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藝術ABC
藝術ABC
Claim Ownership

藝術ABC

Author: IC之音竹科廣播|陸潔民主持

Subscribed: 147Played: 1,732
Share

Description

帶領聽眾賞析藝術品,提高聽眾對藝術品的鑑賞力,並且帶您觀察和分析世界各地的藝術市場,引領您進入藝術市場的殿堂。
本節目由iart Gallery 愛上藝廊贊助播出
350 Episodes
Reverse
英國泰德美術館典藏80幅透納原作,首次齊聚台北中正紀念堂。這場難得的大展,從水彩、素描到油畫,展現透納跨越五十餘年的創作軌跡,也讓觀眾親身感受「光、空氣與時間」在畫面中流動的力量。正如鄭治桂老師所言,面對大師,先被感動,再去理解。透納的水彩創作可分為五個階段。少年時期,他以建築風景打下紮實基礎,工整細緻;青年時期轉向海景,捕捉波濤洶湧的瞬間;壯遊歐陸後,他吸收義大利與古典風景的光感;浪漫主義潮流中,他的畫面氛圍更強烈,情緒與大氣感兼具;晚年則進入實驗風格,僅用三兩筆便營造出雲霧氤氳的境界。從極致寫實到近乎抽象,五個階段各有代表性水彩作品,也讓後人得以窺見他不斷挑戰自我的藝術心法。走進展場,建議別急著瀏覽全部八十件作品,而是挑出幾幅最有感覺的作品,多停留片刻。與朋友互相比較各自最愛的畫作,也能激盪出新的欣賞角度。離場時,不妨帶一本導覽手冊或小卡,回到日常仍能重溫展覽的感動。欣賞透納的作品,你不只是在看畫,更是在體會一位藝術家如何用一生探索自然、光與時間。📌 展覽資訊:╭☆╭★╭♬ ╭☆╭★╭♬ ╭☆╭★╭♬ ╭☆╭★╭♬ ╭☆╭★╭♬ ╭☆展覽名稱:威廉.透納特展:崇高的迴響 展覽期間:2025/6/27(五) -2025/10/12(日)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日10:00-18:00(17:00停止售票及入場) 展覽地點:中正紀念堂 1、2 展廳(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1號) ╭☆╭★╭♬ ╭☆╭★╭♬ ╭☆╭★╭♬ ╭☆╭★╭♬ ╭☆╭★╭♬ ╭☆💌探索不同的藝術觀點、感受生活的美好樣貌,歡迎訂閱 IC之音電子報:https://pse.is/artabcedm
在台北夏日的藝術盛宴中,除了故宮大都會名作展與印象派150週年大展之外,還有一場不能錯過的重量級展覽──來自英國泰德美術館的《透納特展》。這位被譽為「光之畫家」的威廉‧透納(William Turner),以水彩與油畫捕捉自然光影的變幻,影響後世深遠。今天來賓是好久不見的鄭治桂老師,跟我們一起走入透納的藝術世界。鄭治桂老師自高中起便是透納的忠實粉絲,甚至會在看展後收藏文創商品與導覽書,視其為對展覽最深刻的讚美與紀念。他更分享了如何透過這些出版品與卡片,留下觀展時的感動與筆記,讓藝術不僅僅停留於當下。2025年適逢威廉.透納250周年誕辰,透納不僅被選為英國人民票選的最偉大藝術家,甚至出現在英國鈔票上,象徵其在國民心中的崇高地位。從兩萬多張素描與水彩,到五百餘件油畫,透納一生留下的龐大創作,至今仍是藝術史的高峰。走進展場,你或許會發現,模糊中所蘊藏的,正是藝術最動人的力量。📌 展覽資訊:╭☆╭★╭♬ ╭☆╭★╭♬ ╭☆╭★╭♬ ╭☆╭★╭♬ ╭☆╭★╭♬ ╭☆展覽名稱:威廉.透納特展:崇高的迴響 展覽期間:2025/6/27(五) -2025/10/12(日)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日10:00-18:00(17:00停止售票及入場) 展覽地點:中正紀念堂 1、2 展廳(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1號) ╭☆╭★╭♬ ╭☆╭★╭♬ ╭☆╭★╭♬ ╭☆╭★╭♬ ╭☆╭★╭♬ ╭☆💌探索不同的藝術觀點、感受生活的美好樣貌,歡迎訂閱 IC之音電子報:https://pse.is/artabcedm
