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好職人

<p>臺南好職人 <br /> <br />Powered by <a href="https://firstory.me">Firstory Hosting</a></p>

【序】南方講堂——王美霞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06-13
33:34

【好夥伴】陪你走遠路——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環境醫學研究所教授 郭浩然

【文摘】 1.郭浩然教授走入職業醫學領域,並非偶然,就讀醫學院時,他就對公共衛生事務產生興趣,1981年,他就跟隨北醫江漢聲教授籌組的「流行病學調查團」關切嘉南地區烏腳病的病理研究。1986年,他擔任「醫學問題研究社」社長,以桃園縣觀音鄉大潭村鎘米事件深入調查稻米鎘污染問題,也因此,促發他到美國選讀「職業醫學」的動機。學成之後,接到父親要他回國的越洋電話,在他內心強烈的回鄉理由是:「如果把所學專業,奉獻在自己國家,豈不是更美好!」於是,1996年他回返臺,到成大醫學院向黃崑巖院長報到,自此承擔我國職業衛生教育訓練,以及接軌國際的重任,同時,他也擔任成大醫學院附設醫院職業及環境醫學部主治醫生,從事臨床診治,將服務的對象擴及職業現場的基層勞工。2002年,郭浩然協助衛生署設置職業醫學專科,完成我國第一批職業醫學專科醫師甄審, 2. 臺南市職安健康處成立之後,世界衛生組織(WHO)及國際勞工組織(ILO)要求基礎職業衛生服務必須下達每位職場勞工身上,因此,職業醫療的醫師不能坐等病患上門,要主動走入工廠發掘危害勞工健康的癥結,以及提供健康醫療的服務,所以,職業醫療像家庭醫學的概念,對工場所的同仁做整體的照護;職業醫學更是以預防醫學為主幹,加強勞工的健康促進、生活習慣的改善,因此,勞工健康檢查是不可少的,凡有診斷,就一定有不及格的數據,郭浩然強調:要灌輸勞、資雙方不要追求零職災的數據,要以正向的態度面對這些黑數,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另外,面對職災勞工如何重返職場,是需要花費更多心力的,生理的醫療很簡單,但是,讓職災勞工回到職場卻是一條漫漫長路,所以,拯救一位受傷勞工活下來,除了醫療,更需要廠方、社會資源的配合,加強觀念宣導,是刻不容緩的。郭浩然說:「有人說我們服務的是最困苦的個體化勞工,對付的是最有錢的資方結構,其實老闆們不知道,若不是我們,可能會讓資方損失更糟,我們不是對付,是真正幫助。」這麼吃力不討好的工作,郭浩然為何可以一路走來不離不棄呢?他說:「我的信念是一句很簡單的話:助人為快樂之本!」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05-30
20:50

【好夥伴】像海一樣遼闊——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環境醫學研究所教授 蔡朋枝

【文摘】 1987年蔡朋枝自台灣省工檢會,轉調行至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檢查處任職,為協助事業單位有效推行工安業務, 1988年編撰「作業環境測定」、建立「事業單位安全衛生自動檢查評鑑制度」,1989年擬定「工業衛生技術手冊」、與張添晋共同完成「印刷業一般安全衛生、有機溶劑危害預防及噪音 危害現況之調查研究」,他協助職安署擬定的「危害性化學品評估及分級管理辦法(草案)」及「危害性化學品評估 及分級管理技術指引(草案)」,分別於 2014年、2015年公告施行,有效擴大我國職場職業衛生曝露評估基礎。2020年擬定的「職業暴露評估管理辦法(草案) 」、「作業環境監測機構認可及管理 辦法 (草案)、「作業環境監測機構管理手冊之內容及記載事項規範(草案) 」,都是完備我國職場職業衛生暴露評估制度。 2015年,勞動部成立南區勞工健康服務中心,帶動提升南部地區職業安全衛生與健康水準,他協助產業打造安全健康友善的工作環境。他也長期協助教育部大專校院校園職業安全衛生管理輔導驗證,建構「大專校院校園學習與職業安全衛生管理互助聯盟」,並協助教育部辦理高級中等學校安全衛生試行輔導。 蔡朋枝擔任台灣職業衛生學會理事長期間,積極規劃及爭取2008年國際職業衛生學會學術研討會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行,這次在台灣舉行的 IOHA 2008,發表論文 229 篇,無論參加人數與論文數量都是歷屆最多。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05-29
20:46

