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读《人民日报》人民时评 | 学习申论写作评论
Claim Ownership
读《人民日报》人民时评 | 学习申论写作评论
Author: 小法师奇米
Subscribed: 12Played: 199Subscribe
Share
© @喜马拉雅FM
Description
人民日报1948年6月15日在河北省平山县里庄创刊,由《晋察冀日报》和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而成,为中共中央华北局机关报,同时担负党中央机关报职能。毛泽东同志亲笔为人民日报题写报名。194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随党中央迁入北京(时称北平)。1949年8月1日,党中央决定人民日报为党中央机关报,并沿用1948年6月15日的期号。
人民日报社承担着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宣传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及时传播国内外各领域的信息,报道世界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并发表评论等重要职责。人民日报是中国第一大报,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报纸之一。
创刊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人民日报坚持政治家办报和党性原则,与党和人民同心同德,深入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热情报道人民的伟大实践,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创造了光荣历史。
根据发表时间排序,不定期更新中
2023年之前文章陆续补充,可根据时间线选择收听
1035 Episodes
Reverse
《人民日报》2024年11月21日【人民论坛】狠抓当前与着眼长远作者:何娟 “赢得时间,就是赢得一切。”奋斗者总是能和时间做朋友,让时间拥有创造奇迹的魔力。 光阴易逝,要利用好时间,就要画好坐标。分清当前和长远,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才会更有章法。 习近平总书记注重科学把握当前与长远的辩证关系,强调“既要狠抓当前,又要着眼长远”,要求“对当务之急,要立说立行、紧抓快办,不能慢慢吞吞、拖拖拉拉。对长期任务,要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滴水穿石,久久为功”。 “我们对于时间的理解,不是以十年、百年为计,而是以百年、千年为计。”这是大党大国的时间观。常常用历史的眼光去洞察,用发展的眼光去眺望,才能看得清大势,看得准问题,辨得明方向。着眼长远,拥有足够的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才能避免贪大求快、刮风搞运动,防止走弯路、翻烧饼。 “看准了就抓紧干,把各方面的干劲带起来。”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观。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在把握总目标、总方向、总要求的前提下,一锤接着一锤敲、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至千里。 统筹好当前和长远,既久久为功又只争朝夕,是坚持正确政绩观的题中应有之义。这要求我们,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 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清洁美丽的万里长江”,党中央确立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导向,作出长江“十年禁渔”重大决策;沿江省市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关改搬转化工企业,修复保护生态环境。得益于着眼长远的战略定力、狠抓当前的执行力,“一江碧水向东流”的美景造福世人。 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要当作头等大事、当务之急,立说立行、紧抓快办。狠抓当前,才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面对一些一时解决不了但事关群众长远利益的问题,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努力为今后发展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创造更多有利条件。着眼长远,方能创历史伟业、积千秋之利。 无论是干事创业还是为民服务,都需要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防范将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割裂开来的倾向和做法,既不能驰于空想、骛于虚声,也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 “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这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务实谋划。“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这是放弃眼前小利、谋求长远大利的坚定抉择。“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可持续的基础之上,不要好高骛远,吊高胃口,作兑现不了的承诺”,这是统筹考虑未来愿景与现实能力作出的科学部署。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把握好目标任务的长期性和阶段性,把短期、中期、长期发展目标衔接起来,将谋划长远和干在当下结合起来,扎扎实实向前推进。
《人民日报》2024年11月21日【人民时评】为生育减负 让生活提质作者:常晋 生育不仅有直接成本,也有间接成本及机会成本,针对问题精准施策,才能对冲成本、减少后顾之忧 保持合理的生育水平、维持平衡的人口结构,对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人口问题是“国之大者”,人口发展事关国计民生。当前,我国总体上已由人口增量发展转向减量发展阶段,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程度加深,优化生育政策、强化服务支持十分重要和必要。 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从4方面提出系列生育支持措施,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涵盖了由生育到托育、教育,由医疗、住房到就业等多个环节,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有利于营造全社会尊重生育、支持生育的良好氛围。 对家庭来说,生育压力不仅在十月怀胎期间,还贯穿于长期的抚育过程。推动生育支持政策更好发挥作用,坚持系统思维,找准制约生育意愿的痛点所在,细化实化优化具体措施,才能调动育龄人群的生育意愿。 生育支持政策涉及方方面面,找准发力点,让育龄家庭有获得感,十分关键。生育不仅有直接成本,也有间接成本及机会成本,针对问题精准施策,才能对冲成本、减少后顾之忧。 当前,不少地方通过强化医疗保障、增加补贴等政策举措为生育护航,既可行也必要。不过,如果进一步放宽视野,就能发现更多努力空间。比如,家长接送不便,有条件的地方不妨出台多孩子女同校就读具体实施办法;孩子没人照看,可以采取激励措施,鼓励用人单位结合实际采取弹性上下班、居家办公等方式;结婚费用过高,破除婚嫁大操大办、高额彩礼等陈规陋习,也是减负的一种方式。 要看到,生育对个人的身心状态、职业发展,家庭的生活氛围、经济负担等,都有巨大影响。充分评估各方面影响,提升政策的精准度和穿透力,真正为生育减负、让生活提质,生育意愿的提升才会顺理成章。 还应看到,生育对女性有更大的影响。如今,职场女性生育歧视仍然存在。要完善促进妇女就业政策,对用人单位给予相应补贴或政策倾斜,强化女性职工在怀孕、生育和抚育阶段的权益保障,营造更好的育儿环境。 女性在职场上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果回到家中还要独自承担繁重的育儿劳动,生育意愿自然会大打折扣。积极构建新型婚育文化,推动夫妻共担育儿责任;强化生育医疗保障,改善产妇生育体验……应多措并举,让每位妈妈都能得到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双重支持与尊重。 保持合理的生育水平、维持平衡的人口结构,对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期待各地各部门继续完善落实生育支持措施,加快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以更精细的政策措施托举群众多元化的生育需求,进一步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让更多人敢生育、愿生育。
《人民日报》2024年11月21日【评论员观察】把“书本本”刻进“心窝窝”作者:孟繁哲 以细节说服人,用故事感染人,根据青少年身心特点提高现场教学水平,才能让红色研学出新出彩,让红色教育入脑入心 多样化的研学活动中,思政课堂有了更多现实场景,青少年得以更好认识社会、理解历史、磨炼意志,构筑精神基石、夯实人生根基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湖南韶山毛泽东广场上,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少年高举右手,在毛泽东同志铜像前庄重宣誓。一年多来,200余批次、30余万名学生陆续走进这片红色热土,开启“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之旅,重温历史、感悟传承。 红色研学是红色教育的重要形式,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途径。从汇聚高校力量、精心打造思政课,到开展故居情境教学、纪念馆生平展区参观体验等活动,再到组织学生撰写研学日记、选定座右铭、畅谈人生理想……“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课程活用各方面资源、激发少年之志,为红色研学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青少年时期是价值观、人生观和祖国观、民族观形成的关键期。多了解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知识,多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有助于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湖北大悟县宣化店镇中原突围纪念馆内,借助多媒体技术,虚拟战壕里硝烟四起、枪声不绝,冲锋号响起,战士们奋勇向前;见此场景,学生们站姿挺直、神情严肃,仿佛亲历战争岁月。江苏淮安市新安小学近年来组织学生开展“小好汉重走新旅路”红色寻访活动,学生们在旅途中探寻革命团体“新安旅行团”的故事,感悟革命精神。