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欧周毋语
欧周毋语
Claim Ownership

欧周毋语

Author: 欧周毋语

Subscribed: 2Played: 0
Share

Description

想当然思考
不正经说话

欧周毋语是由欧耶和肘子,
一个广告业民工和一个心理学门外汉,
所做的万物杂谈类播客。
我们自觉是才疏学浅的人,便试图在对自身和世界的无限好奇中,穷究事物道理,致使知性通达至极。
24 Episodes
Reverse
如果你觉得这期标题有点奇怪,不要怀疑,我们故意的。从一个充满性别刻板印象的油管高赞视频,到被蝗虫般攻击几乎沦陷的小红薯评论区。在充斥着“强硬”观点和“KenKen而谈”的喧嚣声中,我们穿越互联网垃圾场,试图在各种荒谬的论点和经不起推敲的脑科学结论里,展开关于性别意识的吐槽和思考。性别话题永远长聊长新,如果女性连发声和表达愤怒都感到畏惧,那么去想象一个真正实现性别平等的世界又从何谈起呢?【你将会听到】01:19 一场由小红书评论区引发的荒唐事件03:23 自媒体内容在观念的更迭下,也需要接受审视11:41 网上冲浪意外闯到lè sè内容犹如飞来横祸13:46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厕所读物”16:33 由日本社会割裂的性别意识引发的思考19:22 评论区遭遇闻风而至的蝗虫式攻击,短暂失守20:47 这场关于男女大脑的争议,何时才结束?26:11 大脑“性别化”,是先天的原因还是后天的结果?31:32 女性的自我效能是如何受到“第二性”影响的?32:58 那些“被隐身”的杰出女性35:26 女性视角的缺失,导致研究领域的单一和扁平38:05 ChatGPT也救不了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Ken爷和强子39:48 男女生理有别,大脑却未必41:58 看见差异让我们认识彼此,倡导多元共存而非竞争胜负43:22 网络对话中,女性自省与性别偏见挑战47:23 女性在网络争议中的“魔法打败魔法”应对策略50:06 当有人在互联网“随地大小爹”,我该怎么做?54:10 小红书的审查机制,我劝你不要太离谱!57:05 互联网ptsd综合征:和平台玩文字游戏,人人自危59:18 信息茧房2.0:欢迎入住“信息牢房” !01:04:02 东亚社会里的女性主义“难姐难妹”,我们共同的困境是什么?01:14:38 日本社会中,性别意识的“诡异”平衡01:19:20 鸟要飞翔须破壳而出,女性要自由须抵抗顺从【音乐】For Woman, Life, Liberty (Baraye)——Rana Mansour【主播】欧耶 肘子【封面】头头【关于我们】邮箱:OZvolume@163.com
从疑似到确诊ADHD,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吗?量表、脑电、颅脑核磁、血检...在繁复的医学检查里,阅读到了更多“关于我”的信息吗?“专注达”是重启人生的按钮吗?又或许,现实却是——太阳照常升起,你依然赖床不起…..回忆发育史,像重新把童年和青春期过了一遍,这个过程也像在深海区游泳,不管你怎么扑腾,身体还是失去重力下沉,确诊是双脚终于触碰到了岩石,给失去重力的身体可依靠的支点,倒也不会一劳永逸平稳靠岸。只不过可以允许自己游得慢一点,慢一点有慢一点的风景。朋友开玩笑说:“30岁喝20岁的酒,30岁才治3岁的病。”但转念一想人生才刚刚开始嘛,一切都不算晚。【你将会听到】01:36 虽迟但到的诊断:从怀疑他人,到自己确诊07:46 Hyperfocus过度专注,也是ADHD的表现特征?12:32 量表无法知全貌,一个ENTP差点以为自己是ADHD?18:13 A娃破破烂烂的快乐长大:头是铁打的,心是纸糊的23:02 就诊原因:想要给重复发生的错误行为按下终止键27:50 就诊原因:想要拥注意力灵活换挡的能力33:59 就诊原因:想要骑车上路,更想掌握自己的人生方向盘37:30 ADHD的境遇千人千面,渴望就诊和改变的声音都应被听见41:55 父权制和健全中心主义,是嵌套在ADHD女性身上的两层消音器44:19 第一次详细阅读“个人使用说明书”,重新探索打开方式47:06 愿每个A人都能搭建生活中的“脚手架”,大胆地拥抱困住你的技能51:51 医疗资源匮乏之下,遇到耐心引导来访者的好医生是有多幸运!58:40 ADHD高度遗传的特点,我看我妈仿佛在照镜子01:01:57 大脑的先天损伤是否可以解释导致ADHD的原因?01:08:18 昂贵的“聪明药”真能让A人buff叠满人生开挂吗?01:17:45 任何时候都能重新开始,相信神经元的生命力【音乐】《野三坡》——王菲《Age Of Ascent》 ——Kokoroko【主播】欧耶 肘子【封面】头头【关于我们】邮箱:OZvolume@163.com