【好夥伴】永恆的微笑——前南科管理局局長 林威呈

【文章摘錄】 1. 林威呈來到南科那一年,眼前是一望無際的蔗田,占地廣闊、人煙荒蕪,如今南科園區產值達新台幣8300億元,就業人數達8萬人,漫漫二十幾年,篳路藍縷一步一腳印走過,他的一生中都把南科當作自己的家園,立家立業,歷經酸甜苦辣的歷程。 他常說:「台灣囡仔不是沒人才,只是欠舞台。舞台自己搭,不用等別人。」他為所有願意根留台灣的企業及優秀人才創造世界級的舞台。於是,抱著披荊斬棘的勇氣,開創奇蹟,他說:「南科是以四流團隊:流血、流汗、流淚、流產,經營一流廠商。」 他帶領團隊滿懷企圖心,站上打擊區,他的名言是:「站在打擊區,就要有揮全壘打的野心,不能想著被保送!」以擊出全壘打的精神,積極找出創新創業的方法,他勉勵同仁:「每一步耕耘,都不要想贏,但要想不要輸!」 2. 他以以「小故事 大南科」為主題,以真實小故事話大南科,讓每位學員快速瞭解從甘蔗園地到科技城的南科(柯)一夢,林威呈全程以台語演講,既是築夢的浪漫騎士,也是說故事高手,他形容是最潮的「F3」:有感覺(feel)、有樂趣(fun)、有未來(future) 3. 威哥的孝順,也是眾人皆知的,他每天打電話都會問候遠在家鄉的爸媽,假日一定回嘉義陪伴父母,有一年帶爸媽去杜拜旅行,爸媽坐商務艙,自己坐經濟艙,帶爸媽去東京時,為了不讓老人家擔心旅費,選擇坐廉價航空。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05-27
28:40

【好創新】你快樂嗎?我很快樂——快樂先生 姜牧呈

【文摘】 魔術,是啟動姜牧呈生命職場的重要關鍵。高中時看到「大魔鏡」的表演,覺得魔術是一種酷炫的技能,魔術教會他:眼見不為憑。在魔術社,姜牧呈不是練技能,而是訓練口條,以及邏輯,因此,三年下來,讓他體悟:思維邏輯與觀察力很重要。魔術的錯覺與錯誤引導,把人的眼睛的慣性催眠,也讓他知道:「你必須要相信,才能會看見。你相信魔術,才能看到魔術。」所以,他說:「神奇是科學的一部分,魔術是一門神奇的科學」。魔術是小丑引發歡樂的媒介,藉由與觀眾的巧妙互動,打破隔閡與距離,分享歡樂,他說:「紅鼻子是小丑的重要象徵,具有一種特殊力量的紅鼻子,帶給許多人歡樂。」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02-26
27:12

