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年轻人FM—夜读
年轻人FM—夜读
Claim Ownership

年轻人FM—夜读

Author: 年轻人FM

Subscribed: 63Played: 2,900
Share

Description

夜读时刻,一起分享年轻人生活中的情感、励志类走心小文。

692 Episodes
Reverse
有网友这么留言:和深深在意的人联络,倘若他迟迟不回消息,我便会删了那个对话框。因为不想看见自己卑微讨好的模样,也不想体会那种满盘皆输的失望。深以为然。很多人应该都有过类似的经历。给一个人发了消息,迟迟不见回复,便开始各种假设:是我太冒昧了?他根本不想理我吧?或许我不该这么主动。想着想着,那个未见回复的对话框,变得格外扎眼。而自说自话的聊天记录,更像是伸出去的手,被人冷落在了半空。于是,忍不住悄悄删掉了对话框,连同聊天记录一并消失,假装一切都没有发生过。可内心深处,分明还是觉得不甘。大概是有这种小心思的人太多,微信最近推出一项很贴心的新功能——“不显示该聊天”。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 摆渡人语音:曹缘BGM:《青空》
记得那年,迈入大学天南地北,我们遇到了一群可爱的人几回寒暑,每一段相处的时光都值得回味每个大学宿舍总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宿舍群用于室友之间的日常交流互相提醒抢课、上课完成小组作业带个饭、拼个单还有每天的唠嗑斗图......最初宿舍群名的风格一般是中规中矩但是每个宿舍总有一个修改群名的逗比担当往往在这个时候画风就开始跑偏每一个大学宿舍群名都可以说是集才华与脑洞的产物,背后藏着几个有趣的灵魂。今天,团团想和大家一起来聊聊宿舍群名看看你的宿舍群属于哪种类型吧文章来源:青年湖南语音:清姝BGM:《仲夏夜的猫》、《四月一日晴》
先讲个小故事吧。 小徒弟问师父:“什么是修行?修行修的是什么?” 师父笑了笑,没有回答,却收拾了行装,带着小徒弟踏上了漫漫征程。 偶遇一日山间起雾,狂风呼啸、电闪雷鸣,走着走着竟不觉迷失了方向,四下荒凉,连一处遮蔽也寻不见,小徒弟忍不住抱怨:“今天怎得如此不顺,又是雾又是雨的,现下衣服都湿透了。” 师父问:“这便是坏事吗?我却觉得不然。” 小徒弟撇撇嘴:“这难道还不是坏事吗?” 但不过片刻,暴雨骤停,迷雾散去,雨后现彩虹,山清水秀、碧空如洗,前路尽现眼前。师父说: “你看,有时候好未必是好,有时候不好也未必是不好,这便是修行,修的是什么?修的就是一颗得失心啊。” 这一趟人间,我们每个人都一直在经历着得失。 谁都期盼着生活始终能够如自己所想的那样一帆风顺、喜乐平安,但这只不过是一种愿想,反而是你越怕什么,往往就越来什么。 遇到那些讨厌的人和不喜欢的事时,我们总是容易先生起气来。 明明生的是旁人的气,但气的却是自己。因为你的闷气从来不能憋在别人那里,被自己的情绪和心态束缚住了,郁结的永远是自己的心口。 我想,一个人真正成熟的标志一定包括着,不做被坏情绪支配的人,能够稳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有位专家说:暴风雨般的愤怒,持续时间往往不超过十二秒,爆发式摧毁一切,但过后却风平浪静,控制好这十二秒,就能缓解负面情绪。 大家一定也经历过这样的时刻,猛得心火起,冲动和愤怒像海啸一样瞬间淹没头顶,如果那一瞬间没控制住自己,也许真的会做出些难以挽回的事情。 而这样的“不控制”,我们往往泄露给了最亲近的人。 很多人往往会有这样的感受:“其实我很爱我的爸妈,但是每次他们唠叨我的时候我就忍不住和他们抬杠,有时候一些很伤人的话说出口我自己也很震惊,看着他们失望的眼神我也很难过,可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其实可以这样试试:你先记住一件事,负情绪来临的时候,深呼吸30秒不要说话,有任何话,都等到30秒以后再说。 这一招真的有效。 还记得著名的费斯汀格法则吗? 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的。你一时没控制住情绪,对亲密的人说了难听的话,事后也许你道歉了,你们和好了,但那一瞬间的失望、尴尬和难堪,是永远都无法重来弥补的;你一时做了负情绪的奴隶,做了一件冲动的事,比如狠狠摔碎了一个杯子,你以为情绪发泄出来了,但实际上你只会变得更沮丧,而且可能在一个月之后,被没清理干净的玻璃碴子划破了脚。生活也许不会永远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好,但也一定不会总是如我们所害怕的那么糟糕,有时候情绪就像阴雨天,雨过了,天就晴了。 不要害怕负情绪,迷茫、焦虑、困顿、暴躁、压抑,甚至是绝望,都吃五谷杂粮,感受喜怒哀乐,这些是人之常情。 你怎么对待情绪,情绪就怎么对待你,你越暴戾,它越嚣张,你越平和,它就只能偃旗息鼓。 所以你要去面对它。观察它从哪里来,为何而来,30秒的时间其实很短,把自己当成一面镜子,去寻找让你生气的事情背后藏着的另外一种心态。 生活也像一面镜子,你如果热爱生活,它一定比谁都清楚。走过小半生平湖烟雨,看过这一程岁月山河,我们必须承认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生命中必须要吃的苦,无人可替,无人可免。 只不过有些人选择把磨难当历练,有些人却从此麻木一生。所谓的运气,所谓的好命,其实都不是突如其来的,你选择了坚定,选择了善良,选择了积极乐观,选择了从容向上,那么你就是在一路走,一路遇见更真实的自己,并且与他握手言和。 做一个情绪稳定的人,才能遇见更多的可能性,获得更多的机会,也才能够寻找到更平和、更幸福的生活。 愿你始终相信,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儿,所有发生都是必然,所有经历,皆是成长。你看太阳东升西落,还有月亮在陪着你,一切都很好,所以要答应自己,不要把时间和精力浪费给那些不开心、不值得。不要被坏情绪支配在原地陷入消极之中调节心态向前走一步做自己内心的主人收获海阔天空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 小茶夜读语音:清姝BGM:《沉醉于风中》
看吧!这个世界还是那么温暖。晚上我们酣睡的时候,有许许多多的人彻夜守护城市的安宁;下雨的日子,也会有人弯下腰,默默疏通下水管道;有人不辞辛苦去山区支教,有人见义勇为拯救落水孩童......“也许因为这个世界有白昼、也有黑夜,有冬天、也有春天,所以光明总是与黑暗交错,寒冷总是和温暖相随。”虽然在这个世界上,也会发生一些不好的事情,但温暖从没有离开过。正如我们的生活,虽然不会一帆风顺,还有一些小插曲打乱情绪,但只要我们稍微留心一些,总能在身边窥见最温柔的力量。我们下期见,晚安。文章来源:不打烊画社语音:小康BGM:《Eden Again》
今天要聊的话题,会有点沉重。源自最近网上的一个热点新闻——大连理工学生自杀。10月13日,大连理工一名研三的学生,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仅25岁的生命。凌晨2:00,自杀之前,他在微博发了一封长长的遗书,以及一张照片,那是他生命最终定格的地方:奋斗了几年,却令他绝望的实验室。密密麻麻的仪器、堆放的纸箱、一只随意搭着的橡胶手套,完全可以想象他以前窝在这里采集数据的场景。唯一不和谐的是,一根麻绳。这个大男孩,也许就是在又度过了平常的一天以后,像他遗书里写的一样,“一挂解千愁”了。遗书中,他并没有太多死前的挣扎和激烈的控诉,只是语气平静地记录了一些琐碎又无奈的日常,比如:● 实验设备经常崩溃,导致他的数据需要一遍遍地重来;● 好不容易得出的实验结果,被老师全盘否定;● 疫情耽误了几个月,来不及完成课题,没法如期毕业。然而就是这些琐碎,一点点地击垮了他的自信,慢慢吞噬了他眼底的光。一个25岁的成年男子尚且被学业压力逼上绝路,那些思想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的自戕,仿佛又显得没有那么难以理解了。 其实这样的新闻,已经太多了。就在一个月前,9月18日,武汉的一名中学男生,因为在学校打扑克被老师请了家长。在被妈妈扇了两耳光以后,他翻身从五楼跃下,当场身亡。10月18日,又一个类似新闻上了头条。江西一名小学五年级女生,在被老师罚抄课文以后跳楼,造成了终身瘫痪,家长向学校索赔300万。法院公布一审判决,称长期家庭教育不到位是主要原因,老师的惩戒是次要原因。每次这类新闻出来,评论区都是众说纷纭。● 有的心疼现在的孩子压力太大,有的责怪孩子心理太脆弱;● 有的说自杀是自私的表现不考虑父母,有的指责家长不负责任把孩子逼上绝路;● 有的怨学校老师过分施压,有的体谅在升学压力面前学校也有难处......这是怎么了?到底是什么无法承受之重,让这些尚未绽放的年轻生命,宁求一死?在大连理工学生的新闻的一个热评里,似乎能够找到答案。这个世界一直教我们成功与卓越,却没人教我们如何接受平庸。曾经,我们的成功是多元化的。在1990年出版的《标点符号使用法》里有一个例句:“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时过境迁,我们经济越来越发达了,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对“成功”的定义却越来越狭窄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财富”、“地位”、“权力”成了定义成功的标准;“理想”、“爱好”、“情怀”成了只有在已经成功以后才配追求的奢侈品。这些思想折射到教育上,成了无数家长焦虑的根源,孩子痛苦的祸首。有些家长的逻辑实在有点夸张:仿佛今天我的孩子在幼儿园少学了几个拼音,明天幼升小就要被刷下来;考不上重点小学,就考不上重点中学;考不上985、211,毕业就找不到好工作;升不了职加不了薪,就找不到好对象;买不起学区房,下一代也跟着完蛋了。真是一步落后步步落后。我们无法得知,那个跳楼的小姑娘,被老师惩罚以后,是不是觉得走投无路;也无法得知,那个被妈妈当众扇了两巴掌的男孩子,是不是觉得人生已无望。我们也无法想象大连理工那个研究生下定决心的时候,脸上究竟是带着泪,还是带着笑。但有一点很肯定:人没了,就什么都没了。成功不成功,都没有任何意义了。“成功”的路那么窄,所有人都在打着鸡血往前冲,有的人是踌躇满志,但更多的人可能只是被环境的洪流所裹挟,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即使力不从心却也只能奋力划水。想想央视那个灵魂拷问:“你幸福吗?” 我们有几个人能毫不犹豫地给出肯定答案呢?大连理工学生的新闻下面还有条热评很引人思索:老师们中间,其实经常会聊到这个话题:是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读书?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无论我们愿不愿意接受,有的孩子就是可能不适合读书。这并不是说他们不聪明。他们考不了好的成绩,却可能很擅长交际;他们总也解不开习题,却可能是运动健将。然而成绩一差,其他所有的优点就都容易被掩盖了。人作为群体动物,本来就是有分工差异的。如果大家都去当老板、当教授,社会还怎么运转呢?问题是,我们人人都会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可是又都默默地希望自己是那金字塔尖尖上看起来光鲜亮丽的一小层。今年,湖南有个女孩钟芳蓉以高分考入北京大学,却因为报考了考古专业连续上了好几天热搜。很多网友担心她读这个专业以后“没钱途”。有人甚至刻薄地说:寒门子弟不配追求什么爱好,不想着改善家庭条件就是自私。幸好她的爸爸妈妈尊重孩子的选择,支持她的决定。她的父母,虽然都是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工,但格局一点也不小。他们能给予孩子的物质条件有限,又因为打工常年不在身边,但他们想方设法陪伴孩子,倾注了所能给的全部的爱与支持,并且没有以此为筹码,要求孩子走他们认为好的路,而是给了孩子充分的自由。其实如果我们仔细分析每年各省高考状元父母的采访,就会发现,虽然经济条件千差万别,但这些家长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很从容,不焦虑,充分尊重孩子,充分相信孩子。也许这也是他们的孩子能当上状元的一大理由吧。也许有人会说:“孩子都当状元了,当然从容不焦虑了。我们家孩子成绩差得一塌糊涂,这怎能不焦虑?”我们从接受教育开始,就知道要“拼搏”,要“奋斗”,要“上进”,却忘了学习怎么跟自己和解,怎么接受“平庸”。我们可以把时间的维度拉长,把人生的道路拉宽,就会看到“平庸”的背后,也许还藏着很多闪光点。● 学习成绩普通的孩子,可能很有爱心;● 淘气的孩子,可能思维很活跃,能提出很多解决问题的新办法;● 爱玩游戏的孩子,可能动手能力很强......大连理工那个研究生的遗书中,最后几句话让人泪目。他说希望下辈子能做猫咖的一只猫,野猫也行。还祝愿家人朋友顺顺利利,国家一直繁荣昌盛。这是个内心柔软的人啊!可惜生命停留在了如夏花般绚烂的25岁。如果,如果真的有如果,他在迈不过这个坎儿的时候,认怂了。也许几十年后,他也是个在公园里打着太极,儿孙绕膝的幸福老头儿。如果人生太艰难,我们可不可以不要那么勇敢?今年大家好像都遇见了很多不顺心的事,背负着更多的压力和责任,在那些瞬间里,我们好像又长大了。人生回头看,没有什么坎是必须迈过去的。真迈不过去了,我们绕一条道。绕不过去,我们暂且先躺平看看。不必一直把弦绷得那么紧的。给自己一点时间、一点沉淀和思考的机会,也许,在那扇关掉的门边,我们就会遇见另一扇推开的窗。文章来源:糖糖妈的下午茶语音:曹缘BGM:《夜色钢琴曲》月色思念