台北故宮與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攜手,帶來一場重量級展覽,彷彿將歐洲美術史搬進台灣。今天,我們從印象派到立體派,從塞尚到雷諾瓦,感受藝術家的靈魂與時代的呼吸。塞尚被譽為「現代主義之父」,他強調「畫我所見、畫我所感」,筆觸緩慢而堅定,無論是南法家鄉的群樹,或是神話般的浴女群像,都展現對自然的幾何思考與內在古典情懷。此次展出兩幅代表作:早期的《浴女》,以及以父親莊園為題、保險費最高的《布豐莊園附近的樹木與房舍》(Trees and Houses Near the Jas de Bouffan),呈現他從印象派萌芽到立體派啟蒙的跨越。雷諾瓦的《彈鋼琴的兩位少女》則展現截然不同的柔美氣息。粉潤的肌膚、宛如瓷器的光澤,讓觀者幾乎聽見音符在畫布上流淌。他承襲魯本斯的肌理表現,也融入洛可可時代的甜美氛圍,體現工業革命後中產階級的時代風貌。走進展場,不妨從四個角度細看原作——造型、結構、色彩與內容。當你站在塞尚的畫前,會感受到筆觸背後的孤獨與執著;當你凝望雷諾瓦的少女,會看見青春與音樂的流動。這些作品跨越百年,卻依舊與我們對話。📌 展覽資訊:╭☆╭★╭♬ ╭☆╭★╭♬ ╭☆╭★╭♬ ╭☆╭★╭♬ ╭☆╭★╭♬ ╭☆展覽時間:2025-06-14~2025-10-12展覽地點: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第二展覽館╭☆╭★╭♬ ╭☆╭★╭♬ ╭☆╭★╭♬ ╭☆╭★╭♬ ╭☆╭★╭♬ ╭☆ 探索不同的藝術觀點、感受生活的美好樣貌,歡迎訂閱 IC之音電子報:https://pse.is/artabcedm
本次台北故宮博物院的「美國大都會名作展」,共展出81幅真跡。其中60幅來自羅伯特‧雷曼(Robert‧ Lehmam)的捐贈,涵蓋印象派到現代主義的重要作品,包括梵谷、高更、秀拉等大師佳作。節目從梵谷談起,特別分享他在1888年亞爾時期的果園作品,背後承載著對表哥的思念。陸仲雁指出,這段時期是梵谷生命中最幸福的階段,春日百花齊放,他為迎接好友高更特地租下黃房子,布置向日葵,期盼藝術共創的日子。此時的梵谷深受日本浮世繪影響,作品色彩明亮、構圖富有層次,展現生命喜悅。接著談到高更,節目探討他從證券交易所轉向藝術創作的歷程,並在布列塔尼與南太平洋群島尋找靈感。他的1892年作品原畫於紙上,線條剛勁,色彩平塗鮮明,呈現傳統織品與西方服飾的融合。路重驗指出,高更畫中常藏有象徵與故事性,即便色彩燦爛,創作背後卻可能是憂鬱與自我追問。這次,節目特別強調19世紀下半葉日本浮世繪對西方藝術的深遠影響。1855年巴黎萬國博覽會首度設立日本館,展示江戶時期版畫,刺激馬內、莫內、梵谷、高更等藝術家的創作靈感,促成平面構圖、俯視視角與色塊平塗等特色融入西方繪畫。梵谷與高更都收藏百餘幅浮世繪,並在作品中自然融會東方元素。這場跨越時空的藝術交流,不只是大師的故事,更是東西方美學相遇、文化互動的縮影。📌 展覽資訊:╭☆╭★╭♬ ╭☆╭★╭♬ ╭☆╭★╭♬ ╭☆╭★╭♬ ╭☆╭★╭♬ ╭☆展覽時間:2025-06-14~2025-10-12展覽地點: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第二展覽館╭☆╭★╭♬ ╭☆╭★╭♬ ╭☆╭★╭♬ ╭☆╭★╭♬ ╭☆╭★╭♬ ╭☆ 💌探索不同的藝術觀點、感受生活的美好樣貌,歡迎訂閱 IC之音電子報:https://pse.is/artabcedm
