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推出「消費二十條」措施,要求加強穩定大宗消費。內地有四個行業被形容為消費的「四大金剛」,分別是家居、家電、汽車和餐飲,合計佔內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近四分一,汽車被視為其中一項消費重點。 已推出的政策包括新能源汽車下鄉、延續新能源汽車購置稅減免、提前建設汽車充電基礎設施、降低新能源車用電成本等,以及不准新增限購政策。商務部舉辦「千縣萬鎮」新能源汽車消費季活動,各地政府亦開展汽車補貼。 近年內地興起自駕遊,來自東北的范小姐說,自己老家附近駕車出行比較方便,想買電動車代步。不過,亦有車主說,...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召開會議強調要積極擴大國內需求,發揮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提到要推動體育休閑、文化旅遊等服務消費。服務消費正成為內地經濟增長新動力,目前在全國居民人均消費開支佔比超過40%。 發改委提出的「消費二十條」內,有關擴大服務消費的措施,包括鼓勵市民錯峰休假和彈性作息,促進假日消費、減免景區門票、舉辦文化旅遊促進消費活動、推動夜間文旅和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建立24小時生活圈等。 國務院上星期進一步發出「旅遊30條」,從5個方面提出30條推動旅遊業高質量發展,包括要求加大優質旅遊產品...
外部需求不明朗,內地強調著力擴大內需,以消費拉動經濟增長。國家發改委公布20條《關於恢復和擴大消費措施》,以穩定、促進及釋放各類型消費潛力。但面對內地經濟三重壓力,要刺激民眾消費有挑戰。 在內地設廠的三煌電器,銷售總監李緯倫接受訪問時說,預計今年整體生意額按年減少30%至40%,今年能保本持平已經很好,計劃專注內地及香港市場,認為產業鏈較齊備,風險會較小。 來自深圳的陳小姐說,即使疫情過去,玩樂花費仍會比較克制,因為擔心人工追不上物價,扣除生活費和開銷後會存錢,應付不時之需。 香港大學中國商業...
回歸25年,樓市幾番上落,按揭市場不斷發展:按揭成數、產品、息率及條款不斷轉變。供樓人士的安樂窩曾變成負資產,監管機構為增強銀行抵禦樓市泡沫風險推出壓力測試。 從事按揭相關業務逾三十年的中原財務董事總經理梁理中回顧過去,指回歸25年樓市先升後急跌再回升,負資產出現,令置業人士心理有陰影。 09年金管局前總裁陳德霖引入逆周期調控,即樓市越升,按揭成數越低,置業人士所付首期越高。梁理中指,回歸初期市場上二手物業,銀行一般承造七成按揭,97年按揭證券公司(HKMC)成立,兩年後推按揭保險。近年政府推出...
回歸25年之際,香港金融市場前景受風險困擾而反覆波動。港交所聯席營運總監及市場聯席主管姚嘉仁接受本台專訪時表示,市場每一日都在改變,認為香港過去面對的挑戰,從來不會比任何一個市場少,有信心可以在不同的挑戰環境中突破同優化。 姚嘉仁認為,香港本身是一個實力非常雄厚的市場,過去無論大小挑戰都面對過,認為挑戰對業界和港交所並不陌生,香港市場本身有來自東方及西方的資本參與,有良好和天然的韌性。 他指,香港過去面對的挑戰不會比任何一個市場少,香港人每次遇到難題,都會發揮自強不息的精神去解決,解決問題後都可...
根據政府數字,本港新冠疫情爆發的2020年,零售業總銷貨價值下跌24.3%,零售業總銷貨量下跌25.5%,創有紀錄以來最大年度跌幅。去年疫情相對緩和,加上基數效應,零售業總銷貨價值及總銷貨量分別回升8.1%及6.5%。但去年底至今年初第5波疫情,2月及3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及銷貨量按年都跌逾10%,4月時止跌回升。 領展行政總裁王國龍接受本台訪問時同意,香港過去25年,新冠疫情對本港零售市場帶來最沉重的影響。他指出,沙士期間市況急跌,但快速反彈,之後內地亦開放自由行,但今次疫情完全無外地旅客來港,商...
香港樓市自回歸後經歷兩次金融危機,亦遇過「沙士」、新冠疫情等挑戰。樓價曾經從1997年高位累跌約70%至2003年低位,其後反覆向上,並不斷創新高。截至今年4月,差餉物業估價署私人住宅售價指數較1997年6月累升逾1.2倍。 身兼會德豐地產主席的地產建設商會執委會主席梁志堅接受本台專訪,形容過去25年樓價上升單純因為供應不足,並不健康。他認為,前行政長官曾蔭權煞停賣地,導致樓價於一段時間內急升30%至40%,對後市影響深遠,即使繼任的梁振英推出「樓市辣招」,仍無力抑制樓價上升。 現屆政府提出「明...
回歸25年,香港人在科技生活層面上有大躍進,電訊基建完善,智能手機普及,各類應用越來越多。 在投資市場,2000年科網股泡沫爆破,資深投資者應該有印象,不少科網企業之後更實幹地發展產業,並且造出成績。 近年內地科網企業融入香港,亦突顯本地創科成績落後,需要急起直追。 英國《每日電訊報》(The Telegraph)早前選出了21世紀最重要的科技產品,發現蘋果iPhone及Android系統榜上有名。對香港人來說,由iPhone開始的智能手機年代,亦感受到科技已滲入生活每一個環節。 香港資訊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