和许久不见的朋友约吃饭。刚落座,大家正热烘烘地说话,朋友的手机却嗡嗡震动,视频弹出来,那边的人大抵不知他正在饭桌上,说话带了些爱人间的呢喃。 “行李箱里给你多备了两个口罩,瞧见了吗?”“到酒店了,记得给我回个信,不然老惦记着,都没法儿睡踏实。”朋友一边应着,一边忙不迭地向我们解释着:“别介意啊,到地儿了,得先给我媳妇报个平安,总联系不上,会以为我出了什么意外。”我们几个被这甜腻腻的语气酸到,都忍不住出声调侃:“真行,又不是刚在一块儿,还这么黏糊呢!”可是说实话,调侃归调侃,心里却觉得很受触动。能有一个时时刻刻记得回你消息的人,时时刻刻牵挂着你的人,那种感觉,一定很珍贵吧。网上有句话:我回你消息是秒回,你回我消息是轮回。而比轮回更悲伤的,是压根不回。有时候,真的不得不承认——一个人微信对你什么回应,就对你什么态度。闺蜜宣布回归单身。问及原因,她苦笑:我就赌气地说了一句别联系了,就真的断了联系,他可真是将冷酷进行到底。我想到的是去年陪闺蜜出去找他的事情。那次是半夜,突然没了他的消息。原本以为他只是在加班,但微信不回,电话不接。闺蜜哪还坐得住,打车去了他的公司,没见着人。又连同地铁站,还有他常常光顾的那些店,全都跑了一遍,依然毫无头绪。失魂落魄回了家,却看到他喝得醉醺醺,在客厅看球赛。闺蜜文文静静一个人,当时见到那一幕,也被气得火冒三丈:抽空回个消息对你来说就那么费劲吗?他倒不觉得自己有错,反觉得闺蜜太过小题大做:临时有应酬。忙起来,就忘了回消息。瞎操什么心啊,都这么大的人了!还能丢了不成?这话听着,格外让人心累。应酬归应酬,也不能放任那个在等你消息的人,独自心焦吧!更何况,所谓忙,有时候真的不过是一句借口而已。想想喜欢一个人,总在微信上叽叽喳喳,和他分享自己的日常。可常常是大半天过去了,那边才轻飘飘回一句:“刚在忙。”当时或许不觉难过,靠着一腔热忱,总能笑脸相迎。时间久了,才懂得其中真实的情况,不再自讨没趣。“就像你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你也无法等到那个不想搭理你的人。”这个世界多的是不再联系的想念。爱情也好,友情也罢,时过境迁,渐行渐远。人与人之间的缘分,是最说不清楚的事情,即便是十多年的感情,往后几十年不联系也大有可能。只是道理都明白,却总是放不过自己。有次突然听人提到以前的好友: 嫁人了,老公是做生意的。生了对双胞胎,一个男孩儿,一个女孩儿,正好凑成了一个好字,日子过得也挺好。末了有人问我:你跟她以前不是最铁吗?一时之间竟不知怎么回答,被问得尴尬,也觉得哑口无言。是很铁,但那是过去式了。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那么一个人吧?曾经畅聊到深夜,总有说不完的话,聊不完的天,而今却躺在好友列表里,跟其他人看着似乎也没什么区别。不删除,不拉黑,时常想起,却不再联系。一起长大的玩伴,恨不得同穿一条裤子,一块儿吃饭,一块儿上课,像连体婴儿似的,整天形影不离。旧友那时个子小,又不爱说话,在学校里总被男生欺负,而我咋咋呼呼,每次都是冲在前面,以护犊子般的姿态,换来她对我的“死心塌地”。感冒的时候,陪我去打点滴,知道我怕苦,每次吃完药,都给我塞奶糖。连家里人从外地带回来的零食,也偷偷用纸巾包了,给我捎一份到学校……那份纯真的情谊,而今想来,再没有第二个人给过。可惜现在一起分享的不再是你,一起吐槽的不再是你。你发在朋友圈里的动态我看不懂,我发在朋友圈里的动态你没兴趣。圈子不同,话不投机,你有了你该认识的人,我有了我该找寻的方向。从耿耿于怀,到渐渐看淡。也许就是这样吧: 有些事,只能用来怀念。有些人,只能用来想念。不删微信,但也不再联系。没有拉黑,但也没了关系。甚至在微信朋友圈里,都没有了点赞的勇气。不是不关心,而是不知道以何种身份去关心。不是不在意,而是不知道以什么理由去叨扰。说到底,是当谁都不再主动的话,这辈子,就可能真的慢慢没了交集。人活一世,看淡人来人往,接纳人情冷暖,这样子会好过许多。有次家里出了点事,父亲急得焦头烂额。当时我问他:“为什么不找李叔帮忙?你们关系那么亲厚。”父亲却一个劲地摆手:“他在外地打拼,养家糊口也不容易。帮了,我心里有愧。不帮,我心里有怨。自己难点无所谓,咬咬牙,也就熬过去了。”我以前一直觉得朋友间仗义相助是件天经地义的事情,那次之后,突然意识到:大人都习惯分享快乐,痛苦却选择独自下咽,不是喜欢一个人承受所有,而是年纪越大,越明白,人和人相处,根本没有什么理所应当,只怪自己太想当然。其实,再深的感情,也会有所顾忌;再好的关系,也经不起试探。这世间,有两种人往往容易受伤,一种是太念旧的人,一种是重感情的人。太念旧的人,走不出过往的伤害。重感情的人,失望于恋人没能兑现诺言,失望于以真心相换的朋友渐渐失去联系……可生命来来往往,有时正是我们的念念不忘,和耿耿于怀,才给了对方一次次伤害我们的机会。说到底:人跟人之间,能凑,就凑一块儿,不能凑,也别再勉强。有些人闯进你的生命里,并不代表地久天长。别再执迷不悟,别把事事追问。有幸走一程,那就真心交付。不得已分开,也祝各自安好。人与人相处,最舒服的状态莫过于这般:你若还在,我便奉陪到底,你若要走,我亦绝不强留。毕竟人生海海,岁月匆匆,错过是人间常态,而我们能做的便是,不辜负相遇,也别看轻自己。成年人的世界,总得学会一个人走。做好自己,亲疏随缘。就像屠呦呦所言:别去追一匹马,用追马的时间种草,待到春暖花开时,就会有一批骏马任你挑选!世界很大,缘分很奇妙,相遇了便真诚对待,能相伴更值得珍惜。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 夜听语音:清姝BGM:《夜晚的海滨小镇》、《阳光甚好,微风不燥》
我的一位同学是读卫校的,毕业后工作一年可以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取得护士执业证。这个考试并没有十分难,把资料都背熟,再加上临床实践的知识,只要好好看书,大概率是能考过的。然而她几乎不看书,一连考了两年都没过,和她一起进医院的同事大多都分了不错的科室,能独当一面了。她还跟在带教老师的后面,待遇薪资只能和试用期一样。后来她离开了原来的公立医院,回了老家,在私人医院上班。没想到的是,一年后领导告诉她,没有执业护士证,就要把她辞退。一位好友的姐姐,高考填志愿的时候,因为听信“过来人”的经验,选错了专业。她原本想学法律专业,头脑一热填成了工商管理。在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她把自己关在屋里懊恼了好久。后来,进退两难的她,做了个决定,攻读双学位。她的第一专业是工商管理,只有大一成绩合格了,才能在大二学习第二专业法学。而且学校有规定,一旦第一专业的成绩不合格,就会取消修双学位的资格。所以她一直不敢松懈,一整个大学,都几乎没参加过娱乐活动,只专心学习。到了大四,工商管理专业学校要求去公司上班实践;而法学专业要考司法考试。她只能一边上班,一边备考,考完了还要准备论文答辩。所幸双倍的努力也换来了双倍的收获,她咬牙坚持修的双学位,都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毕业以后,她得偿所愿,进了一家律师事务所实习。如果当初,这位姐姐陷在了“这个专业我不喜欢,我不想学”的漩涡里,那她很有可能会自暴自弃,浪费四年的大学时光。而当她决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的时候,她就已经找到了新的出路。人生难免走错几步踩到坑,而一个人踩坑之后是抱怨还是振作,就决定了这个人能走多远。若是只顾抱怨,便容易执着于错误,停留在摔倒的坑里看不到出路;如果愿意振作,学会着眼于改变,总能找到新的办法继续向前。成功无非就是,想的办法比别人多一点,能应对的问题多一点。她只能重新抱起落灰的书本,打起十二分精神等待来年的考试。终于拿到执业护士证之后,她感慨:“原以为换个小医院就能躲过去,如果早知道都要考,我就早点考过了。还能待在原来的医院,享受更好的待遇。”是啊,原以为能躲过去,实际上根本躲不过去。人生不只是一条漫长的单行道,它也是十字路口,还有环行路口。走过的地方,还有可能再路过,让你跌倒的坑,始终都在那里。这次选择逃避,等你下次路过,难免还是会跌倒。相信我们大多数人都踩过坑,踩坑之后一般有两种选择:一是逃避,二是面对。我们总以为逃避很简单,不过就是听之任之。殊不知,每一次逃避都是在给未来埋下隐患。亡羊补牢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一个农夫发现羊圈破了一个洞,但是没有理它。第二天他就发现少了一只羊,这时候他才醒悟,赶忙去补羊圈。有时候我们选择逃避,却低估了逃避的后果。作为农夫,最心痛的事情就是丢了羊。倘若我们和他一样,选择不去理会发现的问题,会不会哪一天也丢失自己最重要的“羊”?因为逃避,只是代表看不见,而不是不存在。习惯了逃避带来的短暂安逸,看不见人生中的路早已满目疮痍。人生的每一条路都是自己选的,我们最终通往哪里还未可知,但走好每一步都至关紧要。古人云:“小病不医成大患”。我亦觉得“小坑不填变鸿沟”。当我们逃避一件事情的时候,也就失去了对这件事的掌控力。当你什么都不去做,最后,你会什么都做不了。因为逃避多了,战胜困境的意志力就弱了。而面对,也许一开始会很艰难。从反思不足,到想办法去填补,在这个过程中,许多问题会逐步显现。没解决的问题,始终都是问题。只有找到了这次踩坑的原因,下次才能更好规避。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不是踩了坑就会长智慧,而是踩坑之后勇敢面对,在填坑的过程中,激发自己的潜能。有时候,不是跌进的坑有多么深才跳不出来,而是没想办法跳出来就放弃了,才觉得这个坑很深。其实,没有过不去的坑,只有跳不出的人。所有的经历,都是在铸就一个更好的自己。跳不过去的坑,就填了它吧,那些填过的坑,都会成为全新的路。文章来源:猫姐能量圈语音:阿心BGM:《月色真美》——伊贺拓郎
