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D啦香港人!」Eddie & Venus是香港連鎖音樂學校Parkland Music的創辦人。他們由2001年開店至今二十餘年,以特許經營方式管理五十幾間音樂學校,旗下超過二千名老師和員工。在本集習慣說,Eddie & Venus分享了在香港經營音樂生意的困難和驕傲時刻,以及過去十多年香港人學習樂器的一些變化。在管理音樂學校方面,他們對於篩選和培養老師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方法。他們亦分享了小朋友和大人可以如何提升學習音樂的興趣。最後,他們對於夫妻檔創業提出了一些小tips 來分解衝突。嘉賓:Venus & Eddie,Parkland Music創辦人主持:廸生、小芬時間軸00:00 嘉賓介紹04:05 如何由一間店變兩間,最終走到幾十間的特許經營13:57 香港人學樂器的變化:更多小朋友學習打鼓和小眾樂器18:18 音樂是否一盤好生意?22:00 最黑暗的時刻:疫情時期24:05 最驕傲的時刻:基金會幫助隱青走出來28:09 篩選和培養老師的方法:音樂技巧、表達能力、是否有能力提升學生興趣36:30 如何培養小朋友的音樂興趣:根據小孩的身體發展條件選擇樂器41:09 專注一件樂器 vs 同時學幾鍾樂器43:00 成人如何學習樂器:四堂玩到一首歌48:02 夫妻檔的創業習慣:先聽從太太的意見和聆聽信仰53:41 快問快答 Rapid Fire Questions與嘉賓ConnectIg/facebook: Parkland Music本集提及的書及影音作品《聖經》本集鳴謝Intro Music: by lemonmusicstudio and Twisterium from Pixabayhttps://pixabay.com/music/upbeat-uplifting-2463/https://pixabay.com/music/upbeat-sunshine-108600/
「得不到 不必喊 皆因你未到終點」Roger 胡慧沖是著名的香港旅遊專欄作家和主持,素有「泰國通」之稱。第一次離港旅行,沖哥去了泰國就愛上了該地方,作為writer出身的他,及後有機會出旅遊書並移居當地,因此逐漸成為泰國通。在本集習慣說,沖哥分享了他認為泰國最好和最唔好的三樣野,以及應該如何思考移居泰國的問題,尤其是否在泰國買樓。在電視台工作達十五年的時間,奠定了他拍片的基礎,事至今日,沖哥每日都會拍片,去旅行見到靚野唔拍片唔舒服,仍然非常熱血和敬業。最後,他分享了自己為何只專注拍片和回應聽眾的問題,而沒有嘗試多棲經營去搞生意的心路歷程。嘉賓:胡慧沖,香港旅遊專欄作家、旅遊節目主持、填詞人,有「泰國通」之稱主持:廸生、小芬時間軸00:00 嘉賓介紹04:32 如何由亞視跳出舒適圈13:31 和泰國搭上關係17:45 成為旅遊通還是泰國通?19:15 泰國最好和最唔好的三樣野20:53 在泰國時間咁長,有沒有挫折?24:59 沖哥對KK園事件的回應在網上發酵,被網民圍攻31:20 如何決定Youtube拍攝題材?34:43 在泰國生活多年有哪些習慣上的改變45:54 在電視台工作的時間如何影響今日的風格48:43 在泰國的工作和生活模式55:50 移民或移居泰國適合甚麼人?59:15 快問快答 Rapid Fire Questions與嘉賓ConnectYouTube/Ig/facebook: 胡慧沖本集提及的書及影音作品《The Secret秘密》(吸引力法則)本集鳴謝Intro Music: by lemonmusicstudio and Twisterium from Pixabayhttps://pixabay.com/music/upbeat-uplifting-2463/https://pixabay.com/music/upbeat-sunshine-108600/
「你唔好以為自己好重要。」Lafelle 朱是一位勇闖非洲的香港女生。她在紐約讀國際關係的碩士期間,在烏干達實習與非洲結緣,後來在盧旺達和烏干達的社企一共工作了七年。在本集習慣說,Lafelle 分享了獨特的非洲時間是甚麼一回事。她舉了各個例子介紹在人際關係至上的烏干達怎樣看時間。Lafelle 亦分享了甚麼人適合和不適合去非洲,以及外國人在非洲常見的工作。最後,她講述了在非洲如何變得表面更強硬,內心更柔和。嘉賓:朱芷均 Lafelle Chu,綠色能源企業的烏干達國家總經理、《我在非洲忘了時間》作者主持:廸生、小芬時間軸00:00 嘉賓介紹2:35 非洲的時間觀念6:43 去非洲的契機13:02 在非洲追求意義?在烏干達的煮食用品社企介紹17:04 去非洲是因為遲來的反叛20:29 非洲最大的魔力,和最難捱的地方28:19 在非洲適應的生活習慣:花時間建立人際關係32:40 在非洲適應的工作習慣:用了一年多時間令整個團隊準時開會38:35 甚麼人適合去烏干達?41:15 外國人去烏干達/盧旺達做甚麼工作?50:12 在非洲找到了信仰52:05 在非洲建立的新習慣:善用自己的時間56:06 Rapid Fire Questions 快問快答與嘉賓ConnectIg: LafelleFacebook: 小非象本集提及的書及影音作品關於時間:Tranquility by Tuesday關於非洲:Out of Africa本集鳴謝Intro Music: by lemonmusicstudio and Twisterium from Pixabayhttps://pixabay.com/music/upbeat-uplifting-2463/https://pixabay.com/music/upbeat-sunshine-108600/
