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
Author: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Subscribed: 13,867Played: 354,781Subscribe
Share
© 2023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Description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是一個「人物深度專訪」的網路廣播節目(Podcast),專訪對象從高階經理人,企業CEO,到在各個不同領域上的專業者。我們聊的內容從企業動態、商業趨勢到各種各樣不一樣的人生故事。希望透過他們的分享,可以帶給你不同觀點與思考模式,還有追求夢想的勇氣。
在這裡,我們喝的不是酒也不是水,而是各種關於人生的滋味。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每週一集(太長時候會變成兩集),每週五晚上更新,希望透過聲音的形式,讓大家可以在通勤、運動或放鬆的時候可以隨選收聽。如果你有想聽的人物採訪,歡迎留言或私訊告訴我們。本節目由關鍵評論網製作播出。
在這裡,我們喝的不是酒也不是水,而是各種關於人生的滋味。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每週一集(太長時候會變成兩集),每週五晚上更新,希望透過聲音的形式,讓大家可以在通勤、運動或放鬆的時候可以隨選收聽。如果你有想聽的人物採訪,歡迎留言或私訊告訴我們。本節目由關鍵評論網製作播出。
387 Episodes
Reverse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節目第七年製作,回歸喝一杯經典「人物故事訪談」
▲本集內容
大家點黑白切,喜歡切哪些小菜呢?嘴邊肉?豬舌?豬心?脆腸?
馬力歐的話,早期不太敢切不熟悉的內臟類,多半還是以肉為主,比如嘴邊肉、肝連,後來有次去一家米粉湯,看到很多好像熟客點很多內臟類,像是軟管、脆管、生腸、粉腸、豬肺等,因此嘗試,吃起來風味獨特、口感特殊,才開始習慣去麵攤、米粉攤時,研究該怎麼點黑白切。
我們這集的來賓是傅士玲Ema,她待在媒體出版業超過30年,曾經是壹週刊美食旅遊版採訪主任,寫過非常多各式各樣的美食。
今年她以黑白切為主角,出版一本「台灣豬,黑白切:日以繼夜的庶民美食」,來探索黑白切的歷史淵源、解析到底菜色來自豬的哪個部位?最後精選採訪黑白切店家。
我們從為什麼會寫這本「台灣豬,黑白切」開始聊起,Ema說,她小時候不太被允許吃外食,大了一點才開始嘗試各種不同食物,去了美國唸書,覺得台灣豬的滋味太美妙,也很難在美國尋找複製。
近年來則思考怎麼沒有人來寫一本書,專門針對黑白切這種到處都有、各地不同、每個人可能都有口袋名單的庶民美食。本來提案找人寫,但沒結果,就自己出馬寫了。
我們也談了她去一家不熟悉店家,會如何觀察哪些小菜可以點;另外,如果要跟外國朋友分享,可以從哪些黑白切開始嘗試起。
為了寫這本書,Ema不只是再次實地去很多店家造訪,還去採訪了豬肉的盤商、從半夜跟著老字號涼麵的阿嫲準備一日食材,去環南市場觀察分解豬肉的剁肉師傅,還介紹了「抓豬人」這個之前從沒聽過的職業。
▲這集我們與傅士玲Ema聊了:
(00:02:38) 為何研究並寫出《台灣豬,黑白切》這本書?
(00:15:08) 黑白切隨年齡變化的不同選擇
(00:16:28) 黑毛豬與白毛豬、混種豬肉質的不同處?
(00:17:15) 拍豬人、剁豬人在做什麼?
(00:22:06) 黑白切的搭餐酒?!
(00:25:04) 從小不外食,但就越好奇外面的美食!
(00:30:26) 走進新店家,會選那些黑白切嘗試?
(00:32:04) 黑白切職人講究程度,可以開米其林餐廳
(00:36:38) 黑白切的好大家都知,卻沒人寫過書
(00:39:33) 如何帶外國人吃黑白切?
(00:46:37) 環南市場印象深刻的採訪
(00:52:47) 80多歲的米粉湯阿嬤老店,為了老客人就算累也持續做下去
▲本集節目由Nike贊助播出為杭州亞運選手加油,看他們如何重新定義運動員的成功
超越運動場上的勝利:https://pse.is/nikejustdoit霹靂舞-孫振:https://pse.is/nikequake拳擊-黃筱雯:https://pse.is/nikehuangwen游泳-王冠閎:https://pse.is/nikeeddiewang
▲本集使用的音樂:Impressions (Acoustic) by Robert Alan DunnCreative Commons CC BY SA 3.0Robert-dunn-15 – Impressions-acousticSee omnystudio.com/listener for privacy information.
▲整集節目由伊甸基金會合作播出
▲本集介紹:
研究指出,身障者老化速度約提早常人20年,因此在許多個案中發現,30歲後身障者就開始出現老化狀況。
本集將邀請到多重障礙者家屬——恩蓉媽媽,與我們聊聊身為照顧者家屬,會遇到的家庭狀況與心路歷程。同時也請伊甸基金會副執行長何天元分享伊甸基金會的各項服務支持。
▲本集使用的音樂:Impressions (Acoustic) by Robert Alan DunnCreative Commons CC BY SA 3.0Robert-dunn-15 – Impressions-acousticSee omnystudio.com/listener for privacy information.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節目第七年製作,回歸喝一杯經典「人物故事訪談」
▲本集內容
今天的主角跟去年很夯影集《華燈初上》有關,華燈故事是以1988年「條通日式酒店小姐」為主軸發展,那就需要精通「條通日式酒店小姐」專業的顧問指導,也就是這集的來賓,席耶娜。
其實我們在2017年開始做喝一杯,第二季「酒吧文化系列」的第三集,我們就有採訪過席耶娜,那天我們採訪快結束時,突然停電,後來才知道那是一場台灣史上規模非常嚴重的停電事件,也就是八一五全台大停電。
席耶娜一路走來也是人生如戲,13歲開始打工、18歲北漂台北工作、22歲接觸直銷,原先有賺錢,但後來發現產品不實後退款給下線,結果直接負債80萬。25歲進入酒店業,在條通日式酒店當起陪侍小姐,29歲跑去澳洲打工度假,之後回台重回了條通,那席耶娜又是如何成為如今的媽媽桑呢?
另外,訪問中席耶娜提到,小姐都會想花招讓客人記得自己的名字,那她是用什麼方式讓客人記住?她強調自己開的店是「日式酒吧」,這又跟她之前剛開始入行是做的「日式酒店」有何不同?又為什麼說自己是末代日式酒店小姐?
疫情這幾年,除了觀光旅遊業之外,八大行業也是受影響非常大的產業,她是怎麼看待過去這幾年的影響?還有,我問席耶娜,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覺得自己在條通有安身立命的感覺呢?
