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那些让你更聪明的科学新概念》
《那些让你更聪明的科学新概念》
Claim Ownership

《那些让你更聪明的科学新概念》

Author: 女神精的午夜飞行

Subscribed: 18Played: 175
Share

Description

       关于《那些让你更聪明的科学新概念》一书,是由“世界上最聪明的网站”- Edge创始人约翰·布罗克曼编著。他邀请了世界上各个领域的科学精英和思想家,通过在线沙龙的方式就“哪些科学概念能提升每个人的认知能力”这一话题展开圆桌讨论,包括史蒂芬.平克、凯文.凯利、理查德.道金斯等各个领域的大咖。最终形成了这本书籍,使我们这些普通人有机会一窥“最强大脑”的独特视角。要说明的是:在这本书中,大咖们只是提出一些科学概念,并不对此进行“名词解释”和更深层次的讲解~ 剩下的,要靠读者去学习 感受 领悟 应用… 

        湛庐文化出品这一套“对话最伟大的头脑”系列丛书都挺简单有趣,推荐给有广泛涉猎需求的听友~ 


93 Episodes
Reverse
被我们毫无诗意地描述为“偏见”的知觉、感受和意念正在挑战着我们对证据进行真理性判断的能力,而且经验总是通过偏见起作用。 偏见多种多样,我们每个人持有的偏见不同,就像指纹是独一无二的一样。偏见帮助我们根据知觉形成影响我们世界观的要素。 偏见无法消除,但它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现实变化而变化
并不是所有人都真正理解,从原子的微小领域到宇宙的宏大时空维度,循环是如何造就各种强大而奇异的自然现象的。 看似无意义的事情重复多次,终会产生有意义的新事物。
人类的大脑是一种神奇的模式识别机器,我们拥有能揭密各种事物、事件与人类之间隐秘关系的机制。 但,让我们获得成功的模式识别也可能轻易就背判我们。
我们每个人对体验都有不同的记忆方式,而我们自己是和环境紧密相关的,没有背景就没法讲故事。 在汹涌的互联网时代,我们共享的事件、真理、传记和各种变化起伏,成为我们大多数人的个人记忆。 信息的轨迹和网络上知识的变化速度,改变了记忆和记忆者的本质。 我们正在创造活的历史,我们应该找到一些保存记忆的新方法,我们可以重新定义什么是记忆。
埃利奥特·雅克通过研究发现:就像人与人之间会有智商高低差别一样,每个人成功完成某项任务的最长时间,也有长有短。所有人都有一种自然的时间观,雅克称之为“判断时距”。 每个组织都通过职位和工资隐晦的表达了这些差异——工人的工资按时付薪,经理按年薪计算,高管会有一些如股票期权等长期激励。 在雅克的模型中,每个人可以在分层系统中定位自己的判断时距:一级包括工人和底层员工,二级至四级包括各种管理职位,五级包括优秀中小企业CEO和大公司的执行副总裁,六级和七级是政治家或商界奇才,八级是百年不遇的思想家,九级就是像爱因斯坦、甘地、伽利略这样的影响几个世纪伟大运动的杰出人物了。
“他在”和“他者”的概念让人类通过“我是如何与他人相关的”这样的自我提问感知到自己的身份。如果你说,我是个独行侠,生活中“不存在他者”,那也许只是你没有意识到,或者被忽略了。你的身体就是由数以万亿计的微生物菌类组成的肉身。
在西方思维模式中,最被珍视和最根深蒂固的信念就是对肉体的自我隔离,即相信我们的身体是相对独立且稳定的机器。但,这种独立观念只是一种幻象。 因为,我们始终不断地在和“外部”世界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你不是单一的生命形式,而是由很多生命组成:你的嘴里至少有700种不同细菌,你的皮肤和睫毛也满载着微生物,你的肠道里有难以计数的肠道菌群。我们的体内至少拥有10万亿个细胞和大约100万亿个细菌细胞。这数量比银河系里的恒星还要多。我们不停的与外部世界进行交换,我们的身体每隔七年就会完全更新。 所以,我们不是完全独立的,我们每个人都处于一个巨大的漩涡中。我们必须学会把自己看作是一个可渗透、与他人交互的自我,而不是孤立的个体;把其他生命形式看作历史长河中的同伴,而不是客体。
隐藏层的概念来自神经网络的研究。 感觉神经细胞(最顶层的眼睛)从外部世界接受信息并编码,然后将这些编码后的信息传递到其他的神经元,到达下一层。冷效应神经元(最底层)将信息发送到输出装置(例如生物神经元联结的肌肉,人工神经网络的计算机终端)。在最顶层和最底层之间的神经元既不能接收外部世界的信息,也不能直接对外部世界起作用。这一类的神经元只和其他层级的神经元发生联系。它们就是所谓的隐藏层。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将投射到视网膜上的原始模式的光子转换为有序的三维视觉。由于这样的转化无需意识,导致我们是这样的生命奇迹熟视无睹。但是,当工程师们试图将这样的转化复制到机器人的视觉中是,他们才明白这是人类专属的奇迹。这是自然的构造,也就是隐藏层的构造。 思维通过特别的方式创造了有用的概念,也就是隐藏的那些功能。
