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療癒師的療兒日誌
療癒師的療兒日誌
Claim Ownership

療癒師的療兒日誌

Author: 療癒師的癒兒日誌

Subscribed: 1Played: 21
Share

Description

我是療癒師,也是家長。在工作與育兒路上實踐〈心秩序〉的過程裡,我不僅療癒學員,也療癒女兒們、自己和太座的內在小孩。

我將這些過程和轉變記錄在這裡,也在FB粉絲專頁分享相關的文章。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24 Episodes
Reverse
自學學什麼|沒做好,乾脆不要做? 週五21:30 講者:#大女兒/#軒軒 (高二自學生/105學年度~至今 #青春發言人《我的彩虹家庭》主人翁 。。。直播大綱。。。 ❶ 老師向我比中指? 我的感覺是⋯⋯ ❷ 童年經驗,讓我感到害怕 只要做的不夠好,就不能再繼續做⋯⋯ ❸ 我很喜歡跳舞! 沒跳好,就是需要多練習 —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pay.firstory.me/user/autonomouspeople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xofwcke5tbn0966mh6afzal?m=comment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療癒小教室| 沒有成長心態,其實是創傷反應? 週五21:30 主講:️琦琦/Acchi。靈魂療癒師 親子療癒職人/心流式學習 引導師 《媽媽,琦琦,和她們的女兒》作者 未來Family 親子教養數位專欄 作家 臺北教育大學 玩具與遊戲設計研究所 自學生家長(105學年度~至今) 。。。直播大綱。。。 ❶ 從女兒們的例子裡 我看見:創傷,讓人不想成長! ❷ 用「創傷反應」來看「定型心態」 ❸ 擁有「修復創傷,重回成長心態」的力量 —— 想瞭解更多療癒小知識?追蹤粉絲專頁:https://reurl.cc/NZ9Xom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pay.firstory.me/user/autonomouspeople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xe9dp0e8v8i0910ymv01e70?m=comment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愛說書《大腦解鎖》 史丹佛頂尖學者以腦科學推動數學革命 Six keys of Learning: ❶ 大腦具有 #神經可塑性 ❷ 犯錯是大腦的最佳成長時機 ❸ 改變信念,身體和大腦也會跟著改變 ❹ 多角度學習,促進大腦連結 ❺ 靈活思考帶來 #創造力 ❻ 透過合作強化學習成效 李詣琦 aka 琦琦/Acchi。靈魂療癒師 親子療癒職人/體驗式學習 引導師 《媽媽,琦琦,和她們的女兒》作者 未來Family 親子教養數位專欄 作家 臺北教育大學 玩具與遊戲設計研究所 自學生家長(105學年度~至今) 感謝【天下文化】 —— 想參與抽書活嗎?追蹤粉絲專頁:https://reurl.cc/NZ9Xom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pay.firstory.me/user/autonomouspeople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x8m8luh1vjf0a86zx9wdnmg?m=comment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今天是第五集囉~ 自學學什麼|音樂創作好簡單?!  講者:#大女兒/#軒軒 (高一自學生/105學年度~至今 #公視 #誰來晚餐 《我要的家長不叫爸爸,叫琦琦》主人翁 。。。直播大綱。。。 ❶ 為什麼想要帶同學們一起即興創作? ❷ 擔任即興創作的引導者後 竟然有很多與想像不同的地方? ❸ 回家路上我不斷思考 發現:我在創作時沒有意識到的核心! —— 想聽更多分享和歌曲嗎? 