▲這集我們與條通女王聊了:
(00:02:26) 取名席耶娜的由來
(00:03:18) 如何讓大家記住你的名字
(00:06:10) 為何進入條通?
(00:16:30) 從日式酒店小姐,轉成為日式酒吧媽媽桑
(00:22:54) 席耶娜對於媽媽桑的身分認同?
(00:27:42) 我不是你們定義中的媽媽桑
(00:31:17) 在店裡最愛問客人問題是?
(00:36:39) 如何跟日本客聊天?
(00:44:56) 疫情對當時條通的影響?
(00:54:25) 酒店有真愛嗎?
(00:56:15) 台北市娛樂公關經紀職業工會對八大的幫助?
(01:00:40) 擒慾實驗所的下一步!
▲本集使用的音樂:Impressions (Acoustic) by Robert Alan DunnCreative Commons CC BY SA 3.0Robert-dunn-15 – Impressions-acousticSee omnystudio.com/listener for privacy information.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節目第七年製作,回歸喝一杯經典「人物故事訪談」
▲本集內容
本集來賓是PODCAST說書界的熱門節目《下一本讀什麼》的主持人瓦基!
如果有聽說書類節目的聽眾,應該會聽過或是看過他的節目在排行榜上!我們也要同步工商一下,馬力歐也有和一樣愛看書的JuJu攜手主持說書節目《閱讀提案》,大家快訂閱起來~!
回到正題,瓦基,曾是台積電工程師,不只學科強,藝術細胞也很活躍,喜歡畫畫、雕塑、做手工藝,喜歡樂高,也會跳國標!,他說他現在有時間的話,一週還是會去跳個兩三次。
做的風風火火的說書節目《下一本讀什麼》,還有架設「閱讀前哨站」網站的瓦基,其實在30歲前不常閱讀,直到他前輩推薦他閱讀一些理財書籍,還有他在台積電當上主管,在帶領團隊的過程中遇到挑戰時,他才開始閱讀相關書籍。
過去採訪過很多喜歡閱讀的人,但多半都是從小就喜歡閱讀,那對一個30歲才開始閱讀的瓦基來說,兩者會有什麼差別嗎?還有閱讀至今,對他來說,閱讀帶來最大的影響,到底是什麼呢?
我們也聊到,瓦基在台積電的工作其實很不錯,不但薪水福利好,工作也是有挑戰性,但他還是選擇在2021年9月辭職離開,為什麼呢?
另外,他是從2019年開始架設部落格寫起讀書筆記,COVID疫情對於他的辭職創業之產生了影響,促使他決定了離職認真創業!我們也聊到,他的Podcast《下一本讀什麼》是怎麼挑選自己下一本要讀什麼呢?
▲這集我們與瓦基聊了:
(00:02:24) 創業一年多的變化?
(00:09:52) 台積電離職後創業,行程如何安排?
(00:15:10) 疫情對職涯改變的影響
(00:17:37) 從台積電離開到創業之間的心路歷程
(00:26:53) 公司內訓與閱讀商管書的差異?
(00:31:18) 閱讀體驗中最震撼的一本書?
(00:38:46) 30歲後開始閱讀與從小就愛閱讀有差別嗎?
(00:44:23) 閱讀能力開始不一樣的時候?
(00:48:51) 閱讀過程中,會邊做筆記嗎?
(01:02:59) 「微型目標」如何執行?
(01:11:14) 閱讀本身 對你來說有什麼樣比較大的改變呢
▲本集使用的音樂:Impressions (Acoustic) by Robert Alan DunnCreative Commons CC BY SA 3.0Robert-dunn-15 – Impressions-acousticSee omnystudio.com/listener for privacy information.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節目第七年製作,回歸喝一杯經典「人物故事訪談」
▲本集內容
一提到《優人神鼓》腦海裡的畫面可能會浮現表演者打鼓,展現著力與美震撼人心的表演景象。
優人神鼓如果從1988年的前身「優劇場」算起,今年是成立35年,過去的經典之作有《聽海之心》,這部是讓優人神鼓閃耀國際的重要作品,其他還包括:《墨具五色》《時間之外》《金剛心》等作品。
這集我們邀請優人神鼓的靈魂人物,藝術總監黃誌群,人稱「阿襌師父」。他6歲習鼓,10歲拜師,學習中國武術,曾加入台北民族舞團及雲門舞集。
1993年,優人神鼓創辦人劉若瑀邀請黃誌群加入優劇團,擔任「擊鼓指導」,黃誌群就以「先學靜坐,再學擊鼓」的方式,改變劇團體質,奠定了優人神鼓以「擊鼓和武術」為基底的表演形式!創辦人劉若瑀就是阿襌師父在節目中常提到的「劉老師」。
這集一開始,馬力歐問阿襌師父的「襌」是怎麼來的?為什麼從阿襌師父加入優劇場後,是先學「靜坐」、再學擊鼓。
阿襌師父在節目中不斷提到的「道藝一體」是什麼意思呢?在修行過程中,他常提到的「活在當下」,一開始聽起來好像很理所當然,但你知道其實這並不容易嗎?
▲這集我們與黃誌群aka.阿襌師父聊了:
(00:02:19) 阿襌師父的名字由來
(00:03:25) 何謂「行者」?
(00:07:59) 藝術到底是「表現」還是「表達」?
(00:10:18) 觀眾能接收到藝術表演者所想傳達的內容嗎?
(00:12:59) 阿襌師父習鼓的起點
(00:14:56) 為何開始打鼓打出熱情?
(00:18:14) 「靜坐」對習鼓的影響力?
(00:22:32) 阿襌師父介紹優人神鼓
(00:24:33) 阿襌師父如何創作?
(00:27:49) 阿襌師父如何「放鬆」秘訣
(00:29:50) 創作作品過程,何時感到「差不多了」
(00:34:36) 優人神鼓《墨具五色》介紹
(00:42:22) 阿襌師父下一步創作?
(00:45:00) 優人神鼓訓練方式之一「雲腳」和徒步環島的差異?
(00:48:27) 「活在當下」與最大的放鬆是在「覺知時」
(00:52:38) 阿襌師父如何把創作溝通讓團員也能理解其傳達?
