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书读完了
📖书读完了
Claim Ownership

📖书读完了

Author: 小岗村村长

Subscribed: 16Played: 51
Share

Description

大家好,这里是简宁、苑伶、村长三个好朋友一起运营的读书节目。

三位主播都曾在36氪工作,分析商业世界,现在我们在大厂搬砖,分别来自字节、美团、阿里。

我们发现,三个人聊一本书,可以跳脱出既定的审美偏好,在选书阶段就常常有意外的收获。每一期,我们会用投票的方式选出最终录制的一本,有时我们的阅读体验非常一致,有时则截然相反,并且几乎每一期,我们总是能够发现其他人遗漏的精彩细节。

在上海的小房间里,在杭州的地铁上,在厦门的海边,我们努力用阅读和表达治愈我们的生活。希望我们的podcast也能是你生活的解药。
84 Episodes
Reverse
“找到那些对你来说像游戏,但对别人来说像工作的事情。对你来说是游戏、是美、是乐趣、是心流。”大家好,这里是《书读完了》第 84 期节目。我们的形式是三个人共同读一本书,聊聊各自的阅读感受。本期主播是简宁、村长、苑伶。本期我们一起阅读的书是《纳瓦尔宝典》。相信大家对纳瓦尔·拉维坎并不陌生,他是硅谷知名企业家和天使投资人,投资了 Twitter、Uber 等 200 多家初创公司。今年,纳瓦尔还在播客《Modern Wisdom》,和克里斯・威廉姆森展开了一场长达三小时的深度对话。今天我们就基于这本书和这期访谈展开聊天。02:41 把自己产品化08:04 怎么确认自己的方向?22:22 “很多人貌似博览群书,但实际上没有什么智慧”36:24 无条件的爱42:22 做一个“自私”的人46:40 保持灵活53:34 四星推荐
“我觉得人们就像被囚禁在一个漂浮在海面上的碗里……”大家好,这里是《书读完了》第 83 期节目。我们的形式是三个人共同读一本书,聊聊各自的阅读感受。本期主播是苑伶、简宁、村长。今天我们要一起讨论的是一本新书《长书当诉》,作者是我们很熟悉的《暮色将尽》的作者戴安娜·阿西尔。《暮色将尽》讲的是一位女性如何积极地面对令人恐惧的老年生活,而《长书当诉》则把时间轴框在了戴安娜人生的前半段时期,从无忧无虑的童年到经历了战争之后的中年生活。戴安娜觉得自己的人生有 20 年是被失败感环绕的,她出生在非常好的家庭,却在经历一场感情之后不得不面对自我价值被摧毁的羞耻和痛苦,又在战时失去自由,过着浑浑噩噩的生活,这本书讲的是她如何面对以及走出这如影随形的失败感。今天我们就一起聊聊她是如何撰写“诚实到绝”的私人回忆录的。01:15  本书主题:我们到底为何而活?08:00 人生初始:一段让人自在、让人成长的爱情28:03 个人史的写作是否有存在价值?32:38 戴安娜·阿西尔对生活绝妙的观察43:41 对比《暮色将尽》和《长书当诉》,哪本更受喜爱?48:54 再次在打分上出现分歧!