粉絲專頁傳送門:https://reurl.cc/NZ9Xom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pay.firstory.me/user/autonomouspeople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wuedghm0xq90931idvecslz?m=comment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療癒師的癒夫術|說走就走的自由 主講:太座/Arinna 。靈魂療癒師 (療癒師 師資培訓者/藝術療癒 引導者 ❶ 因為疫情,取消許多聚會、旅行 琦琦突然說要帶我們出去玩,結果又取消 到底是怎麼回事? ❷ 不能順利出遊的不舒服,是什麼? ❸ 重新設定新的自我認知、回到彈性裡 擁抱 #說走就走的自由~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pay.firstory.me/user/autonomouspeople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wki8n9tfq6k083991vj30wh?m=comment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這本書,一起來讀吧! 《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 如果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是退伍軍人在離開戰場後,仍會被相似的情景、聲響⋯⋯觸發,並且過度反應的狀態。 那已經離開讓自己受傷的原生家庭後,仍會被相似的人際互動所觸動,並且 #情緒重現 的話,那我們就是 #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的倖存者。 讓身體受傷的傷,是創傷;讓身體看不到傷口、但心裡很受傷的傷,也是創傷⋯⋯無論是一次性的巨大傷害,還是綿延不絕的細小傷口,也都是創傷。 過去,或許原生家庭只關注身體的長大,沒有照顧、養育我們的內在;而現在,我們感受到那股想要長大的動能⋯⋯一起來長大吧!從認識自己的創傷開始。 ——  感謝【#柿子文化 aka 60秒看新世界】  李詣琦 aka 琦琦/Acchi。靈魂療癒師 親子療癒職人/心流式學習 引導師 《媽媽,琦琦,和她們的女兒》作者 未來Family 親子教養數位專欄 作家 臺北教育大學 玩具與遊戲設計研究所 自學生家長(105學年度~至今 每個月都會有抽書活動哦!想參與抽書關注:https://reurl.cc/MkmGKv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pay.firstory.me/user/autonomouspeople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wblep0t02or0900ua022q3i?m=comment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作家開講|成為推薦人啦! 主講:李詣琦/Acchi。靈魂療癒師 。。。直播大綱。。。 ❶ 出乎意料的身份:作家 和療癒師、家長一樣,從來沒想過 ❷ 書寫,所帶來的療癒性 ❸ 什麼時候出下一本書?>///< 。 李詣琦 aka 琦琦/Acchi。靈魂療癒師 親子療癒職人/心流式學習 引導師 《媽媽,琦琦,和她們的女兒》作者 未來Family 親子教養數位專欄 作家 臺北教育大學 玩具與遊戲設計研究所 自學生家長(105學年度~至今) 粉絲專頁傳送門:https://reurl.cc/NZ9Xom 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pay.firstory.me/user/autonomouspeople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vz9try25d950918o2u5dcdm?m=comment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今天是第二季第一集哦~ 自學學什麼|線上展覽 vs. 實體展覽 講者:#大女兒/#軒軒 (高二自學生/105學年度~至今 #誰來晚餐 《我要的家長不叫爸爸,叫琦琦》主人翁 講者:#小女兒/#瑩瑩 (高一自學生/105學年度~至今 #青春發言人《我的彩虹家庭》主人翁 。。。直播大綱。。。 ❶ 線上展覽的佈置經驗談 ❷ 線上 vs. 實體|優劣大車拼 ❸ 線上交流,如何讓連結更實體? 