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話鼓電台
話鼓電台
Claim Ownership

話鼓電台

Author: TalkingDrumsRadio

Subscribed: 35Played: 413
Share

Description

話鼓電台」是立方計劃空間於2019年開啟的實驗性線上展演計畫,邀請了數十位跨文化工作者製作近七十段實驗廣播節目,並在線上電台串流播放,內容從科幻廣播劇、歌仔戲曲聆賞、劇場人物專訪、詩文朗誦、聲響蒙太奇、藝術家訪談到克林貢語教學、…….等等形形色色極具創意的聲響節目。

串流聆聽請至本計畫官網 http://talkingdrums.tw/

我們也歡迎您來參與。在您心目中,「廣播」對人們的意義是什麼?「廣播藝術」可能是什麼模樣?您覺得「實驗廣播節目」要怎麼作才能與眾不同卻又吸引人們的傾聽?歡迎您來投件。


200 Episodes
Reverse
2016年於關島盛大舉行的太平洋藝術節(Festival of Pacific Arts)落幕後,台灣掀起一波透過強化與太平洋的連結從而建立某種民族自信的風潮。然而當南島從「起源地說」漸漸淪於「一家親」式的族群想像時,我們該如何跳脫西方人類學者的論述,以及以他人祖先自居的自溺,找回屬於自己的島嶼認同? 本講座邀請原舞者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Tipus陳俐誼,一起聊聊小時候部落討海長輩對於馬來西亞語言相通的好奇;再到成為公視記者前往帛琉與關島太平洋藝術節採訪的經驗;目前花蓮與台東在「南島原鄉」的相互較勁;以及原舞者未來的發展可能。
近年台灣以「南島」做為號召的藝文創作與交流活動百花齊放,作為跳脫華文化圈的另一種台灣身分認同的可能,「南島」提供了另一種面相海洋的文化想像,我們彷彿能看見某種更國際多元、更具主體意識自我建構。然而這一波文化行銷與宣傳中,從政府到民間,彼此對於「南島」的理解是否一致?當我們談「南島」時,我們實際探討的究竟是什麼呢?本屆森人駐山研究員李尚喬曾經參與《蜉蝣之島》動漫畫編劇與《Sasela'an 氣息》專輯製作,並在這段創作期間的田調研究中,認識旅居夏威夷10年的民族音樂學者官元瑜老師,兩人從2019年起持續觀注這座島上以「南島」為名的怪現象至今。這場講座將以呈現兩位島民平常在田野來去時的各種雜談。 與談人: 官元瑜 台大音樂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夏威夷大學民族音樂學博士 李尚喬 編導、森人駐山研究員
本集特別節目(special episode)由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C-LAB CREATORS計畫「導體大系:跨物態感知技術日誌」支持播出。計畫以「導體」概念為核心,從新物質主義出發,重新思考物質、能量、環境、生態與社會之間複雜的關係。在過去的節目裡,我們多是以神秘主義、身心靈、占星等的角度來探討能量以及星體運行對於人的可能影響,也曾經用佛法的觀點探討人類心智的作用、意識的機轉,以及宇宙的型態,但我們一直還沒有從現代物理學及天文物理學的觀點進行討論與對話。新一集的「跨維度播音」,我們邀請到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的潘彥丞老師,與我們從天文物理學的角度,談談天體對人的影響、能量、光速與困果等主題