实践证明,以细节说服人,用故事感染人,根据青少年身心特点提高现场教学水平,才能让红色研学出新出彩,让红色教育入脑入心。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红色资源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蕴藏着丰富的育人素材和价值。江西井冈山上,八角楼的灯光照亮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吉林磐石的山区里,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出土的陶瓷器、刀具和子弹,见证东北抗联艰难斗争的壮阔历程;大别山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前方指挥部旧址诉说着解放战争时期军民的鱼水情深……对革命先辈足迹的每一次探访,都是一次思想的洗礼;与革命文物的每一次对话,都是一次精神的传承。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生动呈现历史,有利于更好发挥研学活动铸魂育人的功能,激发青少年的爱国志、奋斗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从更大的视野看,一场研学活动,就是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打造精品化红色研学体系,有助于把思政课讲得有味道、有温度。来到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辈;冒风雨、踏泥泞,重走长征路;尝试躬耕田野,培养劳动精神;亲手种下树木,感悟“人进沙退”……同学们用脚步去丈量,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倾听,“书本本”真正刻进了“心窝窝”。多样化的研学活动中,思政课堂有了更多现实场景,青少年得以更好认识社会、理解历史、磨炼意志,构筑精神基石、夯实人生根基。 历经16个小时、往返54公里,这些年,每到清明节前夕,宁夏固原二中和弘文中学的师生都会徒步前往烈士陵园,上一堂“行走的思政课”。一名同学写下诗句:“那年,你14岁/花朵一样的年龄/喜欢做梦的年龄/你那稚气的面庞/可否承载起苦难的表情……”有网友如此点赞:“孩子们好样的!这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红色基因,薪火相传。激活红色资源,办好红色研学,在青少年心中广撒深播“红色种子”,一个个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将茁壮成长。
《人民日报》2024年11月21日【金台锐评】善意文明执行传递法治温度作者:亓玉昆 湖南省湘潭县人民法院出台涉企善意文明执行举措,既保障债权人合法权益,又最大限度降低对被执行企业的影响;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法院为被执行企业出具信用信息修复证明,助力企业“轻装”上阵……近段时间,多地法院充分发挥司法职能,在依法运用强制手段实现胜诉裁判的同时,树立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助力涉诉企业纾困解难,助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执行工作是这道防线的最后一环,承载着胜诉当事人对司法公正的期盼。如果法院判决得不到有效执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就无法得到保障,司法公正和权威就难以彰显。近年来,人民法院不断深化执行体制机制改革,出台“限高令”、“老赖榜”、信用惩戒等举措,推动执行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巩固了“基本解决执行难”成果。 公正高效的营商环境是企业所盼,也是司法机关努力的目标。执行工作对各方当事人影响重大,突出执行工作的依法强制性,依然是当前执行工作的重心。但强制执行并非不分情况的“一刀切”,而是通过适度、合理、必要的执行措施,在确保胜诉当事人债权实现的前提下,减少对被执行企业的冲击,避免“办一个案子,倒一个企业”。 法院在依法采取执行措施的同时,应妥善把握执行时机、讲究执行策略、注意执行方法。比如,对资金链暂时断裂,但仍有发展潜力、存在救治可能的企业,应综合考虑情况推进执行工作,平衡好利害关系人的利益,依法慎用失信惩戒措施,多采取“放水养鱼”等措施,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实现当事人之间的双赢、多赢和共赢。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法院完成被执行人信用修复204.2万人次,同比增长55.95%。 当然,善意文明执行并不是对执行工作“松绑”,也不是弱化执行力度,而是在更高水准上推进执行工作。正确处理好执法司法原则性和灵活性之间的关系,以更好的方式开展工作,解决好当事人实际诉求,考验着每名执行人员。司法机关要坚决防止执行人员以“善意文明执行”为借口消极执行、拖延执行,或者以降低对被执行人影响为借口无原则促成双方当事人和解,损害债权人合法权益。同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坚决纠正实践中出现的超标查封、乱查封现象,对不规范行为依法严肃处理。 执行工作质效,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乎司法公信力。坚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是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秉持司法为民初心,把依法强制执行的刚性和善意文明执行的柔性有机结合,将更有助于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更好激发市场经济活力,让人民群众更有公平正义获得感,感受到更多的法治温度。
《人民日报》2024年11月20日【金社平】从两组数字看中国改革开放 最近两组关于“中国之车”的数字,都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最新成就。 第一组数字:11月14日,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超1000万辆,成为全球首个新能源汽车年度达产1000万辆的国家。今年前10个月,新能源汽车出口超过百万辆,达到105.8万辆,同比增长6.3%。 第二组数字:11月15日,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0万列,每周“去7回6”,双向开行基本均衡,发送货物超1100万标箱、货值超4200亿美元。 抚今追昔。当地时间11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利马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书面演讲中,专门提到了“中国之船”:“早在16世纪下半叶,满载着丝绸和瓷器的‘中国之船’就远航拉美”“当下‘从钱凯到上海’已经成为秘鲁流行语,成为对‘中国之船’跨越500年的回响”。 打通今昔,从两组数字,从“中国之车”与“中国之船”,看中国的改革开放,三点感受尤为真切。 其一,经济全球化是发展大势。 经济全球化是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虽然遭遇逆风和回头浪,但其发展大势从未改变,也不会改变。 10月11日晚6点,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第300万辆整车正式下线。今年前三季度,上海超级工厂交付车辆67.6万辆,占特斯拉全球前三季度交付半数以上,成为其“产能担当”。这300万辆整车中,1/3远销欧洲、亚太市场。上海超级工厂零部件本土化率超过95%,特斯拉签约的本土一级供应商超过400家,其中60多家供应商进入特斯拉全球供应链体系。 特斯拉在中国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硕果,也是“和合共生”的力证。 不只特斯拉。4月,梅赛德斯—奔驰宣布其上海研发中心再升级,进一步提速在华智能化创新;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宣布,投资25亿欧元拓展位于合肥的生产及创新中心;宝马沈阳生产基地自2010年以来累计投资近1000亿元……中国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条、高效的市场机制、良性的产业竞争生态,吸引了全球资本前来投资兴业。 经济日益全球化,国与国之间相互依赖程度进一步加深。研发、生产、流通、消费,环环相扣,任何一国都难凭一己之力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全生命周期管理。 “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合作格局更加稳固。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没有出路,“小院高墙”只会困住自己。一段时间以来,美西方一些人大肆炒作所谓“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论”,实质上是“发展焦虑论”“零和博弈论”,损人不利己。 仍以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为例。比亚迪ATTO3车型被英国新闻公司评选为英国2023年度最佳电动汽车,吉利几何E车型深受卢旺达消费者喜爱,长城哈弗H6新能源车型荣获巴西年度最佳动力奖项……西班牙媒体报道说,几乎一半的西班牙人会考虑购买中国汽车作为他们的下一辆汽车。 事实表明,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对世界是贡献和机遇。 从历史深处走来,每个中国人都明白,封闭会给我们、给世界带来什么。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坚定的推动者,因为我们懂得“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 其二,以开放促改革是必然要求。 40多年来,中国的改革和开放是连在一起讲的。改革必然要求开放,开放也必然要求改革。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规律性认识。 “开放也是改革,要寓改革于开放之中。”前不久举行的省部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改革和开放相统一”。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继续宣示“中国坚持以开放促改革”。 高水平开放,是促进深层次改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11月1日最新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正式实施,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实现“清零”; 11月8日起新增9国人员来华免签; 修订发布《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进一步拓宽外资投资证券市场渠道; 允许在北京、天津、上海等9地设立外商独资医院; 在全国范围对跨境服务贸易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今年以来,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向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迈进。 