故宮博物院100週年,帶來一場橫跨印象派到現代主義的重量級大展,81件來自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的經典名作首度來台,從秀拉、竇加、柯洛到印象派大師們的素描與油畫,一次呈現藝術發展的深度與脈絡。這次展覽不僅是名作匯聚,更是30年故宮國際交流積累的成果。節目中,前國立故宮專門委員、榮獲法國藝術與文學騎士勳章的陸仲雁老師,帶我們走進策展幕後,分享她如何在七任院長任內,默默耕耘國際事務,促成這場跨國藝術盛會。大都會博物館的羅伯特雷曼(Robert Ryman)家族,早自1911年起便以敏銳的收藏眼光,將歐洲經典素描、油畫與亞洲藝術納入視野。本次展出的60件作品,即是來自雷曼家族的珍貴捐贈。這些作品不僅是藝術史的見證,更蘊藏著學院派嚴謹的素描訓練與創作精神。節目中,陸仲雁老師也分享她年少時,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博物館首次看見梵谷麥田畫作時,眼淚不自覺滑落的感動。她強調:「看見原作與螢幕上看圖,完全是兩種世界。藝術家的靈魂能量,只有在現場,才能真實地感染我們。」本次展覽的策展邏輯,從「身體姿態」、「人物肖像」到「水岸風光」共五大主題,將素描與油畫並陳,讓觀眾得以看見大師從筆觸、線條到色彩的創作過程。例如德加的人體素描,細膩地捕捉了動作的瞬間與結構力道;修拉則以點描法呈現明暗對比,體現了學院派素描與印象派創新的交融。「從藝術中學會誠實,從作品裡看見自己。」這不只是一次展覽,更是一場藝術教育的實踐。讓年輕世代有機會面對真跡,感受大師筆下的溫度與情感,是這場百年鉅獻最重要的意義。📌 展覽資訊:╭☆╭★╭♬ ╭☆╭★╭♬ ╭☆╭★╭♬ ╭☆╭★╭♬ ╭☆╭★╭♬ ╭☆展覽時間:2025-06-14~2025-10-12展覽地點: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第二展覽館╭☆╭★╭♬ ╭☆╭★╭♬ ╭☆╭★╭♬ ╭☆╭★╭♬ ╭☆╭★╭♬ ╭☆ 💌探索不同的藝術觀點、感受生活的美好樣貌,歡迎訂閱 IC之音電子報:https://pse.is/artabcedm
從旅歐寫生到回台深耕,張萬傳走過台灣與歐洲之間半世紀的藝術路程。他筆下的歐洲街景、教堂、魚、市井人物,都藏著畫家真摯的情感與觀察,既有色彩的自由奔放,也有來自生活的細膩質地。這場在沾美藝術庭苑展出的「旅歐50週年紀念展」,不只是畫作的展示,更是一場時光膠囊的開啟。展覽由畫家之子張偉東親自策劃,25幅從未曝光的作品首度亮相,橫跨巴黎、西班牙等地的創作足跡。每一幅畫背後,都是父親留下的足跡與感情,甚至仍可見畫背用鉛筆註記的城市名稱,彷彿能聽見畫家的低語與旅程的聲音。這次展覽風格豐富多元,從野獸派的用色、巴黎畫派的輪廓,到立體派、表現主義的內蘊,都成為張萬傳畫風裡的有機元素。他不抄襲、也不複製,而是以藝術家誠實的方式,將異地的文化吸收轉化,融成屬於自己的藝術語言。除了畫作,本次節目特別邀請藝術家之子張偉東與日地藝術負責人李威震,分享張萬傳先生鮮為人知的生活軼事與創作片段。畫魚、吃魚,甚至補魚,成為張萬傳創作中的日常——畫作如人,充滿生活的香氣與感性。📌 展覽資訊:╭☆╭★╭♬ ╭☆╭★╭♬ ╭☆╭★╭♬ ╭☆╭★╭♬ ╭☆╭★╭♬ ╭☆展覽時間:2025.07.15~08.31展覽地點:沾美藝術庭苑餐廳 (106台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三段11巷5號)╭☆╭★╭♬ ╭☆╭★╭♬ ╭☆╭★╭♬ ╭☆╭★╭♬ ╭☆╭★╭♬ ╭☆ 💌探索不同的藝術觀點、感受生活的美好樣貌,歡迎訂閱 IC之音電子報:https://pse.is/artabcedm 探索不同的藝術觀點、感受生活的美好樣貌,歡迎訂閱 IC之音電子報:https://pse.is/artabcedm