「Walk with us (外加兩隻Paul 腳板印)」Paul 陳智遠是Walk in Hong Kong 活現香港的創辦人。在2012年,Paul 由政府辭職,決定把兒時想法實現,為本地顧客和遊客提供深度文化體驗。他希望通過Walk in HK這個實驗,為難以盈利的文化深度遊,創造一個可行的商業模式。在本集習慣說,他分享了如何克服第一次創業的心理障礙。在他看來,發掘新景點的關鍵是和當地人建立關係,而且他非常享受這個創造的過程,認為可以為香港帶來一些社會影響。Paul最推薦的香港深度本地遊是在深水埗,是一個充滿生機和故事的地方。最後,他分享了一個說好故事的小技巧,就是要很清楚知道這個故事有趣的地方在哪裡。嘉賓:陳智遠 Paul Chan,Walk in Hong Kong 活現香港的創辦人主持:廸生、小芬時間軸00:00 嘉賓介紹03:00 香港真係有咁多深度遊?07:13 Walk in Hong Kong 的主要客源10:03 Walk in Hong Kong 是盈利機構還是社會企業?13:38 Tour 例子:小芬在荔枝窩的深度遊分享14:57為何創辦Walk In Hong Kong?20:34 Walk In Hong Kong 十年經營的心路里程28:54 COVID的影響34:30 創業薪水可以比得上政府?38:58 如何發掘香港新景點?44:02 最推薦的香港深度本地遊:深水埗51:54 角色轉變:由打工到創業,有哪些習慣調整56:16 養成每天講故事的習慣62:57 快問快答 Rapid Fire Questions與嘉賓ConnectIg/facebook: Walk in Hong Kong陳智遠本集提及的書及影音作品社區設計指南 by 山崎亮風土經濟學本集鳴謝Intro Music: by lemonmusicstudio and Twisterium from Pixabayhttps://pixabay.com/music/upbeat-uplifting-2463/https://pixabay.com/music/upbeat-sunshine-108600/
「我會在紅隧口放一個QR code,讓大家可以配對陌生人聊天。」Kelvin 林敬康是新加坡著名初創公司 Youtrip的COO。他中大畢業後在著名投資銀行工作,2015年開始在新加坡工作,機緣巧合下,加入Youtrip 團隊成為創始成員。Youtrip是一個專注旅遊的金融科技公司,在2023年10月進行B輪融資,獲得5000萬美元。有趣的地方是創始人都是香港人。在本集習慣說,Kelvin share 了星港比較的看法,和香港人在新加坡有哪些機遇。他曾經在投行裸辭一年環遊世界,他坦誠分享gap year 如過山車般的心路歷程。在COVID來臨時,如日中天的Youtrip受到打擊,他慶幸捱過了幾年COVID的噩夢,當時心情不足為外人道。嘉賓: 林敬康 Kelvin Lam,新加坡著名初創公司 Youtrip的COO主持:廸生、小芬時間軸00:00 嘉賓介紹03:51 Kelvin 是如何由Youtrip初始團隊成員晉升到COO06:10 Kelvin 2015年移民到新加坡,如何新加坡和香港的比較09:15 香港人在新加坡有哪些機遇?12:40 投資銀行後gap year 一年多是否可以真正充電?19:08 “Gap year is not rest year / travel year” - 如何考慮是否裸辭/gap year? 25:18 旅遊習慣:匯率、交通貨比十家;在九寨溝旅行用淘寶搵司機慳錢;Plan trip 列出一堆可以玩的選項,望住個地圖plan33:02 管理習慣:前線-每一場仗都要贏;管理層:點樣行少D彎路,設最少的條件給予最大的自由度37:20 如何撐過COVID?47:19 團體角色:「撩交嗌」52:00 思維習慣:十萬個為什麼,不斷問點解54:32 睇漫畫習慣:拓闊想像力56:50 快問快答 Rapid Fire Questions與嘉賓ConnectLinkedIn: Kelvin LamLinkedIn/IG/Facebook: Youtrip本集提及的書及影音作品Radical Candor by Kim Scott葬送的芙莉蓮(日本漫畫)本集鳴謝Intro Music: by lemonmusicstudio and Twisterium from Pixabayhttps://pixabay.com/music/upbeat-uplifting-2463/https://pixabay.com/music/upbeat-sunshine-108600/