还记得两年前,我们围绕着“爱身边的人”、“爱具体的人”....去剖析自己的生活和心理状态,谈论了两期关于亲密关系的话题。两年间,我们依然在流动的时间中,感受着这个困扰亘古多少哲人、智者的终极命题,也因为时间让我们有了更多对自己不同阶段和心境变化的对照,在如今功绩主义和对亲密关系的疏离之下,我们再次陷入了对爱的困惑和迷思,人们一方面有着完美爱情的“宿命信念”,渴望亲密关系中无限崇高的理想和至深的羁绊;另一方面又害怕牺牲自我和奉献带来的伤害和阵痛。我们想要通过对“常识性”问题的思考,去探索在“亲密关系”的选项之外还存在的更多可能性。【提到的作品】《窄门》 [法] 安德烈·纪德《刀锋》[英] 毛姆《精神与爱欲》[德] 黑塞《爱欲之死》[德] 韩炳哲《爱的艺术》[美]艾·弗洛姆《天生不同》[美]伊莎贝尔·迈尔斯电影:《世界上最糟糕的人》[挪威]【你将会听到】00:55跳出婚姻制度的亲密关系讨论03:30关于一套缜密的独身主义逻辑体系07:36爱必然要以具有爱的能力作为前提,当代人为何失去爱人的能力?13:30婚恋市场的选择,将爱等同于明码标价的被爱条件15:07“爱情本就不会遍地都是”,就不配人人都去追寻了吗?18:46当代人的人生课题,我先过好我自己吧?22:29如何用主奴辩证来看关系中的讨好型付出?25:32不爱别人,也不期待被爱,就不自私了吗?27:11拥有绝对的理性和自洽的理论是否就可以与关系中的伤害彻底割席?31:30亲密关系中,我也在自我认识和重塑?36:01快乐至上的时代,我们有很多“搭子”,但缺少“全领域”朋友40:42有冲突又如何?我们组成了彼此人生拼图中色彩丰富的那一块44:29好的亲密关系从来都不是坐享其成46:51在变化和不安定中,带着满身疑问继续感受和修炼【音乐】《Ouverture par la Nuit》鷺巣詩郎《I Wish You Were Here》AI Green【主播】欧耶 肘子【封面】头头【关于我们】邮箱:OZvolume@163.com 
从虚构到非虚构,从学术著作到小说网文,从电影到电视剧。本期聊聊近期摄入的部分女性意识补给。谈论女性主义的作品就像传递火种一样,点亮此刻的处境,也让我们愿意将它接力下去。女性意识的觉醒不是一步到位,你可以允许自己此刻带着自相矛盾和满身疑问生活,在与历史和周遭进行对照中,我们不断探索着,并时刻提醒着保持审视、觉察痛感、大声表达。然而,性别话题的主角绝不只有女性而已,男性也需要看到在现实中所面对和背负的这些,在父权制之下并没有因为你的性别不同而被豁免。正如上野千鹤子那句可以刻在女性意识丰碑上的话:“女性是一种处境”。我们都局限于自己所处的时代,但相信我们会和不同时代的女性在迎面击掌后,接过这一棒,奔跑得更远。【提到的作品】上野千鹤子|《始于极限》《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厌女》《父权制与资本主义》《为了活下去的思想》易小荷|《盐镇》伍尔夫|《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凯特·柯克帕特里克|《成为波伏娃》《芭比》《大法官金斯伯格》《造浪者》《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我可能不会爱你》《她厌男,她是我女友》《零诺》《程又青为什么是成功的大女主?深度解析独立女性的娇妻情结》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jG411w7mC/?share_source=copy_web&vd_source=d18308e3188eefc4a35d54feadc75799【你将会听到】00:28一些说在“破防”前的「免责声明」04:19《我可能不会爱你》,女性的蜕变充满矛盾和撕裂 07:56别甘愿滑下去!因为到不了极乐天堂11:07女性身份的自我分化,感受“我”的位置和边界的存在15:22如何从第一本上野千鹤子入门?22:33不必「恐弱」,“成为男人那样”才不是女性主义的目标26:25追求“经济”和“智识”独立的目的不是成为父权的帮凶30:18《成为波伏娃》:从女性传记中解剖自己32:20《盐镇》:中国只有一个北上广,却有成千上万个“盐镇”39:35从《大法官金斯伯格》到《造浪者》,旗帜鲜明的为众多女性谋取权益42:24爆米花电影和小说中的性别话题,娱乐消遣和社会反思可以并存46:38善于自省的人内心都有一间忏悔室,但告诉自己“错不在我”【音乐】Keep Talking——Pink FloydYour Summer Dream——The Beach Boys 【主播】欧耶 肘子【封面】头头【关于我们】邮箱:OZvolume@163.com 