对世界的感知就是对自己感觉状态的成功预测。将感知理解为一种预测,能让我们更好地体会直观感受的力量和潜在危险,我们对世界的直观感受,是由我们对见识和体验的预期所决定的。
每一代的海洋生物学家都会以自己开始研究时的鱼类存量和种类为基线,并以此来评估鱼类的变化。而下一代的海洋生物学家们又会使用新的鱼类基线,但此时的存量已然大幅降低且种类减少了。如此这样一代接一代,基线其实是不断在下降的,但我们感受不到,因为我们是慢慢习惯这些物种资源的缓慢消失。 这种生态无意识,就是变动基线症候群。这是一种无知和愚蠢的代际间数据遗失。 我们没有足够的数据知道什么是常态,所以我们只能把眼前看到的认定为常态。
近40年的认知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类的理性是非常有限的,远达不到哈姆雷特曾经说的高贵程度。 我们所有的限度几乎都源自人类记忆的一个事实——尽管我们擅长将信息储存在大脑里,但我们却不知道如何提取这些信息。相比之下,电脑的内存比人脑记忆强得多。因为电脑中的每一个字节在内存里都拥有独一无二的存储位置。我们不能系统地搜索记忆,我们只能依赖线索或提示随意地提取信息,结果自然不如电脑搜索那样可靠。 最可怕的是人类总是能更好地记住和自己信念一致的信息,而不是那些与我们的信念相悖的信息。克服这种被称为“证实偏差”的心理弱点,需要我们一生不懈的努力。通过训练不仅接受与自己信念一致的信息,也接受那些异于自己的其他信息,来弥补我们“自我证实”的天生缺陷和扭曲的记忆。
思维是任何一种社会关系和文化结构的本质,也是科学的基础。但我们对意识流的定义正是人类痛苦和困惑的根源,即我们意识不到思想就是思想,它也是意识一瞬间的形态。 在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能感受到自己是思想的思考者和经历的体验者。但是从科学的概念出发,我们知道这是一种扭曲的观点。因为自我不是割裂的,大脑不是囚禁弥诺陶洛斯的克里特迷宫。 我们必须学会在科学的环境中思考人类经验的边界。在此之前,我们必须意识到,我们正迷失于思。
为了在这个人类影响越来越大却有充满惊奇的地球上生存下去,最需要的是人类智慧。我将这个词理解为一种精确而冷静的自尊乃至自我欣赏。这是一个当个体或群体在面对不确定和意见分化极大的决策时会使用的概念。
没有找到黑天鹅,并不意味着它不存在。没有证据不意味着证据不存在。 如果试遍了你能想到的所有方法都没能找到,可问题依然存在,那么“缺乏证据”同时意味着”目前来说是安全的”和“我们依然不能确定它是否安全”。
人类的成就与个人智商完全无关。 人类的成就完全是一个网络运作的结果。通过职业和专业化的分工,把不同的大脑集合在一起,人类社会就发现了提高生活水平、承载能力、技术完善度和知识库的途径。 每做一件事逐步熟练之后,通过交换、分享和整合成果,人们就能学好那些他们原本不了解的事情。
负能量—— 在不确定性、神秘与疑问中保持清醒与冷静,不要急于追逐事实和理智。
查尔斯·桑德斯·皮尔士说过:“事实不能用比事实本身更诡异的假设来解释,在众多假设中,最平淡无奇的一种将会被采纳。” 普林斯顿大学哲学家吉尔伯特·哈曼提出了“最佳解释推论”这一概念,可以作为皮尔士“不明推论”的代替品。 对一件事实现象,不同解释之间存在差异,客观来说某些解释显然更好。“最佳”意味着从众多选择中脱颖而出。选择的标准就是:越简单越好,与已有信念一致,没有什么特别设定,能解释大多数现象。 所谓最佳解释推论,并非死板的逻辑演绎或归纳那些由观察到的样本推论未观察到的总体。它其实是归纳拓展了科学本体论,让我们由可见的去探索未知的。例如,我们从行为中了解他人。
创造力有如鲜花,美丽却不常有。 创造力可以通过外界因素的精心设计而得到强化和提升,途径至少有两种:变换学习内容和场所。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每周花费几个小时去阅读与我们工作无关的研究文章,而阅读的地方也应该和我们日常工作的场所毫无关联。这样精心构建的偶然性或许在培养创造力方面有益无害。
loadin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