贸易大国、双向投资大国地位日益巩固,引资规模稳居全球前列……高水平开放有力促进高质量发展,开放型经济跨上新台阶。 深化改革,为进一步推进高水平开放提供了制度保障。 今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提升外籍来华人员支付便利性。随着各方面努力打通堵点,仅上半年就有超500万入境人员使用移动支付,同比增长4倍。 改革越深入,对开放的水平要求就越高;开放水平越高,对改革的促进作用就越大。 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制定《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规定》,出台《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印发《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的意见》……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深层次改革与高水平开放协调互促,为经济发展不断开辟新空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在5年内完成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这将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也将为世界发展带来新的更多机遇”。 其三,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世界的机遇。 改革开放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中国,深刻影响世界。 海风阵阵,波光粼粼。浙江舟山,一艘油驳船缓缓驶入锚地,准备为外轮进行保税船燃加注作业。 自浙江自贸试验区挂牌以来,舟山落地62项改革创新举措,全力打造东北亚保税船燃加注中心,保税船燃加注量年均增长25%,成为以高水平开放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生动实践。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立足新发展阶段,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要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更加深入地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稳步发展的动力。 中国开放大门越开越大,正成为世界发展的重要机遇。 中欧班列不仅让越来越多的沿线国家共享中国市场红利,还催生了许多新的物流、工业、商贸中心和产业园区,为当地民众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提升了亚欧大陆互联互通水平。荷兰一家物流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中欧班列能同时满足企业开拓欧洲和亚洲市场的需求,带来全新发展机会。” 按一年计意向成交金额800.1亿美元,比上届增长2.0%,刚刚闭幕的第七届进博会,活跃的成交展示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机遇。 开放是世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从广交会到服贸会再到进博会,中国打造一个又一个全球贸易盛会,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书写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的新篇章。 “当前,经济全球化动力和阻力胶着,但动力仍然胜过阻力。”“越是困难时刻,越要坚定信心。” 看“中国之车”与“中国之船”,既可以见出“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也不难找寻“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答案。 坚持自信自立与坚持胸怀天下有机统一。 “中国将全面深化改革,继续为全球经济注入强劲动能。”“中国发展将为亚太和世界发展提供更多新机遇。”“中方欢迎各方继续搭乘中国发展快车,为实现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世界各国现代化共同努力。” 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来自APEC会议上的中国声音,清晰而坚定。
《人民日报》2024年11月20日【现场评论】抓改革必须“得其法”作者:张佳莹 改革向纵深推进,每往前一步都不容易,要求我们用好方法论 走进山东济钢集团老厂区,有两块牌子引人注目。一块是矿井标识牌,标注着“建井时间1966年,封井时间2024年6月”。另一块是公司新门牌,写着“济钢空天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这里曾有360米深的矿井、30多公里的巷道,如今建起全球第一条空间行波管关键工序自动化装配试验线。近年来,济钢积极推进转型升级,主攻非钢产业,积极发展空天信息等新兴产业,成为我国首个全面退出钢铁产能的千万吨级钢企。 两块牌子,一块代表旧产能出清,一块象征新产能勃兴。两个场景,一个刻印旧模式,一个展现新技术。两相对比,折射出新质生产力在老厂区的勃勃生机。 转型不易,企业负责人深有感触:“落实改革决策,难以一蹴而就。我们先通过挖潜存续产业,让企业活下来,同时立足优势找到新主业,潜心技术攻关,才让企业重获新生。” 促改革、抓落实,得其法则事半功倍。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崇尚实干、狠抓落实,要求“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如何改得好、落得实,考验着每一个实干者的智慧与能力。 济钢的实践说明,破旧时胆子要大、步子要稳,立新时聚焦目标、精准施策,有助于改革措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破除旧藩篱,既要敢于动真格,自我加压不留后路;又要稳扎稳打,做好风险预判,留足安全冗余。熄灭座座高炉,济钢全面退出钢铁产能只用了9天。同时,企业并非一退了之,而是做好规划,挖掘存续产业潜力,短时间内将萨博汽车等副业打造为利润高地,支撑企业平稳“破旧”。 既大刀阔斧、一往无前,又步步为营、稳扎稳打。胆子小,就会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导致落实“能拖一天是一天”;步子太大,未三思便贸然行事,难免出现空档期、动荡期,令改革难以行稳致远。胆子大、步子稳,才能在革故和鼎新中平稳过渡。 寻找新方向,既要把握大局所需,又要立足自身所能。找准结合点,才能赢得竞争力。济钢企业管理者考察康养旅游、文化娱乐等多种产业后认为,“干实业才是我们的长处”。立足制造业基础、大量产业工人的优势,企业最终选择空天信息产业作为主业,实现了从地面到空间的跨界。 这一方法已被反复验证。我国在新材料领域存在技术缺口,吉林化纤在已有基础上不懈创新,建成高效率的原丝生产线和单线产能最大的碳化生产线;清洁能源潜力巨大,中国中车利用“铁路机车交流电机”试验平台,完成660千瓦风力发电机的试验和交付,不断布局完善风电装备产业链;瞄准“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的定位,贵州利用地质结构稳定、土地电力成本低等优势,成为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数据要素价值加速释放…… 无论是企业转型还是地方发展,跳出本地看本地,改革才有方位感;拉长长板、贡献长板,落实才有价值增量。各地既因势而动、顺势而为,又因地制宜、施展所长,将在改革落实中激发更多发展潜能,塑造更多新动能新优势。 改革向纵深推进,每往前一步都不容易,要求我们用好方法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正需要改革促进派、实干家敢作善为,在实践中创造性抓好落实,为高质量发展积蓄不竭动力。 (作者为本报总编室编辑)
《人民日报》2024年11月20日【市场漫步】推动物流业降本提质增效作者:欧阳洁 我国物流运行延续企稳回升态势,推动经济发展动力、活力不断释放,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 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连接生产和消费、内贸和外贸,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一环,也是观察经济发展形势的重要窗口。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2.6%,较上月回升0.2个百分点,其中,业务总量指数、新订单指数和业务活动预期指数等绝大部分分项指数均实现环比回升,保持在景气区间。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随着存量政策和一揽子增量政策持续发力显效,物流运行延续企稳回升态势,推动经济发展动力、活力不断释放,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 居民消费潜力持续释放,有力支撑物流需求平稳增长。不断攀升的线上消费热度,凸显了新型消费业态的活力,也为物流继续平稳运行、经济企稳回升提供支撑。随着市场迎来消费旺季,各大电商平台集中推出促销活动,在消费品以旧换新、中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精品消费月等促消费政策活动的带动下,消费市场潜能加速释放,电商物流需求快速增长。10月份,电商物流总业务量指数和农村电商物流业务量指数均显著提升,创出近5年内新高。 重点物流通道通江达海,联通内外,激发经济活力。近日海关总署出台新一轮15条重点举措,支持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进一步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重庆潼南,世界公认的三大柠檬产地之一,全国50%柠檬鲜果出口来自这里。柠檬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出口到东南亚可缩短10多天时间。今年1—10月,重庆海关所属永川海关监管出口的鲜柠檬同比增长5倍。 进一步降本提质增效,是当前推动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今年前三季度,社会物流总费用13.4万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1%。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印发的《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7年,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取得显著成效,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力争降低至13.5%左右。 