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期,我们聊「女性跨界创业」。你是否也曾被"女性不适合这个行业"的声音困扰?当周围人说"还是找个稳定工作吧"时,你内心的那个声音在说什么?今天我们请到了一个嘉宾,她从15岁独闯加拿大到同时运营爱马仕丝巾装裱行和户外学校,靖雯分享了她的"野蛮生长法则"——12岁住进寄宿家庭、从代购做到集装箱贸易、被质疑"女性教练不专业"时直接硬刚…这期节目,我们聊聊女性如何在质疑声中找到自己的力量,如何把爱好变成职业,以及那些"被自己点燃"的珍贵瞬间。珠宝设计到爱马仕私人装裱师到滑雪教练再到法律学生,我们的嘉宾牛靖雯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那些看似不可能的跨界,如何成为女性成长的"秘密武器"。🎧本期你会听到一些关于创业的真相:为什么她说「小钱不赚是大忌」?每天工作17小时的团队管理秘诀是什么?女性优势悖论:被质疑「不够强硬」时,如何把「同理心」变成商业武器?「先出发再解题」的底气从哪来?这是一场关于勇气、行动力与女性创业的深度对谈。我们特别喜欢她说的一句话:“当一个女性发声时,她不是只在为自己发声,而是为千千万万个女性发声。”如果你也在寻找属于自己的拐点,相信这一期会给你很多力量!⏰时间轴00:00:32 🔥 关于我们,做的100个嘉宾采访00:03:04 🌟 跨界女王:珠宝设计师→滑雪教练→法律学生00:05:58 🏡 爸爸的选择:远离温哥华华人圈,小镇生活开启新篇章00:11:20 🗣️ 英语提升秘籍:巧选室友,打造全英文环境00:17:29 🎨 职业魔术师:从潮玩到油画再到丝巾装裱00:28:44 🌱 女性创业宣言:爱好变职业,流量时代野蛮生长00:36:09 ⚡ 拒绝内耗!面对性别质疑直接硬刚00:40:25 🌄 凌晨五点尼泊尔冒险:老爸的神助攻00:48:57 🎯 女性优势觉醒:察觉力变社交武器00:55:40 ✨ 吸引力法则:朋友圈发快乐,好运自然来你的第一次跨界尝试发生了什么?在20-30岁的探索中,哪些经历让你突然「开窍」?是像靖雯一样从代购做到户外教练的多重身份,还是在凌晨五点出发的尼泊尔冒险中找到勇气?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破界故事,或加入我们的「100个"她"故事」录制计划⬇️主播:麦子、白茶嘉宾:牛靖雯
这一期,我们邀请了大三在读的姐妹小饼,来聊聊「三个不同阶段女性的独自旅行」🎒当攻略里铺天盖地推荐「solo trip」时…当朋友的时间永远对不上时…当那些「必须有人陪」的执念被打破时…我们究竟在独自旅行中寻找什么?从「被迫独行」到「主动探索」,从焦虑改签到享受随机搭子,女性正通过一场场独自旅行重新定义自我边界。那些路上突然的崩溃、意外的相遇、颠覆认知的故事,如何成为我们成长的「秘密项目」?本期我们分享了各自旅行中的「觉醒时刻」——内蒙古骑马偶遇富豪姐姐、迪拜机场被空少「救赎」、重庆街头捡到粤语搭子、包车司机踩雷而被迫自驾3000km的青甘大环线…原来独自旅行最珍贵的不是目的地,而是路上那些「被陌生人点亮」的瞬间。⏰时间轴00:00:58 突发奇想的旅行话题:达人分享solo trip的独特魅力!00:04:00 从内蒙古到四川:小饼的探索精神与旅行故事!00:06:28 周末冲动去重庆:南航两千块随心飞的诱惑!✈️00:13:17 P人旅行哲学:走到哪算哪的快乐!00:14:44 内蒙古偶遇的「姐姐们」:骑马与事业双丰收的偶像!🐎00:20:24 旅行的真谛:同行者决定旅程的美好程度!00:23:23 日本旅行挑战:精细到分钟的预约文化!00:26:41 黑人司机的鼓励:独自旅行被夸「很牛」的骄傲时刻!00:40:56 职场女性的困惑:成功高管与「正统」人生的拉扯!00:53:58 女孩的成长项目:独自旅行改变人生轨迹!🌟01:00:56 自驾三千公里:女汉子青海独自开3000km惊呆亲友!你的第一次solo trip发生了什么?在20-30岁的成长里,哪些旅行瞬间让你突然「长大」?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独行故事,或加入我们的「100个“她”故事」录制计划⬇️主播:麦子、白茶嘉宾:小饼