(00:57:03) 「無念」的狀態
(00:58:05) 疫情對優人神鼓的影響與改變
▲本集使用的音樂:Impressions (Acoustic) by Robert Alan DunnCreative Commons CC BY SA 3.0Robert-dunn-15 – Impressions-acousticSee omnystudio.com/listener for privacy information.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節目第七年製作,回歸喝一杯經典「人物故事訪談」
▲本集內容
法官,聽起來很有距離感的職業,「章魚法官」張瑜鳳的人和文字,卻是相當親民!她出版過兩本書,都是談法律,最新一本書名叫《章魚法官的家庭法學課》。
《章魚法官的家庭法學課》是法律普及書,不用生硬的法條來解釋,而是用家庭親子對話故事,讓大家更瞭解法律的應用和可能。法官受訪當天還帶來了一盒煎餅當伴手禮,上面還有他們家人的插畫圖案,是她的孩子畫的,非常可愛。
張瑜鳳法官,從事審判工作快30年,在她唸法律之前,她是立志念新聞的,不過後來考上台大法律系,就一頭栽進法律界,讀了研究所,成為了法官。
那她為何轉向當法官?還有法官的一天是怎麼樣?其中,一般來說,你知道法官手上隨時在跑的案件量有多少嗎?如果法官有案子太久沒動,還會收到紅單?
另外,張瑜鳳覺得好的法官,需要具備特質是「人性」,這是為何呢?還有一個法官要經過聽審、透過證據發現,獨立形成心證,但真的每個案件都能如此完美的結束嗎?當法官這麼久,她心中有沒有什麼案件是很難放下的?
▲這集我們與張瑜鳳聊了:
(00:02:10) 為何選當法官?
(00:07:30) 當法官的第一天印象深刻的事?
(00:09:42) 法官有多少案件量?
(00:29:58) 法官怎麼看國民法官制度?
(00:37:51) 好的法官需要具備的特質?
(00:44:18) 做判決的結束,小說的開始,放不下的判決
(00:49:34) 《章魚法官的家庭法學課》的寫作源頭
(00:53:17) 如何看幾十年的法官心路歷程?
(00:57:20) 期許自己成更傾聽兩造的法官原因?
(01:03:57) 如果不當法官,會想做甚麼事?
▲本集使用的音樂:Impressions (Acoustic) by Robert Alan DunnCreative Commons CC BY SA 3.0Robert-dunn-15 – Impressions-acousticSee omnystudio.com/listener for privacy information.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節目第七年製作,回歸喝一杯經典「人物故事訪談」
▲本集內容
鄭亦倫Allen, 23年調酒資歷,目前是台北市知名餐酒館 Fourplay 的共同創辦人,2015年代表亞洲地區參加創意調酒大賽,拿下世界亞軍!
Allen也把自己的調酒方式出版成書《一杯入魂》,把自己調酒經驗不藏私的全部分享。這本書裡面有非常多他的創意調酒酒譜,同時記錄從事調酒師工作以來的想法,以及創意如何發想,還有如何設計自己的風味筆記本,另外也有專門為客人心情和故事所調的「人生故事調酒」。
馬力歐跟Allen是《馬力歐陪你喝一杯》剛開始做的時候認識,那時是2017下半年,節目正在做「台灣酒吧文化」介紹許多家特色酒吧,Fourplay 就是其中一家,如果你沒聽過的話,可以去聽聽第二季第12集,聽聽當時充滿空間音的錄音和馬力歐稚嫩的聲音。
我們這集從Allen為什麼開始從事調酒這一行開始,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哪些挫折?為什麼一路走來23年依然樂此不疲。
另外,從一開始每個調酒師都學的經典調酒,那他又是如何開始發想自己的創意調酒?Allen說「年輕時覺得自己記憶好,創意酒譜都存在腦中,某天喝醉發現想不起早期一款酒譜,才開始把酒譜記錄下來,發展成風味筆記本,把接觸到的各種食材、素材都寫在筆記中,創作時就可隨時存取!這也就像是外部大腦一樣。」
我們在節目中也聊了很多調酒的手法,尤其是現在很流行的「澄清」還有「舒肥」手法,你知道該在什麼狀況下使用嗎?最後,Allen在書中說他想要老死在吧台,這背後又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
▲這集我們與鄭亦倫Allen聊了:
(00:03:00) 第一志願是視覺傳達,但卻選擇調酒部門實習?
(00:07:45) 榨果汁怎麼榨的甜也有學問!
(00:10:22) 終於等到報到酒吧,卻打破600瓶台啤闖禍了!
(00:13:35) 上吧檯了,卻只能洗杯子!?
(00:18:35) 人的渴望拉越長,越珍惜你現在得到的工作
(00:22:02) 努力練習到一天調 20杯 Long Island
(00:35:38) 掌握風味、素材前,不可能作出自己的風味調酒
(00:40:16) 開始有風味筆記本的契機?
(00:48:11) 創意調酒手法的應用情境!
(01:04:00) 為何想成為老死在吧台的調酒師?
▲本集使用的音樂:Impressions (Acoustic) by Robert Alan DunnCreative Commons CC BY SA 3.0Robert-dunn-15 – Impressions-acousticSee omnystudio.com/listener for privacy information.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節目第七年製作,回歸喝一杯經典「人物故事訪談」
▲本集內容
今天是馬力歐最愛的主題之一,棒球!提到棒球 Podcast,球迷應該不會錯過由資深球評曾文誠和前中職秘書長梁功斌所主持的《台北市立棒球場》,兩位分享曾參與過職棒元年的那段精彩日子,也訪問不少球員及幕後的球隊和聯盟人員等。
節目從第二季開始發現,不少來賓受訪時講台語比較自在,所幸就以台語訪談,但有些聽眾對台語諺語或詞彙聽不懂,曾文誠從第四季規劃特別集《聽台北市立棒球場學台語》,不管對於台語是否熟悉,都可以從中學到有趣的知識。
曾文誠,人稱「曾公」,播報職棒資歷超過20年的資深球評,2021年,喝一杯也曾專訪過曾文誠!
資深球評|曾文誠:棒球像海一樣深,我只是站在海邊一百公尺https://drinkwithmario.thenewslens.com/season/5/186
梁功斌,人稱「梁Sir」,是前中職秘書長,在中職時期創下很多功績,包含了開啟電視轉播的年代、開始了許多贊助模式!但他一開始去中職應徵的是「播報組」,所以他起初在球場花了很多時間播報,他也是台灣開啟波浪舞的第一人喔!
我們這集主要就是在聊《台北市立棒球場》這節目,以及中華職棒早期的一些故事,包括:當初是誰起心動念要做節目?原先說好做10集就「見好就收」,為什麼會就一路做到現在的第四季呢?
在中職草創時期就參與其中的兩人,有什麼印象很深刻的事件嗎?另外,對於已拆除的「台北市立棒球場」(現址改建為臺北小巨蛋),印象最深刻的物件是什麼呢?其中一個很有趣的是,你能想像當年球場一下大雨,就會有土虱跑出來在球場上嗎XD
▲這集我們與曾文誠&梁功斌聊了:
(00:02:16) 為何想做《台北市立棒球場》Podcast?