《行动计划》提出,加快建设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推动多式联运“一单制”创新发展,加快培育新动能,特别是加快推进交通运输智慧物流创新发展,力争在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重点通道率先突破。海关总署表示,进一步降低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物流成本,将境内段运费扣减政策从铁海联运复制推广到中老、中越班列。越来越多改革举措出台,将有效助力物流行业降本提质增效。 当前,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推动物流业进一步降本提质增效,能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推动新动能加快释放,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助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人民日报》2024年11月20日【观象台】产业名城带来的启示作者:刘温馨 区县是工业稳增长的关键支撑,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空间载体。一个个区县打好“特色牌”、走好“差异路”,将汇聚起我国产业升级的澎湃动能 日前,《2024产业名区、产业名县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发布。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143个“千亿区”贡献了全国20.79%的GDP、超24%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8个“千亿县”贡献了全国7.39%的GDP、超10%的规上工业企业产值。 产业名城何以脱颖而出?看几个案例便知:广东四会市,玉器之乡,翡翠玉器摆件占国内市场份额超80%,年交易额约500亿元;山东曹县,凭借网红效应“破圈”,打造集生产、设计、销售于一体的汉服产业集群;湖北荆州沙市区,轻纺名城,针纺织服装企业年产值100亿元……这些产业名城,往往有着水平突出的“一招鲜”,进而以“一链活”带动“百企至”、以“一业兴”促成“百业旺”。 区县是工业稳增长的关键支撑,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空间载体。产业名城探索出的经验,给区域产业发展带来不少启示。 一方面,要锻造“长板”,聚焦主业精耕细作。 一家企业要发展得好,需要在聚焦主责主业的基础上,进行多元化拓展,一个区域也是如此。像四会市的玉器产业,于上世纪90年代快速发展,如今四会市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集产、供、销、服务于一体的翡翠玉器批发市场和玉器加工销售集散地,玉器从业人员近30万人,电商直播企业900余家,玉器挂件和饰件占国内市场份额的70%以上。又如江苏苏州相城区,借助当地科技人才丰富的优势,抢抓智能驾驶“风口”,形成了一条从软件算法、汽车零部件、车联网通信到出行服务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涵盖30多个细分领域。 在我国,不同区域的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发展阶段各不相同。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和比较优势,明确重点产业、主导产业,集中力量精耕细作,一个区域的产业发展才能既稳住底盘又持续提升。从全国来看,只有“各美其美”,才能避免“一哄而上”的同质化竞争,实现“美美与共”。 另一方面,要补齐“短板”,瞄准瓶颈补链强链。 长丰县地处安徽合肥市北部,如何深度融入都市圈发展?该县瞄准合肥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创新能力:依托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推进县域四大科创基地建设;与合肥高校院所合作,共建人才培养基地;以比亚迪合肥基地为龙头,瞄准动力电池头部企业加强定向招引……去年,长丰县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达740亿元。位于湖南长沙的宁乡市,紧紧抓住中南大学等高校资源“溢出”的创新资源,将产业发展着力点对准了蒸蒸日上的储能材料产业。通过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宁乡形成了从正极前驱体到正极材料、负极、隔膜、电解液、电芯及电池回收的完善配套能力,去年储能材料总产值近600亿元。 发展区县产业,不能盲目追求“高大上”,也不能奢求产业链“大而全”。要把有限的资源用到“刀刃上”,聚焦产业主攻方向,瞄准最紧迫需求,尽力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不断实现新的提升。 锻造长板、补齐短板,一个个区县打好“特色牌”、走好“差异路”,将汇聚起我国产业升级的澎湃动能。“中国制造”这棵参天大树也会聚起点点繁星,越发枝繁叶茂。
《人民日报》2024年11月19日【人民时评】科技助医疗发展打开新空间作者:申少铁 紧跟社会发展,紧贴群众需求,更好促进科技与医疗的深层次融合,跑出科技赋能医疗事业的加速度,才能占据先机,不断降低医疗成本,增进社会福祉 当传统中医药结合现代新科技,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发现人参果的药用价值,开发人参果片、人参果果汁等一系列产品;把中医症候和西医的疾病模型结合起来,为中药新药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近年来的探索,不仅更好阐明了中药治病原理,也进一步挖掘出道地药材的药用潜力。助传统医药发展打开新空间,科技赋能的潜力可见一斑。 回顾历史,科技创新一直在不断改变医疗的面貌。除了医疗资源越来越丰富、治疗手段越来越先进,还有两个方面显著进步。一是应用现代遗传、分子影像、人工智能等技术,可实现更加精准的疾病分类及诊断,甚至制定个性化的疾病预防和治疗方案。二是数字化技术广泛应用于诊疗过程,比如优化预约挂号,实现在线缴费、实时报销等,不断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无论是减轻患者痛苦,还是优化就诊流程,科技的推动作用都至关重要。 当前,医疗科技的创新,呈现多点开花格局,部分领域甚至出现了革命性变革趋势。这是挑战,也是机遇。紧跟社会发展,紧贴群众需求,更好促进科技与医疗的深层次融合,跑出科技赋能医疗事业的加速度,才能占据先机,不断降低医疗成本,增进社会福祉。 医疗领域的创新点多面广,从医疗器械到药物研发,从治疗方法到支付手段,每一个环节都值得关注,都是重要的发力点。随着我国创新实力持续增强,群众对医疗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在重大疾病病理研究与治疗以及创新药、高端医疗设备研发上取得突破,变得尤为重要。 从长远来看,原始创新和源头创新是医药行业核心竞争力所在,也是最能获取红利的价值所在。这一战略高地,不可不争。今年7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提出“要调动各方面科技创新资源,强化新药创制基础研究”。随着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的加快构建,有条件的科研机构、医疗企业,要拿出敢闯“无人区”的气魄,勇于追求“从0到1”的突破,以更多自主创新的前沿成果惠及广大患者。 让科技创新成果更好惠及人民健康,不仅要全面提升创新能力,还要不断增强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我国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大城市的大医院,而西部和农村地区优质医疗资源不足,这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看病难、看病贵。解决这一问题,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近年来,5G、大数据等技术广泛应用,远程诊疗兴起,让更多群众享受到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而医疗资源变得更加均衡,也有利于扩大科技创新成果的辐射面,为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创造更好条件。 能远程精密操作并为患者进行微创手术的机器人,能记录药品耗材从生产、运输到销售每个环节的追溯码,能给出就诊建议、帮助完成挂号、告知排队情况、提供图像导航的“人工智能陪诊员”……在科技的加持下,医疗卫生事业不断获得新的突破,创造新的可能。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打造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我们将获得更高质量的健康保障,拥有更加幸福的未来。
《人民日报》2024年11月19日【评论员观察】我们的传承坚定有力——从“千年瓷都”看文化传承发展作者:张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前进道路上,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 为什么中华文明能历数千年而绵延至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什么更加需要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时光流变中的江西景德镇,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观察视角。 “一部中国陶瓷史,半卷峰峦在景德。”景德镇瓷业,肇始于汉唐,崛起于宋元,兴盛于明清,繁荣至当代。熊熊窑火,淬炼出“陶阳十三里,烟火十万家”的繁荣景象,创造了“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文化奇观。 今天,“千年瓷都”的窑火与文脉,依旧生生不息。 千年老城里弄、明清窑作群落、陶瓷工业遗产跨时代“同框”,铺展开绵延千年的瓷业画卷;一座座老窑址、老厂房变身陶瓷艺术作坊、博物馆、美术馆,大大小小的创意集市包罗万象,上“镇”、赶“集”、淘“瓷”成为新风尚;四面八方的非遗匠人荟萃于此,天南海北的“景漂”逐梦于此,因“瓷”而生的多元业态成长于此,共同擦亮“瓷”的标识…… 既古老,又现代,有传承,更有创新,陶瓷文化在新时代续写新篇章。 在景德镇考察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古至今从未断流,陶瓷是中华瑰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名片”,强调“老祖宗传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继续攥在手里,与时俱进,让它发扬光大”。 一瓷载古今,文化越千年。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在这里得到充分印证,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在这里传承弘扬。 