“无论人还是妖怪,谁心里都有一股执念。”大家好,这里是《书读完了》第 82 期节目。我们的形式是三个人共同读一本书,聊聊各自的阅读感受。本期主播是简宁、苑伶、村长。本期我们讨论的书是《桃花源没事儿》,这是马伯庸的新书,也是除了《太白金星有点烦》、《长安的荔枝》、《食南之徒》之外,马伯庸对“历史可能性小说”的又一次探索。故事的主人公玄穹是一个小道士,他有两个特殊的命格,一个是天生穷命,只要一捞横财,必有天雷劈下;第二个命格是明真破妄,意味着他可以不受到任何幻境的影响。带着这两个特殊的命格,他接下了桃花源的一个低阶职位:俗务道人。专门负责安抚妖怪,处理妖怪和居民之间的日常纠纷。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马伯庸会创造出一个怎样的桃花源?01:10  马伯庸如何解构桃花源?12:36 同为打工人,小道士玄穹的哪些“职场”遭遇引起了共鸣?33:33 这本书表面上写桃花源,实际想写的是什么?45:22  给《太白金星有点烦》、《长安的荔枝》、《食南之徒》和本书按喜爱度排序54:02 我们对本书得出的一致结论是…
“有些天使伪装成人类,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大家好,这里是《书读完了》的第 81 期节目,我们的形式是三个人共同读一本书,聊聊各自的阅读感受。本期主播是简宁、苑伶、村长。本期我们讨论的书是《油炸绿番茄》,这本书本书采用了双线叙事的写法,一条线是现代的伊夫琳和老太太妮妮 —— 人到中年的伊夫琳忍受着婚姻的疲倦和生活的无趣。偶然间,陪同丈夫去养老院看望婆婆时,伊夫琳认识了妮妮,一个孤单的絮叨的86岁老太太。另一条线是三十年代的艾姬和露丝,她们自相识之后,便认定彼此是对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艾姬和露丝一同开了一家咖啡馆,招牌菜就是油炸绿番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品味一下“油炸绿番茄”的个中滋味。01:06 黑暗料理?书名“油炸绿番茄”究竟是啥?03:49 双线叙事的写法,用故事治愈故事10:55 两个女性间的故事:勇敢的御峰人艾姬,和治愈人心的天使露丝28:01 本书另一亮点:还原黑人群体历史上真实的生存困境41:17 一致好评:感受另一个时空下 1988 式的治愈感
“一旦离开公司职员身份,我真的就一个人了。”大家好,这里是《书读完了》的第 80 期节目,我们的形式是三个人共同读一本书,聊聊各自的阅读感受。本期主播是苑伶、村长、简宁。本期我们一起讨论的书是日本作家吉井忍的新书《格外的活法》,她有另一本很受欢迎的书是《东京八平米》。在《格外的活法》这本书中,吉井忍走入日本的大街小巷,历时七年,采访各行各业的普通人,探访了 12 种主流秩序外的格外活法 —— 有人早上起床在东京街头回收垃圾,而他在垃圾回收员之外的另一个身份是漫才演员;有人在南方小岛开了家日本面积最小的旧书店;有人从自己动手浇灌混凝土开始盖一栋楼,直到自己 60 岁才完工,成为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创造者”。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聊聊这些故事。01:18 外卖员兼摄影师:他想要展示的不是死亡,是生命06:04 超过 35 岁找不到工作,搞笑艺人当上了兼职垃圾回收员13:23 花超过 19 年盖一栋楼,值得吗?20:58 如果剥离掉薪资、婚姻、房产等社会评价,你会如何衡量自己的人生?46:25 当大部分人都选择右边的时候,你是不是能停下来问问自己是不是想去左边?51:45 看完本书,你找到格外的活法了吗?