生活中有一类朋友,问什么都说还好,不怎么提要求,也不主动做决定。 他们总是很好说话,脸上总是挂着和气的笑。但在遭受指责的时候,他们会陷入极度自责、不安、崩溃的情绪中。为了避免负面情绪,他们开始避免冲突和批评。而这样的行为指向了一种状态叫回避型人格。 在普通的人际交往中,他们很正常,领导长辈都觉得他是谦让的、懂事的、友善的。但他们其实都有隐秘脆弱的一面。个中辛酸只有自己知道。 怕遭到评价,不愿意让别人看自己的生活,微博上不行,朋友圈也不行,况且点开朋友圈也不知道要说什么。看着别人生活的分享打发自己每一个孤独的夜晚。被人@评论或者夸赞时,其实并不想接话。尽量减少自己的存在感,用回避型社交来应对自己面对的事情。 能捕捉到别人态度中的微妙变化,很怕让别人失望。比如打车时司机先到了,让司机等心里非常愧疚;小组合作时同伴先做好了,看着自己还未完成的部分,焦虑感不断上升。 害怕被嘲笑或拒绝,不愿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小时候看到想要的东西,支支吾吾不吭声。只能远远地望着自己想要的玩具,回头对着询问自己的大人笑笑违着心说“走吧,我什么也不需要。”长大了有机会总会让别人先选,最后留给自己的并不好,难过却又觉得理所应当。 小时候和大人买东西,不敢挑贵的;长大了自己买了贵的东西,也不太好意思给人说,支支吾吾,搪塞过去。 在职场上、感情里,他们都不太会表达自己的苦衷,真的到了无法调节的时候,总是想着 离职或是分手一切就会变好了。 职场上别人有意无意踩他一脚,也不傻,也知道也厌恶,可最后还是随他去,选择把委屈和反抗全部咽在肚子里。 对批评和指责非常警惕,常常会把中立的评价理解为负面的,情绪甚至会变得激动  遇到困难他们很少开口求助,因为困难而麻烦别人可比解决困难麻烦多了。 面对喜欢的人,对方靠近一点就会跑掉。在生活里有时会觉得一些同事/朋友很可爱,但觉得归觉得,也并不想跟对方交朋友。 被问问题,慌。被问自己不熟悉的问题,更慌。最后解答不只能说不知道的时候,超级慌。平常喜欢自己一个人独处,特别享受不主动找别人,别人也不主动找你的状态。 小时候喜欢的东西得不到,被大人冠上懂事、独立的标签,觉得向人“要”是不好的,争抢、索取都是坏品质。就这样长期潜移默化,不该要就成了自己处事的准则,自己也认为大家都应该遵循这个准则,我不找你麻烦,你也别找我。 他们比一般人能忍,实在忍不住了,会在别的小事上爆发,随后遭到指责,于是今后变得更能忍了。 很多时候,他们嘴上不说,其实心里非常反感自大的家伙 表达愤怒主要靠行为不靠沟通,能动手就不动口。 看电影动漫,对温柔、细腻、大度、善良的主人公代入感极强,觉得这才应该是主流性格,后来发现不是。 道理都懂,也会认真反省自己,但是到头来还是没什么变化。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自己呢?或许是对合群的渴望,对被认同的渴望,太把别人当回事了,太不把自己当回事了。没有把内心感受表达出来,愤怒不满委屈和难过都没能发泄,最后却只把迁就和妥协带进了日常里。“人不该过度自省,会使他变得软弱”当发现过分体谅不是主流,那就收起一些体谅,你要知道,对世界的善意,是可以因人而异的。难过的时候,就把自己当成别人吧。 生活明朗,但也有灰暗的瞬间,万物可爱,但也不乏锋利的侧面。喜怒哀乐皆是生活,愿大家都能开心做自己,愿你的善良能带点锋芒。我们下期见,晚安~文章来源:有趣青年语音:雅妮BGM:《7月29日,晚间七点的轮渡与日落》、《桂花巷外道别》、《他的团圆》
上周,部门领导把一项很重要的报表分析任务交给我和同事,让我们互相配合,三天内务必完成。 接收任务回到办公室后,同事就忍不住大肆抱怨:“这么多的数据,三天时间根本不可能做完,领导做这种安排,分明是在故意为难我们。” 要对接十几个单位,还要收集汇总数据,做分析,写总结,这工作量对我们来说确实很大,对于同事当下所做出的反应,我也能理解,但与她不同的是,我并不打算打退堂鼓。听着她的抱怨声,我回到自己的办公桌前,开始迅速整理思路,再结合实际情况,整理出任务框架,并根据两个人的工作职责做好相应分工。 同事擅长沟通,就由她来联系其他单位提供我们所需要的数据材料;我擅长整理,数据收集好之后,就由我来做分析和总结汇报。 三天的时间很快就到了,好在,我们终于如期完成了任务,还得到了领导的高度肯定。同事后来感慨地说,连她自己都有点不敢相信,难度这么大的工作,居然真的就能在短短三天之内把它顺利地完成,太不可思议了。我笑着朝她眨眨眼:“只要相信办法始终比困难多,你就能为自己创造更多奇迹。”生活中,畏难是人的一种本能。但我们要知道的是,困难就像弹簧,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 如果一开始只想着逃避,觉得自己根本就做不到,那步步后退的结果,就是让自己越来越丧失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反,如果能从即刻起就鼓起勇气去面对困难,在和困难的交手中不断修炼自我,提升自我,那困难对我们来说,才会变得越来越小。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登门坎效应”。指的是,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不愿意接受有难度的要求,而是乐于去接受较小的、较易完成的要求,然后等到较小的要求被实现后,往往就会去接受更大的要求。这其实是在告诉我们,挑战困难的过程,就好比登阶梯。只要迈出第一步,后续的潜力自然就会被挖掘、被激发。 所以,很多看起来很难的事,并非我们做不到,而是在一开始时,我们就拒绝打开那道门罢了。两年前,我曾跟我的一位好友相约报名参加法律资格考试。当年是司法考试改革的第一年,听说通过率会很低,加上我的工作也很忙,备考精力有限,没多久就自动选择了弃考。知道我放弃了以后,朋友并没有多说什么。事实上,她那时的处境比我更辛苦,刚休完产假,不仅要应付繁忙的工作,下班还要赶回家照顾孩子,但她却没有把这些当成是一种限制。从备考开始,她就对时间做严格的规划,坚持每天晚上哄孩子入睡后看书学习,第二天再早起背书、做题。整整一年的时间,她拒绝了所有的娱乐活动,就连上下班路上都会利用时间听音频课件。 一年后,朋友顺利通过考试,取得资格证书,后来跳槽进入一家律师事务所实习工作,如今已圆了自己当律师的梦想。 对于朋友的毅力,我既佩服又惭愧,向她讨要学习心得,她给的答案是:“心得谈不上,我这条路会很难走,但我想给自己机会去尝试。尽力之后,就算失败了,我也不会有遗憾。” 不得不说,我和朋友之间最大的差距,在于面对困难的心态。她能取得成功,源于她够勇敢,没有因为害怕结果不如意,就放弃去努力。受朋友的启示和鼓舞,在后来的工作生活中,我也再没有轻易向困难低过头。我开始明白:做任何事都会有困难,但只要你敢于迎难而上,所有的困难就都会被迎刃而解。看过一则故事:几位航海系学生在一艘航行远洋的货船上实习时,遇到了台风天气。巨浪滔天,拍打得货船摇摆不定,学生们没见过这样的场面,十分害怕。 这时,老船长却显得十分淡定。他告诉学生们:“航行出海,遇到台风天气是再平常不过的事。这时,要第一时间关紧门窗,然后调整强有力的速度迎向台风,这样才有机会脱离台风的威胁。” 有学生不解地问:“难道不能掉头,或是想办法绕过它吗?” 老船长听完,笑了笑,接着说:“你想掉头,但是船行的速度不可能快过台风;你转弯绕开它,去船的侧面迎向了台风,巨浪一卷,船也就翻了。” 人生有时也像一艘船,当困难袭来,就犹如航行中的船只遇见了台风,光想着躲,是没有用的,因为不仅躲不过,还有可能酿成更严重的后果。唯一有效的方式,就是全力以赴直面它,迎难而上打败它。 说到底,成长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一个不断解决难题的过程。不管我们愿不愿意面对,有些处境都是必须去磨练,去经历的。很多事情,看起来很难,但在每一次与它较量的过程中,你都会发现更强大的自己。而每战胜一场困难,你所收获的,也将是更多的成就感和价值感。正如马克吐温的名言所说:强者,藐视困难,弱者,仰视困难。 与其知难而退,不如迎难而上。做一个不怕难的人,就没有什么困难能将你难倒。文章来源:念念沐心语音:清殊BGM:《River Flows In You》《夜晚的海滨小镇》《花火が瞬く夜に》
当听说某名校毕业生去送外卖、做网红时,有人惊讶,有人替他们不值,还有人觉得他们浪费教育资源,不然这也不至于成为“新闻”,甚至一度被刷屏。在很多人眼中,名校毕业的社会“精英”们应当从事一份光鲜,至少体面的工作。就职于某大型国企或知名公司,出入高端写字楼,端着咖啡,拿着不菲的薪水;再或成为国家行政单位中的一员,可以预见一个“安稳”的未来……青年人进入社会后,会被周遭的人像投资项目般被审视,用“估值”被定义,而职业则成为对一个人进行“估值”的重要依据,也通常被看作了解一个人的最直接方式。就像印在名片上的,除了姓名、联系方式,便是职业,而非你的兴趣、喜好或人品如何。因为职业中已包含很多隐形信息,比如薪酬、社会地位,这些才是社会最想了解的,甚至一个人的能力界限、发展前景也就此被“一锤定音”。这也就不奇怪,为何很多人把职业看得很重,甚至从孩子幼儿园时期就开始准备竞争,希望下一代能在各个学段脱颖而出,冲出重围,冲进名校,选择一个就业前景好的专业,最终的目标是选择一份好工作,成为“人上人”。2019年一篇名为《一个北大毕业生决定去送外卖》的热文,里面的主人公张根,没按照这种既定路线走下去——因为还有很多想不清楚的问题,他跳出写字楼的格子间,一来二去,骑上小电驴去送了外卖,像是一个被困在悬梯上的人,干脆手一松,脚一蹬,跳了下去。换个职业,换种活法,选择去送外卖那又如何?如果说文中的张根有些“虚幻”,那么毕业于清华大学“姚班”(清华学堂计算机科学实验班)的张昆玮则很“真实”。他在谷歌工作两年后,选择回家乡山西省晋中学院做一名青年教师,月薪3000多元。后来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解释,“我不愿意像成功学说的一样,为了成功舍弃一切,我想在工作之中融入爱好,想在工作之外有自己的生活。”这是个人选择,从中也可以隐约感受到这一代的群体焦虑,以及他们对职业、人生意义的再思考。比如去做网红的名校毕业生李雪琴,她有段话让人印象深刻。有人说,“北大毕业当网红,你就这么想红?”“是啊,怎样?”比起当个光鲜亮丽的白领,李雪琴说:“我更想做让人快乐的事。”这话,听起来很“飒”。当名校毕业生最终没能按照世俗的想象成为体面的白领,当事实的运转最终与社会的偏见背道而驰时,还是有人会质疑、批判他们的选择,但我们或许应当为他们去尝试、去探索的无所畏惧点赞。正是他们的勇敢和突破,创造了当下更为多元、包容的社会环境。职业的本质是劳动,本就不分高低贵贱,无须被学历所束缚,也不应被世俗的偏见定义,它其实是对自己、他人和社会最为务实的探索实践。白领、蓝领或没有“领”的劳动者都值得尊重。可能有人会讲,“送外卖?当网红?那受这么多年的教育做什么?这么努力干嘛?”这并不矛盾。教育的意义是在这个过程中,让你认识自己,认识周遭的世界。努力的目的是在于有更多的选择,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尝试自己想尝试的,而非一定要选择别人定义的“最好”的那份工作或职业。今年被称为“最难就业季”,眼下有不少大学生或其他年轻人正在求职路上或不同职业的岔路口徘徊。有人会问,拿到的offer并没有预期的好,要不要去?其实每个人内心都早有自己的答案。只希望在选择的时候,你我都能遵从自己的内心,尊重每个职业,不要轻易被世俗的偏见或眼光所裹挟,也不要给人生下什么定义。对于世俗的偏见或看法,你把它扣紧脑袋,它便是金箍;扔到一边,它也就是个无关紧要的钢圈。不如洒脱些,静下心来看看自己究竟想要追求什么。对于职业,究竟适不适合或喜不喜欢,道听途说不如躬身一试,不要怕试错,有句话说,人生不多走几道弯路,哪来那么多风景?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语音:清姝BGM:《秋的思念》、《烟火》、《相爱时间》
《夺冠》上映,全网刷屏。周末票房1.6亿元,终结了《八佰》长达五周的票房冠军之路。被形容为:这才是顶流女团!我很喜欢电影里夺冠瞬间的欢呼声,落泪的又岂止是影中人,还有被燃翻了的我。 从春节到国庆,多次改档;从《中国女排》到《夺冠》,片名变换。我们确实等很久了。 迎来的是一部群像,一群人浑身伤痕又豪情万丈。 少年看了,寻找到了萌芽的激情。 中年看了,返回往日的记忆。 老年看了,重温流金岁月。 其实关于女排精神又何止这些? 背后不为人知的10个扎心秘密,更值得我们深思!⒈每个横空出世的奇迹,都是自己在奋力争跳 1979年,中国女排在竹棚馆中训练,条件极其简陋。 饰演教练的吴刚,听到美国队正用先进的计算机协助训练后,只做了一件事。 把拦网提高15厘米,让姑娘们训练再拼一点、再狠一些。环境不足,则勤奋来补。 不怕短暂的落后,怕的是,能力尚且不够,还不补救。 毛姆有句话赢得许多人共鸣说:“在这个并非尽善尽美的世界上,勤奋会得到补偿,而游手好闲则要受到惩罚。” 的确如此,那些逼自己一把的人,往往得到了好运气眷顾。 谁让时间不问前程,只问你是否具有上进心呢?⒉人生牛逼,全凭苦逼 女排姑娘手上扎了木刺,身上都是伤,“脖子以下没一块骨头是好的”,除夕夜依旧在训练。 老女排队员陈招娣在比赛中拦网,不幸骨裂,仍然打着绷带、单臂出战,拼完比赛。50岁的郎平,有的却是60岁的心脏,70岁的关节,满身的伤病。 黑夜爬行从来不足为外人道,才是这些人成功的理由。 成年人的世界有时候就是这么残忍和无情,它不计眼泪与苦处,只记荣誉和成绩。 于是乎,在孤独中坚持,在煎熬中努力,默默无言地对抗着昨日的自己。 因为他们知道: 金光闪闪的牛逼,从来都是用不那么体面的苦逼去换的。 ⒊世上所有的逆袭,闻起来都是拼命的味道 日本女排曾经是排球界的王者。 有人说,日本队是打不死的。 但他们没想到,中国女排,是不要命的。 “打不死”的日本队最终败给了“不要命”的中国队。这个世界上,有人一出生就在罗马;有人终其一生,都在赶往罗马的路上。 就怕,比你厉害的,还比你更勤奋。 只有那些对自己极致要求的人,才能一路打怪升级。 因为,对自己狠,是一个人高级的品质。  ⒋强者制造时机,弱者坐失良机 2016年里约奥运会,郎平率领的新女排对阵当时世界第一的巴西队,东道主巴西队在第一局25-15速胜。 第二局开始,扭转战局的第一个契机就是: 郎平的技术人员通过计算机的现场数据分析,找出对手破绽,针对性布置设计战术,并最终实现逆转取胜。战场往往如此,强者造时机,弱者失良机,没有时机成为了弱者最好的辩词。 常言道,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于是真正的高手从不侥幸,总在厚积薄发。 要知道,闪电决不会在同一地方落两次,人决不会在同一条河流走两次。  ⒌奋斗,是最高层次的社交 18岁的郎平被特招进了国家队后,才发现自己是多么平凡,甚至不堪。 她的负重成绩达不到队里要求的一半。 别说打比赛,她连摸球都没资格。 当她实力渐渐成熟,羽翼更加丰满了,队友们团结到了她身边。职场也好、聚会也好、相亲也好,大家一旦被拉着同坐一块,证明你们的地位相差无几。 奋斗的意义就是,用自己的努力,一点点打破人生壁垒、融入更好的圈子。 成年人的世界里,要么出众,要么出局。 只要你厉害了,就有一群厉害的人围着你转。  ⒍真正厉害的人,早已戒掉玻璃心 2015年世界杯比赛时,曾春蕾是队长;2016年,她却因伤落选奥运。 “那是一种打碎骨头的疼。” 电影里,曾春蕾哭着问郎平,自己为什么去不了里约? 郎平只是无比黯然地说着对不起。说是对不起,更多是勉励。 随着伤病的恢复,没有参加奥运的曾春蕾也照样乐观地参加训练和比赛。 董明珠有句话很深刻:“职场上,最降低工作效率的事,不是刷淘宝、也不是聊微信,而是玻璃心。” 这个世界,谁不是一边受委屈,一遍熬过去。 真正的强者,哪怕流泪,也要奔跑,他们从不在意意外和失败。 所以嘛,人要皮实。  ⒎背着包袱赶路很累,放下包袱行走很快 八十年代的方式方法不再适合新时代的女排了,那些传统思想已是沉重的负担。 在郎平的带队下,女排紧跟国际潮流,追求新技术,应对新变化,不至于落后强敌。我们人生中八九十的不幸,皆由不甘心造成。 放弃,有时候正是及时止损。 这世上,人要有所得,必得有所失。 失去的是不该有的包袱,何乐而不为?  ⒏输得起,往往比赢得下更重要 记者提问,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这么看重一场排球比赛的输赢呢? 郎平深情地感慨:“我们的内心还不够强大,等有一天心强了,我们就不会把赢,作为比赛唯一的价值。”比赛如是,人生亦如是。 活着的价值也不在于多么成功和厉害。 就像刘震云在书中写道:“生活本没有输赢,但如果你一旦有了胜负心,那就便是输家。” 赢未必可喜,输未必可悲,胜负并非一切。 跌倒了站起来的姿态才决定了人生的高度。  ⒐真心对真心,英雄惜英雄 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中国队3-1战胜塞尔维亚队夺冠。 颁奖仪式上,郎平打电话给陈忠和——这位女排前任主教练。两人谁也没有说话,只有国歌奏响之声。 在这无言里,有女排姑娘们多年携手奋战的姐妹情,也有郎平与陈忠和的默默知音的战友情。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朋友易得,真心难觅。 最好的友情,不过是灵魂深处的懂得和相惜。 就好像,昨天才刚刚一起喝过茶。  ⒑生活不是战场,幸福只过给自己 郎平跟新女排队员们发自肺腑地讲,排球不是你们的唯一,比赛的胜负不是唯一,要享受排球运动,更要做你自己……在一阵温暖如风的教诲后,她抛出了最直接的方法—— “去谈恋爱吧。” 生活,过的是自己丰富多彩,有晴有阴的日子。 酸甜苦辣,口味适合自己就好; 春夏秋冬,气候适合自己就好。 岁月的朴实即在于,没必要活成所有人喜欢的样子,也永远活不成所有人喜欢的样子。 那就随性、随心,怎么舒服怎么来。  ⒒ 女排精神并非赢得冠军,而是说,用更多努力去追赶更强对手。 而是说,排球是一项永远向上看的运动。 往高处跳,你才能摘取最甜美的果实。人生呢,也是一段永远往前看的经历。 我们不是因为看到好的结果才去努力,而是足够努力了,才有资格得到好的结果。 面对强敌,不必急功近利,慢慢地实现反超; 面对过去,坦然处之,不被羁绊; 面对生活,活得淋漓尽致。 最后,夺冠,永远是夺自己的冠。 这是一种自信和优秀。 岁月逝去,热血依旧发烫。 那时的你,终遇见更好的自己。文章来源:水木君语音:小转铃BGM:纯音乐-幽静的吉他弹奏曲风动草-游学志
继“拍一拍”之后,微信又悄悄上线了一个很暖心的功能——“搜一搜”。 操作同样也不难。 聊天过程中,只要出现不理解的名词,长按聊天气泡选中文字,选择“搜一搜”,想要的信息立即秒速抵达。正所谓聊天不暂停,对话才不会冷场。更绝的是,“搜一搜”还自带社交助攻功能。 比如,朋友跟你聊最近的电影,刚好这阵子你比较忙,不知道影院正上映什么影片。没关系,只要在聊天框中打出“电影”,“搜一搜”会立即将近期热门电影传送过来;原本就此打住的对话,又可以接下去了。再比如,女朋友想跟你去某个地方旅行,可是你对这地儿并不了解。点开“搜一搜”,景点攻略立马全部掌握,女朋友眼中的你从此靠谱又贴心。“搜一搜”就像聊天过程中的一位小助理,遇到不懂的,搜一搜就明白了。 以前,遇到不懂的名词,要去网页搜索然后返回聊天;有时候让人等得太久,切换回来朋友可能已经忙别的事情了。现在只要动动指尖,就能get朋友的意思,沟通没有障碍,聊天也能继续下去。有人说,自从有了“搜一搜”,大大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那些被时间、空间、年龄拉远的情感距离,被“搜一搜”慢慢消解。 正如有一种亲密联系,叫我说的你都懂;有一种热络情谊,叫你深得我意。01 那个想要了解你的人快到中秋了,上网的时候看到这样一个话题:你有多久没跟父母聊天了。 底下留言过万,网友纷纷诉说跟父母之间存在的代沟。 有人吐槽跟妈妈的聊天:你说比心,妈妈以为你要笔芯;你说又要吃土了,妈妈说有饭不吃,为啥要吃土? 原本热情的聊天,最后总是以尴尬收场。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们跟父母开始变得无话可说。上次回老家跟奶奶聊天,奶奶问我:“孙女啊,你上班那么忙,都吃什么饭啊?” 我说,“奶奶,我们都点外卖。” 奶奶接着说,“在外面卖什么好吃的?” 我说:“奶奶,不是在外面卖,是点外卖,跟您说了您也不知道。” 就是无意中的一句话,没想到奶奶上了心。 后来,妈妈给我打电话说,奶奶为了知道“外卖”什么意思,把那本老版字典翻了底儿朝天,也没有找到答案。 那一瞬间,心里特别内疚。 亲人想要的不过是想跟你说说话,却因不懂你在说什么而遭到嫌弃。其实,说什么不重要,跟你说才重要。还有一件小事,让我很不是滋味。 妈妈跟我聊天的时候,都会变得小心翼翼,甚至还蹩脚地使用一些最近流行的词汇。 原来那么泼辣、有主见的妈妈,有一天开始变得顺从、讨好,只为了努力跟上女儿的脚步。 我们总是热衷于追逐最流行的事物,面目模糊地奔走在生活之间,却忘了离我们最重要的人近一点,没有耐心等一等最爱我们的人。还记得吗?小时候,他们对我们的愚蠢问题都是有问必答;长大后,我们对他们的不解困惑却经常爱搭不理。尽管他们想尽各种办法追赶,但最后还是无能为力。随着我们一天天长大,身影也越来越远,他们被甩在身后。或许,我们总任性地以为来日方长,他们会一直等在原地;却忘了时间不等人,转身即天涯。如果相聚的时间太短,做不到时刻相伴,那就让每次聊天的温度热络一些,心的距离再近一点; 千万别冷落了,那些用笨拙的方式去了解你的人; 千万别伤害了真正爱你的人,那才是留下了遗憾,落下了伤心。02 那个主动联系你的人《琅琊榜》里有一句台词非常经典:“世间有多少好朋友,年龄相仿,志趣相投,原本可以一辈子莫逆相交,可谁会料到旦夕惊变,从此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天涯路远。”不是天涯路远,而是缺少经营;不是各自远离,而是没人主动。我有一个相处十年的朋友,这么多年,无论我们相距多远,感情始终没有变淡。 很多人问我相处的秘诀,我的答案很简单。三个字,常联系。最近,她换工作到别的城市,不能经常见面了,我俩每隔几天就会在聊天软件上聊几句。 我跟她说有个新出的化妆品特别好用,问她用过没有,觉得怎么样。 她说没听过,然后谈话就到这里,没再继续聊了。 没想到过了几天,我居然收到了匿名的快递,打开一看,就是那款化妆品。 原来我说完那款化妆品之后,她“搜一搜”了这个牌子,发现确实好用,值得入手。 于是立马下单,给我也网购了一份。 真正在乎你的人,会注意你每一个小变化,这样,产生的每段距离,都会及时被追赶与消解。 所以这么多年,尽管相处再久、相隔再远,我和她的感情不仅没有变淡,反而历久弥新。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实是相互的。我们的一生,可能经历很多告别,但对那些深深牵绊的人,你若主动多关心他几回,他再多还你几分,这段关系或许就不会轻易走散了。有这样一段话: “人到了一定年纪,就不再那么喜欢呼朋唤友了, 更愿意重视那些主动联系自己的人,愿意陪伴那些心里真正有自己的人。” 关系再好,也要主动经常联系。 别让曾经的好友,随着时间的流逝,从你的世界消失; 别让原本想要靠近的两颗心,就此远离。03 那个努力靠近你的人听过一种最卑微的感情: “如果我们之间有一千步的距离,你只要迈出一步,我就会朝你的方向走其余的九百九十九步。” 想起朋友思思的爱情故事。 思思曾经喜欢她们公司的一位同事,为了制造偶遇,她在研究了那个男生的出行路线之后,每天都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跟他相遇; 男生说喜欢甜品,思思就去网上搜索了做法,自学了烘培,每周都会带丰盛的甜品到公司送给男生; 每当男生遇到不想做的工作的时候,思思都一口答应帮他搞定。 有一次,帮他写个PPT,思思熬到整个晚上都没睡觉。 而这样的付出,换来的仅仅是男生轻描淡写的一句“谢谢你啊,思思。”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思思热烈的好感,惟有男生视而不见。平日里,思思对男生的喜好了如指掌,而男生却对思思一无所知。有时候微信上聊天,思思抛出个新鲜话题,男生随口说出“不知道”就结束了对话。他不是不知道,而是不想了解你;他回避接近你,就是不想你靠近。有一次,思思主动约男生去看他最想看的画展,对方答应了。 可好巧不巧,当天下了很大的雨,思思站在画展门口一直等到关门,男生也没有过来。 第二天才知道,男生那天在家里睡过头了,发信息没人回,电话也没人接。 经过这件事,思思终于明白: 不是所有的“喜欢你”,都会换来一句“我也是”。不喜欢你的人,才会拒人于千里之外,才会每次让你的希望都落空。 而真正爱你的人,怎么舍得让你千山万水地跋涉去爱,他们会奋不顾身地跑着去拥抱你。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爱你的人,只要你迈出一步,他余下的九百九十九步都是迈向你。 珍惜身边那个努力靠近你的人吧,放开那个想要将你推得很远的人。04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实是很脆弱的,有时候一个词就会产生距离,一句话就会落下隔阂,一个动作就会划下界限。但在爱你的人眼里,比起那些深浅的疏离 ,他们更怕失去你。那些所有的牵绊背后,都是因为在乎。所以,珍惜想要了解你的人,若不是关心,你的近况他根本不想知道;珍惜主动联系你的人,若不是在乎,谁也不会把时间浪费在无关的人身上;珍惜努力靠近你的人,并不是别有用心,而是想余生都想跟你在一起。一辈子太短,我们应该学会跟爱自己的人相濡以沫,跟不喜欢自己的人挥手道别。那些世间最炽烈的感情,都抵不过那些到最后留在身边的,温柔舒服的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实是很脆弱的,有时候一个词就会产生距离,一句话就会落下隔阂,一个动作就会划下界限。但在爱你的人眼里,比起那些深浅的疏离 ,他们更怕失去你。那些所有的牵绊背后,都是因为在乎。所以,珍惜想要了解你的人,若不是关心,你的近况他根本不想知道;珍惜主动联系你的人,若不是在乎,谁也不会把时间浪费在无关的人身上;珍惜努力靠近你的人,并不是别有用心,而是想余生都想跟你在一起。一辈子太短,我们应该学会跟爱自己的人相濡以沫,跟不喜欢自己的人挥手道别。那些世间最炽烈的感情,都抵不过那些到最后留在身边的,温柔舒服的人。余生,愿你亲朋三五,谈笑风生,其乐融融;余生,愿你知己二三, 相视而笑,红尘作伴;余生,愿你得一挚爱,一屋二人,三餐四季。珍惜身边的那些人吧,秋风凉凉,但节日到了,温暖的故事持续在发生。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 十点读书语音:清姝BGM:《Journey》、《The Promise》、《Windy Hill》
