以加進新的歌,不斷擴充或修訂。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想法,值得教會參考。 歡迎您聆聽Jay與小花對談的第三集節目,也歡迎聽眾來信問問題:regentministry@gmail.com 我們會繼續邀請專業音樂敬拜主領、牧長們一起來分享和對談,建構對話,一起讓教會能同心合意的敬拜神。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02-01
32:51

Recommend Chann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