(00:08:28) 節目當初想「見好就收」,怎會一路就做到第四季了?
(00:20:34) 節目紀錄歷史中,比較挫折的事?
(00:22:54) 為何開始製作【聽台北市立棒球場學台語】特別集?
(00:25:20) 出身眷村的梁Sir,為何台語卻是嚇嚇叫!?
(00:35:13) 《台北市立棒球場》未來的規劃方向
(00:42:00) 中職草創時期就參與其中的兩人,印象很深刻的事件
(00:55:13) 誰帶起「冠軍丟彩帶」「瓦斯氣體帶進場」「帶坐墊看球」風潮?
(00:58:41) 對拆除的「台北市立棒球場」,印象深刻的物件是什麼?
▲本集節目由桃園市政府贊助播出放假到底要去哪裡玩?30景點旅遊卡 #北北基桃景點暢遊卡 ,一卡暢遊任你玩!立即線上購買:https://funpass.travel.taipei/banner/Ticket
▲本集使用的音樂:Impressions (Acoustic) by Robert Alan DunnCreative Commons CC BY SA 3.0Robert-dunn-15 – Impressions-acousticSee omnystudio.com/listener for privacy information.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節目第七年製作,回歸喝一杯經典「人物故事訪談」
▲本集內容
如果有關注「全明星辯論會」節目的聽眾,應該對於黑隊隊長黃豪平印象深刻!這集我們迎來喝一杯的來賓就是「喜劇貴公子」黃豪平。
黃豪平跨界多元身分,光主持種類就很多元:記者會、活動、電視、廣播、Podcast、金鐘紅毯等,同時他也是綜藝常客。
豪平也是名喜劇演員,不知道有聽眾是否記得,他因為「模仿」正式出道,曾於《超級魔王大道》比賽獲得第七名。
豪平從高中時期開始點燃「模仿」技能,開啟單口喜劇的起點,則是大學時期,本以為是可增強主持技巧的「脫口秀培訓班」,卻誤打誤撞生成讓他能進軍模王大道的關鍵笑話。如果是九把刀的書迷,可能也曾在他的簽書會看過當時稱為「平平」的豪平模仿和講段子。
這些歷練成為了現在我們所認識的豪平,他也讓這些奮鬥故事不只是發生,豪平因為寫笑話,需要把赤裸的心和想法不斷挖出來,並打碎和重塑,這過程也讓挫折中的他,可以建築好自己的人生觀。他也把這些自我對話出版成書《不只是喜劇演員:黃豪平的諧槓生存學》,再多了作家身分!
我們從豪平如何走上演藝這條道路開始聊起,他說他非常喜歡去嘗試很多事物,所以雖然一直很想走表演,但其實也沒有排斥過去找工作上班,這樣一來,我就很好奇,那堅持走到現在,是從哪個時間點才開始完全確定,自己要繼續表演這條路?
另外,豪平跟宇珊有一個Podcast《不正常愛情研究中心》,目前進入到第三季,豪平回顧,發現節目簡直像個紀錄片,紀錄愛情菜鳥的成長!
最後,我們當然也聊了身為《全明星辯論會》隊長的心得,豪平如數家珍的把每一位隊員的特色和想法都講了一輪,同時也劇透了一點之後的節目內容和幕後花絮!
▲這集我們與黃豪平聊了:
(00:02:32) 進軍演藝圈的起點,來自於「好玩有創意」!
(00:03:38) 人生第一個舞台,與九把刀有淵源?!
(00:04:58) 會講話&會表演,是兩件事!
(00:05:31) 不好玩與痛苦經過反覆驗證,開始懂放下
(00:15:00) 那晚事我曾篤定的說要退出演藝圈
(00:26:18) 以為可增強主持技巧課程,卻成為喜劇演員?!
(00:31:51) 談喜劇教父張碩修的堅持
(00:40:33) 張碩修的堅持,影響了《不正常愛情研究中心》
(00:50:21) 《全明星辯論會》劇透在這裡!?
(01:09:30) 黃豪平想在「辯論」上再做一些事
▲本集使用的音樂:Impressions (Acoustic) by Robert Alan DunnCreative Commons CC BY SA 3.0Robert-dunn-15 – Impressions-acousticSee omnystudio.com/listener for privacy information.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節目第七年製作,回歸喝一杯經典「人物故事訪談」
▲本集內容
詹偉雄,我們都叫他詹哥。我第一次當面見到他,是在快10年前一場TEDx演講上,我跟他同場當講者,也就這樣認識了。
詹偉雄過去經歷非常精采,協槓很多身分:曾參與過博客來網路書店的創立、創辦「數位時代」雜誌、也參與創辦設計生活雜誌《Shopping Design》,另外也多年投入文化社會學的研究,出版作品包括《美學的經濟》、《球手之美學》、《風格的技術》等。是名創業家、也是社會觀察家和作家。
2012年決定退休後的詹偉雄,生活依舊活得精采,從2015年開始探索山林,重新接續小時候對於山林的熱愛,這8年來已完成百岳的詹哥,更製作起山岳節目《群山之島與不去會死的他們》,把台灣山林之美記錄下來。
我們從詹哥為什麼開始爬山開始談起,以及這幾年的爬山過程,對他來說在心理層面上有什麼樣的轉變。
另外,爬山爬到開始製作《群山之島與不去會死的他們》,希望透過節目提供觀眾什麼樣的想法。最後詹哥也分享,「自己登山」和「為別人登山」的差別。
▲這集我們與詹偉雄聊到:
(00:02:20) 詹偉雄與山結緣的起點
(00:11:20) 台灣最美的風景不是人!?
(00:16:22) 萌生完成挑戰百岳的念頭
(00:22:23) 詹哥口述台灣山林之美,以及山上最有詩意的植物
(00:33:29) 《群山之島與不去會死的他們》製作起源
(00:40:00) 東方文化敵視冒險,西方則對冒險充滿敬意
(00:52:27) 第一次海外爬的山?戶外活動是花費最少的休閒活動
(00:55:12) 詹哥於臉譜出版親自選書所推出的「山岳文學作品」,希望讀者是真心被這些書召喚的人
(01:01:35) 詹哥對於文明的不耐,也顯見在居住地?!
(01:03:12) 自己登山與別人登山,不一樣的地方?