粉絲專頁傳送門:https://reurl.cc/NZ9Xom 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pay.firstory.me/user/autonomouspeople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vqgy3cshfx80990qq3ijnu2?m=comment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愛說書《#給孩子的解答之書》 想用日常對話來讓孩子變聰明 但又找不到好話題? —— #療癒師專文推薦 —— 近幾年的研究已經證實:早期的語言環境,會決定孩子未來的學習能力;在日常的對話中,把握三個原則:❶共情關注、❷多說一點、❸輪流說話,便可以讓孩子的大腦擁有成長的養份。 但是,要和孩子聊什麼呢? 在《給孩子的解答之書》中,兼具 #臨床心理學家 和 #心理治療師 兩個身份的作者,羅列了60個曾經被 #國小階段 的孩子提及的問題。 而這60個問題,不是「為什麼天空是藍色的?」這樣有相對固定答案的問題,而是偏向情感面、有更多討論空間的提問;例如:「快樂是什麼?」、「為什麼人要活著?」⋯⋯等等。 這樣「沒有單一答案」的對話主題,不僅是親子之間很好的、瞭解彼此的切入點,更能透過對話,鍛鍊孩子的心智能力(描繪自己和他人心理地圖的能力)! 感謝【遠流粉絲團】 。 李詣琦 aka 琦琦/Acchi。靈魂療癒師 親子療癒職人/心流式學習 引導師 《媽媽,琦琦,和她們的女兒》作者 未來Family 親子教養數位專欄 作家 臺北教育大學 玩具與遊戲設計研究所 自學生家長(105學年度~至今) —— 想參與抽書活嗎?追蹤粉絲專頁:https://reurl.cc/NZ9Xom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pay.firstory.me/user/autonomouspeople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y7hrzgd2hib0945hsputqsd?m=comment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最具潛力的是孩子的大腦 而免費的開發工具就是 #親子對話! #抽書活動 《父母的語言|3000萬字 給孩子更優質的學習型大腦》 —— #療癒師專文推薦 —— 請支持我一本書,讓我持續說書給你聽 贊助連結:https://reurl.cc/Q6aWxo 父母的語言 如水一般,能載舟亦能覆舟。 我對「父母的語言,形塑孩子的自我認知。」的認同程度,在成為療癒師的這十年間,隨著越來越多的服務經驗,逐步疊加。 在許許多多的生命故事裡,我親眼見到「父母的語言」的破壞力,讓人陷入在錯誤的自我認知中,耗費大把時間在自我懷疑、設限⋯⋯等等的負面狀態裡。 與此相對,也有許多人感受到「父母的語言」的支持,於是能攻克生命旅程中的挫折,獲得成就;因為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總是能在父母的話語裡獲得滿滿的愛。 身為孩子生命中的VIP 我們要怎麼善用「父母的語言」呢? 身為 #小兒人工耳蝸植入外科醫生 並成為〔#三千萬字計畫〕創辦人的作者,用自己的經歷詳述了「父母的語言」的重要性,以及推動該計畫的基礎和脈絡:眾多科學家的研究和發現。 無私地揭露,在親子對話裡 簡單、可供依循的三大原則! 原則❶#共情關注|專注於孩子正在專注的事物,在適當的時機與孩子討論那些事物,此時的父母需要跟隨並回應孩子。 這是第一點,也是隨後二點的重要基礎;因為孩子只能對於自己感興趣的事物保持專注,這時加入的對話才能有效刺激大腦,如:記憶詞彙、瞭解抽象字詞所代表的實質概念⋯⋯等等。 原則❷#多說一點|不只是 #數量,還有 #話語的類型 和 #說出來的方式。 以第一點為基礎,父母可以從單向地敘述自己正在做的日常活動開始,再來是實況報導孩子正在做的事,讓孩子逐漸將聲音和語言做連結,及其與相關事物、行為的關係。 原則❸#輪流說話|以耐心等候的態度,鼓勵孩子參與對話。 孩子學習使用語言之前,其實需要花很長的時間理解語言、建構語言的模組;所以,當孩子剛開始說話時,會講錯字、發錯音,或是找不到正確的字詞來表達⋯⋯的狀況。 此時,父母需要耐心等候,容許孩子花時間去記起字彙,不要本能地「幫」孩子回答,這可能會導致對話的終止。 透過語言的刺激 孩子的大腦潛能也被開發!讚啦~ 。 以上三點 我一樣拿來檢視我和女兒們的對話! 雖然,我家的女兒們已經是青少年了,但我仍然在讀這本書的時候,同時有意識地在對話中使用這三點,無論是對女兒們,或是太座。 我發現:這樣的對話,會讓關係更為緊密。 