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翟胖说课
翟胖说课
Claim Ownership

翟胖说课

Author: 翟胖说课

Subscribed: 8Played: 568
Share

Description

人人都是主播
295 Episodes
Reverse
文艺常识 外国文学2.

文艺常识 外国文学2.

2017-08-2501:30:53

文艺常识 外国文学1

文艺常识 外国文学1

2017-08-2301:11:09

文艺常识 中国现当代文学常识 高考
文艺常识 清

文艺常识 清

2017-08-1001:02:15

文艺常识 明代

文艺常识 明代

2017-08-0958:31

祝福你考好
文艺常识  南宋、元

文艺常识 南宋、元

2017-08-0401:17:02

文艺常识 北宋

文艺常识 北宋

2017-08-0201:08:14

文常 隋唐五代

文常 隋唐五代

2017-08-0253:10

两汉魏晋
山东早上五盘岭①岑参 旦驱 马, 出五盘②。江 两崖斗,日隐群峰 攒。 翠烟景 ,森 云树寒。松疏露孤驿,花密藏 滩。栈道溪雨滑, 田 原 草干。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①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 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峰。(1)“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4分)A翻译 江水边上的两处悬崖在争斗,太阳藏了起来,不见阳光,一群山峰拥挤(多,聚集,战斗)。斗,本意是争斗,在这里指悬崖距离很近,很陡峭,很险峻。攒,本意是拥挤、多、聚集、战斗,在这里指群山很多,一座一座距离很近,一层一层,非常陡峭,山路曲折盘旋。B手法 这里斗和攒使用了比喻、拟人、拟物。斗突出强调了山崖距离近、险峻;攒突出强调了山很多,一座座、一层层,地势特别险峻,山道曲折盘旋。曲折委婉,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山崖争斗、险峻和群山拥挤、聚集、险峻的情景,引起了读者的兴趣;使得诗歌蜀道艰难,思念友人的主旨,含而不露,引而不发。c情感 斗和攒,表达了作者,对蜀道艰难的感叹,为蜀道孤寂、寒冷而哀伤,思念友人的情感。
文常 先秦

