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明川佛堂
明川佛堂
Claim Ownership

明川佛堂

Author: 明川佛堂

Subscribed: 3Played: 11
Share

Description

廣傳道法

慈悲喜捨
37 Episodes
Reverse
續養慧命是繼續供養有用的生命。也就是讓有用之身活起來。首要:五臟六腑健全,五陰六識健康,心神安佳,意識在道中行。
人非萬能、術有精專。修行者更需一法深入禪關。十善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瞋、不痴,修習十善業可成天人、達到三禪天。是道之最上乘,是佛教的小乘聲聞。不經此難入佛敎大乘。
緣起在於自修善,如何修善就如何結緣。有緣相聚就善於結交。獨善其身不夠悲憫。結交是友善的往來,是福報的基石。結緣使生命得以延續。廣結善緣讓宗教得以宏揚,廣為流傳。
天悲無擇優劣,一切眾生平等,願受護者皆得受護。天恩浩大。人因業緣果報,落入五濁惡世,易起三毒、恐懼、畏怖之心,仁者當慈憫其無知。
修道篇:忍辱

修道篇:忍辱

2011-08-1332:25

天妒英才、人有妒心。修行之人當忍收鋒芒,以養精、氣、神。忍人當做,而不願意做之事。修行者來做。受辱之人卑恥,而生狂怒心之火。修行者該止息。
修道篇:讚美

修道篇:讚美

2011-08-1333:58

人有聖賢、愚痴、美醜,行事有正反兩面。聖賢只行正面,只說讚美關愛的話,鼓勵可使他人高興上進,愚所行皆反。
修道篇:惜福

修道篇:惜福

2011-08-1350:04

勤儉持家、惜福至富。福有財福、幸福、德福、祿福、壽福、子孫賢福。佈施可植福,財施得財福、幸福;法施得德福祿福;無畏施得壽福、子孫賢福,如此多福當珍惜。
俗語:新例莫設,舊例莫滅。其實所有儀規皆為人、神、六道眾生而設,當恭敬、虔誠、莊嚴,民間禮俗,量力符合時代的需求為宜。
子曰:一日三省我心;淨土宗說:老實念佛,皆在提醒自己。若能常住菩薩心,身、口、意業自清淨,言即真言,心即真誠,身即真如,道如斯也。
學由師授於子,成是子庶供其師,心願堅固者能學能成,決非一般想學、要學、需學、非學不可者所能成就。而是誓心堅定,願力不退,一定修學者始成也。
天神福報大,一但享盡亦得輪迴。鬼神慾妄多,夜來為王,日生病魔,自顧不暇。人尊鬼神為先人故普敬,勿擾之勿勞勿求,令得安息。
修道篇:修行

修道篇:修行

2011-08-1207:28

修惡行善是修行,修行非靜止不動,而是動中的靜止。風大枝葉擺,而根基未動。事多形骸變,而心性怡然。心亂是惡,行乖癖是惡。止行壞死惡極。
修道篇:寂然

修道篇:寂然

2011-08-1207:02

天空是空、心靜是空、無做是空、無染是空、空納諸色相依舊是空,是以空不孤行而寂然清淨。
做一切事,若取功德則未離我我所,若不取功德則亦未離我我所,故做一切事不取功德亦不不取功德,是以離我我所無做而做,故無有功德可取。
佛化眾生,所以眾生皆含佛性,眾生非眾生,假名眾生,我者亦同,我非我,假名為我,只因迷自立有我,若能離我我所則,自性自覺自生萬法。
修道篇:心靜

修道篇:心靜

2011-08-1223:02

心靜自然涼,心煩則氣燥,心要如何才能靜,放下則心自靜。心動則法動,萬法由心生,法生於忍,忍外在的誘惑,忍慾妄的紛亂。是故放下則成忍。能忍則心靜也。
修道篇:放下

修道篇:放下

2011-08-1209:35

放下自我人格氣勢與地位,不貢高、不自卑。放下前世今生所有恩情與怨恨,心平氣和。放下我摯我著,愛慾情懷,素養神靈。
吃要七分飽才健康,力出七分才能保性命。窮兵莫追,留退路給他人,自己才能安全的贏。凡事不得盡興,以守百年真精氣神。人情留一線往後好見面,所以做人做事都要節制其行為。莫一次用盡,留得青山在,那怕沒柴燒,眾人皆醉我獨醒。
小草開花很美,一個人無恨、無所求、無妄想,從內心裡很自然的散發出來的真心喜悅,愉快的笑容便是一種美。不用言語,有涵養的美,可以讓人陶醉,且惜且憐,端看你如何去欣賞美,如何去散發你的美。
「人非聖賢熟能無過,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如果知道自己行為有錯,當然要改,但是人們大都不知自己有錯更不願承認自己有錯,要改就更難了。如果我們有個能指正我們過錯的人,有一個敢諫言的益友,自己就需要有勇氣去接受錯誤,更需要有毅力去改過。佛說:「凡夫帶有過去世的業障,染有現世的習性業力罪惡,所以人人皆應讖悔。」承認錯誤並真心改過。
loadin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