当普通人开始在公共空间谈论女性主义,她们想表达的是在这个时代共有的一种摇摆和困惑。女性主义让我们在愤怒中相聚却不止步于愤怒,她是一股托举的力量,不是轰鸣巨响,而是涓涓细流。感到痛时大喊出声,意识到很多事并非向来如此就应当如此、不是你的错、你不是一个人.....尽管结构性的问题依然摆在眼前,但我们选择不再顺从和容忍,思想的解放已将我们带到可以为自己而活的人生。【你将会听到】00:36没有完美的女性主义者表达,也没有天生的女性主义者04:00权力内化让行为看似是自发的06:10在酒局中谄上骄下的人,什么时候才会清醒啊?10:41“厌女”和“女性互助”可能一念之差14:16男性也在父权制下遭遇着不平等15:53无法逃离的母职惩罚和男权剥削19:08女人不是天生的,是后天成为的21:43家务事在近代家庭内部不属于生产劳动?24:52妇女能顶半边天是另一种“语言陷阱”28:04当结婚不再是人生价值排序的前列31:25警惕“独立女性陷阱”35:43绝不赞同“取消文化”,因为你可以是任何Type的女性主义者38:40“政治正确”的常识得到普及,也是观念进步的体现46:54被消声的女性主义者的愤怒【提到的作品】上野千鹤子|《厌女》《始于极限》《父权制与资本主义》易小荷|《盐镇》山田洋次|《家族之苦3》韩综|《海妖的呼唤:火之岛生存之战》【音乐】Keep Talking——Pink Floyd【主播】欧耶 肘子【封面】头头【关于我们】邮箱:OZvolume@163.com 
读写障碍(dyslexia)源于希腊语,由词根dys(困难的)和lexia(言语)组成。大脑在进化过程中,口语语言能力嵌合在了我们的基因里,是进化赠予人类的礼物。但阅读并非如此,文字的历史太短了,大脑的进化还没有让每个人都准备好与生俱来获得这项能力,只有通过后天不断地使用习得,才能发展出来。为什么在我们成长过程中,很少听说读写障碍?因为读写障碍者在校期间可能直接被判定为智力、态度问题;教育、医疗从业者,缺少系统性的教育和了解途径.....事实上,读写障碍是最被忽视的神经发育问题之一,由于诊断标准缺失,成为了“看不见的障碍”。在《国际疾病统计分类第11版(ICD-11)》和《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中明确定义,读写障碍是由大脑的异常发育模式所导致的与读写相关的认知能力发展落后的表现。如果说,阅读是通往世界的一扇门,对读写障碍者而言,这扇门似乎被上了把锁?【提到相关人物】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George Rogers)英国建筑师,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评委会称赞他的作品“表现了当代建筑历史的片断”。从小患有读写障碍,学习困难的理查德·罗杰斯心怀建筑梦想,但由于绘图和写作能力太差,一开始的成绩很不理想,还被教授劝退建议转行家具设计,他并未受挫,并毫不客气地回怼:“难道家具设计就不用绘图了吗”?杰克·霍纳 (Jack Horner) 美国古生物学家,在70年代,杰克·霍纳发现了西方第一枚恐龙蛋,是恐龙研究第一人,并在电影《侏罗纪公园》系列中担任科学顾问,有读写障碍的他具有非常好的视觉空间能力,他说:“我能看到很多事情,这些石头都有它自己的故事”。萨莉·施威茨(Sally Shaywitz, M.D.)神经科学家,耶鲁大学医学院儿科教授。她在《聪明的笨小孩》书中提到,读写障碍者在阅读上会有明显的困难,但在别的方面却表现极为出色,就像一个孤立的阅读缺陷周围,被很多其他优势包围着,因此萨莉·施威茨称其为“优势海”模型。【你将会听到】02:31回忆起班里那些读书“不太聪明”的同学04:04读写障碍的高发生率与低知晓率13:14神经发育障碍的“共享效应”15:58现有教育体系下难以迈过的坎儿18:14书写困难的切身体会:艰难地摸索对文字的掌控感20:18成长的自信心是如何与书写的文字一同“魂飞魄散”的?27:29如何利用脑的可塑性逆袭?30:24读写障碍家庭的困境,“流亡”似的求学经历35:20看得见的“幸存者”和被湮没的“大多数”40:05除了信念,TA们更需要结构性的帮助42:52国内读写障碍的命名甚至还未统一48:49可以从各国的差异化教育路径中获得哪些启示?55:37「知晓-诊断-干预」需要「家庭-学校-医院」共同搭建“脚手架”59:45在神经元的汪洋里寻找被灯塔点亮的“优势海”【提到相关作品】《脑与阅读》|斯坦尼斯拉斯·迪昂《走出迷宫——认识发展性阅读障碍》|孟祥芝《聪明的笨小孩——如何帮助孩子克服阅读障碍》|萨莉·施威茨《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诊断与干预专家意见》|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地球上的星星》(2007)《疾病的起源》(2013)《我不是笨小孩》(2021)【音乐】《Su Su》——Prins Emanuel《明日ハ晴レカナ、曇リカナ》——小室等【主播】欧耶 肘子【封面】头头【关于我们】邮箱:OZvolume@163.com 
