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香港電台︰普通話一分鐘
香港電台︰普通話一分鐘
Claim Ownership

香港電台︰普通話一分鐘

Author: RTHK.HK

Subscribed: 33Played: 330
Share

Description

以深入淺出方法教授生活化普通話詞彙,令你活學活用
125 Episodes
Reverse
軒仔: 有一句俗話:大賭會亂性,小賭可怡情。香港人賭馬、賭六合彩、搓搓“衛生麻將”,都是大眾娛樂,只要不過份,確實可以怡情。張教授,我聽過有人那麼說,“大dao3會亂性,小dao3可怡情”,“大賭小賭”變成了“大島小島”。 張教授:小軒,小島可以怡情還可以理解,但大島怎麼會亂性?普通話讀音的錯誤,就鬧出笑話了。“賭”字粵語同音字很多,讀du3音的除了這個“賭博”的賭,還有“堵車”的堵,“目睹”的睹;而讀dao3的有海島的島, 還有搗亂的搗,倒車的倒也讀dao3。 普通話把塞車叫堵車,如果錯唸成d...
軒仔: 要到較遠的地方去, 轉車是免不了的, 就是上班, 很多人都不是一趟車能直達。張教授,“轉車”在普通話應該怎麼講? 張教授:小軒,”轉車”也可以說成“換車”和“倒dao3車”, 如“在九龍塘換車” 或“到這兒來不用倒車”。轉車反而比較少用。 “倒車”的“倒”是個多音字, 比如在“時光倒流”裡就讀dao4。普通話也有“倒dao車4”,這個詞寫法跟“倒dao3車” 一樣, 但意思卻是“向後退”, 就是廣東話的“倒後”(讀如“到後”)。 普通話還有“開倒車”的說法, 指不前進,不順應歷史潮流。
張教授:一群年輕人上完了課一起約好去唱K, 小朱說要去找教授拿本書, 馬上就來, 叫大家等等她,她匆匆忙忙出了教室, 沒有跟大家約好, 於是打電話問大友, 大友說“他們說留下等”。 小朱拿完書回到教室卻一個人都不見, 非常生氣! 小軒,他們發生了甚麼誤會? 軒仔: 張教授,我知道問題在那裏!大家等小朱的地方原來是在“樓lou2下”,但大友在電話裡說成“留liu2下”。 他的普通話真是馬馬虎虎。 張教授:事實上很多人跟大友一樣, 以為姓劉的劉讀“liu2”,流水讀“liu2水”, 停留讀“...
軒仔: 廣東人吃的盆菜, 很有地方的風味, 它的特色, 就是用盆子(木盆或銻盆或膠盆…)盛菜, 不同的菜式, 一層一層都鋪在盆子裡, 盆子端出來, 一大盆菜夠一桌人吃。一盆有多大, 想想洗臉用的臉盆, 洗澡用了澡盆就知道。 張教授:小軒,因為粵音“臉盆”的”盆”跟”地盤”的”盤”相同,有時候看到有人把“盆菜”也有寫成“盤菜”,“一盆菜”如果換成“一盤菜” 那就大不一樣了。 一盤又有多大, “盤” 讓人想到托盤、茶盤兒,“盤子”是淺底的器具, 比碟子大”, 北方人常常也就把碟子說成盤子, 一盤菜也...
軒仔: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 甘先生生了個女兒,給她起了個好聽的名字,叫「甘蓓」。家裏人「蓓蓓」、「蓓蓓」(粵語讀如培培)的叫她也沒有甚麼不順的。直到她進了幼稚園,甘先生認識了學校教普通話的張老師,有一次張老師跟甘先生開玩笑說︰每次喊甘蓓的時候我就饞了,甘先生有點莫名其妙,張老師說︰「乾貝gan1bei4 」不就是廣東人說的「乾瑤柱」嗎? 張教授:小軒,如果這位甘先生給女兒起名字的時候,能用普通話唸一唸,他就會知道「甘蓓」跟「乾貝」同音,讀gan1bei4 ,他一定不會用這個「蓓」字,免得女兒...
軒仔:要說好普通話,我們必須排除很多字音的障礙。比如你想跟對方寒暄,說最近感冒流行,要小心身體, 但「感」、「冒」、「身」的讀音也許都不太有把握,那麼,這一句話就只好吞進肚子,換一句簡單的「你好」就了事。 張教授:小軒,沒錯!「感冒gan3mao4 」這個詞語不容易說得對,錯誤1型︰說成「gen3mao4 」;錯誤2型︰說成「錦冒jin3mao4 」或「錦慕jin3mu4 」。 「感動」的感跟「錦上添花」的錦既然是粵語同音,說普通話時出現混讀是常見的事,這叫「錯誤類推」。 至於「感冒mao4...