因為「共情關注」會讓她們感受到我的關心和愛,然後透過「多說一點」,理解到我對她們的觀察和「事件 — 行為&情緒/感受 — 自我認知」的邏輯,並在「輪流說話」時整理與表達自己。 真的很棒!推薦給大家~~~ 。 李詣琦 aka 琦琦/Acchi。靈魂療癒師 親子療癒職人/體驗式學習 引導師 《媽媽,琦琦,和她們的女兒》作者 未來Family 親子教養數位專欄 作家 臺北教育大學 玩具與遊戲設計研究所 自學生家長(105學年度~至今)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讓你一舉發揮家長的超能力💪 #愛說書 《相信孩子的能力|從獨玩到自信成長》 —— #療癒師專文推薦 —— 還記得,我在上個月的【愛說書】裡分享的《尊重與觀察》嗎?裡面講述的 #RIE教養法 獲得眾多家長的迴響,直呼:「原來我們對嬰兒有這麼多誤解啊!」。 所以,這個月我要繼續來推薦,將運用RIE教養法的過程和體驗,出神入化地記錄地下來的這本書:《相信孩子的能力|從讀玩到自信成長》。 因為,這本書的作者和我們一樣,本以為可以憑著天性養育孩子,但卻被沮喪和疲憊淹沒,然後在泛濫成災的資訊裡,苦苦找尋更好的教養模式。 直到她緊緊抓住RIE的核心觀點: #將嬰幼兒視為完整的人! 這也讓她終於不再焦慮、重獲自由! 因為根本性地翻轉了傳統教養模式中,認為「孩子是無助、只能仰賴大人」的觀念,使照顧者與嬰幼兒能夠平等地互動,然後在日常裡看見令人滿足的成長。 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從中覺察到「身為父母,我們看待、對待孩子的方式,將會形塑孩子的自我認知和行為」,然後練習「如何運用父母身為典範的力量」。 如果妳想讓孩子成為完整的人 那就絕對不要錯過這本好書啦! 這本書,剖析了三十個教養現場必經的場景,並且精闢地以條列式的方式進行剖析,讓必須現學現賣的家長們,可以由內而外地領略RIE的「信念 — 氛圍 — 行動」,並且活用。 然後,讓孩子從「依賴、無理和索求,甚至是聽不懂人話」轉變成「有能力、聰明且自主,願意交流和溝通」,使教養充滿樂趣! 這不是很棒嗎? 快跟我一起來讀這本書吧~ 感謝 【世茂出版.愛閱讀,就是我的Style】 。 李詣琦 aka 琦琦/Acchi。靈魂療癒師 親子療癒職人/體驗式學習 引導師 《媽媽,琦琦,和她們的女兒》作者 未來Family 親子教養數位專欄 作家 臺北教育大學 玩具與遊戲設計研究所 自學生家長(105學年度~至今)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嗨!今天好嗎?又到禮拜五啦~ 這次,大女兒要來聊聊 #主題式學習。 大女兒的文字👇 我從小學六年級開始自學,但曾待在體制內的我,其實非常習慣用「科目」的方式來進行學習。 剛開始自學時 我依舊帶著在體制內養成的慣性! 但自學之後,我接觸到許多:在體制內學不到且讓我感興趣的事物,於是意識到,我感興趣的事物並不能被分成「科目」。 主題❶ #歷史|二二八事件 讓我的學習方式,從「科目」轉變成「主題式學習」的契機,是我對「相同的歷史事件,但大家卻有不同感受」的疑惑 於是,我開始了我的第一個主題式學習:二二八事件。 後來,甚至延伸至整個台灣的歷史,也對其中的一些人物、事件特別感興趣,像是「鄭成功」、「白色恐怖」⋯⋯等等。 在這之後 我大概瞭解了「主題式學習」的概念 開始開啟各種不同的學習方向! 接觸了許多表面上看起來毫無關聯的事物,慢慢找到了自己的學習主軸。 看似無關聯的事物有: ①#公眾演說 過程中發現在演講時會把注意力,放在觀眾細緻的表情回饋上,對於人的觀察特別敏銳。 ②#銷售 我透過觀察對方的行為來創造雙贏,精準滿足客人需求。 ③#心理學、#生物、#腦科學 學習時,我感興趣的是範疇都是與人類、人體相關,例如:人類的演化、人體必需營養素、內分泌與激素⋯⋯等等 二〇二〇年的年初 我開始認真地思考: 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是什麼呢? 也發現,我真正感興趣的其實是「人」。 在學習這些「看似不相關事物」的過程中,我慢慢地聚焦出自己的學習主軸;也在這時重新回到〔主題式學習〕的懷抱,將主題設定為「影像」。 透過「影像」給我更多瞭解「人」的機會,將影像作為我的眼,把我對人的理解收錄、再向他人分享,並藉此過程更認識自己的觀點,這就是我的主題式學習啦! —— 自學學什麼|屬於我的「主題式學習」 主講:#大女兒/#軒軒 (高一自學生/105學年度~至今 #公視 #誰來晚餐 《我要的家長不叫爸爸,叫琦琦》主人翁 。。。直播大綱。。。 ❶ 從科目式學習,轉換成主題式學習! ❷ 在看似無關聯的事物中 逐漸發覺自己的學習「主軸」 ❸ 用影像重回「主題式學習」的懷抱 拿回學習主導權!