“arbejdsglæde,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快乐工作’,这对斯堪的纳维亚人的生活质量而言至关重要。”大家好,这里是《书读完了》的第 79 期节目,我们的形式是三个人共同读一本书,聊聊各自的阅读感受。本期主播是苑伶、村长,以及我们的好朋友、一直在伦敦生活的 Orca。本期我们一起讨论的书是英国作家海伦·拉塞尔的《丹麦一年》,这本书讲述的是作者和她的丈夫搬到丹麦生活一年的亲身经历。拉塞尔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探索了为什么丹麦人总是被评为全球最幸福的国家之一?她深入探讨了丹麦的 Hygge(舒适)文化、高福利社会制度、工作生活平衡以及独特的育儿观念,并将这些与自己在英国的经验进行对比。这本书既不是简单的北欧生活方式赞美诗,也不是单纯的文化批评,而是一次真实的、有温度的跨文化探险,让我们得以了解丹麦这个高税收、高福利国家的日常生活究竟是怎样运转的。今天特意邀请到 Orca 也是因为她不仅在英国伦敦生活多年,也有过去丹麦旅行的经历,因此很适合我们一起探讨这本书,以下是我们的讨论:11:55 丹麦关键词:Hygge 文化、极重设计、低调谦虚33:29 “快乐工作”背后:效率低下是丹麦人付出的代价?40:15 北欧富家女 vs 亚洲尖子生:丹麦与新加坡的国家性格对比49:01 既是最幸福的国家,也是欧洲抗抑郁药使用大国52:55 书单推荐:本书加 The Almost Nearly Perfect People,看见双面丹麦
“他就像深夜在树丛里徘徊时被兽夹套住的野兽,他不知道人生是被什么套住了。”大家好,这里是《书读完了》的第 78 期节目,我们的形式是三个人共同读一本书,聊聊各自的阅读感受。本期主播是简宁、苑伶、村长。本期我们一起探讨的书是 2024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韩江的出道作品《黑夜的狂欢》,它共有 6 个短篇,分别是《丽水之爱》、《黑夜的狂欢》、《夜行列车》、《疾奔》、《金达莱山脊线》、《红锚》。在这样的夜晚,韩江笔下的人物离开、抛弃、彷徨、坠落,在死亡的边缘怀念这个世界上没有的东西。这本书的基调是暗色系的,似乎在最大限度地抵达痛苦的深度,正如简介中提到的“在越痛的感受中越能看见自我”。以下是我们的讨论:08:34 一个独特的角色:她在疲惫的同时,依然保留了性格中的温暖21:55 6 个短篇的共同内核:生活可能非常轻易地滑向深渊27:39 从这本出道作品里,看到后期《素食者》的影子41:21 韩江写出了在不起眼的角落里,普通人痛苦、挣扎、偶有欢乐的生活44:16 是否推荐:取决于为新人作家韩江还是诺贝尔奖作家韩江打分?
“只强调‘考上好学校’或‘接受高质量教育’重要性的家长主义社会,真的能给孩子们带来幸福吗?”大家好,这里是《书读完了》的第77期节目,我们的形式是三个人共同读一本书,聊聊各自的阅读感受。本期主播是苑伶、简宁、村长。本期我们一起聊的是今年1月刚出版的新书《父母格差》,作者是日本教育学家志水宏吉,他在这本书中主要描写的是一个日本社会的现象,即“家长主义”。家长主义可以理解为:父母的财富和父母的教育愿望决定了孩子的教育背景、质量以及未来的社会地位。作者认为,随着新自由主义思潮不断弥漫 ,日本原先的教育体系不再有效,教育的隐形差距越来越大,乃至形成无法跨越的鸿沟,带来了显著的公平性问题。这本书就是他对形成家长主义的社会根源的剖析,也提出了他认为或许可行的解决方案。因为这本书探讨的是教育问题,所以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了村长的好朋友姚建莉,来一起聊聊教育的话题。以下是我们的讨论:02:10 开场小互动:你是鸡娃派还是不鸡娃派?10:52 什么是家长主义?我们是否正处在一个家长主义的时代?25:35 目前鸡娃的三类主流人群30:55 算一笔账:一个小孩的教育费用到底需要多少钱37:17“被育儿绑架的妈妈”:家庭教育如何分工?41:38 精细育儿 vs 放养育儿54:31 是否推荐:或许更适合新手妈妈
