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明末清初那些事儿|最真实完整的明末历史画卷
明末清初那些事儿|最真实完整的明末历史画卷
Claim Ownership

明末清初那些事儿|最真实完整的明末历史画卷

Author: 严知有理

Subscribed: 12Played: 247
Share

Description

【这个简介不一样】敲黑板了!这是明末清初的正史——从萨尔浒之战,到康熙登基,鳌拜倒台——不是评书演义!【客观评述大明之亡与大清之兴,感受悲壮与无奈,感叹拼搏与睿智,感慨命运与气数,感知人性与情怀】参考了明末清初多位皇帝的实录、官方和民间史书以及今人多部经典作品,讲述中也能通过剥丝抽茧解开其中层层迷雾,揭示其中玄机奥秘。刀光剑影有之,励精图治有之,力挽狂澜有之,歌舞升平有之,功败垂成有之,身败名裂也有之。让我为您展现这段波澜壮阔激动人心悲情无限的历史画卷!【本节目由喜马拉雅FM独家播出撰稿、演播、配乐、剪辑:严锴(主播自己);旁白:秦鹏宇、孙泽、张恒、秦晓琳、关磊。

~~~~~~~~~~~~~~~~~~~~~~~~~~~~~~~~~~~~~~~~~~~~~~~~~~~~~~~~~~~~~~~~~~~~~~~~~~~

另,前几期讲得一般,我自己都觉得没有吸引力,但过了前几期以后,逐渐找到了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制作也不断提升,可以用“渐入佳境”来形容。我相信,你一定会越往后听越觉得不错,希望你和我一样能够静下心坚持学习,不要被“快餐文化”所毒害。其实我想过把前几期重做,整体水平会提高。但,我想算了,因为正是这样才记录了我一点一点的进步,才告诉每一个人只要坚持,只要不断学习,就能达到意想不到的结果。为了讲好历史,我参考各种书籍,大臣奏折,国外史书,今人著作和期刊论文,花钱买资料,买音乐素材,只为了能以自己客观公正的角度全面展示这段历史,既不为明朝粉饰,也不为大清站台,只用仁义去评价。我靠这个专辑,生讲,从初入喜马拉雅遭受冷遇到现在已经签约独家,真是令我很欣慰。所以,我要留着自己的不足,让自己能够继续努力,战胜自己。

最后,我在这里等着你!:)

108 Episodes
Reverse
万历二十一年正月二十七日丑时,日军发现了明军的动向,立花宗茂立功心切,当即率本部兵马直奔汉城以北的砺石岘,想提前部署打明军个措手不及,万历朝鲜战争最血腥的碧蹄馆之战就此拉开帷幕!——5万日军,战国时代名将悉数登场,看我大明5000将士视死如归,喋血碧蹄馆!
平壤之役是亚洲战役史上著名的步、炮、骑协同攻坚战,明军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李如松更是凭此战名声大噪。在平壤稍作休整,李如松下一个目标,则是王京汉城。
万历二十一年正月初八,李如松与小西行长率领的日本第一军团将近2万多人,拉开了平壤攻坚战!
加藤清正率军越过图们江,和女真人交火,双方死伤不少,努尔哈赤就申请率军入朝参战,结果被朝鲜言辞拒绝,这是为什么呢?而且战争爆发之前,暗流汹涌,明朝锦衣卫曾潜入日本收集了大量情报。敬请关注!
虽然把李如松盼来了,但明军却面临着另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后勤。朝鲜攒鸡毛凑胆子咬着牙勉强凑了够明军用50天的粮草,已经到了极限,看来只能明朝自己想辙了。原作:无心镜编辑&演播:严知有理
李如松何许人也?凭什么让宋应昌如此重视?明朝正式参战前,辽东巡抚曾派了一部人马与日军接仗,战果如何呢?敬请关注!原作:无心镜编辑&演播:严知有理
大明满朝文武决定出兵,惩罚日本;连怠政已久的万历皇帝也明确表示:救援朝鲜,痛击倭寇;任命兵部右侍郎宋应昌为备倭经略,带兵出战。但问题是朝鲜对日军的真实情况多多少少有所隐瞒,而且二月宁夏发生叛乱,明朝正在调集重兵平叛;此时入朝就意味着将陷入两线作战的局面……原作:无心镜编辑&演播:严知有理
1591年(万历十九年)六月,朝鲜国王宣祖李昖收到了一封令他瞠目结舌的书信。书信来自于隔海相望的日本,写信人,乃刚刚统一日本的丰臣秀吉……文字稿:无心镜编辑&演播:严知有理
多尔衮一直在想办法除掉鳌拜,可是事与愿违,直到他死,都没有铲除这个眼中钉肉中刺。那么,鳌拜在多尔衮死后是如何专权的,他与康熙又是什么关系,他的倒台是不是因为受到暗算呢?敬请关注本专辑最后一期!
