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明末清初那些事儿|最真实完整的明末历史画卷
明末清初那些事儿|最真实完整的明末历史画卷
Claim Ownership

明末清初那些事儿|最真实完整的明末历史画卷

Author: 严知有理

Subscribed: 28Played: 284
Share

Description


【这个简介不一样】敲黑板了!这是明末清初的正史——从萨尔浒之战,到康熙登基,鳌拜倒台——不是评书演义!【客观评述大明之亡与大清之兴,感受悲壮与无奈,感叹拼搏与睿智,感慨命运与气数,感知人性与情怀】参考了明末清初多位皇帝的实录、官方和民间史书以及今人多部经典作品,讲述中也能通过剥丝抽茧解开其中层层迷雾,揭示其中玄机奥秘。刀光剑影有之,励精图治有之,力挽狂澜有之,歌舞升平有之,功败垂成有之,身败名裂也有之。让我为您展现这段波澜壮阔激动人心悲情无限的历史画卷!【本节目由喜马拉雅FM独家播出撰稿、演播、配乐、剪辑:严锴(主播自己);旁白:秦鹏宇、孙泽、张恒、秦晓琳、关磊。

~~~~~~~~~~~~~~~~~~~~~~~~~~~~~~~~~~~~~~~~~~~~~~~~~~~~~~~~~~~~~~~~~~~~~~~~~~~

另,前几期讲得一般,我自己都觉得没有吸引力,但过了前几期以后,逐渐找到了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制作也不断提升,可以用“渐入佳境”来形容。我相信,你一定会越往后听越觉得不错,希望你和我一样能够静下心坚持学习,不要被“快餐文化”所毒害。其实我想过把前几期重做,整体水平会提高。但,我想算了,因为正是这样才记录了我一点一点的进步,才告诉每一个人只要坚持,只要不断学习,就能达到意想不到的结果。为了讲好历史,我参考各种书籍,大臣奏折,国外史书,今人著作和期刊论文,花钱买资料,买音乐素材,只为了能以自己客观公正的角度全面展示这段历史,既不为明朝粉饰,也不为大清站台,只用仁义去评价。我靠这个专辑,生讲,从初入喜马拉雅遭受冷遇到现在已经签约独家,真是令我很欣慰。所以,我要留着自己的不足,让自己能够继续努力,战胜自己。

最后,我在这里等着你!:)


160 Episodes
Reverse
其实很早之前我就想讲讲“万历抗倭援朝”了,一个是《明朝那些事儿》对这段历史记述得很简略,错误也不少;另一个就是韩国拍的《露梁海战》刻意贬低陈璘,贬低为他们冲锋陷阵、舍身忘死、有再造之恩的大英雄,心里很不是滋味。露梁海战是中朝水师联军精诚团结,陈璘、李舜臣身先士卒,用惺惺相惜的情谊谱写的一曲中朝军事史上壮丽的篇章。
公元1598年,万历二十六年十一月十九日的凌晨,岛津义弘率领舰队来到了露梁津海峡。按照陈璘的部署,副总兵邓子龙和以李舜臣为首的朝鲜水军作为先锋,带着麾下部队冲在最前,露梁海战就此打响。
1598年9月18日丰臣秀吉病死。临死前,他下令:从朝鲜半岛撤军。小西行长归心似箭,没想到此时陈璘与李舜臣获悉了消息,马上组织大军拦截,中朝水师在露梁津海峡及其以东水域日夜监视,空前惨烈的露梁海战就此爆发。
通过顺天倭城之战中,我发现陈璘与刘綎无论是军事素养还是个人操守,相差甚远。刘綎避战自保,军纪败坏,争权夺利;陈璘团结奋战,严格要求,心怀大局;总而言之:刘綎像军阀,陈璘像统帅。而正是由于统帅陈璘的尽职尽责,才有了后面中朝水师联手的露梁海战。
万历二十六年十月初三,刘綎派人给陈璘送了封信,约定今天夜里路夹击攻打顺天倭城!没想到当天夜里二更,陈璘率中朝水师联军按照约定计划发动进攻,结果刘綎的陆军居然按兵不动,白白错过了大好的战机!
刘綎设圈套活捉小西行长不成,只得围困顺天倭城,建造攻城器械打算强攻,而日军则坚守不出。在这期间,陆军偃旗息鼓,但陈璘指挥中朝水军成了“主角”。
泗川之败,经过调查,明廷给出了定论:“诸将轻敌失防,因惊丧师……临阵四溃,全无将纪……号令不严,致临戎失火,施救无策,因而避敌偷生者!”那么,具体是怎么回事儿呢?
得知丰臣秀吉已死,万历二十六年九月下旬,明朝大军在朝鲜军队的配合下,四路人马,分别由麻贵、陈璘、董一元和刘綎率领,开始南下,进行反击,《宣祖实录》的说法是:“四路提督,水陆齐举。”那么这次,明军能大获全胜吗?
万历二十六年九月,丁应泰再赴朝鲜,对为杨镐辩解的将官展开了疯狂报复,甚至上疏弹劾朝鲜,这在中朝关系史上极为罕见。
朝鲜君臣上疏为之辩诬,士民百姓哭泣相送——如果不听我讲“万历朝鲜战争”,可能您真想不到萨尔浒一战断送四万多明军的庸才统帅,竟有如此高光时刻。
丁应泰弹劾杨镐的行为不仅仅只是因为政治斗争,也因为丁应泰的为人。他只适合治理一方,不适合调往中央,所以升官并不适合每个人。敢于抨击高位者与政见不同者虽是优点,但政治上过于偏激,非黑即白,不懂什么叫灰色地带,极具批判精神。
邢尚书“妙笔生花”,把蔚山之战先胜后败说成“奇捷”,杨镐指挥失误只字不提,这可惹恼了一个人——丁应泰。万历二十六年六月,丁应泰的奏文上达中央,直指杨镐与阁臣的欺君行为。
万历二十六年正月十三日,明朝内阁召开了会议,商讨派遣水师征讨日本本土。兵部经过讨论,制订了大致的计划,报神宗皇帝批准,同时,为此还进行了重要的人事调动。
蔚山之战后,日军战线全面收缩,与明军陷入僵持局面。
蔚山战役虽然明军失败,但日军的确遭到了重创,连守住原先防线的信心都没了;换句话说,明军靠蔚山之败打崩了日军的防线——军事防线和心理防线都崩了,这在世界军事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
万历二十六年一月二日,集结在西生浦的日本援兵大张旗鼓直奔岛山城,城里守军简直绝处逢生!一月三日,日军出现在箭滩南面的山岗之上,随即对明军发起进攻……
岛山城没进行任何的物资储备,城内严重缺乏食物和饮水,搞得人心慌慌,意志也开始动摇。明军也好不到哪去,连日大雨后勤运输十分困难,仅能满足经理杨镐和提督麻贵的饭食,其他将领连盐和酱都吃不上。
万历二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的黎明,明军对蔚山倭城发动总攻。就当胜利在望之时,明军突然停止攻击——撤了!《明史》说撤退命令是经理杨镐下的,《宣祖实录》说是提督麻贵下的。到底是谁呢?而且这一停,再想进攻倭城,会顺利吗?
万历二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的凌晨,明军从庆州出发,分三路向蔚山挺进。先锋在副总兵李如梅的率领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入城外日军大营,蔚山之战就此爆发。
丰臣秀吉命日军南撤,在沿海地区筑城,建立据点,准备固守。然而正当日军紧锣密鼓修建城寨之时,明朝援军大举入朝,总兵力达到4万多,开始对日军进行全面反攻。
loading
Comments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