这一期,我们紧接着上期继续聊「爱情观的祛魅」💔当我们随口问出"为什么需要另一半"时...当婚姻样本在眼前失效时...当那些偶像剧式的浪漫滤镜逐一破碎时...我们正在经历什么?从"感觉至上"到"三观优先",从期待王子公主到审视现实条件,当代女性正面临一场集体的情感地震。那些让我们突然清醒的瞬间,那些重新定义爱情价值的经历,究竟意味着什么?本期麦子、白茶与来自不同城市、处于不同人生阶段的苹果老师,分享各自爱情观念转变的关键时刻。主播:麦子、白茶嘉宾:苹果老师⏰ 高能时间戳导航:00:00:19 现代都市女性的灵魂拷问:为什么我需要另一半?00:01:29 💕 崩溃时刻的温柔救赎:海边肠粉里的伴侣意义00:04:24 ⚠️ 千万别擅自停药:15层高楼上的挣扎与理智00:06:24 跨越千里的母爱奇袭:青岛妈妈的北京救援行动00:09:45 社交债务大清算:两顿饭还完就不约的奇妙误会00:13:27 ❄️ 老同学的冬夜牵手:多年后爱情悄然绽放的瞬间00:20:16 "你嫁不出去"?发疯才是对抗传统观念的正道!00:25:35 情商高≠讨好所有人:职场性骚扰回击指南00:27:01 意外发现的感情真相:脚踩两只船的男同事00:30:10 🎯 爱情观大转折:从条件匹配到三观契合的进化00:32:11 爆胎日的小确幸:服务站烤肠与爱情的有趣瞬间00:36:46 原生家庭阴影:家暴模式的代际传递可能你的爱情观是否也经历过「推倒重建」?在20-30岁的成长中,哪些瞬间让你重新思考爱与婚姻的意义?在自我完整与寻找伴侣之间,你如何找到平衡?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情感进化故事,或加入我们的「100个“她”故事」录制计划⬇️
📝 本期简介:听众来信中描绘的爱情浪漫又纯粹,但现实中我们却常陷入“恨嫁焦虑”、“三观匹配”、“家庭条件”等现实议题。本期我们邀请来自不同城市、处于不同人生阶段的女生——麦子、白茶、苹果老师,一起聊聊爱情观念的“祛魅”与重建。从学生时代的偶像剧模板,到成年后的现实考量,我们一起走过这场关于爱的地震与重生。🗣️ 主播:麦子、白茶嘉宾:苹果老师⏱️ 时间轴: 00:00 开场:听众来信中的浪漫与现实 02:42 新栏目“100个陌生的他”启动! 05:18 爱情观念的起源:偶像剧是如何“养废”我们的? 12:49 高中时代的纯爱 vs 现在的快节奏恋爱 15:40 线下社交现场实录:第一次见面就亲吻? 20:21 25岁节点?从“公主心态”到“差不多得了” 27:34 那些令人下头的恋爱经历:幼女视频、无缝衔接、负能量伴侣… 32:43 什么样的人更容易在感情中幸福? 35:48 我们是否还需要爱情? 36:23 下期预告:欢迎你的故事加入我们!📩 互动邀请:你是否也曾经历过爱情观的“地震”?是否也在20-30岁之间反复思考爱与婚姻的意义?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或私信我们加入“100个陌生她”录制计划!
今天我们聊「标签🏷️」在这个“万物皆可标签”的时代,我们似乎已经习惯被定义:在 Dating App 上,学历必须写「帝国理工硕士」「QS Top 2」,还要勾选「有车/无车」「深圳有房」。在职场,老板一句「你们这些E人怎么不活跃气氛?」逼得人要说「我是个 I 人」,硬生生把自己塞进性格框里。在社交场合里,别人介绍你时,总要加上「她是珠宝世家的女儿」「他是大厂的谁谁谁」。于是,真实的你渐渐被掩盖。这一期,我们聊聊「🏷️标签」:标签是怎么出现的?为什么它如此方便又如此危险?当别人给你贴上不属于你的标签时,你会如何反应?