【張萬傳旅歐50週年紀念展】,現正於沾美藝術庭院展出,本次展覽由張萬傳之子張偉東與畫廊策展人李威震共同推動,展出25幅旅歐期間完成的紙上綜合媒材作品,展現1975年藝術家退休後,遠赴歐洲探尋創作靈感的精采歷程。張萬傳早年曾與洪瑞麟、陳德旺赴日學藝,雖考入東京帝國美術學校,但因不滿制式教學,毅然退學、轉入私立畫室深造,開啟獨立藝術風格之路。返台後,曾任建中、大同中學美術教師與訓導主任,教學之餘創作不輟,並與洪瑞麟、張義雄等人共組「紀元美術會」,成為台灣現代美術史的重要推手。1975年,他以67歲之齡退休後,隻身帶著一半退休金前往法國巴黎、西班牙與義大利等地寫生創作,在賽納河畔租屋一年多,深受當地藝術氛圍感染。1990年更親赴荷蘭,參觀梵谷百年紀念大展,展現他至老仍追尋藝術之夢的執著精神。節目中,張偉東回憶父親作畫時的專注與熱情,也談到父親在歐洲受到舊學生、友人照應的溫暖片段,串聯起台灣藝術家後代如何承接與延續家族藝術精神的故事。藝術是一條流轉不息的河流,而每一代的推動,都讓這條河更為豐富澎湃。📌 展覽資訊:╭☆╭★╭♬ ╭☆╭★╭♬ ╭☆╭★╭♬ ╭☆╭★╭♬ ╭☆╭★╭♬ ╭☆展覽時間:2025.07.15~08.31展覽地點:沾美藝術庭苑餐廳 (106台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三段11巷5號)╭☆╭★╭♬ ╭☆╭★╭♬ ╭☆╭★╭♬ ╭☆╭★╭♬ ╭☆╭★╭♬ ╭☆探索不同的藝術觀點、感受生活的美好樣貌,歡迎訂閱 IC之音電子報:https://pse.is/artabcedm
沈山人自東海美術科班起步,赴美、旅法六年,深受歐洲古典藝術洗禮,卻在生活中回歸東方的內心寧靜。自汐止後山的日常,以茶、自然與創作相伴,生活如古人隱居,畫作卻融合東西方美學,展現屬於自己的風格。今天,沈山人細談從美國、巴黎汲取養分,到敦煌畫廊最新展覽《遊山圖》的創作歷程。他自述從梵谷、維梅爾汲取光影靈感,特別感受到從馬克·羅斯科(Marks Rothko) 畫作的光之浮現,並如何將這份光的經驗轉化到自己的畫布上。過去曾為蔣勳老師模特兒的他,也分享金剛經書法的影響,以及如何將心靜力量帶入繪畫。看畫不僅是視覺感受,更是心靈對話。本集展示畫家心靈日常的美好感悟。無論您是藝術愛好者或尋求生活靜謐的人,這一集都將帶您體會畫作中的深遠寧靜。📌 展覽資訊:╭☆╭★╭♬ ╭☆╭★╭♬ ╭☆╭★╭♬ ╭☆╭★╭♬ ╭☆╭★╭♬ ╭☆展覽名稱:「遊山圖」沈宏錦絹上油畫個展 展出時間:2025.07.12~2025.07.27 展出地點&開放時間:敦煌畫廊 台中館 (台中市西區五權西三街45號) 13:00~18:00(週一公休) ╭☆╭★╭♬ ╭☆╭★╭♬ ╭☆╭★╭♬ ╭☆╭★╭♬ ╭☆╭★╭♬ ╭☆
炎炎夏日,藝術圈也熱鬧非凡!本集特別邀請藝術家 沈宏錦老師(沈山人)暢談其最新個展《遊山圖》,並帶領聽眾走入一段融合山居、繪畫與茶道的美學旅程。錄音當下,正在台北青田敦煌畫廊展出的《遊山圖》展覽。沈山人以油畫創作,卻展現水墨般的空靈氣韻,他的作品畫於織品段布之上,融合東方筆觸與西方光影,呼應他「山人」的自我定位與心境。他分享,自法國留學歸來後選擇定居汐止山林,創作靈感多來自日常的山居體驗與泡茶時刻。畫作中的光影與空間感,亦源自對段布質感、光澤與吸墨特性的長期實驗與理解。節目中也提及,沈山人畫作常被誤認為水墨,走近才發現是油彩,畫於緞布之上。藝術創作如何反映居所、情境與生命狀態,每一幅畫都承載著畫家對自然、時間與感官經驗的凝視。若你錯過了台北的展期,沈山人的《遊山圖》將自7月12日於台中敦煌畫廊展出至7月27日,邀你一同在畫與茶間,感受山林生活與藝術靈感的交會。📌 展覽資訊:╭☆╭★╭♬ ╭☆╭★╭♬ ╭☆╭★╭♬ ╭☆╭★╭♬ ╭☆╭★╭♬ ╭☆展覽名稱:「遊山圖」沈宏錦絹上油畫個展 展出時間:2025.07.12~2025.07.27 展出地點&開放時間:敦煌畫廊 台中館 (台中市西區五權西三街45號) 13:00~18:00(週一公休) ╭☆╭★╭♬ ╭☆╭★╭♬ ╭☆╭★╭♬ ╭☆╭★╭♬ ╭☆╭★╭♬ ╭☆