▲【關鍵在哪裡?】拍下你「遇見」關鍵的時刻,即可免費體驗獨家內容與無廣告的訂閱方案「TNL+」三個月,解鎖更多深度內容,
▨ 活動辦法:
即日起到07/31(一)晚上7點,只要拍下高鐵左營站、誠品書店、大台北各區公車站點、電通大樓電視牆或路口電子看板的「關鍵十週年特別影片」照片或《不可能的任務:致命清算 第一章》、或《奧本海默》全台特定影廳場次(映前廣告會出現特別影片喔)票根照片,完成指定任務即可獲得「TNL+」3個月免費體驗。(將於8月底前為得獎者前開通權限並私訊通知)
⭐️指定任務:將捕捉到的照片貼到下方留言區,截圖並私訊關鍵臉書粉專您的email(須先免費註冊一般會員),即可兌換。
詳細活動內容請點擊連結
▲本集使用的音樂:Impressions (Acoustic) by Robert Alan DunnCreative Commons CC BY SA 3.0Robert-dunn-15 – Impressions-acousticSee omnystudio.com/listener for privacy information.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節目第七年製作,回歸喝一杯經典「人物故事訪談」
▲本集內容
沈方正,老爺酒店集團執行長,投入飯店業38年,有「熱血 CEO」之稱。沈方正第一份工作是飯店櫃檯,1993年加入知本老爺酒店後,就從客服部、行銷部、業務部、餐飲部、總經理一路做到執行長。
我們從沈執行長如何走入飯店業開始聊起,小時候家裡就是開飯店,加上父母的好客影響了他,沈方正說「可能不是我選擇飯店,是飯店也選擇了我」
沈方正這輩子只有待過兩間公司,一個是來來飯店(現在的喜來登),一個就是現職的老爺集團。我們聊到了企業文化,沈方正提到今年3月,礁溪老爺發生火警,事發當下他跟礁溪老爺總經理人都在台北,但趕回去後發現,現場400多個客人都無人有怨言,原因是現場同仁處理得非常貼心,客人需要毛毯、高血壓藥,都想盡辦法達成,他覺得是20幾年來企業文化養成的結果!
另外,現在旅遊大爆發,那大家還記得之前疫情重創觀光旅遊業嗎?所以我們也聊到疫情期間的變化,除了做的各種行銷嘗試外,其實我很好奇的是,在外部有很嚴重的壓力和挑戰時,作為一個執行長,該如何忍住,看得更長遠。
另外,沈方正是出了名愛看書,也愛歷史人文,所以礁溪老爺飯店裡面,就有一個他打造的圖書館,你知道哪些書最多人借閱嗎?還有,如果不做飯店業,他會想做什麼?他還跟我說好羨慕一個人的工作,是我們過去採訪過的人喔,想知道是誰嗎?記得聽到最後!
▲這集我們與沈方正聊到:
(00:03:00) 飯店業旅程長達38年的起點?
(00:08:30) 飯店業職涯超過30年,最快樂的還是第一份當櫃台接待
(00:10:25) 當了總經理3年,才理解塑造文化是服務業最核心
(00:12:25) 服務業的大忌,是主管抱怨客人?!
(00:14:55) 今年3月礁溪老爺火警,員工展現了哪些服務精神?
(00:17:10) 你要喜歡飯店所在的地方,你才會喜歡這份工作
(00:21:50) 跟員工開月會,有慶生會、表演,還有分享金曲獎音樂!
(00:30:00) 服務業大缺人,沈方正從銀髮族著力,推出「壯幫手」
(00:41:10) 「走路」是探索及深入了解在地很棒的方式
(00:49:10) 疫情對當時飯店業的影響與應變
(00:55:50) 連爬山都要扛書上山的沈方正,熱愛閱讀到在飯店設立圖書館!
(01:05:45) 海內外住過的旅店,驚嘆「這項」服務很厲害!
▲【2023未來大人物徵件中】時間至7/31截止※即刻推薦/報名:https://www.surveycake.com/s/Xlng3※2022感動回顧:https://youtu.be/unJFziqTJqg延伸推薦:第7屆未來大人物徵選報名中,必聽熱血歌單
▲本集使用的音樂:Impressions (Acoustic) by Robert Alan DunnCreative Commons CC BY SA 3.0Robert-dunn-15 – Impressions-acousticSee omnystudio.com/listener for privacy information.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節目第七年製作,回歸喝一杯經典「人物故事訪談」
▲本集內容
李靜宜,東美文化出版社創辦人兼總編,也是知名資深譯者。除了翻譯之外,近年才曝光的一個身分,曾是李登輝前總統任內的文膽。
翻譯家身分的李靜宜,翻譯過的外國文學,包括大家耳熟能詳的暢銷書《追風箏的孩子》、《燦爛千陽》等多部作品,她也把翻譯後的心情筆記整理成冊出版《為你,千千萬萬遍-靜靜讀一本書的翻譯筆記》,我們這集訪談,也聚焦在李靜宜的翻譯生涯的心路歷程。
李靜宜是政大外交博士,她是如何從外交、公務員的身份,開啟翻譯書籍之路?另外,其實她原先翻譯的類型是科普內容,而非小說或文學,那在兩者之中,對她來說有何不同呢?
靜宜說,翻譯小說要很「入戲」,文字挑選不只是讓讀者讀懂,更要勾勒情節氛圍,與角色一起呼吸。除了入戲之外,李靜宜翻譯有個原則,是不分批交稿的,一次就是要交出完整的譯稿,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她還有一個不跟其他人一起合作翻譯的原則,沒想到有本書和某個人卻打破了這個原則,你想知道是哪本書、又是誰能打破這個原則呢?
▲這集我們與李靜宜聊到:
喜歡讀小說的李靜宜,入行翻譯是科普類為主?!
「入戲」是翻譯文學小說最重要的事
李靜宜心中最難翻譯的第一名?
「熱愛閱讀」是成為譯者最重要的特質之一
李靜宜翻譯書時,會做哪些事?
「不追求量,更要求質」是開立出版社的目標
▲【2023未來大人物徵件中】時間至7/31截止※即刻推薦/報名:https://www.surveycake.com/s/Xlng3※2022感動回顧:https://youtu.be/unJFziqTJqg延伸推薦:第7屆未來大人物徵選報名中,必聽熱血歌單
▲本集使用的音樂:Impressions (Acoustic) by Robert Alan DunnCreative Commons CC BY SA 3.0Robert-dunn-15 – Impressions-acousticSee omnystudio.com/listener for privacy information.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節目第七年製作,回歸喝一杯經典「人物故事訪談」
▲本集內容
在臉書、IG還沒很盛行的年代,校園言情小說陪伴很多人的青春年少,應該不少資深聽眾,都可以細數一些當年很紅的作家,比如今天我們的兩位來賓,橘子&藤井樹。
橘子,本名曹筱如,文字風格獨特,大家都暱稱她的小說為「橘書」。知名作品包含:對不起我愛你,你在誰身邊都我心底的缺,只是好朋友、我想要的只是一個擁抱而已。
藤井樹,本名吳子雲,暢銷作品包括:《我們不結婚,好嗎》、《貓空愛情故事》、六弄咖啡館、《有個女孩叫Feeling》等,其中《六弄咖啡館》也曾改編成同名電影,由他親自執導。
我們先從小說創作開始談起,問問他們在過去十幾年的創作過程,有沒有什麼不同的變化或是階段?有哪些讀者的反餽,讓他們非常印象深刻。
另外兩位都是知名暢銷作家,自然好奇彼此會不會看彼此的小說,答案是有一位有看對方的小說,猜猜是誰呢?