在一次次“撕掉再贴上”的过程中,我们是否还能看见真正的自己?错误的标签会让人看不清自己。但当我们学会觉察、学会分辨,或许就能在社会洪流中找到一个更自在的位置。⏰时间轴00:00 开场:原来我们每天都在贴标签?02:30 Dating App 简历化:学历、年薪、车房一条龙07:00 职场人设:我是“I人”,还是被迫的“E人”?13:00 那些被公司和学校定义的瞬间19:30 学生时代的纯粹 VS 社会里的功利25:00 家乡、性格带来的刻板印象31:00 减少社交局,逃离“功利标签”36:00 错误的标签会让人看不清自己42:00 哲学一下:人其实一直在流动
这一期,我们聊聊「边界感」。当我们随口说起一个小计划,还没准备好公开,就被父母、亲戚提前“曝光”;当长辈们热心过度,把建议变成审问;当同事八卦你的私事,却打着“关心”的名义……这些时刻,你是不是也感到过:🙃 想保持独立,但又不得不接受“人情社会”的牵绊。😵 想保护自己,却又担心显得冷漠、不合群。🤔 一边享受过人脉的帮助,一边又厌倦被打探过多隐私。在这期节目里,我们聊了—— 家庭里如何和父母设定底线,又不至于彻底撕破脸 面对没有边界感的亲戚,该敷衍、沉默还是正面回击? 职场八卦与自我保护:为什么“闭麦政策”有时最有效? 边界感背后的悖论:我们一边需要支持,一边又想要自由或许答案没有唯一,但每个人都能在边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舒适距离”。希望这期节目,能带给你一些思考和勇气。🎧 一起来听听吧。⌚️时间轴00:00 🎙 开场:为什么聊边界感03:21 🏠 家庭:计划被父母亲戚过早曝光09:34 🚗 亲戚八卦:买车、工资、婚姻都能被盘问19:20 💼 职场:八卦与自我保护,“闭麦政策”的好处28:29 🔔 与父母沟通的锚点:有进展再汇报41:36 💡 总结:家庭、亲戚、职场三类边界感应对
🌙 本期导览凌晨4点突发录制的坦诚自白。当主业高压、副业缠身、追星幻灭三重暴击下,一个自诩「现充」的人突然陷入意义感真空:→ 坐在爱豆演唱会第一排,为何反而感到致命疏离?→ 月薪60万的人也在焦虑百万,我们如何跳出「预期陷阱」?→ 手工4小时做20个包挂:为什么「浪费时间」成了奢侈救赎?→ 重解焦虑本质:"Anxiety is paying the debt you never owe"🔥 关键洞见 Burnt out新诊断:工作效率骤降/看剧负罪感/健身需哄骗自己——这些「不正常」恰是身心过载的精确信号 意义感暴政:当健身只为变现、社交计算ROI、追星苛求被记住,我们正被「功利主义」反噬 张春哲学实践:「保住狗命」三法则▫️ 剥离未来焦虑:「1万存款恐惧破产」=提前失去这笔钱▫️ 重构时间伦理:允许自己「购买」无意义体验▫️ 最低生存底线:今日呼吸=胜利💡 醍醐时刻「当内场票也填不满意义黑洞,我突然明白:快乐本身就是终极意义」「像狗一样活着:把‘活过今天’当唯一KPI,其他全是额外嘉奖」「那些被框架绑架的25-30岁:要刚好漂亮、刚好能干、刚好顾家,却永远不够刚好」🎧 适合这样的你✓ 正在经历职业倦怠期✓ 对各种爱好突然索然无味✓ 对「高效生活」鸡汤产生抗体✓ 需要一场不灌鸡汤的情绪松绑**⏳ 时间戳**00:00 凌晨4点录播客的真相03:15 Burnt out身体信号清单(打工人暗号对照表)07:50 追星人暴击时刻:离偶像30cm时的心理塌方12:10 月薪40万→60万→100万的焦虑永动机16:40 张春「狗命哲学」拯救意义感崩塌21:30 手工4小时实验:主动浪费时间的疗愈力📌 延伸参考提及作品:鲁豫×张春《岩中花述》播客