嘉賓:羅家英,主持:廸生、小芬fb/ig:Intro Music: bylemonmusicstudio and Twisterium from Pixabay● https://pixabay.com/music/upbeat-uplifting-2463/● https://pixabay.com/music/upbeat-sunshine-108600/
Stephen 鍾振傑是香港廣告公司Secret Tour 的創辦人。在今集習慣說,Stephen 分享了他在大學畢業不久舉辦的Secret Tour 行街團的源起和趣事,在創辦廣告公司後他採取了別具一格的「變態員工福利」,以及在行業裏收pitch fees 的堅持。在疫情前,他創辦了「失戀旅行團」,曾在種子輪融資150萬美元。在廣告行業打滾十多年的他,認為廣告人最重要的是「睇得多、諗得多」。他認為創意是一種習慣,並提供了幾個易上手的創意訓練習慣,例如Bi-sociation、Emotional approach、玩Opposite等。最後,他分享了他是如何不斷吸收新知識,以及適當的耍廢來保持身心健康。嘉賓: 鍾振傑,香港廣告公司Secret Tour 的創辦人主持:廸生、小芬時間軸00:00 嘉賓介紹2:20 Secret Tour 的源起和趣事6:08 Stephen 在大學搵internship 的故事:開一個位就好似開摺椅咁容易10:26 鑽石廣告:最驕傲的廣告campaign亦是最失敗的campaign 14:35 堅持收pitch fees20:57 變態員工福利25:30 失戀旅行團的創業故事32:12 做廣告的初衷36:35 十年前後年青人對求職態度的變化42:45 廣告行業請人習慣:睇得多、諗得多46:00 訓練創意習慣:Bi-sociation、Emotional approach、玩Opposite(eg 慶敗宴)55:03 耍廢習慣:習慣hea,睇無聊港產片和美劇57:45 學習習慣:1on1 傾計,深入交流;喜歡問:你依家開唔開心?1:02:35 Reconnect: 珍惜以前的朋友和事情1:05:10 Rapid Fire Questions 快問快答與嘉賓ConnectFb / Ig: Secret tour本集提及的書椅子站起來 本集鳴謝Intro Music: by lemonmusicstudio and Twisterium from Pixabayhttps://pixabay.com/music/upbeat-uplifting-2463/https://pixabay.com/music/upbeat-sunshine-108600/
「終身學習,成功之道」Daniel Lai 賴錫璋是香港IT界的翹楚,在1960年代加入資訊科技行業,成為香港IT界先驅者,他曾任職賽馬會、地鐵公司、香港特區政府的資訊科技總監,及香港理工大學副校長。在本集習慣說,Daniel 分享入行IT的經歷,以及電腦普及的歷程。縱橫幾十年的工作閱歷,Daniel 寄語年青人要保持開放心態、守紀律、不怕吃虧和終身學習。對於「年青人應該學program 嗎」這個話題,Daniel 認為大家都可以學習運算思維,並推動它納入小學課程。Daniel 更分享自己的退休之道,以及他總結出來的八點人生哲學。嘉賓:賴錫璋,香港IT界先驅者,前香港特區政府資訊科技總監,現任香港理工大學副校長主持:廸生、小芬時間軸00:00 嘉賓介紹07:50 在1960年代電腦是甚麼?為何選擇入行?12:57 初入行如何和家人朋友解釋:編程和電腦係做乜?16:15 電腦的普及是何時開始?19:10 最難忘和驕傲的崗位26:38 在馬場的投注系統出事,如何處理;利用測試團隊避免軟件系統不出事31:03 職場習慣:年青人如何裝備自己,緊接科技脈搏36:40 年青人要學編程嗎?42:02 學習習慣:對年長一輩,可以如何學習新科技48:27 退休習慣:退休是career transition53:53 其他生活習慣:保持和諧、睡前床頭櫃有一張紙和錄音筆、Be prepared58:47 Rapid Fire Questions 快問快答與嘉賓ConnectLinkedIn: Daniel Lai本集提及的書One Minute Manager, by Ken Blanchard and Spencer Johnson本集鳴謝Intro Music: by lemonmusicstudio and Twisterium from Pixabayhttps://pixabay.com/music/upbeat-uplifting-2463/https://pixabay.com/music/upbeat-sunshine-108600/
