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资治通鉴》

三读《资治通鉴》,兼《春秋左传》等。

读资治通鉴:长孙无忌的自私几亡唐朝

唐太宗未为皇帝时,英明神武,英武果决,在继承人问题上却糊涂不堪。

11-13
06:49

读资治通鉴:天子讨而不伐,高丽何以难攻?

隋炀帝兵败高丽,唐太宗兵败高丽,唐太宗尤其可惜。

11-06
06:27

读资治通鉴:府兵制不可取

‌府兵制‌是中国古代特有的兵农合一军事制度,其核心特点是士兵平时务农、战时出征。该制度在西魏初创,隋唐时期发展完善,最终因均田制崩溃等原因被募兵制取代。

11-06
05:32

读资治通鉴:魏征为何没有为李建成殉难?

玄武门之变,讨论了几百年。魏征名称吗?

11-06
05:47

读资治通鉴:李唐王朝何以不杀王世充 ?

薛仁杲、萧铣、窦建德,这三位割据一方的枭雄,或兵败投降,或被生擒活捉,但他们的最终结局,都是身首异处。然而,唯独王世充,这位盘踞东都、与李唐鏖战最久的死敌,在投降之后,却被赦免死罪,仅仅是流放蜀地。

10-28
05:37

读资治通鉴:贯穿隋唐的三朝重臣苏威何以最终悲剧

他谄媚当世权贵,看起来,像是“审慎”;他用儒家经典来包装自己,看起来,像是“正直”;他随波逐流,在不同政权间转换,看起来,像是“中庸”;他倚老卖老,骄纵狂悖,看起来,又像是“刚强”。

10-28
05:37

读资治通鉴:关东奸雄李绩何以能蒙蔽李渊李世民?

曾子曰:“臨大節而不可奪,君子人也。”惟君子而後可以履信而守義,非小人之所能與,殆魚躍之不可出沼,鳥步之不可越域也矣。

10-28
05:39

读资治通鉴:李密何以步步找死而不自知?

他授予李密“光禄卿”的职位。这是一个掌管宫廷膳食的闲职,一个文官的虚衔。李渊让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枭雄,像普通臣子一样,在朝堂之上,卑微地履行着臣子的礼节。他对待李密的态度,仿佛完全不知道此人过去的狡诈与凶狠。

10-28
05:17

读资治通鉴:李密何以身首异处?没有恒心。

《易经》中说:“不恒其德,或承之羞。”

10-28
05:42

读资治通鉴:李密何以不去扬州诛杀杨广?

有人上書李密曰:“米盡人散。”以後事驗之,人服其明矣,乃曰:“直向江都,執取獨夫。”果如此载?

10-28
05:50

读资治通鉴:李渊建国本大可不必走禅让

李渊李世民父子不能正其身,不能正其义。可惜可惜!

10-20
05:14

读资治通鉴:李渊依靠突厥讹诈李密

一个王朝的开创之举,有时会变成一个致命的“遗传密码”,在后世的血脉中反复发作,直至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唐朝,就是如此。它的开国君主,在起兵之时,借助了北方突厥的力量。这个先例一开,后世的子孙便纷纷效仿:为了平定安史之乱,他们引入了回纥的骑兵;为了剿灭黄巢起义,他们启用了沙陀的武装。

10-20
04:36

读资治通鉴:隋末之乱烈何以胜于王莽末之乱世

在古代圣贤的眼中,世间有一种至高无上的珍宝, 它,被称为“位”——也就是君临天下的权力与资格。英文称之为:Throne。

10-16
05:54

读资治通鉴:狂傲的杨广何以葬送天下

杨广正应此语:虎之猛也,而制於蝟;即且之毒也,而困於蝸;

10-16
05:12

读资治通鉴:杨坚杨广李世民三攻高丽何以败?

強大的隋文帝,揮師來攻,無功而返。他的繼任者隋煬帝,動員全國之力再次進犯,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慘敗。其後,開創了一代盛世的唐太宗,以天可汗之威親自遠征,同樣是損兵折將,鎩羽而歸。

10-15
04:45

读资治通鉴:杨坚何以未能看透杨广

房陵王勇,字𪾢地伐,高祖长子也。周世,以太祖军功封博平侯。及高祖辅政,立为世子,拜大将军、左司卫,封长宁郡公。出为洛州总管、东京小冢宰,总统旧齐之地。后征还京师,进位上柱国、大司马,领内史御正,诸禁卫皆属焉。高祖受禅,立为皇太子,军国政事及尚书奏死罪已下,皆令勇参决之。

10-15
05:04

读资治通鉴:半部论语取天下何其狂妄

蘇威曰:“讀孝經一卷,足以立身治世。”趙普曰:“臣以半部論語佐太祖取天下。”

10-10
04:40

读资治通鉴:北周宇文氏开启谄媚北方突厥

中國輸歲幣於夷,自宇文氏始。突厥挾兩端以與宇文、高氏市,宇文畏其為高氏用也, 歲給繒絮錦彩十萬以縻之,高氏亦畏其為宇文氏用而厚賂焉。

10-10
05:20

读资治通鉴:高颎伐陈国,真是以义而撤军吗

隋朝 高熲 南下 伐 陈,恰逢陈宣帝去世。陈国急忙向隋求和,高熲 以“不伐丧”的名义撤军。陈国的愚昧与必然灭亡,隋国的精明与最终必然 克 陈国,从此已可见端倪。  

09-05
05:03

读资治通鉴:陈霸先之子陈昌愚蠢至极,自毙于江

南朝陈国的陈文帝陈蒨在依靠 从侄 的身份继承了陈高祖的皇位后,北周的宇文氏就把高祖的儿子 陈昌 立即送回陈国。陈文帝和 侯安都 于是在长江上溺毙了陈昌,就是推到江中淹死。 陈文帝为了贪恋皇位心狠手辣,这种恶行无可辩解。  但更值得批评的,是陈昌的愚蠢。 他竟然甘心被北周利用,被送进险境来搅乱陈国。  

09-05
03:34

Recommend Chann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