文常 先秦

2017-07-1228:42

先秦1易经 夏 连城 商 归藏 周 周易爻辞: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用九,见群龙无首,吉。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龙在田,德施普也;终日乾乾,反復道也;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2尚书书 商周 为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长期被认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但是清华简证明传世的《尚书》为伪书。该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原文:日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译文:查考往事,帝尧名叫放勋,他恭敬节俭,明察四方,善理天下,道德纯备,温和宽容。他忠实不懈,又能让贤,光辉普照四方,思虑至于天地。他能发扬大德,使家族亲密和睦。家族和睦以后,又辨明其他各族的政事。众族的政事辨明了,又协调万邦诸侯,天下众民因此也就相递变化友好和睦起来。3春秋 编年体《春秋》,即《春秋经》,又称《麟经》或《麟史》,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由孔子修订而成。《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书,被称为“传”。代表作品是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至迟自西周起,就有太史记载国家大事;在每一季的开始,一般要写“春”到“秋”四季的季节。但古人重视春季和秋季,因此把国史记载叫做《春秋》,这可能是“春秋”作为史书名的来由罢。现存《春秋》,从鲁隐公记述到鲁哀公,历十二代君主,计二百四十四年(依《公羊传》和《谷梁传》载至哀公十四年止,为二百四十二年,《左传》多二年),它基本上是鲁国史书的原文。相传《春秋》之书出于孔子之手,旧时有“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之说。《公羊传》:克之者何?杀之也。杀之,则曷为谓之克?大郑伯之恶也。曷为大郑伯之恶?母欲立之,己杀之,如勿与而已矣。段者何?郑伯之弟也。何以不称弟?当国也。其地何?当国也。齐人杀无知,何以不地?在内也。在内,虽当国,不地也。不当国,虽在外,亦不地也。4《左传》 编年体《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儒家十三经之一。《左传》既是古代汉族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记叙范围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5国语 国别体《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国语》的作者,自古存在争议,迄今未有定论。最早提出《国语》作者为左丘明的是西汉大史学家司马迁。他在《报任安书》中说:"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此后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也记载:"《国语》二十一篇,左丘明著。"按照他们的说法,左丘明为孔子《春秋》作传后,不幸失明,但他:"雅思未尽……稽其逸文,纂其别说……"根据作传所剩下的材料,又编辑了一本书,即《国语》。班固、李昂等还把国语称为《春秋外传》或《左氏外传》。但是自晋朝以来其作者就一直有争议。到了现代,学界仍然争论不休,一般都否认左丘明是国语的作者,但是缺少确凿的证据。普遍看法是,国语是战国初期一些熟悉各国历史的人,根据当时周朝王室和各诸侯国的史料,经过整理加工汇编而成。他们认为:《国语》并非出自一人、一时、一地。它主要来源于春秋时期各国史官的记述,后来经过熟悉历史掌故的人加工润色,大约在战国初年或稍后编纂成。6诸子百家 语录体——论文集秦时期诸子散文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是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主要著作先有《论语》,后有《老子》、《墨子》。《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辑而成的,关于孔子及其弟子的一本语录体散文。《老子》又称《道德经》,一般认为是春秋时期李耳的著作。第二期是战国中期,语录体仍旧通行,但它们已不像《论语》那样只是后学的追录,而是一个学派师徒们的集体著作。所记的也不限于单人的语录,而普遍采用对话的形式。主要著作有《孟子》、《庄子》等。主要特点是词藻丰富,说理畅达,行文多有寓言和比喻。《孟子》以对话为主,富于雄辩,议论酣畅,气势磅礴。《庄子》说理论证,文笔纵横恣肆,想象丰富奇特,大量运用寓言,对后世的浪漫主义有很大的影响。第三期是战国后期,则完全摆脱了语录体,成为专题论著。它们已经不是一个学派的集体著述,而是学者个人的论文集;不是以驳论为主,而是以正面论说为主。这是百家争鸣不断深入的结果。主要著作有《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主要特点是论证严密、鞭辟入里。《荀子》行文条分缕析,反复设喻,反复论证,务求理尽义达。《韩非子》行文犀利峻拔,剖析入微,善于运用浅近的寓言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具有较强的论辩性。它们都对我国汉魏以来的哲理散文,产生过深远的影响。道德经: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门。墨子: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庄子: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王 曰:“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溪石城为锋,齐岱为锷,晋卫为脊,周宋为镡,韩魏为夹,包以四 夷,裹以四时,绕以渤海,带以常山,制以五行,论以刑德,开以阴 阳,持以春夏,行以秋冬。此剑直之无前,举之无上,案之无下,运 之无旁。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此天 子之剑也。”文王芒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 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以贤良士为脊,以忠圣士为镡, 以豪桀士为夹。此剑直之亦无前,举之亦无上,案之亦无下,运之亦 无旁。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 四乡。此剑一用,如雷霆之震也,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 矣。此诸侯之剑也。”王曰:“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 蓬头突鬓,垂冠,曼胡之缨,短后之衣,瞋目 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此庶人之剑,无异于斗鸡 ,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 臣窃为大王薄之。”7楚辞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并且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编辑成集。东汉王逸作章句。原收战国楚人屈原 、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辞赋共十六篇。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以其运用楚地(注:即今湖南、湖北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 屈原(约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地楚国丹阳,湖北省宜昌市,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志,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屈原的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天问: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méng暗,谁能极之?8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1]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
编 诗,成十一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 白居易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15.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6分)A:作者将自己的诗歌编辑成了十五卷,并且在卷末写下了本诗,将诗歌赠送给有人,作为一个游戏。作者认为自己的《长恨歌》艺术水平高超,自己的《秦中吟》接近高雅的诗歌了。每次头呗元九偷师自己的诗词,也为让李二十佩服自己的诗歌而苦恼。但是世上的富贵和作者应该没有关系了,但是作者认为自己的诗歌在自己死后一定会出名的。不要责怪作者的诗歌不好,作者刚刚编辑了十五卷的诗歌集。B:作者以正话反说,用开玩笑的口吻写下了本诗,突出强调了作者对诗歌艺术水平的自信。C:作者对自己的诗歌很自信,充满了喜悦之情;同时作者也对自己的怀才不遇,而感到无奈和感伤。
全国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阅 试    欧阳修 案焚香暖 轻, 庭 晓 席 群英。无哗战士 勇,下笔 声。乡 献 贤 先 德 ,朝廷 爵 待 公卿。自惭 衰 病 心神耗,赖 群公 鉴 精。(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loading
Comments 
Download from Google Play
Download from App St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