「唔好執著過去的遺憾,唔好預支未來的優秀。」鄭子誠是著名演員和電台主持。子誠的入行經歷宛延曲折,職涯剛開始時,在加拿大電台工作,回港後做過幕後,又做過電台和新聞節目主持,最終被真情劇組賞識,繼而成名。在本集習慣說,他分享完美奸人是如何鍊成的,當年導演一句「做奸人千祈不要當自己奸人來做」點醒了子誠演譯奸人角色。在聲音訓練方面,擁有磁性聲音的子誠覺得搵到自己聲音舒服的狀態十分重要,盡量避免大聲講野。要令自己咬字清晰,子誠認為節奏比聲線重要,他會拿著報紙和文章讀出聲來訓練。日日演奸人角色,要抽離情緒不容易,子誠幸運地可以以電台音樂情人的節目,播放著自己喜歡的柔和音樂來舒緩情緒。嘉賓:鄭子誠,香港著名演員和電台主持主持:廸生、小芬時間軸00:00 嘉賓介紹03:42 入行經歷;如何由電台幕後工作,轉到幕前;如何由電視台新聞節目主持,被賞識轉至去拍戲,入了真情劇組繼而成名17:05 完美奸人如何鍊成?24:10 聲音訓練:如何搵到自己把聲?如何養聲?如何訓練咬字清晰和節奏感?33:20 兩性相處:性格迴異的兩人如何好好相處?37:12 情緒管理:如何抽離做奸人角色的負面情緒?44:14 生活規律49:20 Rapid Fire Questions 快問快答與嘉賓Connectfb: 音樂情人香港電台第二台晚上9-10時音樂情人本集提及的書和歌心靈雞湯李克勤《命運符號》、Beyond《海開天空》、大L《我的歌》、陳百強《鼓舞》、張學友《壯志嬌陽》本集鳴謝Intro Music: by lemonmusicstudio and Twisterium from Pixabayhttps://pixabay.com/music/upbeat-uplifting-2463/https://pixabay.com/music/upbeat-sunshine-108600/
「Live the life you want. Don’t wait. 」Antony 譚家雄現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教育主管。大學畢業後,讀了教育文憑的Antony沒有選擇執教鞭,已去了做AO,及後到美國進修,然後在過去十一年進入聯合國體系工作,先在UNICEF中國北京辦公室做實習,後到UNESCO的泰國曼谷、緬甸和阿富汗的辦公室做教育工作。在今集習慣說,Antony 分享了在中學立志做教育的心路歷程,加入聯合國的契機,以及在阿富汗三年的工作和生活。最令主持為之動容的是,Antony 人生每一步的思考都極為深刻,而且秉持著做教育的初心,無視一般人的誘惑或艱苦。他亦懂得照顧自己的需要,至今在聯合國的工作支持下,已經踏足110個國家。最後,他分享了進聯合國體系的途徑,以及在異國生活融入當地的貼士。嘉賓: 譚家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教育主管主持:廸生、小芬時間軸00:00 嘉賓介紹02:23 Antony 在UNESCO 的教育工作簡介05:54 在緬甸仰光做教育資訊科技工作,建立teachers’ competency framework09:10 如何由中大傳理系/政府AO輾轉到聯合國12:21 人生的挑戰:在預科時不斷被班主任批評,更加立志投身教育15:02 大學選科:即使想讀教育做老師,但在其他人反對下,先讀本科再讀教育文憑16:58 拿到教師offer之後,卻180度轉變去做AO20:10 做了兩年多AO,喊左好多次,後來申請獎學金去美國進修教育相關學位,打開了「教育只是教書」的教界27:29 UNESCO 曼谷辦事處用本地聘用條件給Antony offer,人工遠低於AO32:08 作為有選擇的人,Antony 在香港如何抵抗隨波逐流和誘惑?38:57 UNESCO 的教育工作是否可以帶來實質影響?尤其緬甸和塔利班都經歷過軍事政變46:38 阿富汗的生活習慣,如何調節生活,「苦中作樂」1:00:44 身心健康習慣:不可以帶著香港人的身份去外國做野,不可以用香港標準睇外國生活。1:04:40 適應其他國家生活的貼士:1)Be aware of cultural shock;2)嘗試認識當地人;3)嘗試去外國的一個地方生活三至四個星期,轉換到local心態,而非旅行生態1:13:42 Rapid Fire Questions 快問快答與嘉賓ConnectLinkedIn: Antony Tam本集提及的書和資源Four Hour Workweek by Tim Ferrishttps://careers.un.org/ 本集鳴謝Intro Music: by lemonmusicstudio and Twisterium from Pixabayhttps://pixabay.com/music/upbeat-uplifting-2463/https://pixabay.com/music/upbeat-sunshine-108600/
「Be yourself. Trust yourself (footnote: after endorsements) 」Susanna 黃思麗現任一田百貨CEO。作為管理顧問出身的她,幾年前在一田前CEO莊偉忠的辭職後,接任做一田的掌舵人。在本集習慣說,Susanna 分享當初加入一田的初衷,以及由管理顧問華麗轉身到零售前綫遇到的種種挑戰和收穫,她非常感恩有機會由理論跳入實踐,並不斷摸索如何適當放下身段,跟前線員工溝通。她認同做長期計劃的重要性,但計劃總趕不上變化,例如早幾年COVID的到來,就是她人生中一個重大挑戰,如何帶領員工適應不斷改變的規則和局面,令她壓力頗大。她寄語職場新鮮人鍛鍊三大習慣,尤其是要小心使用”我覺得”等主觀表達字句。由這一年人生第一次煲湯,悟到人生階段中,對價值觀的不斷變化。最後,她分享了家庭和丈夫是如何令她有一個安全放鬆的環境去每日充電,不斷拼搏。