21世纪由神经元主导的各类疾病,逐渐成为当下社会的一种主要疾病形态。为什么“注意力缺陷”、“拖延”、“自制力差”、“焦虑”、“抑郁”、“记忆衰退”.....会演变成为一种普遍性的社会“病症”?看了临床案例再对着初筛量表的问题自问自答,仿佛如揽镜自照,心里缓缓发出疑问“难道我有ADHD”?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即坊间常说的“儿童多动症”。在过往印象中,一个典型的ADHD往往是个孩子的形象:无法遵守课堂纪律、难以听从训导、不能集中注意力.....但事实上,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诊断体系中,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从未修饰‘儿童’或‘成人’这样的前缀,但大众还是习惯把它称作“儿童多动症”。6~16岁在校学生中,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占6.4%,大约2/3的ADHD儿童会在成年后持续受到困扰。绝大多数神经发育障碍具有全生命周期属性,并不会因为年满18岁就销声匿迹,与儿童相比,成人ADHD能得到的治疗和康复资源更为稀少,因此仿佛成了一种隐匿的困境。在如今强调效率与自制力的现代工业社会,一方面对人的专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另一方面数字时代里的诱惑却时刻在挑战并剥夺着已然相当脆弱的注意力。发育和成长的过程,也是在学会不断平衡兴奋和克制的过程,这两大功能在我们大脑里就像坐跷跷板,我们都是在步履蹒跚跌倒中,与外界持续互动和自我调节中寻找着平衡。本期我们想要深入探讨的,就是当下的这种社会“病症”。【你将会听到】02:31 年满18岁就能自动免疫 “儿童多动症” 了吗?09:48 人的状态是连续的光谱,不能被永久归纳分类18:54 ADHD的大脑发育比同龄人晚?24:56 工作记忆 “内存容量” 小?善用代偿技能可以 “扩容”31:16 ADHDer:“不是我不想自控,也不是我总想拖延”35:36 ADHD “换挡困难”,常被 「情绪权重」、「完美主义」、「琐碎枯燥」 卡住42:39 名词浪漫化,是忽视他人真实的遭遇和苦难45:58 要像对待感冒发烧那样对待情绪问题49:24 基因决定 “出厂设置”,后天环境与努力决定人生的落脚点51:19 暴露的环境风险增多,早期发育阶段每一步都像在走钢索53:33 在驳杂的数字时代,掌握对注意力的支配权56:26 工业社会鼓吹的multitask能力,实际上是注意力退化的表现?58:53 疾病谱也具有时代性,需要不断更新认识【提到相关作品】《分心不是我的错》|爱德华·哈洛韦尔《中国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防治指南(第二版)》|郑毅 刘靖《ADHD不被卡住的人生》|托马斯·布朗《倦怠社会》|韩炳哲《在儿科看病的成年人》|澎湃新闻【音乐】Time and Space——上原ひろみBorderline (Blood Orange Remix)——Tame Impala【主播】欧耶 肘子【封面】头头【关于我们】邮箱:OZvolume@163.com 
网络媒介裹挟着大众文化冲向文学滩头,“网文”之于传统文学扮演了消解和启蒙的双重角色。麦克卢汉半个世纪前就提醒我们要跳出哺育我们长大的印刷文明的局限,纵观历史的发展从羊皮纸的荷马史诗,到诗经的竹片文学,再到手抄本红楼梦....如今网络媒介日渐成为文学创作主流方式的历程,就是当年印刷媒介取代手抄的历程。传统的文学体制被打破,规范的文学生产被解构.....正如金宇澄所说的那样:“在哪里出发不要紧,关键是留下来的东西能有多少”。载体和形式、文风和内容一直在发生改变,但有些东西却又永远不会变。【你将会听到】02:27 曾经的地摊文学,现在的网络文学?07:54 你在“偷偷”看网文吗?看网文真的会上瘾?10:37 对待“网文”的傲慢与偏见?17:51 阅读也有阶级属性?20:48 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到「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22:52 网文市场的快餐化、娱乐化、细分化25:35 容错率越来越低的创作环境造成阅读味蕾窄化31:20 “爽点”也要具备「时代性」和「当下性」,当然还有「逻辑性」38:28 除了情绪价值,读网文还能带给我什么?41:32 网文质量与传播速度并非成正相关45:50 中国网文能否成为一种文化入侵?【音乐】《無い!!》—— ゆらゆら帝国《Lonesome Town》——Ricky Nelson【主播】欧耶 肘子【封面】头头