【好創新】創造一個甜甜的夢想——甜玉軒 林韡勳

【文摘】 1. 臺灣果醬男孩林韡勳以「馬告金桔金柑」、「龍眼威士忌金柑」、「橙香蜂蜜金柑」三款手工果醬勇奪2021年世界柑橘類果醬三面銀牌,參獎的果醬使用宜蘭礁溪李庭財種植的金柑、蜂和小鎮詹承霖的東山龍眼蜂蜜,以及柳營在地旭日橙、台東部落亞亞阿嬤的台灣原生種馬告山胡椒等在地食材。林韡勳因熱愛臺灣水果走上製作果醬之路,為了參賽,他準備了兩年,練習不下百次,終於從超過40多國、總計3200瓶競賽果醬中脫穎而出。年輕世代不遺餘力推動臺灣在地水果,製作的罐罐果醬,收攏了土地上的水果芳香,也讓臺灣的好滋味躍上世界舞台! 2. 剛開始研製果醬時,全靠自己摸索,他大膽實驗各種水果配方,比如:關廟的土鳳梨加了馬告、白酒調配,在龍眼及金桔中加入威士忌及少量的紅玉茶葉,融合出令人印象深刻的豐富口感。嘗試過各品種的芒果後,他首推玉井的愛文芒果和水蜜桃芒果,兩者不但風味絕佳,果醬成色也很明亮,另外,柳營的火龍果、東山的柑橘和蜂蜜,也是他心目中的果醬「好班底」,秉持健康理念,不添加人工色素、香精、防腐劑,選用當季水果,堅持純手工製作,用心熬製的果醬,讓顧客食用安心,到目前為止,他嘗試過五、六十種果醬配方,在一點一滴的實驗與調整中,逐漸打響了「甜玉軒」的品牌故事。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02-16
21:18

【好創新】另類嗆辣,沒有距離——DoGA創辦人 李威辰

【文摘】 1. 那絕望時的一跪 為了蓋工廠,威辰向銀行貸了將近一億元,但是購地跟工廠登記的進程一直不順利,更沒想到場登下不來,場址卻被納管成為公園預定地,那時她已經走投無路,她想:「如果瞬間破產的話,員工怎麼辦?」於是,到處陳情,當然,也到處被坑錢,寫到第12份陳情書時,無意中,在高鐵站遇到前市長賴清德,於是,鼓起勇氣走進包廂,當她跪下來時,已經泣不成聲了,市長也嚇到了,對著大哭的她說:「妳不要哭,慢慢說,我有什麼能幫你的?」她永遠難忘那一幕,市長是救命恩人!沒有市長的傾聽、接納與幫助,她沒有接下來的故事了。每一次談起這件事,威辰都會流淚,百姓父母官,對一個素昧平生的小市民,高抬貴手,真誠相助,就像給予一瓶慈悲甘露水,喜捨中充滿愛的生機。 2. 閱讀威辰的故事,我會想起「糖果屋」的童話,做一個愛讀童話的人,沒有資格說絕望,只要人世的燈火尚在,自己就該堅持下去走出一片蔚藍的天,即使受傷,掉幾滴淚無妨,喝一些記憶裡童話的水療傷,忍一忍,也就過去了,威辰真的就是如此,勇敢創業的夢想家!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02-08
26:26

【好創新】台灣黑手娘子軍——迎盛總經理 曾麗芳

【文摘】 1. 對於員工,曾麗芳也是以身作則,她說:「我建立跟員工一起打拼的概念。」公司每一臺新的機器都是她先學會操作的,趕工作,捲起袖子,一起來,磨,跟著磨,搬,跟著搬。曾麗芳說:「我沒有女性的優勢,也沒有女性的弱勢,員工知道我可以一起打拼,所以,願意聽從我的領導。我希望公司能提供舞台,讓一起打拼的員工能夠安穩發展。」 2. 擁有30年以上經驗的板金大廠,能在時代浪潮逆勢突起,最重要的關鍵是:勇於改變。曾麗芳相信:「唯有與時俱進地調整企業體質與經營方式,才有可能繼續生存。」她突破黑手產業的傳產思維,搶先聘用專業的業務人才,拓展事業版圖。提供生產線3D 繪圖設計,打響「會設計的板金廠」的名號,建立加工、噴漆、組裝、包裝等一條龍式全方位服務板金加工鏈,並且,因應工業4.0的「設備智慧化」、「提高生產效率的彈性生產」,購入24小時自動稼動的光纖雷射加工設備,讓全自動化的加工,取代廠內人力缺乏的問題。曾麗芳說:「我一直努力做,希望有一天員工、客戶都能以迎盛的品牌為榮,而迎盛也可以成為臺灣產業界的驕傲。」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02-07
22:31