嘉賓:黃思麗,一田百貨CEO主持:廸生、小芬時間軸00:00 嘉賓介紹03:24 為何去一田做CEO?05:03 接任莊偉忠的火炬,是否有壓力?07:30 “不正常”的管理顧問如何跟前線溝通12:11 在網購盛行的情況下,百貨公司的定位是?16:04 人生最大的挑戰19:15 計劃趕不上變化,但不代表不需要計劃23:08 由顧問轉去營運的建議27:06 前顧問/CEO 如何放下身段,要適可而止29:01 職場新鮮人應該建立以下習慣37:35 如何帶領團隊學習新事物41:31 由不開會的CEO 到不停開會的CEO47:34 情緒管理:丈夫和家庭支持53:15 其他習慣:與丈夫飯後飲紅酒放鬆59:45 Rapid Fire Questions與嘉賓ConnectLinkedIn:Susanna Wong (Yata)本集提及的書和PodcastWild Swans: Three Daughters of China 本集鳴謝Intro Music: by lemonmusicstudio and Twisterium from Pixabayhttps://pixabay.com/music/upbeat-uplifting-2463/https://pixabay.com/music/upbeat-sunshine-108600/
「Follow your heart. 」Alvin 謝子陽是小米國際化業務VP,現任小米印度業務的GM。小時候在香港長大的他,初中後去了美國,受到史丹福大學的創業氛圍熏陶,Alvin在學生時代就開始創業,10年前加入小米成為國際化業務的第一人。在本集習慣說,Alvin 分享當初大學畢業後在矽谷和中國工作之間如何取捨,並坦誠分享在印尼和印度的國際化業務中,具有國際經歷的香港人可以如何突圍而出。他酷愛天使投資,總結了五大心得來選擇心愛公司,至今獲得不錯成績,在講述印度投出獨角獸的故事尤其精彩。最後,他亦分享在小米創始人雷軍身上學到的管理技巧和自己保持身心健康的法則。嘉賓:謝子陽,小米國際化業務VP主持:廸生、小芬時間軸00:00 嘉賓介紹03:24 為何十年前選擇去大陸和小米工作?10:03 留在美國是否更順理成章?13:45 推動中國公司的國際化,有何心得?18:29 國際化進程:由入十個國家,到決定All-in 印度的心路歷程22:18 為何自己會開展天使投資?25:42 未來展望:去創業、專注投資還是繼續做小米?30:15 人生最大的挫折:大學時期生左一場大病33:38 管理習慣:以身作則、將心比心、身先士卒、cultural respect37:20 小米國際業務請人要用中國人40:30 投資習慣:曾經用excel 來記錄所有遇過4-5000人,來識別甚麼是歷害的人45:18 在印度天使投資的經歷47:55 保持身心健康習慣:中醫調理、一周三日運動、做好自己52:34 建立自己的information hub56:20 Minimalist: less is more (on productivity tools)59:01 Rapid Fire Questions與嘉賓ConnectInstagram/Twitter: @Atytse本集提及的書和PodcastThe Great CEO Within: The Tactical Guide to Company Building by Matt Mochary 本集鳴謝Intro Music: by lemonmusicstudio and Twisterium from Pixabayhttps://pixabay.com/music/upbeat-uplifting-2463/https://pixabay.com/music/upbeat-sunshine-108600/
「搵自己最愛做的事情,用最大的熱誠堅持到底。」趙增熹是香港著名音樂人,在樂壇擔任作曲、編曲、唱片監製、演唱會音樂總監及電影配樂等工作,其音樂成就有目共睹。在本集習慣說,阿熹分享AI對樂壇的影響和衝擊。在他看來,AI會進一步減低成本和門檻,現場表演難以被AI取代。受林憶蓮新碟發佈會的事故,以及和香港管弦樂團的合作啓發,阿熹建立了事前well-prepared的習慣,以應對在流行樂壇時而發生的突發事件。在培養子女方面,阿熹鼓勵他們找到自己喜愛的領域,而沒有對他們在音樂上設定要求。阿熹寄語有志在音樂界發展的人,要努力裝備自己,同時有養活自己的能力。在情緒管理方面,作為佛教徒,阿熹會經常在心裹默念經文,以及利用彈琴來平伏心情。最後,阿熹正在修讀物理和數學的課程,來理解和探索宇宙的奧秘。嘉賓:趙增熹,香港著名音樂人主持:廸生、小芬時間軸00:00 嘉賓介紹03:03 入行經歷:在歌唱比賽幫朋友彈琴被賞識11:45 大台主計劃:吸納有熱誠的中學生做音樂19:47 AI對樂壇的衝擊:進一步減低成本和門檻,重點在於自己有沒有想法27:05 人生最大的挫折:林憶蓮新碟發佈會樂手甩轆34:09 處理現場突發性事件:習慣well-prepared42:40 培養子女習慣:找到自己喜愛的領域,用盡力氣去追求49:16 保持熱誠習慣:努力裝備自己,同時有養活自己的能力54:24 佛教習慣:在內心默念經文1:00:30 練琴習慣:在枱底下有琴,隨時可以彈來平伏心情1:05:35 Rapid Fire Questions 快問快答與嘉賓ConnectInstagram: Hei.chiu / 大台主本集提及的書和Podcast'Brief Answers To The Big Questions' by Stephen Hawking本集鳴謝Intro Music: by lemonmusicstudio and Twisterium from Pixabayhttps://pixabay.com/music/upbeat-uplifting-2463/https://pixabay.com/music/upbeat-sunshine-108600/