自律者,有三戒

自律者,有三戒

2020-10-0207:51

每个人都想成为更好的自己,却不是人人都能下决心做到。 实现自律的前提,首先是自制。 要想有所得,就要有所戒。01戒懒得勤 这里的懒,并非指什么事都不做。恰恰相反,很多“懒”都藏在“忙”的表象之下。一边看起来忙得不可开交,一边又总是一事无成的人,并不少见。 道理也很简单,但凡有点上进心,谁都不会愿意承认自己懒,但这种惰性,却会以种种方式表现在他们的行动中。 如做事爱拖延,容易半途而废,又或是爱标榜佛系,凡事总想着差不多就好等等,这些,本质上都是一种逃避行为,是下意识中在偷懒,不想面对困难。 而当一个人真正渴望改变,就不会给自己找借口。他们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更知道该如何从根源上先做到自我警惕,杜绝侥幸心理。 陶渊明有句名言: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大意是,勤奋的人就像春天刚发芽的幼苗,平时看起来没有变化,但其实每天都在成长;而懒惰怠慢者,就像是磨刀的石头,虽然看不出损耗,实则每天都在亏损变薄。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是这样拉开的。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等有一天,所有偷过的懒,都会变成更大的难题,让你在日渐消沉中丧失掉对未来的斗志和信心。 人生没有捷径,要想有所作为,拼的无非就是勤奋二字。别让你的努力只是三分钟热度,更不要让它成为一种自我感动,而是要说到做到,言行一致。 一勤天下无难事。以勤治惰,你就一定能在日日精进中变得更优秀。02戒骄得稳 一位写作培训老师,曾从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中总结出一个规律:越是有写作才华的人,越容易半途而废,反倒那些原本看起来天分一般的学生,却能在写作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 分析原因,就不难发现,前者往往都是输在了骄傲自满上。因为天分或许可以决定一个人成长的起点,但最后决定成长上限的却是态度。 人在什么时候觉得自己最厉害? 其实就是在他们刚学了一点本领,取得了一点小成绩之时。这种时候,如果定力不足,就很容易开始沾沾自喜,觉得自己真的已经足够优秀了。殊不知,无论做什么,最忌讳的,就是太骄傲。 满招损,骄必败。人一旦开始自视过高,就会陷入盲目自信的认知中,变得夜郎自大,固步自封。真正的自信,只能来自于对自我的正视。只有认得清自己的长处,也意识得到自己的不足,随时保持开放谦逊的心态,才能实现新的突破,从而拥有一个不断向上的人生。 作家纳博科夫说过样一句话:我知道自己并非什么都通晓,故我应该谦虚。这一点足以令我感到自豪。事实证明,越是有实力的人,越谦逊。他们见过更宽阔的天地,领略过更广博的学识,内心沉稳而富足,对自己的人生也有笃定的目标和方向,自然不需要再去刻意张扬什么。 要记得,生活处处皆赛场,学习任何一项知识或技能,都如同参加一场比赛,跑赢开头不算本事,能跑到最后的,才算真功夫。 戒掉骄傲,让自己稳步向前。你有多优秀,总有一天,时间会给你答案。03戒躁得缓 很多人应该都有过类似的经历:想做一件事,也下定决心立了flag,可到头来,却总会因为各种原因而不了了之。 认识一位朋友,今年夏天立志要减肥,而且开始的时候也都表现得很有干劲,买了跑步装备,办了健身卡,还认真学了做减脂餐。但只坚持了不到一个月,她就耐不住性子了,天天抱怨体重减得太慢。 前不久,越减越泄气的她,又放开了肚子吃大餐,结果只用了几天的时间,就被打回了原形。 在她看来,美食是减肥路上最大的拦路虎。其实不是,她最大的阻碍,是自己的浮躁情绪。 胖不是一天吃出来的,瘦也不是一天就能减下去的,总想着速成,减肥就注定只能是以失败告终。把这个道理放在生活中的其它方面也一样。小到减肥和美容,大到求职与求学,所有能让自己变好的选择,都充满了考验,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成。 可以说,实现自律的过程,其实就是抵制欲望的过程。在这其中,总会出现各种诱惑,使你意志力发生动摇,让你无法再迈出坚定的脚步。而决定你能不能继续坚持的关键,就在于,你能不能让自己的心变缓变静下来。 躁则失度,急则败功。 情绪焦躁了,人就会被带着走,一点小挫折都有可能让你对自己产生怀疑,更无从谈抵御考验。 有些人之所以能做到自律自制,必然是源自于他们有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遇到困难时,他们也会有受挫感,但更有忍耐力,懂得及时放平心态,不急不躁。请相信,等待是辛苦的,却是值得的。因为只有经历过艰辛的付出,我们才能体会到真正的满足,也才能由衷品尝到收获的幸福。学会放下浮躁,好好沉淀自己。属于你的,都在你要去的路上。一起加油。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 念念沐心语音:阿心BGM:《日暮里》
01  时代抛弃你,从不说再见最近有这样一条消息:“一代鞋王”达芙妮宣布彻底退出实体零售!营收大跌,去年日均关店6家!评论区里,不乏许多网友的感慨:“从前一年买好几双,现在几年都没买过了。”“觉得款式越来越不好看,穿上总显得老气。”“忙于扩张,产品的研发创新没跟上。”曾几何时,“达芙妮”还是90一代眼中的“鞋王”。从1995年上市,到2012年发展到所谓的“巅峰时期”。当时的达芙妮,在全国共有6800多家线下门店,可谓是“遍地开花”。也因此,一度被誉为“中国最成功的女鞋品牌之一”。曾经如此辉煌的达芙妮,如今却落魄收场,令人惋惜,也发人深思。如果说疫情的冲击是导火索,那么,缺乏自我革新的能力和勇气,或许才是达芙妮衰落的真正原因。无独有偶。近日,知名火锅品牌“海底捞”发布了中期报告。其中显示,光是2020年上半年,净亏损就达到了9.65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利润骤降甚至超过了200%!火锅界的“网红”海底捞,也一度是行业内的“标杆式”与“领军式”人物。谁曾想到也会有巨额亏损、如此狼狈的一天?有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这几年,海底捞只是一味扩张,却很少革新经营模式;疫情一来,原有的经营模式行不通了,很难不亏损啊。”从达芙妮到海底捞,告诉了我们一条深刻的道理:一家企业,要想成功,就必须有时刻未雨绸缪的精神,和壮士断腕、自我革新的勇气。一个人,要想赢,就必须有不断精进自我的品格,和敢于走在时代前列的魄力。02  不断革新,才是硬道理《周易》有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意思是说:穷途末路之时,必然要懂得变革与创新,这样才能够通达,获得长久的发展。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1987年,一家小公司在深圳成立了,主要业务是用户交换机的销售和代理。可是,公司经营还不到3年,在香港的主公司就收回了代理权。一夜之间,这家小小的互联网公司,走到了破产倒闭的生死关头。痛定思痛之际,公司负责人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拿出3年来的所有利润,全部用作自主开发,打造属于自己的交换机品牌!离开原有的舒适区,去开辟一条全新的道路,无疑需要巨大的勇气与魄力。其中的风险,甚至不亚于一场豪赌。而这家小公司,赌赢了!3年之后,它成功开发出了自己的程控交换机,拥有了独创的核心技术!这场革新,使这家公司走出了困境,迅速实现了扭亏为盈!这家小公司的名字,叫做华为。今天,它已经从当年那个籍籍无名的小公司,变成了全球通讯行业的领导者。而不断创新、勇于变革的精神,也写入了华为的血脉与基因。核心技术的不断创新,才有了从3G到4G,再到如今全球领先的5G技术;人才体制的不断创新,才有了高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和年薪百万的“天才少年”。困境之中,不断变革、勇于创新,更是一个企业得以生生不息、不断发展的不二法门。这个时代日新月异,瞬息万变,唯有一条真理,永恒不变:唯有不断学习,不断革新,才有硬实力。时刻反思自我,永远快人一步,才是硬道理。03  这个世界,正在狠狠惩罚不愿改变的人这个时代,充满着变化,也充满着不确定性,你不努力,就只能被放弃。正如有句话所说:时代抛下你,从来不打一声招呼。疫情期间,有的公司裁员,有的朋友失业,朋友圈一片叫惨声。可是,邻居王姐家的生意,不仅没受太大影响,反而更是风生水起。一问才知道,早在年初,她就开了自家的网店,实体店生意不好,线上照样能做。不止如此,她还开通了直播,自己学着做主播卖货,尝试了不少销售新玩法。王姐对我说:“现在这个社会,变得多快啊,你多学一门本事,就是多一条路;多尝试点新东西,就是多一个宝贵的机会。”的确如此。永远躺在舒适区里睡大觉,那么变化来临的那一天,你哭都来不及。只有努力奔跑,不断丰富自己的技能,提升自己的硬实力,才能在时代的洪流中屹立不倒。04  要想赢,你必须知道的三种思维方式第一,绿灯思维。仔细想想,当周遭的世界发生改变时,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第一种反应,是觉得:“哇,这个新事物真有趣,我能从中学到什么呢?”第二种反应,则是立刻习惯性排斥,习惯性拒绝,不愿接受任何超出预期的变化。这两种看待新事物的思维方式,前者是“绿灯思维”,而后者则是相应的“红灯思维”。所谓绿灯思维,就是一种开放包容的心态,能够接纳新事物,拥抱新变化。现实社会里,总有人沉浸在“岁月静好”的幻想中,永远固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殊不知,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后浪的潮水一波接一波。只有勇敢走出舒适区,才能不被时代抛在身后。所以下次,当你面对新事物、新变化时,请先别急着“给红牌”,而是努力去“亮绿灯”吧。以开放的心态拥抱变化,以变通的智慧从变化中寻找机遇,自有一番新天地。第二,长板思维。有一段时间,很流行一个词,叫木桶效应。它认为,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桶上最短的那块板。与之相反,长板思维则认为,比起缺点,真正让我们脱颖而出的,是长板。现在的社会,分工已经很完善了。我们实在没有必要,把自己打造成面面俱到的螺丝钉。我们需要做的,是让自己成为最不可替代的那一个核心部件。换句话说,就是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内深耕细作,努力提升自己的硬实力,打造自己的不可替代性。“真正优秀的人,都在做那些更少,但是更好的事。他们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和卓越的长板意识,一旦找到高价值区,就咬定青山不放松。”时代在发展,社会如大浪淘沙般不断过滤,最终留下的,一定是那些有硬本领和真底气的人。第三,复利思维。爱因斯坦曾说:“复利是世界上第八大奇迹,它的威力甚至超过了原子弹。”而复利公式本身,其实非常简单:(1+r)^n其中,r代表你在做的事,n代表着时间。拿一道简单的算术题来举个例子吧。0.99^365=0.031.01^365=37.8即便每天只多了一点点,日积月累,最终的成果也会超乎想象。这条公式,放在个人成长上,也完全适用。每天坚持读书半小时,三天没什么变化,三个月没什么变化,但三年后,你会发现出口成章好像也并不是什么难事。每天坚持跑步半小时,三天没什么变化,三个月没什么变化,但三年后,你会发现自己的身体素质超过了大部分同龄人。积跬步以致千里,积怠惰以致深渊。一日一日,坚持去做正确的事,时间就会为你带来奇迹。“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明天的一切都是未知数。你只有不断奔跑,才能留在原地,而不是被时代抛弃。愿你我有终身成长的毅力,自我革新的勇气,和敢为人先的魄力。迎风而上,无畏前行。文章来源:十点读书语音:雅妮BGM:《爱的迫降》、《prelude》、《lonely》