又到年底,满天飞的年终总结是当代赛博年俗之一。查收了我的「豆瓣2022年度社区报告」,今年是来到豆瓣的第13年。13年间互联网经历了好几代“军备竞赛”,全面抢夺注意力已是所有平台心照不宣的目的,几乎每个产品都想成为广场,而豆瓣却一直安之若素地扮演着角落。它缺乏竞争意识,采取了一种格格不入的沉默态度,站在经济学思维和实用主义的对立面,它时常面临着外界的指摘和不理解,也险些“丧命”,但它就那样独树一帜地存在,从开始到现在,始终保持着表面谦逊,内心笃定。豆瓣也许代表着互联网世界中的另一种产品理念,它相信世界大同、信息向善、提倡平等互助,阿北最初希望构建的也是一个信息无差别的产品,用户可以自主打造一个美好的精神世界,通过书、影、音.....启发一个人,滋养一个人。聊起豆瓣,总带有一种对「昨日世界」的怀念,我们都不知道豆瓣能活多久,但希望豆瓣能一直长久,它像是一本放在抽屉最下面的备忘录,将思绪、影像和情绪记录。2022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你将会听到】02:14 豆瓣是「备忘录」和「厕所文学」06:02 豆瓣衰落了吗?11:44 当代互联网礼仪,不去打扰TA填埋秘密的坟冢14:45 “群众互助”和“高度自治”的小组属性,也成了它的阿喀琉斯之踵22:45 多元的生态环境造成用户的分化,割裂才是最真实的样子25:38 评论的长久性,是稀有的互联网体验29:55 豆瓣电影评分,坚持做个“理中客”37:34 豆瓣友邻,最接近理想中的“网上邻居”39:18 一些为数不多的理性讨论空间41:59 豆瓣:不要问我时间如何流逝【音乐】Moanin—Art BlakeyWithYou—Curtis Harding【主播】欧耶 肘子【封面】头头【关于我们】邮箱:OZvolume@163.com 
诈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行业之一,行骗的伎俩无非是利用人们的信息差、信任、贪欲、胆怯、同情心等等使受害者步入陷阱。但骗局与时俱进的程度也相当惊人,飞速发展的科技催生了骗局的又一个黄金时代。虽然总说,我们是互联网原住民,然而最擅长、最依赖数字化信息的一代,也在赛博空间留下了最多的痕迹,成为了电信网络诈骗的高风险受害人群。2021年中国信通院发布了一份报告,提到90后受骗对象,占比将近63.7%,数量超过其他年龄段人数总和。本期播客,欧耶讲述被骗子“按地摩擦”的亲身经历,还原电信网络诈骗极其缜密严谨类似SOP的标准流程,以及骗子在电话中诱导和控制受害人的话术,重现获得公职人员“专业认证”的演技.....完整经历了电信诈骗的全流程,从此再也不说“电信诈骗与我无关”!【你将会听到】02:25 “量身定制的诈骗剧本”,总有一款适合你!07:02 我为诈骗团伙贡献了一次实操练习12:48 诈骗犯“知无不言”地对我进行网络安全教育14:25 “致命的缺点”又将我向骗子陷阱的方向踹了一脚17:15 惊心动魄三小时,离谱到我还被带着线上roomtour警察局.....29:26 诈骗是细菌选择侵蚀情感脆弱的伤口33:12 操纵信任是所有骗局的核心基本原则40:41 关于报警的后续43:53 完整的电信网络诈骗产业链,究竟从何入手?【提到相关作品】《Tinder诈骗王》《跟陌生人说话》米尔格拉姆实验:《电醒人心-20世纪最伟大心理学家米尔格拉姆人生传奇》托马斯·布拉斯(美)【音乐】Telephone Song——P.cockSoul Purpose——Nightmares on Wax【主播】欧耶 肘子【封面】头头
小时候我们总能很有底气讲出长大后的理想,哪怕成年以后耗费大量时光也无法证明从前看似“伟大”的决定,在宏大的时间跨度上是否能够实现对自己和他人的不朽意义,但我们还是会不可避免地反复去推导同样的问题:“我想成为怎样的人?”、“我现在的选择它会带我走向怎样的未来?”......这期内容,我们分享了在面对外部世界的不确定性,各自的选择以及还在不断探索的自处方式;也聊到了过去几个月在主旋律的生活之余一些意外的收获;并且也反思了关于选题的思考受到当下信息消费习惯影响的这件事(为断更找借口),同时决定新的一年继续“别别扭扭”地游走于种种主流和时髦的信息边缘,在播客世界里谈论我们感兴趣的话题。【你将会听到】1:22 在公共讨论空间被劝退的表达欲5:52 热点永远追不上,转瞬就是旧文6:54 录播客就是露怯,把想法热烈而真诚地对自己和盘托出12:34 疫情之下寻找一种新的生活触感17:19 在「非终结性活动」中感受到的意义和快乐20:27 主动与自我审查带来的精神内耗割席21:27 「街坊领居」在老家有超越字面意义的存在23:30 「附近性」从未消失,贴近地面让我更觉真实24:57 不怕折腾两年内换了4个城市5份工作29:03 离职后在教育的寒冬里摸爬滚打找工作30:43 重新构建获取智识和理解思维活动的框架33:03 工作生活里的种种角色,实现丰富的“我”的可能性35:17 是否还能够寻找到对个人而言是有“光晕”的职业?37:00 为什么在各种角色中体会到的却是身份焦虑?39:25 警惕「科学思维」「理性人」「一劳永逸的人生」叙事......43:10 “我只想平静地看待工作只是一种生活方式”【提到的书籍/作品】《工作的迷思The Pleasures and Sorrows of Work》——阿兰德波顿《昨日世界》——茨威格《风味人间 第三季》艺术在浮梁|乡镇即视感与文艺气息并存的景德镇:https://www.douban.com/note/819488780/【音乐】Long Vehicle——Emir Kusturica & The No Smoking Orchestra【主播】欧耶 肘子【封面】头头【关于我们】邮箱:OZvolume@163.com