軒仔: 廣東人口中「賺錢」和「搵錢」常常沒有分別,如「你一個月賺幾多錢?」,這裏的「賺幾多」可以說成「搵幾多」。張教壽,說普通話的人,要表示上面的意思,應該怎麼說? 張教授:小軒,當然不會用「搵錢」這個方言詞,卻也不用「賺錢zhuan4qian2」,而用「掙錢zheng4qian2 」這個詞。普通話裏,「掙錢」和「賺錢」的意思不一樣︰ 賺錢︰獲得利潤,跟「賠錢」相對。 掙錢︰用勞動換取金錢。 所以,做生意或投資跟利潤有關,才說「賺」。如果問人家:「你一個月賺多少?」那個人應該是一個「炒家」或...
軒仔:很多學習普通話的朋友都會同意,要能自如的表達意思、表述事物,並不容易,常常會遇到找不到合適詞語的情況。比如說,“這件西餅很好味”這一句,就算語音發得再標準,也只能是一句“港式”的普通話 張教授:小軒,你說得很好!“這件西餅” 固然要改為“這塊點心(或蛋糕)” 而“很好味” 也是個粵式的結構,應該說“味道很好” 。香港人說普通話也常常出現粵式的句子: 舉例來說,常聽到“你回去打電話給我”這樣的句子,事實上“給我打電話”才是普通話的習慣;“今天2:00去學校”也最好說成“今天2:00到學校去”。
軒仔:有一天我在街上等車到地鐵站,我聽到一個學生說︰「我們一起步行下去吧,七八分鐘就能到達。」我一聽,覺得這話不順耳。張教授, 這句話到底有甚麼問題?說普通話的人會怎麼說這一句話? 張教授:小軒,他們會說︰「我們一起走下去吧,七八分鐘就能走到。」 「步行」和「到達」,換成「走」和「到」了。那位學生的說法倒沒有甚麼錯,問題是用詞不配合語體。香港人說普通話,過多選用書面學到的詞語,不熟悉口語語體中慣用的表達方式,像上面的例子,口語中用「走」和「到」就行,用「步行」和「到達」的話,就讓人覺得在讀文章...
軒仔:「X生」、「X太」的稱呼,在廣東話中很普遍。但是,「生」和「太」都是口語讀音,用這兩個字的正讀音讀出來的話,是「笙」和「泰」。廣東話這種稱呼,當然是用於口語,香港人口語入文的情況很普遍,因此,也曾看到直接把「X生」、「X太」寫出來的,這樣一來,就會引起誤會了。 張教授:小軒,你說得沒錯!外地人看到陳生和陳太,會理解為是個姓陳名生的人和一個姓陳名太的人﹗我們知道,「X生」、「X太」在普通話不省略,說成「X先生」、「X太太」。我也聽過內地來的朋友說,看到商店門口張貼「平﹗」的標語...
張教授:老闆不會打中文,請陳明幫他寫電子郵件,他按老闆的意思寫好了一段話,準備給客戶傳過去,老闆補充說:“這段話不用chuan了,刪掉也可以了。”陳明覺得奇怪, 老闆這是甚麼意思?老闆說不傳就不傳吧,正要把郵件刪掉,老闆連忙制止:“你還沒傳啊!”陳明說:“是你說不傳刪掉的呀!”這時老闆知道自己的普通話讓人誤解了,忙解釋說,我的意思是不用儲存,不用save。陳明說:“噢,是不儲存cun2, 那是cun2不是chuan2”。 老闆鄭重的把這句話再說一次: “電郵這段話要傳, 但不存。”
小菲:“差” 不是一個難讀的字, 發音跟粵語很相似, 我們說“差異” “差錯” “差別” 不大會讀錯. 張教授:小菲,你說得沒錯,但很多人不知道, “很差” 和“差不多” 的“差” 並不讀“叉cha1”, 而要讀成cha4, 不是“很叉” 而是“很cha4”, 不是“叉不多” 而是“cha4不多”, 聲調要降下來。 還有一個多音字也有相近的情況, 就是“天空” 的“空”, 我們作火車地鐵, 都會聽到一句話“小心月臺與車廂間的空隙”, “空隙” 並不讀kong1隙, 而讀“kong4隙”, 很多情...
小菲:廣東人有一句歇後語, 叫賣魚佬洗身—無腥(聲)氣,一件事沒有消息, 沒有下文,就是“無聲氣”,賣魚佬滿身腥氣,洗完澡就沒有腥氣。 張教授:不會粵語的人,聽不懂這句歇後語,因為“腥氣” 和“聲氣” 不同音, 不能產生諧音聯想的效果。反過來,廣東人說普通話,會把“聲音”的“聲sheng1” 唸成“腥味” 的“腥xing1”。“聲音”就變成xing1音。 粵語讀“聲”這個音節的字很多, 讀錯的機會也很多, 如“上升” 讀上xing1, 又如“勝利” 讀xing4利, 聖誕讀xing4誕, … ...