1、前几天,朋友晓莉找我倾诉:她因为不自信,错失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晓莉学习文案有半年了,期间也和不少中小品牌的客户合作过,积累了一些属于自己的案例。前段时间,她的文案课老师把她推荐给了一个知名的品牌商。品牌商主动联系她,想跟她合作一篇文案,给出的价格是她平时合作的文案价格的三倍。因为时间比较紧,并且考虑到自己从没有和知名品牌合作过,她突然很害怕做不好,所以最后还是找了一个理由拒绝了。后来她才知道,她的文案课老师给品牌商推荐了两个同学。因为她主动放弃了,品牌商又去联系了另一个同学。那个同学爽快地接下了这次合作,在此之前,她也没有与知名品牌合作的经验,于是花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材料和撰写文案。最终那篇文案的转化率不错,品牌商很满意,也决定之后跟她长期合作。晓莉有一点后悔,她说,如果当初自信一点,或许她也可以。当机遇来临的时候,总有人会因为自己没有准备好,而选择放弃。可是这样一来,便会错过许多来之不易的机会。有时候,我们会羡慕那些早早就做好准备的人,羡慕他们的能力配得上自己的野心。殊不知,其实哪有什么万事俱备,大多数的人都是在边走边学。2、曾经我也和晓莉一样,常常怀疑自己的能力,而不敢去做很多事情。在我接触新媒体写作一年多,写出过不少作品,并且有了一定的名气之后,有位平台主编来找我合作。他想邀请我去他创办的写作班里担任点评老师,指导学员写作。我既为自己得到别人的认可而开心,又暗暗地怀疑自己的能力,很怕辜负他的信任。后来因为身边几个好友的鼓励,我才决定抓住这个机会。在那之前,我只知道自己埋头写作,当上点评老师之后,我开始梳理和总结自己的写作经验,打造出一套系统的培训课程。知道自己教学经验不足,所以不厌其烦地向前辈学习,也在每一次授课和点评作业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改进。几期下来,我得到了很多学员的好评。教学相长,在指导学员的过程中,我的写作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更令我惊喜的是,后来我也因为这段经历,被心仪已久的一个公司录用。在这个过程中,我才逐渐意识到,生活中那些完全准备好的事情,其实都在我们的能力范围之内。反倒是那些我们自认为没有准备好的事,只要愿意踏出第一步,往往会逼着我们一点点地拓展自己的能力边界。在舒适区里努力,固然令人安心;往舒适区外迈出一步,却能加速成长。3、生活中,有多少人在面临挑战的时候,一边选择放弃,一边心存遗憾。他们内心总有一个声音,如果我的能力跟得上就好了。可是事实上,我们的能力,就是在一次次的挑战中,才变得更强的。听过一句话说:“想要从安全的壳中破茧而出,往往最难的是迈出第一步。”当你勇敢地接受挑战,你会发现,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舒适区会逐渐扩大。那些曾经令你恐惧或焦虑的事情,最终会在一次次的历练中,变成你力所能及的事情。反之,如果凡事都想等到万事俱备才开始,最后很大可能就是你永远都不敢开始。很多时候,比起外界的不认可,我们对自己的否定,才是成长路上最大的拦路虎。当你愿意给自己多一点信心,把每一句“我不行”变成“我试试”,或许你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就像晓莉如果能像她的同学一样,不因为对方是知名品牌就担心自己不行,也许她会发现,自己完全可以撰写出更优质的文案,与条件更好的品牌方合作。而我如果因为怀疑自己的能力,就拒绝担任点评老师,我也不会发现原来自己真的可以,更不可能这么快就在职场上得到突破。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别等准备好了再开始。只要愿意踏出第一步,并且为之付出努力,很多事情不过是水到渠成。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 猫姐能量圈BGM:烟火 (钢琴曲)主播:清殊
湖南考生何润琪因高考而进入公众视野。虽然家里条件清苦,他依然在今年的高考中取得了总分707分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何润琪的父亲是名普通的钢筋工人,母亲在两年前意外去世,家里条件清苦,幼年的何润琪时常与父母在田间地头度过……润琪自小便懂事体贴,无论生活还是学习,都极少让父母操心。然而,从一个摸泥玩的小孩成长为如今的湖南省文科最高分,仅有性格上的沉静,自然还远远不够。这其中的过程很漫长,父母的引导、良师的相助、自身的勤勉,离开哪一环,成就的都不会是如今的润琪。他的沉稳、睿智、思辨,不时让人忘记他只是个尚未满18岁的少年。而当他偶尔流露出对已逝母亲的怀念,细数老师对他点滴的帮助时,又深觉他确实还只是个柔软、懂得感恩的孩子。这年头,很多人高举“起跑线”决定论。起跑线重要吗?他的回答是:别人到达终点的速度可能比我快,但看过的风景不一定有我多。01  父母是人生路上最重要的引路人自打润琪有记忆开始,父亲就经常从城里买书回来给他。父亲是名普通的工人,每天凌晨四五点出发去工地,天擦黑才能回到家。尽管挣钱不易,对于“买书”这件事却从不吝啬,“他给我买很多书,科普、历史、文学类的都有。”不仅爱给儿子买书,父亲也爱看书,看完后还不忘和儿子讨论一番,“他喜欢读历史,经常在吃饭、洗漱的时候和我说一些历史故事。”说到这里,润琪对父亲自小的引导充满了感激,“在我小的时候,父亲首先带我接触的是书,往后的很多年里,书于我而言就像‘初恋’一般,看书带来的愉悦感是其他事物无法替代的。”母亲生前除了照顾两个孩子,日常就是侍弄田里的庄稼,得空了便在家做些手工活儿以打发时间。相比父亲的“精神滋养”,母亲带给润琪更多的是实实在在的生活。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润琪就跟着母亲下地了,“爸爸忙于工作,田间地头几乎都是我和妈妈去的。”每当觉得累时,母亲便教导他:要爱每一份劳作,劳作时,不要首先想到它的痛苦。就这样,在母亲的引领下,润琪早早地学会了基本的生活技能,做饭、洗衣服、做农活......统统不在话下,并乐在其中,因为母亲就是这样的人,她热爱生活,即使是织一件简单的毛衣,也会用心绣上精美的图案。及至润琪上了学,父母从未说过你必须要考到多少分、多少名,而是反复强调“态度”二字,“他们只要求我态度端正,如果简单的题目错了,或者字潦草了,会让我罚抄很多遍。”02  老师比父母陪伴我的时间更久高一那年,母亲的意外去世,彻底击垮了润琪,那是他人生中至为灰暗的一年。上课神思恍惚,下课了也不去吃饭,就自己一个人待着,偶尔脑子里还会冒出极端的想法,这时候,是班主任顾老师将他从深渊里拉了回来,“那年冬天特别特别冷,顾老师买了保暖裤亲自送给我,并时不时找我聊天。”“还有一次肚子疼,顾老师不是叫家长来,而是亲自把我送去医院,并和我一起等,等着等着就不疼了......”虽然顾老师只带了他一年,但如今回忆起来,润琪的言语间依然充满了感激。另外,高三前不久,润琪突然发烧,烧了几天都未见好转,高三的班主任姚老师和数学老师一块儿去宿舍给他送吃的、送衣服,还给他换了被子。后来,姚老师无意间得知润琪宿舍的热水龙头坏了,有时就随便洗个冷水澡对付,便每天在办公室烧好热水让他带到宿舍,次日再送回办公室,再烧热水,再送回办公室......这样周而复始不厌其烦。老师们像母亲一样无微不至的爱,给了润琪很大的温暖和鼓舞,“我高考前几个月都保持着非常开心的状态。”这样看下来,润琪似乎是一个特别招老师疼的孩子。有人会说,“当然啦,老师都喜欢成绩好的学生。”实则不尽然。或许是从小在家和父亲讨论问题多了,上学之后的润琪,一旦有什么想法都会主动去找老师谈,老师也愿意聊,“如果你不说,老师也不会和你聊,总不能等老师主动把你带去办公室吧?”在聊的过程中,润琪不仅和老师打成了一片,也逐渐将自己的思考进行得更深入。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润琪的学习方法——思考。他说,“老师分享的每一个解题方法,我会把它想透,在实践中调整。”有些人看起来,总能轻轻松松地拿高分,“他们就是智商高啊!”对于这一说法,润琪表示是极大的误解,“至少我不是天才。我刷题确实刷得不多,一般只有当某个类型的题目做不来,才会选择性地刷专题。但我会把老师分享的每个解题方法都吃透,很多同学只吸收了部分,我却是反复地思考再思考,尽量把方法都套用到解题中去。可能思考的成本太高了吧,很多人就畏惧思考,但思考比刷题的效率更高。”比如英语作文,老师教授方法后,润琪不是听完了就结束了,而是按照老师的方法,每天写一篇作文,“光想不行,光做不行,要边做边想。”曾有人说,排名前1%的孩子,不是靠天赋,不是靠智商,往往靠的是思维方式。如今看来,此话果然不假。03  我是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结合体润琪的兴趣很多,他爱文学,爱画画,爱音乐,爱游泳......初中时,润琪向父母提出了一个“非分之请”——想报名学校旁边的素描课。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上补习班着实算得上一项奢侈的消费,何况这补习班还不是为了提升学习成绩,而是为了所谓的“兴趣”。最终,父母却答应了。因为那年的期末考试,润琪再次考了年级第一,便以这为奖励。自此,每个周末无论晴雨,润琪都会骑半个小时电动车到镇上的素描班上课,并坚持了两年。他还会吹口琴、弹吉他,“初中时,我对音乐很感兴趣,便主动向音乐老师请教一些乐理知识,老师也非常乐意教我。”有了乐理基础,如今高考结束了,便在家自学一些简单的乐器。至于文学,已然成为了他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爸爸给的零花钱,我都用来买书了,大部头巨著、杂志都看,来者不拒。”然而要说最喜欢的作家,他提到了史铁生,“他书中谈到对母亲的怀念,我有种同病相怜的感觉。另外,他对生命的态度很激励我,我想把生命活得像火一样。”2018年,润琪在第十六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中,获得了全国特等奖。不过,兴趣归兴趣,当谈到未来的专业选择,润琪又带了几分超乎同龄人的成熟,“我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体,我更愿意把文学当作一个精神的栖息地。我希望是为了生活而写作,而不是为了生存去写作。”所以,他选择了清华大学的PPE专业,经济、哲学、政治三位一体,未来更偏向于从政和学术,也有可能成为企业的管理人员。至于到了大学要做什么,润琪素来持重的语气里,有了几分雀跃,“我准备先效仿钱钟书先生,横扫清华大学图书馆。”另外,润琪内心还根植了一个“长期支教”的愿望,本身从农村出来的他,深感城乡教育差距的悬殊,“虽然主观能动性能改变一部分,但客观资源也很重要。我希望像我的老师一样,在支教时也能给学生带去知识和温暖。”谈到这里,我顺势问他:你觉得起跑线重要吗?他的回答是:我觉得路还是得自己走一遍,别人到达终点的速度可能比我快,但看过的风景不一定有我多。这个不卑不亢的18岁少年已然有很多自己的想法:“我要变成一个有价值的人,而不是一个别人看起来很成功的人。”“对别人有帮助才有价值,而不是你有很多钱才有价值。”“学习过程中,如果把物质看得太重要,很容易被这个世界打扰。”让我们一起祝福这个有理想、有脊梁的少年吧,未来可期!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 “蓝橡树”语音:曹缘BGM:《在这个世界相遇》