遥控器将时间调回到今年四月,一场卷生卷死的选秀节目,把我们困在了心碎秀芳的行列。两个“花甲老太”,从此便手拉手,披荆斩棘开启了“勇闯内娱”之路。从真情实感地奔赴idol、打投数据、氪金商务、再到线下应援,饭圈女孩该走的流程,我们以2.0的倍速经历了一番。今年又有几起大事件让粉丝行为上升到公众议题,再一次加剧了饭圈和大众的隔阂,如果从一个时代的流行文化、大众娱乐的切面来看,追星和饭圈文化是有许多值得被关注和挖掘的现象来探讨的。这期内容,欧耶和肘子将把自己当做“活体实验”,饭圈女孩到底在想些什么?为什么饭圈内外的群体会长期缺乏沟通和理解?舆论为什么总是谈“圈”色变?欢迎大家也和我们一起来讨论!【你将会听到】01:28 一切要从选秀开始说起.....07:24 粉丝画像,我是怎么被锤入坑的?15:18 追星到底追的是什么?19:27 现实主义倾向的逐渐弱化22:05 我那为数不多的“利他主义精神”28:26 选秀就像干事业,还是创业合伙人33:16 饭圈,我‘撕’故我在?36:26 追星也内卷?41:12 要想粉不跑,话术不能少?46:45 为什么会谈“圈”色变?48:51 喜好也分三六九等,品味也有阶级属性?【音乐】BE A SUPERMAN—Yellow Magic Orchestra【主播】欧耶 肘子【封面】头头【关于我们】邮箱:OZvolume@163.com
吃饭这件事儿,除了饱腹之外,也带来很多果腹之上的快感。我们每个人成长的痕迹都会在对食物的理解里显现出来。这期将和大家讨论那些有归属感的食物、味蕾的根所在的地方、以及在异地生根发芽的美味。一起用动态的眼光窥探饮食背后的文化演变。什么是好吃的食物?食无定味,嘴巴说了算!【你将会听到】01:04 那些吃起来过瘾的comfort food10:10 厨房也是座“禅道院”12:31 食物是认识世界的通道22:55 出门事事都如意,只有餐食合口难36:00 世界公民的口味大融合44:33 饮食文化的奇幻漂流49:02 追求食物正统的“原教旨主义”?【本期菜单】军囤锅盔|重庆小面|担担面|乐山豆腐脑|油茶|红油抄手|绵阳米粉|肥肠粉江油肥肠|简阳羊肉汤|雅安鱼|粉蒸排骨|火锅fami-chiken|spicy chiken|芝士鳕鱼条|激辛焼そば|司康|美式披萨鸡肉刺身|马肉刺身|河豚|烧鸟|怀石料理【提到的人物/作品】《美食不美 第一季》 Ugly Delicious Season 1 (2018)《寻味“左宗棠鸡”》 The Search for General Tso (2013)《寿司之神》 Jiro Dreams of Sushi (2011)《烹饪、菜肴与阶级》杰克·古迪 Jack Goody《川菜:尝到了川菜也就尝到了生活》扶霞·邓洛普 Fuchsia Dunlop《中国食辣史》曹雨Yakitori Masakichi政吉餐馆, Chef: Masahiko Kodama小津安二郎、是枝裕和【音乐】 Big Chief——高田漣/細野晴臣 Love Is——Herb Alpert【主播】欧耶 肘子【封面】头头
“我曾记录下一个梦,里面有蔚蓝的海,船上的烟囱冒出来褐色的烟,以及深褐色和红色的建筑物……我所梦见的颜色就是前天孩子们用玩具砖头堆砌的,并向我炫耀的精致建筑物的颜色;那些大砖头是同样的深红色,而小一点的是蓝色和褐色,这也与我上次游意大利时的色彩印象有关:浅湖以及伊索佐的美丽蓝色和卡索的褐色。”夜晚是温柔的工厂,消除疲惫、归还自由,卸下白天的自我批判和警觉,是一天中,最不设防的时刻,再凶猛的野兽,到了夜晚都将回归到婴儿的状态。睡眠是工厂里,调节身心平衡的装置,入睡是通往梦的入口,在睡梦中,给白天的信息分类、存盘、找寻意义;梦是占据着睡眠和清醒之间的过渡,在清醒来临前,让被禁锢的思维也能充分享受自由。【你将会听到】02:28 闭上双眼思维信马由缰05:52 当睡觉只是为了劳动力再生产09:38 那段时间的睡眠科特别火爆12:12 我的夜猫子生活很有规律17:52 我到底要睡多久才够?21:01 我怎样才能睡着?VS.我为什么睡不着?25:15 吾日三省吾身,不差睡前一会儿28:28 梦是心灵庇护所34:36 梦是精神审查制度弱化后的结果38:20 没有梦,人类就没有艺术、没有宗教、也不会讲述故事41:50 人生是否是一场大梦46:32 像哲学家一样思考【提到的人物/作品】《夜晚的潜水艇》陈春成《梦的解析》弗洛伊德《哲学问题》罗素弗洛伊德:精神内涵审查制度|梦是愿望的实现|梦程序的心理|自由浮现的意念|非批判式自我观察大梦 Significant dream荣格 Carl Gustav Jung心智自律 Mental autonomy/M-Autonomy托马斯梅青格Thomas Metzinger 笛卡尔 罗素 亚里士多德【音乐】Moon Child—Pharoah SandersApple Bed—Sparklehorse【主播】欧耶 肘子【封面】头头【关于我们】邮箱:OZvolume@163.com