谁适合听🎧:当团队换血遇上窥屏同事+6点拉会刺客,麦子&白茶暴言实录:🔥 学生思维把新人“温水煮青蛙”💥 高情商怼人话术拆解🩸 用1场胜仗在权力洗牌中杀出血路献给所有在工位憋屈到抠手的职场人高能时间戳导航00:24 职场动荡生存实录空降领导、团队换血、站队试探,如何在权力洗牌中保住核心业务?麦子亲述接手盈利品线背后的博弈。04:17 新人两大致命误区"憋着不问" VS "过度表演":白茶剖析高学历新人陷阱,为什么职场最怕"自我感动型努力"?07:32 学生思维改造计划新人从斗志昂扬到默默摸鱼?麦子指出3个关键动作:主动蹭会、合理打扰mentor、跨部门破冰技巧。10:50 职场同事图鉴✘ “打听我单身?”✘ “偷我方案还装傻?当场撕破脸!”✘ “被戳穿后,他恼羞成怒了...”19:24 警惕职场黑暗面窃取成果、抢功甩锅、团队信任崩塌... 当同事把你的方案当提款机,两招反制策略。22:54 前辈的十年之约白茶给职场萌新的终极忠告:如何在染缸里守护初心?为什么"快乐打工人"反而走得远?27:46 大厂生存悖论"情绪劳动>业务劳动"的怪圈:为什么越努力越心累?哪些公司正在吞噬年轻人的光?主播麦子(经历团队换血的业务操盘手)| 白茶(专治职场妖孽的人间清醒)生存工具包✅ 学生思维改造手册✅ 反PUA话术锦囊✅ 立身之战策划模板欢迎加入我们⬇️:
🎧 节目简介夏天,真的太难熬了~热~热~好热~广东的湿热、新加坡的蒸笼、韩国的暴晒……从姨妈期的“火山喷发”,到地铁里的“腋下攻击”,再到妆容全线崩塌,这期节目我们聊透了女生在夏天最崩溃的那些瞬间。但别担心,我们也分享了许多好用的 夏日小妙招:冷敷贴、清凉湿巾、颈挂风扇、祛湿茶……如何在这个黏腻的夏天里找到一丝清爽。这不是一档养生节目,而是一次汗流浃背的姐妹真心话。如果你也曾因为夏天的闷热和小尴尬而崩溃过,那就来听听这期播客吧!⏳ 时间戳导航00:21 茶姐回归:热坏了的新加坡夏天03:00 姨妈+夏天=女生的至暗时刻06:27 男生永远无法理解的“火山喷发”感10:00 灰色衣服+腋下汗印的社死瞬间12:00 发型崩塌与花妆崩溃日常15:30 口红粘到头发脸颊衣服的绝望16:30 地铁“味道管理”到底有多重要19:00 夏日降温妙招大公开:冷敷贴、湿巾、风扇24:20 为什么夏天喝酒更容易缺水?27:00 祛湿茶与养生小实验
【收听提示】适合人群:外语学习焦虑者/方言文化爱好者/想用语言撬动薪资红利的职场人慎入人群:坚信“语言需要天赋”的天选之子【本期亮点】🔥 潮汕女孩逆袭语言困境:124分高考英语→雅思7分→跨国职场三语切换🔥 揭底「哑巴英语」破局法:全英专业课的窒息训练&海外生存被迫成长🔥 方言思维颠覆认知:普通话vs潮汕话是两套系统?语言本质是文化钥匙!🔥 韩语追星党的觉醒:70%中文词溯源,看语言如何承载殖民与儒家历史🔥 血泪方法论:精听折磨2小时/篇换14分听说,超市社死现场学卫生巾单词【时间轴】01:46 学渣逆袭自白:雅思考4次,高考英语仅124的「努力型选手」03:13 方言玩家的优势:潮汕话母语者如何消灭广普口音05:00 大学地狱模式:啃3本A4巨著微积分,预习查词到凌晨07:49 粤语速成秘笈:香港出差被迫切换粤语,同事当纠错外挂09:08 韩语追星变正业:从TOPIK屡战屡败到文化深度理解12:31 核心方法论: ✏️ 初阶救命稻草:名词动词优先攻克(GRE2万词汇量真相) 🎧 中阶精听大法:1篇听力折磨2小时换14分战绩 🗣️ 开口破除心魔:聚光灯效应是幻觉,描述比准确更重要17:27 语言即文化:从韩语词源看儒家/殖民/美式三重烙印19:31 译者局限性思考:百年孤独译本失真?剧集翻译词不达意?【金句节选】「学语言从看得懂到用得精,隔着十年的肌肉记忆」「精听时觉得自己是刑讯逼供的犯人,但听力分数是真香」「译者想给你开大门还是小门,取决于你能否自己踹开门」「在超市把卫生巾描述成’女生经期必要产品’,从此牢记sanitary pad」