另外,這次會有這個訪談,是因為他們攜手合出一本散文集《今天不寫小說》,透過非虛構的散文寫作,自我揭露出他們很多真實人生的經歷。
子雲在訪談中說,橘子一開始拿給他看的稿子,他非常驚訝,沒想到會這麼真誠和赤裸,好像除了陪她裸奔,沒有其他選擇。
兩位表示,其實他們開始比較熟悉是最近的事情,但是我們在訪談中卻非常歡樂,彼此不斷的吐槽和開彼此玩笑,所以是笑聲不斷的一集,收聽時要注意音量!
▲這集我們與橘子x藤井樹聊到:
有看過彼此的書嗎?
沒靈感的時候,做什麼事?
藤井樹的拖稿傳言
兩人合寫《今天不寫小說》的契機
《今天不寫小說》見面會,橘子粉絲很瘋狂?!
藤井樹沒有想寫與孩子成長互動的書?
橘子下一本著作,與生死議題有關
藤井樹宣告做完「這件事」就結束職業生涯!
▲本集使用的音樂:Impressions (Acoustic) by Robert Alan DunnCreative Commons CC BY SA 3.0Robert-dunn-15 – Impressions-acousticSee omnystudio.com/listener for privacy information.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節目第七年製作,回歸喝一杯經典「人物故事訪談」
▲本集內容
王文靜,老聽眾可能覺得耳熟,她是我們四年前第三季的來賓之一,過去在財經雜誌《商業周刊》擔任10年總編輯、10年執行長。
2019年我訪問她的時候,是她剛剛卸任商周執行長職務,任職期間訪問過上千位國內外領袖人物,出產不少精彩的訪問文章。
卸任後的她,開始轉換身分和想法,曾經旅遊走訪超過70個國家的王文靜,想把世界的精采,讓更多人看見,2020年創辦「品味私塾」,不只寫文分享旅遊各國的所見所聞所想,也開發一生必去的旅遊團企劃,帶團出國。
上一集我們採訪文靜姐的時候,問了很多她接任商周時候的作法,包含了如何管理文化創意、如何打造封面故事的方式等等。
這一次我們從「旅行」開始談起,過去這幾年,文靜姊從過往常去的國外旅遊,轉成國內旅行,打造了「品味私塾」的春夏秋冬四部曲。
她也我們分享為什麼覺得「南極」是一生必去的地方,去南極的時候有什麼永生難忘的體驗?另外,文靜姊前陣子從葡萄牙回來,聽她分享看門道的葡萄牙文化之旅;這趟旅行,她也去走了聖雅各的朝聖者之路,過程中有什麼收穫呢?還有為什麼她說,現在是旅行3.0的時代,那1.0和2.0又是什麼?
▲這集我們與王文靜聊到:
品味來自於所見所聞,進而形成氣質及素養
工作只是服務「要過什麼樣的人生」,不能窮到只剩錢
台灣文化之旅-南迴線
旅遊品味如何培養?
南極之旅的震撼與體驗
文化主題才是旅行的靈魂
葡萄牙Fado音樂的背後文化
朝聖之路的成長
生命中一開始是沒有給放棄的選項
練習放下
▲本集使用的音樂:Impressions (Acoustic) by Robert Alan DunnCreative Commons CC BY SA 3.0Robert-dunn-15 – Impressions-acousticSee omnystudio.com/listener for privacy information.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節目第七年製作,回歸喝一杯經典「人物故事訪談」,不過端午連假來點特別的!本集由馬力歐自己談談關於「閒聊」這件事!
▲本集內容
曾經馬力歐也是很不擅長閒聊,因此馬力歐就來拆解內向者如何與人閒聊情境,並如何增進閒聊力!
最後也提供閒聊話題來源:天氣、場地、時間、工作,以及社交萬用金句,幫助大家避免社交焦慮,並也提醒「保持好奇心+培養豐富的知識庫」,讓你在社交場上不怕找不到話題!
▲這集閒聊力,馬力歐提到:
曾經馬力歐也很不擅長「閒聊」
思考如何跟人閒聊
定義與拆解閒聊情境&對象
拆解後的閒聊技巧如何應用?
社交起手式萬用金句與話題
▲本集使用的音樂:Impressions (Acoustic) by Robert Alan DunnCreative Commons CC BY SA 3.0Robert-dunn-15 – Impressions-acousticSee omnystudio.com/listener for privacy information.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節目第七年製作,回歸喝一杯經典「人物故事訪談」
▲本集內容
這集的來賓跟主持人馬力歐很有淵源,是清大經濟系的學姊、也是當時大學「雙週刊」社團前輩,甚至是大學紀錄片課的老師,她是誰呢?是目前正在上映的紀錄片電影《南方,寂寞鐵道》的導演,蕭菊貞。
馬力歐第一次接觸紀錄片就是在蕭老師的課程,當時我是紀錄片小白,完全不懂,但因為課程開始接觸攝影、打工買了DV,還跟同學一起拍了紀錄片作業,學習剪接和後製,是很有趣的一段經歷。
我們從蕭導的大學時代和第一份職工作開始聊起,雖然她現在以「紀錄片導演」為人所知,但她第一份工作其實是新新聞雜誌的記者,但後來她發現自己還是喜歡人文藝術的事務,所以一年半後離開了雜誌,寫了一陣子專欄,最後開始拍起紀錄片。
蕭菊貞導演曾以兩部紀錄片奪得兩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一部是描述紅葉少棒隊的《紅葉傳奇》,另外一部是談老兵故事的《銀簪子》。但其實她在連續拿到兩次金馬獎之後,卻因為對「生命的困惑」,使她一度想要封機、不拍紀錄片,但又是什麼樣的遺憾,讓她選擇繼續拍下去呢?