「隨遇而安。」Thomas 高正宇是麥當勞亞洲區業務負責人。Thomas 十多歲從香港到澳洲留學,再到美國開展事業。在讀完MBA後加入了管理咨詢,並在2010年入職麥當勞。在過去十多年,他作為麥當勞的高管成員曾在六個國家工作和生活。在本集習慣說,Thomas 分享了帶著家庭和一對仔女周遊列國的生活經歷,和如何快速適應和融入一個新地方。作為空降的高管,Thomas 分享了許多實用技巧來取得本地員工信任,包括Active Listening、由人出發以及做好教練角色等。他分享了自己在大企業中是如何識別和借用伯樂的力量,他寄語在較為保守的亞洲文化裏,有志之士可以更大膽表達自己的職業野心,而重點是要分散投資。最後,他分享了作為如何管理龐大的企業和團隊,以及如何察覺自己的情緒會為員工下屬帶來影響。嘉賓:Thomas 高正宇,麥當勞亞洲區業務負責人 主持:廸生、小芬遊牧民族 周遊列國Appreciate 當地社會生活Active Listening。由人出發,了解同事的家庭、未來目標時間軸00:00 嘉賓介紹06:48 麥當勞的薯條哪個國家最好吃?08:20 麥當勞亞太總裁一個星期食幾多次麥當勞?09:30 由2010年開始在六個國家生活和工作13:25 每兩年relocate 一次,如何兼顧家庭15:30 在青少年時期前,小朋友容易適應周遊列國的生活21:43 人生的挫折:十多歲由香港去澳洲留學25:50 融入新環境:Active Listening29:48 去當地餐廳、超市感受當地人生活,用運動來連接世界31:18 如何在新環境Earn Trust: First 100 days 很重要; Delegation to 擁有最多信息的員工; 以球隊教練作為比喻,不要踏出教練圈35:20 如何識別伯樂:如股票投資般,需要分散投資 - 需要幾個好老闆,不只一個;亞洲人比較保守,未來目標(Aspirations)想得不夠大42:26 如何與伯樂保持聯繫:首先要跟直屬上司表達清楚自己想driven的意願;借用直屬上司的網絡;頻率上是一年一兩次,利用Year-end review等場合46:06 如何管理龐大企業:Delegations、3-5個Focuses、別一年轉向太多(Boring Plan is good)、團隊(25%的時間在團隊上)50:47 團隊管理:確保Direct Reports每個月都有1on1,思考Team succession plan等53:23 情緒管理習慣:需要有意識 "I bring the weather to the room"、家人支持、砌模型58:04 周一早上有1-2個小時me time、每三個月有幾日放假1:01:57 Rapid Fire Questions 快問快答與嘉賓ConnectLinkedIn: Thomas Ko (McDonalds)本集提及的書和PodcastHit Refresh本集鳴謝Intro Music: by lemonmusicstudio and Twisterium from Pixabayhttps://pixabay.com/music/upbeat-uplifting-2463/https://pixabay.com/music/upbeat-sunshine-108600/
「向前行,Move Forward」Calvin 麥凱鈞醫生是一位特別的神經外科顧問醫生,他當年會考十優,並在2022年獲選為十大傑青。他在醫學路上不斷創新,利用內視鏡和複雜的顱底手術,進行了第一例用於腦腫瘤的經眼眶內視鏡手術。在本集習慣說, Calvin 分享了當年選擇神經外科的小插曲,以及在專科試上慘遭滑鐵盧的挫折。受家庭背景和中學教育影響,他立志在公立醫院不論貧富服務大眾。作為腦外科醫生,他分享了手術做得好的其中一個秘訣:在大學時期喜歡打射擊遊戲,訓練了motor skill 有助進行手術。最後,手術室壓力極大,Calvin的情緒管理習慣,靠的不只是經驗,更重要是周詳計劃,在每一次手術之前,都認真準備,思考各種可能情況,敬業程度令人肅然起敬。嘉賓:麥凱鈞,神經外科顧問醫生,香港中文大學外科系的臨床副教授(名譽)主持:廸生、小芬時間軸00:00 嘉賓介紹04:17 為何選擇腦外科?10:45 腦外科比較多空間創新、需要小時候勞作做得好?13:18 麥醫生的顱底手術介紹,以及他的短中長期目標22:05 受家庭背景和中學教育影響,立志在公立醫院不論貧富服務大眾28:00 人生的挫折:專科試慘遭滑鐵盧38:45 成為醫生後的習慣:在專科訓練期間放下了兒時軟件開發的興趣,專科試後重新pick up42:50 打機習慣:大學時期喜歡在機舖打槍game,訓練了motor skill 有助進行手術47:42 培養小朋友習慣:學習STEM、培養信心,和一顆善良的心53:02 情緒管理習慣:每一次手術都認真準備,做好周詳planning。