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顺治帝福临驾崩,年仅八岁的第三子玄烨继位,改元康熙,由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辅政。可鳌拜专权跋扈,与当年多尔衮辅政顺治之时颇有相似之处,欺凌幼君,骄横不已。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康熙八年(1669),这个年仅十六年的少年皇帝,居然设计将不可一世的鳌拜擒拿,成为清朝开国之初,震动天下的一庄大案。本期节目,我就为您讲讲鳌拜的发家史!
崇德八年,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的八月十四,大清国的都城的崇政殿里,正在上演一出充满血雨腥风的皇位争夺战。先是两黄旗大臣不惜以下犯上,拥立豪格登基;而后,阿济格、多铎又公开倡议多尔衮继位。然而,面对两黄旗剑拔弩张的气势,多尔衮犹豫了。可多铎毫不妥协,一看哥哥半天不表态,情急之下豁出去了,干脆毛遂自荐,要当这大清国的皇帝!多尔衮当场否决,多铎又把德高望重的礼亲王代善抬了出来,但礼亲王明哲保身,说自己年迈力衰,当不了皇帝,并表示:这龙椅还是睿亲王或某位皇子来坐,更合适。这时候豪格终于按捺不住了,他冲大家说了一句:“‘福小德薄,非所堪当。’固辞退去”。就是坚决辞让立他为帝,说自己德行和福分不足,难堪皇帝之重任,然后转身走了。由此,大清国的皇位与这位肃亲王是擦肩而过,以至于后来他都追悔莫及。那么,接下来局势如何?敬请关注!
何洛会和杨善走后,郑亲王济尔哈朗就陷入了深思。自从皇太极突然去世之后,他就在静观其变,时刻注视着皇子派与多尔衮派的激烈交锋与纵横揮阖,政治风云一时间变幻莫测,当然,他更多的是在盘算着自己的应对之策。济尔哈朗琢磨:首先,选择一位皇子做继位人不是没有可能,因为中原王朝长久以来就是这么做的,皇帝驾崩,有嫡立嫡,无嫡立长,若无子嗣,兄终弟及。其二,经过皇太极十几年的努力,权利不断集中,与中原王朝皇帝独裁并无二致,太祖当初制定的“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已经名存实亡。因此,眼下借鉴中原王朝皇位更迭的做法,是具备条件的。济尔哈朗一边在房中踱步,一边琢磨:要是从皇子中间选择继承人,按常理,非肃亲王豪格莫属。因为八位皇子中,豪格为长,时年三十四岁,比他叔叔多尔衮还大三岁呢,而且智勇双全,屡建战功。其他皇子嘛……都没有显赫的战功。四皇子叶布舒、五皇子硕塞年纪尚小,才十五六岁,六皇子高塞年仅六岁,九皇子福临五岁半,十皇子韬塞更小了——四岁,十一皇子博尔穆果尔乃两岁的乳子。这么说来,豪格在众皇子中真算得上鹤立鸡群。那么,他到底作何决定呢?
崇德八年,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的八月十四,这是中国历史长河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在大清国的崇政殿,要商议储君的人选。两黄旗的大臣先下手为强,令两旗最精锐的护军将宫殿包围,还把守住了大门,拉开架势剑拔弩张,一场争夺皇位的血雨腥风,即将当着皇太极的遗体展开。会议刚开始,两黄旗大臣索尼和鳌拜就抢先站了出来,提议拥立一位皇子继承帝位。多尔衮勃然大怒,爆喝一声:“住口!轮到你们俩说话了吗,怎么着,想造反呢!尔等扰乱朝纲之辈,还不给我退下!”多尔衮就地剥夺了他们发言的政治权利。索尼和鳌拜服从了命令,当即退下。因为他二人的目的已然达到了,就是给多尔衮来个下马威,同时给在场所有支持豪格的人,特别是两黄旗大臣传递个信号,坚决支持、在所不惜的信号。更何况,两黄旗最精锐的巴牙喇兵全副武装围住了崇政殿,殿内所有两黄旗大臣个个虎视眈眈,手握剑柄,随时准备动武——所以,退下,就退下。多尔衮这个时候才恍然大悟:“不好!看来皇位没那么容易到手,形势,非常严峻呢!”他看了看眼前这些两黄旗大臣,心想:“你们可够阴毒的,一岀手就来狠的,直取要害呀!”多尔衮这叫后悔,后悔没针锋相对的把两白旗巴牙喇兵也调进宫殿!之前还信心满满呢,才多大功夫形势就急转直下,自己几乎陷入绝境!稍有不慎,就可能性命难保!那么,它将如何应对,自己能如愿以偿吗?敬请收听!