另外,上映中的電影紀錄片《南方,寂寞鐵道》,是蕭導從2017年開拍,花了6年,在今年(2023年)6月上映。
馬力歐是在上映首週末去看,裡面有很多真摯有趣的人物故事,還有非常難得的文史資料,以及很多在南迴全面電氣化後,再也看不到的火車跑動的畫面,非常珍貴。如同蕭導所說,「改變很快,歷史不用等很久以後,現在電影中很多畫面,就都已成為歷史。」關於電影,還有哪些精彩故事?我們讓蕭導自己來說。
▲這集我們與蕭菊貞導演聊到:
清大經濟系畢業,但修習過程是以外系學分學習為重?
新新聞雜誌記者職涯,發現自己的熱情所處,不在於談股票投資,或財經政策
不把你有限的豆子拿來衡量別人,哪怕再卑微,能讓生命精彩就比你強多了
金馬獎得獎後台受訪,一句「紀錄片給我最大收穫,就是讓我體會了人生無常」
在成就頂端時刻卻是我最灰心困惑,對記錄者的生命困境無能為力
與劉俠女士的遺憾因緣,成為蕭導繼續拍紀錄片的契機
年輕人對台歷史文化無感冷漠,或許是我們不夠用力交到他們手上
南迴呼喚蕭導去拍這部,也讓這部片可呼喚大家重新開啟自己的鐵道記憶
想透過《南方,寂寞鐵道》這部紀錄片的鐵道視角,帶大家閱讀臺灣
蕭導透露拍攝鐵道紀錄片的幕後花絮,例如:空拍困難度、如何蒐集到鐵道故事
▲本集使用的音樂:Impressions (Acoustic) by Robert Alan DunnCreative Commons CC BY SA 3.0Robert-dunn-15 – Impressions-acousticSee omnystudio.com/listener for privacy information.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節目第七年製作,回歸喝一杯經典「人物故事訪談」
▲本集內容
經濟學「台大四人幫」成員之一吳聰敏,台大經濟學系名譽教授,曾擔任央行理事。不過老師大學是就讀電機系、政大企管所,之後才跨足經濟領域,到美國羅徹斯特大學攻讀博士。
訪問吳聰敏老師契機,是在年初老師寫了《台灣經濟四百年》,這本書是我們之前訪問過的老朋友、春山出版社總編莊瑞琳的出版社所出,雖然厚達500多頁,但其實非常好讀,當然如果你有一些經濟學基礎,會比較容易理解。
我們與老師聊了為什麼會從電機系,轉到企研所,最後又跑去念了經濟學,老師甚至脫口而出「我的人生亂七八糟,走到某個時間好像有點走不下去,他的人生完全沒有規劃」 ;吳老師之所以成為經濟學家關鍵特質之一,是對「理解」一件事能感受到樂趣!
我們也聊了老師為什麼想要寫這本書,吳聰敏老師的研究專長是台灣經濟成長,所以他就回推了他在退休前,有興趣的幾個時代,包含:日治時代、二戰後的發展,以及更早期的荷蘭人時期,這也就慢慢構成了他這本書的一些內容。
另外我們主要花了一些時間討論政府「管制」,老師用了前陣子大家可能很熟悉的「蛋荒」事件為例,來跟大家說明和解釋,政府管制可能會造成的問題。
▲這集我們與吳聰敏教授聊到:
人生沒有規劃的吳教授,如何踏上經濟學之路
吳老師發現的關鍵證據,而有了《台灣經濟四百年》
台灣經濟高成長起點,非從十大建設才開始,從更早以前的美援就有關?
「管制解除」與台灣經濟起飛的關聯?
「蛋荒」對照台灣管制史經驗,其實不該發生?
經濟學家如何解釋薪資停滯現象
政府為何該減少管制?
《台灣經濟四百年》這本書,馬力歐也已在「閱讀提案」Pocast 中分享,這集有更多我自己對這本書的想法,如果你還沒聽過的話,可以去聽聽看喔。
收聽傳送門:EP45|《台灣經濟四百年》:除了「護國神山」台積電,台灣這四百年的經濟發展還有哪些值得瞭解?|https://www.thenewslens.com/feature/pitch-a-book/186687
▲本集使用的音樂:Impressions (Acoustic) by Robert Alan DunnCreative Commons CC BY SA 3.0Robert-dunn-15 – Impressions-acousticSee omnystudio.com/listener for privacy information.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節目第七年製作,回歸喝一杯經典「人物故事訪談」
▲本集內容
彭建文,曾是台積電的營運效率部門主管,待在台積電時間長達十年,離開後,於2014年創辦管理顧問公司「品碩創新」,整合台積電出身的講師群,以「台積電精神DNA」輔導企業,同時擔任公司執行長,也是國際PJ 法(Problem & Judgement)創辦人。
除了開設管理顧問公司,彭建文也多角化輸出他的商業經驗,比如寫書,出版著作包括:《高效工作者的問題分析與決策PJ 法》、《思維的製程》、《思維的良率》;另外,他也主持Podcast《職場冰淇淋》,幫助聽眾面對工作上的瓶頸,以及提供各種企業管理小技巧。
我們先從彭建文為什麼想成為「企業講師」開始聊起,沒想到這是他從研究所就開始萌芽的夢想,那他是如何在台積電十年後,轉戰到企業講師的舞台?
這次訪問,彭建文也首次受訪時,透露他於台積電工作期間的心路歷程,在高強度工作的10年中,有3件影響他很重要的轉折和關鍵,其中也包含成為講師的關鍵。
彭建文離開台積電當起講師,其實也不是一帆風順,曾經一年中,只有十幾堂課程,他還兼任起業務,開始陌生開發,你知道他是如何渡過那段時間嗎?
▲這集我們與彭建文聊到:
當年如何進入台積電?
十年台積電職涯,對彭建文產生關鍵影響的台積電文化價值有哪些?
台積電的持續改善競賽,如何助彭建文轉型成講師?
台積電重視「儀式感」,因為它是很強力的潛移默化的力量
罹患青光眼,兩度影響彭建文重劃人生規劃!