“她有一种本领,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欺骗自己的本领。不正当的事就是不正当的事,悲伤的事就是悲伤的事,孤独的心就用孤独的心去感受。”大家好,这里是《书读完了》的第76期节目,我们的形式是三个人共同读一本书,聊聊各自的阅读感受。本期主播是简宁、村长、苑伶。本期我们一起阅读的书是《明亮的夜晚》,韩国女性作家崔恩荣的首部长篇小说。作者说:“我有一个愿望,想写一写妈妈或祖母,很久以前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女性的故事。” 于是就有了《明亮的夜晚》,这本书记录了四代女性的友谊、抗争、泪水与欢笑。作者在后记中形容自己的写作过程:“那段日子我有一半的时间没能写作,剩下的时间则都在写《明亮的夜晚》。那个时期的我好像不是人,而是像个有人打一下就会倾泻而出的水袋。写这部小说的过程,也是我重新获得自己的身体,接纳自己的内心,成为一个人的过程。”以下是我们的讨论:01:11 从曾祖母到“我”,四代女性的命运处境14:52 为什么她们总是重复相似的悲剧?17:17 永远不要自我欺骗37:01 特别的阅读体验:从一开始就被强烈的情感击中44:16 从《素食者》到《明亮的夜晚》,再聊女主人公的“忍耐”58:57 一个4.5星、两个超5星推荐
“除了彻底地成为我们自己外,我们的存在没有别的意义。”大家好,这里是《书读完了》的第75期节目,我们的形式是三个人共同读一本书,聊聊各自的阅读感受。本期主播是苑伶、村长、简宁。本期我们讨论书的是《我们内心的冲突》,作者是德裔美国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卡伦•霍妮。霍妮从自己的研究中非常精准地捕捉到了一种现象,那就是受到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影响,一部分人会深陷自己内心的冲突,强迫性地滑向某一种性格倾向,如不断迎合他人的服从型,总将自己置于竞争和危机情境中的攻击型,还有尽量远离他人的超脱型。即使这些人内心真实的自己往往并非如此单一、片面,但他们会不断扮演自己给自己设置的理想化形象,当他们意识到自己真实的内心需求和强迫性扮演的形象冲突时,他们会深感恐惧、焦虑和绝望,以至于行动力、能量都被一步步吞噬。尽管多数人可能不像卡伦•霍妮描述地那么偏执、强迫,但我们认为她的研究对多数人仍有一读的价值,从她的写作里,能看到内耗、忧虑、对未来的无力感这些心理问题的来源。以下是我们的讨论:08:24 服从型、攻击型、超脱型,你有哪个类型的特质?28:24 当一个人对自己真实形象无法容忍时,理想化形象便破土而出41:48 我们究竟有没有意识到,内心的冲突会带给我们的负面影响?50:31 除了彻底地成为我们自己之外,我们的存在没有别的意义 
大家好,这里是《书读完了》第 74期节目。本期是一个特别篇——2024 年终总结的录制!本期主播是村长、苑伶、简宁。我们也将在这期节目后送出我们的年终礼物!详情请见本文结尾处。又来到了一年一度年终复盘的时间!2024年,我们一起阅读并讨论、录制的有 19本书。今天我们主要想要聊一聊,在这一年的读书旅程中,我们有哪些新的收获?哪本书是我们的年度之书?对于播客,有没有一些不一样的心得体会?以下是我们的分享:00:44 2024 年,《书读完了》哪个数据最令你惊喜?04:34 2024 阅读关键词:“在洞穴中阅读”、“自我探索”、“身心灵”11:56 我们阅读的快乐来源于何处?17:43 2024 我们的年度之书 / 作者21:57 阅读共鸣:权力关系无处不在27:16 感谢漫谈:万事如意,不如让事情如其所是35:55 2025 阅读计划和期待!如标题所说,做播客的这近3年来,我们收获了很多朋友的关注,每次有人认真评论我们的播客,比如和我们讨论书的内容,或者是对我们的录音提出改进的建议,我们都有收到并且非常感动!因此,这期年终节目,我们也准备了一些小礼物(如下图,买自台湾的书签、明信片、胸针等文创周边产品)送给大家!即日起至 2025 年 2 月 8 日,只要你在社交媒体上转发任意一期我们的节目 + 附上自己的感想,并联系《书读完了》小助手(微信号:bookbuzzpro),就有机会获得我们的礼物!我们汇集所有评论后,将择优送出上述文创产品~~