本集podcast由高博倫以虛構的方式書寫「陳美玲」為主人翁的小說——《黑麻雀》。在2023年10月10日,我們邀請了10位年齡橫跨28至65歲的女性進行了一場朗讀工作坊,她們將在本集podcast上半段輪流朗讀小說《黑麻雀》,下半段進行文本的延伸討論,話題涉及:飲食與母親記憶、麥當勞與美國夢、「大家樂」與發票中獎時期、女性作為敘述的缺席者與「女書」、女性性工作者與公娼制的廢除、王曉民與安樂議題。
本集podcast由策展人長椅小姐進行田調過程的採訪錄音剪輯而成,她採訪了8位現今60至70歲身處不同原生家庭環境、教育背景、婚姻狀況的女性生命經驗,再將這些經驗透過「拼貼」(Montage)構成看似單一個體「陳美玲」的故事。
Social Dis Dance談到電音派對的身體解放,以及在現場演出中與觀眾互動的情形。
台灣酷兒人魚天后倍帝愛波(Betty Apple)及其所領軍的前衛電子樂團「社會交流電死舞」受邀於盧森堡當代藝術館演出全新製作《海市蜃歡》(Mirage Ecstasy),並為當地年度盛事「盧森堡藝術週」揭開序幕。在出發之前,立方的Jeph與Amy特別與 Social Dis Dance的團員進行了訪問。
「跨維度播音」探討神秘學在台灣當代藝術創作裡的應用。節目以兩兩一對的方式,一方面邀請從事相關主題創作的台灣當代藝術家,另一方面也邀請對應的神秘學實踐者或研究者們,聊一聊他們在創作以及工作上所運用的感官技術與神秘技術。
「跨維度播音」探討神秘學在台灣當代藝術創作裡的應用。節目以兩兩一對的方式,一方面邀請從事相關主題創作的台灣當代藝術家,另一方面也邀請對應的神秘學實踐者或研究者們,聊一聊他們在創作以及工作上所運用的感官技術與神秘技術。
「跨維度播音」探討神秘學在台灣當代藝術創作裡的應用。節目以兩兩一對的方式,一方面邀請從事相關主題創作的台灣當代藝術家,另一方面也邀請對應的神秘學實踐者或研究者們,聊一聊他們在創作以及工作上所運用的感官技術與神秘技術。
本集節目原於2020年12月27日發佈 共3集(每集約30分鐘) 本節目由聲音行為女性藝術家Betty Apple與她合作過的三位,其創作背景皆以聲音延伸觸及身體創作為主,1985年後的台灣女性(酷兒)聲音藝術家,將廣播情境文本預設為台北都會單身女性於下午茶、酒吧時光,從分享自己的聲音藝術作品片段與認為哪些聲音使自己感到性感開始,透過閨蜜「幹」話家常的語言,自曝創作作品背後當時的私生活與情慾世界觀,藉此編織21世紀初的台灣女性聲音藝術家在台北都市裡的身體,其創作過程中情慾於網路時代的聲音關係。(註:圖片由李敏如提供) 關於受訪者: 李俐錦台灣笙演奏家,也是少數演奏及創作兼具的音樂家,近年多與電子音樂結合及多媒體合作,目前致力於笙及表演藝術創作。曾任香港中樂團正職笙樂師,現為卡到音即興樂團成員。參與專輯《慢》(2014)獲第25屆傳藝金曲獎「最佳跨界音樂專輯」。 李敏如畢業於台北市立大學視覺藝術學系,創作以現地概念的複合媒材與裝置藝術為主。因長期居住於隔音不良的空間,而踏上以窺探聲音延展時空的旅程,並開始接觸聲音藝術與行為展演。作品主要處理身體感知與時空的借位現象,在虛實的界線上遊走,重構感官經驗與觀看視角。近期作品有〈放低音量〉(2017)、〈上線〉(2017)、〈國際低端人口拍賣會〉(國立台灣美術館,2018)、〈身體自助餐〉(水谷藝術,2018)。 劉純良導演、表演藝術者與評論者,居於台北。受過社會學和政治學的訓練。藉由故事、歌曲 / 聲音、食物與動作,創作感官經驗與參與式情境,多方提問日常生活。劉純良常與陌生人一起工作,利用訪問、一對一互動與家訪等行動進行研究,親密感與身體感是她研究與表演的關鍵因素,運用「動詞」來創造體驗。