公元1643年八月初九,皇太极猝死于盛京后宫,年仅52岁。之所以说他是猝死,因为没有任何征兆。《清实录》中说:“是夜,亥刻,上无疾,端坐而崩。”就是猝死在清宁宫东暖阁的南炕上,还保持着端坐的姿态。那么,他到底是不是猝死呢?刚刚建立的大清国,又该何去何从呢?敬请收听!
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五月,朝廷命孙传庭督河南、四川军务,进兵部尚书,改称督师,加督山西、湖广、贵州及江南、北军务,赐尚方宝剑,令其赶快出关,剿灭李自成。当时朝中很多大臣都反对崇祯如此着急的催战,东阁大学士内阁次辅吴甡就多次向皇帝进言别着急,现在还不是时候。《明史》卷 257《冯元飚传》说,兵部尚书冯元飚一面告诉孙传庭:“戒毋轻斗,白、高两将不可任”,就是别轻举妄动,白广恩和高杰这俩不行,不能用!另一面,冯尚书力谏崇祯别这么着急让孙传庭出战,因为这是我大明唯一可以用来剿灭流寇的部队了,如果打光了那真就全完蛋,现在是缺粮缺饷训练不够经验不足,必败于闯贼之手,如果陛下您非要打,那就先把臣下大狱,要是一战而胜就杀了我谢罪!原文是:“请先下臣狱,俟一战而胜,斩臣谢之。”但崇祯对此一概置之不理。在多封诏书的催促下,崇祯十六年八月,孙督师终于领兵出潼关,抱定必死之心,踏上了最后的征途。李自成听说秦兵出关,“尽发荆襄之贼,会于河南”。就是集结了手里几乎全部的人马和孙传庭在河南一决生死,这场决定明朝存亡的大战就此展开。欲知详情,敬请收听!
崇祯十五年正月,孙传庭获释复出,二月,受命总督三边军务。与此同时,崇祯让他诛杀贺人龙。孙传庭明白这贺人龙可不是那么好杀的,他早有提防!所以,首先,孙总督用障眼法使他放松警惕,然后削其羽翼,把他手下最强悍人数最多的一支部队的将领高杰争取了过来,保证处置贺人龙时,决不哗变。如此,孙传庭觉得差不多,该收网了。崇祯十五年的四月,他传檄诸将,命总兵郑嘉栋、牛成虎、贺人龙各率本部兵马前来西安,有紧急军务相商。鸿门宴已然摆下,单等贺人龙自投罗网。诸将来了之后,孙传庭先是喝酒叙旧,谈笑风生,没有任何异常。等喝完了,准备撤,刚走到营门突然上来不少刀斧手把贺人龙麻肩头拢二背就拿了,直接押到帅旗之下。孙传庭指着贺人龙,说到:“贺人龙啊贺人龙,你有两条大罪:其一,当初你率部入川征讨张献忠,但你观望不前坐视不援,借口军士哗变,在开县率众西归,致我官军被流寇击溃,损兵折将;其二,项城、襄城,两战你皆率部先逃,以致傅宗龙、汪乔年二位总督战死沙场。皇上震怒,你罪无可恕死有余辜!来人!斩!”欲知详情,敬请收听!
崇祯十五年的正月,就在洪承畴败守松山城、无力突围坐以待毙之际,崇祯在文华殿召见了孙传庭。有人问了:孙传庭不是坐牢呢吗?怎么出来了?这个呀,都是中原农民起义军的形势所迫。欲知详情,敬请收听!