藝術家雜誌社創辦50週年,見證台灣藝術出版的半世紀榮光!本集《藝術ABC》邀請藝術家雜誌創辦人何政廣先生,與我們展開一場深度對談,細數藝術出版、收藏、展演與交流的發展軌跡,並分享無數珍貴回憶。本集節目,何先生談到雜誌創立初期的使命感,如何在世界各地尋找駐地寫手,建立起即時的國際藝術報導網絡;也回憶起在張大千摩耶精舍共飲下午茶、親眼見他作畫的難忘時光。而一本雜誌如何影響藝術市場?節目中特別分享南部一位藏家如何靠《藝術家》雜誌精準鎖定台灣前輩畫家、歐洲現當代與中國大陸藝術新星,累積超過8000件作品,成為藝術拍賣市場的重量級人物。另外,何先生也談到《藝術家》推動的《台灣美術全集》與《國際名畫家全集》如何成為研究與收藏的重要依據,甚至讓主持人親身經歷以此辨識陳澄波作品的故事。而在數位時代與AI藝術興起之際,何先生也透露,《藝術家》持續吸納新世代寫作者,拓展內容廣度,將AI藝術創作納入觀察視野,堅持「與時俱進、為藝術立傳」的初衷不變。這是一場關於初心、藝術熱情與跨界激盪的精彩對話,也是對台灣藝術出版半世紀成就的溫柔致敬。
一本雜誌,半世紀文化縮影。本集邀請到台灣藝術雜誌的開創者——《藝術家》雜誌創辦人何政廣先生,帶領聽眾穿越時光,回顧從1975年創刊至今的藝術文化奮鬥史。透過《藝術家》雜誌,台灣民眾補上美術史課,從梵谷、米勒、高更一路閱讀至畢沙羅與賽尚,與台灣藝術脈動同步呼吸。回顧創刊初衷,何先生在1970年代文化資源匱乏、國際資訊閉鎖的時代,透過翻譯日美歐藝術雜誌內容,架起與世界對話的橋梁。更在1977年獲美國國務院與總統卡特親自簽署的邀請,展開為期近兩個月的美國、歐洲藝術訪問之旅,親赴各大美術館、學院、與國際藝術家交流,建立起全球駐點撰稿網絡,使《藝術家》成為亞洲唯一獲選Harper's BAZAAR 全球十大藝術雜誌的榮耀品牌。今年適逢《藝術家》雜誌50週年,歷史博物館特別舉辦四場座談會,邀集藝壇重量級人物共同見證這段文化記憶。何政廣先生也透露未來仍將持續推動世界名畫全集等出版計畫,秉持初衷,持續引領讀者走進藝術世界。從一紙雜誌到走向世界,何先生以行動與信念證明:「藝術,不只是品味的象徵,而是時代的見證者。」
本集特別聚焦台灣當代藝術史中極具代表性的創作團體——悍圖社,邀請新任社長郭維國,以及藍騎士藝術空間策展人 Elsa,一同回顧這個由13位藝術家組成、走過三十餘年風風雨雨的創作旅程。創作,不只是畫面,而是觀念與時代的鏡像:從反抗體制的創作精神、參與街頭運動的熱情,到跨媒材、多元表現的實踐,悍圖社的創作歷程映照著台灣社會從解嚴後的躁動到今日的多元共存。他們用畫筆、影像、裝置、藍染與雕塑,一步步寫下屬於在地又全球化的藝術語言。此次策展,走訪十三位藝術家的工作室、深度訪談與策展布局,讓觀眾看到悍圖社成員在形式、內容上的差異與包容。這次展覽,也象徵著台灣當代藝術界一次珍貴的團體集體回望與未來展望。📌 展覽資訊:╭☆╭★╭♬ ╭☆╭★╭♬ ╭☆╭★╭♬ ╭☆╭★╭♬ ╭☆╭★╭♬ ╭☆《浴火雁行:悍圖社 — 台灣美術史的生命書寫》Rising in Fire: Hantoo Art Group — The Making of Taiwan’s Art History展期|2025.06.07 - 08.31展場|Bluerider ART 台北.敦化地址|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77號1樓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 10:00-18:30╭☆╭★╭♬ ╭☆╭★╭♬ ╭☆╭★╭♬ ╭☆╭★╭♬ ╭☆╭★╭♬ ╭☆