在法國的師父曾經對Calvin說:「手術室出現unexpected 狀況,99%都係事先預備不足」1:00:01 用Notebook記錄的習慣:紙筆記錄容許眼神接觸、有visual cues1:06:26 Rapid Fire Questions 快問快答與嘉賓ConnectLinkedIn: Calvin.hk本集提及的書和PodcastPrinciples by Ray Dalio本集鳴謝Intro Music: by lemonmusicstudio and Twisterium from Pixabayhttps://pixabay.com/music/upbeat-uplifting-2463/https://pixabay.com/music/upbeat-sunshine-108600/
「活在當下,搏盡無悔」Stephen黃思遠先生為「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 領先傳播者及演說家,目前擔任有線寬頻通訊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在本集習慣說,Stephen 分享了職場上的「十年之癢」,每十年左右,他就更換一個不熟悉的新賽道來學習和挑戰自己。他做重大決定時,會問自己一個關鍵問題:如果今日唔做,之後再做的機會成本會是甚麼?擔任許多公職的他,利用Situational leadership的方式來,認清自己在每個地方的角色,去貢獻社會。他更分享了如何持續學習、管理情緒、以及令自己每日Focus。最後,他介紹了關於Design Thinking的實用技巧和資源,給各位聴眾參考。嘉賓:黃思遠,有線寬頻行政總裁主持:廸生、小芬時間軸00:00 嘉賓介紹05:05 人生最大的挑戰12:56 為何總是選擇ambiguous、不一樣的跑道?18:15 如何做重大決定?22:05 人生的名利最大化 vs Experience Life24:37 Situational Leadership: 認清自己在每個地方的角色29:17 Design Thinking: 創辦相關機構目的和日常應用36:02 學習習慣:短文(如LinkedIn、HBR)、Follow Thought Leader44:16 情緒管理習慣:Compartmentalize50:40 十分鐘To do list 53:20 Rapid Fire Questions 快問快答與嘉賓ConnectLinkedIn: Stephen S.Y. Wong本集提及的書和PodcastCreative Confidence by Tom & David KelleyDesigning your LifeDesign Thinking相關資源: Ideo.org本集鳴謝Intro Music: by lemonmusicstudio and Twisterium from Pixabayhttps://pixabay.com/music/upbeat-uplifting-2463/https://pixabay.com/music/upbeat-sunshine-108600/
「To understand 會為世界帶來更多同理心。」Louisa麥明詩是香港知名的十優港姐冠軍,在劍橋大學法律系畢業後循選美比賽進入娛樂圈,幾年後轉型到管理咨詢和創業的路上。在本集習慣說Louisa 分享了從法律系投身選美的初衷,以及在娛樂圈遇到的挫折。她形容潮起潮落的娛樂圈如人生的fast track,在短時間可以看盡人生百態,同時打開了不少機會之門。她在娛樂圈中學會了獨處和應對傳媒的技巧,更分享了三個實用小貼士。如果聽眾想選港姐,Louisa給予的忠告是,認清自己的優勢,然後去找一條前人未走過的路來定位,以此突出自己,留下印象。嘉賓:麥明詩,十優港姐冠軍主持:廸生、小芬時間軸00:00 嘉賓介紹03:15 為何選擇讀法律?06:46 為何選港姐?15:41 港姐是人生的fast-track,打開更多機會之門,更快見盡人生百態20:48 人生挫敗的經驗:發聲後被封殺24:24 進入娛樂圈的習慣改變: 更能獨處32:38 對想選港姐的人有甚麼建議?45:16 應對媒體的三個技巧51:45 人生規劃如agile的startup56:00 從娛樂圈到咨詢的轉變1:02:01 Rapid Fire Questions 快問快答與嘉賓ConnectInstagram: Louisa_Mak本集提及的書和PodcastThe Sapiens本集鳴謝Intro Music: by lemonmusicstudio and Twisterium from Pixabayhttps://pixabay.com/music/upbeat-uplifting-2463/https://pixabay.com/music/upbeat-sunshine-108600/