“摩尔定律的发展既是一个关于物理学家或电气工程师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制造专家、供应链专家和营销经理的故事。”大家好,这里是《书读完了》的第73期节目,我们的形式是三个人共同读一本书,聊聊各自的阅读感受。本期主播是苑伶、村长,还有我们的好朋友Shawn。本期我们一起阅读的是《芯片战争》,2022年《金融时报》和《经济学人》最佳图书之一,作者是经济历史学家克里斯·米勒。本书主要回顾的是半导体产业在20世纪到21世纪数十年间的发展历程,介绍了芯片如何从最开始的军事应用到大规模地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个人电脑、智能手机、汽车等产品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这个过程中也伴随着重要公司的崛起和衰弱,比如仙童半导体、德州仪器、英特尔、台积电、ASML等等。不过这本书不仅仅只有商业视角,因为芯片行业的特殊性,它无法避免地缘政治这个话题,大国博弈是这个行业背后真正的决定性力量,因此对于理解今天的中美关系,这本书也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视角。以下是我们的讨论:01:49 为什么了解全球芯片供应链是重要的?09:10 什么是芯片、半导体和晶体管16:06 摩尔定律面临的挑战28:30 美国和日本在芯片战争中的微妙关系36:42 半导体产业的关键一环:光刻机巨头ASML45:56 英特尔如何陷入“创新者的窘境”?53:24 苹果:半导体产业背后的重要推手01:11:11 推荐指数:4.5星和3.5星
“最优体验出现时,一个人可以投入全部的注意力,以求实现目标;没有失序现象需要整顿,自我也没有受到任何威胁,因此不需要分心防卫。我们把它称为‘心流体验’。”大家好,这里是《书读完了》的第72期节目,我们的形式是三个人共同读一本书,聊聊各自的阅读感受。本期主播是村长、苑伶、简宁。本期我们一起阅读的是《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作者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Mihaly Csikszentmihalyi),是积极心理学奠基人之一,曾担任芝加哥大学心理系主任,后任教于美国加州克莱蒙研究大学直至退休。30年前,他开创性地提出了“心流”的概念,其著作《心流》自1990年出版以来,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在全球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这本书系统阐述了心流理论、进入心流状态的条件,并从日常生活、休闲娱乐、工作、人际关系等方面,分析如何可以进入心流状态,获得最优体验。以下是我们的讨论:08:40  什么是心流?为什么说追求幸福不是人生的最高目标?16:03  随心所欲地集中注意力,不因任何事情而分心25:42 做不喜欢的工作也能进入心流吗?48:38 精神熵:精神同样需要做整理、归纳和减法56:18 推荐指数:1个5星,2个3.5星
“现实与非现实在脑海里激烈地针锋相对,错综交织。我现在无疑正站在这个世界与那个世界的夹缝之中。”大家好,这里是《书读完了》的第71期节目,我们的形式是三个人共同读一本书,聊聊各自的阅读感受。本期主播是苑伶、简宁、村长。本期我们一起阅读的书是《小城与不确定性的墙》,这是村上春树时隔六年之后最新出版的一本长篇小说,也是 71 岁的他重写 17 岁不确定的爱恋、耗时三年才完成的作品。就如标题一样,不确定性是这本书的主题之一。17 岁的少年突然面临所爱的少女的不告而别,少女说真实的自己活在一座小城之中,它被高墙围绕,变幻莫测,而少年想,他一定要抵达那座小城,穿越不确定性的墙,再次见到心爱之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墙、小城又代表了什么样的隐喻?为什么说这是一部村上式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以下是我们的讨论:01:09 “小城”:一座人为创造的精神世界18:36 是否愿意舍弃影子留在小城,取决于在现实世界扎根有多深32:53 怎么理解影子、独角兽、墙、图书馆等隐喻?47:09 用想象力阐释逃离和告别52:22 聊聊语言风格58:50 推荐指数:一个3.5星、两个4星
