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文學

以輕鬆的方式,展開你與文學的一場偶遇

第二輯 #72 作家:費茨傑羅 Francis Scott Fitzgerald (最後一集)

遇見文學(第二輯)最後一集,將會由美國作家費茨傑羅 Francis Scott Fitzgerald 的代表作《大亨小傳》The Great Gatsby 作結。這部作品連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樹也大力推崇,並多次在自己的小說中提及。 《大亨小傳》獲選為美國二十世紀最佳小說的第一名,成就之高與1925年出版的時候有天壤之別。當年費茨傑羅費盡心思創作《大亨小傳》,可惜銷量不佳,令他非常氣餒,甚至有人認為他死前認定自己是個失敗的作家,與《大亨小傳》當年銷量失利有關。 故事講述一夜致富的男主角Ga...

07-08
39:33

第二輯 #71 作家:馬克‧吐溫 Mark Twain

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 Mark Twain,被喻為美國文學之父,並有「幽默大師」的美譽,過去有不少的名人或作家包括尼采、達爾文、魯迅、大江健三郎、甘迺迪總統等等都是他的讀者。他的短篇小說集《他是否尚在人間:馬克吐溫幽默故事集》收集了不少他的名篇,包括成名作《卡拉維拉斯縣的名跳蛙》、《他是否尚在人間》、《火車上的人吃人》和《我怎樣編農業報》等。 他擅長諷刺社會時弊,以至對人性有各種的批評,大多尖銳而精準到位,讓讀者大笑之餘也不乏反思的空間。

07-01
41:23

第二輯 #70 作家:安伯托‧艾可 Umberto Eco

意大利符號學家Umberto Eco 安伯托.艾可,於1980年發表的處女作The Name of Rose 《玫瑰的名字》,全球總銷量已超過三千萬冊。但艾可這位符號學大師最著名的作品《玫瑰的名字》並不容易閱讀,中譯版全書約五百多頁,另外附有一百多頁的註釋,全因小說裏用上很多符號學和中世紀歷史的知識。有人形容《玫瑰的名字》為福爾摩斯式的修道院謀殺案的偵探小說,艾可希望透過這部作品,讓讀者思考閱讀文學的方法。你準備好向難度挑戰嗎?

06-17
29:49

第二輯 #69 作家:馬奎斯 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哥倫比亞作家馬奎斯,1982年獲頒發諾貝爾文學獎。他被喻為眾多作家的作家,因為許多作家也是他的讀者,但馬奎斯更難得的是,獲得諾獎後仍然創作不斷,而且不乏評價很高的佳作。 於1967年發表的《百年孤寂》是馬奎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它以魔幻寫實的方式,將邦迪亞家族六代人歷經的百年奇幻故事,反照南美大陸,甚或是人類的歷史。《百年孤寂》令我們思考歷史的吊詭和其真正意義!

06-10
40:38

第二輯 #68 作家:韓少功

內地作家韓少功是尋根文學的代表,他的小說成就最高,讓他獲得不少獎項。韓少功除了擅長翻譯和寫小說以外,他也是位出色的散文家。他在散文集《韓少功隨筆:夜行者夢語》裏展現難得的理性,除保留他小說的文學性和玄想性外,更能讓讀者體現他對中國社會現況的深刻反思和批評。這本隨筆裏分兩部份:我思篇和我聞篇,題材涉獵廣泛,有身邊的見聞,即相對生活化內容,也有相對嚴肅,充滿哲理的散文。

06-03
31:28

第二輯 #67 作家:米奇‧艾爾邦 Mitch Albom

美國作家 Mitch Albom 米奇.艾爾邦於1997年發表的第一部作品 Tuesdays with Morrie (台灣譯名《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內地譯名《相約星期二》),出版後創出連續44週高踞美國暢銷書榜的佳績,迄今全球總銷量突破一千萬冊,故事更多次被改編為電影及舞台劇版。 究竟這二百多頁的故事,有甚麼魔力能賺人熱淚,令眾多讀者和觀眾得到如此多反思?而在文學上Tuesdays with Morrie 又有何特色?今集《遇見文學》為你解答。

05-27
32:25

第二輯 #66 作家:歐亨利O. Henry

美國短篇小說大師歐亨利 O Henry,被喻為美國的契訶夫。他的作品多以庶民生活為題材,且不失幽默,令不少人將他與美國的幽默大師馬克吐溫 Mark Twain 相提並論。 第一個讓他聲名大噪的短篇作品是《愛的禮物》或叫做《麥琪的禮物》,他的寫作手法獨特,尤其是結尾被稱為「歐亨利式的結局」,讓讀者意想不到。 另一部為較為人熟知的短篇《最後的一片葉子》,裏面不乏窮苦大眾生活的寫照,令作品充滿真實感。