【本期内容】深夜录音,只为分享一部让我每一集都狂哭的韩剧——《未知的首尔》。主角是一对双胞胎姐妹(朴宝英神演技分饰两角):姐姐刘未来,首尔体面职场人,光鲜背后是窒息的压力与办公室政治;妹妹刘未知,因伤辍学后困在老家农场,深陷自我否定。一次身份互换,让她们踏入了对方“千疮百孔”的人生...这部剧远不止是“互换人生”的噱头。它精准戳中了 25-30岁 这个人生岔路口的迷茫与痛点: 职场倦怠与意义缺失: 你是否也曾在体面的写字楼里感到窒息?重复、甩锅、霸凌... “希望被公交车撞一下能下班就好”的心声,让我瞬间共情到泪崩。 “未选择的路”滤镜: 我们是否总在美化那条没走的路?专业选择、职业方向... 剧中告诉我:不要美化未经历的人生,每条路都有不为人知的艰辛。 30岁重启人生的勇气: 妹妹30岁重考大学,考了三次!姐姐在农场找到创业热情。年龄不是枷锁,追求热爱永远不晚——这给了我追求韩国留学梦想的力量。 东亚式“不张嘴”的痛: 亲人间的误解、爱人间的错过、背负沉重心理包袱... 那些没说出口的爱与歉意,是如何成为我们关系的枷锁? 爱的多元形态与自我接纳: 爱情不必然走向婚姻,姐妹情、母女情、友情、甚至超越性别的欣赏... 这部剧展现了爱的无数种模样。最打动我的是:真正爱你的人,能看穿你所有的伪装。 停止自我攻击: “我对自己比任何人都残忍... 为什么在最该保护自己时不断攻击自己?” 这句台词直击灵魂。学会包容自己,像包容朋友一样。【为什么值得听?】 如果你正经历职业迷茫、意义危机,或在“体面”与“热爱”间挣扎。 如果你困在原生家庭或亲密关系的误解里,感到疲惫。 如果你需要一份“重启人生”的勇气,无论年龄。 如果你渴望理解“爱”的多元形态,并学习如何更好地爱自己。 如果你想找一部能让你又哭又笑、深度共情、真正被治愈的剧集。【主播心语】这不是一部传统狗血剧。它像一颗酸草莓,初尝刺激,却能酿出最甜的果酱。它让我明白:幸福不在于成为别人,而在于成为自己。 想到剧中那句话:“昨天过去了,明天还没到,今天仍是未知”——活在当下,接纳生活的酸甜苦辣。【本期提及】 韩剧:《未知的首尔》(미지의 서울) 主演:朴宝英、朴珍荣【收听提示】本期后半部分涉及关键剧情讨论,介意的朋友建议先去看剧(真的很值得!),再回来交流感受。【背景音乐】结尾附上我上班路上最爱的治愈系BGM:BSS - 《7시에 들어줘》【主播】麦子
最近我们(麦子和白茶)发现!发工资不快乐、完成项目不快乐、甚至连周末都快乐不起来——我们正在经历一场集体性的「快乐无能」。当小红书人均百万的幻象撞上「老鼠人」的低能量日常,两个女生决定解剖这个时代的快乐困境:从「多巴胺管理」到「感恩日记」,从「20分钟公园理论」到「朋友圈断舍离」,一场关于如何在不完美生活中重新学会快乐的实验报告。👂适合谁听: 被小红书“人均玛莎拉蒂”卷到焦虑的普通人 下班后只想躺平却愧疚的“能量负债者” 容易因小事爆炸的“压力气球人” 想学会“消极但快乐”生存哲学的职场倦鸟⌚️时间轴:00:02 开场:当发工资都无法让你快乐时发生了什么?05:07 当代人压力像持续漏气的轮胎:从早高峰修路到产品经理暴击12:04 破除“努力教”迷信:为什么低能量博主开始逆袭?17:54 职场情绪急救:同事犯错时如何避免自我PUA?30:00 茶姐的焦虑溯源实验:找不到源头的压力怎么办?34:29 多巴胺饮食革命:为什么拼图比短视频更治焦虑?39:30 “生命力”的真相:看小花小草也能充电的微观哲学
本期简介麦子终于承认:从小被"别人家孩子"养大的自己,正在成为"比较"的奴隶。从职场晋升到创业筹备,每个决策都带着"我够不够好"的自我审判。当潮汕学霸女遇上深圳创业圈,这场关于"排名执念""完美主义陷阱"和"功利社交后遗症"的坦白局,或许能让你看见自己的影子。⌚️时间轴00:19 "比较"的起源:为什么我必须永远是"最顶的那个"?04:49 失控的夏天:当忘带午饭和开错高速成为崩溃导火索12:07 职场新人困境:不敢提问,因为"不懂就是失败"15:48 深圳式社交:每顿饭都在计算"价值交换比率"24:30 中式教育后遗症:如果银行的钱不能量化,那我的价值在哪?32:47 白茶暴击安慰:"你独自闯荡美国的勇气,比十个第一名都珍贵"38:59 老板一句"你是做什么的",为何让我想起小学班主任?43:05 卸下盔甲:承认"我不懂"比维持完美人设更需要勇气互动话题💼 职场新人期,你用过哪些"假装很懂"的求生技巧? 🤯 当计划全盘失控,你的安全感急救包是什么? 👯 功利社交vs情感社交,你更擅长哪一种?