“你现在不吃肉,全世界的人会吃掉你。”大家好,这里是《书读完了》的第70期节目,我们的形式是三个人共同读一本书,聊聊各自的阅读感受。本期主播是简宁、苑伶、村长。本期我们要聊的书是《素食者》,这本书近期热度非常高,作者是刚刚公布的 2024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韩江。这本书也是亚洲唯一布克国际文学奖获奖作品。韩江在布克文学奖的致辞中说,她在写作时,经常会思考这些问题:人类的暴力能达到什么程度,如何界定理智与疯狂;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理解别人。她想通过《素食者》刻画一个誓死不愿加入人类群体的女性。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当一个女性,想要成为一棵树,她的故事是如何展开的。以下是我们的讨论:09:49 “她可是我在这世上挑了又挑的,再平凡不过的女子了”16:54 她竭尽所能地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27:34 她梦到自己在吃肉,又想到自己可能就是那块肉35:42 多人视角呈现“理解的学术”:写清楚他/她所处的位置42:44 怎么看女性作家写出的男性视角?46:36 不同翻译版本的对比55:01 金句分享:“我变得如此锋利, 难道是为了刺穿什么吗?”57:53 全高分推荐
“随着年纪渐长,我们哭泣的次数越来越少。哭泣需要力量。到了老年,无论是肺、心脏、泪腺还是肌肉,都不再有承受巨大痛苦的力量。老年是种天然的镇静剂,或许因为它本身就是一桩不幸。”大家好,这里是《书读完了》的第69期节目,我们的形式是三个人共同读一本书,聊聊各自的阅读感受。本期主播是简宁、苑伶、村长。本期我们要聊的书是我们喜爱的作家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的《芭芭雅嘎下了个蛋》。在此之前,我们在第46期和第49期节目中分别聊过她的另外两部作品《狐狸》和《疼痛部》。《芭芭雅嘎下了个蛋》是今年6月出版的一本新书,它的主题是令人心碎的老年 —— 当女人踉跄着步入老年,她们还剩下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从这本书中探究一二。以下是我们的讨论:00:53 老小孩的任性背后,是“隐形”带来的饥饿感19:28 蒲帕:像橡树一样坚强的女性25:00 贝巴和她身体的敌对简史29:13 “死亡没有气味,发臭的是生命”35:12 到底什么是芭芭雅嘎?一个被塑造的集体的女性群像49:32 与疼痛部、狐狸的对比01:05:00 四星以上推荐
“每年八月十六日同一时刻,她都要重复这趟旅程,乘坐同一班渡轮,抵达同一座岛上,光顾同一家花摊,顶着同样的似火烈日,来到同一处破败的墓地,将一束新鲜的剑兰放到母亲的坟前。”大家好,这里是《书读完了》的第68期节目,我们的形式是三个人共同读一本书,聊聊各自的阅读感受。本期主播是苑伶、简宁、村长。本期我们要聊的书叫《我们八月见》,这是一本今年出版的新书,但它其实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遗作。相信马尔克斯大家都不陌生,提到他就会想起《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而今天我们要聊的这本《我们八月见》则是他在离世之前,被死亡的恐惧支撑着完成的小说。这本小说非常短,翻开来你就能感受到浓烈的夏日八月,海岛、艳阳天的气息。以下是我们的讨论:01:24 聊聊作者的创作动机14:25 怎么理解女主人公对几位男性的不同情感?24:54 女主人公的出轨是一种反抗吗?30:01 母女呼应的结尾是否刻意?39:50 推荐:适合度假时阅读