在台灣當代藝術發展的歷程中,「悍圖社」是一群無法被忽視的存在。他們既是創作上的實驗者,也是藝術市場中堅持理念的實踐者。從1998年首次聯展起,歷經數十年,他們仍以創作為生命的核心,共同走過藝術與現實的磨合,展現台灣少見的長期藝術團體韌性。本集邀請悍圖社現任社長郭維國與藍騎士藝術空間負責人Elsa,一同分享悍圖社即將在藍騎士展出的《浴火雁行》背後的故事。展覽將於2025年6月7日至8月31日在台北登場,10月更將移師倫敦Mayfair,成為台灣藝術國際輸出的亮點。節目中,來賓細數悍圖社的歷史與藝術家個別的創作歷程——包括以普普風格與社會批判著稱的楊茂林、從表現主義走入影像與政治觀察的吳天章等人。他們的作品橫跨雕塑、繪畫、攝影與複合媒材,不僅技法多元,更透出對社會與自我深層關懷。此次展覽是藍騎士藝術空間與悍圖社的首次合作,也象徵著藝術世代間的交會。Elsa表示,最初只是被悍圖社作品的能量吸引,未料深入藝術家工作室後,更驚訝於他們數十年如一日的創作熱情與紀律,這才讓「浴火雁行」這個展覽名稱浮現心中——猶如一群不滅的雁鳥,以火焰般的生命力持續飛行。這是一場穿越時間與媒材的集體創作,也是對台灣美術史一次充滿情感與厚度的書寫。如果你對藝術、對創作、對堅持有共鳴,那麼這一集與這場展覽,絕對值得你走進、細細品味。📌 展覽資訊:╭☆╭★╭♬ ╭☆╭★╭♬ ╭☆╭★╭♬ ╭☆╭★╭♬ ╭☆╭★╭♬ ╭☆《浴火雁行:悍圖社 — 台灣美術史的生命書寫》Rising in Fire: Hantoo Art Group — The Making of Taiwan’s Art History展期|2025.06.07 - 08.31展場|Bluerider ART 台北.敦化地址|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77號1樓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 10:00-18:30╭☆╭★╭♬ ╭☆╭★╭♬ ╭☆╭★╭♬ ╭☆╭★╭♬ ╭☆╭★╭♬ ╭☆
本集 藍騎士藝術空間負責人 王薇薇(Elsa),分享她三十年來的畫廊經營之路,從國際藝術市場的布局到最新力作「維納斯的慾望聖殿」快閃展,帶領聽眾探索藝術與高端生活如何彼此交織、共構視覺與精神的場域。Elsa指出,畫廊經營不只是「空間」的運作,更是一場跨文化、跨產業的理想實踐。在與精品集團合作的實驗性展覽中,她巧妙地將藝術品置入千萬裝潢的精品櫃位,挑戰觀者的觀看習慣,也引發一連串對「慾望」與「藝術」的提問與再思。她認為,精品是大量複製的慾望產物,而藝術則是獨一無二、精神性的結晶。此外,節目也聚焦於藍騎士畫廊敦南兩館合併後,首度與台灣本土藝術團體「悍圖社」合作的展覽《浴火雁行》。Elsa感性回憶十年前即注意到悍圖社展出的辦桌式開幕,那種家族般的能量與真誠讓她深受感動,如今在畫廊體制日益成熟後,終於邀請他們合作展出,向其多年來紀錄台灣歷史與文化的勇氣致敬。這場展覽將於10月移展至倫敦Mayfair空間,讓國際觀眾認識台灣藝術團體的多元樣貌。Elsa用她的行動證明:「讓藝術被看見,需要的不只是展覽場地,而是一整套連結人、空間與社會的策略與信念。」
本集邀請 Bluerider ART藍騎士藝術空間負責人王薇薇(Elsa Wang),分享她如何從科技業轉向藝術世界,並成功打造國際級畫廊版圖。Elsa曾在科技業打拼20年,累積了豐富的經營與管理經驗,並從攝影愛好者起步,最終自認在藝術創作上無法達到巔峰,轉而結合經營管理專長與對藝術的美感直覺,開啟畫廊經營之路。 Blue Rider畫廊自成立以來,專注於代理風格成熟、超過50歲的西方當代藝術家,藉由深厚的審美眼光與經營模式,成功推動國際藝術市場在台灣的交流。在分享中,Elsa談到畫廊發展的三大階段:首先是尋找優秀的國際藝術家、建立藝術家群與經營基礎;接著,將展覽推向更多國際市場,並於上海外灘開設分館;最後,她選擇進軍倫敦Mayfair——全球畫廊與拍賣行聚集的藝術聖地。她以勇敢與堅持,突破中東資金壟斷的困難,成功找到古蹟級畫廊空間,並以細膩的裝修還原300年歷史空間的本真風貌。 Elsa強調,跨國布局對畫廊而言,不只是經營,更是讓藝術家有更好的展現平台與觀眾互動機會。此外,Elsa還分享了在英國經營的挑戰與新收穫——透過她的畫廊,為英國藝術圈帶來「小而美、深度獨特」的亞洲觀點,獲得當地觀眾肯定。她亦透露,位於美國洛杉磯 Manhattan Beach的新空間年底即將開幕,這一全球布局的策略,展現了她對藝術推廣與國際對話的高度熱情與使命感。最後,節目也提到 Bluerider ART在台北的全新空間,整合原有空間,並將以台灣知名藝術團體「悍圖社」的展覽作為開幕首展,呼應台灣當代藝術的重要時刻。 Elsa表示,這是她對藝術經營的下一步,也代表著她持續以國際視野與台灣在地力量,推動藝術市場的多元與深度。