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嗨!今天好嗎?又到禮拜五啦~ 這次,小女兒要來聊聊 #線上學習。 居家防疫後,許多課程都紛紛改在線上進行。不用東奔西跑地去到場地,很方便,但似乎也缺少了人與人的互動⋯⋯對於課程內容,會不會也很難抓到老師想要傳達的? 小女兒的文字 兩週前,我報名了「製作Logo」和「操作Canva」的課程。 之前,我在〔青少年跨域整合人才培育計畫〕學了Canva,一直想在圖像表達上可以更精進,所以帶著期待的心情,報名了這兩門各有三堂課的課程。 #製造Logo 第一堂課,老師對比了Logo之間的差異,然後就出了一個作業:#自我介紹;以第一堂課來說,我覺得還不錯,因為這和做Logo有關。 但第二堂課與第三堂課,完全讓我的期待落空⋯⋯ 第二堂課,老師先請大家分享作業(也就是自我介紹),然後就開始「唸」簡報,接著就出第二堂課的作業:Logo。 但這實在太進階了! 於是,我帶著擔心和不開心,在琦琦的協助下,好不容易地把情緒與Logo都處理好,並且調整心態地進入第三堂課。 但第三堂課,老師竟然連作業都沒有要看! 而且,一堂四十分鐘的課,老師在上了二十五分鐘之後,就草草結束,並且要我們把作業丟到相簿裡⋯⋯以上的行為,都讓我深深地感覺到不被尊重。 沒學到什麼東西是老師的問題? #操作Canva 結束Logo的課程,緊接著的是使用Canva的課;我整理好自己的情緒,告訴自己:在老師教的內容裡面,去找到我能夠學習的東西,這樣就好! 但第一堂課,還是給我很大的挫折感⋯⋯ 而我也發現,在不同的這兩門課、兩位老師和兩種作業裡,都有一個共通點:老師對於作業的規範很少,也沒有範例可以參考。 這讓我必須要一直去猜老師要的是什麼 無法專注地作作業。 而這竟然與我的童年經驗有關! 在〔療癒〕過後,我終於能心無旁騖地去思考,完全投入地練習用圖像來表現自己,無論作業是Logo或是自我介紹。 而第二堂課,竟然就換老師了! 這位新老師很認真,講得也很仔細,做了很多示範,讓我學到很多,也感到「四十分鐘」原來是可以這麼短暫的,真是太棒了! 。 —— 自學學什麼|線上課好難學習? 週五21:30 主講: #小女兒 /#瑩瑩 (高一自學生/105學年度~至今 (#公視 #青春發言人 《我要的家長不叫爸爸,叫琦琦》主人翁 。。。直播大綱。。。 ❶ 原本是很期待上課的 但後來期待卻落空了? ❷ 巨大的挫折感 這全部都是老師的問題? ❸ 原來,也有我需要〔療癒〕的地方!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哈囉!今天好嗎? 這次,同樣身為療癒師的 #太座,要來分享大家最好奇的事情:在女兒們在家自學的這五年裡,她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 在粉絲專頁上,經常都是看到我(琦琦)在分享,無論是前段的申請書、中段的學習引導,以及後段的成果報告書,看起來都是由「我」來主導,然後逐漸交棒給女兒們。 太座⋯⋯人呢? 總不可能只有提議要「在家自學」吧? 相較於我,在女兒們大班和小一時才加入她們生活的人,太座是女兒們的媽媽,也最關心她們倆的學習狀態⋯⋯當初,還潛入學校觀察現在的教育模式呢! 所以,我們一開始的 #分工 是: 我寫了申請書 那就由太座帶她們寫成果報告書。 還記得那年,我放心地將「協助女兒們製作成果報告書」交給太座;直到截止日期一天一天地逼近,她們三人也愈發埋頭苦幹。 某日午後,太座爆炸了! 只因我問了一句:成果報告書做好了嗎? 原來,太座正因此事而發愁著,因爲她們已經開始做成果報告書的 #七天 了,而她們的速度就像蝸牛攀上葡萄藤那樣,緩慢到幾乎看不到進度。 而另一股拉力,直接點燃了太座的情緒引線。 那就是:她答應了我,接下了這個工作⋯⋯而童年時期養成的倔強,讓她在不願求助的同時,苦苦撐著。 這不是我們想要的「合作」啊! 爆炸後,我們好好地〔療癒〕了⋯⋯然後,我再次承攬「協助女兒們製作成果報告書」,並且飛快地在 #兩天 就完成、送出啦! 。 —— 療癒師的癒夫術| 把對方變成神隊友的魔法! 週五21:30 主講:太座/Arinna 。靈魂療癒師 (療癒師 師資培訓者/藝術療癒 引導者 。。。直播大綱。。。 ❶ 是太座說要讓女兒們自學的? ❷ 分工=合作? 兒時經驗帶給太座的影響 ❸ 重新設定「自己」 也連動改變了對方&整個家! 。 李詣琦 aka 琦琦/ Acchi。靈魂療癒師 親子療癒職人/心流式學習 引導師 《媽媽,琦琦,和她們的女兒》作者 未來Family 親子教養數位專欄 作家 臺北教育大學 玩具與遊戲設計研究所 自學生家長(105學年度~至今)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嗨!