💡本期简介这期我们聊聊「门当户对」麦子揭秘被美高富二代跨国追击的抓马恋情:从迪士尼借充电宝开始,到Santa Monica的玫瑰攻势,最终因“治狗30块太贵”价值观崩塌;白茶犀利剖析广东婚恋市场现状——妈宝男、简历式相亲、家族企业继承困局。当“家境匹配”遇上“灵魂共振”,两个女生用血泪史验证:现代门当户对,早已从家世较量升级为认知系统的对频战争。📞谁适合听这期播客?🔹 正在思考“门当户对”的人—— 如果你纠结“家境差距会不会影响感情”,这期有真实案例+犀利分析。🔹 在相亲/婚恋市场迷茫的年轻人—— 听麦子和白茶吐槽广东妈宝男、急功近利式相亲,帮你避雷。🔹 经历过“条件OK但灵魂不匹配”恋爱的人—— 从富二代到深二代,为什么硬件匹配≠能长久?答案在这期。🔹 独立但被催婚的女生—— “我爸觉得谁都配不上我”“很多男生没规划”…太真实了!🔹 对亲密关系有深度思考需求的人—— 不灌鸡汤,聊透“真诚vs条件”“个人成长vs婚恋压力”的残酷平衡。时间轴00:06 门当户对新定义:从家产匹配到价值观对齐01:37 美高富二代迷惑行为大赏:跨越洛杉矶送玫瑰却被老爸当场逮捕06:12 潮汕老爸的婚恋管控:斩意中人才能走“成功流水线”13:21 致命分手导火索:30块不愿救狗命 vs 妈宝男速婚相亲女17:43 富二代圈层观察:飙车撞兰博基尼只是日常消遣21:35 广东婚恋市场调查报告:妈宝男+急功近利相亲双杀27:34 深二代买房困境:让父母搬去惠州换婚房的“孝道经济学”32:50 深圳恋爱死循环:要么没心,要么没规划35:58 职场女性婚恋悖论:越独立越难找“合格对象”?39:31 终极择偶标准降级:从十项全能到“真诚就好”
我们(麦子和白茶)继续上期的高考故事线,聊起各自在深圳dating中遇到的“人类迷惑行为大赏”:从地铁搭讪的“工作日约饭侠”,到酒店散步的“腋下气味爱好者”,再到深圳湾公园看日出的“多线钓鱼大师”……这些离谱经历让两人直呼:“我们只是想要一个正常人而已!”但我们也不止讲故事,我们聊了:💔 为什么有些关系让人像被“夺舍”?📉 从办公室八卦到辞职跳槽,我们为爱做过哪些不明智的决定?🔄 深度思考与快节奏生活,能否共存?🤝 好关系的标志:不是没改变,而是变得更好后半程话题转向情感内耗与亲密关系反思,白茶分享现任男友的“低情商但高真诚”沟通法,麦子则剖析自己为何总在恋爱中失去主体性。关于职场PUA、负能量转移、第三方传话等痛点,她们用血泪史换来了这些清醒认知。这一期,没有技巧,只有我们这一路走来留下的“情感血书”。如果你也曾在恋爱里失去自我,那你一定能在这期里听见自己的影子。时间戳导航00:02 地铁搭讪→日本旅游:离谱恋爱开场白04:00 “我可以闻一下你的腋下吗?”当场逃跑的dating经历08:00 看日出还是设套?午夜野餐地的惊悚13:00 上一任是同事:从合租开始的不确定关系17:00 为爱辞职:职场选择背后的情绪绑架23:00 亲密关系中的情绪垃圾处理机制29:00 为什么很多女生一恋爱就失去自我?36:00 “不能开诚布公”的沟通死角40:00 真正好的感情,是可以“被讲开”的42:00 结尾反思:我们要的是一段舒服的关系,而不是考验人性的赌局
高考结束真的意味着“解放”吗?这一期,我们(麦子和白茶)聊了聊高考后的抓马故事——从“分手即提分”的恋爱玄学、志愿填报的迷惑操作,到那个唯一无忧无虑的暑假。🔍 你会听到: 高考前的“最大谎言”:“考完你就自由了!” 分手后成绩飙升?恋爱与学习的奇妙关系 志愿填报迷惑行为大赏:为逃避军训选学校? 高考后的旅行乌龙:差点上了秦始皇陵黑车 给高考生的忠告:别打工!这是人生唯一的合理Gap💡 金句:“高考只是新手教程结束,真正的主动权现在才交到你手里。”⏱️ 时间戳 Timeline00:00 高考前的“最大谎言”:“考完你就自由了!”02:15 大学 vs 高中:目标一致的纯粹 vs 迷茫的“既要又要”04:07 高考后唯一真正自由的暑假06:44 分手提分玄学:恋爱与成绩的奇妙关系12:56 高考前的抓马恋爱现场:两人当众“抢人”17:18 关于初恋:那些年改不掉的支付密码24:27 高考后旅行奇遇:西安自由行差点上黑车28:17 志愿填报迷惑行为大赏:为逃避军训选学校?32:00 省内or省外?选城市背后的隐性歧视37:53 选专业悖论:多少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在选什么45:18 给高考生的忠告:别打工!这是人生唯一的合理Gap49:05 高考不是终点,而是真正的开始