“宁三观没毛病吧?”“烂钱好吃吗?”“这么丑怎么好意思发自己的照片?”“这点挫折都受不了,怎么配做人?”“真会演,你也太虚伪了!”这是来自屏幕那头的只言片语,却足够击垮一个人。语言可以爱人,也能伤人。某知名女星因为机场穿着受到众多网友的无端谩骂,深陷网络暴力的漩涡。而她也是一名抑郁症患者,导致抑郁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网络暴力。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当下,给了网络公民充足的言论自由,大家可以畅所欲言。与此同时,也衍生了一批网络“喷子”,俗称“键盘侠”,用键盘做武器,凭借网络上的碎片化信息和自己的一知半解,攻击着那些素不相识的人们。中国社科院主办的2019年《社会蓝皮书》中数据显示:每三个成年人当中,就有一个人遭受过网络暴力。每两个未成年人当中,就有一个人遭受过网络暴力。受害者、施暴者、旁观者……网络暴力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孔不入,近在咫尺。本周,【听浪·树洞】想跟团子们一起聊聊下面这个话题。 #你是如何看待网络暴力的?你或身边人有过被网暴的经历吗?说说你的故事吧#01初中那年,和初恋男友反目,那个男生把我们的聊天记录断章取义发上社交平台,再加上一个讨厌我的女生在那添油加醋,我到现在都没在身边见过如此网络暴力的“盛况”,我不知道怎么形容那种感觉,刷社交平台,十条有九条都在骂我的感觉。我不知道为什么同样是初中生,有些人就能说出那么恶毒的字眼,从外表贬损到人格。说真的,那段时间我压力真的好大好大,只是还好我挺过来了,走出来了。但是如果换做其他人呢,挺不过来怎么办,我真的想不明白,为什么要对一个什么都没做错的人群起而攻之呢,为什么做人不可以善良一点,为什么不能对人多一点善意呢?网络暴力真的太可怕了,那些被网暴逼到走投无路的人还少吗?那些明星,名人,是我们能看到的,那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呢?还有多少普通人正在遭受着网络暴力,甚至也被逼到绝路了呢?——@QueenieHan02前段时间亲眼目睹了一场粉丝互撕,粉丝直接诅咒对方明星还未出生的孩子!语言恶毒到让我不寒而栗!为什么他们可以用那么恶毒语言去攻击素未谋面、甚至还是一个素不相识的人!网络暴力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娃娃机真的很贵03在知乎遭遇人生头一次的网络暴力,头皮发麻,感觉十分微小的一件事情被各种放大甚至上升到了人格和智商。开始还有人与你认真沟通,到后面,彻底变成了一群键盘侠发泄自以为是的优越感。开始攻击你,从攻击问题,到攻击个人,他看你哪里都不爽。那么,就让他们发泄吧,你越回应,烦恼越多。他们更来劲,看热闹不嫌事多。因为他们隐藏在电脑那头,没有人约束他,他已经缺乏了自我思考的能力,人云亦云。像打鸡血一样,疯狂地侮辱他人来取得这畸形的满足感。——@无言04说到网暴真的一定要说王者荣耀,去年玩王者匹配玩了个瑶,被游戏网友骂,说那种特别侮辱特别恶心人的话,还骂我父母都死了。那天我哭了一晚上,眼睛都肿了。——@小懒猪05前两年刚上初中,因为某些原因,我被“校霸”盯上了,同样十几岁的孩子,什么也敢说、什么也敢做,不计后果。第一次还算正经的表白,第二次第三次就直接带着他的“兄弟”堵人……那时胆子小、家规严、钱也不多,没想过恋爱。后来这件事被他的追求者知道了,把我拉进一个群,群里五百多个人骂我,说我绿茶,勾引别人男人。那时候反驳只会被他们用更加恶劣的语言对待,所以我沉默了。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哭,委屈使我无法呼吸……导致现在的我患有轻微“恐男症”,我希望网络暴力能少一点,可能几个字你觉得无伤大雅,但会让别人越来越沉默。——@鹿七06本人专升本失败,有诸多原因,在知乎上遇见那个学校的同学,让我对这个学校失去了最后的耐心。——@出岫07有个小姐妹很喜欢一个明星,在微博评论夸奖这个明星的时候就被网暴了。有些人甚至还去私信骂她,说她喜欢的那个明星不好,所以她也不是什么好人之类的,她觉得十分委屈。我觉得喜欢一个人,不需要网络上的其他人来充当评委的角色吧,毕竟人都有缺点,看待一个人也都很片面,因为喜欢一个人的某个优点而被网暴的话,未免也太心酸了吧。——@长年树洞团有话说:只关心表演愤怒,而不是真相本身前不久,两年前轰动全网的德阳安医生自杀案在绵竹市人民检察院进行了公开审理。消息一出,便引起了广泛关注。都说互联网的记忆很短,或许对你而言,这件事只是一时热点,但这件事情却冲击了两个家庭的一生。网络暴力如戳心利刃,两年前的案件细节又再一次呈现在大家眼前。2018年夏天,安医生夫妇与一名13岁初中男生在泳池里发生了冲突,冲突的原因是这名13岁的初中生对安医生做出了猥亵动作。安医生让他们道歉,男生拒绝并朝其吐口水,安医生老公冲过去将男生往水里按。之后,男生家属在洗手间打了安医生。最后双方报警,安医生老公当场给孩子道歉。在调解无果后,两家矛盾升级。初中生家长把剪辑后的泳池监控视频提供给媒体,安医生夫妇的信息随即被人肉,加上营销号的恶意引导,网络上铺天盖地的辱骂诅咒信息向安医生夫妇砸去。5天后,安医生吞下约500片扑尔敏,自杀身亡。一个人吹动蝴蝶翅膀的时候,不会想到由此引来的风暴会吞噬生命,更不会想到风暴会逼得自己四处遁逃。在安医生因不堪网暴自杀身亡后,事实真相浮出水面,初中生母亲自己也成了网络暴力的对象。她不断收到各种恐吓电话、短信,被迫换了手机号。她甚至对家人表示 ,如果没有孩子,自己早就走了(指自杀)。骂安医生和骂初中生母亲的会不会是同一批人呢?这些“正义之士”带着碎片化、极端化的情绪,站在道德制高点谴责他所认为的“罪人”,不计后果,不负责任地将一些人推向深渊。他们只关心如何表演愤怒,而非真相本身,十分可悲。事实证明,网络暴力从来都只有公正的名义,而没有公正的实质。因为公正需要程序,需要过程,需要耐心,而网络暴力的发起者和参与者只在乎瞬时的情绪释放。我们需要多一点耐心,未知全貌,不予置评,等待真相浮出水面。无知的跟风者我们不得不承认,并非所有网暴者都是带着极大的恶意而去对受害者恶言相向,他们的出发点或许是好的。但互联网的碎片化信息,网民短暂的注意力,让越来越多人很难去深入理性地去了解一件事。他们只是通过网络发布的一些所谓的“真相”,并没有思考它是否是加工过、曲解过的,进而随意发表言论。此外,他们也很容易跟风,认为大家都认可的观点就是事实的真相,生怕自己的不同意见会让自己成为下一个网暴对象。看到明星出轨,就随大流痛骂他无德,结果最后结局反转,出轨的是他的另一半。张伟丽成为中国首位UFC冠军,有无脑网友说:“女孩子不在家相夫教子,打什么拳击!”知名演员吴京也曾被逼捐,“你《战狼2》赚了四五十亿,九寨沟地震你就捐一个亿吧!”“河南人都是骗子”、“河南没有井盖”……地域黑、学历黑、性别黑、外表黑……这些偏见,大部分源自无知。不允许别的声音存在,他们的世界是以自己为中心的。殊不知,这个世界里,他只是渺小的一点零星。理性上网,快乐冲浪“我现在越来越不敢表达情绪了。”何炅在某节目里聊到,担心会被人过度解读。“你的一句无心之话,可能会在别人心里掀起波澜。”网络暴力盛行的互联网世界里,有些人小心翼翼不敢吐露心声,而那些藏在屏幕背后的施暴者却肆无忌惮地用言语伤害别人。这是不是颠倒了?中伤他人只需要键盘上敲打几个字,几秒钟的事情,无需成本,但受害者愈合伤口却要花费很长一段时间,甚至伤口就此腐烂。互联网这个方便大家联系沟通的空间,我们都希望它能回归最初的简单美好,而这需要每个互联网公民的努力。如何不成为网络暴力的杀手?如何不被这些无形利刃伤害?首先,希望大家都能学会换位思考、理性思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你看到的世界越大,学到的知识越多,越能对所接触的事物有更多的包容心。你可以不喜欢,但请允许它存在,理性对待你的每一次发言,别成为网暴杀手。其次,不要逞一时口舌之快,妄加评论。对这个世界多一些温存和善意,少说中伤的话,特别是在真相还未明了之时。别让我们的一腔热血,成为伤人的刀。你是情绪的主人,别被情绪支配。最后,如若你成为网暴的受害者,一定要勇敢拿起法律武器作斗争。很多受害者,自行消化网络暴力,最后演变成抑郁症,甚至放弃生命。不听、不当真、不与喷子辩驳,及时寻求家人朋友以及法律的帮助,将这些施暴者绳之以法。遭受网络暴力时,截图将他人的不当言论予以保存;联系侵权人以及网络服务平台要求删除侵权言论,停止侵权行为,避免扩大影响;若无法制止,且情节严重的,可及时向公安机关及相关部门投诉举报;必要时向法院提起诉讼。大大方方地生活,做你们想成为的自己。不去取悦屏幕那头的人,毕竟生活是你自己的。希望这个世界多一些理性的人,少一些网络喷子,不要隔着屏幕伤害,膈应任何一个人。在真相未水落石出时,都别做那个会让人嗤之以鼻的“键盘侠”。互联网世界,让我们的心更近一点,离网络暴力更远一点。文章来源:青年湖南原创栏目【听浪树洞】语音:曹缘、睿丹、舒克、阿心BGM:《所念皆星河》
闺蜜深夜打来电话,跟我分享了一个好消息。她所在的公司要开拓新市场,准备在成都成立办事处。公司领导层商议后,决定选派她先过去做市场调研,如果市场条件成熟,下一步就可以组建团队,由她担任管理者。 电话里,平时向来沉稳的她,难得笑得如此开心,说深感惊喜。毕竟于她而言,这不仅是意味着升职加薪,更是对她长期努力工作的肯定。 但说实话,对于闺蜜年纪轻轻就能有此成就,我却一点都不惊讶。因为从职场小白,一路升级打怪到今天,她一直都比很多人更努力,做得更好。 换句话说,在我眼中,她就是一个做什么都注定能成事的人。这几年来,她对自己有两大要求。一是每天雷打不动地早起跑步,然后提前一小时到公司,留充裕的时间为全天工作做准备; 二是每年必须有明确的学习计划。在她的包里,永远放着书本和学习笔记,只要有业余时间,都会被她拿来看书学习。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她难得休假和我们几个好友一起去旅,却依然每晚还要坚持上网课。 长期坚持运动和学习的结果,让她的状态也变得越来越好,似乎总有用不完的精气神,工作起来也总是干劲满满。就这样,几年下来,当我们还在原地踏步的时候,她已经通过一场又一场的资格考试,而且凭借着愈加出众的能力,每到一个工作岗位,都能很快受到领导的赏识和认可。 我曾忍不住好奇,问她,为什么要这么拼?她给的答案是,就像有人喜欢把时间用来追剧一样,她只是喜欢把时间用来不断充实自己而己。“我从不觉得是在拼命啊,反而还很享受这个过程,能看着自己越变越好,是一件多么有成就感的事情。” 你看,时间从来都是公平的,区别只在于你如何对待它。 相同的时间,把它用在不同的地方,结果就完全不同。你让你的时间有价值,你的人生才会不断增值。玲子和小京都是公司同期招收的实习生,前不久,实习期满,但转正名额只有一个。人事询问我意见,作为主管的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小京。 其实,如果只论能力,两个人差别并不太大,甚至从学历上来看,玲子的所毕业的院校还要比小京来得知名。 她们之间最大的差距,是对时间管理能力的不同。 实习三个月期间,玲子每天准点上班,踩点下班。上班的时候,一有空闲,就喜欢找同事闲聊八卦,或者刷抖音、看淘宝,然后还没等到下班,就开始想着怎么吃喝玩乐,好打发晚上的时间。 但在小京身上,我看到的则是对待时间争分夺秒的态度。只要在工作的时间段里,她都能做到全身心投入,自己手头上的事情做完了,会主动向部门里的同事请教学习,也很愿意帮别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从她的朋友圈里,我发现她有每天坚持英语打卡的习惯,原本还先入为主地认为,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努力,直到有一回带着她去国际会展中心,看着她用熟稔的外语跟老外交流时,才对她愈发另眼相看。到现在,小京已经可以完全熟悉部门的所有业务,而玲子还停留只能做简单杂务的阶段。都说一个人对时间的态度会决定他的人生高度。这一点,在玲子和小京身上,无疑得到了真实的验证。 他们本是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的人,却在不知不觉中拉开了差距。如果玲子认识不到自己对时间浪费,那长此以往,她和小京之间的距离只会越来越远。你混日子,日子自然也会轻怠你。所有被虚度的光阴,总有一天,需要你用更大的代价来偿还。相信大家和我一样,生活中,经常会听到有人感叹时间好不经用,一天又一天地过着,不知道时间都去了哪? 其实你的现状,就是时间给你最好的答案。你越是浑噩度日,你的时间就消逝得越快,到头来越一事无成。 要想时间不辜负你,前提是你要先不辜负时间。它就像一张网,你把它撒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 你坚持每天阅读半小时,一个月看完两本书,一年可以看完二十四本书。日积月累中,你自会成为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 你坚持每天花一小时运动,可能一个月两个月成效不明显,但十年二十年之后,你的身材气质、精神面貌绝对会超越很多不运动的同龄人。 你坚持每天写作两小时,一天完成两千字,必会练就更加纯熟的写作技巧,拥有更丰富的写作灵感。苦干年后,你也许不会成为知名作家,但一定可以在写作领域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这就是时间的复利效应,也是它的神奇之处。 正如有句名言说得好: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最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 同样是每天二十四小时,对于不同的人,所成就价值是截然不同的。谁对时间最勤勉,时间才会对谁最慷慨。 “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土壤,是时间,它给空想者痛苦,给创造者幸福。” 你的时间花在什么样的地方,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愿我们都能惜时如金,把握好属于自己的每一段时光,全力以赴奔向更好的人生。文章来源:念念沐心语音:清姝BGM:高梨康治 (たかなし やすはる) - あいぞめ (蓝染) 、松谷卓 (まつたに すぐる) - 最後の森へ、中山真斗 (なかやま まさと) - 手つかずの感情 (未曾经历的感情)、秋山裕和 _ MUNYOT SOUNDS (むにょっ) - 虚しい祈り (空虚的祈祷) 