今天好嗎? #週五晚上九點半 我們要在直播裡相見啦~  這次,小女兒要來聊~ #我要去參加比賽囉!  小女兒的文字  兩週前,琦琦約我、姐姐和媽媽一起討論「粉專直播的型態」,但我卻很緊張、很害怕。 四月的時候,我主動說要擔任粉專的「企劃」,但五月時,卻以「想要看自己的書」為由,退出了合作⋯⋯我想,我是在擔心:在說過這樣的話後,不能再次參與。  當然!他們還是再次歡迎我的加入! 但我還是很緊張⋯⋯ 這很奇怪,因為之前的抗拒是#擔心自己做不好,然後會被罵、被討厭」,這已經〔療癒〕過、不會再這樣覺得了啊! 而且,我其實非常喜歡和家人合作,因為我們非常有默契;但是,現在我卻一直把自己放在「幫忙」的位置,為什麼會這樣呢? 於是,我更深入地向內在走去。 然後,就在我說出「我希望我的特長,是被合作夥伴需要的。」的時候,我赫然發現真正讓我如鯁在喉的癥結點,我認為:#我是不被需要的! 。 我知道,我會有這樣的想法,一定是與我過去的經驗有關;因為媽媽、姐姐和琦琦都不曾這樣說過我。 想了想,我想起來了⋯⋯在我和姐姐三、四歲的時候,爸爸和媽媽離婚了,我和姐姐被留在爸爸身邊,接受的是傳統的打罵教育。 在爸爸那邊的時候,大人就是會使喚小孩,小孩的感受一點不重要⋯⋯久而久之,我變成「大人叫我幫忙,我就要幫忙」的狀態。  雖然這已經是好久好久以前的事情了    但卻深深的烙印在我的心裡⋯⋯    讓我覺得:#我是沒有價值的! 擦了擦眼淚後,竟然接連發生了兩件神奇的事! #當天下午,我和琦琦熱烈地討論、規劃出【原來!孩子這樣就會 #主題式學習】的課程,甚至很快地寫文案、做出主視覺,以及報名用的Google表單。 #當天晚上,有個朋友來找我一起打遊戲。打完之後,對方竟然直接邀請我和他們一起去打比賽,這可是我想了好久、一直想去做的事情啊!  這對我來說是很大的突破!    這兩件事情都是在回應我:  #我是有價值,會有人看到我的價值和能力。 這次的轉變好大啊!而且是一次就轉動了兩件事情,真得是太神奇了~ 。  自學學什麼|YA!我要去比賽啦!  主講: #小女兒 /#瑩瑩  (高一自學生/105學年度~至今  ( #公視 #青春發言人   《我的彩虹家庭》主人翁 。。。直播大綱。。。 ❶ 我明明很喜歡和家人合作    但怎麼會害怕、抗拒成這樣? ❷ 主動的合作者 vs. 被動地來幫忙    原來,是過去的經驗這樣影響了我⋯⋯ ❸ 設定新的信念後    我竟然要去參加夢寐以求的比賽啦!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嗨!今天好嗎? 這次,我要來和大家聊聊~ #如何引導孩子面對學習上的挫折! 選擇自學,是因為在學校待不下去嗎? 這個問題,我和女兒們經常被問到,而答案是「不是」。 開始自學的那一年,是女兒們五、六年級的時候。當初會選擇自學,#遠因 是太座在她們大班、小一的時候,就曾經提議過;而這些年中間,我們時不時會和孩子討論。 #近因 是大女兒看到升上國中的學長姐,不再有國小時的生氣蓬勃,讓她在回家後趕忙跟我們說:「#我不想變成罐頭!」,於是我們開始寫申請書。 另外,在自學之前,大女兒在班上的成績是名列前茅,小女兒則是中等,兩個人都有參加學校重點培訓的直笛隊,更由隊員投票、分別擔任了前後屆的隊長。 所以,她們在學校並沒有待不下去!:) 但是,學校並不是完全沒有讓她們受傷的! 自學之後,女兒們終於可以按照自己的步調和關注的焦點來進行學習;而這樣的模式,也讓她們過去在學校裡「受傷」的部分,浮現出來。 大女兒,因品學兼優而時常被老師予以重任,寫校刊的時候會被改得不符本意、數學考卷會因為沒有算是而不被計分、老師弄丟了她的作業卻要她重寫⋯⋯。 小女兒,因成績中等而曾去過補教教學班,後來因為有進步,可以不用再去補教教學班,卻因為「如果補救教學班人數不足,就無法再繼續開設」而被要求要繼續去。 這些在經驗,都讓人受傷。 但是,她們在自學之前、每天都在學校,這些事情接踵而至地讓她們應接不暇;回到家之後,還要寫作業、吃飯和玩耍,根本沒時間去梳理。 傷口,很容易就被忽略。 直到自學之後,遇到相似的情景,才會再次被觸動;這時的她們,思緒有喘息的空間,也能逐步鍛煉心智肌肉,讓自己有力量去說出來、面對,那些曾讓自己不知所措的事。 復原的傷口,讓專注力重新回歸! 。 #如何引導孩子面對學習中的挫折?」,我先把「學習中的挫折」先進行分類:❶事:過高的挑戰&❷人:不合適的期待。 然後分享「引導孩子面對學習中的挫折」的步驟:❶同理與情緒釋放、❷認識「學習目標」與「能力」間的差距,以及❸重新設定適當的學習目標。 —— 妳/你的孩子,也有在學校、學習裡遇到挫折的經驗嗎?孩子的反應是什麼樣呢?妳/你是怎麼陪伴、引導他的呢? 歡迎今晚九點半,一起來討論! 。 李詣琦 aka 琦琦/Acchi。