「成就最好的自己。」Hendrick 冼漢廸是知名IP遊戲公司中手遊的聯合創始人兼副董事長。Hendrick 從投行生涯工作十多年後華麗轉身,在遊戲領域開創成功人生。在本集習慣說,Hendrick 分享創業挑戰,當中有提及公司高管「拉大隊走人」的驚險場面。他善於預判趨勢,並舉了自己由電影《頭腦玩家》的啓發,早在2019年決定開發元宇宙遊戲項目的例子。他不斷學習,養成鑽研家族基金投資項目、閱讀投行報告和國內科技媒體36Kr等習慣,來應對日新月異的世界和新知識。嘉賓:冼漢廸,中手遊聯合創始人兼副董事長主持:廸生、小芬時間軸07:20 從投行到遊戲創業15:06 投行經驗如何幫助Hendrick 創業?20:21 人生的挫折:公司高層拉500員工離開公司27:03 創業風格:Mercenary vs Missionary31:00 決策習慣:如何預判未來趨勢34:48 資訊爆炸的時代,如何篩選合適資訊?39:20 有勇氣相信自己的信念,尤其在動蕩的Web 3.0裏43:30 時間分配習慣:熱愛和刻苦耐勞50:25 吸收科技資訊:36Kr、投行報告55:22 查找不足的習慣57:00 Rapid Fire Questions 快問快答與嘉賓ConnectFacebook: Hendrick Sin本集提及的書和PodcastSeven Habit for Highly Effective People本集鳴謝Intro Music: by lemonmusicstudio and Twisterium from Pixabay● https://pixabay.com/music/upbeat-uplifting-2463/● https://pixabay.com/music/upbeat-sunshine-108600/
「The world needs our help。」今集習慣說邀請GoGoX的聯合創辦人、執行董事兼聯席行政總裁Steven Lam。GoGoX為亞洲領先的物流平台,致力以創新科技提供多元化的物流服務。在今集習慣說,Steven分享了GogoX的創辦動機、十年創業路的里程碑,包括與58速運的合并前後的糾結與反思,以及在資金不足、疫情後難關當中如何跟自己打氣,和同事一起挺過一關又一關的難關。他寄語香港初創生態圈去放眼世界,自己則目前關注物流科技和ESG相關的創業公司。他在營造公司文化上花了不少心思,五大元素構造了Gogox獨特的火星文化,其中Dareto Venture是他做決策的慣性習慣之一。在個人習慣方面,他分享了如何通過做運動、跑馬拉松和打機來平衡身心健康。林凱源,GoGoX的聯合創辦人、執行董事兼聯席行政總裁● LinkedIn: search Steven Lam● The Psychology of Money● The World’s Changing OrderIntro Music: by lemonmusicstudio and Twisterium from Pixabay● https://pixabay.com/music/upbeat-uplifting-2463/● https://pixabay.com/music/upbeat-sunshine-108600/
「做個好人。」今集習慣說邀請怡和餐飲集團的首席執行官李龍基Aaron Lee。Aaron曾在顧問公司、私募投資機構、製衣和汽車行業任職高管職位。在咨詢行業多年,訓練了以事實為基礎的分析方法,在眾多的人生和職場決定中,令自己更能以理性平衡情感的力量。Aaron 縱橫職場多年,總結了一些向上管理的實用技巧,例如與老闆溝通時要定義溝通的範圍,虛心學習老闆的想法和智慧,不要有過於強烈的pre-positions,亦不要妄自菲薄等等。作為大機構的CEO,Aaron在時間管理上亦頗有心得,在公司管理、社會影響力、Networking和個人身心方面會視情況分配精力。最後,他更動真情分享作為CEO的孤獨感和責任感,如何為了維持機構運作而不能隨便放棄。嘉賓:李龍基,怡和餐飲集團的集團首席執行官主持:廸生、小芬時間軸00:00 嘉賓介紹3:44 Consultant 的fact-based分析框架和presentation skills對職涯的幫助12:12 人生最大的決定都是emotions driven18:51 在懷疑人生的至暗時刻學到更多24:25 與老闆溝通的誤會來自於預期不同31:35 向上管理習慣:定義溝通的範圍,虛心學習老闆的想法和智慧34:30 向上管理習慣:不要有強烈的pre-positions,不要妄自菲薄39:07時間管理習慣:例會、聚焦緊急和重要項目、CSR和Sustainability項目、Networking和Personal Wellness46:10下屬管理習慣:在控制和賦權之間,抓大放小53:36 身心健康習慣:重力訓練/跑步、打機、睇YouTube睇電影1:01:30 作為CEO的孤獨感和責任感:維持momentum不能隨便放棄1:06:04 Rapid Fire Questions 快問快答與嘉賓ConnectLinkedIn: search Aaron Lee本集提及的書和PodcastPositive Intelligence本集鳴謝Intro Music: by lemonmusicstudio and Twisterium from Pixabayhttps://pixabay.com/music/upbeat-uplifting-2463/https://pixabay.com/music/upbeat-sunshine-108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