松锦大战,明朝精锐损失殆尽,而清军也已精疲力尽,需要好好休整一番。在这种情况下,明清之间便有了议和的可能,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次议和非常重要,甚至不亚于松锦之战本身,因为它关乎着双方特别是明朝的历史命运和生死存亡。崇祯十五年的五月,马绍愉一行九十九人到达沈阳,正式开启和谈。皇太极开出的条件并不苛刻,而且还顾及了崇祯的感受,表示连名分都可以再商量。明朝使者也很开心,做梦也没想到清朝能开出如此优惠的条件,等马绍愉一行人离开沈阳之时,皇太极派官员送出城外十五里,设宴践行,还派兵一直护送到明朝边境,由此可见清方非常希望能够得到明朝积极的回应。但是,皇太极再次错想了明朝。上期节目我讲了,此次与清议和是崇祯皇帝命陈新甲秘密进行的,外廷谁都不知道,所以马绍愉到了宁远后,火速派人将议和的情况秘报兵部尚书陈新甲。陈新甲看过之后,就直接放在了自己的办公桌上,然后走了。结果他刚走,过来一个书童,类似于自己的机要秘书,他误以为这是日行塘报!塘报,是当时明朝的一种官报,传递军事情报和机密公文的一种手段,是军事信息权威专职的发布端,简单来说,就是披新闻外衣,行机密之事,是前线和中央信息的“电话线”。既然是塘报,这个书童就按照惯例,发文传抄各地。这下坏了,本来机密的事儿,全泄露了。明朝的言官们立马炸窝了,一片哗然!纷纷上疏弹劾陈新甲私行议款,就是私下议和,里通外国,汉奸啊!那么,崇祯会如何处置他呢,和谈是否成功呢?敬请关注!
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八月到十五年(公元1642年)三月,明清爆发了决定国运的松锦之战,结果明朝十三万援辽大军被歼,逃回宁远的仅三万多人,清军夺取了山海关外的松山、锦州、塔山、杏山四城,控制了整个锦宁地区,明朝只能退守宁远。据《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中所载,半年后,也就是9月,固山额真李国翰、佟图赖、祖泽润,梅勒章京祖可法、张存仁等联名上书,说:“锦州、松山、杏山、塔山,一时俱为我有,明国人心动摇,北京震骇。唯当因天时,顺人事,大兵前行,炮火继后,直抵北京,而攻克之。是圣汗万世奇功,自北(此)而定。我国之富贵,亦自此而得。自上至下,无不宽裕者矣。” 就是我们应当乘胜进兵,一鼓作气把明朝灭了,我大清入主中原的时候到了!《清太宗文皇帝实录》第62卷里记载了皇太极的回复,他说:“尔等建议,直取燕京,朕意以为不可。取燕京如伐大树,须先从两旁斫削,则大树自仆。朕今不取关外四城,岂能即克山海?今明国精兵已尽,我兵四围纵略,彼国势日衰,我兵力日强,从此燕京可得矣!”皇太极的话透着自信与坚定,更透着优秀战略家的沉稳与耐心。此时皇太极之所以放缓脚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明朝精锐损失殆尽不假,但清军也已精疲力尽,需要好好休整一番。在这种情况下,明清之间便有了议和的可能,而且这次议和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非常重要,甚至不亚于松锦之战,因为它关乎着双方特别是明朝的历史命运和生死存亡。欲知详情,敬请收听!
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八月中旬,皇太极抵达松紧前线,并亲自勘察敌情,做了周密部署,仍旧采取围锦打援的战术,只是过去的重点是围困锦州,现在则是打击援军。皇太极以雷霆手段,切断了松山的退路和粮道,把洪承畴的十三万援军紧紧包围在松山一带,致使锦州、松山、宁远成了三个孤立的据点,无法互相援救配合作战。当明军发现皇太极的仪仗出现在松山阵前之时,军心大为动摇。洪承畴本打算奋力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但各路总兵纷纷表示反对,皆怀去意,多不愿从命,没办法只能改为突围,撤回宁远补充粮草。可万万没想到大同总兵王朴率本部人马私自提前开拔,其他各路总兵见状也纷纷争相出逃,撤退改为了溃退。皇太极早就料到明军要逃跑,于是布下了天罗地网,开始新一轮儿的剿杀。据清朝官方记载,从八月二十一日夜到二十九日,清军截杀明军共五万三千七百八十余名,十三万大军逃回宁远的仅仅三万多人,这是继萨尔浒之战后,明朝最大的一次失败,满清最大的一次胜利,使明朝在关外锦宁地区完全陷于被动地位,维系明王朝统治的重要武装力量——关宁劲旅和边军也损失殆尽。从此,明朝再也无力组织起一支强有力的军队抵御满清了。松锦被围困的明军基本已处于坐以待毙的境地。这还不算,清军还运来红衣大炮环城进攻松山,派兵掠塔山和宁远,以堵截明军再次派援兵的可能,至此,松、锦、塔、杏,四城完全陷于清军的重围之中。这个时候传来消息,说皇太极最最宠爱的关雎宫宸妃病危,既爱江山又爱美人的皇太极心急如焚,第二天,九月十三日的凌晨就迫不及待的启驾返还盛京。临行前,他嘱咐诸将加强对锦州、杏山、松山的围困,一定要给我拿下!那么,结果如何呢?敬请关注!
loading
Comments 
Download from Google Play
Download from App St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