本集特別邀請台灣知名藝術家賴純純,談她在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出的「黑潮」回顧展。賴老師以超過50年的創作歷程,串起東西方美學、抽象與具象的流轉,更以公共藝術實踐連結土地與社會。節目中,她娓娓道來從紐約歸台後,轉向東方思維的創作歷程,從「真空妙有」系列展開,以心經書寫回應時代紛亂,並思索與土地、文化與家人之間的連結。她以泥塑觀音象徵自身影子的投射,也從黑影浮雕進入抽象空間,展現東方哲思中的「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展覽中的代表作〈天儀〉、〈奇花仙境〉與〈黑潮流光:邊陲的無限可能〉,融合布料、鏡面、光影等多媒材,體現她對東方空間感、自然環境與能量流動的敏銳體察。她更透過觀者影子的參與,讓作品成為流動的、動態的「牆面雕塑」,讓每一次觀看都成為獨一無二的體驗。還來有,賴老師也分享參與2025大阪世界博覽會公共藝術計畫——作品《希望之花》以蓮花變形象徵生命的再生與多元台灣的生命力。透過黃明川導演長達30年的紀錄片《縱花烈放》,觀眾能更立體地看見賴純純如何以藝術為語言回應社會、土地與個體生命。展覽倒數計時,錯過難再,邀您走入北美館,親身感受這場融合記憶、信仰與土地的藝術旅程。🎧 歡迎收聽《藝術ABC》,讓我們一起探索藝術的無限可能!📌 展覽資訊:╭☆╭★╭♬ ╭☆╭★╭♬ ╭☆╭★╭♬ ╭☆╭★╭♬ ╭☆╭★╭♬ ╭☆【黑潮:賴純純回顧展】展期:2025/03/01 - 2025/05/25展覽地點:北美館─展覽室2A、2B╭☆╭★╭♬ ╭☆╭★╭♬ ╭☆╭★╭♬ ╭☆╭★╭♬ ╭☆╭★╭♬ ╭☆
藝術創作從不是一蹴可幾,而是一段段生命片段的累積。本集節目邀請藝術家賴純純,帶領聽眾回望她近50年的創作歷程,也回望台灣社會文化的變遷脈絡。本集從北美館展出的「黑潮」回顧展談起,黑潮不僅象徵自然地理,更成為貫穿她作品與生命的隱喻——涵蓋了時間、空間、文化與情感的多重交會。展覽四大主題「存在與變化」、「真空妙有」、「「海洋與仙境」、「社會參與」,正好勾勒出她創作的不同階段。賴老師分享她從台灣到日本、再到紐約的創作軌跡,從寫實風景走向抽象表現,從色彩自由到空間裝置,每一次創作的蛻變,都源自對「自由」的追求與「突破自己」的渴望。她回憶起學生時代在陽明山創作的畢業作品《陽明黃昏》,也談到兩位大師——廖繼春啟發她對色彩的感知、林壽宇引領她思考藝術的精神高度,並感念這些「藝術上的貴人」在生命中的深遠影響。🎧 歡迎收聽《藝術ABC》,讓我們一起探索藝術的無限可能!📌 展覽資訊:╭☆╭★╭♬ ╭☆╭★╭♬ ╭☆╭★╭♬ ╭☆╭★╭♬ ╭☆╭★╭♬ ╭☆【黑潮:賴純純回顧展】展期:2025/03/01 - 2025/05/25展覽地點:北美館─展覽室2A、2B╭☆╭★╭♬ ╭☆╭★╭♬ ╭☆╭★╭♬ ╭☆╭★╭♬ ╭☆╭★╭♬ ╭☆
本集版畫大師──廖修平老師,分享橫跨巴黎、東京到台灣,豐富且精彩的創作歷程。節目中,廖老師談及自身作品中「對稱美學」的堅持,從春聯、生活器物汲取靈感,結合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構圖理念,讓歐洲藝術圈耳目一新。老師也回憶在巴黎版畫工作室與名家並肩創作,甚至與趙無極、潘玉良的交流趣事,透露藝術生活中自然流露的幽默與親切。此外,老師坦言在妻子過世後,創作成為他面對悲傷的重要出口。展覽中的掙扎雕塑,正象徵著他在人生低谷中以藝術化悲憤為力量的歷程。談及過往作品的收藏趣事,老師也流露出對自己作品的珍惜之情,無論是日本收藏家轉手或是學生意外帶回的畫作,皆見證藝術與生活間緊密的連結。