劉純良現為台灣「遠聚離」(劇團)的創意總監、表演藝術評論台的劇場/舞蹈評論者。她參與依情境而變動的創作,例如在Time_Place_Space: Nomad 駐村期間進行的錄音帶計畫。2014年起,與澳洲實驗音樂家 Clinton Green共組表演團體Moe Chee(默契)。2016年,劉純良發行第一張專輯《Friction》,收錄高雄、台北與墨爾本各地的人聲與街道聲音。劉純良預計在 2019 年製作第二張專輯,並於2020年進行一系列公共浴池的研究。 製作人:Betty Apple Betty Apple現居台北,為台灣Y世代前衛藝術家,畢業於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新媒體藝術研究所,創作受銳舞派對、次文化、前衛劇場、新媒體電影,與後網路藝術影響,以電子音樂創作者、聲音藝術表演者、LiveArt、DJ、藝術RAVE策劃等身份實現「身體政治」之創作理念。近期受邀於2019日惹雙年展、馬尼拉WSK聲音藝術節、柏林漫遊者藝術節20.5小時在世界文化宮 、2019台北藝術節、、2019基督城藝術節、新加坡《Playfreely》音樂節、2018東京《Mutek Japan》音樂節、澳洲當代藝術中心《Negative Volumes Shining Abyss》、墨爾本《Polythinking》聲音藝術節、亞洲藝術雙年展《道上趴體》、2018台北雙年展《菌絲無線電啟動》、擔任何曉玫舞團《默島新樂園》與2019TIFA李貞葳《不要臉》音樂設計等。
本集節目原於2020年12月24日發佈 共3集(每集約30分鐘) 本節目由聲音行為女性藝術家Betty Apple與她合作過的三位,其創作背景皆以聲音延伸觸及身體創作為主,1985年後的台灣女性(酷兒)聲音藝術家,將廣播情境文本預設為台北都會單身女性於下午茶、酒吧時光,從分享自己的聲音藝術作品片段與認為哪些聲音使自己感到性感開始,透過閨蜜「幹」話家常的語言,自曝創作作品背後當時的私生活與情慾世界觀,藉此編織21世紀初的台灣女性聲音藝術家在台北都市裡的身體,其創作過程中情慾於網路時代的聲音關係。(註:圖片由李敏如提供) 關於受訪者: 李俐錦台灣笙演奏家,也是少數演奏及創作兼具的音樂家,近年多與電子音樂結合及多媒體合作,目前致力於笙及表演藝術創作。曾任香港中樂團正職笙樂師,現為卡到音即興樂團成員。參與專輯《慢》(2014)獲第25屆傳藝金曲獎「最佳跨界音樂專輯」。 李敏如畢業於台北市立大學視覺藝術學系,創作以現地概念的複合媒材與裝置藝術為主。因長期居住於隔音不良的空間,而踏上以窺探聲音延展時空的旅程,並開始接觸聲音藝術與行為展演。作品主要處理身體感知與時空的借位現象,在虛實的界線上遊走,重構感官經驗與觀看視角。近期作品有〈放低音量〉(2017)、〈上線〉(2017)、〈國際低端人口拍賣會〉(國立台灣美術館,2018)、〈身體自助餐〉(水谷藝術,2018)。 劉純良導演、表演藝術者與評論者,居於台北。受過社會學和政治學的訓練。藉由故事、歌曲 / 聲音、食物與動作,創作感官經驗與參與式情境,多方提問日常生活。劉純良常與陌生人一起工作,利用訪問、一對一互動與家訪等行動進行研究,親密感與身體感是她研究與表演的關鍵因素,運用「動詞」來創造體驗。劉純良現為台灣「遠聚離」(劇團)的創意總監、表演藝術評論台的劇場/舞蹈評論者。她參與依情境而變動的創作,例如在Time_Place_Space: Nomad 駐村期間進行的錄音帶計畫。2014年起,與澳洲實驗音樂家 Clinton Green共組表演團體Moe Chee(默契)。