靈魂療癒師 親子療癒職人/心流式學習 引導師 《媽媽,琦琦,和她們的女兒》作者 未來Family 親子教養數位專欄 作家 臺北教育大學 玩具與遊戲設計研究所 自學生家長(105學年度~至今)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絕對讓你恍然大悟、相見恨晚 愛說書《尊重與觀察》 備懷/懷孕ing、家有新生兒? 這本絕對必讀!!! —— #療癒師專文推薦 —— 讀了這本書,才發現:很多我們習以為常的教養模式,不僅不是在愛孩子,還會礙孩子!(大驚 一起來當 #剛剛好的新時代爸媽 吧! 《尊重與觀察》的作者,曾經歷二次世界大戰,那個會讓嬰兒失去父母照料的時空;而這也讓她看到「設施病」對嬰幼兒的影響,並且得知解決方案。 註:#設施病 是兒童在集體照顧環境下所產生的身心發展遲緩,包含被動、無精打采,以及長大後會出現的、嚴重的人格問題。 作者的導師,在孤兒院裡雙管齊下。讓孩子在一對一的互動時光裡,擁有可以發展 #依附感 的對象;更在與照顧者分離時,擁有足夠的安全感去探索。 在那樣看似缺乏的場域裡,作者反而發現:成人低度的參與,反而給了嬰幼兒有了向外探索、主動參與、練習互動的自由和空間。 給太多,反而不好? 當我們相信孩子是一個完整的人時,孩子便會按照他們自己的發展步調,展現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專注力和自學力,在探索中自行瞭解許多事,更長出自信心。 相反的,成人若是急著教導,而非去理解他們的已知,便是在要求孩子去做 #能力所不及 的事,這樣不僅不會讓孩子成長,反而會讓他們陷在挫敗感的泥沼之中。 對0~24個月的嬰幼兒來說,坐、爬、走和吃飯、自我安撫⋯⋯都是很重要且一定會達到的里程碑,我們需要放慢自己的腳步,與他們的韻律匹配。 #傳統教養模式中的礙 將較於此,在我們的教養文化裡,其實還蠻常出現破壞孩子自信心的肢體語言;例如:把孩子撐起來坐著、拉起來走、強迫餵食⋯⋯等。 最低限度的參與,反而是雙贏! 在這本書中,我們會看到:當成人的外在行動是低度干擾時,反而能在心智層面給予孩子支持和關注,而這會創造雙贏。 例如:創造安全的環境,讓嬰幼兒獨自探索、玩耍,這反而給了親子雙方時間;孩子可以建立自信,照顧者/母親也可以照顧自己。 這不是很棒嗎? 快跟我一起來讀這本書吧~ —— 參加抽獎 —— 我要抽獎.三步驟: ❶ #按讚 【療癒師的癒兒日誌】 粉絲專頁&本貼文 ❷ #留言: #我是孩子的支持者 ❸ #公開分享 本貼文+ 在公開分享的貼文中@兩位好朋友 愛說書.抽獎直播 . 時間:6/13(星期日)21:30 . 名額:3位幸運粉絲 感謝【世茂出版.愛閱讀,就是我的Style】 。 李詣琦 aka 琦琦/Acchi。靈魂療癒師 親子療癒職人/體驗式學習 引導師 《媽媽,琦琦,和她們的女兒》作者 未來Family 親子教養數位專欄 作家 臺北教育大學 玩具與遊戲設計研究所 自學生家長(105學年度~至今)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嗨!今天好嗎? 這次,大女兒要來聊~ #揪出英文課裡的魔鬼! 大女兒的文字 👇 這週三,是第三次,我們全家一起上的、每週一次的英文課! 但其實,兩個禮拜前,相較於妹妹的一口答應,我顯得不太積極⋯⋯或者說,非常抗拒。 因為,我不喜歡英文,已經很久了! 小學一年級時,因為英文成績不好而去補救教學班,但是卻在那裡被叫上台、公佈成績,然後老師和同學們嘲笑。 自學後,這個經驗讓我不想再碰英文,甚至變得 #不敢問問題。 〔療癒〕這個經驗後,我開心地和媽媽、妹妹一起加入琦琦的英文課,也開始練習問問題。 但卻浮現另一個問題: 我開始問很多超過當前學習範圍的問題。 深入探究後,發現~因為心裡面有股「#做超過能力所及的事_才是好的」的信念。 這個信念是從哪裡來的呢?讓我在不知不覺中給自己很多壓力⋯⋯ 在我難過的時候,琦琦說:每個人都要先會站,站穩了才會走,走順了才會跑;我們不會笑一個連站都還不會的小寶寶,說:「你怎麼連走都不會?」,但是小寶寶遲早有一天會走、會跑的,對嗎? 於是我才覺察到,我會有這樣的信念,是因為三、四歲時在爸爸的打罵教育下,我經常被要求要做超過能力所及的事,不然就會被認為是沒有用、要被丟棄的,而這都讓我感到恐懼。 在〔療癒〕過後,我告訴自己: #我是可以慢慢練習的! 也在更新這個新定義後,立即有了一個很棒的體驗:不只是敢問問題,更是「即使是簡單的問題,老師也是會願意回應我」的喔! __ 自學學什麼|揪出英文課裡的魔鬼 主講: #大女兒 /#軒軒 (高一自學生/105學年度~至今 ( #公視 #誰來晚餐 《我要的家長不叫爸爸,叫琦琦》主人翁 。。。大綱。。。 ❶ 可怕的英文課! 令人害怕的是英文,還被嘲笑? ❷ 敢問問題後,竟然又過度要求自己? 原來,是過去的經驗這樣影響了我⋯⋯ ❸ 設定新的信念後 我創造什麼令人驚奇的體驗呢?