小菲:“在船上為了看日出,我特地起個大早,那時,天還沒有亮,周圍是很寂靜的…”這是一篇描寫海上日出的散文開頭一句。 張教授:小菲,你說得很好!很多學生朗讀這篇文章時,一張嘴,就是“在床上”,起床看日出雖然也能說得過去,但意境就完全消失了。把“船”唸成“床”是沒有控制好字音的尾音,很多粵方言人(廣東人)和閩方言人(福建人), 犯這種錯誤的很普遍。 船-n跟床-ng都用鼻音,但船是前鼻音,收音是舌尖要往上定頂, 說了床是因為舌頭放下來了。 如果有這種錯誤,“不信(-in) ”也會說成“不幸(-ng...
小菲:張教授,有一些姓,用普通話唸很危險,“分分鐘”讓人改了姓。 張教授:沒錯,小菲,比如說:我姓氏“張”,就有人叫我江老師,如果你姓招, 就有可能邊成焦先生或焦小姐。這不奇怪,“張”廣東人會聯想到“將來”的將,結果變成jiang1老師;“招”也讓人聯想到“焦急”的“焦”或“香蕉”的“蕉”,那就變成jiao1小姐。確實張和招都很難唸,是翹舌音嘛!有的人沒有犯剛才說的那些錯,只是翹舌音翹得不太好,但聽起來這兩個姓還是改了,而且更難聽了,張老師變成“髒zang1老師”,不乾不淨!招小姐呢,變成“糟za...
小菲:一位朋友要到深圳去辦公事,用電話跟對方聯繫,他用半鹹不淡的普通話說︰「明天上午10點,請你們派車到車站接我們」。結果,第二天去了,沒有車來接,找到對方一問,人家說我們安排了車下午4點去接。這位朋友說上午10點怎麼會讓人誤會成下午4點呢? 張教授:「上(shang4)」和「下(xia4)」普通話不一樣,上shang要翹舌,而下xia聲母後面還有一個i介音,廣東人翹舌都說得不好,xia有常常讀得跟sha差不多,因此,「上午」「下午」混淆了一點都不奇怪。 至於四(si4)跟十(shi2)在廣東人...
小菲:張教授,香港人生活很緊張,下班遲、回家遲,約人見面、進修上課,遲到也是常有。如果我們要道歉,應該要怎麼說? 張教授:小菲,普通話可以說“我遲到了”,但“遲了”通常會說“晚了”,你道歉的時候,應該說“對不起,我來晚了”。 如果你天天“好遲放工”,你也應該說“很晚才下班” 小菲:那麼“好夜至返屋企” 是不是說“很夜才回家”? 張教授:在這裡“很夜”也說成“很晚”,“夜晚”是一個詞語,拆開來單用,粵語說很夜,普通話說很晚。這裡,你應該說“我很晚才回家”。
張教授:一天跟一個舊學生吃飯,談到童年往事,她說(用普通話): 小菲:“小時候我的婆婆很疼我” 張教授:我愣了一下,有點疑惑,她應該還沒結婚吧?如果一個北方來的人聽在耳裡,可能就會笑話她了—如果不是童養媳,小時候又哪來的婆婆呢? 我糾正我這個學生說,你說的是你的外婆吧,她說是啊,我說,我還以為你說的是“家婆”呢。外婆在北方口語裡,稱為“姥姥”。香港人又常常用“公公婆婆”來表示老人家,也容易讓外人誤會,“公公婆婆”的意思是“丈夫的父母”,對老年人應該稱“大爺大媽”,或統稱“老人家”。
小菲:張教授,廣東話說「我跌o左個銀包」,普通話怎麼說﹖ 張教授:小菲,有的人會說「我的錢包掉了」,但如果你這麼說,別人有可能是理解為「錢包從桌上或褲兜掉到地上」,可以撿回來,並不是。其實「不見了」更常見的是普通話說法是「丟(diu1) 」,廣東人對這個字好像有所忌諱,因此少用,其實在普通話口語裏是個常用詞,如「丟臉」或「丟人」表示沒面子,「丟棄」、「丟掉」表示拋棄,上面一句話,也可以說成︰「我的錢包丟(diu1)了。」
小菲:香港人空閑的時候喜歡約朋友一起去“飲o野”, “o野” 普通話一般可以說成“東西”, 張教授,其實,“飲o野”,普通話可不可以用“喝東西”來代替呢? 張教授:小菲,「飲o野」也不僅僅是「喝東西」的意思,還包括見面、聊天,是一種消閒或社交行為。北方人原來不興聊天「喝東西」,似乎也沒有相關說法。近年,類似的生活方式也開始流行了,多數是去酒吧,一般說「去喝一杯,聊聊天兒」。 不要以為“o野” 就一定等於“東西”, 有的人把“做o野” 也說成“做東西”, 就更不對了, 應該說成“做事”, “無o野...
loadin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