传承,源于“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 千百年来,文明不可断的信念、薪火相传的使命、“向内凝聚”的追求,使中华民族、中华文明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生生不息、绵延不断。 在景德镇,看窑址、走里弄、访匠人,对这种文明传续的信念有更深的感受。 孙立新,孙公窑第四代传人,13岁学艺,与瓷相伴40多年。“手艺传家”的家训,让曾漂泊在外的他,最终选择回乡扎根,一手青花祖传绝技,全镇闻名。 徐家窑,景德镇最大柴窑,但老窑口一度废弃多年。为了“把这把窑火传下去”,许多老师傅甘愿放弃挣钱的活计,参与到修缮中来,终于让徐家窑在停烧38年后成功复烧开窑。 父传子、师传徒,一代代匠人倾情以赴之、全力以成之,推动一次次窑炉形制变革、制瓷工艺革新,让景德镇陶瓷产业不断淬火升级。 新时代,传承千年技艺,不仅是匠人之事,更是一座城的追求。对遍布全城的150多处老窑址、108条老里弄、“十大瓷厂”老厂房等文化遗存实施系统性保护修缮;实施艺徒制度、代表性传承人制度,强化手工制瓷技艺非遗传承人队伍建设;建立全球首个古陶瓷基因库,深入挖掘陶瓷文物“密码”……保护千年窑址、呵护千年匠心,景德镇的窑火摇曳时代丰姿。 跳出瓷都看神州,剪纸精巧、茶艺雅致、戏曲悠扬、传统服饰走红……我们的文化不断流、再传承,靠的正是一代代人为了美好生活的智慧创造、不懈奋斗,正是一代代人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传下去、守护好的自觉行动。 新时代以来,召开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建设国家版本馆,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全面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这些都是我们这一代人为文明传续所作出的努力。 身处今天这个时代,我们更有传承民族文化的意愿和能力。秉持敬畏历史、热爱文化之心,把历经沧桑留下的中华文明瑰宝呵护好、弘扬好、发展好,我们一定能“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 传承,源于“精神血脉”的强大力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景德镇“汇天下良工之精华”,工匠精神是这座城市的灵魂。 抟泥成器、范土为窑、瓷上作画……正是无数“择一事终一生”的匠人们,以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的精神,成就了青白瓷的如冰似玉、青花瓷的雅致秀美、玲珑瓷的明彻剔透、红绿彩的绚丽缤纷,擦亮了景德镇的“金字招牌”。 窑火不熄,匠心不朽。御窑工艺传承人向元华,形成陶瓷制作的“七星级标准”;年轻艺术家王平,微瑕作品绝不出售;御窑博物院的文物修复师们,以精细到0.01毫米的精度拼接、补配、打磨,让珍贵的古陶瓷恢复原貌……陶瓷文化,传承的不仅是巧夺天工的技艺,更是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苏绣飞针走线,体现出“中国人的韧性、耐心和定力”;都江堰泽被千年,蕴藏着“人水和谐”的东方智慧;万里长城巍峨雄壮,写照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众志成城的爱国情怀…… 这些宝贵的精神特质,有着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是我们向前奋进的动力所在,也是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重视发挥文化养心志、育情操的作用,涵养全民族昂扬奋发的精神气质。” 中国式现代化,征途漫漫。惟有以非凡之精神,才能成非凡之事业。 前进道路上,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我们的前进动力会更强大,奋斗精神会更昂扬。 “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立文化之根,铸精神之魂,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步履不停、行将致远。
《人民日报》2024年11月19日【金台潮声】在抓落实上狠下功夫作者:孟祥夫 “强化跟踪问效,推动改革举措落实落细落到位”“既勇于开拓创新又持之以恒抓好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不同场合要求党员、干部抓好落实,“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业绩”。 抓落实是一切工作和事业成功的根本路径,也是各级干部根本职责之所在。党员、干部必须把抓落实当作一种必备素养,一种政治责任,在抓落实上狠下功夫,持续推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把美好蓝图变成现实,唯有实干担当。7年多时间,“未来之城”雄安新区实现从“一张图”到“一座城”的蝶变升级,靠的就是成千上万的建设者夜以继日、苦干实干。 由此放眼全国,从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加快推进,到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再到一幅幅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美丽画卷在神州大地铺展,一项项历史性成就的取得,是科学擘画的结果,也是广大党员、干部真抓实干的结果。 抓落实来不得半点花拳绣腿,必须真抓实干。如何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落实? 不打折扣、不搞变通,是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基本要求。确保不变形不走样,吃透精神、理清思路是前提。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如果学习政策时囫囵吞枣,贯彻执行就可能跑偏走歪。因此,党员、干部必须深刻领悟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对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了然于胸。 也要看到,层层抓落实绝不是机械执行、照搬照抄,搞“上下一般粗”“长短一般齐”。各地资源禀赋各异,发展情况不同,这就决定了在落实政策时须因地制宜,充分结合地方特色和群众需求,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近年来,北京探索“街乡吹哨、部门报到”、上海推进人民城市建设、浙江推出“最多跑一次”、天津以“一颗印章管审批”……各地的实践经验表明,只有充分结合当地实际,注重扬长避短,创造性地抓落实,做到既保持定力又彰显活力,才能让好政策取得好效果。 抓落实,不仅仅是把思想方法搞对头,最根本的是要树立正确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抓落实切忌急功近利,期望“一夜成林”“一夜成景”只会欲速则不达。20多年来,浙江通过持之以恒实施“八八战略”,实现了从资源小省到经济大省、从环境“压力山大”到建设美丽浙江、从率先实现总体小康到实现高水平全面小康的历史性飞跃;山西右玉,22任县委书记带领干部群众一任接着一任种树,把不毛之地变成了塞上绿洲……党员、干部要涵养“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一张蓝图绘到底,把造福于民的好事实事真正做好、做扎实。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广大党员、干部唯有真抓实干,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才能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向前进、引向深入。
《人民日报》2024年11月18日【人民论坛】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作者:尹双红 “这一重要论断是非常关键的”,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回忆了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准备工作中,“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句话历经长时间讨论的出炉过程,语重心长地强调。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一道世界级难题。这一重要论断的提出,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一个新突破。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问题上,要讲辩证法、两点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 用好“两只手”,既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也是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方法论。 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经济运行有其自身规律,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是尊重经济规律的体现。只有通过改革的办法,扫除人为障碍,打破束缚市场活力的条条框框,才能更好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实现各显神通、百业兴旺。 但也要看到,市场是逐利的,存在失灵、无序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政府及时补位。 降准降息,加力支持地方化解政府债务风险,降低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降低住房贷款的首付比例,加大对重点群体的支持保障力度……前不久,针对当前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党中央、国务院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以精准的逆周期调节助力稳增长、扩内需、化风险。 网购“不包邮、不发货”问题,曾困扰新疆居民。地处偏远物流成本高昂,单靠市场力量,很难妥善解决问题。新疆多个部门协同发力,完善乡镇寄递服务设施;政策支持下,邮政快递企业联合电商平台创新集运模式,多方共同努力,成本得到控制,更多网购实现“包邮到家”。 不论是经济宏观政策还是社会民生实事,这些身边事、眼前事,无不深刻揭示了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既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实践早已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不是割裂的、对立的。既要用好“看不见的手”,让市场在能够发挥作用的领域都充分发挥作用;也要用好“看得见的手”,及时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在关键时候、关键领域发挥好兜底保障作用。 