05-20
35:02

第二輯 #65 作家:太宰治

「因為膽小鬼連幸福都會害怕,踫到棉花都會受傷。」這句很多人套用的名句,其實來自太宰治的《人間失格》。 太宰治,日本無賴派小說家。無賴派即日本二戰以後反社會,反道德的頹廢美學,太宰治是其中的代表作家。 1948年出版的《人間失格》是太宰治最後一部作品,他透過主角大庭葉藏來展述自己的一生。《人間失格》是一部充滿哀傷、寂寞和充斥負面元素的作品。日文中的「人間」指人類,「失格」指失去資格,這是太宰治透過主角短暫的前半生經歷所做的一個總結。讀者不要因為它的低沉而錯過部作品,因為太宰治以簡單的文字,毫無...

05-13
41:05

第二輯 #64 作家:王爾德 Oscar Wilde

作品:不可兒戲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 翻譯:余光中 王爾德 Oscar Wilde 的作品《不可兒戲》(原名: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 被喻為是他最受歡迎的作品,曾被無數次搬演電影及舞台。 王爾德機智幽默,擅用語帶雙關的文字,令大家棒腹大笑,故此他的作品不容易翻譯。但已故翻譯家和詩人余光中膽色過人,他運用了不少四字成語和同音字等等,以保留王爾德文字的喜感,所以他翻譯的粵語版不但成為翻譯系學生參考的模...

05-06
39:27

第二輯 #63 作家:劉克襄

台灣著名自然書寫作家劉克襄於著作《四分之三的香港:行山.穿村.遇見風水林》,將一直被遺忘的珍貴郊野土地呈現於讀者眼前,如本地作家馬家輝於序中提及:劉克襄能「讓香港人更了解香港」。 《四分之三的香港》融合文學、登山紀行和遊記的形式,當中包括作者對植物的研究、觀鳥的經驗,以及他的個人手帖,如動植物素描和手繪地圖等等。書的副題「行山.穿村.遇見風水林」是劉克襄很重視的體驗,他在行山的過程裏不單文情並茂地記錄香港的鄉郊風貌,也將當中的花鳥蟲魚記錄下來,並描述當中村落的人文風景。最後他還提到邂逅風水林,...

04-29
36:07

第二輯 #62 作家:安妮法蘭克 Anne Frank

年僅十六歲的安妮‧法蘭克 (Anne Frank),因為以日記記錄納粹德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在荷蘭清洗猶太人的惡行而成為英雄。雖然安妮最後蒙難,但她的記錄為後世作出很大貢獻。 戰火無情,但它洗不去人性的光輝。這部二十世紀最重要的文學作品告訴我們文字記錄的重要,並提醒我們生存不是必然的幸福。

04-22
28:51

第二輯 #61 作家:舒巷城

香港作家舒巷城的《鯉魚門的霧》寫於1950年,當時的香港經歷完戰爭,及後國共內戰大批移民湧入,許多人當時不明白這篇作品的意義何在。然而事實上很少作家以香港這種繁華的都巿為背景,寫出一種鄉愁和鄉土文學的作品。這篇作品的精妙之處並不在於回顧某年某地水上人家的鄉愁,而是作者以細膩的筆觸和真摯的感情,寫下香港歷史中重要的人文景觀。

04-15
32:00

第二輯 #60 作家:陳浩基

本集《遇見文學》將介紹一位由台灣熱棒,所謂「紅到返香港」的香港年青推理小說家陳浩基的作品《1367》。陳浩基這部以香港為歷史背景的神探故事,當中貫穿許多複雜的推理情節的結構,目的希望重塑香港自1967至2013年的社會,以至警隊的變遷,同時牽涉到我們的集體回憶,以及與社會的關係。 故事以六個短篇故事組成,每個故事可獨立成篇,串連在一起則可看到宏觀下的香港變遷。每個故事發生的時間點對香港來說也是個重要的年份,比如第一篇的2013年、第二篇的2003年、第三篇1997年、第四篇1989年、第五篇的...