【本期介绍】现代都市生活,我们每一天两点一线,在地下通道随着汹涌的人流穿梭,没有眼神交流的陌生人默契的低头刷着相同的短视频app、点着同样的热搜话题、关注着同样宏大的公共事件......却不知道隔壁的邻居刚刚搬走,走之前他们还未说上第一句话;也不曾察觉地铁站口卖煎饼的小摊已经易主,上一个摊主居住的城中村因为拆迁被迫搬离到了更远的外环;也并不关心因为干了几年都升职无望今天就要离职的女同事将何去何从,只想早点结束这虚伪的聚餐回家打游戏......我们看似生活在这座城市,又似乎并未与它产生连结,在折叠的城市中构造了一个原子化的社会。我们是否还有信心能够在追求效率和功利的社会中,构造出一种爱的关系呢?【内容指引】01:30 孤独的or自由的独居青年?04:23 ‘社恐’是现代病?10:11 从熟人社会到“附近的消失”19:41 失去“创造关系”的信心22:39 不同人生阶段的交友情境和变化29:38 人际交往中的自我暴露33:13 追求效率与功利的现代交友36:10 高情商VS.低情商39:02 我的离奇交友经历 45:43 镜像自我(Mirror-self)和 关系自我(relational-self) 49:04 青山依旧,故人已去【音乐】Giraffe in Green—三宅純Bad Friend—Rina Sawayama/End of the World【相关书籍】《跨越边界的社区》项飙《繁花》金宇澄【主播】欧耶 肘子【封面】头头【关于我们】邮箱:OZvolume@163.com
在阿尔塔米拉旧石器时代的壁画上,史前先民尽可能真实地将原始生命给记录了下来,只有画出这些强大于自己的野兽,才可以获得其力量,图像是一种原始的巫术和仪式。相机发明之初,人们面对镜头是严肃而庄重的,拍照就像是另一种形式的巫术,快门‘咔嚓’一声,将难得的瞬间汲入底片,好像我们的美好回忆就永久封存,和洞穴里的壁画一样,都是一种自我安慰的强大力量。再到今天,以图像为主导的“网络化社会”中,摄影似乎把这项“巫术”表达的更为淋漓尽致,以前,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建立在真实互动的基础上。如今的图像时代,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和把握通过数字图像就能完成,世界被图像化,感受被图像化……图像可以成为任何信息或内容的载体。我们珍惜图像带来的美好感受,却质疑视觉被放到第一位的今天,我们到底该如何观看这个世界?本期欧周毋语想和大家聊聊照片的past,present and future. 【你将会听到】01:19 回忆是一叠被遗忘在月饼盒里的老照片12:11 我怀念的是:如实记录、延迟满足、稀缺感和不向凝视谄媚17:53 从相册到网络硬盘,数字时代我的不安全感20:19 管他好看不好看,能拍就多拍点儿吧!24:01 失真的图像网络世界反向吞噬我们的正常审美?27:13 街拍是城市风貌的记录,还是‘街头表演’的竞技?30:40 基于图像社交时代的视觉消费34:23 如何看待数字图像的真实性?39:46 如果未来的互联网是一座移动的墓碑【提到的人物/作品】侯孝贤《最好的时光》汪曾祺《五味》比尔·坎宁安(Bill Cunningham):纽约时报摄影师/街头摄影师薇薇安·迈尔(Vivian Maier):美国业余街头摄影师/家庭保姆托马斯.鲁夫(Thomas Ruff):德国摄影师/《肖像》(Portraits)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法国哲学家/ “拟像理论”(Simulacra)《我们都为比尔着盛装 Bill Cunningham New York 》(2010)《焦虑是自由引起的眩晕》收录于《呼吸 Exhalation: Stories》特德姜 Ted Chiang [美]【主播】欧耶 肘子【封面】头头【音乐】東風——イエロー・マジック・オーケストラPast, Present & Futures——Chick Corea【关于我们】邮箱:OZvolume@163.com
【本期介绍】过去一年仿佛让播客的理想主义们看到了行业发展的希望。在互联网内容传播形式经过了几轮的变化和流行后,始终还没有轮到播客。如果播客是下一个内容风口,那会迎来像国货一样的春天吗?这是一期和年夜饭一样,绝不缺席的一锅大杂烩。【内容指引】01:02 播客是风口还是泡沫?10:52 播客带给我的改变/‘声音’的重要性14:25 播客不等于知识付费,知识付费不等于贩卖焦虑18:50 播客生态与未来24:48 ‘国货’还是‘国潮’?27:12 有技术无品牌/打着洋货幌子搞山寨29:34 ‘国货’成了网红属性的营销模板?35:16 国货崛起的时代大背景38:10 尖部国货的破圈‘手段’43:58 国外品牌入驻和国产品牌出海【主播】欧耶 肘子【封面】头头【音乐】Fuzzy Freaky——David ByrneKnow You Better—Black Pumas【关于我们】邮箱:OZvolume@163.com