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自學生的交友心法! 居家防疫在家,不能上學、沒有同學 怎麼樣可以有高品質的同儕互動? 上週,我應〔#在家自學社群〕社團貼文下的回應,直播分享了「#如何引導孩子進行專題式研究?」。 然後呢~~~ 又有人問:#自學生怎麼交朋友? 今晚,就請女兒們來回答吧!然後,也要請她們深入剖析「朋友」。 畢竟,現在正值居家防疫期間,學生們都要在家、不能去學校,直接失去「朋友」的來源⋯⋯跟自學生也是有點像。 所以,我們趁此機會 好好地整理「交友心態」吧! 。 當初,申請〔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時,女兒們是五、六年級,她們當時的朋友一樣是學校同學;但兩年後,我們搬到台南,再兩年後,又搬到新竹。 頻繁的搬家,通常很容易讓孩子失去的朋友⋯⋯但她們倆反而逐漸聚集出一群會固定聚會的好朋友。 上個月,我們還一起出遊~:) —— ❶ 沒有學校提供的同儕,朋友哪裡來? 我和太座,都是在體制內教育裡長大的,習慣了「在同學裡交朋友」的模式,但不見得有效地磨練出「找朋友」的技能。 反觀女兒們,因為「沒有同學」反而開發了很多朋友的來源。 如:參加活動、主動或協助舉辦活動、表演/演講、參與課程、上網召集同好⋯⋯等等。 。 ❷ 開發朋友的來源與心態 這些年,女兒們放開心胸地去交朋友;超出原本的想像,她們的交友範疇,不受性別、年齡和興趣⋯⋯等等的限制。 甚至,她們不會單只坐等他人舉辦活動,更會自主舉辦活動;透過活動主題的發想、找場地⋯⋯等事務,也練就一身本領。 ❸ 交朋友的關鍵能力 我們都知道,同學不一定會變成朋友,變成朋友的也不一定會持續一輩子;但如果有長時間的情誼,一定會成為生活的養份。 所以,交朋友的關鍵能力是什麼?無論身份是學校學生,或是自學生,都一樣適用? 沒了學校,朋友哪裡來? ️ 開發朋友的來源與心態 ️ 交朋友的關鍵能力 —— 李詣琦 aka 琦琦/ Acchi。靈魂療癒師 親子療癒職人/體驗式學習 引導師 《媽媽,琦琦,和她們的女兒》作者 未來Family 親子教養數位專欄 作家 臺北教育大學 玩具與遊戲設計研究所 自學生家長(105學年度~至今)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專題式研究 激發孩子自主學習力! 幾天前,粉絲專頁發了一篇由小女兒寫的〈我好喜歡寄生蟲!〉的文章,分享次數、按讚數和觸及率出奇地高。 在轉分享到〔#在家自學社群〕社團的貼文裡,我的提問(如下)引起不少迴響,今晚就在直播裡和大家分享吧! #如何引導孩子進行專題式研究? 先說專題式研究的 #好處:孩子會自動自發地學習,甚至學習範圍會超過原本的階段,過程中更會專注力爆表,並在獲得成就感時,同步建立自信心。 要達到這個目標,專題式研究可以這樣進行: ❶ 孩子的自主,從選擇學習主題開始 #以學習者為中心 #心流 #自主 #個體 先想想:什麼樣的情況,人會在無人催趕的狀態下,自動自發地學習呢?⋯⋯我想到的是,該事物是當事人有興趣的。 所以,以孩子感興趣的主題,來當作研究主軸,便是專題式研究的第一步;此時,大人不僅是將主導權交出,更要成為支持孩子完成研究的協助者。 ❷ 孩子的自動自發和耐挫力 從大人的放手與協助開始 有了主題後,讓孩子能針對自己的主題暢所欲言。傾聽的同時,也要不帶框架的理解,盡量貼近孩子的視角,並且透過對話來確認孩子對該主題的想像。 在這個階段,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建構自己理解世界的脈絡,大人要做的是尊重和觀察,不需要立即將規劃的責任攬在身上。 如果一下子不能看懂孩子的視野,或是孩子的詞語表達還不完整,可以給彼此一點時間,直接先進行研究後再來討論,也是適合的。 ❸ 自然成形的學習目標和進度 很多時候,孩子反而是先有學習目標的。例如:看到寄生蟲的影片,於是興起想要瞭解、研究寄生蟲的想法;看到Youtuber,於是也想要自己拍影片。 再加上預期完成的時程,就可以把目標拆解,然後直接進行啦! ️ 快!再不自主學習,就慢啦! ️ 主題式研究,真有這麼好? ️ 引導的三大重點與訣竅 —— 李詣琦 aka 琦琦/ Acchi。靈魂療癒師 親子療癒職人/體驗式學習 引導師 《媽媽,琦琦,和她們的女兒》作者 未來Family 親子教養數位專欄 作家 臺北教育大學 玩具與遊戲設計研究所 自學生家長(105學年度~至今)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loading
Comments 
Download from Google Play
Download from App Store