这一期《茶言茶语》,我们撕开了东亚家庭最隐秘的沟通法则—— 当「好好说话」变成需要策划案的汇报,当「表达感受」总被判定为「态度问题」,我们终于敢说: “家不是讲道理的地方,但也不该是权力博弈的战场。”📌 这些场景你是否熟悉?▪️ 旅行计划被否定的瞬间,像极了被老板打回的方案 ▪️爸妈是CEO,我是PPT打工人▪️ 睡懒觉=工作懈怠,出门玩=不务正业——家的考勤制度比公司还严 ▪️ "为你好"三个字,成了最沉重的KPI 🔥 我们聊了这些扎心真相1️⃣ 代际权力游戏从"我说了算"到"你提个方案看看"——当民主沦为形式主义 2️⃣ 沟通时差症你给的"结果",他们要的"过程"——30年认知差造就的平行宇宙 3️⃣ 第三方调解实验引入"家庭外援":当佛法成为我们的HR 4️⃣ 成年人的家庭经济学是时候重新定义"家":从无条件包容到有限责任制 🕯 这不是一期教你妥协的播客而是一次关于: ▫️ 如何把"对抗"变成"提案" ▫️ 在情感银行里存取平衡的艺术 ▫️ 建立非暴力沟通的"家庭新宪法" 如果你也: ✔️ 在家人面前活得像个社畜 ✔️ 每次沟通都精疲力竭 ✔️ 渴望被理解却总在解释 ——这期播客就是你迟到的《家庭沟通生存手册》。 ⏳ 时间戳导航[00:00] 开场暴击"缺乏深度沟通的家庭一点就燃"[03:00] 职场化家庭诊断书考勤、KPI、年终评估...你家也有这套制度吗? [08:30] 多孩家庭的重开机制当父母开始说"当初应该生个二胎" [12:00] 沟通的时差战争你要的是投票权,他们给的是免责声明 [20:00] 成年人的沉默成本不是不想说,是能量只够维持表面和平 [26:00]提案式沟通实操三步把"我要出国"包装成可行性报告 [32:00] 家的重新定义从无条件港湾到有限责任制公司 [38:00] 版本迭代警告别用老一辈那套Windows98的攻略打Win11的社会怪啦 [45:00] 第三方调解实验 当佛法成为我们的家庭HR [52:00] 终极和解方案在"讲道理"和"哄小孩"之间,找到第三条路 ---💬 互动话题1️⃣ 你家的"沟通画风"更接近哪种职场关系? A. 上下级汇报制 B. 同事甩锅大会 C. 创业合伙人吵架 2️⃣ 最想对家人说的一句"离职宣言"是? (放心,他们不会看到这条评论) 🎨 *视觉建议** 封面创意: ▪️ 用公司组织架构图形式呈现"家庭职位表" ▪️ 对话框元素呈现经典"家庭话术" ▪️ 主标题采用裁员通知书的视觉风格
这可能是《茶言茶语》最不像播客的一期——没有精心准备的台本,没有数据焦虑,只有麦子和白茶在凌晨,用42分钟完成的一场自我解剖。🙏🙏先跟观众老爷道个歉,最近实在太过过过忙,晚更了一天,后面我们加油定时更!!当「热爱」变成KPI,当「兴趣」沦为数据游戏,我们终于敢承认: ▪️ 追星打榜时的痛苦>快乐 ▪️ 看播客数据比听用户反馈更频繁 ▪️ 同时抓住工作/副业/生活的结果是全部搞砸 这不是一期教你"如何平衡"的播客,而是一次关于「放过自己」的可行性实验。我们聊了: 🔥 为什么明知道该停手,却还在熬夜做数据? 💔 "不够努力"的罪恶感是如何毁掉快乐的? 🔄 在多线程人生里,哪些事情其实可以理直气壮放弃? 如果你也正经历: ▫️ 对曾经热爱的事情产生倦怠 ▫️ 在"再坚持一下"和"算了吧"之间反复横跳 ▫️ 看着别人的成就感到焦躁又自责 ——这期播客就是我们为你准备的"焦虑暂停键"。 00:00 开场:聊聊近况,白茶被KPOP绑架、麦子精力严重分散03:30 疲惫的粉圈攀比与回归初衷的自省08:00 热门话题VS我们想说的——播客选题的迷茫与拉扯12:00 焦虑、自责、逃避循环:麦子和白茶的内容瓶颈期17:00 关于多线程人生的反思:我们是不是太贪了?24:00 降噪精力,做少一点但扎实一点的尝试28:00 没有成就感,是不是只是因为太分散?32:00 跟不上别人的步调=失败?祝福别人的幸福,也是一种修行37:00 你真的把自己太当回事了——我们播客里最诚实的一次检讨41:00 聊天的快乐,比讲道理更值得保留💡 互动引导听完这期,你最想"放过自己"的一件事是______? 来评论区,和我们一起练习"理直气壮摆烂"的艺术