做好自己的事,“首先要看看我们做得怎么样,这是我们下一步往前走的前提。”做得对、做得好的,就要坚定不移做下去。 前不久,杭温高铁开通运营,成为民营资本参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又一成功案例。从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到纵深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从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到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改革步步深入,堵点层层打通,市场环境更加公平、更有活力,有效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努力将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结合得更好一些,这是一个止于至善的过程。坚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把该放给市场和社会的权放足、放到位,把该政府管的事管好、管到位,让“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形成合力,让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统筹发力,就一定能推动中国号巨轮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人民日报》2024年11月18日【人民时评】国博文创带动千人就业的启示作者:王珏 充分挖掘优秀文创产品的价值,要树立开阔的产业思维,把产品设计、加工和服务等环节统筹起来考虑,带动周边产品开发 从历史传承、文化传统中汲取营养,从当代审美、社会需要中寻找方向,持续探索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互促共进机制,期待更多文创产品浸润文化之美、走稳产业之路 观众清晨六七点钟就去排长队,上架两小时就卖出1700个……最近,国家博物馆一款以明孝端皇后凤冠为灵感设计的原创冰箱贴,引发抢购热潮,屡屡登上热搜。热烈的场面,展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显示出文创产业的巨大潜力。 “凤冠难求”,不仅是因为找到了一个适合进行现代转化的创意,也在于打造一款值得收藏的文化产品的用心。3层木质材质叠加制作的“凤冠”,从定制木板、配件组装、包装,到4道质检,层层精心把关。以手工贴上6颗珠子,挂上2个坠珠,加上两边可以“活动”的帽翅,不仅“让观众一眼看到精美文创凝聚的优秀传统文化”,也带来更多的探索乐趣。中式审美、贴近日常,匠心打造、品质保障,小小文创才能让人一眼难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积极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把更多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送到群众身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座富矿,随着时代发展,做好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就能从中不断挖掘出新的时尚。近年来,从甘肃省博物馆“马踏飞燕”系列文创产品热销,到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天宫藻井冰箱贴成为“顶流”,从山东曹县马面裙等传统服饰不断掀起流行热潮,到福建泉州的“簪花围”装束吸引天南海北游客慕名而来……各具特色的文创产品,打开了融入当下生活的窗口,成为经济发展的亮点热点。 产品持续推陈出新,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文创行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也要看到,单一的爆款产品不少,具有品牌效应的却不多,形成产业的更是屈指可数。挖掘文创资源,写好“人文经济学”这篇大文章,仍需付出多方面努力。 充分挖掘优秀文创产品的价值,要树立开阔的产业思维,把产品设计、加工和服务等环节统筹起来考虑,带动周边产品开发,更好满足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需求。比如,凤冠冰箱贴走红以后,国家博物馆乘势而上开发了笔记本、化妆镜、徽章、毛绒玩具、钥匙扣、马面裙、咖啡等10余款凤冠系列产品,同系列文创销售总额突破1000万元,国博文创直接带动社会就业超千人。基于优良的创意,打造过硬的品质,提供优质的服务,文创产品就能赢得更广阔的市场、更长久的支持,产业化之路就会越走越宽。 更好发挥文创产品的带动作用,还要把它放到更宽的视野中来看,在产业融合发展中寻求更大空间。浙江南浔古镇打造通津桥纸雕灯、百间楼丝巾、“浔象元宝”盲盒系列等文创产品的同时,结合市场热点推出跟着文创游古镇等活动,带动了文旅消费升温。据统计,今年以来,南浔古镇各类文创产品销售总额突破300万元,已接待游客超1800万人次,同比增长63.71%。跳出“一亩三分地”思维,聚合更多资源,加快与科技、旅游等相融合,文化产业的创新活力会更持久,发展空间也会更大。 互动式的展陈展览、沉浸式的艺术舞台、创新性的国潮品牌……在创意的推动下,在科技的加持下,越来越多浸润传统文化元素的产品和服务融入现代生活,走进人们心里。从历史传承、文化传统中汲取营养,从当代审美、社会需要中寻找方向,持续探索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互促共进机制,期待更多文创产品浸润文化之美、走稳产业之路,更好丰富人们的生活,滋养人们的心灵。
《人民日报》2024年11月18日【评论员观察】享户外之乐 增生活之美作者:尹双红 打造更多连接人与自然的新场景、新业态,为人们强身健体、愉悦身心提供新去处、新选择 北京、杭州、郑州、西安、漠河……近期,多地马拉松赛事鸣枪,参赛选手活力四射,为缤纷生活增添了亮丽色彩。 从路跑到骑行,从攀岩到露营,一段时间以来,户外运动热度持续走高,吸引人们广泛参与。前不久发布的《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报告(2023—2024)》显示,与2019年相比,2023年与户外运动相关网络订单人次增长14.99%,2024年上半年同比增长59.78%。这表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步提高,运动需求日益多元化、个性化。 户外运动为何魅力十足?与室内运动相比,户外运动最大的特点在于亲近自然,参与者能够在与山川河湖的互动中促进身心健康。然而,传统户外项目有其专业性,形成了一定的门槛。 北京朝阳区打造骑行配套社区,不仅提供自行车组装、维修等一站式服务,还有咖啡、简餐、市集等业态;顺应“公园20分钟”热,河北石家庄进一步优化城市绿地布局,让公园“抬脚可及”;重庆推出“不夜重庆城”城市漫步活动,发布夜间消费地图,吸引人们打卡留念……各地培育完善一批“轻户外”项目,让更多人参与到户外运动中来。打造更多连接人与自然的新场景、新业态,为人们强身健体、愉悦身心提供新去处、新选择,有利于让广大群众尽享运动之乐、生活之美。 户外运动,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经济。发挥好户外运动对经济增长的撬动作用,关键在于做好融合文章。广西马山县,石山连绵,地势陡峭,自然条件一度成为发展的阻碍。探索“体育+生态”,当地立足自然岩壁干净、整洁的特点,大力发展攀岩项目,实现了从“因山而困”到“因山而富”的变迁。 一地之变,折射产业潜力。从马拉松赛道连接城市标志性景点、擦亮城市名片,到“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跟着赛事去旅行”活动掀起热潮,再到河北肃宁县以渔具产业带动2万多人就业……户外运动产业与文化、旅游、装备制造业等多个领域深度融合,展现出广阔发展前景。实践证明,找准户外运动与不同业态的结合点,延长产业链、完善配套支持,就能有效拓宽地方经济发展路径。 经过近年来的蓬勃发展,户外运动日益走进大众生活。也要看到,与群众日益高涨的运动热情相比,相关产业发展质量还存在一定差距。 比如,多地马拉松赛事中签率不高引发吐槽,游客擅入景区未开发区域导致发生安全事故,野外露营破坏生态、造成火灾隐患,等等。消解这些“成长的烦恼”,有赖于政策引导规范,培育良好户外文化,也需要加快完善产业链,持续扩大并优化供给。此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等多部门印发《促进户外运动设施建设与服务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在地方,云南、湖北、四川等10多个省市陆续出台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或行动计划。不断朝着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户外运动产业将以高质量供给引领新需求,激发出更大的市场活力。 春赏百花夏溯溪,秋拾落叶冬滑雪——户外运动已成为一种新风尚。在人们亲近自然、强健体魄的美好体验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卷徐徐铺展,健康中国也正渐行渐近。
《人民日报》2024年11月18日【财经观】打通金融惠企利民“最后一公里”作者:王观 从供需两端入手,畅通银企对接渠道,提高金融机构服务能力和意愿,实现银企良性互动 金融监管总局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相关部门和银行机构共同参与;区县层面成立工作专班,一手牵企业、一手牵银行……近期,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正式启动,一系列设计安排从供需两端发力,加强央地联动,统筹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和银行放贷难的问题,为数以千万计的小微企业带来融资利好。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小微企业融资,在一系列政策推动下,小微企业融资呈现量增、面扩、价降态势。不过,当前小微企业在融资过程中还面临一些痛点难点,比如,小微经营主体往往因缺乏传统标准抵押品、财务管理不够规范、经营稳定性不足、抗风险能力较弱而被银行惜贷拒贷;部分银行由于考评机制不够完备、风险管理水平有待提升等,缺乏服务小微经营主体的能力和意愿。 小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金融支持小微企业不是短期工程,而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此次相关部门携手建立的协调机制作为长效机制,有助于从根本上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打通金融惠企利民“最后一公里”。 协调机制在“直达”上做足文章,畅通银企对接桥梁。信息不对称、中间环节多,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一大症结。长期以来,针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往往是从供给端出发,可能与其实际需求存在偏差。此次协调机制的一大突破点便是从供需两端发力,从最贴近基层、最了解企业的区县入手,借助区县工作专班“两手牵”,消除小微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差,提高融资效率。