【好創新】一切都贏在種子——春天有機農場 陳啟豐

1. 幾年裡,天天與菜園周旋,終於找出方法:嚴格管理溫室、篩選種子的特質,精心調配種子的種植時間,工序流程表格化、菜園管理列出清楚的S0P,在他的管理下,產能與行銷的業績攀升,全年也都可以有收成,與其說陳啟豐是務農,不如說他更擅長把工業管理的經世致用運用在務農這件事上。 2. 在施行的諸多新農法中,陳啟豐最津津樂道的是:種子的優勝學。一般高麗菜70天收成,但是,他可以做到45天收成,而且,成色、風味、口感比別人好,他所仰賴的是科學基礎的決勝關鍵,比如運用紅藍光的調整,提升植物生長,創造產品內蘊。而,運用種子決勝更是他的專擅,種子要贏,首先是「精選」策略,種子含水量15%才會發芽,種子跟人不同,可以有瞬間喚醒機制,精選種子的顆粒,粒徑要求一樣,1000顆種子的誤差毫米之間,他計算過,種子的價格即使比一般貴五倍,也只佔成本的千分之二,種子落地時,要一次都醒過來,站在同一起跑線,鳴槍起跑能力是一樣的,就可以創造出相同的品質,因此,精選種子是值得的。另外,則是「滲調」策略,透過定量加濕讓種子在零時差發芽。還有,「造粒」策略,實務上就是把肥培的管理提前設置在種子裡,將與胚芽非常接近的養分拌入種子膜衣裡,讓一顆種子脫胎換骨甚或是早期的保護力,種子的粒徑從原來的2.1mm達到3.5mm,甚至4.5mm,能做到這樣的工藝,只要把種子播下去,就可以安心等待收成了。在農場中栽培、產量、交貨期都可以運用工業管理與農業結合的,如此有效管理與耕種政策,即可創造專業農夫技術的含金量。他說:「光是一個種子的純益都可以達到300%,農業是沒有競爭對手的。」 3. 目前,他也透過營造專長建造專屬溫室、調整溫室中植物生長的微氣候,改善栽種品質,而且,他也到校園中建造溫室,栽種在地特色農產作物,讓學生透過務農的體驗,讓每一口蔬菜、每一株植物有更深刻的體驗。對於,土地,陳啟豐有謙卑的體認,他說:「我們播下種子,是老天在種植,我只是在陪伴的過程,推農作物一把而已。」 4. 陳啟豐借重兩位極致科技人兄弟陳啟川、陳啟鐘的專長,進行世界級先進環控技術,處理超遠距離低功耗無線傳輸及全時溫度、光照感應的應用,三兄弟彙整專長優勢,主動規劃更多的行銷通路。三兄弟或許放棄人人羨慕的科技新貴職場,投入有機農業後,農業的單純直接,讓他們發覺原來時間可以是自己的,生活的節奏也可以自己做主,當他們運用科技在農業領域將信念想法付諸實行的,這種成就感讓他們獲得自信與自尊,陳啟豐說:「青年返鄉從農,心態最重要,學經歷再如何亮眼,在轉換職場瞬間、接觸農事那一刻,就該把一切歸零。」零,可以創造無限大,陳啟豐用一粒小種子做行星,創造一個務農的大宇宙,他也鼓勵年輕人,運用所學,做一個智富的農夫,真心付出,成功了,就是開啟另一段人生,逆風挫折了,也是青春無悔。因為此時此刻,你都是唯一,而且無可取代。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02-06
28:03