这期《茶言茶语》,我们(麦子和白茶)开启了一场创作者自我检讨式复盘。从曾经一周一本书、随手就能写出让自己满意的稿子,到如今话题焦虑、记忆力下降、稿子越写越像“任务”,不避讳地聊出了“创作者的倦怠现场”,欢迎各位创作者跟我们一起来思考🤔️▪️ 从单日输出3000字到被150字微博榨干表达欲▪️ 从系统性书评到用ChatGPT生成读书笔记▪️ 从观点碰撞到用"哈哈哈绝了"终结所有对话当深度思考能力像被啃噬的硬盘,我们正在经历一场集体性的认知退化。📌 暴击灵魂的四重拷问1️⃣ "结构性脱敏"病毒报告为什么刷15秒短视频后,连看完一部电影都像马拉松?(提示:你的多巴胺阈值正在被算法劫持)2️⃣ 社交媒体的认知税当小红书金句替代了你的原创观点,是效率工具还是思维裹尸布?3️⃣ 创作热力学第二定律为何所有创作最终都会滑向"狗屁工作化"?4️⃣ 注意力流放法案不再拼图/看剧/打桌球的真正危机:我们正在失去"无意义"的思考缓冲区🎙 适合收听的你: 正在内容创作中苦苦挣扎的人 觉得脑袋卡住,灵感枯竭的上班族 每天都很忙,但总觉得一事无成的你 想找回自己,恢复与内在对话能力的你⏳ 时间戳导航01:10 内容创作焦虑:选题被数据绑架,还有哪些话我们“不敢说”03:53 一人没话题,一人太多想讲却讲不了:播客怎么变这样了?04:50 进入正题:我们已经很久没有深度思考了12:13 “结构性脱敏”:信息洪流下的大脑麻木症28:45 深度思考的红利:不仅能创作,也能修正生活30:28 减法建议:砍掉无效社交与碎片输入31:29 “三层浪”思维训练:觉察—分析—接纳不完美35:56 建议1:写思维日记,允许自己写出“bullet sheet”36:29 建议2:断网冥想+出门走动,重新接回自我37:31 建议3:做手工/拼图,训练专注,觉察情绪🕯️ 本期播客或许是你“信息戒断”计划的开始。慢一点、静一点,把注意力还给自己
麦子首次单口分享「追星」心路,以SEVENTEEN日巡、泰勒演唱会等亲身经历,探讨追星背后更深层的情绪价值与自我成长。当现实生活被疲惫与压力填满,追星如何成为一扇看见世界的窗?那些跨越国界的舞台相遇,究竟封存着怎样的青春记忆?成年人的世界里,双向奔赴的追星为何能重构对"爱"的认知?💡 核心思考:▪️ 错过的演唱会背后是正在消逝的青春心境▪️ 追星是情绪低谷期的救赎与信仰重建▪️ 文化碰撞中打开世界认知的钥匙▪️ 舞台上下「双向奔赴」带来的鲜活生命力▪️ 饭撒文化中的情绪价值与职场疲惫的对照⏳ 时间戳导航:00:36 关于追星的思考契机(日本SEVENTEEN见面会实录)06:06 英语学习的意外收获:追星打开的全球化视野09:46 职场低谷期SEVENTEEN带来的「生命力震撼」13:02 应援牌制作与耳返事故背后的双向奔赴17:41 韩旅见闻:被夸奖文化治愈的职场倦怠19:47 以见面为节点的自我提升计划22:09 追星教会我的纯粹之爱:不嫉妒的成长型关系💎 本期金句:▫️ "错过的那场演唱会,其实是错过了最纯真热烈的自己"▫️ "每个应援灯牌都是成年人的情绪急救箱"▫️ "在职场被视作理所应当的付出,在追星时变成了双向肯定的浪漫"▫️ "追星教会我:真正的爱不必通过超越来证明"▫️ "那些熬不下去的夜晚,是'两周后见面'的约定让时间有了刻度"🎯 互动思考:▫️ 你是否有过「因为一个人爱上一个语种」的经历?▫️ 当现实生活需要「角色扮演」时,哪些时刻能让你做回纯粹的自己?▫️ 如果给三年后的自己留一张演唱会门票,你会写下什么寄语?🎵 BGM推荐:SEVENTEEN -《Cheers to You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