01微信出了一个新功能,朋友圈可以删评论了。很多人开心地留言:“终于不用为了一条垃圾评论删掉整条朋友圈了。”这句话应该很多人都深有同感吧。曾经的朋友圈是我们的日记本,记载着生活的点点滴滴,现在有些时候简直像是大型杠精聚集地,给对方一个支点TA能杠起整个地球。明明是自己的地盘,却随时都有人来指指点点,真的很讨厌。前段时间高考成绩出来,一位阿姨的女儿被某重点大学录取了,阿姨开心地发了一个朋友圈,结果有个亲戚在下面酸酸地留言:“哎哟,还以为考上清华北大了呢。”过了一会儿,阿姨默默删除了这条朋友圈。其实那个亲戚就是典型的见不得人好。别人家夫妻关系好她说腻歪恶心,关系不好她说人家一脸克夫相,别人家孩子赚得多她会说不知道工作正经不正经,赚得少就说从小就看出来没本事…… 同类型的人也不时会出现在朋友圈里。发自拍说你P图,发旅行说你炫富,晒娃diss你充满“妈味”,说说委屈被斥矫情.....发朋友圈本来是为了自己开心,但是一看到那种令人反感的评论,干脆就直接把朋友圈删掉了。所以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人不爱发朋友圈了,编辑的时候再三思索,小心翼翼,被笑“求生欲满分”,背后却是无可奈何。“这人世间 ,本就是各人下雪 ,各人有各人的隐晦与皎洁。”悲欢是不相同,但也大可不必恶意攻击。可以不爱,至少尊重。给别人留空间,也是给自己留余地。02前段时候大火的电视剧《三十而已》中有一幕特别戳我。王漫妮回到老家,看到妈妈手机里都是自己的朋友圈截图。她就说:“妈妈,你存这些干什么呀?”她妈妈说:“当然要存了呀,我要知道自己闺女喜欢吃什么,都喜欢什么呀。”我们永远无法知道别人的朋友圈代表着什么,更不知道背后藏着什么样的生活,可以不理解,但尊重别人,同样也是尊重自己。对很多人来说,发朋友圈,从来都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记录自己的当下心情,还有人生轨迹,等到多年之后看一看,原来一路是这么走过来的。开心也好,难过也罢,弹指一挥间,都会成为过往云烟,但因为记录,我知道自己在认真地生活着。人最擅长的事情其实是遗忘,还好有朋友圈可以帮助我们记录。吹过的风、看过的云、行过的桥、爱过的人......这些都是成长的印记,人生的回忆。朋友圈的英文叫“Moments”,指的是记录我们生命中的某一精彩“时刻”。面对私人领地,凭什么要带着傲慢与偏见去评论?03经历越多,就越不会对感同身受抱有期待,但做人总要学会察言观色,何必在朋友圈下面给人添堵。不要轻易去评价别人,因为你没有经历过对方的人生,谁都不傻,只是不想计较而已。知人不评人,方为人上人;话留三分软,水倒七分满,分寸感才是最大的智慧。看见照片夸美,看见恩爱夸幸福,看见宝贝夸可爱,不会说可以不说,大不了可以屏蔽,再不行可以拉黑,反正谁也不会介意列表里少这样一个朋友。活在这个世上,谁都有道不尽的无奈,人无完人,也要多多担待。很多人不愿意跟杠精吵架,也不是吵不过,不过是给彼此留下最后的尊严。更深知没有必要。谁又能确定自己一辈子不需要别人的安慰和认同,所以真的无需活得不食人间烟火。遇见类似的人和类似的评论,只要不理TA,尴尬的就是TA自己。山不解释自己的高度,并不影响它耸立云端;海不解释自己的深度,并不影响它海纳百川。04下次如果遇见一些影响心情的评论可以直接删除,别影响自己记录生活。祝大家在没有杠精的世界里,安心记录,自在生活。今年夏天结束了相遇与分别都值得被记录繁星、月光、萤火、海鸥...记忆里还有好多忘不掉的瞬间啊愿我们都能历经千帆,豁然开朗安心记录,过好每一天晚安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 小茶夜读语音:小康BGM:《Cumulus》、《转瞬》
01前几天,有个话题上了知乎热榜第一:“对电话销售需要礼貌回复吗?”我对这个话题挺感兴趣的,因为我天天都会接到推销电话,多的时候甚至超过十个。对于电话销售需不需要礼貌回复,我真的纠结过好一阵,直接干脆地拒绝吧,觉得自己好像不太礼貌。听对方介绍一下再拒绝吧,又觉得耽误自己的时间。不知道怎样做更好一点。02但网友“Justin Lee”的回答,让我终于懂得了:直接拒绝比聊一阵再拒绝更好。Justin Lee是内行人,他说做电话销售的人,运作模式一般是这样的:公司给他们的任务,是每人每天打100个电话。这个100个推销对象,大概可分为五种类型。第一种:直接挂断型。就是他们打电话时,对方什么都不说,直接就挂了。这类人系统会进行标记,过一段时间会弹出来,让他们再打一次,如果再打时,还是被直接挂掉,系统会再次标记,直到被挂6-10次便不再弹出。第二种:直接拒绝型。他们打电话时,对方接了电话,但说一声“不需要,谢谢”就挂了。这类人也会被标记,过两周系统会让他们再打,直到3次被拒后便不再弹出。第三种:破口大骂型。他们打电话时,对方接了电话,但接电话后一听是搞推销的,就开始破口大骂,有的骂得极其难听,有的还会质问电话号码是哪里来的。对于这类人,他们一般直接拉黑,以后就不会再打了。第四种:婉转拒绝型。他们打电话时,对方接了电话。接到电话后,其实一开始就决定了拒绝,但因为不好意思直接开口,会听好一阵后才婉转地说:“对不起,我不需要。”第五种:理想客户型。他们打电话时,有一部分人接通电话后,会跟他们聊天,会问产品的特性,会说自己的需求。遇到这类人他们就赚了。跟这类人电话聊天,哪怕一天只能做成一单生意,那这一天他们就赚了。03搞电话推销的人,其实最喜欢两类人。第一类:理想客户型。这个就不用解释了,因为这类人是他们的衣食父母。第二类:直接拒绝型。因为你接电话后直接就拒绝了,所以他们并没有在你身上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他们有一点讨厌的客户也有两类。第一类:破口大骂型。因为有的人骂得太难听了,他们有点难以承受。但他们也很感激这类客户:“因为省时间,不用做无用功。”第二类:直接挂断型。因为没接就直接挂断了,他们不知道对方是不是理想客户,所以会反复打电话来确认,“这会导致我们做一些无用功。”他们最最讨厌的客户是“婉转拒绝型”,你一开始就不想要,直接拒绝就行了,我还不浪费时间、精力和感情。我费了半天口舌,你才跟我说“不需要”,这不是耽误我打其他电话吗?“这种人自以为很善良,其实对我们伤害最大。”04《奇葩说》著名辩手陈铭,讲过自己的一段亲身经历。他跟我一样,经常接到推销电话,“您好!可以占用您两分钟时间吗?”刚开始,一听到这句话,陈铭就会立马挂断电话。但挂了之后,善良的陈铭会反思:“我这样做是不是太过分了,人家干销售的也不容易,如果所有人都粗暴地不听就挂掉,那从事这个职业的人会不会抑郁?”于是陈铭决定进行婉转地拒绝。电话又打进来了,认真听完对方的开头后,陈铭礼貌地说:“对不起,我有点忙。”对方说:“那我换个时间给您打来。”第二天,对方又打来了电话:“您好!可以占用您两分钟时间吗?”陈铭说:“不好意思,我正开会呢!”对方说:“那我换个时间给您打来。”第三天,对方又打来了电话:“您好!可以占用您两分钟时间吗?”陈铭不好意思再拒绝了,就说:“行,您需要多长时间?不过我事先说明结论,就是不管你怎么说,我肯定是不会买的,您介不介意白白耽误时间?”对方很热情地说:“您买不买都没关系……”陈铭跟对方聊了十几分钟后说:“看吧,您不相信我开始说的话,其实您真的没办法说服我。”对方礼貌地回了一句:“行,你不买也没关系。”虽然推销者口上说“不买也没关系”,但语气中明显充满了不爽和不开心。陈铭很感叹地说:“明明是一番好意,但反而弄得别人不开心了,还不如一开始就直接拒绝呢!”05在很多事情上,直接拒绝都比婉转拒绝更善良,直接拒绝都比不表态更善良。知友“呐嘟赛”讲过他堂弟的故事:“我堂弟喜欢上了一个学妹。所有男生为女生准备的小惊喜,他几乎每一样都做到了,早上给女生送早餐,儿童节给女生送小黄人,女生生日他送八音盒,圣诞节给女生送围巾,…………可女生却从来没表态,不说喜欢也不说不喜欢,但送她的礼物都照单全收。就这样一过就是好几年。没想到后来我堂弟向她求婚时,她竟然说了一句:‘我已经有男朋友了,没跟你说,就是怕你伤心。’她怕我堂弟伤心,结果让我堂弟伤了好长时间的心。”所以,“呐嘟赛”最后总结说:“最可怕的不是你直接拒绝,被你直接拒绝了的人,他的确会难过会伤心,但你越早拒绝,他就会越早放弃。他越早放弃,受的伤害就会越浅。最可怕的不是直接拒绝,而是你给了他对前途的期盼,却又让他迟迟看不到未来。不喜欢就直接说不喜欢,不喜欢就不要耽误别人寻找对的人,我觉得这是对人最起码的尊重。”06我再讲一件发生在我身边的事。我读高中时的一个同学,五年前想买一套房子,但首付款差5万块钱,于是就跑去向一个朋友借。这朋友说:“我今天没带卡。”(那时支付宝、微信转账还没现在这样普及)于是第二天,我同学又跑去借。这朋友说:“呀,我又忘带卡了。”于是第三天,我同学又跑去借。这朋友支支吾吾说:“不好意思,我们也要留着买房……”我同学气得脸都白了,只好去找其他渠道借钱。结果第四天,等他借到钱时,这个楼盘的房子已经被抢光了。我同学由此非常怨恨这位朋友:“你不想借就早点说啊,害得我房子都没买成……”所以,如果你不想答应他人的事,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就拒绝,从一开始就果断拒绝。你果断干脆地拒绝,就把选择权交还给了对方,就给对方预留了更多的时间,就让对方可以安心寻找其他渠道,这样才是真正地为对方负责。07作家肖莹在朋友圈发了一条信息,这条信息让我非常心有戚戚。这条信息是这样写的:“我们都是成年人了,你不用对我撒谎、婉转,顾左右言其他,我并不生气你的拒绝,我只是生气你在浪费我的时间。”看到肖莹这句话,我一下醍醐灌顶。以前吧,遇到自己不想做不愿做的事情,我总是担心直接地拒绝,会让人难堪、会让人难过、会伤害人际关系,于是经常采用委婉拒绝法,要么就是不回应不回复,我想成年人都应该知道啊,“不回复不回应就是拒绝。”但事实上,对方很多时候会瞎猜:“你可能是太忙没看到吧!”“你可能是没留意错过了吧。”要么就是说一些模棱两可的话,“我问问我老婆。”“我再考虑考虑。”“如果那天有时间就行。”我这样婉拒的结果,不但没有避免让人难过,反而经常弄得对方很不开心。所以,看到肖莹的这句话后,我才恍然大悟:如果不想答应他人的事,拒绝一定要直接而干脆。不耽误别人,才是真正的善良。08《听杨绛谈往事》一书里,提到了社会学家费孝通。费孝通年轻的时候,特别特别爱慕杨绛,可杨绛却不爱慕他。他俩年轻的时候,都就读于振华女中。后来,费孝通转学燕京前,专门跑去问杨绛:“我们做个朋友可以吗?”杨绛知道费孝通的心思,但她不想拖着费孝通,于是就果断地拒绝了:“做朋友,可以。但朋友是目的,不是过渡。”多年后,钱锺书去世,费孝通去看望杨绛时,隐约透露出再续前缘的意思。但杨绛又果断地拒绝了:“楼梯不好走,今后你也不要‘知难而上’了。”如果不爱,就不要给对方任何希望和暗示。避免你一时暧昧,别人却动了真情!成年人的世界,就应该像杨绛一样,简单明了,果断干脆。不耽误别人,不消耗别人,不浪费别人,才是一种真正的善良。“对不起,我没空。”“对不起,不可以。”“对不起,我做不到。”“对不起,我不想去。”“对不起,我也很累。”“对不起,你虽然喜欢我,可我不喜欢你。”对于不想做不愿做的事情,直接拒绝才是最大的温柔。尊重对方的时间、精力和情感,才是真正地为对方负责。直接拒绝相比看到消息不回复,直接拒绝相比拐弯抹角耽误事,要善良一万倍。文章来源:拾遗语音:小转铃BGM:湘南が远くなっていくsea dreams
loading
Comments 
Download from Google Play
Download from App St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