【好創新】科學農夫的一指神功——巨農有機農場/吉田田有機農場負責人 周俊吉

【文摘】 1. 周俊吉說:「面對土地,我喜歡保持它原來活潑的生態,量化、整齊、一致的植栽,不是大地的常態,在生產與生態如何平衡呢?這是目前臺灣農業必須深思的問題。」他認為若以有效能的利潤為出發點,擴大有機農業的規模,然後,建置好行銷及通路網絡,讓有意加入的小農們不需要擔心產品末端行銷的問題,並且藉由通路凝聚更多有意願、有興趣的農民們投入產業,形成「集團耕種」的合作模式,這樣同心協力,便有機會將臺灣的有機農業推向全世界。 2. 他說:「通常這時候,工作同事都下班了,我會一個人赤著腳走在農場,踩在土地上的感覺很舒服,在這裡聞到農場的氣息,晚風微涼吹過來,偶然在農場發現一個新的生物時,會讓我覺得很開心。只要人們不去傷害土地,很多美好的生態都會出來。」他手舞足蹈地形容在農場發現南海溪蟹,以及颱風來臨前,整片土地上佈滿蚯蚓的景象,他說:「這個土地是活的,它一直在恢復,你只有勇敢踩在那個土地上,才能知道那種碰觸土地心跳與呼吸的感覺。」我笑著回應他:「周博士是愛這個土地的吧?」他說:「我不知道,我只覺得踩在土地上,是很舒服的。」所以,他從不去考慮是不是土地耽誤這位高學歷博士太久,他只說:「只要有人對土地與耕種有興趣,那麼,我就願意教他。」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02-05
20:54

【好創新】滾動台江漁人的新藍海——台江生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顏榮宏

【文摘】 So Sweet的品牌 顏榮宏說:「從事農業真的是可以以小搏大的事業,若找到技術,然後透過眾籌來經營,會是一個好的機會。」目前,「台江漁人」最知名的是產銷履歷虱目魚和白蝦,品牌行銷美味更帶來健康。」他也積極擴展「super seafood」品牌的海外行銷,在新加坡超市都有口皆碑。顏榮宏說:「生存法則就是:擁有核心技術,Kow How,累積大數據的資訊與知識,以因應現狀,這是自信心的來源。」他相信:美麗家園是自己開創的,他用自己的經驗告訴所有起心動念的年輕人:勇敢一點,掌握智慧,作伙做一個臭嗆的台灣人。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02-04
30:35

【好創新】鋼鐵的心,是溫熱的!——源源鋼藝創辦人 王冠翔

【文摘】 1. Looks Cool, Feels Warm 源源鋼藝透過品牌精神,將冰冷的不鏽鋼化身為有溫度的生活日用品,好的產品可以拉近人們與環境的距離,取自自然還之自然,才是設計者的本心。冠翔說:「慢慢地,我發現我們是有能力去影響世界的。從代工製造到自創品牌,源源始終堅持要聽見市場的聲音,由於重視消費者的需求,因此對品質更精密、更細節,而且堅持做對的事情。」 2. 他說:「累積實力是致勝法則,只要平日準備就緒,時機一到,就可以展開品牌的新紀元。」一個思維轉彎,讓設計靈感起飛,顧客訂單重回生產線,也是開創傳產的轉型契機。源民鋁業的王凰源說:「老爸(王枝香)是創業維艱,我們第二代就是要守成、轉型,到了第三代就是要創新,源源鋼藝的品牌是我們家族的驕傲。」冠翔說:「我蠻幸運的,生在這個家族,家人可以支持我創業,我以品牌設計與行銷來創造訂單,這些訂單回到源民來代工生產,這是我想做的不一樣的、有開創性的傳承。」 3. 王冠翔深信:產業的當務之急是改變環境,讓年輕人願意回來工作,這樣才有辦法傳承下去。他所堅持的融入「以在地人為本的設計思考」,將持續投入:垂直發展、台灣深耕、循環經濟,以及教育等四大面向,小團隊築夢的大未來,正如源源鋼藝命名的深意:地球上的資源不是源源不絕的, 創意創新傳達的價值,也是源源不斷的。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02-02
18:44

Recommend Chann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