“在创造的过程中,是什么激励着我们的心灵和思想?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比其他任何问题的答案都更能决定我们的未来。”大家好,这里是《书读完了》的第67期节目,我们的形式是三个人共同读一本书,聊聊各自的阅读感受。本期主播是苑伶、简宁、村长,我们还邀请到了好朋友Shawn,一起来聊一聊李飞飞教授的自传《我看见的世界》。李飞飞因为在AI和计算机视觉领域的贡献而闻名,其中最知名的成就是推出 ImageNet。她个人还有很多title:斯坦福大学首位红杉讲席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谷歌云的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以及曾任职于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SAIL)。在这本书里,李飞飞回忆了自己从底层移民成长到顶尖科学家的经历,讲述了一位女性移民如何度过了困顿艰辛的青少年时代,追寻自己对科学的热爱。她的个人成长也与人工智能的发展交织在一起,帮助我们回顾和复盘了AI领域取得突破性成就的瞬间和重要的人物。以下是我们的讨论:01:31 李飞飞在 AI 领域有多大的影响力?12:10 新公司估值超10亿美元,怎么看空间智能的创业方向?25:20 作为普通人,应该怎么去关注 AI 的发展?35:30 从底层移民到科学家,成长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42:17 李飞飞人生的三次选择58:33 创造的过程中,是什么激励着我们的心灵和思想?01:04:13 四星以上推荐
“你今天过得好吗?”大家好,这里是《书读完了》的第66期节目,我们的形式是三个人共同读一本书,聊聊各自的阅读感受。本期主播是村长、简宁、苑伶,我们还邀请到了返场嘉宾佳倢,一起来聊一聊蔡崇达在今年5月出版的新书《草民》。蔡崇达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作家了,我们曾在第22期聊过他的《命运》。蔡崇达于1982年出生在福建泉州,曾担任《中国新闻周刊》、《GQ》、《周末画报》等媒体的执行主编、总监。他在2014年发表的首部非虚构作品《皮囊》,被译成多语种在全球多个国家及地区发行,累计销量逾600万册;2022年出版的首部长篇小说《命运》,也颇受好评,豆瓣评分8.9分。今年出版的新书《草民》,是一本短篇合集,故事依然围绕着他的家乡东石镇展开。它和《皮囊》、《命运》一起,构成了蔡崇达的“故乡三部曲”,也是这一系列故乡主题的收官之作。以下是我们的讨论:01:35  本书最治愈的一句话:“你今天过得好吗?”15:39 命运慢跑团里的中年人们22:27  “每一根香都是某个老人拼了命的一次挣扎”49:03  过度编辑的对话,每一个人物背后都是蔡崇达?54:18  脸谱化的女性形象:是写实,还是作者态度?01:02:24  面对父母,真的能做到课题分离吗01:10:35  写故乡人的故事,也是探寻自己的过程01:19:14  怎么理解全书的主题01:26:52  一致四星推荐
“身体保持着松弛,眼睛就有时间来观察。一个奔跑的人是没办法进行观察的。”大家好,这里是《书读完了》的第65期节目,我们的形式是三个人共同读一本书,聊聊各自的阅读感受。本期主播是简宁、苑伶、村长。本期我们一起聊的书是奥地利作家玛尔伦·豪斯霍费尔的《隐墙》。这本书讲述了当世界突然出现一座无形的墙壁,似乎只剩下主人公一个幸存者时,她是如何重新认识自我、重建生活的秩序的。这本书被视为20世纪德语文学经典之一,对许多作家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比如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评价这本书是“一部像《鲁滨逊漂流记》一样令人难以忘怀的女性主义科幻杰作。”以下是我们的讨论:01:01 这本书在写什么:种田文?末日寓言?06:11 假如你的生活中出现了一面隐墙,你会如何应对?14:20 与世隔绝的生活带来了什么20:18 如果没有猞猁和贝拉,女主的选择会有变化吗?24:03 作者的创作动机是什么?36:40 小说结尾的设计是什么用意?(提示:有剧透)45:55 一个很好的日记范本54:32 打3星还是4.5星,取决于阅读状态
loadin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