04-08
43:43

第二輯 #59 作家:莫泊桑 Henry-René-Albert-Guy de Maupassant

十九世紀末的法國作家莫泊桑,享負短篇小說之王的美譽。莫泊桑的名篇《項鍊》很有標誌性:一方面代表短篇小說的精品高度,另一方面代表法國寫實主義的小說作品的一個極高水平。 他的短篇小說語言特色是精準和鋒利,內容備有很多令人細味的地方,恰如這篇《項鍊》本集《遇見文學》將以不同角度去剖析這篇寫實主義的名著。

04-01
36:05

第二輯 #58 作家:徐四金 Patrick Süskind

德國作家徐四金 (Patrick Süskind),擅長寫小說外,也是舞台劇、電影電視編劇。閱讀這部徐四金1985年發表的第一部小說《香水:一個謀殺犯的故事》,你得準備好你的嗅覺和想像力,因為作者的厲害處在於用文字打開一個繁花似錦的嗅覺世界,裏頭不單止有不少撲鼻嘅香氣,也有不少難以想像的臭味,作者提醒我們原來五官中的嗅覺可以為我們貢獻很多很多想像空間。

03-25
31:38

第二輯 #57 作家:朱自清

朱自清,中國詩人和散文家。他於1925年發表的一篇回憶散文《背影》至今仍然是不朽的經典。不少曾讀過《背影》的朋友,對朱自清細緻描述父親攀過月台買橘子一幕仍歷歷在目。事隔差不多一個世紀,重讀《背影》我們仍然感受到父子之情或親情的共鳴,份屬難能可貴。朱自清另一篇散文《兒女》可是《背影》的有趣的延續,對父愛有深刻感受的朱自清會是個怎樣的父親?同時閱讀《兒女》,讀者可更立體地了解朱自清是個怎樣的父親和兒子。

03-18
33:13

第二輯 #56 作家:劉偉成

劉偉成,香港作家、詩人和編輯。2007 年出版的散文集《持花的小孩》,於2008年獲得十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散文組推薦獎。 據劉偉成所言,持花的小孩是一種德國的人偶:一個小孩雙手緊握一朵不合比例地高的花,象徵每個孩童心裏的一份理想,這份理想需以雙手牢牢地捉緊和守護。劉偉成是作家,但他同時成就很多作家的理想,製作一本本好書,他也擁抱一個『持花的小孩』的形象。本集介紹的散文名字定得貼切,不單點出作者性格特質,同時將整部作品的基調,那種撲實的赤子之心點題的寫出來。

03-11
34:34

第二輯 #55 作家:馬克‧海登 (Mark Haddon)

英國作家馬克‧海登 Mark Haddon於2003年發表的作品《深夜小狗神秘習題》 (英文:The Curious Incident of the Dog in the Night-Time),講述患有亞氏保加症的主人公Christopher,因為調查鄰居小狗死於花園裏的事件,繼而揭發自己的身世之迷和家中的秘密。作者以第一人稱Christopher的角度,隻字不提他患有亞氏保加症,只以呈現的方式讓讀者體會,並且以Christopher有限的角度分析事件,營造緊張感,讓讀者為他乾著急。結局以Chri...

03-04
34:22

第二輯 #54 作家:安東·帕夫洛維奇·契訶夫 (Антон Павлович Чехов)

俄國劇作家和短篇小說巨匠安東.帕夫洛維奇.契訶夫(Anton Chekhov)主張現實主義,他筆下作品無數,短篇小說中以《帶小狗的女人》(The Lady with the Dog) 貴為典範。整個創作生涯中,契訶夫沒有一套陳義過高的小說觀,但他有些說法可以令我們更深入了解《帶小狗的女人》。他曾說過:「我一生人最痛恨謊言。」縱觀他的作品,他討厭的不只是人有沒有信用或是否說謊,他痛恨的其實是世界上虛假的表述,他希望寫出一個內心的底蘊的真的故事,而這種「真」又吊詭地與謊言有關。 《帶小狗的女人》發...

02-25
31:07

第二輯 #53 作家: 許地山

許地山筆名落花生,為中國現代文學家,也是燕京大學教授。他對學術研究的貢獻也很大。他是少數中國現代文學作家中擁有宗教研究方面的大學學位,後來還多次出入印度。他還通曉梵文和希臘文,更是比較宗教學的專才,中國歷史上鮮有能出入於佛教與基督教之間的作家。他早年在現代文學及學術上的著作,乃至後半生出任香港大學中文系系主任,及對香港文化著作的各種貢獻,均證明他對中國和香港文學的影響力之大。縱使他的名字甚至作品也不是很多人知曉,但我們可以知道許地山畢生恪守他提倡的『落花生精神』:做個有用,而非偉大、好看和體面的人。...

02-18
36:02

Recommend Chann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