2016年,劉純良發行第一張專輯《Friction》,收錄高雄、台北與墨爾本各地的人聲與街道聲音。劉純良預計在 2019 年製作第二張專輯,並於2020年進行一系列公共浴池的研究。 製作人:Betty Apple Betty Apple現居台北,為台灣Y世代前衛藝術家,畢業於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新媒體藝術研究所,創作受銳舞派對、次文化、前衛劇場、新媒體電影,與後網路藝術影響,以電子音樂創作者、聲音藝術表演者、LiveArt、DJ、藝術RAVE策劃等身份實現「身體政治」之創作理念。近期受邀於2019日惹雙年展、馬尼拉WSK聲音藝術節、柏林漫遊者藝術節20.5小時在世界文化宮 、2019台北藝術節、、2019基督城藝術節、新加坡《Playfreely》音樂節、2018東京《Mutek Japan》音樂節、澳洲當代藝術中心《Negative Volumes Shining Abyss》、墨爾本《Polythinking》聲音藝術節、亞洲藝術雙年展《道上趴體》、2018台北雙年展《菌絲無線電啟動》、擔任何曉玫舞團《默島新樂園》與2019TIFA李貞葳《不要臉》音樂設計等。
「跨維度播音」探討神秘學在台灣當代藝術創作裡的應用。節目以兩兩一對的方式,一方面邀請從事相關主題創作的台灣當代藝術家,另一方面也邀請對應的神秘學實踐者或研究者們,聊一聊他們在創作以及工作上所運用的感官技術與神秘技術。
「跨維度播音」探討神秘學在台灣當代藝術創作裡的應用。節目以兩兩一對的方式,一方面邀請從事相關主題創作的台灣當代藝術家,另一方面也邀請對應的神秘學實踐者或研究者們,聊一聊他們在創作以及工作上所運用的感官技術與神秘技術。
「跨維度播音」探討神秘學在台灣當代藝術創作裡的應用。節目以兩兩一對的方式,一方面邀請從事相關主題創作的台灣當代藝術家,另一方面也邀請對應的神秘學實踐者或研究者們,聊一聊他們在創作以及工作上所運用的感官技術與神秘技術。
「跨維度播音」探討神秘學在台灣當代藝術創作裡的應用。節目以兩兩一對的方式,一方面邀請從事相關主題創作的台灣當代藝術家,另一方面也邀請對應的神秘學實踐者或研究者們,聊一聊他們在創作以及工作上所運用的感官技術與神秘技術。
「跨維度播音」探討神秘學在台灣當代藝術創作裡的應用。節目以兩兩一對的方式,一方面邀請從事相關主題創作的台灣當代藝術家,另一方面也邀請對應的神秘學實踐者或研究者們,聊一聊他們在創作以及工作上所運用的感官技術與神秘技術。
「跨維度播音」探討神秘學在台灣當代藝術創作裡的應用。節目以兩兩一對的方式,一方面邀請從事相關主題創作的台灣當代藝術家,另一方面也邀請對應的神秘學實踐者或研究者們,聊一聊他們在創作以及工作上所運用的感官技術與神秘技術。
「跨維度播音」探討神秘學在台灣當代藝術創作裡的應用。節目以兩兩一對的方式,一方面邀請從事相關主題創作的台灣當代藝術家,另一方面也邀請對應的神秘學實踐者或研究者們,聊一聊他們在創作以及工作上所運用的感官技術與神秘技術。
「跨維度播音」探討神秘學在台灣當代藝術創作裡的應用。節目以兩兩一對的方式,一方面邀請從事相關主題創作的台灣當代藝術家,另一方面也邀請對應的神秘學實踐者或研究者們,聊一聊他們在創作以及工作上所運用的感官技術與神秘技術。
loading
Comments 
Download from Google Play
Download from App St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