通过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深入园区、社区、乡村,全面摸排融资需求,形成“两张清单”,把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推荐给银行,银行及时精准对接,进而实现信贷资金快速便捷直达基层。 协调机制在“激励”上改革创新,让银行真正敢贷、能贷、愿贷。提升小微金融服务,“配套”工作也要做扎实,其中,为基层信贷人员“松绑”减负,完善尽职免责制度至为关键。信贷业务出现风险,信贷人员可能会被问责;免责标准过于宽松,容易产生风险。因此,对小微信贷业务的失职问责、尽职免责等情形进行规范显得十分必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作出全面部署,明确要求“健全服务实体经济的激励约束机制”。近期,与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相配套,监管部门对普惠信贷尽职免责通知作了进一步修订,通过明确尽职免责的边界问题,将鼓励担当、尽职免责、失职追责问责的原则落到实处,最大程度打消基层信贷人员的顾虑。此举有利于提高金融机构放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助企帮扶政策更好发挥效用。 对金融机构来说,协调机制还将产生很大的外溢效能,全行业更要紧抓机遇、练好内功。比如,金融机构在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完善客户“画像”功能的过程中,能获取企业、行业更多信息,为此要进一步提高信息分析、应用能力,加快产品和服务创新,通过“精耕细作”提高核心竞争力。再比如,利用跟企业“牵手”的机会,金融机构要不断完善贷前、贷中、贷后管理,积极拓展服务范围,为企业提供多元化的增值服务,促进银企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当前,不少小微企业正在爬坡过坎,除了找资金,还有找订单、找技术等多种需求。相关部门和机构要重视总结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运行的进展及成效,将好的经验做法推而广之,为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更加精准的帮扶。
《人民日报》2024年11月17日【青春之声】奋斗的青春最出彩作者:黄超 “‘奋斗者’号,是我国研发的万米载人潜水器。每一件大国重器,都离不开大国工匠,越来越需要高技能人才投入到研制和生产中来”……走进江苏无锡太湖之滨的“奋斗者”号研发单位,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在数字化展馆沉浸式体验,这次参观学习的主题是:“奋斗的青春最出彩”。老师的一席话呼应青春之问,在场的学生目光坚定。 职业院校学生是未来能工巧匠的生力军,承载着国家发展和行业进步的希望,一大批青年学子勤学苦练,以匠心匠艺砥砺青春。从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到新产业、新技术,都呼唤高技能人才为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职校学生成长成才有了新的机遇和空间。如何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实现自我价值,是需要长期关注和探讨的话题。 奋斗是青春的注脚。在无锡职院的校园里处处可见奋斗的身影:一站式学生社区自习室,大家自学慕课,笔记本上写满演算过程;机械学院与“双一流”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生,职校生有了相互启发、取长补短的学习同伴;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学生跟着技能大师、劳动模范边干边学。青年学生用实际行动证明,无论是专业学习、夯实知识,还是实习实践、提升技能,只要肯奋斗,每个人的青春都能绽放精彩。 职业是青春旅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追求人生意义的基石。数控车工孟维在超大吨位全地面起重机的精密处深耕20多年,与团队研发超级起重机,“轻轻一提”就将直径达193米的风机叶轮吊装到位;电气试验工冯新岩向世界性难题发起挑战——在带电运行环境下检测特高压设备,检测准确率从不足50%提到近100%……当目光投向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潮中逐浪拼搏的大国工匠,就能发现奋斗的榜样。他们选择一份职业,就选择了一个奋斗的舞台。对职校学生而言,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坚定的信念拥抱职业、热爱岗位、成就未来。与此同时,锻炼好自身的专业技能至关重要,一技在手、常年坚守,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人生理想。 当前,高质量发展需要一批又一批能工巧匠。如何让更多年轻人奋力攀登技能高峰?前段时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印发,对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吸引更多青年加入产业工人队伍等提出要求。这是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需求、完善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的务实举措,将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有利于引导更多大学生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青春是一场美丽的奋斗。期待职校学生用奋斗的双手擦亮大国重器的金字招牌,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强国梦想,与国家发展和行业进步同频共振,书写更加精彩的人生篇章。
《人民日报》2024年11月15日【人民论坛】战略定力与策略活力作者:华平 干部干事担事,是职责所在。干成事,既要讲自觉,还要有本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略和策略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要把战略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 处理好战略定力与策略活力的关系,既坚定执着又不失灵活,是干事创业的重要方法。 过去晋陕地区群众要渡过黄河,得靠艄公来摆渡。黄河上掌舵的老艄公,在急流险滩、惊涛骇浪中,眼睛总是注视着对岸,遥望远方,端正航向,把舵掌稳当。如果只看脚下的浪花,就会手忙脚乱,甚至把船弄翻。统筹战略与策略,道理就在其中。 “有一定之略,然后有一定之功。”只有强化战略思维,站得高、看得远、想得透,从全局、长远、大势上谋深虑远,作出判断和决策,才能牢牢掌握战略主动权。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我们党之所以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就在于因应情势发展变化,灵活机动、随机应变、临机决断,因地制宜、因势而动、顺势而为,使得我们的策略和主张,总能契合时代要求和人民心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粮食多一点少一点是战术问题,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为了实现“粮食安全”这个战略,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现实策略,保护耕地、兴修水利、科技赋能、政策引导,多措并举保证粮食产量。正是正确的战略策略,确保了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全面把握战略与策略的关系,既要有“操其要于上”的战略谋划,也要有“分其详于下”的策略方法,切实把顶层设计与政策推进结合好,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执行好。 战略要有前瞻性、全局性、稳定性。战略一经形成,就要长期坚持、一抓到底、善作善成,不要随意改变。保持战略定力、战略自信、战略耐心,持之以恒务实功,稳扎稳打向前走,时间会给出最好的证明。 当前,各地正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战略擘画谋在先、一张蓝图绘到底。浙江推进“千万工程”,锲而不舍、久久为功,造就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万千农民群众,深刻改变之江大地,赢得广泛赞誉。 策略要有灵活性。“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就要善于根据形势变化调整策略,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把握好政策尺度、改革力度。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今年发布的《关于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的意见》,明确提出聚焦深海、航天等新业态新领域,分领域制定优化市场环境实施方案,体现的正是策略的灵活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战略上勇于进取,战术上稳扎稳打。倘无战略定力,策略就会进退失据;倘无策略活力,战略容易凌空蹈虚。把二者结合好,理应处理好谋势与谋事、谋长远与谋当下、谋全局与谋一隅的关系,使战略更科学、策略更有效。 “时与势在我们一边”。秉持这样的定力和底气,敏锐洞悉前进道路上可能出现的机遇和挑战,既在战略上布好局,也在关键处落好子,我们就能把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人民日报》2024年11月15日【评论员观察】将适老化理念融入银发旅游作者:何娟 “父母退休后的时间比较充足,他们也喜欢旅游,想给他们报个大理的旅行团。”浙江温州的徐先生考虑为父母报旅行团,出游的行程是否合理、交通住宿的细节等是他关心的重点。 饱览大好河山、领略风土人情、品尝各地美食……旅游是老年人重要的休闲娱乐方式,跟团是老年人出游的常见形式。然而,出于健康、安全等方面的考虑,一些旅行社对老年人参团设置了重重限制。比如,有的旅行团拒接60岁以上老人,有的旅行团要求老人签免责协议、有年轻家属陪同等。 如今,健康状况良好的老年人群体在不断壮大。统计显示,我国60—69岁的低龄老年人口占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超过50%。他们有时间、精力,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提高生活品质的愿望,是推动消费升级的重要力量。 发展银发旅游,对于释放消费潜力具有积极作用。例如,老年人时间弹性较大,可平衡旅游行业淡旺季。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测算,“十四五”末,我国出游率较高、旅游消费较多的低龄健康老年人将逾1亿人,老年旅游收入有望超万亿元。银发旅游不再小众,正在成为旅游市场发展的新蓝海。 更好满足老年人的出游需求,释放银发旅游的市场活力,需要不断优化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当下,针对老年消费者的高品质旅游产品相对不足。