【本期介绍】在年终总结和年度评选满天飞的现在,欧周毋语也不免俗的想要跟你分享,我们在苦涩的2020年里收获的感动和美好,生活再荒诞,也需要慰藉,这些好的内容创作包括电影、电视和书籍。希望这些收获和感悟能让我们,继续充满勇气与信念,拨开前路的迷惘。相信荒诞的生活中总有值得追求的意义!【相关影视】《黑钱Dirty Money》[美] 第二季《俄国人生七年Born in the USSR》/又名:《生于苏联》[俄](1-4部)《真相捕捉 The Capture》[英] 第一季【相关书籍】《中国食辣史》曹雨《重来也不会好过现在—成年人的哲学指南》基兰•塞蒂亚《法兰西物语》《美利坚物语》/又名:《异国放浪记》(上下)永井荷风【内容指引】02:39 黑钱交易与不义之财12:20 生于苏联,且认他乡作故乡20:37 眼见不一定为实的“后真相时代”27:11 辣椒的流行,平民阶级的士绅化38:01 成年人的错失、悔恨和一些期盼···46:13 异国放浪记,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主播】欧耶 肘子【封面】头头【音乐】Fuzzy Freaky——David ByrneUnder Pressure——Queen/Davied Bowie 【关于我们】邮箱:OZvolume@163.com
【本期介绍】刻板印象是一种特定的社会认知图式,由沃尔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n)在其著作《舆论学》中提出, “人们对社会环境中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固定、概括、笼统的看法,它通常伴随着对该事物的价值评价和好恶的感情。”不管是现实生活中,或网络语境里,我们也时常会感受到,那些来自刻板印象的恶意和冒犯。通常、但不仅限于体现在地域偏见、种族偏见或是性别、职业、年龄的刻板印象等等。当我们提到刻板印象的时候,很容易想到一个词语——以偏概全。也正是因为认识不充分、不全面,才有了各种各样的误解和偏见。这期节目,我们想通过分享一些七零八碎的经历,和大家扯家常一样的聊聊那些生活中或习以为常、或意外踩雷的刻板印象。既然stereotype是钉在铅板上的形象,那我们就拿起手中的锤子毫不犹豫的把它敲碎!【主播】欧耶 肘子【封面】头头【音乐】Fuzzy Freaky——David ByrneTunak Tunak Tun——Daler MehndiNorwegian Wood——The BeatlesPaint It, Black——The Rolling Stones【相关影视】《恐怖分子的孩子》(2017)《杀马特我爱你》(2019)【内容指引】02:14 被符号化的四川口味06:55 他们说中国除了北京上海都是农村08:38 他们说中国游客都不讲文明13:44 有些刻板印象的产生是因为你“无知”18:48 时间与货币等价的时代,我们需要标签?20:54 语言使用习惯的单一导致贴标签23:15 为什么我们的脑海里伤人者始终面目模糊26:41 杀马特的时代“悲剧”与刻板印象29:45 我在印度贫民窟里‘渡劫’37:33 个人特征不能代替整体38:43 中性词刻板印象的积极和消极影响40:38 平均特征不能定义个体/关于“模范少数族裔”42:06 刻板印象像粗糙的传统大数据43:18 刻板印象粉碎机【关于我们】邮箱:OZvolume@163.com
【本期介绍】如果婚姻这么难,祝愿你的爱情在不朽的诗里与时同长。本期我们向朋友做了问卷小调查,欢迎你也来评论区留下你的思考,我们会抽取两位朋友送上欧周的双旦礼物!——————以下问题可能需要你花一点时间,可能需要静下来思考,不如借这个机会剥开你的内心写下你的心里话。1. 你认为婚姻是必要的吗?你想结婚吗?你觉得你一定会结婚吗?为什么?2.你想不想要小孩?为什么?3.有什么瞬间或细节,让你渴望拥有稳定的亲密关系or觉得单身真好?4.在亲密关系中你最看重的三样东西。5.在爱情/婚姻中绝不会选择妥协的点是什么?你最难接受的婚姻状态是?6.会通过什么途径认识异性/约会?7.对于婚姻想说的话或者任意freestyle?【内容指引】00:13 TA们的爱情独白19:50 欧周瞎叨叨23:22 被标签化的约会软件26:25 时代和个体的不一样31:14 从集体利益到“小我”的个体感受33:56 罗曼蒂克从未消亡35:55 幸福的终点一定指向婚姻吗?【主播】欧耶 肘子【封面】头头【音乐】きいろいゾウ—大友良英明日ハ晴レカ、曇リカ—小室等The Last Waltz—武満徹Secret Love—武満徹Prisoner Of Love—Lester Young Summer Snow—大友良英Love Will Find A Way—Pharoah Sanders【关于我们】邮箱:OZvolume@163.com
loadin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