職場描述問題慣用「形容詞」,但須「定義問題」和「量化」才能有效溝通
▲本集使用的音樂:Impressions (Acoustic) by Robert Alan DunnCreative Commons CC BY SA 3.0Robert-dunn-15 – Impressions-acousticSee omnystudio.com/listener for privacy information.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節目第七年製作,回歸喝一杯經典「人物故事訪談」
▲本集內容
今天的來賓,是台灣微軟成為近十年第一位、非空降,而且是「台灣本土出身」的首席營運長,她是陳慧蓉Flora
陳慧蓉Flora,雖然是會計科系畢業,但是很早就因為機緣關係,加入了科技產業,後來在2003年進入微軟,今年7月就要滿20年,擔任過顧客及合作夥伴經驗的主管,2019年起擔任Microsoft 365事業部副總經理,去年升任為首席營運長。
我們訪談從她為什麼會加入產業開始聊起,才知道原來她國中從成績很好,但因為被霸凌而成績滑落,聯考前三個月才奮力重捨書本,考上五專念了會計統計科,只是五專唸完,卻非常肯定自己不想從事會計相關工作,後來做一陣子汽車業務,最後轉進入HP,之後就一路都在科技產業發展。
我自己訪談下來,覺得她真的是一個很好學的人。藉由公司內部有許多內訓課程,不斷的精進自己,也為了讓自己在工作上。能跟業務團隊業務主管有更好的溝通效果,而大量閱讀了很多商管書籍,以及名人傳記。
陳慧蓉Flora說,Stephen Richards Covey的《與成功有約》影響她很多,另外也談到了最近幾年,她也看了許多心理學相關的書,因為她覺得以前的管理比較是完成任務,現在她花很多時間不只帶人,更要帶心,甚至還去考了ICF國際教練聯盟的ACC教練執照。
我們聊了很多管理上的經驗分享,包含她如何精進自己的管理能力,有什麼很好的經驗,以及遇到什麼樣的挑戰?另外,在繁忙的工作中,如何做好時間管理,包含維持跟家人良好的互動,以及定期運動保持健康。
▲這集我們與陳慧蓉Flora聊到:
從銷售冠軍業務,轉向從事科技業的歷程
不管什麼樣的職涯,大概或多或少都要有「業務」這經驗?!
希望人生回頭看沒有遺憾,所以任何事都全力以赴,但非完美主義者
碰到挑戰時,試想10年後的你,怎樣的決定會是沒有遺憾的
時間管理:一定要把人生最重要的幾塊大石頭先安定好
做主管要思考的是「你要如何讓別人發亮,不是自己發亮」
未來領導人要懂得當教練,因為技術不一定比員工強,因此更多時候要懂帶「心」
主管與教練間的差異之一:說話時間的比例
陳慧蓉Flora分享她在閱讀上,三個階段的成長
▲本集使用的音樂:Impressions (Acoustic) by Robert Alan DunnCreative Commons CC BY SA 3.0Robert-dunn-15 – Impressions-acousticSee omnystudio.com/listener for privacy information.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節目第七年製作,回歸喝一杯經典「人物故事訪談」
▲本集內容
不曉得在之前我們跟李慕約和布丁哪一集之後,你有沒有開始使用生成式AI像是ChatGPT、Notion AI之類的工具了呢?
程世嘉Sega,AI領域深耕十多年,台大畢業、去史丹佛大學念了電腦科學的研究所,主修人工智慧,曾在美國Google擔任工程師,也是台灣Google的元老級成員,曾協助開發台港澳地區的Google地圖大眾運輸功能,現在是AI行銷科技公司「 iKala」的共同創辦人兼任執行長。
iKala成立很久,比「關鍵評論網」再早個一陣子,成立有十多年,一開始做線上K歌,後來轉為直播平台,這些都是屬於2C,也就是面對一般消費者的產品服務,但後來因為商業模式不清楚,所以從大概2015年開始轉向2B,針對企業的服務,包含:雲端和數據分析。2018年他們更是利用了AI開始進行網紅行銷的服務,打造了KOL Rader,提供更多企業作很好的分眾行銷。
值得一提,這是訪問剛好聊到前陣子很夯的老高影片的「#運氣論」,程世嘉看了暢銷書《從A到A+》作者 Jim Collins所寫的《十倍勝,絕不單靠運氣》,對此提出不一樣的看法~!
▲這集我們與程世嘉Sega聊到:
iKala發展歷程,公司在轉型過程如何溝通?
iKala的企業文化,如何幫助提升營運效率?
矽谷科技公司之所以會不一樣,不是因為商業模式或產品服務,而是因為「文化
Google實在太自由,所以幾乎沒有學到任何管理技能?!
擔任執行長10幾年,如何學習和精進管理技能?
創業家累績足夠經驗後,再去看管理書籍,為何會發現心理較為安定?
程世嘉「個人使用說明書」多達6萬字,到底包含哪些內容?
AI熱潮持續席捲世界變化,程世嘉如何看待?
如何跟小孩溝通,以及教他們使用AI?
▲本集使用的音樂:Impressions (Acoustic) by Robert Alan DunnCreative Commons CC BY SA 3.0Robert-dunn-15 – Impressions-acousticSee omnystudio.com/listener for privacy information.
第七季好無聊,以前的主題比較多元,會有新的發現和視角
喜歡曾公的設定目標、挑戰自己的過程
🎉是漢威耶! 我也是「國際大風吹」的忠實觀眾,喜歡這系列主題。 覺得漢威前段提到關於內容、標題與點閱率的問題,蠻發人省思的,身為觀眾,即使知道不要被聳動釣魚標題給吸引,但是,有時候…不知不覺又會落入一樣的輪迴。 覺得…這段時間慢慢看下
今天的內容很棒,來賓的談吐真的很不一般。 整體聽起來很流暢又獲益良多。 覺得來賓連「改稿」這樣的感性事都能標準化,讓人覺得很震撼,不過也確實蠻讓人佩服當時才如此年輕的王總編輯就有這樣的高度。
节目很棒,嘉宾太谦虚啦☺
廣播人真的好厲害 聲音都好好聽 兩個人聽起來都只有二十多歲xD
聲音好像 有點認不出來誰是誰😂😂 兩個人的聲音都好好聽!
這集超讚的,盧導的書看過幾本,但不知道本人原來跟書一樣有趣而且真的很會說故事。
請問最後面馬力歐提到國外有一些虛構的訪問podcast節目, 有沒有推薦的呢?
聽了董成瑜的訪問,想請問馬力歐最後提到的那個非虛構訪談的國外podcast節目, 有沒有推薦的呢?,
他說 ”對對對對對” 哈哈
為什麼這集不能播放呢?
政見聽起來滿天真的,果然是資深鄉民
很喜歡今天的訪談,輕鬆中又能增加一些知識,雖然張教授的說明有點跳躍,但是完全不混亂,而且聲音超好聽的😍~~
聲音的影響力,在這裡獲得印証
可以不要打字或傳訊息的音效嗎?很吵很不專業的感覺,而且會影響聽眾的注意力
請問是付費收聽的嗎?因為直接開聽不了下載也不行
真的有種好像在餐廳吃飯,聽隔壁桌的人聊天的感覺,刀叉碰盤聲跟嘴巴裡面有食物還有點頭回:「嗯嗯、沒錯…」 ,感覺好真實。😁
最喜歡的podcast之一👍 謝謝節目團隊用心製作每一集 建議分上下集的先傳下集再傳上集 這樣可以照順序聽下來~
我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