这背后既有观念问题,也有现实困境。比如,有的景区适老设施不完善、对体能要求较高,如何保障顺畅游览?又如,老年人身体状况相对复杂,一些人患有慢性病,遇到突发状况,如何及时有效应对?旅游产业链条长,任何一个环节存在堵点卡点,都可能影响出游体验。 发展银发旅游,应当在保障健康安全的前提下着力优化体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明确提出,“以健康状况取代年龄约束,完善相关规定便利老年人出游”。旅行社等相关机构应结合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身心需求,统筹考虑景点选择、交通安排、餐饮住宿等规划出行。长远来看,让老年人顺畅、安心、舒心出游,还有赖于构建全过程无障碍的旅游环境。有的景区在灯杆、垃圾桶、厕所等安装一键报警装置;一些场馆设置老年人绿色通道,帮助他们快速购票、安检……从硬件到服务,全社会共同发力,将适老化理念融入方方面面,才能便利老年人去追寻“诗和远方”。 更应看到,老年群体的旅行需求日益多元化、多层次化。有的人注重性价比、偏好观光打卡,有的人注重品质、喜好慢节奏休闲,越来越多老年人愿意为富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付费。这也为行业发展带来新机遇。贵州铜仁万山区朱砂古镇配备近千张床位,并与当地医院合作,为旅居老年人健康游乐保驾护航。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把陕西汉唐历史文化、秦岭自然资源和陕北红色文化与银发经济贯通起来,开发“慢游”“定点游”等多个产品,打造“铁路+文旅”消费新场景。顺应老年群体不断增长且持续升级的旅行需求,丰富旅游业态、提升服务品质,有助于培育新的旅游增长点。 打开短视频平台,一些老年旅游博主用镜头记录见闻、分享心得,成为积极老龄观的践行者。与此同时,他们饱满、向上的精神状态,感染了许多人。旅游业是民生产业、幸福产业。老年旅游市场持续扩容提质,必将更好助力老有所乐,为文旅市场发展注入新活力。
《人民日报》2024年11月14日【人民时评】用法治更好守护市场公平作者:魏哲哲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在法治轨道上维护市场秩序,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 餐饮、数字电视、蔬菜批发……不久前,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一批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典型案例,涉及许多民生领域,引发社会关注。 民生领域的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往往涉及公共服务,社会影响面大,群众感受强烈。比如,某地群众安装壁挂锅炉后,在向县里主城区唯一的城镇民用管道天然气供气企业提出用气申请时,却被要求安装指定的壁挂锅炉,否则不予接入,群众只能拆除更换。这些民生刚需,替代选择有限,若不能及时遏制这种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搭售行为,对群众生活的影响可想而知。 遏制垄断和不正当竞争,既是改善消费环境的需要,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必然。在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各归其位、优胜劣汰,产品和服务品质有保障,人们敢消费、愿消费,就能激发市场活力,为企业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以法治更好守护市场公平,切实保护经营主体的发展权益、消费主体的合法利益,才能形成更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平衡。 近年来,从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到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再到《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施行,我国公平竞争制度加速健全,市场环境进一步优化。 也要看到,与建设更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任务依然艰巨、工作仍需加强。数据显示,近年来,涉垄断或不正当竞争的案件数量增长明显,行业覆盖面广,并且深度涉及民生和新经济领域。比如,“大数据杀熟”“暗刷流量”等新类型案件,就是随着平台经济兴起而出现的。 解决好这类问题,要强化法治化监管。对供水、燃气等重点领域市场垄断和不正当竞争案件,要加大惩处力度。对随着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而出现的新问题,要加强研判,通过司法判决等方式明确权利责任和行为边界。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典型案例中,一起案例认定“刷流量”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就有很强的指导性。某网络公司开发运营针对某短视频平台的系列服务产品,用于组织执行“涨粉”“刷流量”等任务。法院审理认定,这一行为破坏了短视频业态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最终判决该公司和另一相关公司共同赔偿某短视频运营公司400万元。这样的判决,其意义不仅在于个案,还将对维护整个行业的市场秩序产生深远影响。 当前,我国正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营造,变得愈加重要。司法是保障和实现公平竞争法治化的关键一环,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明晰相关司法规则,有力彰显以法治守护市场公平的价值导向。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法治经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在法治轨道上维护市场秩序,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
《人民日报》2024年11月14日【评论员观察】览色彩之绚 品文化之味作者:李洪兴 饱含独特韵味的色彩,既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又于无形中系紧情感上的纽带、强化文化上的交融 更好让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有机融合,赋予其新的形式与内涵,传统文化将在新时代大放光彩 持续激发创意灵感,不断丰富表现形式,为文化创新插上科技翅膀,文化创新创造的源泉还会更充分涌流 秋冬时节,全国各地不少人被大自然的颜色吸引,或近观或远游,走向户外、拥抱天地。 山林间,绿的、红的、黄的叶子相间交错,美不胜收;城市中,银杏大道上满是拍照的人;乡野里,有树上挂满的果,也有田间割下的稻……满目的翠绿、金黄、火红,自然的画布给予我们美的馈赠。 如何描绘这样的自然美学?中国传统色的雅称,很是恰当。 江苏东台市,麋鹿在万亩盐蒿里觅食嬉戏,这片“地毯”染上了“锦葵红”;河南济源,王屋山的山峰间云海翻腾,眼前都是“晴山蓝”;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胡杨叶挂满枝头,一片片的“金盏黄”……田野间渲染着传统色,如诗如画,给人以美的享受,也促使人更愿意接近美、欣赏美、创造美。 色彩绚丽的背后,是文化之味。像“东方既白”,描述破晓时分的景象,《赤壁赋》中写“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可见曙光之色;又如“紫蒲”,本是长在水岸边的菖蒲,一句“紫蒲生湿岸,青鸭戏新波”,画面感十足;再如“天青色”,给人以雨后初晴、碧空如洗的感觉,“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中国人用独特的方式定义色彩,在精致与精妙之间书写浪漫。充满想象的色调,诗意曼妙的名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沉淀,耐人寻味、意味悠长。 有人说,色彩是一种文化基因。中国传统色既契合天地万物的自然,又被赋予人文审美的旨趣,更承载着中国人的生活观与世界观。比如“纁黄”,名字出自《楚辞》,描述了黄昏时分太阳落地平线时的天色,古人认为此时是天地阴阳交接之时,有了“昏礼宜昏”之说,后来“昏礼”逐渐变为“婚礼”。黄昏色彩的映射,道法自然的理念,融入了人们对新人开启新生活的期待。可以说,饱含独特韵味的色彩,既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又于无形中系紧情感上的纽带、强化文化上的交融。 以色彩为载体形成的文化连接,何以产生共鸣?融入日常、走进生活,至关重要。扎染是我国民间传统的染色工艺,如今渐成风潮,受到不少年轻人喜欢。扎染研修活动,教人体验“布里生花”,感受非遗魅力;推出创意设计,一些玩偶、扇子等“染上”青黛,成为备受欢迎的“单品”;借用扎染艺术点缀衬衫、头巾等衣物,穿在身上、美在心里……当色彩表达巧妙地走进生活,当古朴与新潮相遇,古老的正在变成当代的,生机勃发。更好让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有机融合,赋予其新的形式与内涵,传统文化将在新时代大放光彩。 文化的生命力源于创新创造,而创新创造就包括科学运用新技术、新手段。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实现文化建设数字化赋能、信息化转型,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以编纂出版“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为例,收录的每幅古画,力求在笔墨神韵等方面接近原作,很多成果也实现了数字化。丹青不老,当文化珍品借助科技实现“活色生香”,人们看到的不只是色彩、线条、写意、情怀,更是文化传承发展的多元化呈现、时代化表达。持续激发创意灵感,不断丰富表现形式,为文化创新插上科技翅膀,文化创新创造的源泉还会更充分涌流。 时代犹如一束光,由各种色彩交织而成,我们当追光而遇、沐光而行。面向新的图景、打开新的画轴,每个人都不妨恰到好处地添上一笔,勾勒热烈的红、清新的绿、开阔的蓝、温暖的橙……执笔绘多彩,必能为发展添新彩。
Comments
Top Podcasts
The Best New Comedy Podcast Right Now – June 2024The Best News Podcast Right Now – June 2024The Best New Business Podcast Right Now – June 2024The Best New Sports Podcast Right Now – June 2024The Best New True Crime Podcast Right Now – June 2024The Best New Joe Rogan Experience Podcast Right Now – June 20The Best New Dan Bongino Show Podcast Right Now – June 20The Best New Mark Levin Podcast – June 2024
United St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