本集不僅帶領聽眾走進廖修平老師的藝術世界,也呈現「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創作哲學,佐以九十歲大師的生命故事,讓藝術不僅是觀賞,更是一場與時間、文化深度對話的旅程。🎧 歡迎收聽《藝術ABC》,讓我們一起探索藝術的無限可能!📌 展覽資訊:╭☆╭★╭♬ ╭☆╭★╭♬ ╭☆╭★╭♬ ╭☆╭★╭♬ ╭☆╭★╭♬ ╭☆【廖修平90大展】展期:2025. 03. 22 — 2025. 06. 29展覽地點:國立臺灣美術館─101展覽室╭☆╭★╭♬ ╭☆╭★╭♬ ╭☆╭★╭♬ ╭☆╭★╭♬ ╭☆╭★╭♬ ╭☆
本集《藝術ABC》,特別邀請被譽為「台灣現代版畫之父」的藝術大師廖修平,於90歲之際暢談其創作歷程與藝術人生。適逢廖老師於國立台灣美術館舉辦的《廖修平90大展》,節目深入回顧他從青年時期赴日學習、投入版畫與油畫創作,到後期積極推動藝術教育與國際交流的全方位藝術生命。節目開場,陸老師回憶30多年前透過廖修平著作《版畫技法123》初識版畫知識,進而投身藝術圈。廖老師則以淺顯例子介紹凹版、凸版、平版與孔版的印刷技術,說明版畫的技法與演變。節目中,他也回顧了自己如何從木刻、水印技術起步,到作品走進國際舞台,在紐約、日本與大陸推動版畫藝術交流,影響深遠。除了版畫,也談及廖老師在狹小三塌塌米空間裡創作大型油畫的經歷,其中代表作《淡水之廟》更以紅瓦、白牆構圖,跳脫日本風景的樸素印象,在當年獲得日本日展入選肯定。這張作品更成為後來成立巴黎文教基金會的關鍵捐贈,展現他以藝術回饋社會的堅持。廖老師長期培育後輩、捐資成立國際版畫中心、設立學生獎學金,並持續推動國際藝術交流。是一位「大天才、笨功夫、修養深、壽命長」四大藝術大師特質的實踐者。 ———IC之音全新專題|《夏日出走:和自己走一段》「旅途中,我們找的不是新風景,而是新的眼光。」—— 普魯斯特旅行不只是一種地理移動,更是一種心境轉變、改變眼光的機會。戴上耳機的那一刻,讓IC之音成為你移動中的風景之一,在這個夏天,陪伴你和自己走一段。■網頁連結:https://rebrand.ly/crkhl9j邀請您這個夏天,和我們一起踏上一段找回自己的路。
延續上集討論藝術家鄭崇孝個人展覽「嘟嘴男孩不想長大」的創作歷程與海外展覽經驗。展覽延續其代表性系列角色「嘟嘴男孩」,不僅融入中國古畫如《谿山行旅圖》的構圖元素,更以童趣筆觸與現代色彩表達對現代社會與環境議題的回應。節目中回顧了藝術家參與香港藝術博覽會的過程,展出作品備受關注,並成為VIP導覽重點。由於文化與政治審查挑戰,展出過程歷經多次調整,最後仍順利登場,展現藝術與現實之間的張力。節目也分享了藝術家與經紀畫廊間如何建立長期信任與共同成長的夥伴關係。此外,鄭崇孝談及個人生活如何轉化為創作能量,包含與父親的情感、對家庭的憧憬,以及對當代議題的關懷。他提及創作靈感源自與父親的互動與陪伴,將森林、房屋等象徵性意象注入作品中,描繪藝術如何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王雪沼也分享畫廊在培育藝術家與拓展國際市場上的努力,特別提到如何憑藉藝術家風格的「國際語言」,吸引歐洲與西班牙畫廊關注,進而推動台灣藝術家登上更大的舞台。畫廊二代接班與國際語言能力的傳承與挑戰,也成為節目的亮點之一。🎧 歡迎收聽《藝術ABC》,讓我們一起探索藝術的無限可能!📌 展覽資訊:╭☆╭★╭♬ ╭☆╭★╭♬ ╭☆╭★╭♬ ╭☆╭★╭♬ ╭☆╭★╭♬ ╭☆【嘟嘴男孩 不想長大】2025 鄭崇孝個展 展期:2025-03-19 ~ 2025-05-18 地點: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63巷53弄9號 藝星藝術中心╭☆╭★╭♬ ╭☆╭★╭♬ ╭☆╭★╭♬ ╭☆╭★╭♬ ╭☆╭★╭♬ ╭☆
loadin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